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神经外科诊疗技术常规

神经外科诊疗技术常规

神经外科诊疗技术常规
神经外科诊疗技术常规

神经外科诊疗技术常规

1.病史及体格检查

1)在颅脑外伤患者中,应重点记载受伤时间、致伤原因、受伤当时的意识状态,有无近事遗忘,头颅着力部位及运动方向,伤后有无头痛、呕吐和抽搐等。

2)可疑有颅内压增高的患者,应询问头痛的性质,发作时间、部位及与休息的关系,发作时有无恶心、呕吐、视力障碍和昏睡等。

3)对有可疑癫痫发作史抽搐的患者,应重点记载起病时的年龄,发作开始部位,每次抽搐发作的持续时间及间隔时间,是全身性还是局限性,是强直性还是阵挛性。有无意识丧失、口吐白沫、误咬唇舌、大小便失禁。还要详细记载是否使用抗癫痫药物,疗效如何。

2.辅助检查:

1)一般实验室检查,除各项常规检查外,对准备手术的患者应做出凝血时间测定,肝、肾功能和血液生化检查等。对怀疑有颅内感染、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如无腰穿禁忌症,可行腰穿及脑脊液常规检查,以及糖、蛋白、氯化物定量和细菌学检查。对有内分泌障碍的患者,应重视有关垂体或其他器官的内分泌功能检查,如血清泌乳素、生长激素、皮质醇、性激素、甲状腺功能和血糖等测定。

2)影像学检查,应常规进行头颅CT检查,椎管内病变需拍摄脊柱正、侧位及某些特殊位置的X线片。根据病情选择MRI检查或脑血管造影等。X线平片对于诊断颅骨骨折,颅内金属异物等疾病仍有重要意义。脑室造影现已少用。

3)其他检查:经颅多普勒、脑电图、脑干诱发电位,脑血流图、单光子辐射体层扫描(SPECT),正电子体层扫描(PET)检查等,可视临床需要选用。

4)对手术切除的病变,以及穿刺抽吸的囊液等标本,应描述肉眼所见,并进行病理学检查。

脑动静脉畸形诊疗常规

【诊断要点】

1.脑动静脉畸形的产生是由于胚胎期脑血管的结构和数量发育异常,脑动脉和静脉之间缺乏毛细血管,形成了脑动脉和脑静脉之间的短路,而引起脑血流动力学改变。

2.主要症状包括出血、癫痫、头痛和局限性神经功能障碍。

3.分级:一般用Spetzler分级法分成1-5级

AVM大小:< 1分

2分

>= 3分

AVM部位:位于功能区1分

位于非功能区0分

AVM引流:深部1分

浅部0分

分级=AVM大小分数+AVM部位分数+AVM引流分数

3.手术前主要辅助检查

1)血常规,血型,凝血项。

2)血生化全套,心肺肝肾功能,乙肝五项,丙肝抗体。

3)CT和MR及MRA 4)全脑血管造影

【治疗原则】

1.手术前处理

1)一般处理:避免过度用力及情绪激动,保持大便通畅。

2)控制癫痫。

3)预防动静脉畸形破裂出血。

4)向家属交待病情及可能出现的危险,交待目前该种疾病适合的治疗方法,手术治疗的危险,手术中可能出现的情况,手术后可能出现的合并症和后遗症,以及对病人生活和工作的影响。

2.手术适应证

1)单侧大脑半球血管畸形

2)反复出血的血管畸形

3)有顽固性癫痫或顽固性头痛

4)后颅凹血管畸形

5)栓塞后未完全闭塞的血管畸形

6)局限性神经功能障碍进行性发展

7)无明显手术禁忌证

3.治疗方法

1)手术切除

2)介入治疗

3)立体定向放射治疗(r-刀,X-刀)

4)联合治疗

4.对于巨大脑血管畸形手术后注意控制血压,防止正常灌注压突破综合征(NPPB)的发生。

5.手术后5-7天均应复查脑血管造影,了解畸形血管治疗结果。

6.出院处理:一般休息3月后门诊复查,必要时随时就诊。

7.抗癫痫药物

1)手术前无癫痫发作的患者,术后仍应预防性服用抗癫痫药3~6个月,然后在3-4个月内逐渐减量至停药。

2)手术前有癫痫发作的,或手术后出现癫痫发作的患者,至少术后用药

6-12月,如无癫痫发作可在3-4个月内逐渐减量至停药,必要时监测血药浓度来指导用药。

脑干占位病变诊疗常规

【诊断要点】

1.脑干占位病变以脑干胶质瘤最为常见,其次为海绵状血管瘤。

2.脑干占位病变的症状和体征:首发症状以颅神经症状为主,其次为锥体束征,部位不同出现的颅神经症状也不同,主要分三个部位:

1)中脑病变:主要表现为精神弱或意识障碍,眼球活动障碍或眼睑下垂,耳鸣或失听。

2)桥脑病变:重点检查交叉性麻痹,外展神经,面神经,三叉神经等。

3)延髓病变:后组颅神经麻痹或出现呼吸功能障碍。

3.手术前主要辅助检查:

1)常规检查:如有异常者应及时复查或作进一步检查,同时请有关科室会诊并进行处理。

2)CT,MRI或MRA,个别病例需作DSA。

3)中脑和桥脑肿瘤患者手术前后应作脑干诱发电位检查。

【治疗原则】

1.手术适应证

1)脑干内局限性占位病变。

2)脑干内出血病变。

3)肢体功能障碍。

4)梗阻性脑积水。

5)延髓占位病变,呼吸功能障碍。

6)局限性神经功能障碍,进行性加重。

7)无明显手术禁忌。

2.手术前治疗

1)入院后及时向患者及家属介绍病情,使其对脑干肿瘤有初步认识,特别是对急症患者和病情严重者更应仔细交待,对可能发生的病情突变充分理解。

2)特殊处理:入院时有脑积水颅压高者应随时作脑室穿刺的准备;有吞咽进食困难者必要时下胃管鼻饲以改善营养,有电解质紊乱者应予纠正;对呼吸困难者应准备好急救设备;对生活不能自理者应作好护理工作。

3)术前准备:术前一日配血,手术前夜剃头备皮,术前至少禁食水8小时,术前30分钟使用抗生素和激素,估计出血多的手术应准备自体血回收装置。

3.治疗方法:

1)侧裂入路肿瘤位于中脑前方

2)颞-枕下入路肿瘤位于中脑侧方

3)枕下幕上入路肿瘤位于中脑后方

4)乳突后方入路肿瘤位于桥脑前方

5)颞-枕下或乳突后方入路肿瘤位于桥脑侧方

6)枕下幕上入路肿瘤位于桥脑后上方

7)枕下中线入路肿瘤位于桥脑后下方

8)枕下中线或乳突后方入路肿瘤位于延髓前方

9)枕下中线入路肿瘤位于延髓后方

4.术后处理

1)术后可能的并发症:中脑肿瘤患者可能出现昏迷,双睑下垂;桥脑肿瘤患者可能双侧外展神经和双侧面神经麻痹、偏瘫或四肢瘫;延髓肿瘤患者可能发生吞咽困难,呼吸障碍等,需要作气管切开,鼻饲等。

2)脑干肿瘤患者术毕应带气管插管回ICU,等病人完全清醒后,有咳嗽反射时再拔除气管插管。若后组颅神经功能障碍明显,应积极行气管切开术。若呼吸不规律,潮气量不足应用呼吸机辅助呼吸。

3)术后病人常规禁食水3天,第一次进水、进食应由主管医生试喂。一周后仍无缓解者应置胃管给予鼻饲饮食。

4)一般出院后休息3个月,出院时向患者及家属交待出院注意事项,嘱其定期复查。

5.胶质瘤患者应及时辅助行放疗及化疗以延缓复发。

环枕畸形的诊治

也称枕骨大孔区畸形,主要是枕骨底部及第一、二颈椎发生发育异常。其中包括有平颅底,颅底陷入,颈椎分节不全、环枢椎脱位及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以上几种可以单独或几种同时发生。

临床表现

多数为青壮年,在18岁以后才出现症状,病情进展缓慢,进行性加重。头颈部偏斜、面部不对称、颈短、后发际低及脊柱侧弯。有颈神经根的刺激症状:出现颈项疼痛、活动受限及强近头位分病人可出现上肢麻木、疼痛、肌肉萎缩及腱反射减低等。在第IX-XII对神经受累时,表现为声音嘶哑、吞咽困难、进食发呛、舌肌萎缩等,严重者可以累及V、VII、VIII颅神经,出现面部感觉减退、眩晕、听力下降等症状。

有小脑扁桃体下疝。可出现四肢乏力或瘫痪、感觉障碍、呼吸和吞咽困难、尿潴留、眩晕、共济失调、眼球震颤、步态踌躇,指鼻试验及跟膝试验不准,晚期可出现颅内压增高,表现为头痛、恶心、呕吐、眼底水肿,甚至发生枕骨大孔疝,突然呼吸停止而死亡。

转于婷婷伊人博客

最新神经外科申报重点专科的自评报告

神经外科 关于申报XX市医学重点专科自评表 一、神经外科简介 神经外科始建于2008年,经过近10年的发展,如今成为人才齐备、技术雄厚、医疗服务水平高的二级学科。2018年科室获“2017年度先进集体”称号。 科室设床位67张。床单元设施先进,有ABS双摇床、中心供氧、中心负压吸引装置。配有满足诊疗需要的先进仪器设备,如配有手术显微镜,开颅动力系统,心电监护仪,静脉注射泵和输液泵等设备。 我科现有医生8名,其中主任医师1人,副主任医师3人,主治医师2人,医师2人。有5人先后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重庆西南医院、四川省人民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宣武医院等进修学习;有1人在华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进修介入技术。 我科有护士16人,其中主任护师1人,副主任护师1人,主管护师2人,护师8人,护士4人。能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 我科诊疗技术水平高,能熟练诊治神经外科常见病、多发病,如颅脑外伤、脑出血、颅内肿瘤、椎管占位、脑积水、环枕畸形等。对疑难重症,如重型颅脑损伤、颅内感染、恶性电解质紊乱、鞍区占位等,抢救成功率达80-90%。有较为完整的医技支撑体系,如CT核磁血管成像,开颅动力系统,头架支撑系统,手术显微镜,数字化X线摄片系统等。 近年来,我科紧跟学科发展方向和步伐,具备一支从事

神经外科的专科医师队伍,能开展多项省内先进的项目, 二、专科研究能力 我科专科研究能力较强,在本地区有较高的学术成就。至今承担的科研项目有3项。参与四川省科技厅立项1项。 (一)研究方向 我科科研方向为颅内动脉瘤的开颅夹闭和介入、脊柱脊髓疾病的外科治疗。 神经外科有专业特性,技术难度高,对医师队伍的要求极高。近年来,四川省神经外科得到飞速发展,四川省的领头羊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神经外科连续三年全面排名第三(复旦排名),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神经外科带动下,四川省地市级医院均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但受到地域及技术等限制,困难重重。我科拥有与本专科建设和发展相适应的先进仪器和设备,如手术显微镜,开颅动力系统,头架固定系统等。科室有年龄、知识结构合理的人才梯队,目前开展各种颅脑损伤、出血及缺血性脑病、颅内及椎管内肿瘤等的手术治疗。我科有本学科发展前沿的研究方向,对于颅内动脉瘤的手术处理及脊柱脊髓疾病的手术治疗等处于全市领先水平;我科的论文在国内、省内有影响的期刊上发表;曾获得市级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和三等奖各一项,获得四川医学科技奖青年奖三等奖两项;现承担有市级科研项目一项。 我们坚持以基层患者利益为中心,满足基层需求,极大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的难题。我院属于县医院上划的市级医院,属于基层医院,起点较低,立项后可得到持续加速发展,

卫生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大纲:神经外科学专业(正高级)

卫生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大纲:神经外科学专业(正 高级) 卫生系列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参考资料 (神经外科专业——正高级) 一、专业知识 (一)本专业知识 1、熟练掌握神经外科专业的基础理论和常见疾病诊疗常规,如颅 脑和脊髓损伤、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和脑血管病。 2、熟练掌握神经系统影像诊断学及神经电生理学等常用辅助检查 技术。 3、掌握神经系统解剖学、神经生理学、神经病理学、病理生理学、神经系统疾病临床检验和诊断学、医学统计学等基本理论。 4、掌握神经外科少见疾病的基础理论知识。 (二)相关专业知识 1、熟练掌握神经病学相关知识,特别是神经系统疾病鉴别诊断的 临床知识。 2、掌握神经外科相关的普通外科学、骨科学、眼科学、耳鼻喉科 学等相关知识。 3、掌握神经外科疾病的放射治疗、神经系统肿瘤化疗的理论知识 和治疗原则。 4. 熟悉与本专业密切相关的其他学科的理论知识,如神经生物学等。 6、熟悉血管内介入治疗和立体放射外科治疗的基础知识。

二、学科新进展 1、熟练掌握本专业常见疾病的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 2、掌握本专业少见疾病的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 3、熟悉相关领域的新理论、新技术和新方法。如颅脑损伤和脑缺 血的病理生理机制、脑血管病的介入治疗,功能神经外科疾病的立体 定向治疗、神经系统肿瘤的免疫治疗和基因治疗、神经干细胞的应用等。 4、了解神经病学、神经影像学、神经心理学、神经康复等相关学 科的进展。 5、了解这些新技术、新方法应用于临床医疗实践的现状。 三、专业实践水平 1. 熟练掌握神经外科专业的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发病机制、 诊断、鉴别诊断及常规治疗方法。 2. 熟练掌握本专业危重病的抢救技术,如急性颅脑损伤、出血性 脑卒中、颅脑肿瘤等疾病导致的严重颅内压增高、脑疝的手术和重症 监护等围手术期处理。 3. 熟练掌握神经外科显微手术操作技术,能够独立完成神经外科 各种常见手术,如大脑半球肿瘤切除、颅后窝肿瘤切除、脑血管病手术、以及先天性神经系统疾病的外科处理等。 4. 熟练掌握应用神经放射诊断技术,如CT和MRI,对常见颅脑疾病做出明确诊断。能熟练应用脑血管检查技术,对常见脑血管疾病做 出准确诊断。 5. 掌握本专业较为复杂和疑难病例,如重型颅脑损伤、鞍区肿瘤、三脑室后部肿瘤、颅底肿瘤及复杂脑血管疾病等的诊断和治疗。

肿瘤科优势病种诊疗常规(2016版)

肿瘤科优势病种诊疗常规(2016版) 肺癌 肺癌可能因吸烟、毒气刺激、慢性肺脏疾患等所致。以咳嗽、胸痛、气喘、痰中带血等为基本表现,是发生于肺脏的癌病类疾病。相当于“肺积”。 1诊断依据 1.1早期表现为干咳或刺激性呛咳,或咯白色黏痰,或间断性反复痰中带血,发热等。 1.2晚期可出现气急喘促,胸背剧痛,声音嘶哑,伴食欲不振,消瘦等,或上腔静脉压迫综合征(头颈部粗张,颈胸部静脉怒张),胸腔积液,锁骨上淋巴结转移,以及脑、肝、骨等多处转移,可出现相应的征象。 1.3胸部X线摄片、CT及核磁共振(MRI)检查对肺癌临床诊断价值很大。 1.4痰液细胞学检查或胸液细胞学检查找到癌细胞。 1.5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经胸壁肺穿刺活检等可确诊。 1.6颈部肿大淋巴结、皮下可疑结节活检或细针穿刺等可帮助确诊。 2辨证施治 2.1脾虚痰湿证:咳嗽痰多,色白而黏,胸闷气短,腹胀纳少,神疲乏力,面色咣白,大便溏薄。舌淡胖有齿痕,舌苔白腻,脉濡缓或濡滑。健脾化湿,理气化痰,方如六君子汤加减。党参30g 炙甘草6g 白术30g 陈皮6g 茯苓15g 制半夏9g 生姜三片大枣10g。上药煎药机煎取日两包,早晚各一。 2.2阴虚内热证:咳嗽无痰或痰少而黏,痰中带血,口干,低热盗汗,心烦失眠,胸痛气急。舌质红或暗红,少苔或光剥无苔,脉细数。清肺润燥,润肺化痰,方如百合固金汤加减。生地15g 熟地15g 麦冬30g 贝母12g 百合12g 当归15g 芍药12g 甘草6g 桔梗9g 玄参12g。上药煎药机煎取日两包,早晚各一。 2.3气阴两虚证:咳嗽痰少,咳声低弱,痰中带血或咯血,神疲乏力气短,面色苍白,自汗盗汗,口干咽燥。舌淡红或舌质红有齿痕,舌苔薄,脉细弱。益气养阴,清化热痰,方如生脉散合沙参麦冬汤加减。沙参30g 麦冬15g 玉竹12g 桑叶12g 甘草6g 天花粉18g 生扁豆12g。上药煎药机煎取日两包,早晚各一。 2.4痰瘀互结证:咯痰不畅,痰血色暗或夹有血块,胸胁胀痛或刺痛,痛有定处,颈部及胸壁青筋显露,唇甲紫暗。舌暗红或青紫,有瘀点瘀斑,舌苔薄黄,脉细弦或涩。理气消肿,活血化瘀,方如二陈汤和复元活血汤加减。半夏6g 陈皮6g 茯苓12g 柴胡6g 当归15个红花9g 栝楼根15g大黄9g(后下)桃仁9个甘草6个穿山甲15g。上药煎药机煎取日两包,早晚各一。 3 其他疗法 3.1中成药:脾虚痰湿证可选用六君子丸(人参炙甘草白术陈皮 茯苓制半夏生姜大枣)、二陈丸(半夏陈皮炙甘草茯苓)等健脾化湿类中成药;阴虚内热证可选用养阴清热类中成药;气阴两虚证可选用生脉饮(人参麦冬五味子)等益气养阴类中成药;阴阳两虚证可选用左归丸(熟地黄山药山茱萸枸杞子菟丝子川牛膝鹿角胶龟板胶)、右归丸(熟地黄山药山茱萸枸杞子杜仲菟丝子附子肉桂当归鹿角胶)等阴阳双补类中成药;气滞血瘀证可选用活血化瘀类中成药。 3.2针灸:取列缺、支沟、足三里、丰隆、肺俞、膻中、肾俞等穴。 3.3外治法:可选用具有消肿止痛作用的外用药贴敷疼痛部位,有助于止痛。 3.4本院制剂:癌复康20ml,三次/日 4、中医宣教、指导康复

神经外科常见疾病诊疗指南

神经外科常见疾病诊疗指南

神经外科常见疾病诊疗指南 一.常见的颅脑损伤 (一)头皮损伤 1.头皮血肿 【临床表现】 分为三种类型: ⑴皮下血肿:出血局限在皮下,不易扩散,肿块较硬;有时肿块较大,中心较软,造成颅骨凹陷骨折的假象。 ⑵帽状腱膜下血肿:出血弥散在帽状腱膜下的疏松结缔组织,血肿可迅速扩散,有的甚至使整个头部变形,谓“牛头征”,出血量大时可表现为贫血或休克症状。 ⑶骨膜下血肿:多伴有颅骨骨折,血肿局限在颅骨外膜和各颅骨缝线连接的区域之间,一般不跨越骨缝线,触之可有波动感。 【治疗】 皮下血肿早期应冷敷或加压包扎限制其发展,以后可做热敷促进其吸收消散,一般不做穿刺抽血,较小的血肿可在数日内吸收。帽状腱膜下血肿出血量大时一定要注意全身情况,特别是发生在幼儿时,应及时输血;因其出血量大,一

皮甚至连同额肌、颞肌或骨膜一并撕脱。根据撕脱的程度,又分为完全性撕脱伤和部分撕脱伤。后者斯托的皮瓣尚有部分蒂部与正常组织相连。 【治疗】 头皮撕脱伤的处理原则与头皮裂伤相同。 (二)颅骨骨折根据骨折的部位可分为颅盖骨折和颅底骨折;根据骨折形态可分为线性骨折、凹陷性骨折和粉碎性骨折。按骨折与外界是否相通,可分为开放性骨折和闭合性骨折。 1.线性骨折 ⑴颅盖的线性骨折一般不需特殊处理。 ⑵颅底的线性骨折,根据部位可分为下列三种 类型。 ①颅前窝骨折:骨折线累及额骨的眶板和筛骨,出血可经前鼻孔流出,或流入眶内,后者在眼睑中或球结膜下形成瘀斑,出血多时则在眶周广泛淤血,形成“熊猫眼”征。脑膜破裂时,脑脊液可经额窦或筛窦经前鼻孔流出,称为脑脊液鼻漏。筛板、视神经孔骨折或当骨折累及眶上裂

急诊科临床诊疗常规--技术操作规范标准

急诊科临床诊疗常规技术操作规 目录 第一部分临床诊疗指南 一、急性颅脑损伤 二、出血性休克 三、过敏性休克 四、急性呼吸衰竭 五、急性左心衰竭 六、急性心梗 七、心律失常 八、脑出血 九、上消化道出血 十、急性中毒的诊疗原则 十一、急性酒精中毒 十二、灭鼠药中毒 十三、有机磷农药中毒 十四、急腹症 十五、创伤诊疗常规 十六、多发伤的诊疗常规 十七、心肺复术CPR

第二部分技术操作规 一、气管插管 二、机械通气 三、电除颤 四、清创缝合术

急性颅脑损伤 (一)初步检查 1. 头部伤情 :有无头皮血肿、裂伤、头皮大面积撕脱、活动性出血、 脑脊液漏、脑组织溢出、颅骨骨折。 2. 生命体征: (1)呼吸功能:观察有无发绀、呼吸急促、缺氧、呼吸暂停、窒息情况。 (2)循环功能:有无脉搏细速、过缓或不齐、低血压、休克等征象。 3.其他部位的严重损伤:如胸腹部及肢体的损伤。 (二)伤情判断:除呼吸循环功能外,颅脑损伤的伤情判断目前主要是采用临床分级结合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法(Glasgow Coma Scale,GCS),将颅脑损伤分为3级。 (三)紧急处理:颅脑损伤的病人急救能否取得效果的关键,在于急救人员能否进行正确和及时的现场抢救,急救人员应在快速、简洁地了解患者的受伤时间、地点、原因及过程后,立即对头部和全身情况的迅速认真的检查,在综合病史及初步检查情况做出病情判断后随即开始急救。 急救的重点是呼吸与循环功能的支持,及时纠正伤后发生的呼吸暂停与维持血压的稳定。急救顺序为: 1.保持呼吸道通畅:急性颅脑损伤的病人由于多因出现意识障碍而失去主动清除分泌物的能力,可因呕吐物或血液、脑脊液吸入气管造成呼吸困难,甚至窒息。故应立即清除口、鼻腔的分泌物,调整头位为侧卧位或后仰,必要时就地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以保持呼吸道的通畅,若

神经外科诊疗指南 技术操作规范

神经外科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范 目录 第一部分神经外科诊疗指南 第一章神经胶质细胞瘤 第二章脑膜瘤 第三章脑垂体腺瘤 第四章听神经瘤 第五章隐性脊柱裂与脊髓栓系综合征 第六章脊髓肿瘤 第七章颅骨凹陷骨折 第八章颅底骨折 第九章硬膜外血肿 第十章急性硬膜下血肿 第十一章高血压脑出血 第十二章脑室内出血 第二部分技术操作常规 第一章腰椎穿刺 第二章脑室穿刺

第一部分神经外科诊疗指南 第一章神经胶质细胞瘤 神经胶质细胞瘤起源于神经外胚层和神经间质细胞核神经实质细胞。包括星形细胞瘤、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少枝胶质细胞瘤、室管膜瘤、髓母细胞瘤、松果体瘤、脉络丛乳头状瘤等。 【诊断】 1.颅内压增高:头痛、恶心、呕吐、视乳头水肿。 2.癫痫发作。 3.脑功能障碍:精神症状、语言障碍、运动障碍、感觉障碍等。 4.小脑胶质细胞瘤出现共济失调及脑积水表现。 5.脑室系统胶质细胞瘤较早出现脑积水表现。 6.脑干胶质瘤出现颅神经受损、交叉性瘫痪及脑积水表现。 7.头颅CT、MRI检查:有助于肿瘤部位、大小、性质、血运、瘤卒中、瘤周水肿等情况的判定。 8.脑血管造影检查:明确肿瘤血液供应及肿瘤与血管的关系。 【治疗】 1.手术治疗:切除肿瘤,或并行内外减压术;伴有脑积水者行脑室外引流术或脑室分流术。 2.放射治疗:立体定位放射治疗或常规放射治疗。 3.化学治疗。

第二章脑膜瘤 脑膜瘤起源于蛛网膜内皮细胞,按照发病部位可分为:大脑凸面脑膜瘤,矢状窦旁脑膜瘤,大脑镰旁脑膜瘤,脑室内脑膜瘤及多发脑膜瘤。按照性质分为良性、恶性脑膜瘤。 【诊断】 1.慢性颅内压增高。 2.局灶性体征:如矢状窦旁或大脑镰旁及大脑凸面脑膜瘤,多有癫痫、偏瘫、偏盲、偏身感觉障碍等,鞍区脑膜瘤有进行性视力下降与视野缺损,可有内分泌功能失调。 3.颅骨X线片检查:慢性颅内压增高征象,大脑凸面脑膜瘤可见脑膜中动脉沟增宽,局部颅骨增生或被侵蚀而缺损。 4.头颅CT、MRI检查:脑膜瘤征象明显。 5.脑血管造影:可显示瘤周呈抱球状供应血管和肿瘤染色。 【治疗】 1.手术治疗:力争全切除,对受肿瘤侵犯的脑膜和颅骨亦应切除。 2.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肿瘤位于脑深部重要结构难以全切者,剩余的瘤体可采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3.放射治疗或化学治疗。

肿瘤科优势病种诊疗方案

第一节胃癌的中西医诊疗方案 一、概述 胃癌是胃黏膜上皮发生癌变的恶性疾患,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主要症状特征有胃脘不适、腹胀腹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消瘦、腹块、黑便、腹部积块等。胃癌好发于胃幽门区,其次是胃小弯及贲门部。我国是胃癌的高发区。男女发病之比为 2.3~3.6:1.任何年龄均可发生,然而大多发生于中年后。以50~60岁最多,30岁以前较少见。胃癌属中医“胃痛”、“反胃”、“疤积”等范畴。 二、诊断 (一).中医辩证标准:依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肿瘤疾病诊疗常规及相关教材制定中医胃癌的辩证标准。 1.肝胃不合:胄脘胀满,两胁隐痛,气郁不舒,疼痛则重,纳后疼痛,嗳气陈腐,舌质红,脉弦,苔薄黄。 2.脾胃虚寒:胃脘隐痛,喜温喜按,泛吐清水,恶心欲呕,或朝食暮吐,大便溏,神疲乏力,四肢厥冷,面色胱白,脉细缓或沉细舌质淡,苔白或滑润。 3.瘀毒内阻:胃脘可触及肿块,硬如顽石,胃脘刺痛,痛有定处,痛时拒按,心下痞块,肌肤甲错,面色晦暗,呕吐污血,大便发黑,舌紫暗或见瘀斑瘀点,脉细涩或涩。 4.胃热伤阴:胃脘灼热,胃脘嘈杂,纳后痛剧,口干欲饮,心烦热,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脉弦细或细数,舌质红,舌苔黄少津或少苔。 5.痰湿凝结:胸膈满闷,呕吐痰涎,进食发噎,面色虚肿,四肢乏力,痰核累累,脉细滑,舌质淡经或有齿痕,苔白腻或灰腻。 6.气血双亏:心悸气短,头目晕眩,自汗、盗汗虚汗不眠,面色萎黄,肌肤洧瘦,下肢浮肿,或有腹水,大便溏或秘结,脉沉细无力,舌质淡红,苔薄少。 7. 气阴两虚:气虚可见面色晃白,头晕目眩,少气懒言,神疲乏力;阴虚表现为口干、五心烦热、便秘、尿少、乏力,舌红苔少脉弦细等症状。 (二)、西医诊断标准 按中国抗癌协会编制的《新编常见恶性肿瘤诊治规范》的诊断,利用胃镜或手术病理学明确诊断为胃癌。

神经外科疾病临床诊疗规范教程

神经外科疾病临床诊疗规范教程-中国医师协会专科医师培养继续教育用书【王忠诚主编】 在卫生事业深化改革、实现跨越式发展之年,中国专科医师培养从课题研究到全国试点工作的逐步开展,标志着我国的临床医学教育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本系列丛书作为专科医师培养继续教育用书,是专科医师培养教材的补充教材。针对临床疾病的新点、难点,推广规范的诊疗方案。指导专科医师在临床诊疗过程中使用规范的、科学的方法。 王忠诚 王忠诚院士于195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院医疗系,在近五十年的医海生涯中,他把全部精力都奉献给了创建和发展中国的神经外科。1952年在天津总医院参与创建中国的首家脑系科;1955年在北京同仁医院领导创建中国第一个神经外科;1958年领导组建我国第一个以神经外科为重点的宣武医院, 1960年建立中国第一个神经外科研究所,在这两个机构中他先后担任神经外科副主 任、主任;副所长、所长、院长等职。1980年他主持建立了亚洲最大的以神经外科为特色的天坛医院及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现任名誉院长和所长。他在神经外科诊断、治疗、手术、科研和教学各方面都做出了突出贡献。 王忠诚教授的主要学术成就: 王忠诚院士是我国神经外科的学科带头人。他领导我国神经外科工作者突破许多难关,取得全世界同仁瞩目的成就,有些已达世界先进水平,他在神经外科领域的成就和贡献是多方面的。 一.脑干肿瘤的手术治疗及临床与基础研究达到国际水平 近10余年王忠诚院士完成脑干肿瘤手术292例,死亡率仅为%,其例数和质量均为世界之首。同时对脑干肿瘤手术及呼吸、循环和意识等进行系统深入的临床和实验研究,证实并丰富了“脑干形态与功能具有可塑性”的理论。首次提出脑干血管网状细胞瘤术后可产生“正常灌注压突破综症”的理论。他率先打破了传统的手术禁区,指出脑干良性肿瘤可以治愈,有的肿瘤几乎占满延髓和颈髓只剩下外表一层薄薄的组织,取出后,病人恢复正常,由此挽救了一大批曾被判为患不治之症病人的生命;对恶性肿瘤经治疗后也可以延长病人生命。这项研究得到了世界同道的重视,在国际会议上作过四次大会报告,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二.脊髓内巨大型肿瘤的治疗和研究成绩卓着 近6年来完成脊髓内肿瘤手术113例,无死亡,也无一例因手术致瘫。完全切除脊髓巨长型肿

最新神经外科SCI一览表

JOURNAL OF NEUROLOGY NEUROSURGERY AND PSYCHIATRY Monthly, ISSN: 0022-3050 Publisher: B M J PUBLISHING GROUP, BRITISH MED ASSOC HOUSE, TAVISTOCK SQUAR E, LONDON, ENGLAND, WC1H 9JR Impact factor (2009): 4.869, (2008 - 4.622) url: https://www.doczj.com/doc/7812118232.html, , RSS: https://www.doczj.com/doc/7812118232.html,/rss/current.xml 2. JOURNAL OF NEUROTRAUMA Monthly, ISSN 0897-7151 Publisher: Mary Ann Liebert, Inc, 140 Huguenot Street, 3rd Floor New Rochelle, NY 108 01-5215 Impact factor (2009): 4.252, (2008 - 3.528) url: https://www.doczj.com/doc/7812118232.html,/publication.aspx?pub_id=39 , RSS: https://www.doczj.com/doc/7812118232.html,/ action/showFeed?mi=cjwv&ai=su&jc=NEU&type=etoc&feed=rss# (requires RSS feeder, e. g., in IE 7.0) 3. NEUROSURGERY Monthly, ISSN: 0148-396X Publisher: LIPPINCOTT WILLIAMS & WILKINS, 530 WALNUT ST, PHILADELPHIA, USA, P A, 19106-3621 Impact factor (2009): 2.862, (2008 - 3.398) url: https://www.doczj.com/doc/7812118232.html,, RSS: https://www.doczj.com/doc/7812118232.html,/neurosurgery/_layouts/OA KS.Journals/feed.aspx?FeedType=CurrentIssue (requires RSS feeder, e.g., in IE 7.0) 4. SPINE Issues/year: 24, ISSN: 0362-2436 Publisher: LIPPINCOTT WILLIAMS & WILKINS, 530 WALNUT ST, PHILADELPHIA, USA, P A, 19106-3621 Impact factor (2009): 2.624, (2008 - 2.793)

北京协和医院医疗诊疗常规与手册电子书

北京协和医院医疗诊疗常规与手册电子书 北京协和医学院建院95年,在医学教育、医院管理、临床、科研等领域已经成为国内医院的楷模,更有人评价其为“中国医学现代史上不可复制的神话”,国内各医院对北京协和医院医学人才临床职业素养的培养、提高,更是密切关注。本书由北京协和医院临床各科专家共同参与编写。 北京协和医院临床职业素养手册 临床职业素养培育工程、临床职业素养培育拓展课程、医学生参与职业素养培育的体验、聆听大师(赵玉沛、张之南、邱贵兴、郎景和教授的经验、体会)、润物细无声、医德教育。 北京协和医院标准化病人培训手册 北京协和医院临床各科专家共同参与,针对临床实践技能锻炼方面对标准化病人的需求而编写,内容包括:标准化病人概述、标准化病人应具备的素质与条件、如何招聘标准化病人、标准化病人的培训、书面反馈例释、如何编写标准化病人的应用病例、标准化病人应用实例、标准化病人的管理与质量控制等。 北京协和医院医疗诊疗常规——风湿免疫科诊疗常规

详细叙述了风湿免疫科常见疾病诊疗常规以及常用诊疗技术操作常规。全书贯穿了协和的“三基”(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三严”(严肃的态度、严密的方法、严格的要求)精神,体现了当代协和医院的临床技术与水平。 北京协和医院医疗诊疗常规——重症医学科诊疗常规 详细叙述了常见危重症诊疗常规以及常用诊疗技术操作常规。全书贯穿了协和的“三基”(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三严”(严肃的态度、严密的方法、严格的要求)精神,体现了当代协和医院的临床技术与水平。 北京协和医院医疗诊疗常规——肿瘤内科诊疗常规 详细叙述了常见肿瘤的内科诊疗常规以及常用诊疗技术操作常规。全书贯穿了协和的“三基”(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三严”(严肃的态度、严密的方法、严格的要求)精神,体现了当代协和医院的临床技术与水平。 登录人卫社官方电子书平台—人卫电子书或在移动设备APP应用商店中搜索“人卫电子书”下载客户端阅读丛书。

神经外科诊疗指南

神经外科常见疾病诊疗规范一.头皮裂伤 头皮裂伤是指由鋭器或钝器伤所致。由于帽状腱膜具有纤维小梁结构的解剖特点,头皮血管破裂后血管不易自行收缩而出血较多,可引起出血性休克。 【诊断】 (一)临床表现 1、活动性出血:接诊后常能见到头皮创口有活动性出血。 2、休克:在创口较大,就诊时间较长的病人可出现出血性休克。 3、须检查伤口深度、污染程度、有无异物、有无颅底骨折或碎骨 片,如果发现有脑脊液漏或脑组织外溢,须按开放性颅脑损伤处理。 (二)辅助检查 检查应在急诊止血处置后进行。 1、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化验:了解机体对创伤的反应状况,有无继发感染。(2)血红蛋白和血细胞比容持续下降标明出血程度严重。 2、影像学检查: (1)头颅X线平片,包括正位、侧位和伤口部位切线位平片。(2)必要时可考虑头颅CT,以除外颅内异常。 【治疗】 头皮血供丰富,其清创缝合的时限允许放宽至24小时。采用一期全层缝合,其后注射破伤风抗毒素,并根据创伤情况应用抗生素、补液、输血等。

二、头皮血肿 头皮血肿多因头部钝器伤所致,根据头皮血肿的具体部位可以分为皮下血肿、帽状腱膜下血肿和骨膜下血肿。 【诊断】 (一)临床表现 1.局部包块皮下血肿一般体积较小,有时因血肿周围组织膨隆,中央相对凹陷,易误认为凹陷性骨折。帽状腱膜下血肿,因帽状腱膜组织疏松可漫及范围广。骨膜下血肿特点是局限于某一颅骨范围内,以骨缝为界。 2.休克或贫血帽状腱膜下血肿可漫及全头部小儿及体弱者可导致休克或贫血。 (二)辅助检查 1.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检查:了解机体对创伤的反应状况,有无继发感染。(2)血红蛋白下降表明出血严重。 2.影像学检查 (1)头颅X线片:包括正侧位和血肿部位切线片。 (2)必要时可考虑行颅脑CT,以除外颅内异常。 【治疗】 (一)非手术治疗 较小的头皮血肿在1-2周内左右可自行吸收,巨大的血肿可能需要4-6周吸收,采用局部适当加压包扎,有利于防止血肿继续扩大。为避免感染,一般不穿刺抽吸。 (二)手术治疗

神经外科应急预案最新版

第一节呼吸骤停的抢救 呼吸骤停有中枢性、周围性两种原因。前者由各种原因所致的脑疝,尤其是枕大孔疝引起;后者则常见于昏迷患者误吸、气管导管阻塞、呼吸器失灵等。 抢救措施: 1.立即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按压,尽快气管插管。或紧急环甲肌膜 切开,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呼吸机支持呼吸。 2.静推呼吸中枢兴奋剂,给氧。 3.有梗阻性脑积水者,立即进行侧脑室穿刺外引流。 4.待呼吸恢复和循环稳定后进行病因治疗,如切除肿瘤或减压等。 5.多参数监护仪监护,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建立特护记录。

第二节癫痫持续状态的抢救 癫痫是神经外科常见的临床表现,癫痫持续状态是威胁病人生命的急症之一。 抢救措施: 1. 严密观察病情,预防自伤或跌伤。 2. 立即控制抽搐,可选用安定、苯妥英钠、鲁米那钠静脉滴注或肌 注,或水合氯醛灌肠,必要时静脉注射硫喷妥钠。 3. 保持呼吸道通畅,吸痰、给氧,必要时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辅助 呼吸。 4. 维持循环功能。 5. 防治脑水肿,给予脱水剂和糖皮质激素。 6. 维持营养和水电介质平衡

第三节癫痫的抢救 癫痫大发作常见于颅脑外伤、颅内占位病变及脑血管病变的病人。 抢救措施: 1.立即将患者领口松开,防止舌咬伤及坠床。 2.立即注入镇静药(鲁米那钠0.2g或安定20mg)。 3.加床栏。 4.癫痫持续状态,应做好气管切开,人工呼吸等急救措施,并加用激素及适量脱水剂,加大抗癫痫药。 5.严密观察病人生命体征,加强临床护理。 6.尽早明确诊断。

第四节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的抢救 颅内动脉瘤是由于局部血管异常改变产生的脑血管瘤样突起,是一种神经外科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动脉瘤破裂出血后常致病人残废或死亡。临床主要表现为:突然头痛、呕吐、意识障碍、癫痫样发作及脑膜刺激征、动眼神经麻痹、偏瘫、失语等。 抢救措施: 1.严密观察神志、瞳孔、生命体征的变化,及时发现再出血的体征。 2.静脉输入甘露醇、固利压、地塞米松,降低颅内压。 3.应用尼莫地平、尼莫通持续静脉泵入,以控制血压。 4.病情稳定后,急诊行CT、MRI或脑血管造影,尽快行动脉瘤栓塞 及动脉瘤夹闭术。 5.给予抗癫痫药,预防癫痫发作。 6.避免一切促使动脉瘤破裂的因素发生,如用力咳嗽、情绪过分激 动、用力大便、高血压等。

急诊科临床诊疗常规技术操作规范(干货)

急诊科临床诊疗常规技术操作规 范 急诊科临床诊疗常规技术操作 规范 目录 第一部分临床诊疗指南 一、急性颅脑损伤 二、出血性休克 三、过敏性休克 四、急性呼吸衰竭 五、急性左心衰竭 六、急性心梗 七、心律失常 八、脑出血 九、上消化道出血 十、急性中毒的诊疗原则 十一、急性酒精中毒 十二、灭鼠药中毒 十三、有机磷农药中毒 十四、急腹症 十五、创伤诊疗常规 十六、多发伤的诊疗常规 十七、心肺复苏术CPR 第二部分技术操作规范 一、气管插管

二、机械通气 三、电除颤 四、清创缝合术 急性颅脑损伤 (一)初步检查1.头部伤情 :有无头皮血肿、裂伤、头皮大面积撕脱、活动性出血、脑脊液漏、脑组织溢出、颅骨骨折. 2。生命体征: (1)呼吸功能:观察有无发绀、呼吸急促、缺氧、呼吸暂停、窒息情况。?(2)循环功能:有无脉搏细速、过缓或不齐、低血压、休克等征象。 3.其他部位的严重损伤:如胸腹部及肢体的损伤。(二)伤情判断:除呼吸循环功能外,颅脑损伤的伤情判断目前主要是采用临床分级结合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法(Gla sgow ComaScale,GCS),将颅脑损伤分为3级.(三)紧急处理:颅脑损伤的病人急救能否取得效果的关键,在于急救人员能否进行正确和及时的现场抢救,急救人员应在快速、简洁地了解患者的受伤时间、地点、原因及过程后,立即对头部和全身情况的迅速认真的检查,在综合病史及初步检查情况做出病情判断后随即开始急救.急救的重点是呼吸与循环功能的支持,及时纠正伤后发生的呼吸暂停与维持血压的稳定。急救顺序为:?1.保持呼吸道通畅:急性颅脑损伤的病人由于多因出现意识障碍而失去主动清除分泌物的能力,可因呕吐物或血液、脑脊液吸入气管造成呼吸困难,甚至窒息。故应立即清除口、鼻腔的分泌物,调整头位为侧卧位或后仰,必要时就地气管内插管或气管切开,以保持呼吸道的通畅,若呼吸停止或通气不足,应连接简易呼吸器作辅助呼吸。 2. 制止活动性外出血:头皮血运极丰富,单纯头皮裂伤

常见肿瘤规范化诊疗制度与流程

常见肿瘤规范化诊疗制度与流程为规范我院肿瘤诊疗行为,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降低医疗费用,减轻患者负担,根据《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市、县级医院常见肿瘤规范化诊疗试点工作的通知》(卫办医管发〔2010〕153号)通知精神,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订本制度与流程。 一、严格遵守《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市、县级医院常见肿瘤规范化诊疗试点工作的通知》中的要求。 二、八个常见肿瘤规范化诊治指南: 1.肺癌规范化诊治指南 2.肝细胞肝癌规范化诊治指南 3.宫颈癌规范化诊治指南 4.结直肠癌规范化诊治指南 5.乳腺癌规范化诊治指南 6.食管癌规范化诊治指南 7.胃癌规范化诊治指南 8.胰腺癌规范化诊治指南 三、相关科室成立常见肿瘤规范化诊疗工作组,组长为科主任。在科室培训学习相关理论知识,针对本科实际情况,对照指南制订易操作的本科诊疗规范。 四、对肿瘤化学治疗药物的超常规、超剂量、新途径的用药方案,由临床医师和临床药师通过病例讨论确定。 五、药剂科对相关科室提供必要的相关化疗药物信息,为此类特殊药品的新制剂、新采购药品提供详细的使用说明文件。

六、在工作过程中有何意见和建议请及时联系医务科,医务科及时向分管院长汇报,分管院长组织相关专家讨论提出整改意见,医务科按整改意见以书面的形式通知相关科室。 七、常见肿瘤规范化诊疗诊治流程: 1.肺癌规范化

2.肝癌诊断流程 发现肝脏占位 <1CM 1-2CM >2CM AFP ≥ 200ng/ml a AFP <200ng/ml 间隔3月复查超声及AFP b 肿物保持稳定18-24个月 恢复每6个月监测 肿物增大 根据大小进入相应流程 2种动态显像检查c 均为肿瘤典型表现 1种为肿瘤典型表现 无典型肿瘤表现 无典型肿瘤表现 任何1种动态显像检查 典型肿瘤表现 活检d 阳性 阴性 重复活检或影像学随诊 诊断原发性肝癌

神经外科疾病诊疗规范

目录 第一节中枢神经系统损伤 (1) 一、急性闭合性颅脑损伤 (1) 二、急性开发性颅脑损伤 (6) 三、颅脑创伤后综合征 (11) 四、脊髓损伤 (13) 第二节颅内占位性病变 (16) 一、大脑半球肿瘤 (16) 二、垂体腺瘤 (21) 三、颅咽管瘤 (23) 四、听神经瘤 (25) 五、小脑及第四脑室肿瘤 (26) 六、脑转移瘤 (28) 七、脑脓肿 (30) 八、囊虫病 (31) 九、肺吸虫病 (32) 十、血吸虫病 (34) 十一、脑包虫病 (35) 十二、蛛网膜囊肿 (36) 第三节脑及脊髓血管性疾病 (38) 一、蛛网膜下腔出血(SAH) (38) 二、高血压性脑出血 (40)

三、颅内动脉瘤 (44) 四、脑动静脉畸形(AVM) (48) 五、脊髓血管畸形 (51) 神经外科疾病诊疗规范教程 第一节中枢神经系统损伤 一、急性闭合性颅脑损伤 【病史采集】 1.外伤情况:确定外力作用方向及部位,受伤日期、时间及造成外伤的因素。 2.伤后意识状态:伤后昏迷及时间长短,是否逐渐加重或好转,有无再昏迷史,中间清醒期的时间,有无逆行性遗忘。 3.有无抽搐、瘫痪等神经系统症状。 4.五官有无出血,有无脑脊液漏。 5.伤后的治疗及处理。 6.既往有无高血压、癫痫、酒癖、精神病、外伤及偏头痛等病史。7.询问病史及体检完毕后,采用通用的GCS评分标准评分(开颅者以术前状态为准)。 【体格检查】

1.一般检查:有无休克,生命体征变化,呼吸道是否通畅,是否有内脏、四肢及脊柱等合并伤。 2. 头部损伤情况:五官有无出血及脑脊液漏,有无开放性损伤及颅骨凹陷性骨折等。 3. 神经系统检查:意识状况,瞳孔大小,有无偏瘫、失语。若病情严重,可只做简单检查,以后再补充。 【辅助检查】 应视病情轻重而定。危重患者应以抢救为主,突出重点,只做必要的检查,勿因求全或不当而贻误治疗。 1. 头颅平片:确定有无颅骨骨折及其类型,有无颅内积气和异物,必要时加摄切线位片及汤氏位片。 2. 头颅CT检查:确定脑伤的病理性质、范围和程度,明确颅内血肿的部位和大小,连续CT扫描可动态地观察脑伤的发展与转归;确定副鼻窦等含气结构有无骨折、积气和积血。 3. 腰椎穿刺:疑有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或有必要鉴别是脑震荡抑或脑挫裂伤时,腰穿有重要意义。 4. 颅脑超声检查:A型超声波检查出现中线波移位和病理波有助于诊断颅内血肿和判断脑挫裂伤致脑水肿的程度,便于动态观察病情。疑有腹腔脏器损伤,应做B型超声波检查。 【诊断】 1.轻型(单纯性脑震荡伴有或无颅骨骨折) (1)昏迷0~30分钟。

电解质紊乱及休克诊疗常规

低钠血症诊断标准:血清钠低于130mmol/L 低钠血症病因 钠的入量不足:肾炎、肾病综合征患儿长期限盐 钠丢失过多:腹泻或胃肠引流等引起钠的丢失过多,或脱水时低张液输入过多 a急性肾衰的多尿期; b.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时渗透性利尿; c.反复使用利尿剂; d.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如患Addison病时,尿中排钠增多 ADH分泌异常: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综合征(SIADH) 脑性盐耗综合征(CSWS)(促尿钠排泄激素分泌过多?) 假阳性:严重高脂血症:正常血浆含水量仅占93%,严重高脂血症时,血浆含水量相对减少,同等血浆测出的Na浓度相对下降,此时血渗仍正常,血浆色呈乳白色可以作为佐证。 异常高蛋白血症(如异常球蛋白血症),也可使血浆中含水部份比例减少,上述两种情 况的血浆内含水部分血Na及血渗均正常。 血中积聚过多具有渗透活性的渗质也可出现低钠血症,此时因为渗透梯度差使细胞内水份 被透出到细胞外液,使血浆被稀释,常见原因为血糖过高,使用渗透性脱水剂,例如甘露 醇等。 低钠血症的临床表现 精神萎靡,表情淡漠、全身无力、腿肌痉挛,四肢肌张力降低,起立可发生昏倒,脉细 弱,血压降低,拒乳或体温不升(多见于新生儿) 面色发灰或阵发性青紫 严重者可发生惊厥和昏迷,最后因周围循环衰竭死亡 低钠血症的治疗 积极治疗原发病 轻症生理盐水15~30ml/kg静滴 血钠低于120mmol/L,可给予3%氯化钠溶液6ml/kg,于1小时内输完,若用后3~4小时症状无明显的改善,可再用1次 (130-N)×1.2 ×体重(kg)=所需3%氯化钠溶液毫升(ml) 先给计算量的一半,剩余一半根据病情调整。 血钠低于110-115mmol/L:分2步: 1、6h内事血钠升高10mmol/L,或接近120-125mmol/L,(渗透压约 250mOsm/kg.H2O). 2、随后的24-48或更长时间,使其逐渐恢复正常。第一天升高值不超过12mmol/L。 伴水肿型低钠血症通常采用限制入水方法,通常采用限制入水方法,通过水的负平衡 而使血Na+浓度上升。严重情况可使用袢利尿剂如速尿(每升尿中含40~100mmolNacl以及5~30mmolKCl),再合并高渗盐水注射。 严重心衰引起者可同时使用血管紧张素Ⅱ转化酶抑制剂,后者可通过解除周围血管阻 力,使组织灌注改善;促进前列腺素合成,对抗ADH作用等等,使血Na+得以上升。 次2种情况伴肾功能不全、对利尿剂无良好反应,可行血液净化。 注意事项:在纠正低钠血症过快,可引起脑尤其是脑桥的脱髓鞘病变,系细胞外液渗 透压快速升高引起神经元髓磷脂脱落,症状在低钠血症快速纠正后数天出现,表现为行为 异常,意识障碍、共济失调、假性球麻痹、发音困难、严重时死亡,如能存活,恢复需数 周且不完全。低钠伴水肿:限水,严重的速尿加高渗盐,心衰时加用卡托普利 高钠血症诊断标准:血清钠高于150mmol/L

普外科常见疾病诊疗常规

临床疾病诊疗规范及诊疗技术操作规程 普二科 2015-4

目录 第一篇临床疾病诊疗规范….. 第一章胃、十二指肠疾病….. 第一节胃、十二指肠溃疡…… …… 第二篇临床诊疗技术操作规程 第一节腹腔穿刺术 ….. 第一篇临床疾病诊疗规范 第一章胃、十二指肠疾病 第一节胃、十二指肠溃疡 【概述】 胃十二指肠溃疡是极为常见的疾病,是位于胃十二指肠壁的局限性圆形或椭圆形的缺损。患者有周期性上腹部疼痛、返酸、嗳气等症状。本病易反复发作,呈慢性进程。对“内科治疗无效”、出血、穿孔和幽门梗阻患者多施行胃大部切除术。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治疗使抑酸治疗后溃疡痊愈,一年后溃疡复发从未治疗HP感染的40%降至5%。 【临床表现】 1.反复上腹部疼痛,疼痛性质多为钝痛或烧灼痛,伴饱胀、嗳气、食欲减退; 2.胃溃疡疼痛节律性不明显,多在进餐后1/2~1小时开始疼痛,持续约1~2小时或更长时间,进食疼痛不缓解; 3.十二指肠溃疡疼痛具有明显节律性,表现为餐后延迟痛(餐后3~4小时发作),饥饿痛和夜间痛,常伴有反酸,进食疼痛缓解; 4.并发出血、穿孔、梗阻及癌变时可有相应的症状。 【主要检查】 (一) 体格检查:

1.全身营养状况,左锁骨上淋巴结是否肿大; 2.注意有无胃蠕动波和胃震水音; 3.胃溃疡压痛点在剑突下略偏左,范围较广;十二指肠溃疡压痛点在剑突下略偏右,范围局限; 4.上腹部是否可触及肿块。 (二) 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出凝血时间、血型、尿常规,大便常规及潜血; 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 3.必要时作胃液分析或血清胃泌素测定。 (三)器械检查: 1.胃镜加取活组织病理检查,幽门螺杆菌检查; 2.X线钡餐检查; 3.手术前常规作肝胆B超、胸部平片和心电图检查。 【诊断要点】 (一)根据病史和体征; (二)胃镜检查发现粘膜溃疡; 【鉴别诊断】 1.慢性胃炎、慢性十二指肠炎; 2.胃肿瘤; 3.胃或十二指肠憩室; 4.胃下垂; 5.胃泌素瘤; 6.慢性胆囊炎胆石症。 【治疗要点】 (一)非手术治疗: (1)抑酸药物; (2)胃粘膜保护剂; (3)抗幽门螺杆菌。 (二)手术治疗:

肿瘤科优势病种诊疗常规

胸外肿瘤科诊疗常规 目录 一、胃癌 二、结肠癌 三、直肠癌 四、乳腺癌 五、肺癌 六、食管癌 七、原发性肝癌 八、肋骨骨折 九、气胸 十、血胸

一、胃癌 一、【概述】 胃癌是全世界及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近30年来,在世界范围内有下降趋势。胃癌的发病年龄多集中在55岁以上,且男性高于女性(1.5:1-2.5:1)。胃癌是慢性疾病,发病过程较长且复杂,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根据病变的浸闰深度可以分为早期胃癌和进展期胃癌,每一期胃癌又有各自的亚型;按照组织学类型可分为腺癌和其他组织学类型。外科手术是治疗胃癌的主要手段,也是目前能治愈胃癌的唯一方法。胃癌的预后与病期的早晚及治疗是否得当有密切关系,据我科统计,早期胃癌的5年生存率为96.7%,进展期胃癌的5年生存率为57.6% 二、【诊断要点】 1.病史:可分为两种:一种是没有任何症状,体检时做胃镜才发现的;一种是有较长 时间的胃痛或胃胀病史,近些日子突然加重才前来就诊。 2.症状及体征:早期胃癌常常没有特异性的症状和体征,上腹部轻压痛常是值得注意 的体征。胃部痛,如果治疗后可缓解,但短期内又发作者要予以重视;若出现疼痛持续加重且向腰背部放射常提示胰腺受累;若出现食欲减退、消瘦、乏力,而又能排除肝炎,则应予以重视;恶心、呕吐、出血、黑便均应引起重视。若出现上腹部肿块、直肠前触及肿物、脐部肿块、锁骨上淋巴结肿大均提示胃癌晚期或已出现转移。 3.辅助检查:胃镜检查并取活检是目前诊断胃癌的常规方法,胃肠透视可以辅助判断 病变范围,胃CT有助于在术前判断有无远隔转移。 三、【诊断依据】 1.目前的金标准是胃镜活检病理;如果是BorrmannⅣ型胃癌,CT和胃肠透视可以辅 助诊断。 2.较典型的症状和体征。 四、【鉴别诊断】

神经外科护理学常规

一,神经外科手术病人一般护理常规 (一)按外科疾病手术一般护理常规 (二)术前护理 1、向患者讲解治疗的目的、意义,使其消除紧张、恐惧心理,增强信心,主动配合治疗。 2、给予高蛋白,高热量、多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吞咽困难可给予糊状物,不能进食者静脉补充营养。 3、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吸除呼吸道分泌物,痰液粘稠不易咳出时给予雾化吸入,必要时气管切开,气管切开者按气管切开护理常规。 4、训练床上排便习惯。 5、协助术前各项检查。 6、术前1日剃头,严防头皮损伤。 7、术前6~8小时禁水、禁食。 8、术晨测体温、脉搏、血压、呼吸,如有异常及时协助处理。 9、术晨留置导尿管。 (三)术后护理 1、清醒后血压平稳,取头高位15~30度,躁动不安者加床档。 2、注意患者体温、脉搏、血压、呼吸、意识瞳孔的变化。 3、观察并判断有无颅内压增高的表现,防止脑疝。 4、脑脊液漏者,如出现挤压性头痛,坐位或头高位时头痛加剧,头晕、恶心、呕吐等症状,应警惕低颅压发生,应及时协助处理,并做好鼻漏、耳漏的护理。 5、注意肢体活动情况。 6、鞍区肿瘤应注意有无精神症状、视力改变及尿量改变。 7、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吸除呼吸道分泌物,气管插管未拔者应在患者出现吞咽反射后可考虑拔管。后颅凹手术者拔管不宜过早,并给予氧气吸入。 8、保持引流管通畅,脑室引流者按其常规。 9、术后肠蠕动恢复后1~2日内给予高蛋白,高热量、多维生素流质饮食。昏迷及吞咽困难者术后3~5日开始给予鼻饲饮食。不能进食者可静脉补充,后组神经损伤者,进食时头偏向一侧,防止呛咳。 10、注意输液速度,按时应用脱水剂,防止高颅压,并注意水,电解质平衡。 11、注意伤口渗血、渗液保持敷料干燥,有脑脊液漏时,防止低颅压。 12、大脑凸面手术者,按医嘱应用抗癫痫药物。 13、昏迷、高热者加强基础护理,有肢体偏瘫者保持肢体功能位,防止足下垂,并加强肢体功能锻炼。 14、听神经瘤术后患者,眼睑闭合不全,应保护眼部,防止角膜溃疡。 (四)健康教育 1、休息,避免剧烈运动。 2、加强营养,保持大小便通畅。 3、按时服药,观察药物副作用。 4、加强功能锻炼和语言训练。 5、如有头痛及时复查。 二、神经外科介入治疗病人护理常规 (一)术前护理 1、向患者及家属解释手术的目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2、给予心理安慰,避免剧烈活动和情绪激动,防止出血。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