四川省达州市八年级语文下册3我的第一本书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 格式:doc
- 大小:122.00 KB
- 文档页数:5
初二八年级下册语文第3课《我的第一本书》教案教学设计反思、板书教学设计思路本次课程主要是教授学生应该如何阅读一本书,并介绍了几种不同的阅读方法。
为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我在设计课程的时候,主要考虑了以下几个方面:1. 针对学生的需求学生们在课堂上,通常会对授课内容有不同的反应。
而在本次课程中,我重视了学生们对阅读的需求。
在教学设计上,我引导学生们从自身认知的角度出发,让他们了解到阅读的目的和意义。
在引入课程内容之前,我让学生们先谈谈他们之前有没有读过书,并提出他们的看法和建议。
2. 引导学生共同探索针对复杂的阅读题目,学生们通常往往没有意识到如何探索一个问题或者解答一个问题。
我在教学设计上注重了引导学生们共同探索。
在阅读的过程中,我引导学生们分享一些阅读体验,根据书中内容或者情节展开尝试,让学生们更好的理解课内知识,并且将知识内化为自己的体验。
教学流程1.预备•校验学生的阅读材料,每个学生需要准备一本自己感兴趣的图书。
•对学生进行小组划分,每个小组3人,鼓励学生选择相同的书籍。
2.理清思路•让每个小组在5分钟内想象自己书籍的情节和阅读场景,并以口头汇报的方式介绍给其他小组成员听。
3.阅读•鼓励学生在25分钟内阅读自己的书籍,并且要求在阅读的过程中做好笔记。
•在阅读的过程中,教师到各小组进行指导和解答问题。
4.分享•让每个小组在10分钟内分享自己的阅读笔记和体验。
5.总结•在分享后,教师进行总结,并且告诉学生如何更好的阅读一本书。
反思在本次课程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自信心明显提高了。
通过共同探讨和分享,大多数小组都成功地完成了讨论和分享的环节,学生之间互相帮助和鼓励,小组内部实现了更好的学习互动。
然而,在课程设计中,我也发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
因为时间的关系,我并没有能够让每个小组都表达出自己的想法。
而在分享的环节中,我也没有提供更好的处理问题或者解答问题的方法。
在未来的课程设计中,应该注重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在大家愿意的情况下,将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们,以实现更好的表达和互动。
第3课我的榜首本书教育意图1.了解、堆集“诙谐;惨痛,奥妙、曲折反侧”等词语,了解作者。
2.全体感知辞意,了解著作表达的情感,感悟常识改变命运的深化内在。
教育重难点全体感知辞意,了解著作表达的情感,感悟常识改变命运的深化内在。
课时:2课时第1课时教育方针1.了解、堆集“诙谐;惨痛,奥妙、曲折反侧”等词语,了解作者。
2.全体感知辞意。
教育内容与进程景象激趣牛汉(1923年10月2日-2013年9月29日),原名史成汉,蒙古族。
今世闻名诗人、文学家和作家,“七月”派代表诗人之一。
山西定襄县人。
1955年因为受胡风作业的牵连,遭到两年的逮捕软禁。
“文革”期间,又被关人“牛棚”,从事强制性劳作。
70年代初,创造了不少诗篇著作,其间比较闻名的有《华南虎》《吊唁一棵枫树》《半棵树》等。
已出书诗集《五颜六色的日子》《祖国》《爱与歌》《温泉》《海上蝴蝶》及自选集《蚯蚓和茸毛》等。
1940年开端宣布文学著作,首要写诗,近20年来一同写散文。
曾任《新文学史料》主编、《我国》履行副主编,我国作家协会全国声誉委员、我国诗篇学会副会长。
牛汉于2013年9月29日7时30分在北京家中病逝,享年91岁。
他的吊唁会在10月9日上午在八宝山举办,11月29日上午,人民文学出书社在京为其举办追思会。
今日,咱们将学匀他的一篇漫笔《我的榜首本书》,去感触承载着人生进程和共同感悟的“榜首本书”,去考虑人生命运这个鲜活的论题。
探求生趣榜首步,泛读课文。
辅导学生阅览时,要求用着重号标出散文写作的方针,用横线标出文章的头绪、文眼等,用序号标出含义段,用波涛线标出抒发或谈论的文字。
一、在阅览进程中堆集词语,校对读音:诙谐:风趣或可笑而意味深长。
欣喜:喜欢而心安。
磨磨蹭蹭:缓慢地向前跋涉,比方干事动作缓慢。
惨痛:苍凉惨痛。
温厚:温文宽厚。
曲折反侧:原文是指一次又一次,屡次重复的意思。
苦楚:苦楚(多指日子上受折磨)。
装订:把零星的册页或纸加工成本子。
3 《我的第一本书》【教学目标】1. 积累“幽默、凄惨、奥秘,翻来覆去”等词语。
2.整体感知文意,了解叙事性作品的文体特征。
3.品评含意丰富的语句,深透理解作品的人文内涵。
4.理解作品展示的苦难生活境遇,感悟知识改变命运的深刻内涵。
【教学过程】一、导入1.你还记得你读的第一本书是什么吗?请你谈谈当时你读第一本书的感受。
2.今天我们要学习诗人牛汉写的散文《我的第一本书》,大家猜猜当代著名诗人牛汉所钟爱的第一本书,会是什么书?会是什么样子的呢?答案可能会出你意料的,那——只是一本普通的小学国语课本。
这么普通的一本书到底有何力量,能让作者历经60年之后仍牵挂在心呢?请阅读课文,从文中找到答案。
二、预习检查1.检查预习学案的完成情况。
2.检查搜集的作者、作品的情况。
三、整体感知,了解内容1. 文章的题目是“我的第一本书”,那么作者的一本书是什么书?复述课文。
2.跟这本书有关的有哪些人?课文写了哪些事呢?3. 文章主要写了几个人?他们的性格特征?父亲:温和、善良、乐于助人。
我:善良、勤奋、调皮弄不成:忠厚、没本事乔元贞:聪明好学二黄毛:勇敢、带点傻气四、细读课文,深入理解1、作者60年前小学一年级的国语课本是什么样子的?从中发现了什么?“一团纸”,是拦腰截断的,只有下半部分,没有封面,没有头尾”。
2.文题“我的第一本书”仅仅指那本课本吗?还可以作怎样的理解?“我的第一本书”不仅仅指那半本课本,也指“我”人生的第一课。
这人生的第一课,蕴含着生活的艰辛,人间温情,同学的友谊和上学的乐趣。
3、作者是怀着怎样的一种感情追忆他的“第一本书”的?作者是怀着沉重的心情,敬重、珍爱的感情追忆“第一本书”的,感情复杂,心情沉重,因为那本书里深藏着苦难的生活和恶劣的学习条件与环境,同时也映照着那个时代人们不幸的命运,以及在那种荒寒背景下特别可贵的一点乐趣和温情。
4、如何理解“这就是我的第一本书。
对于元贞来说,是他一生惟一的一本书”?体会书的珍贵,读书机会的珍贵。
3 我的第一本书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识记重点字词,复述课文内容,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1、体会重点语句的含义2、了解第一本书的深刻含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了解第一本书的深刻含义。
2、感悟人生意义教学重点:1、体会重点语句的含义2、了解第一本书的深刻含义。
教学难点:了解第一本书的深刻含义。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教具:小黑板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课时安排:一课时课前准备:熟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
布置学生查阅有关牛汗的材料,以开阔视野,增加材料积累。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2分钟)同学们,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在今天这个知识爆炸的时代,谁都离不开书。
从小到大,我们已经读了不少书。
想一想,你读的第一本书是什么?(请学生说说,并谈谈感受,恐怕不少同学对第一本书已记不清了,倒能记得感触最深的书)不少同学对自己读的第一本书已经记不清了,那是因为我们的第一本书没什么故事。
但诗人牛汉对自己的第一本书却永志难忘。
今天,我们一起跟随诗人牛汉去了解,看围绕着第一本书演绎了怎么的故事,在体味语言特色的基础上,把握第一本书的深刻含义。
板书课题,出示目标。
二、自学释疑:(5分钟)1、检查预习生字词的情况。
2、默读课文,感知内容。
默读要求每分钟不少于500 字,然后复述课文。
出示复述课文要求:a.交代清楚时间、地点、人物、故事发生的过程。
b.读音标准,口齿清楚,声音洪亮。
c.语言简练生动,表达流畅自然。
默读完课文后,先四人小组交流,目的是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探究阅读,再全班交流。
(可以是故事接龙,将课文分为四部分,每小组选一人,每人讲一部分,比一比哪一组讲的好)复述课文时,注意突出重点。
3、感知内容后,学生再次默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a.认真读了课文后,说说“我的第一本书”的含义。
b.作者是怀着怎样的感情追忆他的第一本书的呢?学生合作探究明确:a.“我的第一本书”不仅仅指那半本课本,也指“我”人生的第一课,蕴涵着生活的艰辛,人间的温情,同学的友谊和上学的乐趣。
《我的第一本书》教学目标:1、感知内容,体会独特的思想情感;2、阅读探究,品味重点语句。
3、增加生活体验,学会思考人生。
重难点:阅读探究,品味重点语句。
一、导入大家见过普劳恩的《父与子》吗(投影出示普劳恩的漫画),这幅画是以作者自己和儿子的生活为原型创作的,作者说我的第一本书跟《父与子》酷似,它们相似在哪里呢?明确:内容相似,都记录了父与子之间的生活经历。
二、检查预习1、听写生字词及作者情况2、同桌对换检查三、整体感知1、自读课文,找出文中围绕第一本书写了那些人、那些事?2、作者的第一本书中也写到了父与子的生活经历,除此之外,围绕第一本书还写了那些内容呢?能否用两个字来概括?明确:考书、问书、背书、讨书、补书、送书、读书3、人生的第一本书到底是一本什么书呢?作者是怀着怎样的情感去写这本书的?(学生自读课文,标出段落,思考问题)明确:难以忘怀、崇敬、赞美第一本书指:小学一年级国语课本4、在作者对往事的回忆中,我们首先感受到的是什么之情呢?明确:父子之情5、这是一种怎样的父子之情呢?明确:温馨的父子之情。
父亲:关心我的学习、温和、开明、富有同情心;儿子:好学、乐于助人、天真6、除了写到父子之情外,还写到了什么之情?有何特点?明确:同学之情;纯洁无私。
7、在第一本书中,除了蕴含父子之情和同学之谊外,我们还能感受到什么?明确:上学之趣小结:围绕第一本书写的都是我童年时期的经历,而童年正是人生的第一阶段,因此,在我的第一本书上可以看到我的童年的影子,它是我童年生活的写照,而童年是人生的第一阶段,因此,我的第一本书不仅指小学一年级国语课本,还指我的童年生活,是我的人生的第一课,在其中还蕴含了父子之情、同学之谊以及上学之趣等。
三、合作探究明白了第一本书的含义之后,我们再来品味一下作者的语言,本文有的语句含义丰富、寓意深刻,请找出来,并谈谈你的体会。
(小组合作)如:1、我的童年没有幽默,只有从荒寒的大自然感应到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
3 我的第一本书【教学目标】1、整体感知文意,了解叙事性作品的文体特点。
2、激活生活体验,感悟作者内心情感。
3、增强联想与想像能力的培育,培育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联系自己的学习经历,感悟知识改变命运的深刻内涵。
【教学难点】2、明白得作品展现的苦难生活境遇,体味苦难对人一辈子意义。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步骤】一、导入同窗们,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在今天那个知识爆炸的时期。
从小到大,咱们已经读了很多的书。
想一想,你读的第一本书是什么?很多同窗对自己读的第一本书已经记不清了,那是因为咱们的第一本书没有什么故事。
但诗人牛汉对自己读的第一本书却永志难忘。
今天,我们将走进牛汉的随笔《我的第一本书》,去感受作者给咱们带来的美好回忆。
检测预习情形:1.认读字词:幽默凄惨隐秘酷似搀和磨磨蹭蹭翻来覆去2.交流有关牛汉的材料。
二、感知内容学生默读课文试探:1、课文围绕书写了哪些方面的内容?2、课文中作者写到了哪些与书有紧密关系的人物?这些人物与书又有如何的关系?明确:1、看书──逼书──送书──念书2、父亲、乔元贞、我父亲改订书→我送书→乔之贞三、捕捉情感学生自读课文,合作学习、自由讨论发言:1、说说你从叙事中体会到了作者的哪些情感?二、课文中哪些语句写出了作者对这一本书的难忘之情?3、你以为作者在文中说的“人不能忘本”本是什么?明确:1、父子之情:父亲觉察那本“凄惨的讲义”只是叹息,在昏黄的油灯下为“咱们两个的半本书修修补补,装订成了两本完完整整的书。
”可见父亲是一个知书达理、温和、仁慈的人,是一个既明白得、尊重小孩,又对小孩负责的好父亲。
友情的宝贵:元贞的家太穷,买不起书,“我”便把这惟一的一本书分为两半,一人半本。
在困难时伸出援助之手,使同窗之间淳厚的友情显得弥足宝贵,温暖人心。
人与狗的乐:是我早已调教好的,只要主人下令,大狗便汪汪叫几声,来一个人狗合演“双簧戏”,给恶劣的生活处境带来一丝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