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_02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39)
- 格式:pptx
- 大小:318.51 KB
- 文档页数:31
微观经济学—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意味着从经济学家的角度出发,用经济学的原理和方法来分析和解释现实世界中的经济现象和问题。
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来介绍如何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
首先,经济学家注重理性决策。
他们认为个人和企业在做决策时会根据自身的利益来进行权衡和选择,以最大化自己的效用或利润。
因此,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我们需要考虑个体的理性行为,并分析他们的决策背后的动机。
例如,在购买商品时,经济学家会考虑价格和质量之间的权衡,以及对需求和供应的变化作出的反应。
其次,经济学家倾向于利用经济模型和数据来分析和预测经济现象。
经济模型是经济学家用来描述和解释经济行为的简化的框架。
通过建立适当的模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预测个体和市场的行为和变化。
例如,通过使用供求模型,我们可以分析价格和数量之间的关系,预测市场的均衡价格和数量。
同时,积累和分析相关数据也是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的关键。
我可以利用数据来验证经济理论,并从中得出新的发现和见解。
此外,经济学家还注重制度和市场环境对经济行为的影响。
他们认为有效的制度和健全的市场环境是经济发展和资源配置的基础。
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我们应该关注政府政策、法律和社会规范对经济体系的影响。
例如,经济学家会分析政府的税收政策对企业利润和创新的影响,以及市场竞争制度对资源配置的影响。
除此之外,还应该考虑到社会公平和可持续发展等问题,以确保经济活动的长期稳定和社会福利的最大化。
最后,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还要注重经济学的伦理和社会责任。
经济学家提倡公正、效率和可持续发展的经济体系。
我们需要考虑经济决策和行为对个体和社会的影响,以及如何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实现平衡。
例如,我们可以思考如何平衡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如何提高社会福利和减少贫困等。
综上所述,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方式,它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解决现实世界中的经济问题。
通过关注理性决策、使用经济模型和数据分析、关注制度和市场环境、以及关注伦理和社会责任,我们能够更全面、准确地认识经济现象,并为经济体系的改进和发展做出贡献。
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一、争夺是生存之本经济学的本质是稀缺资源的管理。
社会稀缺资源的争夺与拼抢,是经济活动的主旋律。
争夺就是竞争。
社会资源永远是稀缺的,稀缺资源的竞争无处不在。
时间是最核心的稀缺资源,是所有机会成本的隐形成本。
时间的长度是有限的,但是时间的深度是无限的。
二、选择大于努力经济学第一原理就是关于取舍的。
人们始终面临不同目标之间的权衡取舍。
人生就是自己的一个又一个选择组合成的。
选对了,就会逐步走向成功;选错了,就会走很多弯路。
大部分人面临的问题是不知道如何选择。
经济学给出的答案是聚焦长期目标。
将军赶路不追小兔。
三、富贵险中求经济学第二原理是关于机会成本的。
一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他而放弃的东西。
放弃的成本是放弃的最大机会收益,即便这个最大收益伴随着最大风险。
每一个选择的最大成本是“时间成本+机会成本”。
时间是不可逆的,一旦失去,不可能再重来。
机会是随机的,一旦错失,也很难再重现。
四、利益最大化经济学第三原理是关于边际量的。
人们的日常决策不是非黑即白和非此即彼,往往是基于决策边际的“多一点”或者“少一点”的边际衡量。
基于边际量能作出更好的决策。
只要一种行动的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人们就会采取行动。
边际效应的本质是人们不会受限于边际量,会持续追求利益的最大化。
五、快速反应经济学第四原理是关于激励反应的。
人们会根据他们所面临的激励改变自己的行为。
简单说,就是人们会因为环境的改变而改变。
因为环境的改变,会改变原有的成本和收益。
根据边际效应,当一个新环境出现时,收益往往是最大的。
快鱼吃慢鱼,才能抢得最大红利。
六、合作共赢经济学第五原理是关于贸易与分工合作的。
贸易使得人们各自从事自己最擅长的活动,分工合作,利益最大化。
分工合作是社会进步的源泉,是财富增加的密码。
合作与贸易能让双方都变得更好。
合作的基础是双方各自的“专业”与“稀缺资源”,否则一切关系与合作都无从谈起。
七、竞争致胜经济学第六原理是关于市场机制的。
114F o r t u n e l i f e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在当下的中国当一个经济学家是郁闷的。
国内从去年开始面临着新一波要不要改革的争论,现实操作层面上的市场失灵,使舆论常把板子打到了经济学家身上。
“如果把所有经济学家首尾相接地排成一队,他们也得不出一个结论。
”英国文学家萧伯纳嘲讽经济学家的这句话流传甚广。
但很少有人知道或者引用萧伯纳的另一句名言:“经济学是一门使人幸福的艺术。
”在当下的中国,懂经济学的人是少数。
沉默的大多数对经济学知之甚少。
所以,梁小民教授这些年来一直著书提倡,在一个向完全市场经济社会急速转型的国度里,每一个人都应该读点经济学。
他认可美国著名经济学家曼昆对现代人为什么要学习经济学给出的三个理由:第一,有助于了解你生活的世界;第二,它将使你更精明地参与经济,最好地作出你的经济决策;第三,它将使你更好地理解经济政策的潜力与局限性。
梁小民有一个基本的观点,经济学是一门选择的科学,而人经常处于选择之中。
比如,男女处于热恋之中,但两人的爱好并不相同。
男的爱看足球,他最愿意女友陪她看球赛。
女的爱看芭蕾舞,她最愿意男友陪他看芭蕾舞演出。
恰好一场精彩的球赛和一场美妙的芭蕾舞同时进行。
这就进入了经济学中有名的“恋爱博弈”案例。
如果两人分别去看球赛和芭蕾,都会索然无味,双方的效用都为0。
假设男的在女友陪同下看球,效用最大为2,女的尽管不爱看球,但有男友在身边,也可以有效用1。
同理,他们如果一同去看芭蕾,那么女的效用为2,男的效用为1。
在经济学家看来,在这种恋爱博弈中,两人如果不合作,则无效用,合作则可以使双方获益,但不同的合作方式,各方获益大小不一。
因此,博弈的中心,就是双方要尽力争取有利于自己的合作方式。
经济学家继而分析双方如何实现有利于自己的合作。
先看双方力量对比,如果力量不均,实力强的一方可以采用有效威胁的策略,一般处于弱势地位的一方会妥协。
如果双方实力相当,双方又有两种选择。
一是领先战略,即一方首先采取行动,迫使对方不得不跟从。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第2章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课后习题详解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概念题1.循环流量图(circular flow diagram)答:循环流量图是指表明物品和劳务、生产要素以及货币支付在家庭和企业之间如何流动的经济图形,如图2-1所示。
在这个模型中,经济由两类决策者——家庭和企业——所组成。
企业用劳动、土地和资本(建筑物和机器等)这些投入来生产物品和劳务,这些投入被称为生产要素。
家庭则拥有生产要素并消费企业生产的所有物品与劳务。
图2-1 循环流量图图2-1中,经济决策由家庭和企业做出。
家庭和企业在物品与劳务市场(在这个市场上,家庭是买者而企业是卖者)以及生产要素市场(在这个市场上,企业是买者而家庭是卖者)上相互交易。
外面一圈的箭头表示货币的流向,里面一圈的箭头表示相应的物品与劳务的流向。
循环流量图的形式是简化的,是整体经济的一个简化模型,因为它不包括国际贸易和政府。
2.生产可能性边界(production possibilities frontier)(深圳大学2007研;北京工业大学2008研)答:生产可能性边界也称为社会生产可能性边界或生产可能性曲线,指一个经济在可获得的生产要素与生产技术既定时所能生产的产品的产量的各种组合。
由于整个社会的经济资源是有限的,当这些经济资源都被充分利用时,增加一定量的一种产品的生产,就必须放弃一定量的另一种产品的生产。
整个社会生产的选择过程形成了一系列的产品间的不同产量组合,所有这些不同产量的组合就构成了社会生产的可能性边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