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夫托尔斯泰公开课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26.63 KB
- 文档页数:15
《列夫托尔斯泰》教案(8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资料、求职资料、报告大全、方案大全、合同协议、条据文书、教学资料、教案设计、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model essays, such as work materials, job search materials, report encyclopedia, scheme encyclopedia,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s, teaching materials, teaching plan design, composition encyclopedia, other model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understand different model essay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列夫托尔斯泰》教案(8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
第1篇教学目标1. 了解列夫·托尔斯泰的生平及其文学成就,感受其作品的艺术魅力。
2. 通过对托尔斯泰作品的阅读,引导学生体会其深刻的思想内涵。
3.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教学重点1. 列夫·托尔斯泰的生平及文学成就。
2. 托尔斯泰作品中的思想内涵。
教学难点1. 深入理解托尔斯泰作品中的思想内涵。
2.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利用多媒体展示托尔斯泰的肖像照片,简要介绍其生平。
2.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文学作品,引出本次课程主题。
二、自主学习1. 学生阅读课文,了解列夫·托尔斯泰的生平及文学成就。
2. 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对课文内容进行梳理。
三、课堂讨论1. 教师提问:请同学们谈谈对托尔斯泰的印象。
2. 学生自由发言,分享自己对托尔斯泰的了解。
3. 教师总结:托尔斯泰是一位伟大的俄国作家,他的作品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
四、深入探讨1. 教师提问:托尔斯泰的作品中有哪些深刻的思想?2. 学生分组讨论,结合课文内容,探讨托尔斯泰作品中的思想内涵。
3. 各小组代表发言,分享讨论成果。
五、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列夫·托尔斯泰的生平及其文学成就,体会到了其作品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
2. 布置作业:阅读《战争与和平》等作品,进一步了解托尔斯泰的文学成就。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复习上一节课的内容,回顾托尔斯泰的生平及文学成就。
2. 引导学生思考:托尔斯泰作品中的思想内涵对我们有什么启示?二、课堂讨论1. 教师提问:请同学们谈谈托尔斯泰作品中的思想内涵对我们有什么启示?2. 学生自由发言,分享自己对托尔斯泰作品的理解。
3. 教师总结:托尔斯泰的作品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对我们的成长具有积极的启示。
三、案例分析1. 教师选取《战争与和平》等作品中的经典片段,引导学生分析作品中的思想内涵。
列夫托尔斯泰公开课教案列夫托尔斯泰公开课教案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案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编写教案有利于教师弄通教材内容,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有利于教师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下面是店铺为您整理的关于的相关资料,欢迎阅读!列夫托尔斯泰公开课教案例1【教学目标】1.品味作品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揣摩关键语句的含义2.了解托尔斯泰丰富而深厚的精神世界和人生追求【教学重点】品味作品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揣摩关键语句的含义【教学难点】1.品味作品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揣摩关键语句的含义2了解托尔斯泰丰富而深厚的精神世界和人生追求【教学过程】导入:上节课,我们感知了课文内容,学习了托尔斯泰的外貌特征。
前半部分对托尔斯泰的描写,突出了哪两个特点?(一是托尔斯泰外貌的平庸甚至丑陋;二是他和普通人一样,混在人堆里分辨不出来。
)假如请你来对托尔斯泰进行肖像的刻画,你会怎样绘画?(找生上黑板描绘)点评。
本节课,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作者是怎样描绘托尔斯泰那非同寻常的眼睛的。
一:研读与赏析:(指名学生朗读课文第二部分,其他学生听读并思考:)1、课文第二部分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托尔斯泰的眼睛的?写托尔斯泰犀利的目光;写托尔斯泰眼睛里蕴含着丰富的感情,勾画出关键词语:(热泪涟涟闪闪发光黯然失色麻木不仁神秘莫测冷酷锐利好奇)写托尔斯泰眼睛的威力:从“这对珠宝”到“正好刺中了他的心窝”,运用了大量的比喻进行刻画。
文中能否看出托尔斯泰的人生是怎样的呢?赞美托尔斯泰犀利的目光,同时揭示他人生的不幸:(他的人生是不幸福的,从课文最后一句话可以看出来。
)2、课文通过描写眼睛,还写出了什么?请用原文回答“这道目光就像一把锃亮的钢刀刺了过来,又稳又准,击中要害”-----目光犀利深刻,具有准确的洞察力;“在人类面部最富感情的一对感情,可以抒发各种各样的感情”------眼睛里透出丰富的感情;“这对珠宝有魔力,有磁性,可以把人世间的物质吸进去,然后向我们这个时代放射出精确无误的频波……”-------写出托尔斯泰观察社会、人生、时代的广阔和深细,以及批判的深度和广度。
列夫托尔斯泰教案【优秀9篇】《列夫托尔斯泰》教案篇一一、教材分析(一)教材简析本文是用文字给人画肖像画。
作者运用极其巧妙的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把人们带进无穷的想象空间,似乎在精雕细刻一座永恒的雕塑,给读者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
(二) 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本文是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四篇课文。
本单元所选的名家之作,体裁是回忆录和传记,让学生感悟到人生奋斗的意义,感受的人间的关爱与温情。
学习本文,是要让学生们受到人文主义的熏陶。
(三)教学目标结合单元教材特点和学生认知能力,我确立一下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知作者,明背景,扫清字词障碍。
2.赏句子,品语言,了解人物生平和人生追求及精神境界。
能力目标1.懂手法,明主旨,体会作者的崇敬赞美之情。
2.学技巧,会合作,体会欲扬先抑手法的艺术效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知人物深邃而卓越的精神世界,从中受到人文精神的熏陶。
教学重点学习作者对人物外貌细腻而夸张的刻画所运用的独特的艺术手法。
教学难点理解托尔斯泰的人生追求和精神境界。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二、学生情况分析学生们的`知识面比较窄,对托尔斯泰的了解可以说是空白,所以课前应指导学生搜集有关托尔斯泰的材料,增加对这位大文豪的认识。
三、说教法和学法(一)说教法根据本课学习目标和内容,从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基础、发展水平,结合我校十二五市级科研课题“课堂师生互动有效策略研究”之“情感互动”和“认知互动”的有效策略,我采用以下教学方法,以“有效提问”引领学生“自主学习”,把课堂交给学生。
课堂环节采用我校的“六环式”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我的课堂环节如下:1.学生借助学习用具设计自学笔记。
(学生课前完成)1)知作者明背景扫障碍2)赏句子品语言悟情感3)解文题明主旨懂结构2.教师导入并出示自学提纲。
(3分钟)【创设情境】3.教师分配各组学习任务。
(2分钟)【以学定教】4.小组合作,问题探究。
(14分钟)【质疑探究】5.学生汇报展示。
八年级下册《列夫·托尔斯泰》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作者列夫·托尔斯泰的生平和创作背景,掌握作品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培养学生分析作品主题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关注人类命运,培养热爱文学、关注人生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1. 作品情节的把握。
2. 人物形象的分析和评价。
3. 作品主题的理解和探讨。
三、教学难点1. 作品复杂情节的梳理。
2. 作品深刻主题的挖掘。
四、教学方法1. 自主学习:让学生预习课文,了解作者生平和作品背景,为课堂讨论做好准备。
2.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共同分析作品情节、人物形象和主题,分享学习心得。
3. 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段落进行分析,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品。
4. 课堂讲解:结合学生讨论成果,进行总结性讲解,解答学生疑问。
五、教学内容1. 课文导入:介绍作者列夫·托尔斯泰的生平和创作背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作品情节梳理:引导学生分析作品的基本情节,把握故事发展脉络。
3. 人物形象分析:分组讨论作品中的人物形象,评价其主要特点和作用。
4. 作品主题探讨: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探讨作品主题,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成果,布置课后作业。
六、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出本节课的学习主题。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课文,关注作品中的细节,为课堂讨论做好准备。
3.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作品情节、人物形象和主题,分享学习心得。
4. 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段落进行分析,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品。
5. 课堂讲解:结合学生讨论成果,进行总结性讲解,解答学生疑问。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成果,布置课后作业。
七、教学策略1.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案例分析等方法,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1篇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列夫·托尔斯泰的生平、作品和思想,激发学生对俄国文学的兴趣。
2. 通过对《战争与和平》的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3. 体会作者对托尔斯泰的崇敬和赞美之情,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教学重点:1. 了解列夫·托尔斯泰的生平、作品和思想。
2. 理解《战争与和平》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
教学难点:1. 理解作者对托尔斯泰的崇敬和赞美之情。
2. 体会《战争与和平》中的战争描写和人物心理。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介绍列夫·托尔斯泰的生平和作品,激发学生对俄国文学的兴趣。
2.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托尔斯泰被誉为俄国文学的巨匠?二、新课导入1. 让学生通读《战争与和平》第一部分,了解故事背景和主要人物。
2. 学生分组讨论:你认为哪些人物是《战争与和平》中的关键人物?为什么?三、精读课文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托尔斯泰在《战争与和平》中对人物形象的刻画,如皮埃尔、安德烈等。
2. 学生分组讨论:托尔斯泰是如何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展现人物性格的?四、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了解托尔斯泰的生平、作品和思想的重要性。
2. 引导学生思考: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对我们有什么启示?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回顾上一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谈谈自己对托尔斯泰和《战争与和平》的认识。
2. 引导学生思考: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中,战争描写和人物心理是如何交织的?二、新课导入1. 让学生通读《战争与和平》第二部分,了解故事发展和人物命运。
2. 学生分组讨论:你认为《战争与和平》中的战争描写有何特点?为什么?三、精读课文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战争与和平》中的战争描写,如博罗季诺会战等。
2. 学生分组讨论:托尔斯泰是如何通过战争描写,展现战争对人性的摧残的?四、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体会作者对托尔斯泰的崇敬和赞美之情的重要性。
第1篇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理解并积累文中“轩昂、器宇、犀利、郁郁寡欢、正襟危坐、诚惶诚恐”等词语。
- 收集整理托尔斯泰和茨威格的资料。
- 了解托尔斯泰的生平事迹,感悟人物深邃而丰富的精神世界。
2. 能力目标:- 学会揣摩语言,学习课文运用神奇的夸张和连珠的妙喻描写形貌的手法。
- 通过阅读把握课文欲扬先抑手法的艺术效果。
3. 德育目标:- 感知人物深邃而卓越的精神世界,从中受到人文精神的熏陶。
教学重点:- 诵读,感知课文对托尔斯泰外貌的刻画。
- 理解本文独特的艺术手法。
教学难点:- 联系背景材料,深透理解托尔斯泰的人生追求和精神境界。
教学方法:- 诵读法- 联想法- 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投影仪- 托尔斯泰和茨威格的相关资料- 课文《列夫·托尔斯泰》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展示托尔斯泰画像:利用多媒体展示托尔斯泰的画像,引发学生对这位文学巨匠的兴趣。
2. 介绍背景:简要介绍19世纪下半叶的俄国社会背景,以及托尔斯泰在这个时代中的地位和影响。
二、自主学习1. 阅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初步感知托尔斯泰的外貌特征和精神世界。
2. 积累词语:引导学生积累文中出现的重点词语,并解释其含义。
三、深入分析1. 肖像描写分析:- 引导学生关注课文对托尔斯泰外貌的刻画,特别是对眼睛的描写。
- 分析课文运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进行肖像描写的作用。
2. 欲扬先抑手法分析:- 引导学生体会课文采用欲扬先抑手法的艺术效果。
- 分析这种手法如何突出人物的性格特点和精神境界。
四、拓展延伸1. 背景资料介绍:- 利用多媒体展示茨威格的生平事迹,帮助学生了解作者及其写作背景。
- 引导学生查阅托尔斯泰的生平传记和作品,拓宽知识面。
2. 思想精神探讨:- 引导学生联系背景材料,深入理解托尔斯泰的人生追求和精神境界。
- 引导学生探讨托尔斯泰的思想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五、总结与反思1. 总结课文:引导学生总结课文的主要内容,回顾学习过程中的收获。
第1篇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列夫·托尔斯泰的生平事迹,认识他的文学成就和思想贡献。
2. 通过对托尔斯泰作品的阅读和分析,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3. 引导学生思考托尔斯泰的人生追求和思想变化,激发他们对人生意义的思考。
教学重点:1. 列夫·托尔斯泰的生平事迹及文学成就。
2. 托尔斯泰作品的主题思想、艺术特色及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托尔斯泰作品的思想内涵。
2. 如何激发学生对托尔斯泰生平事迹的兴趣。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介绍列夫·托尔斯泰的生平事迹,引导学生了解他的文学成就和思想贡献。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谁是一位伟大的俄国作家、思想家、哲学家吗?他的一生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二、自主学习1. 学生阅读教材中关于列夫·托尔斯泰的生平事迹,了解他的成长背景、主要作品及思想变化。
2. 学生分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三、课堂讲解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列夫·托尔斯泰的生平事迹,重点介绍他的主要作品和思想贡献。
2. 结合教材内容,分析托尔斯泰作品的主题思想、艺术特色及人物形象。
四、课堂讨论1. 提问:同学们,你们认为托尔斯泰的作品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
五、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列夫·托尔斯泰的生平事迹、文学成就和思想贡献。
2.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阅读托尔斯泰的代表作,如《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等。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教师提问: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列夫·托尔斯泰的生平事迹和文学成就,今天我们将进一步探讨他的作品,请大家谈谈自己对托尔斯泰作品的理解。
二、课堂讲解1. 教师结合教材内容,分析托尔斯泰作品的主题思想、艺术特色及人物形象。
2. 结合具体作品,引导学生理解托尔斯泰的人生追求和思想变化。
列夫托尔斯泰教案5篇列夫托尔斯泰教案(篇1)教学目标:1.感知对托尔斯泰的独到细致的刻画,体会的崇敬赞美之情和托尔斯泰的思想变化和人生追求。
2.品评语言,学习文中细致的肖像描写,学习课文运用夸张和妙喻描写托尔斯泰形貌的手法。
3.体会课文采纳欲扬先抑手法的艺术效果。
4.了解涉及深广的人文背景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以累累巨著在俄国文坛驰骋了近六十年的文学大师托尔斯泰,因其真实深刻地再现了俄国社会生活而被列宁誉为“俄国革命的镜子”。
《战斗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则是代表他艺术高峰的三部长篇小说。
列夫托尔斯泰是世界文豪,他长相平平,却有一双锋利特别,能够洞察世事的眼睛。
现在,就让我们跟随,去注视托尔斯泰的眼睛,并由此进入他那深邃而丰富的内心世界二、文常简介:1.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作家。
擅长写小说、人物传记,也写诗歌、戏剧、传记、散文特写和翻译作品。
作品有《月光小巷》、《看不见的珍藏》、《一个生疏女人的来信》、《象棋的故事》等。
他的小说多写人的下意识活动和人在激情驱使下的命运遭际。
他的作品以人物的性格塑造及心理刻画见长,他比较喜爱某种戏剧性的情节。
但他不是企图以情节的曲折、离奇去吸引读者,而是在生活的平淡中烘托出访人流连忘返的人和事。
2.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1828~1910),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最宏大的文学家,也是世界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
他的文学作品在世界文学中占有第一流的地位。
代表作有《安娜卡列尼娜》、《战斗与和平》、《复活》以及自传体小说三部曲《幼年》、《少年》、《青年》。
其他作品还有《一个地主的早晨》、《哥萨克》、《塞瓦斯托波尔故事集》、《琉森》等。
他以自己漫长一生的辛勤创作,登上了当时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高峰。
托尔斯泰出身于古老而出名望的大贵族,但他一生始终不渝地真诚地寻求接近人民的道路,多次在自己的庄园进行改革,不过都没胜利。
五十年月开头文学创作。
第1篇一、教学目标1. 了解列夫·托尔斯泰的生平事迹,认识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2. 掌握托尔斯泰作品的主题思想、艺术特色及影响。
3.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提高文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了解列夫·托尔斯泰的生平事迹、作品主题思想及艺术特色。
2. 教学难点:深入理解托尔斯泰作品的主题思想,分析其艺术特色。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展示托尔斯泰的肖像画,让学生对托尔斯泰的形象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2. 介绍托尔斯泰的生平事迹,激发学生对托尔斯泰的兴趣。
二、新课讲授1. 介绍托尔斯泰的生平事迹,包括他的家庭背景、成长经历、创作历程等。
2. 分析托尔斯泰作品的主题思想,如《战争与和平》对战争的反思、《安娜·卡列尼娜》对婚姻、道德的探讨等。
3. 探讨托尔斯泰作品的艺术特色,如心理描写、人物塑造、语言风格等。
三、课堂讨论1.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战争与和平》中的战争场面,探讨战争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2.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安娜·卡列尼娜》中的人物关系,探讨婚姻、道德等话题。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回顾托尔斯泰的生平事迹、作品主题思想及艺术特色。
2. 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二、新课讲授1. 分析《安娜·卡列尼娜》中的安娜形象,探讨她的命运及对婚姻、道德的反思。
2. 分析《复活》中的聂赫留朵夫形象,探讨他的救赎之路及对社会的批判。
三、课堂讨论1.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复活》中聂赫留朵夫的性格特点及他的救赎之路。
2.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安娜·卡列尼娜》中安娜的命运及她对婚姻、道德的反思。
四、总结与拓展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托尔斯泰作品的主题思想及艺术特色。
2. 鼓励学生课后阅读托尔斯泰的其他作品,如《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
五、作业布置1. 写一篇关于托尔斯泰作品的读后感。
列夫托尔斯泰优秀公开课教案一、课程目标1. 了解列夫·托尔斯泰的生平和作品,理解其在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
2. 分析托尔斯泰的作品特点,学习其写作技巧。
3. 深入解读托尔斯泰的作品,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4. 激发学生对文学的热爱,培养阅读和创作的习惯。
二、教学内容1. 列夫·托尔斯泰的生平和作品简介生平背景:家庭、教育、军事经历等主要作品:《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作品主题:战争、家庭、道德、宗教等2. 托尔斯泰的作品特点现实主义:细致的描绘、丰富的人物形象、深刻的社会意义心理描写:深入剖析人物内心世界,展现复杂的人性道德探索:关注人性、道德和宗教问题,追求人类精神成长3. 写作技巧分析叙事手法:多线索、多视角的叙事结构人物塑造:立体、鲜活、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形象语言风格:朴实、自然、富有表现力4. 作品深入解读《战争与和平》:以Napoleonic Wars 为背景,展现俄国社会的变迁和人物命运《安娜·卡列尼娜》:探讨道德、家庭、爱情等问题,揭示人性的矛盾和悲剧《复活》:关注社会不公、道德沦丧,表达作者对正义和仁爱的呼唤5. 教学活动课前阅读:布置相关作品和资料,让学生提前了解和阅读课堂讨论:分组讨论作品情节、人物和主题,分享阅读心得写作练习:模仿托尔斯泰的写作风格,创作短篇故事或散文作品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写作成果,互相评价和借鉴三、教学资源1. 托尔斯泰的作品原著和相关评论、传记等资料。
2. 网络资源:介绍托尔斯泰的生平和作品的网站、文章等。
3. 影像资料:与托尔斯泰作品相关的电影、纪录片等。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分享和写作过程中的表现,评估其对课程的兴趣和投入程度。
2. 写作成果:评估学生在写作练习中的表现,包括内容、结构、语言等方面。
3.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以改进后续的教学内容和方式。
《列夫托尔斯泰》教案优秀4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合同协议、条据文书、策划方案、总结报告、党团资料、读书笔记、读后感、作文大全、教案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evidence, planning plans, summary reports, party and youth organization materials, reading notes, post reading reflections, essay encyclopedias, lesson plan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sample essays, please stay tuned!《列夫托尔斯泰》教案优秀4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八年级下册《列夫托尔斯泰》公开课教案(优秀5篇)八年级下册《列夫托尔斯泰》的公开课教案篇1教学目标1•学习运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进行肖像描写,并体味其作用。
2.学习欲扬先抑的写法。
3.感悟托尔斯泰深邃而丰富的精神世界。
教学重点、难点1文中的肖像描写及其作用4.理解由外貌透视心灵的手法,感悟托尔斯泰的深邃而丰富的精神世界教学课时:二课时课前准备熟读课文,扫除文字障碍,布置学生查阅托尔斯泰生平传记和作品,以及有关资料,通过媒体,查阅茨威格描写托尔斯泰的另一篇作品《世间最美的坟墓》,尤其是对托尔斯泰的思想变化和人生追求要有所了解。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在19世纪下半叶的俄国,阶级矛盾空前尖锐,人民生活困苦不堪。
许多进步作家被陷害、监禁或流放。
而列夫•托尔斯泰以他犀利的笔锋解剖和批判了那个病态的社会。
他的作品引起沙皇政府的惶恐,曾有人这样评价说:“俄国有两个沙皇,一个是俄国当政的统治者,另一个就是托尔斯泰,真沙皇对托尔斯泰无可奈何,而托尔斯泰却在动摇着他的统治。
”一个作家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影响?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寻找这个答案吧。
二、检查预习情况1.让学生介绍列夫?托尔斯泰及其作品,交流、补充、归纳:列夫•托尔斯泰是十九世纪俄国最伟大的作家,主要代表作有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复活》使托尔斯泰达到了艺术高峰,是他实践了“最清醒的现实主义标志”。
2.放映幻灯片,检查预习生字词情况,正音、巩固,重点词语列举如下:(1)给加线字注音胡髭长髯髭发禁锢颔首低眉锋亮广袤无垠⑵解释下列词语器宇禁锢鹤立鸡群正襟危坐轩昂颔首低眉诚惶诚恐广袤无垠三、整体感知生自行朗读课文思考:1.课文主要可分几部分?每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2.在描写过程中,为什么重点描写他的眼睛?要求:朗读课文时,要在书上作出必要的标记,并思考问题,然后小组讨论,之后互相交流。
放映托尔斯泰的肖像图片,让学生仔细观察,用心体会。
列夫·托尔斯泰优秀公开课教案第一章:列夫·托尔斯泰生平简介1.1 出生背景1.2 家庭与教育1.3 文学创作起步1.4 生平著作概述第二章:托尔斯泰的文学生涯2.1 早期文学作品2.2 现实主义文学创作2.3 文学风格的演变2.4 晚年作品及思想转变第三章:托尔斯泰的创作特点3.1 真实主义精神3.2 深刻的人性探讨3.3 丰富的心理描写3.4 独特的叙事技巧第四章:托尔斯泰的代表作品解析4.1 《战争与和平》4.2 《安娜·卡列尼娜》4.3 《复活》4.4 《童年》、《少年》、《老年》第五章:托尔斯泰的思想影响5.1 道德哲学观5.2 对宗教的思考5.3 社会批判与改革5.4 对后世作家的影响本教案旨在让学员了解列夫·托尔斯泰的生平、文学生涯、创作特点及其代表作品,并深入探讨其思想对后世的影响。
通过学习,学员可以对这位伟大的俄国文学巨匠有更为全面的了解,欣赏其作品的艺术魅力,并从中汲取文学创作灵感。
第六章:托尔斯泰的国际影响与评价6.1 托尔斯泰在国际文学界的地位6.2 各国作家对托尔斯泰的评价6.3 托尔斯泰作品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6.4 托尔斯泰研究的重要学术成果第七章:托尔斯泰笔下的人物形象7.1 典型人物分析7.2 人物塑造的手法与特点7.3 人物形象与社会背景的关系7.4 人物形象在托尔斯泰作品中的意义第八章:托尔斯泰的叙事技巧与风格8.1 叙事视角与叙事结构8.2 语言风格与文体特点8.3 对比与象征手法运用8.4 托尔斯泰作品中的审美价值第九章:托尔斯泰与中国文学的关系9.1 托尔斯泰作品在中国传播的历史9.2 中国作家对托尔斯泰的接受与影响9.3 托尔斯泰作品在中国学界的研究现状9.4 中俄文学交流中的托尔斯泰现象第十章:课堂实践与创作分享10.1 托尔斯泰作品选读与讨论10.2 学员创作练习:以托尔斯泰笔法写人物10.3 学员创作分享与点评10.4 总结托尔斯泰文学艺术的启示与价值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一:托尔斯泰生平简介托尔斯泰的生活经历与他的作品和思想紧密相关,理解他的生平对于理解他的作品至关重要。
《列夫托尔斯泰》教案(优秀6篇)《列夫·托尔斯泰》教案篇一第4课《列夫·托尔斯泰》第1课时课题《列夫·托尔斯泰》执教:蔡合良时间:年月日【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识记重点字词,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2.体会肖像描写的作用能力目标3.了解托尔斯泰丰富而深厚的精神世界和人生追求4. 品评语言,学习课文运用神奇的夸张和连珠的妙喻描写形貌的手法。
5. 体会课文采用欲扬先抑手法的艺术效果。
德育目标6. 感知人物深邃而卓越的精神世界,从中受到人文精神的熏陶。
【教学重点】体会肖像描写的作用【教学难点】体会肖像描写的作用【课前准备】熟读课文,扫除文字障碍。
布置学生查阅作者、托尔斯泰生平传记和作品,以及有关资料,尤其是对托尔斯泰的思想变化和人生追求要有所了解【教学媒体】多媒体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时间安排导入新课:19世纪俄国最伟大的作家托尔斯泰,以其不朽的著作赢得了世界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
对于他,我们一直只闻其名,未见其人。
你想知道他的外貌吗?就让我们来看一看奥地利作家茨威格是怎样用入木三分又妙趣横生的文笔描绘出一幅世界级大文豪托尔斯泰的肖像画的,请你跟随作者的笔端,来解读托尔斯泰的那双智慧的眼睛,进而感悟他的人格魅力。
学生交流资料:介绍作者: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著名小说家、传记作家,出身于富裕的犹太家庭。
青年时代在维也纳和柏林攻读哲学和文学。
后去世界各地游历,结识罗曼·曼兰和罗丹等人,并受到他们的影响。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从事反战工作,成为著名的和平主义者。
二十年代赴苏联,认识了高尔基。
1934 年遭纳粹驱逐,先后流亡英国、巴西。
1942年在孤寂与感觉理想破灭中与妻子双双自杀。
教师导入,激发学生兴趣教师引导学生交流所查资料并做简要概括交流资料1分钟5分钟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时间安排介绍列夫托尔斯泰:19世俄国最伟大的作家。
列夫托尔斯泰公开课教案第一章:列夫托尔斯泰生平介绍1.1 出生背景1.2 家庭与教育1.3 文学创作初期1.4 文学成就与社会影响1.5 晚年生活与思想转变第二章:托尔斯泰文学作品概述2.1 小说创作2.2 散文与日记2.3 戏剧与诗歌2.4 作品主题与风格2.5 作品在我国的传播与影响第三章:列夫托尔斯泰的思想观念3.1 宗教信仰3.2 道德观念3.3 社会批评与改革3.4 教育理念3.5 女性地位与家庭观念第四章:托尔斯泰笔下的人物形象4.1 典型人物分析4.2 人物塑造手法4.3 人物性格与命运4.4 人物与社会环境4.5 人物对读者的启示第五章:列夫托尔斯泰在我国的研究与影响5.1 我国对托尔斯泰的研究历程5.2 托尔斯泰作品在我国的传播与接受5.3 我国学者对托尔斯泰的评价5.4 托尔斯泰作品对我国文学的影响5.5 托尔斯泰在我国的未来研究方向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列夫托尔斯泰的生平、作品、思想观念以及在我国的研究与影响。
通过对托尔斯泰的生平和作品的深入学习,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托尔斯泰的思想观念,欣赏其文学魅力,并探讨其在我国的影响和意义。
第六章:托尔斯泰的小说艺术6.1 叙事技巧与风格6.2 心理描写与人物塑造6.3 对话与语言艺术6.4 场景描写与氛围营造6.5 小说创作对后世的影响第七章:《战争与和平》深度解读7.1 作品背景与创作动机7.2 主要人物与情节梳理7.3 战争与和平的主题探讨7.4 作品的历史观与人性观7.5 作品的艺术成就与评价第八章:托尔斯泰的散文与日记8.1 散文的特点与风格8.2 日记作为文学作品的独特价值8.3 散文与日记中的自我反思8.4 散文与日记对个人成长的影响8.5 散文与日记在文学史上的地位第九章:托尔斯泰的思想对现代社会的启示9.1 宗教信仰与现代社会9.2 道德观念与伦理冲突9.3 社会批评与改革的意义9.4 教育理念与人才培养9.5 家庭观念与个人成长第十章:课堂活动与拓展阅读10.1 课堂讨论与思考题10.2 作品朗诵与表演10.3 参观托尔斯泰故居或纪念馆10.4 拓展阅读推荐10.5 结课论文与创作分享本教案剩余章节旨在深入探讨托尔斯泰的小说艺术、代表作品《战争与和平》的解读,以及其散文与日记的独特价值。
列夫托尔斯泰教案10篇【精选推荐】列夫托尔斯泰教案篇一列夫托尔斯泰教学目标:理解积累课后生字词;了解托尔斯泰及其代表作;了解茨威格及其主要作品教学重点:感悟托尔斯泰的心灵世界,认识托尔斯泰的思想变化和人生追求。
教学难点:感知人物深邃而丰富的精神世界,从中受到人文精神的熏陶。
一、导语:他是贵族中的一个精神叛逆者,又是一个觉醒了的精神贵族。
他在民众心中是一座丰碑,但在统治者眼中却是一颗危险的炸弹,是一把锋利的匕首。
他是谁?他就是俄国著名的文学大师列夫。
托尔斯泰。
现在就让我们跟随作者去凝视托尔斯泰的眼睛,并由此进入他那深邃而丰富的内心世界。
二。
明确学习目标三。
作者简介: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作家。
擅长写小说、人物传记,也写诗歌、戏剧、传记、散文特写和翻译作品。
作品有《月光小巷、》、《看不见的珍藏》、《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象棋的故事》等。
四。
阅读课文,初识托尔斯泰。
1、出身于名门望族的托尔斯泰是俄国文坛的泰斗,他的文学作品在世界文学中占有第一流的地位。
须发丑:面部多毛,浓密胡须。
五官丑:总的印象是失调,崎岖,平庸甚至粗鄙。
脸色丑:没有一点光彩可言。
气质丑:长相平平,是俄国普通大众的一员。
身材丑:矮小敦实,像个侏儒。
五、精读课文,走近托尔斯泰。
1、但是,拜访者的情绪突然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这是为什么?精读课文找出原因。
明确:目光犀利黑豹似的目光、像一把锃亮的钢刀、像枪弹穿透了伪装的甲胄、像金刚刀切开了玻璃、眼睛锐利2、作者是如何描写托尔斯泰的眼睛的?明确:第6段,写托尔斯泰犀利的目光。
这一段作者又一次运用神奇的夸张和连珠的妙喻,写出托尔斯泰眼睛深刻、准确的洞察力第7段,写托尔斯泰的眼睛蕴藏着丰富的感情。
最后引用高尔基的话作结,干脆有力,含蓄隽永,耐人寻味,很好地表现了托尔斯泰眼睛的观察力、敏锐性和丰富性。
第8段,写托尔斯泰眼睛的威力。
这一段都是通过写眼睛来写托尔斯泰观察社会、人生、时代的广阔和深细,以及批判的深度和广度。
列夫托尔斯泰公开课教案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案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编写教案有利于教师弄通教材内容,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有利于教师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下面是的关于的相关资料,欢迎阅读!【教学目标】1.品味作品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揣摩关键语句的含义2.了解托尔斯泰丰富而深厚的精神世界和人生追求【教学重点】品味作品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揣摩关键语句的含义【教学难点】1.品味作品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揣摩关键语句的含义2了解托尔斯泰丰富而深厚的精神世界和人生追求【教学过程】导入:上节课,我们感知了课文内容,学习了托尔斯泰的外貌特征。
前半部分对托尔斯泰的描写,突出了哪两个特点?(一是托尔斯泰外貌的平庸甚至丑陋;二是他和普通人一样,混在人堆里分辨不出来。
)假如请你来对托尔斯泰进行肖像的刻画,你会怎样绘画?(找生上黑板描绘)点评。
本节课,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作者是怎样描绘托尔斯泰那非同寻常的眼睛的。
一:研读与赏析:(指名学生朗读课文第二部分,其他学生听读并思考:)1、课文第二部分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托尔斯泰的眼睛的?写托尔斯泰犀利的目光;写托尔斯泰眼睛里蕴含着丰富的感情,勾画出关键词语:(热泪涟涟闪闪发光黯然失色麻木不仁神秘莫测冷酷锐利好奇)写托尔斯泰眼睛的威力:从“这对珠宝”到“正好刺中了他的心窝”,运用了大量的比喻进行刻画。
文中能否看出托尔斯泰的人生是怎样的呢?赞美托尔斯泰犀利的目光,同时揭示他人生的不幸:(他的人生是不幸福的,从课文最后一句话可以看出来。
)2、课文通过描写眼睛,还写出了什么?请用原文回答“这道目光就像一把锃亮的钢刀刺了过来,又稳又准,击中要害”-----目光犀利深刻,具有准确的洞察力;“在人类面部最富感情的一对感情,可以抒发各种各样的感情”------眼睛里透出丰富的感情;“这对珠宝有魔力,有磁性,可以把人世间的物质吸进去,然后向我们这个时代放射出精确无误的频波……”-------写出托尔斯泰观察社会、人生、时代的广阔和深细,以及批判的深度和广度。
3、在写法上,与写外貌时是否相同?为什么?(研讨与练习一)相同点使比喻夸张联袂运用;不同点是前者多用抑笔,写托尔斯泰的外貌,突出两个特点,一是托尔斯泰外貌的平庸甚至丑陋,二是他和普通人一样,混在人堆里分辨不出来;后者高度赞美,用粗鄙的外表来保护精美的珠宝,写他平庸甚至丑陋的外表,正是用来反衬他灵魂的高贵,反衬他的眼睛精美绝伦-----这是欲扬先抑的手法的艺术效果。
这样,前半部分的描写非但没有损害托尔斯泰在读者心目中的形象,反而收到相反相成的艺术效果,相互衬托,使托尔斯泰的外貌包括眼睛给人留下强烈深刻的印象。
(二)揣摩品味语言:1、托尔斯泰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
高尔基的这句话运用夸张的修辞,恰当的、很好的道出了托尔斯泰那种能把万事万物尽收眼底的全方位的观察力。
他的作品反映了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
2、……这对珠宝有魔力,有磁性,可以把人世间的物质吸进去,然后向我们这个时代放射出精确无误的频波。
这句话写出了作为思想家、艺术家托尔斯泰的文学创作,既于对社会生活、人间世态的观察、研究,同时又用他的艺术巨笔把它们准确的表现出来,展示了时代的本质和要求。
3、当这一副寒光四射的匕首转而对准它们的主人时是十分可怕的,因为锋刃无情,直戳要害,正好刺中了他的心窝。
这句话写出了托尔斯泰作为“清醒的现实主义作家”,对现实的批判是极其深刻而准确的。
探究讨论课文一方面说托尔斯泰“可以任意支配整个世界及其知识财富”,可见他是幸福的;但另一方面又说他得不到“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幸福”,这是否矛盾?你怎样理解作者所说的幸福的含义?(答案不唯一,只要言之成理即可,参考答案如下:不矛盾。
幸福的标准是能认识事物,认识世界,那么托尔斯泰这个智者能看清真相,他是幸福的。
从另一方面说,托尔斯泰看透了暴政、丑恶、虚伪和苦难,看清了造成人间种种罪恶的原因,并尽最大的努力去改变它却徒劳无功,这是痛苦的。
托尔斯泰是不幸的,从托尔斯泰晚年厌弃贵族生活,毅然放弃财产,以致于和家人产生矛盾,最后离家出走,客死在火车站这一经历可以看出这一点。
)对比阅读我为你的眼睛写诗/在如诗的春天/用清泉/用弯月/当流星划过天际/当春风拂过耳畔/你的明眸闪动着最美的颜色……”动人的眼睛就是一首动人的诗。
我们接触过很多的作品,那有哪些写的如作者一样传神的呢?请让我们先来欣赏一下下面这些人物肖像,特别是“眼睛”吧!鲁迅:他的面孔黄里带白,瘦得教人担心,好像大病新愈的人,但是精神很好,没有一点颓唐的样子。
头发约莫一寸长,显然好久没剪了,却一根一根精神抖擞地直竖着。
胡须很打眼,好像浓墨写的隶体“一”字。
我很惊异地望着他:黄里带白的脸,瘦得教人担心;头上直竖着寸把长的头发;牙黄羽纱的长衫;隶体“一”字似的胡须;左手里捏着一枝黄色烟嘴,安烟的一头已经熏黑了。
(林黛玉)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
——曹雪芹《红楼梦》(张飞)长八尺,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声若巨雷,势如奔马。
——罗贯中《三国演义》(祥林嫂)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
——鲁迅《祝福》拓展延伸找学生阐述列夫托尔斯泰的三部长篇小说。
学习作者的人物描写方法,特别是眼睛的描写,写一段话关于班里的任意一位同学,不说他是谁,让大家猜。
他,有一张消瘦的面孔,膝盖骨突出的膝盖,乌黑的头发和一双翠绿的眼睛,戴着一副用许多透明胶带粘在一起的圆框眼镜。
他对自己的外表最喜欢的就是额头上那道闪电似的淡淡的疤痕。
(哈利·波特)布置作业:有计划的阅读代表托尔斯泰艺术高峰的三部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进一步了解这位文学泰斗的风采。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⑴积累文中“轩昂、器宇、犀利、郁郁寡欢、正襟危坐、诚惶诚恐”等词语。
⑵收集托尔斯泰和茨威格的资料。
2、能力目标:⑴揣摩语言,学习课文运用神奇的夸张和连珠的妙喻描写形貌的手法。
⑵通过阅读把握课文欲扬先抑手法的艺术效果。
3、德育目标:感知人物深邃而卓越的精神世界,从中受到人文精神的熏陶。
【教学重点】诵读,感知课文对托尔斯泰外貌的刻画,理解本文独特的艺术手法。
【教学难点】联系背景材料,深透理解托尔斯泰的人生追求和精神境界。
【教学方法】1、诵读法:文中茨威格以他高超的语言功力展现了托尔斯泰独特的外貌特征和深邃的精神世界,形象鲜明,蕴涵深刻。
在诵读中引导学生悉心揣摩作品的描述手法和其中的思想感情。
2、联想法:课文用文字描绘托尔斯泰肖像画,尺水兴波,纵横捭阖,主要得益于大量运用神奇的夸张和连珠的妙喻。
这给读者创设了广阔的思维空间,活学生的想象联想能力,玩味其情趣,揣摩其含意。
【教学媒体】多媒体CAI课件投影仪。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教学要点〗诵读,整体感知托尔斯泰的外貌。
品评语句,深透理解课文的描述方法和思想感情。
〖教学步骤〗一、导语设计(投影显示托尔斯泰画像)同学们,似累累巨著在俄国文坛驰骋了近六十年的文学大师托尔斯泰,因其真实深刻地再现了俄国社会生活而被列宁誉为“俄国革命的镜子”。
《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则是代表他艺术高峰的三部长篇小说。
今天,就让我们跟随奥地利作家茨威格,走近这位磨难中造就的伟人,探访他深邃而丰富的内心世界。
二、资料助读(投影)作者简介: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文学家,生于维也纳一个犹太资产阶级家庭,自幼徜徉沉浸在音乐、诗歌、戏剧的艺术之宫里,1901年在维也纳大学攻读哲学期间出版了第一奉诗集《银弦集》。
此后,新作迭出,文学成了他毕生追求的事业。
小说剧、诗歌、传记、散文特写,各种文学体裁他无不涉猎,其著述之丰、之精是惊人的。
他的主要成就在文学传记和小说创作方面。
主要作品有:为巴尔扎克、狄更斯、陀斯妥耶夫斯基写的传记《三位大师》和《罗曼罗兰》等,小说《焦燥的心》《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象棋的故事》《一颗心的沦亡》等等。
他的小说多写人的下意识活动和人在激驱使下的命运遭际,对人物的心理活动、精神状态进行细腻的工笔式描绘。
1942年2月22日,目睹希特勒法西斯主义的疯狂肆虐而无能为力,流亡在巴西的茨威格与妻子一道自杀于巴西首都里约热内卢市郊寓所,以一个弱者的绝望与悲愤,向那人间的罪恶不义发出了无声的控诉和抗议。
三、诵读,整体感知文意1、范读课文(或听朗读录音)后学生自读,要求:听准字音,体会感情,理解词语含义:⑴注音:髭(zī)髯(rán)鬈(quán)广袤(mào)无垠犀利(xī)禁锢(gù)滞留(zhì)颔(hàn)首低眉尴尬(gān gà)黝黑(yǒu)炽热(chì)锃(zèng)亮⑵释义:犀利:(武器、言语等)锋利,锐利。
器宇:气概、风度。
禁锢:束缚、限制。
轩昂:形容精神饱满,气度不凡。
尴尬:(神色、态度)不自然:处境困难,不好处理。
滞留:停留不动。
鹤立鸡群:比喻一个人的才能或仪表在一群人里头显得很突出。
正襟危坐:理好衣襟端端正正坐着,形容严肃庄重的样子。
颔首低眉:低着头显得很谦卑恭顺的样子。
诚惶诚恐:惶恐不安。
广袤无垠:广阔无边。
古代以东西长度为“广”,南北长度为“袤”。
2、学生自由诵读,揣摩作品中描绘的托尔斯泰的独特的形貌特征,思考:⑴找出文中概括托尔斯泰的形貌给人的总体印象的语句。
⑵从文中找出运用夸张、比喻手法描写托尔斯泰的眉毛、须发、发肤、鼻子、眼睛的语句,并品评其表达效果。
⑶文中第8语段“托尔撕秦面部的其他部件──胡子、眉毛、头发,都不过是用以包装、保护这对闪光的珠宝的甲壳而已”粗鄙的外表反衬出他眼睛的无比精美,文意的重心落在通过写眼睛揭示他敏察、深刻的内心世界,那么文中对托尔斯泰的眼睛作了怎样的评价?学生思考后回答,教师明确:⑴如:“托尔斯泰给人留下的难忘形象,他那天父般的犹如卷起的滔滔白浪的大胡子。
”留给人的总印象是失调、崎岖、平庸,甚至粗鄙。
“托尔斯泰并没有自己独特的面相,他拥有一张俄国普通大众的脸,因为他与全体俄国人民同呼吸共命运。
”⑵描写眉毛:宽约一指的眉毛像纠缠不清的树根,朝上倒竖。
描写须发:一绺绺灰白的鬈发像泡沫一样堆在额头上,不管从哪个角度看,你都能见到热带森林般茂密的须发。
他那天父般的犹如卷起的滔滔白浪的大胡子。
描写皮肤;皮肤藏污纳垢,缺少光泽,就像用枝条扎成的村舍外墙那样粗糙。
描写鼻子:一只宽宽的、两孔朝天的狮子鼻,仿佛被人一拳头打塌了的样子。
描写目光:像枪弹穿透了伪装的甲胄,像金刚刀切开了玻璃的敏锐、犀利。
文中对托尔斯泰的外貌描写,大量运用神奇的夸张和连珠的妙喻。
不仅使形象鲜明,特征突出,而且使人产生无尽的联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