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癌术后皮下积液的防治体会
- 格式:docx
- 大小:27.55 KB
- 文档页数:2
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的多因素分析及治疗体会甫拉提·吾瓦力汉;杨亮;李涌涛;倪多【摘要】目的探讨乳腺癌手术后皮下积液的相关危险因素及术后治疗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2008年7月-2009年7月收治的340 例女性初发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有42例发生皮下积液,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乳腺癌术后积液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340例乳腺癌病例术后皮下积液的总发生率为12.4%.单因素分析提示:术后TNM分期、淋巴结清扫数目及范围、术后放化疗、体重指数、有无合并症是影响术后积液的重要因素.多因素分析示影响术后积液的重要因素依次为:淋巴结清扫数目、淋巴结清扫范围、术后放化疗、体重指数、有无合并症.结论对于病期较晚、淋巴结清扫范围广、体重指数高及合并有糖尿病患者要采取积极措施防止术后皮下积液发生,术后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期刊名称】《新疆医科大学学报》【年(卷),期】2011(034)010【总页数】4页(P1118-1120,1124)【关键词】乳腺癌;皮下积液;多因素分析【作者】甫拉提·吾瓦力汉;杨亮;李涌涛;倪多【作者单位】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乳腺外科,乌鲁木齐,830011;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乳腺外科,乌鲁木齐,830011;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乳腺外科,乌鲁木齐,830011;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乳腺外科,乌鲁木齐,83001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7.9乳腺癌是妇女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手术是治疗乳腺癌最为有效的手段。
皮下积液是乳腺癌根治术后最常见并发症之一,术后皮下积液增加患者的住院时间及费用,甚至可以导致切口感染及皮瓣坏死,推迟放化疗时间,严重影响综合治疗效果。
本研究通过对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08年7月—2009年7 月所行340例乳腺癌根治术的患者进行分析,探讨引起乳腺癌根治术后皮下积液的相关因素及防治方法。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乳腺癌患者340例。
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防治体会在女性恶性肿瘤中乳腺癌占第1位,目前治疗是以改良根治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是皮下积液,本文回顾分析2002~2010年行手术治疗的132例乳腺癌的病例,其中21例出现皮下积液,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132例乳腺癌患者均为女性,年龄28~83岁,平均53.4岁,左乳癌57例,右乳癌75例,临床TNM分期:Ⅰ期34例,Ⅱ期76例,Ⅲ期22例,行根治术43例,有12例出现皮下积液,其中胸骨旁1例,肋弓上2例,锁骨下2例,腋窝7例;改良根治术89例,9例出现皮下积液,胸骨旁2例,锁骨下1例,腋下6例。
治疗方法:根据肿块大小及所在象限不同、乳房大小和形态设计手术切口,采用以肿块为中心的横或纵梭形切口,两侧切缘距肿块>3cm,皮瓣游离厚度0.3~0.5cm,距切缘5cm后皮瓣渐增厚,皮瓣厚度均匀,上至锁骨下,下至肋弓,内至胸骨旁线,外至背阔肌前缘。
腋窝距腋静脉2cm处留置胶管引流1根,自切口下腋前线引出,接负压吸引器,锁骨下经胸骨旁留置负压引流管1根,自切口下锁中线处引出,切口周围均匀放置棉垫,胸带包扎。
术后5天不进行切口换药,锁骨下引流管术后5天左右,腋下引流管于术后7~9天拔出,继续胸带包扎3天,术后12~14天拆线。
皮下积液的治疗:拔管后出现皮下积液,量每天在10~20ml时局部抽液,加压包扎,1周内治愈;量每天20~30ml时则行低位切开,留置胶皮条引流,每天视情况换药1~2次[1],10天左右治愈;量每天30~50ml时低位切开,在积液区将皮瓣与胸壁缝合2~3针,每针线结打在适当的小纱布卷上,起到局部压迫作用,10天左右治愈;如积液量50ml以上则低位切开后留置负压引流管,2周左右治愈,最长达3周治愈。
结果本组132例乳腺癌中出现皮下积液21例(15.9%),左侧乳癌、右侧乳癌出现皮下积液无明显差异,无论哪种术式、无论任何部位出现皮下积液者,经局部抽液,或置管引流,或加枕缝合等方法,均3周内治愈。
作者简介:刘苗苗(1992-),女,汉族,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为中医外科学乳腺与甲状腺疾病。
E-mail:18253126832@163 com指导老师:宋爱莉(1952-)女,汉族,本科,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中医外科学乳腺与甲状腺疾病。
E-mail:songaili218@126 com通信作者:李静蔚(1975-),女,汉族,博士,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中医外科学乳腺与甲状腺疾病。
E-mail:Weilandetian2000@163 com宋爱莉教授治疗乳腺癌术后积液经验总结刘苗苗1 王 蕾2 毕超群3 李静蔚2 宋爱莉2△1.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山东 济南 250014;2.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山东 济南 250014;3.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山东 济南 250014【摘 要】 手术是乳腺癌主要治疗方法,但是术后皮下积液影响切口愈合,增加了术后复发转移的危险性,推迟放疗、化疗的进行。
宋爱莉教授针对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审因论证,提出从脾胃治疗入手,主张益气健脾、养血扶正配合化痰祛瘀、利湿泄浊,临床疗效显著。
【关键词】 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益气健脾;名医经验【中图分类号】R249 2/ 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8517(2020)17-0087-03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手术是主要治疗方法,而皮下积液是术后常见并发症,据相关资料报道[1]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发生率高达29 7%。
皮下积液会使皮瓣漂浮,导致皮瓣坏死,增加了术后复发转移的危险性,也使术后化疗、放疗等治疗推迟,降低了患者的治疗效果[2]。
因此,降低术后皮下积液的发生率非常重要。
目前尚未找到具体皮下积液的发生机制,现代医学认为皮下积液主要与淋巴管损伤导致的淋巴漏、炎症渗出、引流不畅、体质不佳等因素有关[3-4]。
宋爱莉教授致力于中医及中西医结合治疗乳腺疾病临床工作40余年,其治疗乳腺癌术后积液,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现将经验总结介绍如下。
降低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的护理体会乳腺癌手术因创面大,如果术后引流不畅,易导致皮下积液。
对患者来讲,一旦术后发生皮下积液,不但增加其精神压力,而且还有可能影响其下一步放化疗及其预后[1],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和生活质量。
如何有效预防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的发生,是临床的一个老课题。
我科于2010年6月~2013年6月对96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患者,采取积极地护理防治措施,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本组乳腺癌患者96例。
均为女性。
年龄28~76岁,平均年龄52.3岁。
所有病例均病理检查确诊为乳腺癌。
TNM分期:Ⅰ期7例(7.3%),Ⅱ期31例(32.3%),Ⅲ期58例(60.4%)。
1.2 手术方法本组96例患者中,87例采用改良根治术,9例采用根治术。
术后放置2根引流管,分别于腋窝内、胸骨旁各放1根引流管,术后两根引流管体外接负压引流器持续负压吸引,给予胸带加压包扎。
1.3 诊断标准局部有波动感,穿刺抽出液体即可确诊,<50ml为少量积液,>50ml为大量积液[2]。
2 结果本组发生皮下积液16例,发生率为16.7%。
其中10例患者皮下积液量<50ml,经穿刺抽液,包扎固定4~5d后治愈;6例患者皮下积液>50ml,经充分引流后治愈。
所有患者均未影响术后放化疗。
3 护理体会3.1 术前护理3.1.1 术前全面评估患者,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如纠正贫血、低蛋白血症,改善肝功能、控制血糖、血压等,使患者血红蛋白在90g/L以上,总蛋白在60g/L以上,血糖控制在11.1mmol/L以下,血压控制在160/100mmHg以下,降低围手术期风险,相应的降低皮下积液的发生率。
3.1.2 皮肤护理术前30分钟予络合碘清洁术野皮肤。
络合碘对血迹、污垢、碳化组织有助溶作用,更容易溶解和清除污垢,清洁皮肤的同时又起到了消毒去污的作用,能有效减少伤口感染的机会。
3.2 术后护理3.2.1 体位术后生命征平稳后即予半卧位。
浅谈对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防治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是当今乳腺癌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
其发生率为6%~42%。
现结合其国内外研究最新进展,从以下几方面作一阐述。
1. 积液来源①大部分淋巴液缘淋巴管流至同侧腋窝淋巴结,占乳房淋巴液的大约75%。
②部分乳房内侧的淋巴液通过肋间淋巴管流向胸骨旁淋巴结。
③通过两侧乳房间交通淋巴管流向另一侧乳房。
④深部淋巴网沿腹直肌鞘和肝镰状韧带通向肝。
2. 产生原因2.1 皮瓣解离面积大皮瓣剥离的面积与血管、淋巴管损伤数目呈正相关程度,乳腺体积大或切除范围增大,被切断的淋巴管就多,漏出的淋巴液必然会增多,保乳术或前哨淋巴结活检术(SLND)的患者,因创面小,被切断淋巴管少,术后皮下积液较全腋窝清扫术明显减少。
身材瘦小及乳房体积小的患者,术后不易发生皮下积液。
2.2 使用电刀创面出血明显减少,基本不需要输血,而且,缩短手术时间近 1/2 ,因此,电刀确实具有无可替代的优越性。
2.3 漏扎粗大淋巴管上肢的淋巴液经腋窝淋巴管进入上腔静脉,腋窝区存在密集淋巴管,有的较粗大,清扫腋窝淋巴结时,需要切断这些淋巴管,皮瓣缝合前,如果不被结扎而处于开放状态,远比同样粗细的血管自行栓闭困难,极容易形成淋巴漏,往往需要术后很长时间的带管引流等处置。
2.4 创面止血及冲洗不彻底皮瓣缝合后,创面活动出血,形成的凝血块;创面遗留游离脂肪块、凝血块等其他异物,阻隔皮瓣与胸壁贴合,增加巨噬细胞消耗,使创面修复推迟,而且易堵塞引流管,导致积液排出不畅。
手术中,全身麻醉使患者血压偏低,影响医生止血目标的判断,术后,麻药代谢衰解,作用消失,肌张力恢复,患者苏醒,血压回升,发生术后出血增多。
2.5 引流不合理引流管选择内径过细,管壁过薄,易扭曲变形,引流管过短、侧孔少、数目少及放置位置不当,可引起引流不畅,导致积液形成。
2.6 皮瓣下遗留死腔负压吸引后,引流管附近皮瓣首先被吸引与胸壁贴合,尤其腋窝、锁骨下、胸骨旁、肋弓处,等皮下组织切除的分界处,皮瓣积留空气及因皮肤延展性限制形成的支撑,明显存在死腔。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皮下积液的防治体会引言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改良根治术是治疗乳腺癌的主要手术方式。
术后皮下积液是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康复和生活质量。
本文结合临床实践,探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皮下积液的防治体会。
一、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概述1. 手术原理介绍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基本原理和手术范围。
2. 手术目的阐述手术的主要目的,包括彻底切除肿瘤、减少复发风险等。
3. 手术适应症列举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适应症,包括肿瘤大小、分期、患者状况等。
二、皮下积液概述1. 皮下积液定义定义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皮下积液的概念。
2. 皮下积液成因分析皮下积液的形成原因,包括淋巴管损伤、淋巴回流障碍等。
3. 皮下积液影响讨论皮下积液对患者康复的影响,包括疼痛、感染风险、康复延迟等。
三、皮下积液的预防1. 术前评估介绍术前对患者进行的评估,包括肿瘤情况、淋巴结状况等。
2. 手术技巧探讨手术过程中的技巧,如精细操作、淋巴管保护等。
3. 术后管理讨论术后管理措施,如引流管管理、伤口护理等。
四、皮下积液的治疗1. 诊断方法介绍皮下积液的诊断方法,如临床检查、超声检查等。
2. 非手术治疗探讨非手术治疗措施,如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等。
3. 手术治疗讨论手术治疗方法,如穿刺引流、手术清创等。
五、防治体会1. 个体化治疗强调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的重要性。
2. 多学科协作讨论多学科协作在皮下积液防治中的作用。
3. 患者教育强调对患者进行教育的重要性,如术后注意事项、自我观察等。
六、结论总结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皮下积液的防治体会,强调预防和及时、有效的治疗对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性。
乳癌术后皮下积液的防治体会
摘要】目的预防和治疗乳腺癌根治术后的皮下积液。
方法术中彻底止血、充分
引流、术后胸带加压包扎,出现皮下积液后,及时穿刺抽液或置管引流。
结果 53
例中,皮下积液9例,占16.98%,积液相对较少,治疗时间较短。
结论术中操
作和术后引流得当是减少皮下积液发生的关键,而及早穿刺和加压包扎是缩短疗
程的首要措施。
【关键词】乳腺癌皮下积液防治
乳腺癌居女性恶性肿瘤的第1位[1],多发生于40~60岁的女性患者,目
前多以手术治疗(根治术)为主,辅以化学药物、放射治疗和激素治疗。
根治术
要求分离皮瓣范围宽广,创面较大,缝合皮肤后皮下留有一个很大的潜在腔隙。
皮下积液是乳腺癌根治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2],本文总结了我院从1994年1
月至2005年12月53例乳癌术后出现9例皮下积液的情况,对这一并发症作回
顾性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53例,均为女性,年龄33~70岁,平均50岁。
均为2~
3期患者,其中2期33例,3期20例。
根治17例,改良根治36例。
纵切口15例,横切口38例,均为电刀切除,皮下积液发生9例,其中积液直径在5—
10cm4例,直径在5cm以下5例;积液位于腋下6例,锁骨下区3例。
1.2 防治方法手术创面彻底止血,在患侧腋下和锁骨下区各放置1根引流管
负压持续吸引,胸带加小方纱胸外均匀加压包扎。
术后4~5天第1次换药,换
药时不要推动皮瓣,若无皮下积液5~7天且引流量少于10~15ml/24h可拔管。
皮下积液发生后,积液面积小时穿刺抽液,吸空后加压包扎。
以后每日或隔日抽
液换药,需多次穿刺抽液。
面积大、积液多时可敞开引流管或置输液管引流。
操
作时严格无菌技术。
1.3 结果53例患者均痊愈出院,无切口和皮下感染,9例皮下积液的患者中,穿刺抽液6例,术后平均15天痊愈,敞开引流2例,置管引流1例,术后平均
20天痊愈。
2 讨论
2.1 产生皮下积液的原因皮下积液为乳腺癌根治术术后一种常见的并发症,
引起皮下积液的原因很多,主要为:(1)切除面积大,出血点多,加之止血不
够彻底,容易形成皮下积血;(2)乳房的淋巴网甚为丰富,如果术中未能将较
大的淋巴管逐一结扎,将形成淋巴漏,致淋巴积液;(3)术中使用高频电刀所
产生的高温造成部分脂肪组织因热损伤发生液化,同时脂肪组织内毛细血管由于
热凝固作用而栓塞,使血运较差的脂肪组织血液供应进一步发生障碍,术后发生
无菌性坏死,形成较多渗液。
(4)术后引流管拔除过早、胸外加压包扎不均匀
或过松,患者患侧肩关节过早或过度外展活动。
2.2 皮下积液的预防皮下积液一般在术后4~5天出现,多位于患侧腋窝部及
锁骨下方,减少皮下积液关键在于:(1)术中采用手术刀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而后用手术刀游离皮瓣距离切口约5cm,然后再用电刀游离余下皮瓣,创面彻底
止血,缝合切口应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创面,将已脱落的坏死组织冲洗掉。
(2)为避免形成淋巴漏,在清扫淋巴结时尽可能将淋巴管逐一结扎,对大血管和胸廓
内动静脉肋间穿支的出血点用丝线缝扎止血。
(3)引流管应放置在锁骨下方及
腋下侧胸壁,从内外侧皮瓣下缘分别戳孔引出、固定,戳孔不宜太大,缝合固定
引流管后要不漏气,持续负压引流,并经常挤压引流管,保持引流管通畅。
(4)引流管拔除时间不宜太早,术后在保持引流管通畅有效的情况下,拔管一般在术
后1周左右,目前国内普遍认为24 h引流量<15 ml时拔除引流管比较合理[3]。
拔除太早因皮瓣未与胸壁完全贴合,创面仍有渗液渗出。
拔管时应先拔内侧管,
根据引流量一般2周左右再拔除外侧管,因外侧皮瓣位置低,积液较多。
(5)
皮下积液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患者的体质、肥胖程度、术后护理等都可能影响积
液的发生。
因此预防术后皮下积液要综合考虑,比如科学有效地锻炼患肢,术后
早期在肩关节内收的情况下活动前臂及肘腕关节,促进血液及淋巴回流,也可以
有效地减少皮下积液的发生。
2.3 皮下积液的治疗单纯皮下积液,经过几次穿刺抽液一般都能治愈,不需
要拆开缝线引流;如出现堵塞,用注射器反复抽吸,必要时可推入生理盐水冲开
引流管堵塞处;合并皮瓣坏死时应先使引流量减少,而后剪除坏死组织、换药等
治疗;积液多、面积大或顽固性皮下积液,多因引流管不通畅引起,可考虑重新
置管,拔出原引流管,沿原孔插人前端多孔的输液管到积液腔中引出积液,并均
匀加压包扎负压引流。
对于传统的积液区局部注射药物,因效果欠佳,且局部刺激症状重,有增加
局部感染的危险,不主张应用[4]。
参考文献
[1]浓镇宙,柳光宇.重视乳腺癌癌前疾病的临床研究.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0,20(5):259.
[2]贾卫娟,苏逢锡,阿积圣.乳腺癌哨兵淋巴结活检126例的临床研究.中华普通外科杂
志,2003,18(3):134.
[3]沈俊,邱园华,王林波.乳腺癌术后积液产生的原因和预防.国际外科学杂志,2006,33(2):104.
[4]代志毅,苏向前.预防乳腺癌根治术后皮下积液的体会.青海医药杂志,2006,36(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