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公开课)
- 格式:ppt
- 大小:1.90 MB
- 文档页数:126
高三化学教案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精选3篇)方案一:金属活动性的比较实验实验目的:通过比较不同金属与酸反应的活泼程度,了解金属活动性的大小,并推测金属的活泼程度与金属元素的特性之间的关系。
实验材料:- 碗- 锌粉- 铜粉- 硫酸溶液- 盐酸溶液- 碘酒实验步骤:1. 准备两只碗,分别在其中放入适量的锌粉和铜粉。
2. 在一只碗中加入适量的稀盐酸溶液,观察反应过程。
3. 在另一只碗中加入适量的稀硫酸溶液,观察反应过程。
4. 观察反应结果,记录实验现象。
5. 使用碘酒测试反应结束后的溶液,如果有金属离子生成,溶液会变深。
实验原理与讨论:根据金属的活动性反应顺序,可以得出活泼系列:K、Na、Ca、Mg、Al、Zn、Fe、Ni、Sn、Pb、H、Cu、Ag、Hg、Pt、Au。
在本实验中,铜比锌活泼,所以铜不会被稀硫酸溶液反应,但锌会与稀硫酸发生反应。
铜和锌都比盐酸活泼,所以两者都会与盐酸发生反应。
方案二:酸碱中和反应实验实验目的:通过观察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现象,掌握酸和碱的性质以及中和反应的基本原理。
实验材料:- 盐酸溶液- 碳酸氢钠(小苏打)溶液- 酚酞溶液实验步骤:1. 取一些盐酸溶液倒入试管中。
2. 在另一只试管中加入适量的碳酸氢钠溶液。
3. 慢慢滴加碳酸氢钠溶液到盐酸溶液中,同时滴加酚酞溶液,直到出现溶液颜色由无色变为粉红色。
4. 停止滴加,并记下滴加的碳酸氢钠溶液的体积。
实验原理与讨论:酸和碱反应时会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
盐酸是一种强酸,碳酸氢钠是一种弱碱。
滴加碳酸氢钠溶液到盐酸溶液中,碳酸氢钠中和了盐酸,生成氯化钠和水。
酚酞是一种指示剂,当溶液变为中性时,会由粉红色变为无色。
实验中滴加的碳酸氢钠溶液的体积就是盐酸溶液中盐的生成量。
方案三:气体的收集与性质观察实验实验目的:通过收集气体、观察气体性质来研究气体的特性与反应规律。
实验材料:- 酵母- 糖水溶液- 水- 空气球- 胶皮布实验步骤:1. 在一个小烧杯或试管中加入适量的酵母和糖水溶液。
高三化学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教案(精选3篇)教案一:酸碱滴定实验方案一、实验目的:1. 学会使用滴定管和酸碱指示剂进行酸碱滴定实验;2. 熟悉酸碱滴定反应的特点及滴定终点的判断方法;3. 掌握实际应用中酸碱滴定分析的方法及技巧。
二、实验器材与试剂:1. 实验器材:滴定管、烧杯、容量瓶等;2. 试剂:盐酸、硫酸、氢氧化钠、氨水等。
三、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a. 清洗实验器材,保持清洁;b. 使用滴定管精确地量取指定体积的试剂。
2. 确定滴定前找到试剂的适量取样点,并装入滴定瓶中。
3. 酸溶液的滴定:a. 用滴定瓶从底部滴加盐酸到溶液中,同时轻轻摇动容器,使试剂均匀混合;b. 滴加过程中,每滴1-2滴,摇动的幅度适度,注意加滴速度;c. 当滴定剂滴加到一定程度时,即滴定终点。
4. 确定滴定终点的判定:a. 通过颜色变化来判定滴定终点,使用酸碱指示剂;b. 一般滴定终点为溶液中颜色的明显改变。
5. 滴定计算:a. 根据滴定初始值和体积计算出滴定的一定的体积;b. 根据滴定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计算含量。
四、注意事项:1. 滴定过程中要保持试剂均匀混合,发现溶液不均匀时,应加以调节。
2. 滴定定量时要用干燥的试剂,并精确地读数。
3. 滴定终点的判定要准确,避免过滴和欠滴的情况。
教案二:制备氢氧化钠的实验方案一、实验目的:1. 学习氢氧化钠的制备方法;2. 了解氧化反应的特点;3. 掌握实际应用中氢氧化钠制备的方法及技巧。
二、实验器材与试剂:1. 实验器材:量筒、容量瓶、玻璃棒等;2. 试剂:氧化铝、金属钠、水等。
三、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a. 清洗实验器材,保持清洁;b. 准备容量瓶并标定,使其准确度为0.01mol/L。
2. 氧化铝的制备:a. 称取一定质量铝粉放入坩埚中,并在热板上加热燃烧一段时间,得到氧化铝;b. 冷却后,将氧化铝转移到密封瓶中。
3. 氢氧化钠的制备:a. 在准备好的容量瓶中加入一定体积的水,注入一定质量的氧化铝,摇晃溶解;b. 当溶液温度降低到室温时,过滤溶液,得到氢氧化钠溶液。
初中全套化学实验教案设计
实验名称:氧气的制取
实验目的:通过这个实验,学生可以了解氧气的制取方法,掌握氧气的性质及实验操作技巧。
实验材料:烧杯、试管、锌粉、硫酸、火柴、蜡烛。
实验步骤:
1. 将锌粉放入烧杯中。
2. 在试管中加入适量的硫酸。
3. 将试管倒立放入烧杯中,使试管的口部浸入到锌粉之中。
4. 在试管的一端点燃蜡烛,使热气气体升起。
5. 观察试管口部是否冒出气泡,用火柴点燃气泡,看是否可以继续燃烧。
6. 实验结束后,关闭试管口,将试管拿出,继续观察试管口外的气泡。
实验原理:硫酸和锌的反应产生氢气,氢气与氧气反应,生成水,释放出能量。
实验注意事项:
1. 实验时要注意安全,不要让硫酸溅到皮肤上。
2. 实验结束后,要及时关闭试管口,以免溢出氧气。
3. 在进行实验时,要保持实验室的通风良好。
实验结果:实验结束后,可以观察到试管口外冒出的气泡,用火柴点燃气泡,可以继续燃烧。
实验总结:通过这个实验,学生可以了解氧气的制取方法,掌握氧气的性质及实验操作技巧。
同时也锻炼了孩子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初中化学实验课教案设计
课程主题:化学反应实验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和反应类型。
2.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
3.培养观察、记录实验现象的能力。
实验条件:
1.实验器材:试管、试管夹、玻璃棒、试管架、酒精灯、蒸馏水等。
2.实验试剂: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铜溶液。
实验步骤:
1.取两支试管,分别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和氯化铜溶液。
2.用玻璃棒搅拌溶液,观察是否发生颜色变化。
3.记录下实验现象,并分析发生的化学反应类型。
实验要点:
1.实验操作时要小心谨慎,注意安全。
2.注意正确记录实验现象,及时总结实验结果。
3.实验后要及时清洗器材,保持实验环境整洁。
教学反思:
本次实验是化学实验课上的一个简单示范实验,通过这个实验可以使学生初步了解化学反应的概念和基本类型,并培养其观察、记录实验现象的能力。
在今后的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设计实验内容和操作过程,以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化学实验能力。
化学实验初中上课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化学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2. 学习观察、记录实验现象以及取得实验数据的方法;
3. 提高实验操作的技能和实验报告的写作能力。
【教学内容】
本次实验主要是进行一种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学生要学会正确的操作步骤和观察实验现象。
【实验器材】
试管、试管夹、滴管、PH试纸、PH计、盐酸、氢氧化钠溶液。
【实验步骤】
1. 取两只试管,分别加入一定量的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
2. 使用PH试纸或PH计测量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PH值,并记录下来;
3. 缓缓将盐酸试管中的液体滴入氢氧化钠试管中,一边搅拌一边观察试管中的变化;
4. 当PH值接近中性时,停止滴加,并记录下滴加的体积;
5. 最后再次测量溶液的PH值,记录最终的PH值。
【实验结果】
实验过程中,盐酸与氢氧化钠发生酸碱中和反应,产生盐和水,PH值由初始的酸性或碱
性逐渐接近中性。
【实验结论】
本次实验中,我们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和实验数据,了解了酸碱中和反应的基本原理,提高
了实验操作技能和实验报告写作能力。
【拓展实验】
希望同学们在家中也可以尝试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验,比如酸碱中和反应、气体生成反应等,让化学的知识变得更加有趣和生动。
以上就是本次化学实验的教案内容,希未同学们在实验中能够认真操作,学到更多化学知识。
铁及其化合物,是高中阶段学习的非常典型的一种变价金属元素系列,这一部分内容和氧化还原理论联系密切,又和好多的实验物质制备,工业产品生产相关联,所以在实验题和化学工艺流程题中经常见到铁及其化合物的身影,为了好好掌握,还是先看看价类二维图吧!1、铁的误区警示常温下,铁与水不反应,只有在高温条件下,Fe才会与水蒸气反应。
1.某研究小组为了探究“铁与水蒸气”能否发生反应及反应的产物,进行了下列实验:用如图所示实验装置,在硬质玻璃管B中放入还原铁粉和石棉绒的混合物,再结合一些步骤,就可以完成高温下“Fe与水蒸气的反应实验”(已知石棉绒是耐高温材料,不与水和铁反应)。
Ⅰ.探究“铁与水蒸气”能否发生反应(1)如何检查该装置的气密性。
(2)实验中石棉绒的作用是。
(3)反应一段时间后,有肥皂泡吹起时,用点燃的火柴靠近肥皂泡,当时(填实验现象),说明“铁与水蒸气”能够进行反应,写出铁与水蒸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Ⅱ.探究“铁与水蒸气” 反应的产物(1)假设还原铁粉反应完全,黑色固体为某种单一成分,为研究黑色固体成分,该研究小组甲同学提出以下假设:假设一:黑色固体全部是Fe3O4假设二:黑色固体全部是Fe2O3假设三:黑色固体全部是FeO乙同学认为即使不通过实验就可以否定甲同学的一个假设,你认为乙同学否认的假设是,理由是。
(2)若假设一正确,请设计实验加以验证,完成下列表格(仪器自选)。
限选实验试剂:1 mol·L-1硫酸、2 mol·L-1NaOH溶液、新制氯水、澄清石灰水、酸性KMnO 4溶液、KSCN 溶液、品红溶液【答案加评分标准】Ⅰ.(1)将C 处导气管末端浸入水槽中,微热A 处圆底烧瓶,气管末端出现气泡,停止加热后气管末端出现一段水柱,则气密性好,否则气密性不好(2分)(2)增大铁粉与水蒸气的接触面积(1分)(3)肥皂泡破裂,有爆鸣声(2分)3Fe+4H 2O(g)Fe 3O 4+4H 2(2分)Ⅱ. (1)假设二(1分)由于Fe 2O 3为红棕色粉末,则可以根据固体颜色直接否定假设二(1分)△【解析】试题分析:Ⅰ.(1)气密性检查一般用液差法,即将C 处导气管末端浸入水槽中,微热A 处圆底烧瓶,气管末端出现气泡,停止加热后气管末端出现一段水柱,则气密性好,否则气密性不好。
中学化学实验教学实验方案设计
姓名:
实验名称: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
一、实验目的
1、练习固体的取用,溶解,实验仪器的组装等基本操作。
2、加深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性质的理解。
二、实验原理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水溶液都显碱性、热稳定性不同
三、实验用品
试管、药匙、玻璃棒、蒸馏水、酒精灯、铁架台、带塞子的导管、玻璃片、标准比色卡、碳酸钠固体粉末、澄清石灰水、pH试纸、碳氢钠固体粉末
四、实验步骤
1、在两支试管里,分别加入少量的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各1g左右)(1)观察二者外观上的细小差别,分别滴几滴水,震荡试管并用手摸一摸试管底部,观察现象。
(2)继续向试管内加入10mL水,用力振荡,观察现象。
(3)向试管内滴入1~2滴酚酞溶液,观察现象。
(4)在表格中记录实验现象,并得出初步结论。
观察现象。
将两种药品分别放入试管中进行加热,将其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
水中,观察现象,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五、实验结论:
1、在相同温度下,碳酸钠的溶解度比碳酸氢钠的溶解度大。
2、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水溶液都显碱性,碳酸钠溶液的碱性比碳酸氢钠溶液的强。
3、碳酸钠固体稳定,受热不分解;碳酸氢钠固体不稳定,受热易分解。
六、思考题
1.如何区分碳酸钠和碳酸氢钠?
2.请写出向饱和碳酸钠溶液通入二氧化碳气体的现象和原理?。
初中六年级化学实验教学方案设计一、实验目的通过开展一系列化学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实验思维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提高他们对化学知识和实验原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二、实验材料和器材1. 纸盐水2. 纸张3. 铁钉4. 盐酸5. 小麦粉6. 化学试剂:酒精、氢氧化钠溶液、碘酒7. 实验仪器:试管、试管夹、试管架、酒精灯、电子天平、滴管、烧杯、玻璃棒、筷子等。
三、实验内容及步骤实验一:酸碱中和反应实验目的:观察酸碱中和反应,并了解其化学原理。
步骤:1. 准备一瓶酸(如盐酸)和一瓶碱(如氢氧化钠溶液)。
2. 取一个试管,将适量的盐酸倒入试管内。
3. 使用滴管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至酸溶液呈中性为止。
4. 记录滴加的氢氧化钠溶液体积,并计算所需氢氧化钠溶液的量。
5. 将滴加的氢氧化钠溶液体积和所需的溶液量记录在实验报告中。
实验二:物质的密度实验目的:通过测定不同物质的密度,了解密度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步骤:1. 准备一瓶酒精和一瓶水,以及一个烧杯和一个电子天平。
2. 将烧杯放在电子天平上,记录烧杯的质量。
3. 分别向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酒精和水,并记录质量。
4. 计算酒精和水的密度,并将计算过程和结果填写在实验报告中。
实验三:物质的性质实验目的:通过观察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了解物质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
步骤:1. 准备一支铁钉和一瓶盐酸。
2. 将铁钉放入试管中,倒入适量的盐酸。
3. 观察铁钉在盐酸中的变化,并记录下来。
4. 将实验过程和结果填写在实验报告中。
实验四:化学反应速率实验目的:通过对比观察不同条件下的化学反应速率,了解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步骤:1. 准备两个试管和一瓶碘酒。
2. 将试管一中倒入适量的碘酒,加入一滴酒精。
3. 将试管二中倒入适量的碘酒,不加入酒精。
4. 观察两个试管中的碘酒颜色变化的速率,并记录下来。
5. 将实验过程和结果填写在实验报告中。
四、实验安全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实验室的安全,禁止乱扔废弃物。
铁及其化合物,是高中阶段学习的非常典型的一种变价金属元素系列,这一部分内容和氧化还原理论联系密切,又和好多的实验物质制备,工业产品生产相关联,所以在实验题和化学工艺流程题中经常见到铁及其化合物的身影,为了好好掌握,还是先看看价类二维图吧!1、铁的误区警示常温下,铁与水不反应,只有在高温条件下,Fe才会与水蒸气反应。
1.某研究小组为了探究“铁与水蒸气”能否发生反应及反应的产物,进行了下列实验:用如图所示实验装置,在硬质玻璃管B中放入还原铁粉和石棉绒的混合物,再结合一些步骤,就可以完成高温下“Fe与水蒸气的反应实验”(已知石棉绒是耐高温材料,不与水和铁反应)。
Ⅰ.探究“铁与水蒸气”能否发生反应(1)如何检查该装置的气密性。
(2)实验中石棉绒的作用是。
(3)反应一段时间后,有肥皂泡吹起时,用点燃的火柴靠近肥皂泡,当时(填实验现象),说明“铁与水蒸气”能够进行反应,写出铁与水蒸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Ⅱ.探究“铁与水蒸气” 反应的产物(1)假设还原铁粉反应完全,黑色固体为某种单一成分,为研究黑色固体成分,该研究小组甲同学提出以下假设:假设一:黑色固体全部是Fe3O4假设二:黑色固体全部是Fe2O3假设三:黑色固体全部是FeO乙同学认为即使不通过实验就可以否定甲同学的一个假设,你认为乙同学否认的假设是,理由是。
(2)若假设一正确,请设计实验加以验证,完成下列表格(仪器自选)。
限选实验试剂:1 mol·L-1硫酸、2 mol·L-1NaOH溶液、新制氯水、澄清石灰水、酸性KMnO 4溶液、KSCN 溶液、品红溶液【答案加评分标准】Ⅰ.(1)将C 处导气管末端浸入水槽中,微热A 处圆底烧瓶,气管末端出现气泡,停止加热后气管末端出现一段水柱,则气密性好,否则气密性不好(2分)(2)增大铁粉与水蒸气的接触面积(1分)(3)肥皂泡破裂,有爆鸣声(2分)3Fe+4H 2O(g)Fe 3O 4+4H 2(2分)Ⅱ. (1)假设二(1分)由于Fe 2O 3为红棕色粉末,则可以根据固体颜色直接否定假设二(1分)△【解析】试题分析:Ⅰ.(1)气密性检查一般用液差法,即将C 处导气管末端浸入水槽中,微热A 处圆底烧瓶,气管末端出现气泡,停止加热后气管末端出现一段水柱,则气密性好,否则气密性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