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黄陇侏罗纪煤田永陇矿区麟游区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

黄陇侏罗纪煤田永陇矿区麟游区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

黄陇侏罗纪煤田永陇矿区麟游区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
黄陇侏罗纪煤田永陇矿区麟游区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

黄陇侏罗纪煤田永陇矿区麟游区总体规划

(修编)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

(简写本)

1规划背景及评价任务由来

1.1规划背景

黄陇侏罗纪煤田为国家13个大型煤炭基地之一黄陇基地,永陇矿区位于黄陇煤炭基地西部,是该基地内继彬长矿区后又一个待开发的大型矿区。

永-陇矿区泛指永寿至陇县一带广大区域,为黄陇煤炭基地的一部分,主要位于宝鸡、咸阳地区北部,横跨麟游、凤翔、千阳、陇县、彬县、永寿六县,矿区北以陕甘省界为界,东、南以侏罗纪煤系地层底部岩层边界线为界,西以奥陶纪灰岩关山~草碧大断层为界,东西长140Km,南北宽30Km,总面积3601km2,根据勘探程度矿区划分为两个区分别进行规划,矿区东部为麟游区,西部为陇县区。

矿区所属的宝鸡市是陕西省第二大城市,近年来,宝鸡市经济飞速发展,煤炭供给矛盾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日益凸显。2006年,宝鸡全社会煤炭消费总量约900万t。根据宝鸡市“十一五”规划,未来数年全市GDP将以12%的年增长率高速增长,期间将建成宝鸡二电厂2×600MW机组,48万t煤基合成油(首期)、大唐宝鸡2×330MW热电、宝鸡陶瓷工业园,宝鸡电厂2×200MW热电等耗煤项目。预测“十一五”末全市煤炭需求总量将达2100万t/a左右。另外,宝鸡市还规划在凤翔长青工业园建设一处年产3.0Mt合成油及其衍生产品的大型

煤化工基地,届时本区煤炭需求量将达3000万t/a以上。因此,只有加快开发本矿区,才能满足宝鸡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要求。

永陇矿区自1951年起开展地质工作以来,先后进行了局部普、详查及找煤工作十余次,但普查、详查工作主要集中在矿区中北部煤层埋深较浅的麟游区(地理坐标为东经107°21′~108°07′,北纬34°36′~34°58′,南北宽30km,东西长约68km,面积为1820km2。)。为进一步落实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满足宝鸡市国民经济高速发展对能源的需求,提前做好永陇矿区开发建设的准备工作,陕西省发展与改革委员会计划开发黄陇侏罗纪煤田永陇矿区勘探程度较高的东部麟游区煤炭资源,并于2007年10委托中煤西安设计有限责任公司编制《黄陇侏罗纪煤田永陇矿区麟游区总体规划(修改)》,2008年2月经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以“发改能源【2008】503号”文进行了批复。随着矿区勘探工作的进一步深入,

为更加合理有序的开发永陇矿区麟游区,宝鸡市发展和改革委员委托中煤国际工程集团北京华宇工程有限公司对黄陇侏罗纪煤田永陇矿区麟游区总体规划进行修编,2009年7月中煤国际工程集团北京华宇工程有限公司编制完成了《黄陇侏罗纪煤田永陇矿区麟游区总体规划(修编)》。

1.2评价任务由来

根据修编后的矿区规划,麟游区规划范围仍为1820km2,规划区共划分为五个井田和3个勘查区,分别为郭家河矿井(5.0Mt/a)、崔木矿井(4.0Mt/a)、丈八矿井(6.0Mt/a)、园子沟矿井(4.0Mt/a)、招贤矿井(1.8Mt/a)及1、2、3号勘查区,规划实施区面积为536.3km2,总资源量为3472.83Mt,建设总规模暂定20.8Mt/a。同时规划方案就矿区煤炭运输、供水、供电、排水、行政居住等作出了相应的规划。矿区均衡生产时间约60年左右,估算总投资1414753万元。

由于矿区开发方案、规模、服务年限发生重大变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环发〖2004〗98号”文“《关于印发〈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规划的具体范围(试行)〉》和《编制环境影响篇章或说明的具体范围(试行)》”等环境保护有关法律法规,为了减少规划方案实施对环境的影响,2009年7月9日宝鸡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委托煤炭科学研究总院西安研究院承担《黄陇侏罗纪煤田永陇矿区麟游区总体规划(修编)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编制工作。

2规划方案简况

2.1矿区范围及位置

黄陇侏罗纪煤田永陇矿区麟游区是黄陇侏罗纪煤田永陇矿区的一部分,位于陕西省宝鸡市麟游县境内,地理坐标为东经107°21′~108°07′,北纬34°36′~34°58′,南北宽30km,东西长约68km,面积为1820km2,《黄陇侏罗纪煤田永陇矿区麟游区总体规划(修编)》确定的规划区为麟游区普查区,面积536.3km2,总资源量为3472.83Mt,行政隶属麟游县酒坊、两亭、天堂、招贤、丈八、崔木、河西等乡镇管辖。矿区位置见图1。

专业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了解更多详情..咨询公司网址https://www.doczj.com/doc/7813081733.html,

图1 矿区交通位置图

专业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了解更多详情..咨询公司网址https://www.doczj.com/doc/7813081733.html, 2.2规划方案简况

(1)规划总体目标

永陇矿区麟游区规划的指导思想为:矿区建设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按照“新矿区、高起点、新机制”的思路,以大型骨干矿井为主,走高产高效之路。并结合市场、投资多元化的实际情况,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多元投资、有序建设的思路对矿区建设进行统筹规划,力争把本矿区建设成为国内一流,国际先进的大型安全高效矿区。永陇矿区麟游区总体规划的总体目标见表2.2-1;矿区规划方案主要涉及规划区井田划分、矿井(含选煤厂)建设和辅助设施建设规划。

规划区共划分5个大型矿井,3个勘查区。井田划分方案见图2,井田主要特征见表2.2-2,井田开发顺序见表2.2-3。

图2 井田划分方案图

按照矿井开发规模和建设顺序,与矿井同步建设配套的选煤厂5座,矿区原煤入选率100%。具体见表2.2-4。

①矿区地面总布置

根据原煤炭部《关于煤矿地面总体布置改革的若干规定》的精神,将生产、生产服务和生活服务设施按三条线安排。矿区地面设施占地情况见表2.2-5。

②交通运输规划

矿区交通运输规划见表2.2-6。

注:属于本矿区规划的仅有矿区内铁路专用线、装车站以及矿区新建公路。

③供水规划

规划生产区和辅助设施区生产生活用水由地下白垩系下统洛河组含水层水和处理后矿井水供给;行政、居住区用水依托已有设施或社会服务机构提供服务,由麟游县政府解决。

为了节约水资源,环评建议矿区供水规划充分考虑利用矿井水,以减少对新鲜水的取水量。供水原则是矿井将处理后的矿井水作为矿井(含选煤厂)生产及生活用水等水源。

矿区生产、生活用水量估算见表2.2-7。

④供热规划

麟游区总体规划各矿井、选煤厂及辅助设施总热负荷为106.0MW。矿区各矿井工业场地内建集中锅炉房,承担本矿井工业场地及选煤厂采暖、洗浴、井筒保温;辅助设施区建热水锅炉房承担矿区辅助设施采暖供热。

⑤供电规划

矿区规划电力负荷初期80.715MW。根据宝鸡电力部门对永陇矿区电网的发展规划,将在麟游县境内新建1座330kV变电站、1座110kV变电所和4座35kV 变电所,分别为麟游区330kV变电所,郭家河110kV区域变电所,郭家河矿井、丈八矿井、园子沟矿井、招贤矿井35kV变电所。其中麟游区330kV变电所,双回电源一回引自雍城330kV变电站,一回引自咸阳王家源330kV变电站,作为矿区电源取入点。

⑥环境保护规划

规划方案环境保护方案见表22-8,总体上比较合理,存在的缺陷环评将进一步补充完善。

县城城市总体规划专题报告

县城城市总体规划专题报告 县城城市总体规划专题报告 文章标题:县城城市总体规划专题报告目录专题一:___县城市人口规模专题报告1.___县人口发展现状…………………………………12.人口增长趋势特征…………………………………33.人口、就业与经济增长相互关系分析…………………………………64.县域人口规模预测原则…………………………………75.规划期___县人口增长途径分析…………………………………86.县域总人口和人口城市化水平预测…………………………………97.县城城区的.人口预测…………………………………11专题二:___县城市城市用地规模专题报告1.___县土地资源评价…………………………………142.___县土地利用现状…………………………………153.城市建设用地发展的供给需求分析…………………………………174.规划建设用地人均指标及规模确定…………………………………22专题一:___县城市人口规模专题报告1.___县人口发展现状 ___县人口空间层次界定及人口规模确定可分为两个层次进行分析,主要包括___县县域总人口和城市人口两个层次。1.1___县域总人口 ___县现状管辖范围内的总人口,即所辖安文、尖山、新渥、方前、玉山、尚湖、仁川、大盘、冷水的总人口,据2001年统计年鉴显示:在册人口206080人,县域总面积为1196平方公里。其中,农业人口185585人,非农人口20495人。具体见下表:表1:___县人口分布一览表总人口(人)非农业人口(人)乡村劳动力(人)城镇化水平()人口自然增长率总计206,08020495109634安文30,240163037541新渥15,1963839394尖山13,0305146488深泽13,2902017855双峰5,1611013114冷水9,2801765222仁川14,7602328324双溪6,7531174163墨林3,338411789窈川4,202941923大盘7,9033094863盘峰4,073732484维新2,769401651高二3,954452047方前11,4212086851玉山16,3387878677胡宅11,1051737467万苍9,4371905839尚湖17,65543510399九和6,175733543 1.2___县城市人口城市人口指规划范围内安文、深泽、云山、新渥等四处人口总和,2002年底总人口为5.01万人。2.人口增长趋势特征 2.1___县是一个

西咸新区总体规划(2010-2020)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1 总则 1.1 项目由来 2009年6月,国务院批复颁布《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提出“加快推进西咸一体化建设,着力打造西安国际化大都市”。2010年12月,国务院印发《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提出“推进西安、咸阳一体化进程和西咸新区建设”,标志着西咸新区建设上升至国家战略层面。2014年1月,国务院批复同意设立西咸新区,明确了“把西咸新区建设成为我国向西开放的重要枢纽、西部大开发的新引擎和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的范例”的发展定位,西咸新区成为首个以创新城市发展方式为主题的国家级新区。 西咸新区作为彰显历史文明、推动国际文化交流的历史文化基地,建设西安国际化大都市的主城功能新区和生态田园新城,最终将成为引领内陆型经济开发开放战略高地建设的国家级新区。 为贯彻落实《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加快推进西咸一体化建设,实施《西咸新区规划建设方案》,有效指导和规范西咸新区建设,力争“三年出形象,五年大变样,十年大跨越”,通过十年的建设,使西咸新区成为西安国际化大都市的城市特色功能新区,形成在全国具有重要影响力、在西部具有强大积聚和辐射带动功能的一体化发展示范区,西咸新区管委会委托陕西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于2011年12月编制完成了《西咸新区总体规划》(2010-2020)。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国务院令第253号《建设项目环境影响保护管理条例》和环保部令第2号《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等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该规划应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为此,西咸新区管委会委托陕西中圣环境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对该规划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并编制《西咸新区总体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 1.2 评价标准 (1)环境质量标准 ①《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 ②《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陕西煤炭资源概况及矿区划分情况

陕西煤炭资源概况及矿 区划分情况 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

一、陕西煤炭资源概况及矿区划分情况 (一)陕西煤炭资源状况 陕西预测煤炭资源总量为4143亿吨,仅次于新疆、内蒙和山西,居全国第四位。按照地质时代及地域分布情况,陕西省主要煤炭资源可分为五大煤田,即陕北侏罗纪煤田、陕北石炭二叠纪煤田,陕北石炭三叠纪煤田、渭北石炭二叠纪煤田和黄陇侏罗纪煤田,五大煤田煤炭资源量占全省煤炭资源总量的%以上。 1、陕北侏罗纪煤田 分布:府谷、神木、榆林、横山、靖边、定边 煤层:可采煤层1~14层,可采总厚~,单层最大厚度为。 储量:煤炭资源量2216亿吨,约占全省煤炭资源总量的%;累计探明储量为1388亿吨,已利用亿吨,尚未利用1315亿吨。该煤田是世界七大煤田之一。 煤种:不粘煤、长焰煤 特点:低灰、低硫、低磷、高~特高热值,是优质的低温干馏、工业气化和动力用煤。 2、陕北石炭二叠纪煤田 分布:府谷、佳县、吴堡 煤层:可采煤层11层,单层最大厚度为。

储量:煤炭资源量1190亿吨,约占全省煤炭资源总量的%;累计探明储量亿吨,已利用亿吨,尚未利用亿吨。煤田地质结构较复杂,勘探程度较低。 煤种:(府谷)长焰煤、气煤;(吴堡)焦煤、贫煤 特点:府谷的长焰煤、气煤具有中~高灰,特低~高硫、低~中磷、中高热值的特点,可作为气化、液化和动力用煤;吴堡的焦煤、肥煤、贫煤可做炼焦煤和炼焦配煤。 3、陕北三叠纪煤田 分布:延安、子长、安塞、横山 煤层:可采煤层6层,一般单层厚度小于lm 储量:煤炭资源量亿吨,约占全省煤炭资源总量的%;累计探明储量亿吨,已利用亿吨,尚未利用亿吨。 煤种:气煤 特点:具有低~中灰、特低硫、低磷、中高发热量的特点,是良好的化工用煤及炼焦配煤 4、渭北石炭二叠纪煤田 分布:韩城、合阳、澄县、蒲城、白水、铜川 煤层:可采煤层2~6层,可采厚度~

黄陇侏罗纪煤田永陇矿区麟游区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

黄陇侏罗纪煤田永陇矿区麟游区总体规划 (修编)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 (简写本)

1规划背景及评价任务由来 1.1规划背景 黄陇侏罗纪煤田为国家13个大型煤炭基地之一黄陇基地,永陇矿区位于黄陇煤炭基地西部,是该基地内继彬长矿区后又一个待开发的大型矿区。 永-陇矿区泛指永寿至陇县一带广大区域,为黄陇煤炭基地的一部分,主要位于宝鸡、咸阳地区北部,横跨麟游、凤翔、千阳、陇县、彬县、永寿六县,矿区北以陕甘省界为界,东、南以侏罗纪煤系地层底部岩层边界线为界,西以奥陶纪灰岩关山~草碧大断层为界,东西长140Km,南北宽30Km,总面积3601km2,根据勘探程度矿区划分为两个区分别进行规划,矿区东部为麟游区,西部为陇县区。 矿区所属的宝鸡市是陕西省第二大城市,近年来,宝鸡市经济飞速发展,煤炭供给矛盾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日益凸显。2006年,宝鸡全社会煤炭消费总量约900万t。根据宝鸡市“十一五”规划,未来数年全市GDP将以12%的年增长率高速增长,期间将建成宝鸡二电厂2×600MW机组,48万t煤基合成油(首期)、大唐宝鸡2×330MW热电、宝鸡陶瓷工业园,宝鸡电厂2×200MW热电等耗煤项目。预测“十一五”末全市煤炭需求总量将达2100万t/a左右。另外,宝鸡市还规划在凤翔长青工业园建设一处年产3.0Mt合成油及其衍生产品的大型 煤化工基地,届时本区煤炭需求量将达3000万t/a以上。因此,只有加快开发本矿区,才能满足宝鸡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要求。 永陇矿区自1951年起开展地质工作以来,先后进行了局部普、详查及找煤工作十余次,但普查、详查工作主要集中在矿区中北部煤层埋深较浅的麟游区(地理坐标为东经107°21′~108°07′,北纬34°36′~34°58′,南北宽30km,东西长约68km,面积为1820km2。)。为进一步落实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满足宝鸡市国民经济高速发展对能源的需求,提前做好永陇矿区开发建设的准备工作,陕西省发展与改革委员会计划开发黄陇侏罗纪煤田永陇矿区勘探程度较高的东部麟游区煤炭资源,并于2007年10委托中煤西安设计有限责任公司编制《黄陇侏罗纪煤田永陇矿区麟游区总体规划(修改)》,2008年2月经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以“发改能源【2008】503号”文进行了批复。随着矿区勘探工作的进一步深入,

xx经济开发区扩区总体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征求意见稿简本)

xx经济开发区扩区总体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 (征求意见稿简本)

目录 1 总论 (1) 1.1 评价背景 (1) 1.2 评价目的、时段和范围 (2) 1.3 环境敏感对象和保护目标 (3) 2 开发区发展回顾评价 (6) 2.1 发展历程 (6) 2.2 工业企业分布及统计 (18) 2.3 资源能源消耗 (18) 2.4 污染物排放情况 (18) 2.5 环保基础设施 (19) 3 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现状与变化趋势 (20) 3.1 大气环境质量情况 (20) 3.2 地表水环境质量情况 (20) 3.3 地下水环境质量情况 (21) 3.4 声环境质量情况 (21) 3.5 土壤环境质量情况 (22) 3.6 生态环境质量情况 (22) 4 规划协调性 (23) 4.1 规划简介 (23) 4.2 规划协调性分析结果 (24) 5 主要环境影响与环保措施 (25) 5.1 大气环境 (25) 5.2 地表水环境 (27)

5.3 地下水环境 (27) 5.4 水资源 (28) 5.5 生态环境 (28) 5.5 声环境 (29) 5.6 固废处置 (30) 6 规划完善及调整的建议 (32) 7 评价结论 (40)

1 总论 1.1 评价背景 xxxx经济开发区成立于1992年,1996年经省人民政府批准成为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2006年通过国家发改委审核,最终核准面积为14.37平方公里。 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国土资源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商务部、海关总署会同各地区修订的《中国开发区审核公告目录》(2018版),xxxx经济开发区核准面积1010.36公顷,主导产业是煤炭、煤机维修、铁合金冶炼,是规划科创商务园区的区域。 xx经济开发区核准范围位于朔城区东北部,大运高速路xx出口处,是整个城市总体规划发展的副中心区,也是xx市新兴的工业区,主导产业煤矿机械加工及设备修理。扩区管辖红旗牧场位于朔城区建成区南约6公里处,产业定位为生态旅游与现代农业、新型工业,目前以麻家梁及红旗牧场生活居住设施为主。 2012年,xx省人民政府同意xxxx经济开发区扩区方案,扩区占地为红旗牧场所属用地41.54平方公里。 2017年8月,xx省人民政府关于同意xx经济开发区扩区的批复(晋政函[2017]101号):xx经济技术开发区整合xx经济开发区东区、红旗牧场部分地段、神头电力产业园区、固废综合利用园区、富甲工业园区,实施扩区,扩区后规划面积99.86平方公里。文件要求xx经济开发区组织编制扩区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报生态环境部门组织审查。 2017年4月,xx经济开发区委托北京中外建建筑设计有限公司编制《xx经济开发区总体规划(2017-2035)》(以下简称“规划”),确定规划面积99.86平方公里,范围包括科创商务园区、神电固废综合利用园区、麻家梁循环经济园区、新兴产业园区与临港物流园区五大园区共同构成“一区五园”空间布局。发展定位:晋北经济区产业聚集的平台,对外开放的桥头堡,依托煤电产业链,以发展先进制造、循环经济为重点的综合型产业园区。生态环境目标:到2035年xx经济开发区的能源资源利用水平和污染物排放标准进入全国资源型城市先进行列,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提高。 为落实省政府关于开发区环保工作要求,贯彻“xx省开发区改革创新发展

陕西全省煤炭分布

陕西省煤炭资源简介 &wbtreeid=1008 陕西省是我国重要的煤炭工业基地之一,全省含煤总面积约57000km2,累计探明资源量1700亿吨,保有资源量位居全国第三位。这些资源主要分布在鄂尔多斯盆地及其边缘褶皱带,按照地质时代及地域分布情况,陕西省主要煤炭资源可分为五大煤田,即陕北侏罗纪煤田、陕北石炭二叠纪煤田,陕北三叠纪煤田、 陕西三大煤炭基地(图) &wbtreeid=1009

陕西省煤炭资源分布概况 陕西省位于我国西北之东部,面积万平方公里.基中含煤面积万平方公里,占全省的23%,是国内较丰富的省份。陕西煤炭资源十分丰富,分布地区较广,约占全省总面积的四分之,97个县(市)中,67个县(市)有煤炭资源,其中47个县(市)具备一定规模的煤炭生产能力。现探明加预测储量3107亿吨,截至98年底保有储量达1600多亿吨,居全国第三。秦岭以北有渭北石炭二叠纪煤田、黄陇侏罗纪煤田、陕北侏罗纪煤田、陕北三叠纪煤田和陕北石炭二叠纪煤田;秦岭以南有陕南煤田。 全省煤炭开采历史悠久,煤种齐全。目前建成生产的有铜川、蒲白、澄合、韩城、焦坪、黄陵、神府等七大矿区,以及各地(市)、县的地方国有煤矿和乡镇煤矿,年产量达5000万吨。煤种以低变质的长焰、不粘、弱粘和气煤为主,肥煤、焦煤、瘦煤、贫瘦煤和贫煤次之。有不同等级冶炼精煤,有大、中、小块品种齐全的化工用煤,有低灰、低硫、高发热量的优质动力用煤,可以满足各待业对煤炭的需求。 陕西煤炭资源概况及矿区划分情况 (一)陕西煤炭资源状况 陕西预测煤炭资源总量为4143亿吨,仅次于新疆、内蒙和山西,居全国第四位。按照地质时代及地域分布情况,陕西省主要煤炭资源可分为五大煤田,即陕北侏罗纪煤田、陕北石炭二叠纪煤田,陕北石炭三叠纪煤田、渭北石炭二叠纪煤田和黄陇侏罗纪煤田,五大煤田煤炭资源量占全省煤炭资源总量的%以上。 1、陕北侏罗纪煤田 分布:府谷、神木、榆林、横山、靖边、定边 煤层:可采煤层1~14层,可采总厚~,单层最大厚度为。

大同侏罗纪煤田断裂构造分析

1) 任玉强,男,1962年8月生,1987年7月太原理工大 学地质系毕业,工程师,037044,大同市雁同北路2号 2) 王俊林,女,1965年11月生,1987年7月太原理工大学地质系毕业,工程师 收稿日期:2002203221,修回日期:2002204205 ●应用技术研究 大同侏罗纪煤田断裂构造分析 大同市煤矿设计研究所  任玉强1 ) 山西省雁北煤炭学校 王俊林2 ) 摘 要 从区域构造特点、构造时代、构造形式和构造应力场等方面对大同侏罗纪煤田已发现的987条断层 进行了分析,确认了其构造体系,找出了构造规律,这对煤田的勘探和开采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 煤田 断裂构造 构造形式 构造应力场中图分类号 P5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4877(2002)04-0008-02 大同煤田位于山西省大同市西南,地跨大同、左云、右玉、怀仁、山阴5个县市,储量丰富,煤质优良,埋藏较浅,是我国主要的产煤基地。大同煤田属于多纪煤田,有石炭二迭纪煤田,侏罗纪煤田,西北边缘还有第三纪褐煤。 1 区域构造 大同侏罗纪煤田位于新华夏系第三隆起带中段的北部。煤田的北面邻近天山—阴山纬向构造体系,西面是走向南北的西石山,东南面隔着大同平原,是六棱山反射弧。 天山—阴山纬向构造体系是走向东西的复式剧烈挤压带,它由走向东西的褶皱带和挤压性断裂构成,同时有扭断裂与它斜交,有张断裂与它垂直。它远在太古代已经生成,以后历次构造都有活动。具体到大同地区,其展布南界应当不越过淤泥河,更没有扩展到大同侏罗纪煤田内部。因为从地貌形态上来看,淤泥河以南没有东西向的带状隆起和坳陷。 西石山是走向南北的挤压隆起带,北段的地层为太古界和寒武奥灰岩。它是由走向南北的褶曲和挤压性断裂构成,同时有张断裂与它垂直,有扭断裂与它斜交。在梁家油房西南方滴水沿一带,地表为中寒武统鲕状灰岩,直接覆盖在太古界上,并且基本保持了原始沉积状态,说明这里是中寒武海的边缘,也说明西石山北段自太古界以来,一直是隆起的,没有接受过沉积。从构造形式来看,西石山的东界应当不越过滴水沿和沦头河。 六棱山占据了祁吕山字型构造东反射弧的关键地段。该山走向以明显的弧形向东弯曲进入河北省境内。山脊北翼广泛发育着张裂性扇面式断裂,这是反射弧外缘固有的特征。根据六棱山的特征,并结合大同平原隐状断裂的走向展布,以及大同火山群沿北东和北西两组裂隙喷发的特点,初步分析,祁吕山字型构造东反射弧的北界到六棱山北麓为止,不会越过桑干河。六棱山本身没有中生界的痕迹,说明它是在古生 代末隆起的。阴山、西石山和六棱山三山围成的三角形山间盆地为侏罗纪煤田建造提供了场所。 从地层接触关系看,本区自下寒武统到中侏罗统均属于整合或平行不整合,证明中间没有发生过翻天覆地的强烈运动,而仅仅表现为大范围的相对上升或下沉。由于侏罗纪以前的构造运动破坏不了侏罗系,所以对侏罗纪前的构造暂缓讨论。侏罗纪末,发生了以水平为主的强大的燕山运动,太古界及其以上的地层全部被卷了进来,口泉山脉的崛起是这一场运动的最高潮,同时使侏罗纪煤田几乎全部抬起变为剥蚀区,而后在煤田的北西沉积了白垩系。我们通过进一步分析,可以推断出,燕山运动不但把太古界片麻岩推上了七峰山顶,而且越而过之,再经过以拉伸为主的喜马拉雅运动而形成大同地堑,呈现出现在的地貌形态和构造格局,口泉山脉便成了大同平原和大同煤田的构造屏界。 2 侏罗纪煤田的断裂构造分析 大同侏罗纪煤田面积约772km 2。目前井下和地面所见到的断层总计987条。此外,还有一些背向斜和火成岩墙。如此众多的断裂构造并不是杂乱无章的,根据它们的走向和结构面性质可归纳成北东向、北西向、东西向和南北向4个组。① 北东向挤压结构。归纳到这一组的断裂构造有292条,其中规模最大的是口泉山脉挤压带和煤田主向斜轴。二者都是区域一级构造,也是大同煤田的主体构造。② 北西向张裂结构。归纳到这一组的断裂构造有282条,沿口泉山脉排列着许多山沟,其中,较大的有拖皮沟、忻州窑沟、口泉沟、鹅毛口沟、小峪沟、大峪口沟。这些山沟的共同特点是沟口一段都与山脊直交,沟的两侧广泛发育着北西向张裂隙,以忻州窑沟为代表。该沟两侧张裂面很清楚,每一个裂面延展不远,裂面参差相接,没有擦痕,并蒙有相当厚的水锈。③ 南北向扭动结构。归纳到这一组的断裂构造有173条。其中较大的有白洞断层,煤峪口断层和王家园断层。④ 东西向压扭结构。归纳到这一组的断裂构造有240条,最大的有张家坟断层群及挖金湾断层群。 口泉山脉属于挤压结构,走向40°;忻州窑沟、口泉沟、鹅毛口沟等属于张裂结构,走向310°;白洞断层、煤峪口断层等属于扭动结构,走向360°;张家坟断层等属于压扭结构,走向 ?8?2002年第4期 8月26日出版 太原科技 T AIY UAN SCI -TECH

南宁港总体规划修编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模板】

附件 南宁港总体规划修编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1.1规划概述 本次规划修编是在《南宁港总体规划》基础上进行的,主要目的在于进一步明确南宁港的功能和性质,并与相关规划衔接。 南宁港总体规划修编以《广西内河水运发展规划(2010-2030)》、《广西西江黄金水道建设规划(2008-2020)》和《珠江流域综合规划(2012-2030 年)》为指导,规划范围为XX市辖区范围内的右江、左江、郁江及红水河等河段的岸线,规划涉及河段总长474.1km。 本次规划利用港口岸线36.692km,其中货运岸线29.505km,客运岸线4.540km,港口支持系统岸线2.647km。规划利用港口岸线中已开发利用岸线3.114km。规划货运岸线33处,客运岸线34处,港口支持系统岸线23处。规划水平年近期为2025年,远期为2035年,并为远景发展留有余地。 南宁港划分为六景港区、牛湾港区、中心城港区、隆安港区、XX县港区和马山港点。六景港区为核心港区,为腹地经济发展和六景工业园区服务,以集装箱、件杂货、散货和危险品运输为主,积极拓展现代物流功能。牛湾港区为重要港区,为XX市经济发展和临港产业服务,以集装箱、件杂货运输为主,兼顾散货运输,积极拓展保税及现代物流功能。中心城港区重点发展旅游客运,货运功能逐步退出。隆安港区为当地经济发展和临港产业服务,发展散货运输。XX县港区为当地经济发展和临港产业服务,发展散货和件杂货运输。马山港点为当地经济发展服务,发展散货和件杂货运输。 南宁港重点规划建设10个公用码头作业区和4个旅游客运码头,其中六景港区规划建设六景转运站作业区、八联联营厂作业区、覃寨村作业区、杨村作业区、新兴村作业区、鹤笋作业区和飞龙作业区;牛湾港区规划建设牛湾作业区;隆安港区规划建设宝塔作业区;XX县港区规划建设石村作业区;中心城港区规划建设亭子、民生、蒲庙和青山旅游客运码头。规划公用码头作业区将形成码头岸线长11.988km,全部为深水码头岸线,可建120个深水泊位,陆域面积782.7hm2,年通过能力为货物5840万吨。

城市总体规划说明书

咸宁市梓山湖(贺胜)新城总体规划说明书 第1章规划界定 1.1 规划编制背景 1.1.1 湖北省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战略要求 2010年11月1湖北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 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意见》。《意见》提出了“十二五” 期间湖北省城镇化发展的主要目标,明确了推进城镇 化发展的基本措施,强化了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政 策保障。由此可见,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已经成为湖北 省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在未来城镇化战略构想 中,中心城市和县城,特别是大城市周边地区的小城 镇的发展将成为湖北省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要突破 口。贺胜桥作为武汉城市圈城铁站点“一站一城”城 镇化试点,同样需要在城镇化发展方面作出新的突破。 1.1.2 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的背景 2007年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群获批全国资 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实验 区。“两型社会”改革试验及武汉城市圈的一体化发展 进一步推动了区域空间整合和协调发展。构建“两型 社会”是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到来的新一轮探索,武 汉城市圈是中国中部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是湖北省 经济发展的核心增长极,贺胜桥位于武汉和咸宁的交 接地带,同时也处于“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 “昌九景城市群”三大中部重要城市群的围合之中。 中央已将赤壁市作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试点, 省委已将咸宁市确定为全省第二批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试点单位和实验,在种种利好因素的作用下,梓山湖(贺胜)新城因地理区位的重要性以及资源环境承载力强而有望获得较好的发展机会。1.1.3 城市圈城际铁路建设的机遇 (1) 城际铁路建设的非交通意义 2009年3月,武汉至孝感、、、黄冈4条城际铁路 宣布动工,一个以武汉为核心、连接周边8市的“半小 时铁路网”建设拉开序幕。省政府提出了一个全新的战 略愿景――依托城际铁路站点,建成35个卫星城市。值 此时机,贺胜桥成为武汉城市圈城铁沿线“一站一城” 战略的首个城镇化试点地区,这为梓山湖(贺胜)新城 带来了难得的发展契机。 武汉城市圈城际铁路位于全国“两型社会”建设实 验区,城际铁路作为资源共享和城市圈建设的空间联系 载体能够很好地把武汉和城市圈内部的二线城市紧密 联系起来,有利于发挥武汉市中心城市的辐射扩散作用,同时也有利于实现武汉市的极化效应,以及实现城市圈内部城市与城市之间的互动,推动圈内城镇化建设,以城市圈作为区域一体化空间载体,把消费和投资结合起来,形成新一轮城市城镇化浪潮。 (2) 城际铁路建设推动沿线地区的城镇化发展 在城际铁路沿线的35个站点中,将以提高土地集约利用 价值为核心目的,改变以往粗放式经营模式,进行合理密度的 土地开发,将居住、办公、公共空间等用地进行混合使用设计, 按“统筹规划、重点推进、一站一策和市场化运作”的原则, 建设35个平均人口规模达5-15万的城镇。这是武汉城市圈通 过城际铁路建设促进城镇化发展的战略选择。梓山湖(贺胜) 新城也将共享城际铁路建设带来的红利。 (3) 城际铁路建设促进地区同城化发展 城际铁路的建设缩短了地区之间的时空距离,武汉城市圈半小时交通圈的构建也势必与“行政圈”、“商务圈”“工业圈”等概念紧密联系在一起。同城化时代,打破了城市间的隔阂,也将彻底颠覆圈内居民传统的出行方式和生活观念。在同城化的作用下,城市之间信息流、人流、资金流等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将变得更加频繁与激烈。如何整合土地利用,重组功能布局,以新型城镇化发展模式推动地区的发展,将成为梓山湖(贺胜)新城在新时期需要回答的重要议题。 图1.4 武汉城市圈城际铁路站点 图1.3 武汉城市圈城际铁路路网示意图 图1.1 武汉城市圈空间规划图图1.2 日本新干线站点城市

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总体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1总论 1.1规划背景及任务由来 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原称金山桥经济技术开发区)始建于1992年7月,原规划面积19.8平方公里。1993年10月被江苏省政府批准为省级经济开发区。1995年9月经原国家科委批准在区内建立了国家级的“中国徐州民营科技园”,1996年3月经省政府批准在区内建立了“江苏省徐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园”,“一区两园”构成了开发区的基本框架,成为徐州市重点发展的现代化新型工业基地。2001年6月调整区划后,面积扩大至25.9平方公里。徐政发[2005]84号“市政府关于将铜山县大黄山镇、大庙镇划归鼓楼区管辖的通知”规定将鼓楼区大黄山镇、大庙镇的人、财、物建制交由徐州经济开发区管理。2005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开发区辖区面积由25.9平方公里扩大到现在的152.8平方公里,下辖2个镇和3个办事处,常住人口16.8万人,成为徐州市市域工业发展的主要载体,徐州市重点建设的综合工业基地。 江苏省环境保护厅于2004年对开发区一期环评进行了批复。开发区一期面积为19.8km2,北起京杭大运河,南至扬山、老龙潭山脊线,东界引线河,产业定位为高新机械、电子、轻工、新型建材和信息、生化技术、新能源和新材料。 2007年徐州市政府决定在原开发区一期19.8km2的基础上,扩区建设徐州经济开发区二期,开发区二期大至范围为:北至京杭大运河,西至开发区一期西边界,南至规划路,东至大庙居住组团(安然山以南),面积为60km2,产业定位为:光伏特(多晶硅、单晶硅、光电板、太阳能电池组件、及其下游产品)、港口物流产业、新能源新材料、机械加工与制造、特种汽车工业。徐州经济开发区二期环评由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和徐州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合作完成,于2007年11月1日通过了江苏省环保厅的批复。 根据《关于进一步提高全省开发区环境管理水平的工作方案》(苏环管〔2008〕56号)的具体要求,为进一步了解徐州经济开发区总体规划与环评批复要求的

陕西煤炭资源

一、陕西煤炭资源概况及矿区划分情况 (一)陕西煤炭资源状况 陕西预测煤炭资源总量为4143亿吨,仅次于新疆、内蒙和山西,居全国第四位。按照地质时代及地域分布情况,陕西省主要煤炭资源可分为五大煤田,即陕北侏罗纪煤田、陕北石炭二叠纪煤田,陕北石炭三叠纪煤田、渭北石炭二叠纪煤田和黄陇侏罗纪煤田,五大煤田煤炭资源量占全省煤炭资源总量的99.9%以上。 1、陕北侏罗纪煤田 分布:府谷、神木、榆林、横山、靖边、定边 煤层:可采煤层1~14层,可采总厚0.7~26.89m,单层最大厚度为12.5m。 储量:煤炭资源量2216亿吨,约占全省煤炭资源总量的53.5%;累计探明储量为1388亿吨,已利用61.7亿吨,尚未利用1315亿吨。该煤田是世界七大煤田之一。 煤种:不粘煤、长焰煤 特点:低灰、低硫、低磷、高~特高热值,是优质的低温干馏、工业气化和动力用煤。 2、陕北石炭二叠纪煤田 分布:府谷、佳县、吴堡 煤层:可采煤层11层,单层最大厚度为15.47m。 储量:煤炭资源量1190亿吨,约占全省煤炭资源总量的28.7%;累计探明储量58.3亿吨,已利用4.5亿吨,尚未利用53.8亿吨。煤田地质结构较复杂,勘探程度较低。 煤种:(府谷)长焰煤、气煤;(吴堡)焦煤、贫煤 特点:府谷的长焰煤、气煤具有中~高灰,特低~高硫、低~中磷、中高热值的特点,可作为气化、液化和动力用煤;吴堡的焦煤、肥煤、贫煤可做炼焦煤和炼焦配煤。 3、陕北三叠纪煤田 分布:延安、子长、安塞、横山 煤层:可采煤层6层,一般单层厚度小于lm

储量:煤炭资源量18.1亿吨,约占全省煤炭资源总量的0.4%;累计探明储量17.4亿吨,已利用5.3亿吨,尚未利用12.1亿吨。 煤种:气煤 特点:具有低~中灰、特低硫、低磷、中高发热量的特点,是良好的化工用煤及炼焦配煤 4、渭北石炭二叠纪煤田 分布:韩城、合阳、澄县、蒲城、白水、铜川 煤层:可采煤层2~6层,可采厚度7.98~30.58m 储量:煤炭资源量489亿吨,约占全省煤炭资源总量的11.8% 煤种:瘦煤、贫煤及少量焦煤 特点:动力用煤、炼焦用煤 5、黄陇侏罗纪煤田 分布:黄陵、铜川、耀县、旬邑、淳化、彬县、长武、永寿、麟游、千阳、陇县、凤翔 煤层:仅1#、3#煤层可采(1#煤厚0~2.93m、3#煤厚0~1.73m) 储量:煤炭资源量230.5亿吨,约占全省煤炭资源总量的5.6%;探明储量139.2亿吨,已利用45.9亿吨,尚未利用93.3亿吨。 煤种:长焰煤、弱粘煤及少量气煤 特点:良好的动力用煤和气化用煤 (二)矿区划分情况(按照规划划分) 陕西省五大煤田矿区及勘查区划分情况如下: 1、陕北侏罗纪煤田 划分为神府矿区、榆神矿区、榆横矿区和靖定预查区。 2、陕北石炭二叠纪煤田 划分为府谷矿区和吴堡矿区2个矿区。

荆州港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二号公告

荆州港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二号公告 为了适应鄂西生态经济圈城市经济与长江经济带流域经济的发展,充分挖掘和利用长江荆州港的港口与岸线资源,以利于城市与港口的和谐持续科学发展,对荆州港进行总体规划,按照《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要求,现予以第二次公示,如对本规划或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于十日内向我们反映。 一、报告书简本 1.1规划的背景 荆州市地处湖北中南部,长江中游江汉平原腹地,为冲击堆积平原,地形平坦,地势低洼,地面高程一般为28.0~38.0m,地表广布粘土、亚粘土、粉砂及部分淤泥质粘土等。荆州市河湖众多,水网密布,是全国内陆水域最广、河网密度最高的地区之一。地处东经114°32′~115°30′,北纬29°30′~30°20′。地理位置优越,水陆交通便利,水产资源丰富,轻纺工业基础雄厚,荆州港是交通部公布的全国28个内河主要港口之一,已发展成为长江主干线十大港口和对外开放口岸。 近年来荆州港货物吞吐量迅速增长,2005年全港完成货物吞吐量1521万吨。为了更好地适应荆州市沿江产业布局,荆州市委、市政府在国家和湖北省的政策背景下,提出把荆州建设成为长江沿岸和中部地区重要的经济中心和港口城市。作出了“依托长江、抓住两路、呼应浦东、服务三峡、发展荆州”的指导思想,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优化结构,将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速迈向现代化的新阶段。为了贯彻执行《港口法》,适应港口可持续发展和综合开发的需要,协调港口与城市之间的关系,合理利用土地和岸线资源,给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为做大做强荆州港,荆州市交通局决定将区域内沿江岸线作为一个整体来统一规划,统一布局,实施荆州港总体规划。 1.2 总体规划概况 荆州港岸线总长162990米,目前港口已利用岸线39410米,占24.17%,包括长江左岸和长江右岸这两部分。规划岸线总长156720米,规划港口岸线49740米,占31.74%,其中深水岸线长45360米,占28.94%。由城区港区和各县(市)港区共17个港区组成。 荆州港的性质确定为荆州港是全国内河主要港口,是长江流域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枢纽,是荆州市外向型经济发展、沿江产业布局、城市建设的重要依托。 荆州港总体规划基准年为2005年;规划水平年:近期2010年;远期2020年。 港口规划的范围为:荆州市所属的荆州区、沙市区以及各县(市)部分地区,重点规划盐卡港区、柳林港区、荆州旅游客运港区、斗湖堤港区和观音寺港区;同时规划郝穴港区、埠河港区、关沮港区、李埠港区、弥市港区和学堂洲港区等

2020年陕西省西安城市总体规划报告

年陕西省西安城市总体规划报告 一、基本情况 (一)城市概况 西安市南和东南与汉中市、安康市、商洛市相邻;西与宝鸡市接壤;北与咸阳市相连;东与渭南市相接。东西最长约千米,南北最宽约千米,总面积平方千米,下辖新城区、碑林区、莲湖区、灞桥区、未央区、雁塔区、阎良区、临潼区、长安区、蓝田县、周至县、户县、高陵县等区县。到年末,全市常住人口已达万人。 二十世纪年代以来,西安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全市经济总量连续多年保持的增长速度,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达亿元,地方财政总收入达到亿元。 (二)西安城市总体规划修编的必要性 .修编是落实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决策的需要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加强对区域发展的协调和指导,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的重大战略决策。西安作为我国西北地区规模最大、综合实力最强的城市,具有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战略地位,是西部地区最具发展带动作用的中心城市之一,国家对西安的发展日益重视。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西安已经并在更多地承担着国家的发展建设任务。 .修编是落实区域统筹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在陕西省域范围内,陕南地处秦岭山脉,是国家重要的水源涵养和生态保护区,陕北有相当部分地区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必须严格控制发展,而关中地区以良好的生态环境,丰富的资源,便利的交通,成为陕西省人口最重要的聚集地。西安地处关中腹地,是陕西省唯一人口超过百万的城市,国内生产总值约占全省的,拥有充足的就业机会和比较完善的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设施,是落实区域发展整体战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核心所在。为此,陕西省委、省政府按照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精神,根据国家关于着力打造关中经济区建设的战略部署,提出西安市要率先建成现代功能完善的西部经济强市,切实承担起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建设和谐社会的职能。 .修编是落实国家航天、航空、装备制造业基地建设发展的需要 西安是国家重要的航天、航空、装备制造业基地。按照国家“十一五”发展规划,近期陆续安排了国家级公路、铁路、战略物资储备等重要基础设施,以及重要的工业、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等建设项目,这些大型项目的落实,已经超出了现行总体规划确定的范围,改变了现行总体规划确定的空间布局。 .修编是保护好世界文化古都的需要 西安是世界著名古都,我国最重要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西安市拥有包括汉长安城、唐长安城等著名大遗址在内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处,登记在册文物点处,其中秦始皇陵和兵马俑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此外,西安还拥有丰富的河湖水系、台塬、秦岭山脉等独特的历史地形地貌及国

陕北侏罗纪煤田榆神矿区小壕兔二号井田煤系地层特征

陕北侏罗纪煤田榆神矿区小壕兔二号井田煤系地层特征 文章介绍了陕北侏罗纪煤田榆神矿区小壕兔二号井田含煤地层岩性的特征及物性特征。希望能够为相关工作提供参考。 标签:延安组;旋回;物性特征 引言 研究区位于陕北侏罗纪煤田榆神矿区深部中段,该区煤炭资源丰富、煤质优良,无小煤矿开采和影响。煤层埋藏深度在370m~660m之间,是目前为数不多的整装区块之一,并且具有开采时对环境污染小的特点。通过对该区含煤地层延安组岩性基本特征的总结,提出一些规律性的认识,总结归纳了煤系地层5个含煤段的划分。 1 含煤地层岩性特征 1.1 延安组第一段(J2y1) 连续沉积于富县组地层之上,或超覆于三叠系上统延长组地层之上,属湖泊~三角洲相沉积,厚度31.54(EK5-4号钻孔)~81.55m(EK14-2号钻孔),平均厚度45.77m(60个钻孔)。 中下部以厚层状灰白色中细粒砂岩为主,砂岩的上部及下部常有深灰色粉砂岩、石英杂砂岩。中部为细粒砂岩、粒度上粗下细,泥质胶结,中夹泥岩条带,微波状、水平層理,粉砂岩、泥岩、细粒砂岩具水平纹理。 该段含可采煤层2层,编号为5-1、5-2[5-2上]号。 物性特征:电阻率曲线为高幅值;伽玛伽玛曲线在煤层处为高异常;自然伽玛幅值高低变化较大;自然电位上部为近于基线反应,下部为负异常显示,表明下部岩性以中、粗粒砂岩为主。曲线组合电阻率中间高两头低,自然伽玛与电阻率相互对应。纵观本段上部为松树型,下部为倒松树型。 5-1号煤层高伽玛伽玛及低自然伽玛,曲线界面陡直,曲线组合成呈箱状、窄箱状反映;电阻率高阻曲线界面陡直,山峰状、指状;自然电位呈明显钟状负异常反映。 5-2[5-2上]测井曲线电阻率曲线陡直,自然电位为低异常和电阻率曲线成对立状,由巨钟状变为双钟状或峰状,说明该煤层有夹矸,夹矸接近围岩低阻显示。四种参数曲线组合成两高峰夹一深谷的典型形态。 1.2 延安组第二段(J2y2)

工业园区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技术审核要点

附件 一、适用范围 本技术审核要点规定了工业园区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技术审核的重点和基本要求,适用于环境保护部召集审查的工业园区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以下简称“报告书”)的技术审核。 本技术审核要点所称工业园区,包括国务院及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开发区、保税区、出口加工区、边境经济合作区等开发区,以及各类产业集聚区等。 其他部门和单位委托的同类型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技术审核或咨询,可参照执行。 二、总体要求 (一)技术审核应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推动产业升级、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布局、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为目标,以有效缓解工业园区发展对资源环境的承载压力,从源头预防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二)技术审核应按照《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等相关导则、标准的要求,对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制内容和质量进行全面、客观、公

正的评价,确保审核结论的科学性。 (三)技术审核应根据区域环境特征及工业园区产业特点,重点审核报告书的评价内容、评价深度与规划内容、规划环境影响性质、范围和程度,以及相关管理要求的一致性。审核报告书是否综合考虑了规划近、远期方案内容详细程度的差异,既深入评价了规划近期工业园区规划布局、结构、规模对区域环境质量的影响途径、影响范围、影响程度,又分析了规划远期工业园区规划实施对区域环境质量的影响趋势。 (四)技术审核应从报告书所用资料、数据的有效性,图件的规范性,规划环境影响因素识别的全面性,规划协调性分析的完整性,评价方法选择的适当性,环境影响分析、预测和评价的科学性、准确性,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分析的合理性,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与总量控制分析的可信性,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对策和措施的针对性、可行性、有效性,规划方案优化调整建议的合理性和环境目标的可达性,环境影响评价结论的可信性等方面给出明确的审核结论,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具体的修改和完善报告书内容的技术审核意见。 (五)规划方案本身有下列情形之一时,技术审核应明确提出放弃或调整规划方案的建议: 1.规划内容与相关法律法规、政策,与上层位相关规划(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园区涉及行业发展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生态功能区划、环境功能区划等)不符。

彬长矿区煤层气赋存特征及开采前景分析

彬长矿区煤层气赋存特征及开采前景分析

彬长矿区煤层气赋存特征及开采前景分析 1、矿区基本概况 彬长矿区位于黄陇侏罗纪煤田中部,地处咸阳市彬县、长武县境内。矿区规划面积577.39km2,地质储量78.91亿t;区内主采煤层为4号煤层,平均厚度19.39m。煤层赋存稳定,地质构造简单,煤质优良,灰分小于12%,含硫小于0.5%,属低硫、低磷、低灰、高热值的优质动力煤。开采条件优越,适宜大规模机械化开采,是建设大型现代化矿井的理想之地。 1997年8月原国家计划委员会以计交能[1997]1351号文下达了《国家计委关于陕西彬长矿区总体规划的批复》,批复矿区新建矿井9对,分别为大佛寺矿井 (其中一期3.0Mt/a,二期8.0Mt/a)、孟村矿井(6.0Mt/a)、胡家河矿(4.0Mt/a)、小庄矿井(8.0Mt/a)、亭南矿井(3.0Mt/a)、下沟矿井(3.0Mt/a )、官牌矿井(1.2Mt/a)、蒋家河矿井(0.9Mt/a)、水帘洞煤矿(0.90Mt/a),矿区总规模41.0Mt/a,其中一期36.0Mt/a,二期41.0Mt/a。矿区“十五”期间已建成亭南矿井、大佛寺矿井,随着西〔安〕~平〔凉〕铁路的开工建设,小庄、孟村、胡家河、雅店矿井及同步建设的马屋电厂、亭口水库等矿区重大建设项目正陆续建设,将最终把彬长矿区建设成为安全、高效,集煤、电、路、化工、水利一体化的国内一流、国际领先的现代化矿区。 2、地层特征 彬长矿区地层区划属华北地层区鄂尔多斯盆地分区,从东南向西北沿沟谷依次出露三叠系上统胡家村组(T3h)、侏罗系下统富县组(J1f)、侏罗系中统延安组(J2y)、直罗组(J2z)、安定组(J2a),白垩系下统宜君组(K1y)、洛河组(K1l)、华池组(K1h)。第三系及第四系覆盖其上。

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考试整理稿)

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T131-2003) 1、总则 (1)熟悉导则的适用范围 本导则适用于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保税区、边境经济合作区、旅游度假区等区域开发以及工业园区等类似区域开发的环境影响评价的一般性原则、内容、方法和要求。 (2)熟悉开发区域环境影响评价重点 ①识别开发区的区域开发活动可能带来的主要环境影响以及可能制约开发区发展的环境因素。 ②分析确定开发区主要相关环境介质的环境容量,研究提出合理的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方案。 ③环境保护角度论证开发区环境保护方案,包括污染集中治理设施的规模、工艺和布局的合理性,优化污染物排放口及排放方式。 ④对拟议的开发区各规划方案(包括开发区选址、功能区划、产业结构与布局、发展规模、基础设施建设、环保设施等)进行环境影响分析比较和综合论证,提出完善开发区规划的建议和对策。 (3)熟悉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 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如图1所示。 2、环境影响评价实施方案 (1)熟悉实施方案的基本内容 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实施方案一般包括以下内容:

a)开发区规划简介 b)开发区及其周边地区的环境状况 c)规划方案的初步分析 d)开发活动环境影响识别和评价因子选择 e)评价范围和评价标准(指标) f)评价专题设置和实施方案 (2)环境影响识别的要求与方法 ①按照开发区的性质、规模、建设内容、发展规划、阶段目标和环境保护规划,结合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总体规划、环境保护规划和环境功能区划等,调查主要敏感环境保护目标、环境资源、环境质量现状,分析现有环境问题和发展趋势,识别开发区规划可能导致的主要环境影响,初步判定主要环境问题、影响程度以及主要环境制约因素,确定主要评价因子。 ②主要从宏观角度进行自然环境、社会经济两方面的环境影响识别。 ③一般或小规模开发区主要考虑对区外环境的影响,重污染或大规模(大于10平方公里)的开发区还应识别区外经济活动对区内的环境影响。 ④突出与土地开发、能源和水资源利用相关的主要环境影响的识别分析,说明各类环境影响因子、环境影响属性(如可逆影响、不可逆影响),判断影响程度、影响范围和影响时间等。 ⑤影响识别方法一般有矩阵法、网络法、GIS支持下的叠加图法等。(3)规划方案的初步分析的内容与要求 ①开发区选址的合理性分析 根据开发区性质、发展目标和生产力配置基本要素,分析开发区规划选址的优势和制约因素。开发区生产力配置一般有十二个基本要素,即土地、水资源、矿产或原材料资源、能源、人力资源、运输条件、市场需求、气候条件、大气环境容量、水环境容量、固体废物处理处置能力、启动资金。 ②开发规划目标的协调性分析 a、按主要的规划要素,逐项比较分析开发区规划与所在区域总体规划、其他专项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的协调性,包括区域总体规划对该开发区的定位、发展规模、布局要求,对开发区产业结构及主导行业的规定,开发区的能源类型、污水处理、固体废物处置、给排水设计、园林绿化等基础设施建设与所在区域总体规划中各专项规划的关系,开发区规划中制定的环境功能区划是否符合所在区域环境保护目标和环境功能区划要求等。 b、可采用列表的方式说明开发区规划发展目标及环境目标与所在区域规划目标及环境保护目标的协调性。 (4)熟悉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专题的设置 ①评价专题的设置要体现区域环评的特点,突出规划的合理性分析和规划布局论证、排污口优化、能源清洁化和集中供热(汽)、环境容量和总量控制等涉及全局性、战略性内容。 ②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一般设置以下专题: a)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b)规划方案分析与污染源分析 c)环境空气影响分析与评价 d)水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 e)固体废物管理与处置 f)环境容量与污染物总量控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