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渗透油藏储层改造与油气增产新技术
- 格式:doc
- 大小:276.00 KB
- 文档页数:6
关于低渗透油藏注二氧化碳驱油的研究与应用摘要:含油饱和度高的低渗透油藏,注水受效差或注不进水,为了提高低渗透油藏内原油采出程度,提高油田开发的经济价值,采用向低渗透油藏注入液态二氧化碳驱的措施,使原油在低渗透油藏中的渗透性变好,提高了低渗透油藏中原油的采收率,有利于实现碳减排和碳中和的生产目标。
关键词:低渗透油藏二氧化碳油田采收率近年来,随着我国大部分油田开发程度的逐步深化和新发现低渗透油藏储量的大幅度增加,研究和应用低渗透油藏,提高油田采收率,已成为我国石油工业持续稳定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
注二氧化碳驱油成为低渗透油藏提高采收率的新技术和新应用。
1国内外现状我国油田大多是非均质多油层油田,注水开发生产过程中,随着开采时间的延长,油田内部的剩余油可采储量下降,并且分布不均匀。
反映在生产油井上,油井含水快速上升、产量快速下降,随着油田综合含水率上升,注入水驱油效率降低。
这既造成了注水量大幅上升,同时高含水原油在集、输处理过程中,加重了原油加热处理、脱水处理工作的负担,降低了注水开发效率,增加了油气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
那些分布在油田内部的低渗透油藏注水效果差或注不进水,并且这些低渗透油藏含油饱和度高,它们有的是单独的油层,有的分散在油田内的某些区块内。
由于油田开发到中、后期,油田内部的集输管网流程已十分健全,只有采取技术手段提高低渗透油藏内原油的采出程度,才能提高油田开发的经济价值,也是提高油田最终采收率的重要工作。
2现有技术分析针对注入水受效差的低渗透油藏,目前采取在油田内部打加密油水井,进行加密注水、加密采油开采方式,最大限度的提高注入水的波及系数。
这种方式受到的制约是:加密油水井数量较少时,经常会发生注入水沿着高渗透带,快速水淹,而那些低渗致密油层的低渗透带,注水压力增高,甚至注不进水,储量动用程度依然很低。
加密油水井数量上升造成钻井成本增加,油田开发的经济效益降低。
3技术方案3.1基本结构注二氧化碳装置包括二氧化碳废气汇集管网、二氧化碳液化装置、液态二氧化碳储备罐、液态二氧化碳储运车、液态二氧化碳井场罐,液态二氧化碳注入泵,液态二氧化碳注入管网,液态二氧化碳注入井。
分析油气田开发中后期的增产技术油气田开发是指对地下油气资源进行勘探开发,从地下储层中生产出可用的油气资源。
随着油气资源的逐渐枯竭,油气田的开发技术也不断得到创新和提高,其中后期增产技术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本文将针对油气田开发中后期的增产技术进行分析,探讨其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油气田的开发过程可以分为初期开发、中期开发和后期开发三个阶段。
初期开发主要是对地下油气资源进行勘探和开发,中期开发是通过各种提高产能的技术手段,将地下油气资源进行有效的生产,而后期开发则是在油气田生产一段时间后,通过采用先进的增产技术,提高井的产能,延长油气田的生产周期,实现更高的产量。
当前,油气田开发中后期的增产技术主要包括油井增产、油藏改造、提高采收率等方面的技术手段。
油井增产技术主要包括酸化、压裂、注气、注水等手段,通过改变地下储层的物理和化学性质,提高油井的产量。
而油藏改造技术则是通过改变地下储层的渗透率、孔隙度等物理特性,提高油气的采收率。
提高采收率的技术也是后期增产的重要手段,如二次采油、三次采油等技术手段,可以更充分地利用地下的油气资源。
二、油气田开发中后期的增产技术发展现状目前,随着石油工程技术的不断提高,油气田开发中后期的增产技术也在不断得到创新和改进。
在油井增产技术方面,传统的酸化、压裂等技术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且在技术手段上也得到了不断的完善和创新。
酸化技术的酸液类型、浓度和注入方式等方面都在不断进行优化和改进,以提高对地下储层的刺激作用。
压裂技术方面也在材料、工艺和设备上进行了很多技术革新,以提高压裂效果和井的产能。
在油藏改造技术方面,随着地下储层特性的深入研究,油藏改造技术也得到了不断的发展。
通过水平井、多向注水等技术手段,可以更加充分地利用地下储层的资源,提高油藏的采收率。
通过聚合物驱油、微生物驱油等技术手段,也可以改变地下储层的特性,提高油气的采收率。
油气田开发中后期的增产技术在技术手段、工艺流程、设备性能等方面都得到了不断的创新和改进,使得油气田的产量得到了有效提高,进一步延长了油气田的生产周期。
低渗透油田开发技术研究低渗透油田是指孔隙度较低、渗透率较小的岩石层,其开发难度较大。
为了克服这些困难,开发低渗透油田需要采用一系列的技术手段。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低渗透油田开发技术。
一、水平井钻井技术低渗透油田的油层孔隙度小、渗透性差,导致采收率低。
为了提高采收率,采用水平井钻井技术,通过水平井的水平段在油层中穿行,增加油水接触面积,提高采收率。
二、人工改造技术在低渗透油田中,通常采用人工改造技术,通过开采取方式改造油层来提高采收率。
人工改造技术包括水逼技术、深部压裂技术、人工采油技术等。
水逼技术主要是将大量的注水注入油层,推动储层的油向井口移动。
深部压裂技术则是在油层中注入高压水泥石油吉沙公司等物质,将孔隙度小的岩石层破裂,增加渗透率,提高采收率。
人工采油技术则是通过钻井、热采、化学溶解等方式提高采收率。
三、增强驱移技术增强驱移技术是提高低渗透油田采收率的重要技术手段。
该技术的主要原理是在注水方案中添加适当的助驱剂,以改善原有的驱油机理,从而增加油藏产能和采收率。
常用的增强驱移技术包括热水驱、稠油驱和聚合物驱。
四、提高采收率技术提高采收率技术包括常规测量技术和先进采油技术。
常规测量技术包括地震勘探技术、测井技术以及井下注水及采油监测技术。
先进采油技术包括热采、化学驱以及聚合物驱。
总之,低渗透油田开发需要很多技术手段的支持。
水平井钻井技术、人工改造技术、增强驱移技术和提高采收率技术都是提高低渗透油田采收率的重要技术手段。
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低渗透油田开发的效果将会被进一步提升。
低渗透储层开发技术对策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各行各业对石油的需求量也在不断上升,石油对经济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为经济的发展提供能源支撑,同时石油资源在人类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由于随着对石油资源的长期开采,石油资源的储量正在不断减少,为了提高对石油的开采量,我国已经将工作中心转移到对低渗透储层的开采上,由于低渗透储层的自身特性,在开采过程中往往会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导致对低渗透储层的开采造成困难,因此需要加强对低渗透储层开发技术对策的研究,才能提高我国石油的开采量。
标签:低渗透储层;开发技术;对策随着石油资源的不断开采,造成很多优质储量的油田已经被开采出来,在没有被开发出来的储层中油田储量最多的就是低渗透储层。
但是由于低渗透储层的地理环境和自身特征的制约,导致工作人员在开采过程中出现问题,因此需要了解低渗透储层的开发特征,并采取相对应的开发技术,才能提高我国对低渗透储层的开采量。
1低渗透储层的开发特征低渗透储层主要是指储层的渗透率比较低,相对而言低渗透油田的产能比较低,低渗透油田的开发对我国油气产行业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不同类型的低渗透储层会有不同的表现,只有对低渗透储层的开发特征进行了解,才能研究其开发技术对策,增强低渗透储层的开发潜力。
1.1油井自然产能较低油井自然产能与油田的储层性质有着直接关系,目前我国开发的油田中,低渗透油田的产量比较低。
需要依靠压裂技术,才能够将低渗透储层的价值完全开发出来,因此对于低渗透储层而言需要利用压裂改造的方式才能够实现产能标准。
但是由于在进行低渗透油田的开发过程中通常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从而造成了低渗透油田自然产能较低的情况发生。
1.2产量下降快、油层压力大由于低渗透油田的边水长期处于不活动的状态,因此造成油田本身的驱动能量不足,并且储层中的流体在进行流动过程中会受到很大阻力,会进一步加大对能源的消耗。
虽然采用压裂改造的方式改变储层内的结构,但是若没有及时补充低渗透油田的开发能量,就会导致油田产量出现会减少的现象,另外储层中的压力也会逐渐上升,油田的采收率就会受到影响。
石油开发中的油藏改造与增产技术石油开发一直是全球能源行业中的重要领域,而油藏改造与增产技术的发展则在提高资源利用率和增加油田产量方面起着关键作用。
本文将介绍油藏改造与增产技术的概念和意义,并对几种常见的技术方法进行讨论。
一、油藏改造的概念与意义油藏改造是指通过改变油藏的物理、化学或动力条件,以期提高油藏开发水平和增加油田产能的一系列技术方法。
油藏改造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延长油田的寿命,提高采收率,降低经济成本,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油藏改造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实现:1.增强采收:通过使用注水、压裂、吞吐、循环蒸汽等方法来改变油藏的压力分布和流体运移规律,促进原油向井口运移,提高采油效率。
2.改变岩石性质:通过酸化、溶解、水化等方法来改变岩石孔隙结构和岩石与油水相互作用,促进原油的流动和分离。
3.增加注采井距:通过重新布置油井、注水井和生产井的位置,优化油藏整体开发结构,提高采收率和注采效果。
油藏改造在石油开发中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提高原油采收率:通过改变油藏物理、化学和动力条件,有效改善油藏开发效果,使得更多的原油能够被开采出来。
2.降低采油成本:通过优化开采方案和改进开采技术,减少石油开采过程中的资源浪费和能源消耗,降低采油成本。
3.延长油田寿命:油藏改造技术可以有效提高油田的开发水平和产能,延长油井的寿命,延缓油田进入后期开发阶段。
二、油藏改造与增产技术的几种常见方法1.注水技术注水技术是一种常见的油藏改造方法。
通过向油藏中注入高压水或其他适当的注入液体,改变油藏的压力分布,促进原油向井口运移,提高采收率。
注水技术广泛应用于油田开发中,特别是在初期油藏开发和水驱采油阶段。
2.压裂技术压裂技术是一种通过注入高压液体使岩石裂缝扩展并形成通道,增加油藏渗透性和有效储层体积的方法。
这种技术适用于那些存在低渗透油藏和那些有限的采收率的油藏。
3.吞吐技术吞吐技术,即吞吐式采油技术,是通过连续注入气体或液体进入油井中,从而减少井底液体的静压力,增大井底产压差,提高油井的产出能力。
渤海低渗油气田开发钻完井技术研究摘要:我国渤海油田石油储量巨大,经过数十年的勘探开发,未来产量增长重点逐步聚焦在低渗油气田,其具有开采难度大、投入成本高的特点。
单井产能需达到一定程度才可有效保证经济效益,这对钻完井技术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关键词:渤海;低渗油气田;开发1 渤海低渗油气田开发生产特征及存在问题1.1 层间干扰我国渤海低渗油气田的物性差、油层薄,并且多为砂泥岩互层。
例如渤海某油气田中储层多达15个小层,储层厚度为0.8~4.4 m,平均单层厚度为2.0 m。
另外,海上油井少,为了能够有效确保油井的产能,一般情况下会对多个油层进行射开进行共同开采,由于储层间物性差异较大,层间干扰严重,会严重影响到小层产能的发挥,导致油气井的产量有所降低。
1.2 井网不完善海上油田的井网多为不规则井网,井网不完善、井距大,低渗透油气储层的连通性较差,渗流阻力大很难建立有效的驱动体系。
在实际开采过程中,注水井的能量无法得到有效扩散,导致注水井的压力增加,同时会面临注不进、采不出的困难。
1.3 底层压力和产量下降块目前渤海低渗透油气田主要是依靠天然能量衰竭或者是后期注水的方式进行开采,由于储层中岩性复杂,单砂体规模小,储层内的连通差,导致地层中的压力会呈现出下降趋势,油气田产量急剧递减。
目前我国渤海油气田每采出1%的地质储量,地层内的压力下降为2~3 MPa产油量逐年递减,高达25%~45%,并且油气田的采出程度较低。
2 渤海低渗油气田开发钻完井技术渤海低渗油气田开发难点归根结底是经济性和技术制约的问题,当前作业思路主要有两个,即钻完井提速降本技术和增产与储层改造技术。
2.1 钻完井提速降本技术钻井速度提升的主要技术包括优快钻井技术,压力控制钻井技术等,结合海上低渗透油田中储存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钻井技术,能够有效减少成本的支出,从而有效提高海上油田的经济效益。
钻完井提速技术的有效应用能够有效增强我国渤海钻完井作业效率,大幅度节约开发成本,提高低渗油气田开发经济性。
低渗透油藏的开发技术目 录- 1 -第一章 低渗透油藏概况 ................................................................- 1 -1.1 低渗透油藏地质特征 ..........................................................- 1 -1.2 低渗透油藏注水现状 ..........................................................- 2 -1.3 低渗透油藏增注工艺进展 ......................................................- 4 -第二章 低渗透油藏增注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 4 -2.1 酸化增注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 6 -2.2 活性降压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 7 -2.3 径向钻井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2.4 袖套射孔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 7 -- 9 -第三章 结论 ..........................................................................第四章 下步技术攻关方向 ..............................................................- 10 -- 11 -参考文献 .............................................................................错误!未定义书签。
低渗油气田增油技术研究一、前言低渗油气田指的是渗透率低于10mD的油气藏。
这类油气藏因为渗透率较低,导致油气流动性较差,开采难度较大,且开采的单井产量较低,效益不高。
因此,研究低渗油气田增油技术是极其重要的。
二、低渗油气藏开发现状低渗油气藏开采遇到的困难主要是两个方面:渗透率低和油层厚度小。
1. 渗透率低:低渗油气藏渗透率一般在1-10mD之间,导致油气的渗透性差。
工业水平较低的油田采用的是自然驱动开采方法,但对于低渗油气藏,自然驱动开采方法显不够可行。
2. 油层厚度小:低渗油气田的油层厚度一般只有10m以下,无法采用常规的油气藏开采技术,如水平井等。
三、低渗油气藏增油技术1. 工艺流程设计当渗透率低、厚度小的油田采用自然驱动开采道路不可行,则可以采用人工驱动方法,即通过增加油层渗透率,达到提高开采量的目的。
具体方法如下:(1)油藏评价与合理开采层位确定:进行地质勘探,评价油田结构和地质储层,确定合理开采层位。
(2)人工压裂:通过油井井筒向油层内注入物质以控制水压力,切断产油层与水层的沟通,在产油层中注入水泥浆或其它优质物质,取得良好的压裂效果。
(3)注水增压:向井底注入一定压强的水和治理剂,改变油层的渗透性质,改善油藏油水分布模式,提高驱动力和开采效率。
(4)改善驱替效果:为了提高驱替效果,可以通过采取提高渗透率的措施,改变毛管力,调整浸润角度,在油层中注入某些物质。
2. 技术措施(1)压裂技术:对于低渗气藏,可以采用水力压裂技术,钻孔井筒将水压力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将高压液体注入油气层内,以达到裂缝效应,扩大渗透度,提高油气采收率的目的。
(2)提高油层渗透系数:在低渗油气藏内注入某些物质,如迸发性气体渗透油储层、压裂剂和其他渗透剂等,提高油层的渗透系数,改善流体在油气层内的流动性。
(3)提高油的驱动力:可以通过油层注水等方式改善油藏的驱动力,使得油藏内的油更加充分地开采,提高开采效率。
四、技术示范案例低渗油气田增油技术已经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显著效果。
油藏工程新进展论文班级:油工08-4学号:************姓名:***低渗油田开发技术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低渗透油田在我国油田开发中有着重要意义。
我国新发现的低渗透油田占发现的油气田的一半以上,并且其产能建设规模占到总量的70%以上,已经成为油气开发建设的主战场。
虽然低渗透油田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其的划分标准和界限因国家、时期、资源状况和技术条件的不同也不j司,但它都是指油层储层渗透率低、丰度低、单井产能低的油田。
南于其自身的特殊因素,给开发带来很大的麻烦,注定钻井作业时也会面临很大的挑战,事故也随之产生。
如何安全、经济、高效地开发低渗透油田已被引起了高度重视。
(一)低渗油田开发概念严格来讲,低渗透是针对储层的概念,一般是指渗透性能低的储层,国外一般将低渗透储层称之为致密储层。
而进一步延伸和概念拓展,低渗透一词又包含了低渗透油气藏和低渗透油气资源的概念,现在讲到低渗透一词,其普遍的含义是指低渗透油气藏。
具体来说低渗透油气田是指油层孔隙度低、喉道小、流体渗透能力差、产能低,通常需要进行油藏改造才能维持正常生产的油气田。
目前低渗透储层的岩石类型包括砂岩、粉砂岩、砂质碳酸岩、灰岩、白云岩以及白垩等,但主要以致密砂岩储层为主。
世界上对低渗透油藏并无统一的标准和界限,不同的国家是根据不同时期的石油资源状况和经济技术条件来制定其标准和界限,变化范围较大。
而在同一国家、同一地区,随着认识程度的提高,低渗透油气藏的标准和概念也在不断的发展和完善。
目前,在我国石油行业中,一般将低渗透砂岩储层分为低渗透(渗透率50~10mD)、特低渗透(渗透率10~1mD )、超低渗透(渗透率1~0. 1mD)储层。
我国陆相储层的物性普遍较差,相当一批低渗透油田储层渗透率在10mD以下。
(二)低渗油田开发现状1、低渗透油田前期评价油藏评价,就是通过在对油田的预探中算出储量,用必要的工艺技术手段,将其转化为可经济有效开发动用储量的过程。
低渗透油藏挖潜增产技术与应用
低渗透油藏是指地下储层渗透率较低的油藏,渗透率一般小于0.1mD。
由于地下储层
的渗透率较低,油井生产能力有限,开采效果不理想。
为了提高低渗透油藏的开采效果,
需要应用挖潜增产技术。
低渗透油藏挖潜增产技术是指通过一系列的措施和方法,提高低渗透油藏的有效渗透率,增强油藏开采能力,从而实现增产的目的。
1. 水平井技术:通过将水平井钻进低渗透油藏的稀油层,利用水平段延长油井与油
层的接触面积,增强有效渗透率,提高油井的生产能力。
水平井还可以采用人工增强采油
措施,如酸化、压裂等,进一步提高油井产能。
2. 插水增效技术:在低渗透油藏中,通过插入高压水驱使油层中的油向油井移动,
增加油井的产能。
插水增效技术可以采用常规的注水井,也可以采用注水井+抽油井的方式。
3. 低渗透油藏改造技术:通过改造低渗透油藏的储集层,提高渗透率。
常用的低渗
透油藏改造技术包括酸化、压裂、注气等。
酸化可以通过注入酸液降低储集岩的酸溶性,
增加孔隙度,提高储集层的渗透率。
4. 油藏压裂技术:通过注入高压液体使低渗透油藏的储集岩产生裂缝,从而增加油
层的渗透率。
油藏压裂技术可以采用水力压裂、气体压裂、化学压裂等不同方式进行。
低渗透油藏挖潜增产技术的应用可以大幅提高低渗透油藏的开采率,增加油井的产量。
挖潜增产技术的应用需要充分考虑地下储层的特点和条件,选择合适的技术手段,进行有
效的实施。
挖潜增产技术的应用还需要与现有的油田开采方案相协调,充分发挥技术的优势,提高整体的开采效果。
低渗透地质与开发综述低渗透油田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世界各国的划分标准和界限因不同国家、不同时期的资源状况和技术经济条件不同而各异,目前主要以气测渗透率作为储层划分的标准。
通常把低渗透油田的上限定为50毫达西,,这一观点也为前苏联苏尔古伊耶夫所认可,并进一步将低渗透油藏分为三种类型:低渗透油田(储层渗透率50-10毫达西),特低渗透油田储层渗透率为(10-1豪达西),,超低渗透油田储层渗透率(1-0.1毫达西)。
美国A.ILeverson(1975年)认为低渗透油藏上限为10毫达西;我国罗蛰潭、王允成把渗透率100毫达西的称为低渗透储层。
李道品等把渗透率为0.1-50毫达西的储层统称为低渗透储层。
目前,在我国根据低渗透油田的渗流特征和开采特征,将储层渗透率不大于50毫达西的油田定义为低渗透油田。
对于低渗透储层的评价主要是参考一下几个参数:地层因数、渗透率、相对渗透率、孔隙度、饱和度、毛管力、岩性指数、平均厚度·平均总有机碳、初始压力等。
低渗透砂岩储层的分类低渗透砂岩储层按其渗透率大小及开采方式的不同,可分为三种类型:I类储层渗透率50一10md , Ⅱ类储层渗透率10—lmd, Ⅲ类储层渗透率1一0.1md。
I类储层的特点接近于正常储层。
测井油水层解释效果较好。
这类储层一般具工业性自然产能,但在钻井和完井中极易造成污染,需采取相应的油层保护措施。
开采方式及最终采收率与常规储层相似,压裂可进一步提高其产能。
Ⅱ类储层是最典型的低渗透储层。
部分为低电阻油层,测井解释难度较大。
这类储层自然产能一般达不到工业性标准,需压裂投产。
Ⅲ类储层属于致密低渗透储层。
由于孔喉半径很小,因而油气很难进入,含水饱和度多大于50%。
这类储层已接近有效储层的下限,几乎没有自然产能,需进行大型压裂改造才能投产。
在现有技术条件下,很难从经济上获得效益。
特低渗透砂岩油藏分类油藏压力系统分类根据油藏原始地层压力分布情况,将油藏原始地层压力系数小于0.8的称为低压油藏,压力系数0-1.2的称为常压油藏,压力系数1.2~1.8的称为高压油藏,压力系数大于1.8的称为超高压油藏,则特低渗透油藏可划分为常压特低渗透油藏、低压异常特低渗透油藏、高压异常特低渗透油藏和超高压异常特低渗透油藏4种类型。
石油工程中的低渗透油藏开发技术分析近年来,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石油工程技术也在快速进步,低渗透油藏开发技术逐渐受到行业内的关注。
低渗透油藏的开发在石油开采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低渗透油藏的概念低渗透油藏是指孔隙度低、储层渗透率小于或等于0.1mD的油藏。
该类型的油藏的勘探难度大,储量较小,开发成本较高,但其也拥有一些优点,比如储量稳定、开采稳定、油藏物性好等。
因此,低渗透油藏的开发尤为重要。
二、低渗透油藏开发技术分析1.增透压驱油技术增透压驱油技术是现代低渗透油藏开发中的一项重要技术。
该技术是通过改变地下水的含盐量,使地下水中盐分浓度大于油藏水中盐浓度,从而形成外排水环境,促进油藏水的外溢,降低油藏渗透率,增加采收率。
增透压驱油技术的成功应用不仅有助于提高采收率,还可降低采油成本。
2.聚合物驱油技术聚合物驱油技术是一种能够调控油藏物理性质的高分子混合驱。
其通过加入聚合物调节水油相对渗透率,提高原油采出率,从而达到提高采收率的目的。
该技术应用广泛,具有高效、节能、环保等优点。
3.热采技术热采技术是低渗透油藏开发的重要方法之一。
渗透率低的油脂固结在储层孔隙中,难以开采。
热采技术可以通过人造热源将油脂加热,使其粘度降低,流动性增强,从而有利于提高采收率。
该技术应用广泛,并通过实践证明取得了成功。
4.增加有效堵水剂量油藏中可能存在多个阶段的开采,随着开采时间的延长,砂岩颗粒和化学物质的堵塞作用会减弱,孔隙度和渗透率逐渐增大,较低的渗透压势也可能使得油剂的强制排流失效,改变油藏压力分布。
因此,在低渗透油藏开采中,增加堵水剂量是提高采收率的一个重要手段。
三、低渗透油藏开发技术的应用范围低渗透油藏开发技术的应用范围广泛。
当新油田勘探遇到储层渗透率较低的情况时,低渗透油藏开发技术是实现该油田勘探与开发的重要保障。
同时,低渗透油藏开发技术也可以应用于老油田、特殊油藏(如稀油油藏等)等领域。
关于低孔隙度低渗透率的油气藏射孔技术发表时间:2019-10-24T14:46:49.800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22期作者:王国华[导读] 摘要:针对在我国分布范围较为广泛的孔隙度与渗透率均相对较低的油气藏,其采用常规手段进行射孔基本无法达到预期效果,使工业油气流的实际获取不理想,对此,以孔隙度与渗透率均相对较低的油气藏各项特点为依据,并充分结合现有的射孔方法,提出包含复合射孔、高能气体压裂、定方位射孔、超正压射孔、三联作射孔在内的五项新射孔技术,以此克服孔隙度与渗透率均相对较低的油气藏射孔难题,避免在钻井过程中造成污染,实现和地层中中石化胜利石油工程有限公司测井公司常规射孔工程部山东省东营市 257000摘要:针对在我国分布范围较为广泛的孔隙度与渗透率均相对较低的油气藏,其采用常规手段进行射孔基本无法达到预期效果,使工业油气流的实际获取不理想,对此,以孔隙度与渗透率均相对较低的油气藏各项特点为依据,并充分结合现有的射孔方法,提出包含复合射孔、高能气体压裂、定方位射孔、超正压射孔、三联作射孔在内的五项新射孔技术,以此克服孔隙度与渗透率均相对较低的油气藏射孔难题,避免在钻井过程中造成污染,实现和地层中天然裂缝的有效沟通,增加裂缝的长度与宽度,对裂缝自身导流能力予以有效改善,最终提高采收率,满足工业油气流获取要求。
关键词:低孔隙度油气藏;低渗透率油气藏;复合射孔;高能气体压裂;定方位射孔;超正压射孔;三联作射孔目前,我国很多油气藏属于低孔隙度和低渗透率类型,这种油气藏具有孔隙度和渗透率均相对较低,且质地坚硬,容易受到污染的特点,若采用常规手段进行射孔,难以达到预期效果,得到满足要求的工业油气流。
对此,需要引入新型射孔技术,并对不同射孔工艺技术进行配合,以此达到理想效果,得到符合要求的工业油气流。
这些新型射孔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种,通过实践可知,对这些新技术进行引入与适当的配合,可以达到理想效果,解决低孔隙度与低渗透率油气藏开采难题。
低渗透性油藏油田开发及该技术的发展低渗透性油藏是指储层渗透率较低的油藏,其特点是油水两相的迁移速度较慢,开发难度较大。
然而,随着石油资源的逐渐枯竭,低渗透性油藏的开发变得越来越重要。
本文将重点讨论低渗透性油藏油田开发以及该技术的发展趋势。
对于低渗透性油藏的开发,一种常用的技术是水平井技术。
水平井是一种通过特殊钻井工艺在注水或采油井中钻出一段接近水平的井筒,以增加井筒和储层的接触面积,提高油气产量。
水平井技术在低渗透性油藏的开发中具有突出的优势。
它能够在较少的地质资源下获得更高的产能,延长油田的生产时间,最大限度地提高油气采收率,并减少环境影响。
近年来,随着水平井技术的不断发展,出现了一些应用于低渗透性油藏的新兴技术,如水平井分段压裂技术。
该技术是通过将水平井划分为多个段,分别进行射孔和压裂操作,以最大限度地增加储层的有效压裂面积和产能。
与传统的水平井技术相比,水平井分段压裂技术能够更好地克服低渗透性油藏开发中的难题,并提高开采效果。
另外,随着油田开发技术的不断创新和进步,一些新型工程技术也逐渐应用于低渗透性油藏的开发中,如地震预测技术和电子井壁阻挠剂技术。
地震预测技术可以通过检测地下岩石体的声波传播和反射特征,提供准确的储层参数和边界信息,为低渗透性油藏的定位和开发提供重要参考。
电子井壁阻挠剂技术是一种在水平井中注入的化学物质,可以改变储层孔隙结构和渗透性,增加油水接触面积,提高油气采收率。
此外,随着工程技术的不断发展,油藏模拟技术也在低渗透性油藏的开发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油藏模拟技术是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来描述储层的地质特征和物理性质,以预测油藏的产能和开采方案,并为开发设计提供决策依据。
油藏模拟技术能够帮助工程师更好地了解低渗透性油藏的开发潜力,优化井网布置,减少开发成本,并最大限度地提高油气采收率。
未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低渗透性油藏的油田开发技术将继续取得突破性的进展。
对于低渗透性油藏的开发,我们应该加强对新技术的研发和创新,提高油气采收率,同时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