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标记物
其他疗效评价
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
癌胚抗原(CEA)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
免疫功能
检测T/B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指标,监测RFA前后免疫功能 的变化。
病理
RFA后活检病理结果,是判断疗效的直接证据。
生活质量
相关症状如咳嗽、疼痛、气促、疲劳等均减轻,体力状况(PS) 评分提高,生存质量明显改善。
RFA后
包扎穿刺点; 再行CT扫描,观察有无并发症;确定无异常后回病房静卧24h; 使用预防性抗菌素。
17
CT引导
CT 可 提 供 良 好 的 定 位 效 果
18
直视下RFA优势
治疗过程直观、定位确切、电极针更容易穿入肿瘤; 可避免CT引导时经常存在的呼吸运动和穿刺针伪影等影响; 对于较大的或不规则的肿瘤,方便行多位点叠加消融,确保治疗效果; 对于出血,可以加大射频输出功率电凝止血,也可予纱布压迫止血,减少并
体内有金属植入物(如血管支架、钢板等)
37
经验
问题:
较硬的小结节电极针有时较难穿入。
经验:
穿入前先将针尖扩开2-3mm,然后利于多级针中直的针尖先刺入结节中。
38
问题:
大量气胸后病灶收缩难以布 针消融,且易造成周围结构 损伤。
经验:
可先行胸腔引流,待肺膨胀 后继续RFA。
经验
39
疗效评价
目的
尽早发现残余肿瘤或新生复发肿瘤, 及时对其再次RFA治疗。
C. Stroszczynski
The early clinical studies of RFA were performed in order to assess feasibility aiming at safety, tolerability, and local therapeutic effect of the treatment. The effective and reproducible tumor destruction comes along with an acceptable mortality and morbidity. During recent years, RFA has evolved significantly concerning technical developments and procedure-related improve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