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2019年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及答案(全册)
- 格式:pdf
- 大小:36.54 MB
- 文档页数:102
《皇帝的新装》学习目标1.快速阅读,整体感知。
2.展开联想和想象,理解课文。
3.精读语段,把握人物形象。
自主学习1.作家作品(1)《皇帝的新装》选自________,作者________,国籍________,是著名的________,他的作品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常通过丰富的、和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
(1)《安徒生童话和故事选》、安徒生、丹麦、童话作家、《卖火柴的小女孩》《海的女儿》《丑小鸭》。
(2)想象幻想夸张2. 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滑稽.()赏赐.()钦.差()妥.当()裙.子()呈.报()爵.士()陛.下()ūn()章uǎn ()待yùpìn()()1.jīcìqīn tuǒqún chéng juébì勋款御聘(2)形似字注音组词。
衔()________ 街()________ 衍()________辨()________ 辫()________ 辩()________睁()________ 挣()________ 筝()________骗()________ 偏()________ 翩()________2.衔:ián,头衔;街:jiē,街市;衍:yǎn,繁衍辨:biàn,辨别;辫:biàn,小辫;辩:biàn,辩论睁:hēng,睁眼;挣:hēng,挣扎;筝:hēng,风筝骗:piàn,骗子;偏:piān,偏见;翩:piān,翩翩起舞3. 下面句子各表达了《皇帝的新装》一文中什么人物的性格特征,请将答案填在每项后面的括号内。
(1)穷奢极欲,愚蠢可笑,昏庸腐朽,一心维持专制统治,爱慕虚荣,甘心受骗,自欺欺人。
()(2)看准他人心理,投其所好,爱钻空子,欺骗有术,诈骗钱财。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一在山的那一边王家新【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培养学生朗读诗歌的能力,做到读音准确,停顿恰当,读出合适的语气。
2.理解诗歌中常用的意象蕴含的意义,领会本诗中包含的人生哲理。
过程与方法1、学习时通过分析诗歌优美的语言来体味诗歌的含义。
2、反复朗读感悟,体会诗歌中表达的情感。
3、自主式、合作式、探究式地学习诗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领会诗歌中阐述的人生哲理,体会作者为实现理想不畏艰险、努力奋斗的精神。
2、学会设计自己的人生,并树立为人生目标不畏艰险、努力奋斗的精神。
【重点难点】重点1、朗读训练,注意恰当的停顿、合适的语气和准确的情感。
2、诗歌意象所蕴含象征意义的把握。
3、领会诗歌中阐述的人生哲理,体会作者在诗中表现出的为实现理想不畏艰险,努力奋斗的精神。
难点1、朗读技巧的训练。
2、诗歌意象所蕴含象征意义的把握,领会诗歌中阐述的人生哲理。
学习过程【知识链接】1 作者简介:王家新,1957年生于湖北均县(现在丹江口市)。
1978 年在武汉大学中文系读书。
1982年毕业,分配到湖北郧阳师专任教。
1985年借调到北京,在《诗刊》社从事编辑工作,1990 年离开。
1992 年去英国。
1994 年归国,在北京教育学院中文系从事教学工作。
出版的诗集有《纪念》、(1985 年)《游动悬崖》(1997 年)等。
12 相关背景《在山的那边》是诗人在二十多年前 1979年写下的一首诗,那时诗人还是一个边远山区来到大学校园不久的大学生。
《在山的那边》起源于作者的童年经历,与自童年起就一直伴随他的挫折经历以及在这种挫折中他的日渐深沉的感悟和信念有关。
诗中对“海”的向往,实际上是历经“文革”的青年一代对人生信念的向往与追求,是接受了理想主义教育而理想在现实世界中又幻灭了的一代人对人生的最高境界的追求。
【自主学习】1、朗读课文,圈点生字词,借助工具书掌握生字词并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痴()想.凝()成.喧()腾.一瞬()间.2、解释下列词语痴想:喧腾:信念:诱惑:3、用普通话大声朗读课文,注意恰当的停顿、合适的语气和准确的情感的把握。
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导学案【学习目标】1.借助注释疏通文意,初步感受古今汉语差别,通过朗读培养文言语感。
2.感受古人的生活情趣和文化修养,欣赏古代少年的聪慧和方正。
3.积累具有文言色彩的谦辞敬辞,在交际中恰当使用,增强文化底蕴。
【重点难点】1.借助注释疏通文意,初步感受古今汉语差别,通过朗读培养文言语感。
2.感受古人的生活情趣和文化修养,欣赏古代少年的聪慧和方正。
3.积累具有文言色彩的谦辞敬辞,在交际中恰当使用,增强文化底蕴。
【学习过程】一、预习案★任务一:查预习、粗知文1.请朗读课文,注意读音准确、停连恰当、富有节奏、读出情感。
咏雪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chā)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yì)/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陈太丘与友期行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fǒu)?”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2.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
《咏雪》译文:《陈太丘与友期行》译文:★任务二:识文体、知出处1.作者名片刘义庆(403—444),字季伯,南朝宋宗室,袭封临川王。
自幼才华出众,爱好文学,喜纳文士,组织编写了志人小说集《世说新语》,除《世说新语》外,还著有志怪小说《幽明录》。
2.作品介绍《世说新语》原为8卷,今本作3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识鉴、赏誉等36篇,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较全面地反映出当时士族的生活方式和精神面貌。
鲁迅说它“记言则玄远冷隽,记行则高简瑰丽”。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导学案学习目标1.学习默读,整体感知,学会一气呵成读文章。
2.抓住景物描写的特点。
3.精读语段,品味语言,学习人物描写的手法。
4.体会童年生活的美好和学习生活的乐趣。
自主学习1.作家作品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树人,字豫才,“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也是他影响最为广泛的笔名,浙江绍兴人。
著名文学家、思想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和无产阶级文学的奠基人。
毛泽东曾评价:“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他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也被人民称为“民族魂”。
《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鲁迅的散文集,收录鲁迅于1926年创作的10篇回忆性散文。
文集以记事为主,饱含着浓烈的抒情气息,往往又夹以议论,做到了抒情、叙事和议论融为一体,优美和谐,朴实感人。
作品富有诗情画意,又不时穿插着幽默和讽喻;形象生动,格调明朗,有强烈的感染力。
三味书屋名称的由:据说宋朝有一位名叫李淑的人,在《邯郸书目》中写过以下的话:“诗书,味之太羹(ɡēnɡ);史为折俎(zǔ);子为醯醢(xīhǎi);是为书三味。
”太羹指的是肉汁,俎就是切肉,醯醢是加佐料做成的肉酱。
综合起的意思是说:读诗书、史书和名家经典这些书就像品尝用肉做成的佳肴一样。
如果从字面上说,那“三味”是指:肉汁的味道、肉的味道和肉酱的味道。
另外“三味”也指“布衣暖,菜根香,诗书滋味长。
”三味书屋有一副对联就是基于上面的意思写的:上联是“至乐无声唯孝悌”,下联是“太羹有味是诗书”。
2. 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
()确凿.()菜畦.()宿.儒()倜傥..敛.()脑髓.()桑葚.()斑蟊.()拗.()盔.甲()秕.谷()锡箔.()攒.在一起()人声鼎.沸()3.指出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
⑴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⑵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
导学案七年级上册答案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一)贝壳席慕容学习目标:预习流程:鸟瞰:说一说:写了什么?为什么写?怎样写?解剖:读一读:精彩品赏:品一品:品味,揣摩诗歌语言的魅力。
1、你怎样理解结尾句?“这是一颗怎样固执又简单的心啊!”相关链接:想一想:海边荒石高立群有一年夏天,在青岛崂山附近一处无名的海滩,我第一次被石头的美丽所震慑:它们密密麻麻铺满海滩,浸润在阳光下微微动荡的海水里,一直延伸到大海深处.水光中轮转着石头们含蓄而神秘的色彩,有的莹绿如玉,有的深红似霞,有的暗黄如湿金,有的粉白如冰雪.它们多的数不清,坦坦荡荡气度不凡地占据了海滩,简直像一座散发着灵异之光的宝藏,拦截了我眺望大海的目光.我深深地被诱惑了,赤足涉入清澈的水中,左一块右一块,犹如贪婪的盗墓者,我挑着捡着.手里捧不下了,我就把第一批收获排放在岸边,转身又去掏摸.我决心要带一批石头回去,它们的美勾起了我的占有欲.那些海水中的石头,几乎每一块都要独特的形状和花纹,点点滴滴,丝丝缕缕.俯身其中,令人沉醉.不知过了多久,我捧着又一批宝贝回到岸上,眼前的景象令我大吃一惊.我手中的美石劈劈啪啪落下去,险些砸痛自己的脚.那些"首批中选"的石头呢它们怎么都消失了我只迷惑了两秒钟,就发现它们依然不动呆在原处,只是,岸上的石头不再美丽.我看见一些普通的石头别扭地排成整齐的一列,灰头灰脑,怪模怪样.有的带点灰乎乎的红或者绿,有的干脆灰不溜秋或色如沙土.我不敢相信它们就是令我一见倾心的宝贝.呆视之间,我脑中竟跳出那样一个字眼:死亡.比起海中的美态,这些石头分明全死了.死去的原因,只是来了我——一个倾慕者,对之爱不释手,想把它们带回家去,占为己有.就是这点小小的贪婪,无可厚非的欲望,令它们离开长久熟稔而亲密的海水,孤独地承受夏天的烈日,而奇妙的大自然,早已让它们与大海之间此呼彼应,难舍难分.面对倾心或喜爱的东西,我们多么容易犯傻.我把石头放回海中,在海滩盘桓良久,我竟想到一个时空远隔的人——"昆虫之父"法布尔.这是一个在清贫中与虫交谈的人,在晚年得到一小片废墟."一块偏僻的不毛之地,被太阳烤得滚烫.但却是刺菊科植物和膜翅目昆虫的好去处."法布尔把它称作"钟情宝地".与那些昆虫学家不同的是,别人剖开虫的肚子,把它们制成标本,他却是活着研究它们,"在蓝天之下,听着蝉鸣音乐从事观察".法布尔把这块宝地命名为"荒石园",听来凄冷,但荒石园的故事却充满了尊重和温暖的感情,每块石头,每只虫子,都有自己的地方,自然自在,荒得其所.比照我们习惯的一些方式,这才是真正令人起敬的爱.生活中很多事物,都能给我们有益的启示,倾听下面的"物语",你一定会受到启发,你也试着写几句"物语"吧!流星——在生命最后时刻,我也要闪闪发光.气球——我的信念是不断追求新的高度.蚂蚁、大雁、蚯蚓、夏荷、小草、萤火虫……一课一得:悟一悟: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二)紫藤萝瀑布宗璞学习目标:2.品读语言,赏析、积累优美的词句.3,体会借景抒情的写法.预习流程:鸟瞰:说一说:写了什么?为什么写?怎样写?解剖:读一读:1、看花语(图片)看到花时感受到的她得生命和心灵……2、读花语走进花的生命和心灵里去……3、怎样的花语?走进心灵,花朵的心事吹弹可破……精彩品赏:品一品:品味,揣摩诗歌语言的魅力。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这就是我一、作文目的1.正确认识自我,展现自我风采,树立信心。
2.反思自己成长过程,发现、体悟生命的价值,珍重生命。
3.增进同学们之间的相互了解,融入集体大家庭。
二、训练要求1.集中、明了、简洁地表现自己的个性,力求写出新意。
2.选择合适的角度来表现自己,或突出个人某个方面的特点,或多角度地介绍自己。
3.文体不限,以记叙为主,辅以抒情和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
4.用真实的生活经历和独到的思想认识表现自我。
三、思路提示提示一:这是一篇自我介绍的文章,以写人为主。
人的个性千差万别,如何向别人展示自己、介绍自己,就必须抓住自己性格中的主要特点,通过几件具体的、典型的事例,突出自己某一或某几方面的性格特点,力求写出个立体的、充满个性化的自我。
写作重点应放在不同阶段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所取得的成就上,写出自我的风采,但不可面面俱到。
可以写我的长相:漂亮的我,丑八怪的我,胖胖的我,瘦瘦的我……可以写我的性格和特点:淘气的我,娇气的我,嘴馋的我,热情的我,倔强的我,憨厚的我,实在的我,骄傲的我,爱哭的我,爱笑的我,爱出洋相的我,爱睡懒觉的我,马大哈的我,好动的我……可以写我的内心:我的梦想,我的渴望,我的追求,我的喜悦,我的烦恼,我的悔恨,我的眼泪,我的委屈,我的哭诉,我的自责……可以写我的爱好:爱读书的我,爱画画的我,爱听音乐韵我,爱唱歌的我,爱踢足球的我,爱作文的我,爱写诗的我,爱种花的我……可以写我的故事:我惹了祸,我出‘了丑,我挨了打,我做了一件荒唐事,我的一次冒险经历……可以从自己的生活中直接取材,从日常生活入手,如在校生活、家庭生活或是朋友交往的其他场合,要选取那些最能展现你性格特征的典型事例,反映你的性格特征。
要仔细地审视我,无情地剖析我,逼真地描写我,客观地评价我。
提示二:写作方式应是多种多样的,可以以时间为序组织材料,突出自己的成长历程;可以采用片断组合的方式,截取不同年龄段的典型事件,凸现自己在思想、知识、认识等各方面的进步;还可以采用反向构思的方式,写自己是一个矛盾的集合体,如“我不是我”,这样不仅构思新颖,也有创新的意识。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全册导学案目录目录 .................................................................................................................................................... (1)一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二课时)....................................................................................... ..... (2)二、爸爸的花儿落了(二课时)............................................................................................. (7)三丑小鸭(二课时)........................................................................................................... . .. (10)四诗两首二课时.................................................................................................................... . . . . . (14)五伤仲永(二课时)....................................................................................................................... . . (18)六黄河颂(两课时)............................................................................................................... . . (22)七最后一课(两课时)................................. . . . (26)八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 . . . . (32)九土地的誓言(一课时).................................. . . (36)十木兰诗(二课时)................................... . . (40)一一邓稼先(二课时).............................. . . . (42)一二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二课时).... . . . . (46)一三音乐巨人贝多芬(二课时)........... . . . (50)一四福楼拜家的星期天(一课时)....... . . . (54)一五孙权劝学(一课时)......................... . . .. (56)一六社戏(二课时).............................. . . .. (58)一七安塞腰鼓(二课时).................... . . . .. (62)十八竹影............................................. . (66)一九观舞记........................................ . . .. (68)二十口技..................................... . . . . (70)二一伟大的悲剧(二课时).... . . . .. (74)二二荒岛余生(二课时)......... . . (78)二三登上地球之巅(二课时).... . . . . (82)二四真正的英雄(一课时)...... . . . (86)二五短文两篇(二课时)......... . . . . . (89)二六珍珠鸟(一课时)........... . . .. (93)二七斑羚飞度........................... . . . (95)二八《华南虎》..................... . . . (97)二九马(二课时)............... . . . . .. (99)三十狼(二课时)............. . . . . . (103)一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二课时)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品味学习文章生动、准确传神的语言,丰富自己的语汇,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第一单元 1 春学习目标1. 朗读课文,把握重音和停连。
2. 激发联想和想象,体会课文优美的情境。
3. 品味优美词句,揣摩关键语句,积累语言。
(重点)4.深入学习比喻修辞手法,欣赏比喻给文章带来的美感,并运用于写作。
(难点)自主预习1.阅读下面的小资料,完成填空。
(1)作家作品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字佩弦,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散文代表作有《荷塘月色》《背影》《绿》等。
(2)文体知识定义:散文,是和小说、戏剧、是个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按表达方式的不同,散文分为三种:叙事散文,(写景)抒情散文,议论(说理)散文。
本文是一篇 写景抒情 散文。
(3)比喻知识2.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嗡( ) 酝酿( ) 抖擞( ) 朗r ùn ( ) w ǎn ( )转 h ōng ( )托 静m ò( ) ji ànzhu àng ( )应和( ) 风筝( ) li áo ( )亮 和风细雨( ) 铮铮铁骨( ) li áo ( )草 掺和( ) 挣扎( ) 眼花li áo ( )乱 3.把下列词语的意思补充完整。
朗润: 。
赶趟儿:本义是时间赶得上,文中指 。
花枝招展:形容女子打扮 。
文中比喻 。
酝酿:本义是造酒的发酵过程,文中是指 。
宛转:形容声音 。
4.朗读课文,读出感情,在你喜欢的段落中标出语句中的重音和停连。
示例:“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V 抚摸..着你。
5.通读课文,完成题目。
(1)文章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分别用一个二字词语概括为盼春、 和赞春,抒发了作者对春天的 之情。
(2)找出文中的运用了修辞手法的句子,在课本中标出来,并体会一下句子好在哪里。
合作探究一、体会优美的情境12. 这些春景有哪些共同点?3.课文以写景为特色,除了写景,还有哪些特点?二、品味精彩的语言1.本文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各举一例说说它的作用。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各单元测试题(含答案)一九月亮上的足迹【学习目标】1、速读课文,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2、理清文章思路,了解人类登月的知识。
3、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培养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
【知识链接】1、主题解读这篇纪实报道,以平实的语言,真实地记录了人类首次登月的全过程,表现了人类探索太空的伟大气魄,赞美了人类的聪明才智。
2、作者简介朱长超,当代科普作家。
最近出版的《20世纪科学发现纵横谈》一书,多科学、多方面的介绍和评述了刚结束的一个世纪内的重大科学发现和做出这些发现的有关工作者,共分“科学开拓着世界”“科学智慧的光芒”“科学精神的丰碑”等六章共54篇。
3、背景资料为了打破前苏联的航天优势,1961年5月25日美国总统肯尼迪批准了航空航天局的登月计划,即以希腊神话中太阳神的名字命名的著名的“阿波罗”载人登月探险计划。
“阿波罗”计划是一项宏伟庞大的工程,在该计划的实施过程中,大约有40万人和2万多家公司参加,耗资240亿美元。
“阿波罗”计划从1961年开始实施至1972年结束,先后完成6次登月飞行,把12人送上月球并安全返回地面。
它不仅实现了美国赶超前苏联的政治目的,同时也带动了美国科学技术特别是推进制导、结构、材料、电子学和管理科学的发展。
本文记叙了第一次登月的全过程。
【积累运用】1、给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注音写出汉字。
(1)áng()首挺立(2)轨道()(3)椭圆形()(4)小心yìyì()(5)铁锹()(6)狭zhǎi()2、选出最恰当的词语填空。
苏州的美是古典的。
哪怕一木一石,它也是那么(优美、幽雅),那么庄严。
它一会儿叫你想起我们伟大的历史,一会儿叫你(想起、温习)许多美丽的传说。
苏州的美是(内在、含蓄)的。
要是不下番寻索的功夫,你就别想(领会、领略)它。
3、解释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虽说是近邻,离地球也有38万公里,真是可望而不可即。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各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一九月亮上的足迹
【学习目标】
1、速读,概括主要内容。
2、理清思路,了解人类登月的知识。
3、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培养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
【知识链接】
1、主题解读
这篇纪实报道,以平实的语言,真实地记录了人类首次登月的全过程,表现了人类探索太空的伟大气魄,赞美了人类的聪明才智。
2、简介
朱长超,当代科普作家。
最近出版的《3总量达到100—500万吨,可成为人类万年以上长期使用的清洁、安全和高效的核聚变发电燃料。
8、解释下面词语在中的意思。
(1)其乐融融
(2)息息相关
9、“早在遥远的古代,人类就有了奔向月球的美好愿望”,你能举出实际的例子吗?
10、根据第②自然段回答月球与地球之间的“磁场”是怎样形成的?
11、月球对地球的“保护盾”的作用体现在哪里?
12、“精神不正常者”为什么多在月夜发作?
13、从第④自然段看,月球能从哪两个方面为人类提供能?
14、苏轼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留传久远的咏月的句子。
在我国古代有很多咏月的名句,你还知道哪些?请举两个例子,并指出是谁。
如从小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李白。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语文全册导学案朱自清【教学目标及重点】1、有感情地进行朗读,学习本文准确生动的用词,体会本文的语言风格。
2、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深入细致多角度观察景物的方法。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体验性教学法。
【教学设计】本文是一篇美文,可以向学生提供欣赏的氛围,让学生在相应的意境中得到熏陶。
采用多媒体手段,进行画面上的比较和配乐朗读。
【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当秋叶飘落的时候,当白雪纷飞的时候,每个人都会在心中渴望春天。
因为春天带给人温暖,带给人希望,带给人力量。
每当春回大地的时候,人们往往情不自禁的吟诗作文。
利用课件分别出示杜甫《绝句》和王安石《泊船瓜洲》的画面。
引导学生分析,《绝句》是从“鸟”的角度,《泊船瓜洲》是从“春风”的角度来写春天。
绝句只有四句,往往是选取春天的一个或两三个景物来写。
今天我们学习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春》(出示课题),其中写春天的就多了。
有春草、春花、春风、春雨,春天的山、水、树、蜜蜂、蝴蝶等等。
今天让我们一起领略一下著名散文家朱自清先生是怎样描绘春天的。
(利用多媒体,提供秋天、冬天与春天的画面比较,并出示两首诗的。
教师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引起学生共鸣,让学生感受回忆,调动他们的直接经验,进行情感上的铺垫。
既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又有利于学生迅速进入课堂情境。
)二、学习目标利用课件出示学习目标。
三、教师范读(播放朗读音频),整体感知1、范读前请学生思考:朱自清先生是以怎样的心情盼望春天的到来;然后又用怎样的彩笔描绘春天的美景;最后,他又满怀喜悦歌颂了春天。
根据提示(盼春──绘春──颂春),将本文分成三部分。
2、教师配乐(班德瑞《春天里的一天》)朗读:教师的范读是非常重要的,从发音、停顿、重音、语调、速度和情感等方面给学生以引导和熏陶,目的是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去思考,以便从整体上把握文意,为下一步的品读奠定基础。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全册,含答案)(带有批注,精品推荐)1 春学习目标1.朗读课文,把握重音和停连。
2.激发联想和想象,体会课文优美的情境。
3.品味优美词句,揣摩关键语句,积累语言。
(重点)4.深入学习比喻修辞手法,欣赏比喻给文章带来的美感,并运用于写作。
(难点)自主预习1.阅读下面的小资料,完成填空。
(1)作家作品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字佩弦,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散文代表作有《荷塘月色》《背影》《绿》等。
(2)文体知识定义:散文,是和小说、戏剧、是个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按表达方式的不同,散文分为三种:叙事散文,(写景)抒情散文,议论(说理)散文。
本文是一篇写景抒情散文。
2.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嗡()酝酿()抖擞()朗rùn()wǎn()转hōng()托静mò()jiànzhuàng()应和()风筝()liáo()亮和风细雨()铮铮铁骨()liáo()草掺和()挣扎()眼花liáo()乱3.把下列词语的意思补充完整。
朗润:。
赶趟儿:本义是时间赶得上,文中指。
花枝招展:形容女子打扮。
文中比喻。
酝酿:本义是造酒的发酵过程,文中是指。
宛转:形容声音。
4.朗读课文,读出感情,在你喜欢的段落中标出语句中的重音和停连。
示例:“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V 抚.摸.着你。
5.通读课文,完成题目。
(1)文章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分别用一个二字词语概括为盼春、 和赞春,抒发了作者对春天的 之情。
(2)找出文中的运用了修辞手法的句子,在课本中标出来,并体会一下句子好在哪里。
合作探究一、体会优美的情境12. 这些春景有哪些共同点?3.课文以写景为特色,除了写景,还有哪些特点?二、品味精彩的语言1.本文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各举一例说说它的作用。
示例: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赏析:本句综合用运了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春花争艳、万紫千红的情意。
部编本七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1.《春》第一课时导学案【学习目标】1.积累字词、优美语句、修辞方法并了解作者,理清文章思路。
2.学习诵读方法,声情并茂,以读求知,以读悟情。
【学习重难点】清理文章思路;把握文章所表达的感情,感受春天景色的美丽。
【自主学习】1.本文作者是________,原名自华,号秋实,字________,原籍浙江绍兴,是我国现代著名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朱自清的散文素朴缜密、清隽沉郁,以语言洗炼,文笔清丽著称,极富有真情实感。
代表作有《绿》、《春》、《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________》、《________》等。
2.给下列加点字词注音。
酝酿..()黄晕.()披着蓑.()涨.起来()宛.转()应和.()戴着笠.()抖擞.()【设问导读】春天是美丽的,当我们带着对美好景物的热爱、赞美之情的时候,我们思想的河流会跳动出充满对生命热爱的美妙无比的浪花,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春》,了解感知作者是怎样用心灵去感受春天的景物并将自己的情感倾注其中的。
1.听一听:听老师范读课文,在听的时候圈点勾画生字词。
2.读一读:有感情地朗读,读得热情洋溢,有滋有味,有情有境。
3.记一记:每学习一篇课文,我们首先都要积累一些新词。
在听读中,你圈点勾画了哪些生字词?你为什么觉得它们重要?4.想一想:《春》中描写了春天的哪几种代表性的事物?文章依次描写了哪几幅图画?请用简明的语言加以概括。
【巩固练习】1.给下列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1)迷藏.()宝藏.() A zàng B cáng(2)散.步()散.在草丛里() A sǎn B sàn(3)薄.烟()薄.弱()薄.荷() A bò B bó C báo(4)应和.()和.解()和.面()和.稀泥()A hé B hè C huò D huó2.给下列加点的词语选择正确的含义(1)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
人教版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十六课《诫子书》导学案【文章主旨】《诫子书》是三国时期政治家诸葛亮临终前写给他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
从文中可以看作出诸葛亮是一位品格高洁、才学渊博的父亲,对儿子的殷殷教诲与无限期望尽在此书中。
全文通过智慧理性、简练谨严的文字,将普天下为人父者的爱子之情表达得非常深切,成为后世历代学子修身立志的名篇。
【原文】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慆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原文注释译文【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夫(fú)】段首或句首发语词,引出下文的议论,无实在的意义。
【君子】品德高尚的人。
指操守、品德、品行。
【行】操行。
【修身】个人的品德修养。
【养德】培养品德。
君子的行为操守,从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淡泊】清静而不贪图功名利禄。
内心恬淡,清心寡欲,不慕名利。
【明志】表明自己崇高的志向。
【宁静】这里指安静,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
【致远】实现远大目标。
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才】才干。
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学习。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广才】增长才干。
【成】达成,成就。
所以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无法使学习有所成就。
【慆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淫慢则不能励精】过度享乐和怠惰就不能振奋精神。
慆(tāo)慢:漫不经心。
慢:懈怠,懒惰。
励精:尽心,专心,奋勉,振奋。
【险躁】冒险急躁,狭隘浮躁,与上文“宁静”相对而言。
【治性】“治”通“冶”,陶冶性情。
放纵懒散就无法振奋精神,急躁冒险就不能陶冶性情。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驰】疾行,这里是增长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