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度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科技进步奖公示名单
- 格式:pdf
- 大小:558.14 KB
- 文档页数:30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关于颁发《煤炭行业科研创新成果验收鉴定办法(试行)》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公布日期】2001.11.15•【文号】中煤协会[2001]38号•【施行日期】2001.11.15•【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煤炭及煤炭工业正文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关于颁发《煤炭行业科研创新成果验收鉴定办法(试行)》的通知(中煤协会[2001]38号)各有关单位:为了加强煤炭行业科研创新成果的验收鉴定工作,适应机构改革的新形势,规范煤炭科技成果管理,进一步加大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力度,我协会组织行业专家制订了《煤炭行业科研创新成果验收鉴定办法(试行)》,现颁发执行,请各单位将执行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建议及时报中国煤炭工业协会。
2001年11月15日煤炭行业科研创新成果验收鉴定办法(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加强煤炭行业科研创新成果的验收鉴定工作,正确判别成果的质量水平,加速其推广和转化应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和国家经贸委《新产品、新技术鉴定、验收管理办法》、原国家科委《科学技术成果鉴定办法》,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科研创新成果验收鉴定是指行业综合性部门聘请有关专家,按照规定的形式和程序,对科研创新成果进行全面审查、评价技术水平及市场前景,社会及经济效益,并做出相应的结论。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科研创新成果”是指科学研究机构、企业、学校及学术团体和个人完成的新技术、新工艺、新理论、新产品、新材料。
第四条科研创新成果的验收鉴定应坚持实事求是、科学民主、注重质量的原则,保证验收鉴定工作的严肃性、科学性、公正性。
第五条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代表煤炭行业,统一归口组织、指导、协调、监督煤炭行业科研创新成果的验收鉴定工作。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组织验收鉴定的科研创新成果将作为参加“煤炭工业科学技术奖”评选的重要依据之一。
第二章验收鉴定范围第六条煤炭行业或其它行业科学研究机构、学校、企业、学术团体和个人完成的在煤炭行业中具有独创性、新颖性、适用性,推动行业科学技术进步的新技术、新理论、新工艺、新产品、新材料。
2014年度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终审结果(以评审编号为序)技术发明特等奖序号 评审编号项目名称 主要完成单位 主要完成人1 14F065 复合离子液体碳四烷基化技术-CILA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山东德阳化工有限公司1.徐春明,2.刘植昌,3.张睿,4.孟祥海,5.胡玉峰,6.卢春喜,7.刘耀芳,8.刘志杰,9.张强,10.高玉涛技术发明一等奖序号 评审编号项目名称 主要完成单位 主要完成人1 14F008 创制高效农用杀菌剂唑菌酯及其产业化沈阳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沈阳科创化学品有限公司1.刘长令,2.李淼,3.吴鸿飞,4.陈亮,5.张国生,6.张晓波,7.张弘,8.杨浩,9.王丽颖,10.茹李军2 14F013 复杂结构井邻井距离随钻探测与控制技术研究及应用中国石油大学(北京)1.高德利,2.刁斌斌,3.吴志永,4.梁华庆,5.张辉,6.孙东奎,7.耿敏,8.李翠,9.朱昱,10.周劲辉3 14F043 化工场地高风险有机物复合污染识别与修复关键技术及应用华东理工大学,上海卓然工程技术有限公司1.李辉,2.林匡飞,3.刘勇弟,4.王晓丽,5.李晓亮,6.展益彬,7.陆强,8.殷伟4 14F057 喜树碱类原料药的不对称化学全合成生产关键技术与产业化复旦大学,河南东泰制药有限公司,湖北省荆门市帅邦化学科技有限公司1.陈芬儿,2.陈文学,3.何秋琴,4.吴妍,5.熊方均,6.詹平平,7.苗青,8.刘康,9.李建华,10.廖劲松5 14F095 水力脉冲空化射流钻井技术与应用中国石油大学(北京)1.李根生,2.史怀忠,3.黄中伟,4.嶒田守,5.牛继磊,6.宋先知,7.王海柱,8.盛茂,9.刘书杰,10.陈安明6 14F100 RFID轮胎电子标签设计、封装与植入技术的研究及产业化软控股份有限公司1.袁仲雪,2.陈海军,3.董兰飞,4.郑江家,5.焦清国,6.孙培峰,7.佟强,8.王淑波,9.邬立春,10.姚永7 14F101 恶劣工况用高参数钢丝缠绕增强聚乙烯复合管道关键技术及产业化浙江大学,煌盛集团有限公司1.郑津洋,2.施建峰,3.邵泰清,4.李广忠,5.罗昊进,6.郭伟灿,7.邱伟军,8.李翔,9.师俊序号 评审编号项目名称 主要完成单位 主要完成人1 14F001 油田复杂采出液处理技术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华北油田分公司第五采油厂1.付亚荣,2.吴泽美,3.付茜,4.王树义,5.付国庆,6.于志铭,7.付丽霞,8.胡占国2 14F020 煤炭铁路运输扬尘污染控制技术及应用北京化工大学1.朱红,2.王芳辉,3.韩克飞,4.汪中明,5.申闫春,6.何大伟3 14F025 高性能中子屏蔽材料制备技术及应用北京化工大学,〇中核四四有限公司1.刘力,2.胡水,3.胡晓丹,4.温世鹏,5.张立群,6.卢咏来4 14F031 石油天然气钻探开采用钻杆油套管制造的若干关键技术与自动化装备上海交通大学,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1.胡德金,2.赵鹏,3.裴景玉,4.张建伟,5.许黎明,6.周月明,7.时轮,8.于杰5 14F040 泵控泵压流可调自动注水技术及其应用西安石油大学,陕西天程石化设备有限公司1.吴九辅,2.程为彬,3.阮岩,4.李岳武6 14F045 海上石油钻井平台抛喷丸关键技术与应用山东开泰工业科技有限公司,济南大学1.王守仁,2.张来斌,3.张天军,4.徐金成,5.朱志恒,6.隋志强,7.李建亮,8.李计良7 14F052 石油化工用废水处理泵站系统关键技术研究江苏大学,宁波巨神制泵实业有限公司,江苏国泉泵业制造有限公司,新界泵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安徽正元机械有限公司,山东双轮股份有限公司1.朱荣生,2.付强,3.王秀礼,4.卢展雄,5.袁寿其,6.欧鸣雄,7.王洪亮,8.张帆8 14F061 新型环境友好磷系阻燃剂的制备与应用技术北京工商大学,广东聚石化学股份有限公司,杭州捷尔思阻燃化工有限公司,浙江万盛股份有限公司,山东天一化学股份有限公司,济南泰星精细化工有限公司1.钱立军,2.周侃,3.朱峰,4.孟烨,5.金译平,6.王秀芬,7.李章武,8.刘君锭9 14F078 基于新型催化剂技术的高性能聚丙烯系列产品开发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研究院1.义建军,2.胡徐腾,3.张云,4.张培华,5.鞠万庆,6.李振昊,7.李荣波,8.谭魁龙序号 评审编号项目名称 主要完成单位 主要完成人1 14F005 高效绿色除草剂双草醚关键制备新技术及其应用常州大学,南京慧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江苏润泽农化有限公司,上海交通大学1.徐德锋,2.纪叶俊,3.李绍顺,4.周舒文,5.朱小平,6.柳丽2 14F010 带过渡层的整芯阻燃输送带安徽中意胶带有限责任公司1.宋长江,2.李昌志,3.魏雪梅,4.吕继明,5.袁陆海,6.王从开3 14F014 抑制肿瘤血管形成及诱导细胞凋亡作用Survivin抑制剂--新型三萜类类似物沈阳化工大学1.孟艳秋,2.刘丹,3.汪海峰,4.李磊,5.宋艳玲,6.渠柏艳4 14F023 方位声波固井质量评价技术中国石油大学(北京)1.乔文孝,2.鞠晓东,3.车小花,4.卢俊强,5.赵宏林,6.门百永5 14F026 耐高温挡边输送带 青岛橡六输送带有限公司 1.张墩,2.范军,3.刘海青6 14F035 纳米催化发光检验航空煤油、柴油和石脑油的传感器辽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广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烟台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1.刘名扬,2.赵景红,3.张华一,4.邹明强,5.王宏伟,6.李秀勇7 14F038 低渗透油田分层采油关键工具研制与应用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长庆油田分公司,低渗透油气田勘探开发国家工程实验室1.曾亚勤,2.黄伟,3.吕亿明,4.牛彩云,5.李大建,6.王百8 14F041 特种煤基多孔材料的制备及其应用山东科技大学,中国石油大学,青岛华世洁环保科技有限公司1.梁鹏,2.张华伟,3.田原宇,4.郑经堂,5.武加峰,6.郅立鹏9 14F044 炼油厂功能性防腐蚀涂料技术研究中国石油集团海洋工程有限公司1.郭晓军,2.杜建伟,3.段绍明,4.张其滨,5.刘杨宇,6.张静10 14F049 生物絮凝剂的高效生产与应用研究厦门大学1.何宁,2.王远鹏,3.李清彪,4.卢英华,5.沈亮,6.彭雅娟11 14F051 冷冻制模微观剩余油分布量化表征系列新方法研究大庆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1.孙先达,2.王成,3.薛文涛,4.高淑玲,5.索丽敏,6.王赫12 14F059 裸眼封隔器分段压裂工具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长庆油田分公司,低渗透油气田勘探开发国家工程实验室1.王治国,2.付钢旦,3.桂捷,4.赵粉霞,5.冯长青,6.刘汉斌13 14F073 NO-HNO3化学交换法三塔级联富集稳定同位素15N关键技术开发及产业化上海化工研究院,上海联启化工科技有限公司1.李良君,2.杜晓宁,3.袁维新,4.徐小钧,5.葛连斌,6.周建跃14 14F074 除草剂氨磺乐灵及其中间体制备工艺连云港乐斯化学有限公司,乐斯化学有限公司,温州大学,温州市工业科学研究院1.雷进海,2.陈呈新,3.张捷龙,4.王群方,5.张万昌,6.李纯聪15 14F082 抗高温地面交联酸技术及工业化应用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1.赵晓,2.张烨,3.张波,4.张保平,5.张旭东,6.周林波16 14F084 水性涂料及环保型建筑工程辅料的研发及工业化应用武汉工程大学1.张良均,2.闫福安,3.郭嘉,4.樊庆春,5.官仕龙,6.刘洋17 14F099 聚烯烃高性能化的长纤维增强技术华东理工大学1.周晓东,2.林群芳,3.范传杰,4.方立,5.郭兵兵,6.邓双辉18 14F104 以强干扰工况下零漏报低误报为目标的管道 泄漏诊断与定位技术北京化工大学,长沙图灵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方阵(北京)科技有限公司1.林伟国,2.舒莉莉,3.吴海燕,4.郭俊霞,5.卢罡,6.田新韬。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文件中煤协会科技,2010,171号关于评选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煤炭工业科技创新先进企业、示范矿、创新人才、管理先进单位、管理先进工作者的通知各有关煤炭企事业单位、高等院校: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一五”期间~煤炭科技工作得到了快速发展~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明显增强~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煤炭工业科技创新体系正在形成~行业共性关键技术攻关取得重大进展~煤矿重大技术装备设计制造水平显著提高~煤炭洗选加工和煤化工技术取得新突破~煤炭企业总体科技水平不断提高~有力支撑了煤炭工业的快速发展。
涌现出一大批科技创新先进企业、优秀人才和先进工作者。
为了表彰和鼓励在煤炭科技创新和管理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单位和个人。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决定开展煤炭工业科技创新先进企业和先进工作者的评选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评选范围和评选名额,一,评选范围参加评选工作单位必须是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会员及其所属单位~包括煤炭生产企业集团,公司,~煤炭科研院校、煤机制造、地质勘探和矿井建设企业以及所属单位。
1具体要求如下:1、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煤炭工业科技创新先进企业的评选范围主要包括:煤炭生产企业集团,公司,~煤炭科研、煤机制造、地质勘探和矿井建设企业。
2、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煤炭工业科技创新示范矿的评选范围主要包括:煤炭生产企业集团,公司,所属煤矿和具有法人资质的独立煤矿,公司,~正式投产五年以上。
应具有工商营业执照、采矿许可证、生产许可证、安全生产许可证、矿长资格证、矿长安全资格证。
3、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煤炭工业科技创新人才的评选范围主要包括:煤炭生产企业集团,公司,~煤炭科研、煤机制造、地质勘探和矿井建设企业、煤炭高等院校中从事煤炭科学技术研究和新技术推广的科研、教学和工程技术人员。
4、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煤炭工业科技管理先进单位的评选范围主要包括:煤炭生产企业集团,公司,~煤炭科研、煤机制造、地质勘探和矿井建设企业、煤炭高等院校的技术中心、科研管理部门。
2014 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2014年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是中国政府在科技领域中对取得卓越成就的个人和团队进行的最高级别奖项。
此奖项的颁发旨在表彰在科技研究、技术创新和推动国民经济发展中做出重要贡献的中国科技工作者。
2014年,有多个项目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
其中包括钢铁冶炼焦炉煤气处理新技术与装备、新一代高透明尖晶石微结构薄膜的研制与应用、大规模集成电路多层线宽特种制备工艺与产线、超音速飞行器飞行成像技术与设备研制、牛病毒性腹泻重大疫病阻断弱毒疫苗研制和应用等。
钢铁冶炼焦炉煤气处理新技术与装备项目通过研发新的工艺和装备,有效地利用了冶炼过程中的煤气资源,提高了焦炉煤气的能源利用效率,降低了环境污染。
该技术不仅减少了钢铁行业的能源消耗,还对环境保护做出了贡献。
新一代高透明尖晶石微结构薄膜的研制与应用项目,通过对高透明材料的研究和开发,成功地制备了新一代的高透明尖晶石微结构薄膜,该薄膜具有高透过率、低反射率和优良的光学性能。
这一成果在电子显示领域和太阳能电池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大规模集成电路多层线宽特种制备工艺与产线项目,通过对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工艺的改进和创新,研发出了多层线宽特种制备工艺和产线。
这一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集成电路的产能和质量,并大幅度降低生产成本。
超音速飞行器飞行成像技术与设备研制项目,通过对超音速飞行器的飞行成像技术和设备的研发,实现了对超音速飞行器的实时监测和成像。
这一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飞行安全性,并对航空航天领域的科研和实践产生重要影响。
牛病毒性腹泻重大疫病阻断弱毒疫苗研制和应用项目,通过对牛病毒性腹泻的研究和疫苗开发,成功研制出了阻断牛病毒性腹泻重大疫病的弱毒疫苗。
这一疫苗的应用可以有效地预防和控制牛病毒性腹泻疫情,保护了牛的健康和饲养业的可持续发展。
这些项目的获奖表明在2014年,中国的科技工作者在不同领域做出了重要的科技贡献。
这些项目不仅推动了中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还为解决一些重大疾病和环境问题提供了有效的技术和解决方案。
煤炭工业部科学技术进步奖励办法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煤炭工业部(已撤销)•【公布日期】1994.07.19•【文号】•【施行日期】1994.07.19•【效力等级】部门规章•【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科技奖励正文煤炭工业部科学技术进步奖励办法(试行)(1994年7月19日)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奖励在煤炭工业科学技术进步中做出重要贡献的集体和个人,充分调动煤炭工业广大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加快煤炭工业现代化建设,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奖励条例》和有关规定,结合煤炭工业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奖励范围主要是自然科学应用技术领域。
(1)新的应用科技成果(包括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等);(2)推广、应用已有的先进科学技术成果;(3)在工程建设和企业技术改造中采用国内外先进技术的科技成果;(4)消化、吸引国外先进技术进行国产化科技成果;(5)科学技术管理、标准、计量及科技信息等科技成果;(6)基础科学研究和重大理论研究成果。
第三条煤炭部科学技术进步奖评审委员会(下简称部评委会),具体负责科学技术进步奖的评审工作。
日常工作由部评委会办公室负责。
第二章奖励标准第四条煤炭工业部科技进步奖划分为下列三个等级:奖励等级荣誉奖奖金数额一等奖奖状及个人证书10000元二等奖奖状及个人证书6000元三等奖奖状及个人证书4000元对煤炭工业现代化建设有特殊贡献的科学技术进步项目,可授予特等奖。
奖金额高于一等奖。
第五条对获得二等奖以上的项目,部评委会将择优申报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
第六条煤炭工业部科技进步奖按下列指标进行综合评审:(1)对煤炭待业发展的重要作用;(2)创造性和先进性(项目科学技术水平);(3)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4)推广应用的程度;(5)技术难度或规模;(6)推动科学技术进步的作用。
第七条各类科技成果的奖励条件和评审标准由部评委会制定。
(见附件)第三章申报奖励第八条凡申报煤炭部科技进步奖项目,必须按煤办字[1993]220号文《关于加强煤炭工业科技成果管理工作的意见》规定通过鉴定,并已向部申报成果登记编号的科技成果;应用性科技成果必须自鉴定后应用于实践一年以上,证明其功能稳定可靠、效益显著并由使用单位出具财务证明;推广已有先进成果,须经过鉴定或验收,并有四个以上应用单位出具财务证明,或已形成商品化、产业化的成果;科学技术管理、标准、计量、科技信息及理论成果,必须被使用部门接受,应用于决策和管理实践,并由应用单位出具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