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第一节位置和范围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 格式:doc
- 大小:3.13 MB
- 文档页数:3
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第一节位置和范围(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稿1.教材编排的用意本章是学习区域地理的起始篇章,在初中地理知识结构的形成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将上册所学的地形、河流、气候灯知识运用于某一个具体区域的学习过程中,同时也为后续学习不同地区和国家地理提供了基本的方法和策略。
2.课程标准要求运用地图等资料简述某大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3.教学目标要求学生结合亚洲地理位置的学习,学会运用地理等资料,描述一个大洲的半球位置、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4.教学重难点描述某大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5.课时安排2课时6.教学方法设计(1)采用经验迁移导入新内容。
例如介绍某位学生的座位:哪一组?哪一排?坐在他前后左右的邻居有哪几位?如果用同样的方法,描述一个大洲的位置,该怎样说?这样,引出描述大洲地理位置应包括的三个方面:半球位置、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2)将描述大洲地理位置分解成三个方面的任务:半球位置、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把学生分成三个组,每组分配上述任务之一。
参照课本表述,讨论形成共同的描述方法。
最后各组交流,让每位学生掌握描述大洲地理位置的思路和方法。
(3)结合课本活动,引导学生阅读图6.1和图6.3,用刚学习的方法,分别描述北美洲的半球位置、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以此来落实课标要求。
7.教学环节(1)新课导入介绍某位学生的座位:哪一组?哪一排?坐在他前后左右的邻居有哪几位?如果用同样的方法,描述一个大洲的位置,该怎样说?这样,引出描述大洲地理位置应包括的三个方面:半球位置、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2)新课讲述(雄踞东方的大洲)将描述大洲地理位置分解成三个方面的任务:半球位置、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把学生分成三个组,每组分配上述任务之一。
参照课本表述,讨论形成共同的描述方法。
最后各组交流,让每位学生掌握描述大洲地理位置的思路和方法。
(教师指导)描述半球位置时,应看大洲的主体部分;描述纬度位置时,应看大洲位于那些温度带(五带);描述海陆位置时,应正确使用方位词并按一定的逻辑顺序。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一节位置和范围第一课时》课堂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一节位置和范围第一课时》主要介绍我国的地理位置和领土范围。
教材通过生动的地图和示意图,使学生能够直观地了解我国从东西半球、南北半球、海陆位置和纬度位置等方面的地理位置,以及我国领土的四至点和面积。
本节内容为学生提供了认识我国的基本地理信息,为后续学习其他地理知识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但对于我国地理位置和领土范围的具体概念可能还较为模糊。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和直观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此外,学生对于地图的阅读和分析能力有待提高,教师在教学中应加强地图的运用和解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地理位置和领土范围,能够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进行分析。
2.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增强学生的国家观念,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我国的位置和范围。
2.难点:我国领土的四至点和面积。
五. 教学方法1.地图教学法:通过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和记忆我国的地理位置和领土范围。
2.问题驱动法: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3.情景教学法: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和理解我国的地理位置和领土范围。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教材、教案、课件等教学资料。
2.准备地图、示意图等教学辅助材料。
3.准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故事、案例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我国地理位置和领土范围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通过地图和示意图,呈现我国的地理位置和领土范围,让学生初步感知。
3.操练(15分钟)设置问题,让学生结合地图和示意图进行分析,回答问题。
例如:“我国位于哪个半球?”,“我国领土的最北端、最南端、最西端和最东端分别在哪里?”。
4.巩固(10分钟)通过小组讨论、抢答等形式,巩固学生对我国地理位置和领土范围的认识。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一节《位置和范围》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一节《位置和范围》主要介绍了我国的地理位置和领土范围。
本节内容是学生对地理知识系统学习的开始,对于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认识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本节内容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到我国从东西半球、南北半球、海陆位置和纬度位置等方面的地理位置,以及我国的领土范围。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对地理空间概念有一定的认识。
但部分学生在地理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方面仍有待提高。
此外,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等方面也存在差异。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思考。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我国的地理位置和领土范围,提高学生对地理空间概念的认识。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运用地图和地理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注国家领土完整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我国的地理位置和领土范围。
2.难点:我国地理位置的判断和理解。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源,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3.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分组讨论、交流,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包含地图、图片、动画等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2.教学地图:准备我国地理位置和领土范围的相关地图,以便学生直观了解。
3.教学资源:收集与我国地理位置和领土范围相关的案例素材,用于教学拓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我国地理位置和领土范围的相关地图,引导学生关注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介绍我国的地理位置和领土范围,让学生通过地图了解我国在海陆位置、纬度位置等方面的特点。
3.操练(10分钟)设计一些关于我国地理位置和领土范围的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第一节位置和范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亚洲在世界中的位置,亚洲的范围和地理分区。
2.了解亚洲不同地区居民生活的差异及原因。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与读图分析、讨论、竞赛等活动,发展逻辑思维,培养创新与合作精神。
【教学重难点】重点:亚洲的位置和范围。
难点:1.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的原因。
2.亚洲不同地区居民生活的差异原因。
【教具准备】1.“亚洲的位置和范围”教学课件。
2.世界地图、地球仪。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本章我们学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
认识区域,首先要认识区域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这节课,我们就学习亚洲的位置和范围。
板书: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第一节位置和范围课件展示:亚洲在世界中的位置图提问:哪位同学知道在东西半球中亚洲主要位于哪个半球?在南北半球中亚洲主要位于哪个半球?(学生讨论,回答)提问:从海陆位置的角度看,亚洲位于哪个地方?(学生回答)课件展示:亚洲的范围图提问:大家谁能说出亚洲的经纬度范围?(学生回答)板书:一、雄踞东方的大洲1.位置:亚洲绝大部分位于北半球和东半球,位于亚欧大陆东部。
北、东、南三面濒临北冰洋、太平洋和印度洋。
2.范围:经度范围:东经26°至西经170°纬度范围:北纬81°至南纬11°课件展示:“北美洲的位置和范围”图,并显示问题:运用地图,简述北美洲的地理位置1.简述北美洲的半球位置2.读图,说出北美洲的经纬度位置3.读图,找出北美洲周围的大洋、大洲,说出它们分别位于北美洲的方位,归纳北美洲的海陆位置特点。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补充、归纳出北美洲的位置特点:北美洲东临大西洋、西临太平洋、北临北冰洋,大部分地处北温带。
活动:把全班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发一张纸,上面有按同一比例尺绘制的七大洲轮廓图,并标有各大洲的面积以及最南、最北的大致纬度。
让学生在图中分别找出(或量出)面积最大的、跨纬度最广的、东西距离最长的大洲,并讨论:为什么说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6.1《位置和范围》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第六章第一节《位置和范围》主要介绍我国的地理位置和领土范围。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我国从东西半球、南北半球、海陆位置和纬度位置等方面的地理位置,以及我国的领土范围。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七年级上学期已经学习了地球的基础知识,对地理位置有一定的了解。
但对于我国的地理位置和领土范围,可能还缺乏系统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地图和其他资料,深入了解我国的地理位置和领土范围。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说出我国从东西半球、南北半球、海陆位置和纬度位置等方面的地理位置,以及我国的领土范围。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地图和其他资料,分析我国的地理位置和领土范围。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增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培养地理学科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说出我国从东西半球、南北半球、海陆位置和纬度位置等方面的地理位置,以及我国的领土范围。
2.难点:学生能够通过地图和其他资料,分析我国的地理位置和领土范围。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地图和图片,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我国的地理位置和领土范围。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我国的地理位置和领土范围。
3.小组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地理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地图、图片、案例资料等。
2.教学设施:多媒体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我国的美景图片,引导学生产生对我国地理位置和领土范围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我国地理位置和领土范围的图片和地图,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我国的地理位置和领土范围。
3.操练(10分钟)学生通过观察地图,分析我国的位置和范围。
教师引导学生从东西半球、南北半球、海陆位置和纬度位置等方面进行分析。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于我国地理位置和领土范围的理解。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第六章第一节《位置和范围》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第六章第一节《位置和范围》主要介绍我国的地理位置和领土范围。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我国地理位置的特点,掌握我国领土的四至点,并能够运用地图准确标出我国的地理位置。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但对于我国的地理位置和领土范围可能还缺乏系统的了解。
学生在学习本节课时,需要通过地图和实际案例来直观地感受我国的地理位置和领土范围,提高他们的空间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我国的地理位置特点,掌握我国领土的四至点,并能够运用地图准确标出我国的地理位置。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地图和实际案例,培养空间思维能力,提高地理素养。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增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念。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我国的地理位置特点,掌握我国领土的四至点。
2.难点:学生能够运用地图准确标出我国的地理位置。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地图和实际案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我国的地理位置和领土范围。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我国的地理位置特点和领土范围。
3.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和合作,共同完成地理实践活动。
六. 教学准备1.教学素材:准备相关的地图、图片和实际案例,用于展示和解释我国的地理位置和领土范围。
2.教学工具:准备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等教学工具。
3.学生活动材料:准备地图和标记工具,供学生进行实践活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幅我国地图,引导学生观察我国的地理位置和领土范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相关的地图和实际案例,向学生讲解我国的地理位置特点和领土范围。
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我国的地理位置特点和领土范围。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地图和实际案例,回答问题。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教学准备1. 教学目标1.亚洲的地球范围及半球位置、海陆位置、纬度位置2.亚洲的大小及与其它洲的对比。
2.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亚洲的地球范围及半球位置、海陆位置、纬度位置难点:亚洲的纬度位置3. 教学用具4. 标签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出示亚洲地理集锦和亚洲地名来历的PPT,引出课题: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第一节:位置和范围二、新课讲解:(一)、雄踞东方的大洲:(板书)1、亚洲的半球位置:出示PPT,问:从东西半球来看,怎样描述亚洲?(指出绝大部分是东半球,西半球有一小部分。
)从南北半球来看,怎样描述亚洲?(指出绝大部分是北半球,南半球也有。
)总结:亚洲绝大部分位于北半球和东半球。
2、亚洲的海陆位置:问:世界有几大洲?有几块大陆?指出亚陆大陆,在这块大陆上,有两个大洲,分别是什么洲?亚洲位于亚欧大陆的什么方向?占了多大部分?亚洲的北面、东面、南面分别是什么海洋?总结:亚洲占据亚欧大陆的大部,北、东、南三面环绕北冰洋、太平洋、印度洋。
(四大洋中,另一大洋是什么?在哪儿?)西面与欧洲毗邻,西南与非洲相邻,东南隔海与大洋洲相望,东北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
3亚洲的经纬度位置出示PPT,指出亚洲的四至点,观察计算亚洲所跨纬度。
它跨了哪几个温度带?观察比较亚洲所跨的经度。
总结:亚洲北部约达北纬81度,南部达南纬11度,经度位置约在东经26度至西经170度之间。
问亚洲的范围大不大?出示PPT,做知识和方法的整理。
活动:P3页对北美洲地理位置的总结。
(二)、世界第一大洲1、世界第一大洲(1)、面积亚洲的包括亚欧大陆的大部及周边岛屿,面积4400万平方千米(问学生中国的面积)出示PPT,亚洲与其它六洲的对比。
(2)纬度比较出示PPT:读图估算各大洲所跨的纬度大致各是多少?观察估算后,你得出的结论是什么?(3)、东西距离比较出示PPT,学生体验观察比较各大洲东西距离(南极洲非东西距离),你得出的结论是什么?总结:亚洲做为世界第一大洲,是名符其实的。
第一节位置和范围教学目标:1.学会利用半球位置、海陆位置和经纬度位置来描述一个区域的地理位置。
2.知道世界第一大洲。
3.学会描述一个区域的范围。
4.了解亚洲的地理分区。
教学重难点:1.学会利用半球位置、海陆位置和经纬度位置来描述一个区域的地理位置。
2.知道世界第一大洲。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你知道世界上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位于哪个洲吗?我们生活在哪个大洲?我国东临哪个大洋?我国位于哪些半球?(让学生回答后,引出亚洲的位置)探究一雄居东方的大洲[课件展示]东西两半球图(图6.1亚洲在世界的位置)。
[提问]要认识一个大洲,首先要明确它的位置。
观察一下亚洲主要位于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中的哪个半球。
[学生]读图回答。
(主要位于东半球、北半球)[小结]亚洲主要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这是它的经纬度位置。
[学生]完成教材第3页活动1。
[引导]了解一个地区的位置,除了了解经纬度位置外,还要了解其海陆位置。
观察教材图6.2,看看亚洲周围的大洋,各位于亚洲的什么方位。
[学生]看图回答。
(亚洲三面临海洋,北临北冰洋,东临太平洋,南临印度洋)[小结]这样我们就明确了亚洲的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学生]完成教材第3页活动2。
[课件展示]“亚洲的范围”图。
[引导]亚洲和其他大洲之间,有些是以河湖作为天然洲界,有些大陆相连的地方则是人为划定的洲界线。
如亚洲与非洲,亚洲与欧洲之间。
[提问]同学们参照地图能描述出亚洲与周围其他大洲的界线吗?[学生]读图讨论答出亚洲西北以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和土耳其海峡与欧洲分界;西南临非洲,以苏伊士运河为洲界;东北隔着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东南与大洋洲隔海相望。
探究二世界第一大洲[过渡]让学生大致读出亚洲所跨的经纬度位置,与其他大洲比较一下,看有什么不同。
(引导学生先大致目测,把南美洲、非洲与亚洲相比)[学生]读图比较得出:七大洲中,亚洲所跨纬度最广。
[承转]亚洲不但所跨纬度最广,而且还有许多世界之最。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6.1《位置和范围》(第1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6.1《位置和范围》是学生在掌握了经纬网、半球和时区的基本知识后,进一步对我国地理位置和范围的学习。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我国的四至点、地理位置和海陆范围,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我国的地理位置和范围,培养学生的地理空间观念。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掌握了经纬网、半球和时区的基本知识,但对于我国的地理位置和范围的认识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我国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三. 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我国的地理位置和范围,培养学生的地理空间观念。
2.使学生能够运用经纬网、半球和时区的知识,分析我国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我国的四至点、地理位置和海陆范围。
2.经纬网、半球和时区在分析我国地理位置和范围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我国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2.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地图、图片、视频等,生动形象地展示我国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地图、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准备经纬网、半球和时区的教学道具。
3.准备课堂练习题和家庭作业。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我国的地图,引导学生观察我国的地理位置和范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呈现我国的四至点、地理位置和海陆范围,让学生直观地理解我国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3.操练(10分钟)引导学生运用经纬网、半球和时区的知识,分析我国的地理位置和范围,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4.巩固(5分钟)通过课堂练习题,巩固学生对我国地理位置和范围的理解和记忆。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我国的地理位置和范围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