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戏曲教学课程体系架构探索》 AYZXKT1721 安阳市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室专项课题中期报
- 格式:doc
- 大小:59.00 KB
- 文档页数:15
.附件 1:课题编号安阳市基础教育教课研究课题立项申报书课题名称小学音乐赏识课教课策略研究学科分类音乐主持人姓名孙艳霞所在单位汤阴县任固镇赵庄学校填表日期2016 年 6 月 20 日安阳市教育教研信息中心制填表说明一、申报书各项内容用电脑打印,要求语言谨慎,笔迹清楚。
二、课题主持人限 1 人,为中级及以上职称 ,不具备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课题申请人,须有两名参加过课题研究工作的中级以上职称教师介绍;主要成员限 5 人之内(不包含主持人)。
三、各县区教育局和局直各中小学校负责申报的组织工作。
四、封面中的“学科分类”请严格按附件 2《安阳市 2016 年度教育科学研究课题申报指南》的 31 个学科分类填写,信息技术与学科交融课题填写“信息技术与学科交融”,不要开创学科分类。
五、资料报送通讯地点:安阳市教育教研信息中心 208 室联系电话: 5116765 5116989 电子邮箱:aysjyky163.一、数据表小学音乐赏识课教课策略研究课题名称主持人姓名孙艳霞性别女民族汉出生年代行政职务副校长专业职务中小学一级教师研究专长音乐教课工作单位汤阴县任固镇赵庄学校联系电话全称电子邮箱875827792qq.邮政编码456163性出生年代专业职务工作单位别中小学一陈小静女汤阴县任固镇四街小学主级教师要中小学一郭强男汤阴县任固镇赵庄学校成级教师员中小学一陆亚坤男汤阴县任固镇四街小学(此处级教师不填主持人)中小学一常利静女汤阴县第一实验小学北校区级教师最后成就形式研究报告计划起止时间.3000 元经费估算二、课题设计论证问题的提出(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中心观点界定;国内外有关研究情况;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的创新点等。
(可加页)小学音乐赏识课教课策略研究一、问题的提出跟着素质教育的推动和新课程标准的改革,小学音乐赏识课教课也渐渐遇到很多学校的重视。
可是我们现阶段的小学音乐赏识课在教课中还存在着教课观点落伍,教课方法单调陈腐等问题。
第1篇一、活动背景戏曲,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传统文化的重视,戏曲进校园活动在全国各地蓬勃开展。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传承戏曲文化,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我校决定开展“戏曲进课堂教学实践活动”。
二、活动目的1. 让学生了解戏曲的基本知识,包括戏曲的起源、发展、流派、代表剧目等。
2. 培养学生对戏曲艺术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3. 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4.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三、活动内容1. 课堂教学(1)戏曲基础知识讲座:邀请戏曲专家为学生讲解戏曲的基本知识,包括戏曲的起源、发展、流派、代表剧目等。
(2)戏曲欣赏课:播放经典戏曲选段,让学生欣赏戏曲的艺术魅力,感受戏曲的音乐、唱腔、表演等。
(3)戏曲表演课:邀请戏曲演员为学生示范戏曲表演技巧,让学生亲身体验戏曲表演。
2. 课外活动(1)戏曲知识竞赛:组织学生参加戏曲知识竞赛,提高学生对戏曲知识的掌握程度。
(2)戏曲社团活动:成立戏曲社团,让学生在课余时间学习戏曲表演技巧,提高戏曲水平。
(3)戏曲文化讲座:邀请戏曲专家为学生举办戏曲文化讲座,让学生深入了解戏曲文化。
四、活动实施1. 组织筹备(1)成立活动筹备小组,负责活动的策划、组织和实施。
(2)邀请戏曲专家、演员为学生进行讲座和表演。
(3)联系学校相关部门,协调活动场地和设备。
2. 课堂教学(1)根据活动安排,安排教师进行戏曲基础知识讲座、戏曲欣赏课和戏曲表演课。
(2)邀请戏曲专家、演员为学生进行示范表演,让学生亲身体验戏曲表演。
3. 课外活动(1)组织学生参加戏曲知识竞赛,提高学生对戏曲知识的掌握程度。
(2)成立戏曲社团,让学生在课余时间学习戏曲表演技巧。
(3)定期举办戏曲文化讲座,让学生深入了解戏曲文化。
五、活动效果1. 学生对戏曲的基本知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提高了学生的文化素养。
2024年小学戏曲进校园活动总结戏曲,作为中华民族传统艺术文化的瑰宝,同时也是世界文化遗产中一颗璀璨的明星。
为积极响应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号召,增进青少年学生对中华优秀戏曲文化的认知与传承,我校依据相关文件精神,特设以校长为领导核心的“戏曲进校园”活动专项小组,并精心策划了实施方案。
我们充分利用校园橱窗、电子显示屏、广播系统等多元化媒介,广泛宣传,积极营造浓厚的戏曲文化氛围,将戏曲教育巧妙融入音乐课堂,使之成为不可或缺的教学环节。
目前,我校学生戏曲兴趣小组正处于紧锣密鼓的筹备阶段。
为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戏曲热情,直观且深入地普及戏曲知识与表演艺术,今日,____区“戏曲进校园”活动在我校隆重举行。
活动伊始,主持人对豫剧这一地方代表性剧种的起源、文化背景等进行了精炼而深入的介绍。
随后,市歌舞剧院的艺术家们为全校师生倾情演绎了豫剧经典《红灯记》与《花木兰》的精彩片段,同学们全神贯注,沉浸其中,纷纷流露出对戏曲艺术的浓厚兴趣与参与意愿。
互动环节中,京剧四大行当的精彩示范更是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学生们积极上台,亲身体验生、旦、净、丑各行当的基础动作,现场互动热烈,掌声不断。
活动结束后,众多师生仍意犹未尽,纷纷表示:“能现场观赏豫剧表演,实为难得的体验,不仅拓宽了视野,更增长了戏曲知识,期待未来能有更多此类活动。
”此次“戏曲进校园”活动,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有效弘扬,也是对民族艺术的深刻传承,为全校师生奉上了一场精彩纷呈的传统文化盛宴。
2024年小学戏曲进校园活动总结(二)为丰富学生校园生活,拓宽学生视野,我校特设社团课程——戏曲。
在过去近半年时间里,我与学生共同经历了一段富有成效的学习历程。
从广泛观看视频资料,到模仿学习戏曲唱段,直至最终参与节目表演,整个过程不仅学生本人,作为教师的我亦收获颇丰,实现了教学与自我提升的双重目标。
在戏曲课堂教学中,我们聚焦于作品欣赏、视频观摩、发声技巧训练及京剧、黄梅戏、豫剧等戏曲选段的模唱实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汉剧)融入学科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学科分类:基础教育课题类别:一般课题关键词:汉剧融入学科教学预期研究成果:课题设计论证1、对课题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的论证 `(1)课题的意义在当代全球化、信息化背景下成长起来的青少年,个性张扬,世界观、价值观日趋多元化。
而处于东西方文化碰撞、传统与现代转轨的当代中国青少年,更是经历着少有的内心迷茫与挣扎。
在主流意识形态与严酷现实的夹缝中游走的思想道德教育根本无法满足他们的内心需要,回答他们关心的问题,甚至徒增他们的反叛与对抗,致使有些青少年人格畸变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
教育就是成人之道,是帮助一个人充分地展示人性的全部魅力与个性的全部潜能,成为人格完整、心灵安顿、胸怀天下的“大人”的过程。
人文精神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理应在其中大放异彩。
戏曲进课堂是对青少年进行审美教育和民族传统文化教育的很好的途径。
认同本民族的艺术精粹、传承本民族的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精神家园赖以为系、文化特质得以弘扬的必然选择。
京剧进课堂,不仅有利于青少年开拓艺术视野、提高审美水平,有利于丰富艺术教育资源、营造向真、向善、向美、向上的校园文化;而且有利于引领青少年接受民族优秀文化的熏陶、培养深厚的民族情感。
”(2)课题的理论依据①素质教育理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要使每个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随着义务教育的均衡化发展的推进,如何让学困生调整心态、克服非智力因素,从讨厌学习到喜爱,从而提高他们的素质,是我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教育均衡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
②成功教育理论我校的成功教育理念是:人人有潜能、个个能成功。
我们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有成功的愿望,每一个孩子都有成功的潜能,每一个孩子都可以取得多方面的成功。
只要相信学生,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展示平台,就能帮助学生树立自信,走向成功。
(3)实践价值这一课题研究有利于帮助学生克服学习的障碍,重拾自信,进而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戏曲舞台上生动的故事情节、鲜明感人的角色形象、高尚的人物品质,无不陶冶着学生的情操和振奋着民族精神,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欣赏水平,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艺术修养和道德品质。
《戏曲大舞台》教案《戏曲大舞台》教案1学习目标:1、初步识记并积累戏曲文化知识,如几种主要地方戏的名称、特色和京剧的脸谱知识、行当等。
2、利用多媒体欣赏戏曲名段,说一说戏曲文化的魅力,接受一点传统文化的熏陶。
3、探讨青少年对传统戏曲的态度,针对问题提出应对措施。
学生课前活动:1.自主阅读教材,同学间分组合作查找资料,通过书籍、络等渠道了解中国戏曲的一般知识。
2.访问剧团专业人士或戏曲爱好者,了解戏曲文化知识和我们家乡的地方戏。
3.调查青少年对戏曲的态度,以及应对措施。
课堂教学过程:一. 导语课堂调查学生对戏曲的了解程度,引入: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包括历史悠久的戏曲文化。
我们可以欣赏河南豫剧的淳朴厚实,此外,在戏曲上,还有京剧的雍容典雅,越剧的轻柔婉转,梆子戏的高亢悲凉,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民族文化的瑰宝----戏曲天地中,去品味它悠长的韵味吧!二、在这节课上,我们要达成的学习目标是(见上述学习目标),学生齐读。
三.赛一赛,积累戏曲常识1、赛一赛(1)课前,你们在前几天的自主学习活动中,一定搜集到很多有关戏曲的资料,了解了戏曲的一些常识吧。
下面我们就检测一下,检测分必答题和抢答题,必答题分组进行,抢答题谁最先举手作答并回答正确,就可为本组挣分,最后评出评出优胜组,给予小小的奖励;每题10分,现在大题开始。
(大屏幕显示)必答题有两轮,抢答题有两轮:必答题(每题10分):第一轮第一组题1.被称为“中国戏曲之母”的剧种是哪个剧种?(昆剧)2.中国戏曲起源于哪些形式?(民间歌舞、说唱、滑稽戏)3.与希腊的悲剧、印度的梵剧合称为世界三大古老戏曲的剧种是什么?(中国戏曲)第二组题v 1.全国现有的戏曲剧种大约有多少?(360多种)v 2.享有“东方歌剧”盛誉的是哪个剧种?(京剧)v 3.戏曲表演艺术有哪些技术方法?(手、眼、身、法、步)必答题:第二轮(连线题)第一组题昆剧芬芳的泥土气息京剧浓浓的河南特色黄梅戏中国戏曲之母豫剧东方歌剧第三组题梅派 A.天真、活泼、热情的少女形象,具柔媚娇婉的风格程派 B.以气与力取胜,有阳刚之美,具刚健婀娜风格荀派 C.善良、温柔、华贵、典雅而具正义感的古代妇女尚派 D.遭遇悲惨,具有外柔内刚性格的中下层女性抢答题(每题10分)第一轮判断正误1、中国戏曲起源于民间歌舞、说唱、滑稽戏。
2024年小学戏曲进校园活动总结范文戏曲,作为中国独有的传统艺术文化瑰宝,在全球文化版图上熠熠生辉。
为深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拓宽青少年对中华优秀戏曲文化的认知视野,促进中华文明的薪火相传,依据上级部门颁布的文件精神与具体指示,我校特成立了由校长亲自挂帅的“戏曲进校园”活动领导小组,精心策划并实施了“戏曲进校园”专项活动方案。
我们充分利用校园橱窗、电子显示屏、广播站等多种宣传媒介,积极构建浓厚的戏曲文化氛围,同时,将戏曲教育有机融入音乐课堂教学之中,使之成为不可或缺的教学内容。
另悉,我校学生戏曲兴趣小组正处于紧锣密鼓的筹备阶段,旨在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戏曲热情,增进他们对戏曲艺术的深入理解和亲身体验。
____区“戏曲进校园活动”今日莅临____小学,为全校师生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戏曲盛宴。
活动伊始,主持人以精炼的语言,向师生们概述了地方特色剧种——豫剧的悠久历史、深厚文化底蕴及其独特魅力。
随后,市歌舞剧院的艺术家们倾情演绎了豫剧经典剧目《红灯记》与《花木兰》的精彩片段,同学们全神贯注,沉醉其中,不时爆发出阵阵喝彩,更有人跃跃欲试,渴望亲身参与。
在随后的互动环节,京剧四大行当(生、旦、净、丑)的生动展示,更是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学生们纷纷上台,在专业指导下尝试模仿各行当的基本动作,现场掌声雷动,气氛热烈。
活动尾声,众多师生仍意犹未尽,他们纷纷表示:“此次现场观赏豫剧演出,对我们而言是一次全新的体验,不仅拓宽了视野,更深化了对戏曲艺术的认知,期待未来能有更多这样的机会。
”此次活动,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有力弘扬,也是对民族艺术精神的深刻传承,为全校师生提供了一场精彩绝伦的传统文化盛宴。
2024年小学戏曲进校园活动总结范文(二)为了丰富校园生活的内涵,拓宽学生的视野,我校特设了社团课程——戏曲。
在过去的近半年时间里,我深感此课程所带来的诸多收获。
从广泛观看视频资料,到模仿学习戏曲唱段,再到最终的节目表演,这一整个过程不仅使学生们受益匪浅,我自身也从中得到了充分的锻炼与提升。
地方戏曲文化进校园的路径与方式研究 阶段性小结
为扎实、深入做好本课题研究,课题组有序推进,注重过程性研究、指导,在前一阶段的课题研究过程中,取得了以下成果:
(一)组织问卷调查 课题组张红霞、张晓艳、殷志娟老师依据课题研究内容,设计了《安阳地方戏曲文化进校园的路径与方式研究》调查问卷,了解 “安阳地方戏曲文化进校园的路径与方式研究”的现状,调查问卷分学生卷、教师卷和家长卷,对学校四至六年级学生和部分教师、家长进行了问卷调查,通过问卷调查,使“安阳地方戏曲文化进校园的路径与方式研究”准确定位。课题组成员根据不同年级、同一班级里不同学生学习戏曲上的差异性,设计了具有弹性的授课方式,既能使学生大众体味到学习戏曲的兴趣,增强学习戏曲的积极性,又能使学优生不断享受到学习戏曲、表演戏曲,挑战成功的满足感,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进取心。
(二)开展了理论学习 课题组成员通过自学、集体学习、学习分享交流等多种形式展开理论学习,有目的、有计划地学习了有关安阳地方戏曲文化的相关理论资料 , 线上线下大讨论,阅读相关书籍,论文,听讲座等,并且完成多篇摘抄笔记和研究心得体会,为课题研究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
案例评比,互相促进。 .
认真开展课题组听评课活动。课题组分别举行了两次研讨课活动。魏美芳老师执教了《谁说女子不如男》豫剧唱腔教学,张红霞老师执教的戏曲欣赏课《豫剧的行当》一课。课后,课题组成员积极开展了评课活动,总结了课堂上的亮点和不足之处。课题组成员的教学设计不仅能结合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而且各具特色,各有所长。在活动中对学生进行戏曲表演的指导,使学生学戏兴趣、主动性明显提高。研讨课活动的开展,提高了课题组成员的专业素养以及如何上好戏曲课奠定了基础。 .
(四)积极组织参加各种活动 . 1 、课题组成员张红霞老师、魏美芳老师、张晓艳老师、殷志娟老师在平时的音乐课、社团课、特色课程活动中,精心组织学生们学习了《第一套豫剧韵律操》和河南豫剧的经典唱段。魏美芳老师辅导的节目《谁说女子不如男》在北关区的社团展演及小歌手比赛中获得了一等奖,张晓艳老师辅导的《校园的早晨》获得了一等奖,殷志娟老师辅导的节目《梨花又开放》获得了特等奖的好成绩。 .
《把子课》课程标准一、概述(一)、课程性质《把子课》是x剧表演专业的一门基础课,也是必修课程。
它主要包括枪、刀姿势训练、招数训练、用力方法训练等几个方面。
是实现x剧演员能力、素质的训练手段。
(二)、课程基本理念反映专业特色,突出中职教育特点;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培养具备较全面的X剧技术、基本功及能力,并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的高级应用型戏剧人才。
(三)、课程设计思路根据X剧把子训练难度大、要求高的特点,教学内容分为六个模块,使把子训练贯穿于学生学习的全过程中。
二、课程目标(一)总目标通过本课程的的学习,提高学生基本能力、基本技术技巧并掌握地方戏风格风韵。
(二)具体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能掌握X剧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术技巧。
2.技能教学目标:实现基本素质、能力训练,以至技巧、技术的训练。
3.素质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坚韧的意志和吃苦耐劳的精神。
2021年-2022年最新三、内容标准(课程内容与要求)总学时:714(一)课程进度安排2021年-2022年最新(二)课程内容结构与具体要求模块一:枪位、枪花、枪五套【实施形式】1、上课时在老师指导下进行训练,从分解动作开始到独自完成。
2、训练道具需要:道具枪。
3、教师对学生进行阶段性的考试与总结2021年-2022年最新模块二:刀位、刀花、手五套【实施形式】1、上课时间在老师指导下进行安全训练,从分解动作到连贯动作。
2、可以分组训练,大家评价。
3、训练具刀4、教师对学生进行阶段性的考试与总结。
2021年-2022年最新模块三:小快枪【实施形式】1、上课时间在老师指导下进行安全训练,从一招一式到连贯动作。
2、可以分段到组合训练。
3、教师对学生进行阶段性的考试与总结。
模块四:双刀三十二刀【实施形式】1、上课时间在老师指导下进行安全训练。
2、可以分组训练,大家评价。
3、训练道具:刀4、教师对学生进行阶段性的考试与总结。
模块五:剑枪【实施形式】1、上课时间在老师指导下进行安全训练。
一、课程简介面向对象:身段课是戏曲表演专业的必修课程,本课程遵循戏曲艺术教育发展的历史经验,并结合我校的办学理念来完成戏曲中专阶段人才培养方案而制定,戏曲身段课是形象教育和直观教学,是每个中专阶段学习戏曲专业必备的表演课程之一。
开设目的:通过学习戏曲身段课,使学生了解戏曲艺术的综合性、虚拟性、程式性以及四功五法中“做”功的套路动作运用。
身段课是为了能够掌握戏曲艺术的实践能力和理论知识,了解艺术学和美学的基础知识,具有一定的艺术修养和鉴赏能力,适应我国现代戏曲行业的发展。
能给所学剧目起到基础辅助作用,同时又能掌握所学剧目以外的表演技术技巧,为戏曲舞台上的创、演、编积累元素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课程对学生能力培养和素质养成起到支撑或明显的促进作用。
主要内容:掌握“手、眼、身、法、步”,戏曲程式动作。
不同行当不同性质,结合道具、服饰组成不同身段表演,以面部表情、手势、脚步、技术技巧动作为核心形体运动训练。
为塑造各种人物形象提供表演媒介。
课程特色:戏曲作为中国的四大国粹之一,对中国文化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从古至今,戏曲给人们带来的身心享受与文化品位都是不可估量的,因此戏曲的传承也是戏曲发扬光大的关键。
当然,对戏曲的传承是需要通过戏曲教育,使戏曲学习者接受到更加广博的知识得以实现的。
由此可见,戏曲教育对戏曲传承与戏曲学习者的重要性。
对于现代快节奏的社会而言,戏曲文化不仅可以陶冶人们的情操,提升审美教化思想,而且还可以加强人们的文化素养。
因此,重视戏曲教学是十分必要。
二、课程挖掘的思政资源分析“戏曲是中华文化的瑰宝,繁荣发展戏曲事业关键在人。
希望中国戏曲学院以建校 70 周年为新起点,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引导广大师生坚定文化自信,弘扬优良传统,坚持守正创新,在教学相长中探寻艺术真谛,在服务人民中砥砺从艺初心,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戏曲专业“明道立教、辅民化俗”的教化功能被历代统治者所看重,很好的传承了中国的优秀文化和民族精神,蕴涵着丰富的道德资源,特别是儒家对个体提出的社会性义务和要求,对理想人格的自觉追求,以及乐观进取的人生态度等,至今仍是我们所大力倡导的。
一、中期检查活动简况 检查时间、地点、评议专家(课题组外专家,专家应不少于2人)、参与人员、3张中期检查活动照片(第一张为中期检查活动全景照片,第二张为主报告人照片、第三张为专家在评议活动中的照片,插入粘贴于此页)等。
一、 检查时间:xxxx年xx月xx日
二、 地 点:xxxxxx中学 三、 评议专家:xxx、xxx 四、 参加人员:xxx、xxx、xxx、xxx、xxx、xxx 五、 活动照片: 二、中期报告要点 戏曲是一门综合的舞台艺术,它包含了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杂技、武术和演员表演等各种因素的艺术,通过对他的学习,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对戏曲的综合鉴赏能力和审美观,从而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和高雅的艺术情趣。 本课题研究的目标是以学生的审美为核心,通过研究,使戏曲教学课程体系更加广泛地应用于音乐课堂,充分发挥音乐课所具有的形象直观、感染力强、交互性好的特点,重点研究新型的戏曲教学模式,使优化后的戏曲教学过程更能符合学生的音乐审美特点,促进学生参与音乐知识、音乐技能的形成过程。现将半年来课题研究工作总结如下: 一、主要进展及成果: (一)、深研课题,扎实安排 当研究课题申报后,课题组成员认真查阅资料,研究课题。确保课题研究工作有序开展。课题研讨共划分为以下三个阶段进行: 1、准备阶段:2017年12月--2018年2月,课题的前期准备工作;对教师进行戏曲教学方面的培训,转变观念,改善戏曲课教学方法,提高戏曲课教学能力,尝试课堂研究,初步验证假设。 2、研究阶段:2018年3月--2017年9月,以学校局域网以及教学平台和教学资源素材库为基础,构建中小学音乐课堂中先进的戏曲教学课程体系。 3、总结阶段:2018年10月--12月,整理资料,成果分析,总结经验,推广活动,科学地辅助教学,提高戏曲课堂的教学效率。
研究工作的主要进展、阶段性成果、主要创新点、存在问题、下一步研究计划、可预期成果等,不少于5000字。(可加页) (二)、认真探讨,抓好落实 目前第一阶段研究已基本结束,第二阶段正在积极进行,在2017年12月申报课题后,课题组成员就积极筹备课题研究工作的各项事宜。 我们紧密围绕《中小学戏曲教学课程体系架构探索》这一主课题,广泛探索适应于新课程要求下的戏曲教学课程体系,认真做到了四个方面: 1、我们坚持理论学习不放松,每周搜集资料,共同研讨。 2、课题组成员主动要求上公开课,在戏曲教学中找规律,总结新的教学模式和构建适合自身教学的戏曲教学课程。 3、在教研活动时,我们与各学科同事相互交流,总结经验,提升自我。 4、课题组成员不定期到兄弟学校进行观摩交流,以此提升自己的戏曲理论修养和戏曲教学能力。 二、后期研究的问题与思考 回顾前段的研究工作,我们存在的问题主要有:积累、收集、分析和整理研究数据、案例的工作不够到位,课题组教师戏曲教学课程还比较单一;课题研讨工作比较滞后,精品课例比较少;学生研究性学习能力差异比较大。 今后,我们的努力方向是: 1、进一步进行理论探索和实践研究,逐步使学生和课题组教师形成熟练的戏曲教学模式,开发完善的戏曲教学课程体系。 2、进一步丰富、积累研究性学习课例,多出精品课例、精品微课、精品专题解析,做好实践工作的同时,力求出思想、出成果。 3、开展课题研究数据的收集与处理,建立和完善课题研究的评价方法。 回顾半年的课题研究工作,显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面对课改的深入发展,反而感觉戏曲教学课程体系的探索没有止境。通过本次微型课题的研究,我们将更好地开展校本教研工作,积极带动全校教师钻研课题,树立积极的教科研氛围。 三、研究创新点 该项课题的创新主要突出为两方面:一为视角创新;二为方法创新。2016年,中共河南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省教育厅、省财政厅等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印发河南省“戏曲进校园”活动工作方案的通知》(豫宣通[2016]60号),决定在全省学校开展“戏曲进校园”活动。因此河南省中小学已经开始了轰轰烈烈的戏曲教学进课堂,很多学校和老师对于戏曲教学的内容都进行了涉及和思考,xxx和周边地区,在戏曲教学方面,尚处于初级阶段,和别的地市一样在摸索中前进,所以对于一个成熟的戏曲教学课程模式,所有的老师都很需要。所以,本课题从课程本身出发,关系课程建设,从课程的视角为戏曲教学模式的创新做出研究。 在中小学戏曲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维度,很多人已经进行了研究,对于课堂教学,也有很多人进行了关注和调查,但是对于戏曲教学课程建设,尚未有人做出研究,所以在戏曲教学研究方式上,从课程架构入手,是一个崭新的角度,课题组也将采用较新的课题研究手段,从了解-研究-分析-创新-实验-反馈的链条中,逐步得出戏曲教学的本质,从实验本体回到实验本体,从而达到课题研究的目的。 四、存在的问题: 戏曲作为人民的一大文化食粮和精神财富,是我们民族精神的化身,尤其是京剧、豫剧、黄梅戏、评剧等成为家喻户晓的著名剧种,而京剧更是被国人称为国粹。然而当前的戏曲有着“戏院门前车马少,场座位空席多”的不景气的现象。 艺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发挥戏曲艺术教育优 势,陶冶学生情操,振奋民族精神,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1、作为学校,是否大力开设戏曲课堂?是否在教师研究戏曲教学课程体系的过程中给予支持和鼓励? 课堂是传承戏曲文化的重要场所,学校有必要将这门丰富多彩的、具有深厚中华文化底蕴的戏曲艺术带入中小学音乐课堂,并加强学习将之传承并发扬光大。 2、作为教师,是否是否想把戏曲艺术在教学中真正落到实处,教出水平,让音乐课堂活起来,进而,探索出适合自身的戏曲教学课程体系? 教师应该提升自己的戏曲水平,从戏曲的形成、发展、历史的沿革出发,从经典剧目、剧中人物、著名表演艺术家的生平等一般性知识入手,将学生逐渐引入戏曲艺术的欣赏之中。如豫剧艺术家常香玉、马金凤、陈素贞、崔兰田等有代表性的演唱与表演,进而发展到对戏曲艺术风格、表现形式、内容主题及典型人物的分析与鉴赏,把赏析与学唱、学做结合起来。然而这要求教师有完善的戏曲教学课程体系。 3、对于学生来说,戏曲文化的发展史体现了中国民族音乐文化发展过程,所以,戏曲走进课堂,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对民族民间音乐的认识,进一步了解民族民间的发展,而且能促进学生学习祖国传统音乐文化,使更多学生知道我国这个拥有丰富文化遗产的文明古国中,戏曲的独特风貌,其中的那些令人拍案叫绝的表演,那些长久传唱不衰的乐曲,那些传播范围极广的民间传说等等,只要教学模式有创意,戏曲课程设置合理,这些必将激起中小学生对中国戏曲文化的追求与兴趣,激发他们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五、下一步研究计划: (一)、准确定位,优化教学,完善课程, 在实践戏曲教学中,鉴于戏曲的教学内容的地域性、代表性,教师应该对我们的教材内容进行整改、优化,设计的教学内容难易程度还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接受能力,精心打造适合自己学生学习水平的戏曲教学课程。确定戏曲教学的目标,以及不同阶段、不同内容的教学目标,再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来编配教材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通过戏曲教学,充分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置身于戏曲艺术的熏陶中,不断的提高自身的艺术鉴赏能力,开阔艺术视野,弘扬民族文化,起到增强对戏曲文化的了解和喜爱的作用。 比如京剧名段《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贵妃醉酒》,越剧名段《天上掉下个林妹妹》、黄梅戏名段《谁料皇榜中状元》、豫剧名段《辕门外三声炮》《刘大哥讲话理太偏》、评剧《花为媒——报花名》、戏歌《唱脸谱》等。 (二)、激发兴趣,改进手段,优化课程 1、直观感知:在教学中,设计贴近教学内容的直观事物,唤起学生求知欲和真情实感,使学生的情感产生深刻的印象,并能积极投入到教学过程中来。课堂上,制作生动的戏曲脸谱,展示行当分类图、戏曲演出剧照、伴奏乐器演奏、服装道具的运用等,动静结合,使课堂处于浓郁的戏曲文化氛围当中,并且又能让学生对戏曲的相关知识有了初步的了解认知。 2、流行元素:在戏曲教学课程的构建中,铺设一些融入了戏曲元素的现代流行音乐和学生熟悉喜爱的歌手作品,比如《one nitgh in Beijing》《刀马旦》、《花田错》《霍元甲》等流行歌,以及歌手李玉刚的一些作品和表演等等。在流行音乐的带动下,进入戏曲文化领域,减少了学生的排斥感,更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3、情境表演:在戏曲教学课程体系中,可以从表演入手,创设情境,让学生了解人物、喜爱人物,置身与故事当中,达到喜欢上戏曲的目的。比如京剧《打虎上山》杨子荣的唱段,我们从音乐伴奏开始进入课堂,扮演杨子荣“穿林海、跨雪原”,了解他的传奇故事入手,让学生喜爱上这个孤胆英雄英雄,从而置身于戏曲艺术的熏陶之中。还可以在课堂中设计一些简单的实践活动,比如模仿戏曲中程式化的动作,如奔跑、走路、骑马、开关门、上下楼梯等,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戏曲艺术中来,让学生与“高深莫测”的戏曲艺术零距离接触,使其变得平实而又简单,亲切而又富有趣味,真真切切地感受戏曲艺术的魅力。 六、可预期成果: 戏曲理论家洛地说“我国的戏剧是以观众是戏剧的上帝为最高标准,我国戏剧的‘传统’和‘继承’、‘发展’和‘改革’与其说是戏剧本身的事,倒不如说是决定于你的观众”。 因此,只有构建戏曲教学课程体系,在我们的中小学校园内营造起学戏曲、欣赏戏曲的氛围,戏曲的振兴才会有真正的希望,戏曲才能有辉煌的未来。 中国的戏曲是载歌载舞,有情节有故事,以歌舞演故事,溶歌、舞、说 、表、音、美于一体的名副其实的综合艺术。在表演上,以唱、念、做、打为中心的戏剧形式,集合不同艺术特色,如华丽的戏服及布景就是视觉艺术的一部分,剧本和曲文是文学艺术也是戏剧艺术,演奏和唱腔是音乐艺术,造型和程式是舞蹈艺术和形体艺术等,是集中国各民族音乐、文化之大成,经无数艺术家继往开来不断创新积累的结晶,是一个绚丽多姿的艺术体系。音乐课是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审美情趣,对学生进行美育的重要途径,戏曲是集众美于一身,因此建设中小学音乐课堂戏曲教学的课程体系的必要性就显而易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