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频消融治疗肝脏肿瘤的临床应用
- 格式:ppt
- 大小:1003.50 KB
- 文档页数:37
射频消融术治疗小肝癌与手术切除治疗小肝癌的临床疗效观察发布时间:2021-07-22T16:36:23.690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1年13期作者:邓骏[导读] 方法:实验选取2017年01月到2021年01月期间因小肝癌就诊于本院的98例病人进行调研邓骏自贡市中医医院(四川省自贡市) 643000摘要:目的:实验将针对小肝癌不同治疗模式进行调研,对比常规治疗与射频消融术治疗效果与差异性。
方法:实验选取2017年01月到2021年01月期间因小肝癌就诊于本院的98例病人进行调研。
取电脑系统随机排序分组的方式,对86例参与试验的病人进行客观分组,每组均分得43例。
对比组采用常规治疗。
研究组则采用射频消融术。
总结治疗结果。
结果:相比之下对比组病人住院时间较长、反之较低,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组与研究组相对比复发率较低,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小肝癌治疗中,射频消融术可作为首选,此方案值得临床应用与普及。
关键词:射频消融术;小肝癌;手术切除在临床治疗中,小肝癌在各类原发型肝癌中较为常见,据临床不完全统计结果证实,近些年小肝癌发生率呈逐年增高趋势[1]。
小肝癌又称为亚临床肝癌或早期肝癌,临床上无明显肝癌症状和体征[2]。
小肝癌在临床治疗中以手术治疗为主,我科室为了提升治疗效果,分别采用射频消融术与手术切除治疗两种模式。
为了调研2种治疗方式实施效果,在本文中进行调研,现对结果汇报如下: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实验选取2017年01月到2021年01月期间因小肝癌就诊于本院的98例病人进行调研。
取电脑系统随机排序分组的方式,对86例参与试验的病人进行客观分组,每组均分得43例。
通过回顾对比组病人基线资料中,得知男性21人,女性22人,年龄在45岁至66岁之间,平均年龄(55.12±1.49)岁。
通过回顾研究组病人基线资料中,得知男性22人,女性21人,年龄在46岁至67岁之间,平均年龄(55.31±1.52)岁。
超声造影在肝脏恶性肿瘤”射频消融”治疗的临床研究射频消融已多次在临床研究和实践中被证实对肝脏恶性肿瘤有确切的治疗效果。
超声造影对肝脏微小肿瘤的检查和诊断有较大的准确度与安全性,将超声造影应用于射频消融治疗前、治疗中与治疗后,可更好地为射频消融治疗做好准备、辅助射频消融治疗顺利进行、检查射频消融治疗效果。
我院将超声造影技术应用于肝脏恶性肿瘤射频消融治疗前、中、后各阶段之中,大大提升了射频消融治疗的临床效果。
标签:超声造影;恶性肿瘤;射频消融;应用超声造影(Contrast enhanced Ultrasound,CEUS)技术经过多年的临床研究与实践应用,在多种疾病的检查、诊断和治疗中都有了普遍的应用[1]。
CEUS技术近年来在肝脏肿瘤患者的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的微创技术临床治疗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2],越来越多的CEUS与RFA技术成功的联合运用实践经验使得CEUS在肝脏恶性肿瘤的射频消融治疗中越来越多地被运用,本文对射频治疗不同阶段中超声造影的运用特点进行了探讨。
1 射频消融目标区域病变情况的分析应用在射频消融治疗开始之前,通过超声造影技术观察患者肝脏部位肿瘤数目、大小和部位,分析是否有肿瘤对大血管造成侵犯,若患者肝脏部位肿瘤较小、没有侵犯大血管及肠管、分布范围较小,则可以考虑使用消融治疗。
国内部分相关临床实践经验证实[3],使用常规超声或者CT等手段检查证实可接受射频消融方式治疗的肝脏肿瘤患者之中,约10%的患者经超声造影检查发现病灶在5个以上,肿瘤分布范围较大、存在血管壁浸润或肠管壁浸润,因而不可接受消融治疗。
可见,在射频消融微创治疗之前使用超声造影技术检查病灶可起到很好的适应症筛选作用,也可确保治疗效果、避免复发[4]。
采用超声造影技术可在治疗工作开展之前对肿瘤的分布、生长特点有较多的了解,辅助更科学、确切地制定治療方案[5]。
肝脏恶性肿瘤患者的消融治疗很大程度上受到肿瘤生长边界是否清晰、浸润范围特点、大小、分期等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有医学专家提出,想要最大限度避免肿瘤复发,就需要适当将消融治疗范围适当超越肿瘤原有的范围,这也对消融治疗范围的确定的精确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6]。
肝癌射频消融实施方案肝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对患者的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
射频消融术作为一种微创治疗方法,已经在肝癌的治疗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就肝癌射频消融的实施方案进行详细介绍,希望能够为临床医生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一、患者选择。
在进行射频消融治疗前,首先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
包括肝功能、肿瘤的大小、数量、位置以及患者的全身情况等。
只有在患者符合一定的条件下,才能够进行射频消融治疗。
二、术前准备。
在进行射频消融治疗前,需要对患者进行一系列的术前准备工作。
包括术前检查、患者的心肺功能评估、准备消融设备以及术中可能需要使用的辅助设备等。
三、手术操作。
1. 麻醉,在进行射频消融治疗前,需要对患者进行局部麻醉或全身麻醉,以确保患者在手术过程中不会感到疼痛。
2. 定位,利用超声、CT等影像学检查手段对肿瘤进行定位,确定消融的位置和范围。
3. 穿刺,在确定消融位置后,进行穿刺,将消融探头精确地放置在肿瘤组织内。
4. 消融,通过高频电流作用于肿瘤组织,产生热能进行消融,直至肿瘤组织完全被破坏。
5. 术中监测,在消融过程中需要对患者的心电图、血压、脉搏等生命体征进行实时监测,以确保手术的安全进行。
四、术后处理。
1. 观察,术后需要对患者进行密切观察,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以及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2. 护理,对患者进行术后的护理工作,包括伤口的换药、疼痛的缓解以及饮食等方面的指导。
3. 随访,术后需要对患者进行定期的随访,观察肿瘤的复发情况以及患者的生活质量等。
五、注意事项。
在进行射频消融治疗时,需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1. 选择合适的患者,对患者的全面评估非常重要。
2. 术前准备工作要充分,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
3. 术中需要严格控制消融的范围和温度,避免对健康组织造成损伤。
4. 术后的护理工作同样重要,对患者的术后恢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总之,肝癌射频消融作为一种微创治疗方法,在肝癌的治疗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早期PET/CT在肝脏恶性肿瘤射频消融术后的临床应用价值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与意义:随着肝癌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和肝癌患者数量的增多,射频消融术在治疗肝癌方面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射频消融术是一种通过高频电流产生局部热损伤来摧毁肝癌细胞的方法,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
但是,射频消融术存在复发和转移的危险,因此,射频消融术后的再次检查和治疗方案的制定是非常重要的。
PET/CT作为一种先进的肿瘤影像学检查方法,已经被广泛应用于一些恶性肿瘤的早期诊断和评估。
然而,关于PET/CT在肝脏恶性肿瘤射频消融术后的应用价值仍然存在一定的争议。
一些研究表明,PET/CT可以提高肝癌射频消融术的治疗效果,减少复发和转移的风险。
另一方面,还有一些研究认为,PET/CT在射频消融术后的应用价值有限,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验证。
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PET/CT在肝脏恶性肿瘤射频消融术后的应用价值,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准确、科学的指导。
二、研究方法:1. 研究对象:收集2015年至2020年期间经射频消融术治疗的肝癌患者资料,排除放疗和化疗治疗史,共计50例。
2. 研究手段:将50例患者分成两组,即PET/CT组和常规检查组。
PET/CT组将在射频消融术后第1个月内进行PET/CT检查,常规检查组将在射频消融术后第3个月内进行常规检查,包括临床检查、血液生化检查、B超等检查。
3. 研究指标:比较PET/CT组和常规检查组在射频消融术后的治疗效果和复发率,分析PET/CT在射频消融术后的应用价值。
4. 统计分析:使用SPSS22.0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两组数据的差异和相关关系,包括t检验、卡方检验等。
三、研究预期结果:1. PET/CT组在射频消融术后的治疗效果和复发率较常规检查组更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PET/CT检查可以提供更准确的肿瘤灶大小、数量、位置等信息,辅助医生进行更精确的治疗计划制定和治疗效果评估。
3. 本研究的结果可以为临床治疗提供更科学、准确的指导,推广PET/CT在肝脏恶性肿瘤射频消融术后的应用。
射频消融术治疗肝脏肿瘤的临床观察摘要】局部射频消融治疗作为一种微创手术,已经成为继手术切除、介入治疗后的第3大肝脏肿瘤治疗手段,由于其疗效确切,在小肝癌的治疗方面,射频消融疗效与手术切除相近,因此被认为是小肝癌的根治性治疗手段之一。
射频消融术可经皮、经腹腔镜手术和经开腹手术三种。
局部消融治疗的特点包括:直接作用于肿瘤,具有高效快速的优势;治疗范围局限于肿瘤及其周围组织,对机体影响小,可以多次治疗。
现将2009年-2010年收治的32例经皮经肝、腹腔镜下、开腹直视下射频消融术治疗肝脏肿瘤,报告如下。
【关键词】肝脏肿瘤射频消融术【Abstract】 local radiofrequency ablation therapy as a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has become the surgical resection, interventional therapy of the big 3 after liver cancer treatment, due to the symptoms, and in the treatment of small HCC, radiofrequency ablation curative effect and the surgical resection close, and is therefore considered small liver cancer is one of the radical therapy. Rf radiofrequency can percutaneous, after laparoscopic surgery and the open surgery three. Local ablation therapy features include: direct role in cancer, has the advantage of quick and efficient; Heal range limited to the tumor and its surrounding tissue, small effects on the body, can DuoCi treatment. Now the 2009-2010 years were 32 cases of the liver, percutaneous laparoscopic instead, direct rf radiofrequency treatment liver tumor, the report as follows.【Key words】liver tumor Radiofrequency ablation1 资料及方法1.1临床资:本组32例,男性26例,女性6例。
---------------------------------------------------------------最新资料推荐------------------------------------------------------ 射频消融在肝癌治疗中的应用及评价(精品)射频消融在肝癌治疗中的应用及评价射频消融在肝癌治疗中的应用及评价作者:宋占文作者单位:山东烟台,山东省烟台毓璜顶医院肝胆外科【摘要】肝癌治疗效果的提高有赖于多学科、多种方法有机结合又各有重点的个体化综合治疗方案。
射频消融技术以其微创、方便、肿瘤灭活效果确切及可重复的优势成为肝癌治疗的有效方法之一。
随着设备的改进和技术的成熟,其治疗效果不断提高,对中小肝癌可达到根治性治疗,有替代手术切除的趋势,尤其是对合并肝硬化肝功能不全的患者更表现出其独有的优势;在大肝癌的治疗中,作为姑息治疗或手术的辅助和补充治疗也具有一定的作用。
在未来的肝癌治疗方案中,射频消融将占有更高的地位。
【关键词】肝肿瘤 o 射频消融我国是肝癌高发地区,肝癌的治疗一直是充满挑战的难题。
由于我国的肝癌大多数有乙型肝炎背景,肝硬化、肝功能不良不仅影响早期诊断,而且极大地限制了对肿瘤的治疗。
虽然有如手术切除、原位毁损(乙醇注射,射频、微波消融,冷冻,聚焦超声等)、栓塞化疗(transcatheterarte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全身化疗、免疫治疗、肝脏移植等多种1 / 10手段,但仍没有一种方法能令人满意。
最近,一种由肝脏外科、肿瘤科、介入放射科等多学科专家联合诊疗、共同评估,对不同患者制订个体化综合治疗方案的理念成为业内共识。
到目前为止,所有方案中,只要条件允许,肝癌病灶的去除仍是首先考虑的基础治疗[1]。
虽然中小肝癌手术切除似乎仍占据着不可动摇的地位,但在肝功能不良的情况下却无能为力。
肝脏移植对肝功能不良的小肝癌有较好疗效,但肝源有限、费用昂贵。
肝肿瘤最佳治疗方法肝肿瘤是肝脏组织内的一种异常生长,它可以是良性的,也可以是恶性的。
对于肝肿瘤的治疗,选择合适的方法对于患者来说至关重要。
在选择治疗方法时,需要考虑肿瘤的性质、大小、位置以及患者的身体状况等因素。
下面将介绍肝肿瘤的治疗方法,希望能对患者和家属有所帮助。
手术治疗是目前治疗肝肿瘤的主要方法之一。
对于早期发现的肝肿瘤,手术切除是最有效的治疗手段。
通过手术将肿瘤组织切除,可以有效地控制肿瘤的生长,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但是,手术治疗对患者的身体状况和肿瘤的位置有一定的要求,对于一些较大或者位置较为特殊的肝肿瘤,手术治疗可能并不适用。
除了手术治疗外,射频消融术也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法。
射频消融术是通过导入射频探头到肿瘤组织内,利用高频电流产生的热量来破坏肿瘤组织,达到治疗的目的。
相比于传统手术,射频消融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点,对于一些手术不适用的患者来说,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
介入治疗也是治疗肝肿瘤的重要手段之一。
介入治疗包括经动脉插管化疗栓塞、经肝动脉栓塞、经肝动脉化疗等方法,通过导管将抗肿瘤药物直接送达肿瘤部位,或者通过栓塞肿瘤供血的动脉,达到杀灭肿瘤的目的。
介入治疗适用于一些手术不适用或者已经转移的肝肿瘤,对于一些晚期肝癌患者来说,可以有效地控制肿瘤的生长,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
除了上述介绍的治疗方法外,放射治疗、化疗、靶向治疗等方法也在一定程度上对肝肿瘤的治疗起到了积极作用。
在选择治疗方法时,患者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综合考虑自身的身体状况、肿瘤的性质和位置等因素,选择最合适的治疗方法。
总的来说,对于肝肿瘤的治疗,选择合适的方法对于患者来说至关重要。
在选择治疗方法时,需要综合考虑肿瘤的性质、大小、位置以及患者的身体状况等因素。
希望本文介绍的治疗方法能对患者和家属有所帮助,也希望肝肿瘤患者能早日康复,重返健康的生活。
《射频消融与125I放射性粒子治疗晚期不可切除肝癌疗效观察》篇一一、引言肝癌是全球范围内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高不下。
对于晚期不可切除的肝癌患者,治疗手段的选择尤为重要。
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射频消融(RFA)和125I放射性粒子治疗成为了肝癌治疗领域的热门选择。
本文旨在对比分析这两种治疗方法在晚期不可切除肝癌中的疗效及安全性。
二、研究方法本研究选取了XX医院自XXXX年至XXXX年收治的晚期不可切除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其中一组采用射频消融治疗(RFA组),另一组采用125I放射性粒子治疗(I粒子组)。
在接受治疗后,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肿瘤大小、治疗效果、并发症及生存质量进行了全面分析。
三、射频消融与125I放射性粒子治疗的原理与特点(一)射频消融(RFA)射频消融是一种局部治疗方法,通过高频电磁波产生热能,使肿瘤组织在高温下坏死。
其优点在于创伤小、恢复快,适用于早期和中期肝癌患者。
然而,对于晚期不可切除的肝癌患者,其疗效可能受到限制。
(二)125I放射性粒子治疗125I放射性粒子治疗是一种内照射治疗方法,通过将放射性粒子植入肿瘤内部,利用其辐射作用杀死肿瘤细胞。
其优点在于局部控制效果好,对晚期不可切除的肝癌患者具有较好的疗效。
然而,其缺点在于可能引发放射性粒子的移位和辐射性损伤等并发症。
四、治疗效果观察(一)肿瘤控制情况经过治疗后,RFA组和I粒子组患者的肿瘤控制情况均有所改善。
RFA组患者在治疗后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的肿瘤控制率分别为XX%、XX%和XX%。
I粒子组患者的肿瘤控制率则分别为XX%、XX%和XX%。
两组间在肿瘤控制率上未见显著差异。
(二)生存质量与并发症RFA组患者在术后恢复期较I粒子组患者恢复较快,疼痛程度较低。
然而,I粒子组患者的生存质量在治疗后得到了较为持久的改善。
在并发症方面,RFA组患者主要面临皮肤烫伤和腹腔内出血等风险,而I粒子组患者则可能出现放射性粒子的移位和辐射性损伤等并发症。
超声介入射频消融治疗肝脏肿瘤疗效观察【摘要】目的探讨超声介入射频消融治疗肝脏肿瘤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在2009年8月——2012年8月间收治的54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对所有患者均采用超声介入射频消融手术方法进行治疗,术后对患者随访,评估患者的治疗效果。
结果通过对所有患者实行治疗,患者的流体完全消融率达93.1%,54例患者中,有31例患者的甲胎蛋白在术前及术后未出现升高现象,23例患者的甲胎蛋白术后较术前有降低现象。
完成手术后,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严重的并发症,15例患者出现发热、转氨酶升高等症状,经过对症处理后好转。
术后实行随访,患者在三年后的生存率为51.3%。
结论超声介入射频消融手术对于肝脏肿瘤治疗的效果较为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肝脏肿瘤;超声介入射频消融术;治疗效果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2-0959-02在我国,肝癌是发病率较高而且较为严重的恶性疾病,同时还具有高复发、预后差的特点,手术治疗是治愈肝癌的唯一方法,但由于此种疾病在早期时的临床表现隐匿,大多数患者在发现时已经处于中晚期,从而失去了手术治疗的机会,由此也就严重影响到了患者的疾病治疗,导致患者的死亡率较高[1]。
现选取我院收治的肝脏肿瘤患者,对其应用超声介入射频消融治疗的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同时将回顾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在2009年8月——2012年8月间收治的54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其中,男性30例,年龄在39-77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8.7岁,女性24例,年龄在42-81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0.7岁,所有患者均经超声诊断,临床确诊为原发性肝癌。
患者均未出现严重肝、心、肺等重要脏器损伤。
对所有患者均采用超声介入射频消融手术方法行治疗,术后对患者随访,评估患者的治疗效果。
1.2 方法采用ge-vivide9型的彩色索普勒超声诊断仪进行超声检查,腹部的探头频率定为3.5mhz,选择的射频消融系统,功率定为200w,在手术前的15分钟,实行度冷丁肌注处理,剂量为500mg,在手术前的1天制定具体的手术方案。
China &Foreign Medical Treatment 中外医疗在临床上,肝癌属于一种较为常见的恶性肿瘤疾病,其具有发展迅速和恶性程度高等特点,极易向病灶临近胆管和大血管进行播散,影响患者整体治疗效果[1]。
针对该种现象的出现,该研究为进一步了解射频消融术治疗肝癌的临床疗效,特从该院在2009年3月—2011年2月间收治的肝癌患者中选取32例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该院在2009年3月—2011年2月收治的32例肝癌患者,均符合WHO 所制肝癌疾病相关诊断标准[2]。
其中,男19例,女13例;患者年龄为41~70岁,平均年龄(55.56±1.15)岁;患者肿瘤直径为4~13cm ,平均肿瘤直径(8.56±1.17)cm ;依据肝功能Child 分级对其分级,21例为A 级,11例为B 级;其中原发性肝癌20例,肝转移癌12例。
病灶数为52个,病灶直径为:不足3cm 病灶22个,3~5cm 病灶17个,5cm 以上病灶13个。
病灶位置:靠近肝表面病灶8个,靠近大血管病灶10个,非靠近大血管及肝表面病灶34个。
1.2方法该次研究选取的32例肝癌患者在采用射频消融术治疗前,医护人员指引患者做血小板、活动度、肝肾功能、凝血酶原时间及AFP 等肿瘤标志物。
在采用射频消融术对患者进行治疗当天,指引患者禁食8h ,依据B 超或者是CT 检查结果对穿刺点进行确定,并依据患者具体肿瘤大小选择合适直径的穿刺针,该次治疗采用美国RF2000射频系统。
实施手术治疗前,医护人员采用肌肉注射的方法对患者注射10mg 安定和50~100mg 杜冷丁,指引患者选取左侧卧位或是仰卧位,通过超声对患者肝癌部位和大小进行探测,并依据患者具体病情对其穿刺点和进针方向角度进行确定。
同时,在对患者进针时,尽可能的将患者开腹腔空腔脏器和胸腔肺叶避开。
患者肝右前叶出现肿瘤时,选取其腋前线或同肿瘤位置较近的第7、8、9肋间作为进针点;患者肺左叶出现肿瘤时,选取其剑突下方右肋缘下为进针点;患者肝右后叶出现肿瘤时,选取其后部肋缘下作为进针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