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银行业信息化发展现状及其未来趋势

  • 格式:doc
  • 大小:42.50 KB
  • 文档页数:12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银行业信息化发展现状及其未来趋势

我国银行业信息化发展现状及其未来趋势

[摘要]近年来,我国银行业信息化建设在过去的坚实基础上,继续呈现出快速发展的势头。各商业银行基本完成了数据全国大集中工程,建设并完成了新一代业务处理系统,银行改革与创新的步伐持续加快,金融服务水平和服务能力进一步提高。同时,我国银行业的信息安全工作不断加强。我国银行业信息化建设虽然成绩斐然,但也必须清醒地看到,面对当前和未来金融业的发展需要,银行业信息化还要不断根据改革和业务发展的要求加快发展。

[关键词]银行业信息化现状发展趋势

一、信息技术、发展历程及其特点

信息技术(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T) ,是指那些可以被应用于扩展人的信息功能,管理和处理信息的所有技术的总称。它的主要职能在于凭借电子计算机和现代通信技术为主要媒介手段,以期实现对信息的获取、识别、储存、提取、处理、传递、分配、反馈与控制。纵观信息技术的发展史, 它的发端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中叶。1946年,世界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 IAC由美国宾西法尼亚大学莫尔学院与阿伯丁实验室制成并运行。它的问世,宣告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在此后历经60多年的时间里,电子计算机及其应用技术取得了飞速发展,计算机网络特别是因特网( Internet)的出现,跨越了时间和空间的障碍,实现了世界范围内数以万计台计算机之间快捷便利地连通,为信息资源的使用与共享奠定了基础。如今,网络与通讯技术已被广

泛地应用于社会生产和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这场信息技术革命,极大地改变了人类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和生存状态,信息技术已成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动力。信息技术作为现代科学技术的核心,具有如下几个方面的突出特点:

第一,它以信息为基础。信息由数据生成,是数据经加工处理后得到的结果。信息作为反应客观事物的规律,是一切生产活动、经济活动、与社会生活都离不开的重要要素,信息的获取是信息技术发展的先决条件。

第二,信息技术的发展以技术水平的提高为重要手段。计算机与通信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信息获取、识别、储存,再到提取、处理、传递这一系列过程的效率得以显著提高,先进的技术手段可以实现更为有效和快捷的信息分配与利用。

第三,信息技术具有广泛的适用性与极强的渗透性。信息技术具有非常广泛的用武之地,如今,它已经渗透到各行各业,在银行等重要金融领域发挥着巨大的作用。相对于以往任何技术,信息技术的发展速度更快,更新周期更短,经济和社会效益也更为显著。

二、我国银行业信息化历程回顾

信息化是通过对信息科技的开发与广泛应用,达到促进信息交流和知识共享、推动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目标的一种历史进程。银行业信息化就是由于信息技术在银行领域中的广泛应用而引起的一场银行革命。我国银行业的信息化发展起步较晚,以银行中使用的计算机为例,与西方国家相比,我国大约晚了20多年。总的来说,依据不同时

期的发展特点,可以将我国银行业信息化历程分为四个发展阶段:

1. 单机批处理阶段( 1957年- 20世纪70年代末期) 。1957年,中国人民银行核算工厂成立,从国外引进了电磁式分析计算机系统,这是我国银行业电子化、信息化建设的起步阶段。1974年,中国人民银行又引进了60 /61型电子计算机,可从事更多的联机业务处理和批处理,使全国联行业务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1974年,中国银行香港分行成立并组建了电脑中心,该电脑中心是我国把信息技术应用到银行的第一个大型计算中心,从此,我国金融行业开始了IBM大型主机系统的使用。使用计算机系统进行单击批处理业务的成功实践,标志着我国银行业信息化开始建立。

2. 联机实时处理阶段(20世纪80年代初期) 。这一时期,我国开始较大规模引进和推广计算机系统及技术, IBM43 系列中型机在我国银行界开始广泛使用,中小型计算机的引进成为推动银行信息化进程的有利工具,联机实时处理标志着我国银行信息化系统从初期低水平跃上了一个新台阶。

3. 联机网络阶段(20世纪80年代末- 90年代末) 。这一时期,我国银行业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了网络系统,逐步实现了通存通兑等功能。20世纪90年代初, IBM ES/9000作为新一代成熟的计算机,被广泛应用于我国的金融界。

4. 数据集中、银行创新阶段(20世纪90年代末到现在) 。1999年, 中国工商银行正式启动数据大集中工程,将该行的主要业务集中到北京、上海两大数据中心处理。2002年,两大中心数据的成功挂接,在我

国银行信息化发展历程中具有里程碑式的深远意义。数据大集中之后,我国银行业信息化建设的环境日趋成熟,随着计算机网络的飞速发展,金融创新力度不断加大,网上银行、在线支付等新型服务渠道不断涌现,我国银行业信息化发展步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三、我国银行业信息化发展现状

基于计算机和网络通信的信息技术与传统金融高度紧密结合,无论是对技术进步而言还是对银行发展而言,都是一个前所未有的重要超越,银行业的信息化进程是信息化时代所发生的最重要的经济变革之一。信息化给银行业提供了巨大的发展机遇,它促使银行较以往更贴近市场和客户,信息技术在我国银行业中的渗透极大地推动银行业务扩展和管理水平的深化。

1. 信息技术的运用极大地促成了银行业务的扩展。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银行的金融产品与服务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特别是数据大集中时期以后,计算机网络的飞速发展促使我国银行特别是商业银行不断加大金融创新力度,一些新的金融产品及业务渠道应运而生: 信息技术的应用极大地促成了银行支付体系的创新,商业银行新

兴中间业务- 银行卡业务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它构成了现代商业银行最主要的业务利润来源; ATM机和POS机结算终端的广泛使用,极大地改造了银行传统业务的受理和办理方式,分流了银行柜台的业务量,便利了银行网点以外的资金业务办理,极大地提高了我国银行离柜业务的交易量和创利水平。以中国工商银行为例,信息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该行ATM离柜业务发展迅速, 2006年,中国工商银行的ATM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