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商业银行信息化建设发展以及取得的成就
- 格式:doc
- 大小:24.00 KB
- 文档页数:5
2024年工商银行信息化建设工作计划一、背景和目标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和金融业的日益竞争,信息化建设已成为银行业普遍关注的重要议题。
作为中国最大的商业银行之一,工商银行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始终走在前列。
2023年,工商银行将继续加大信息化建设的力度,以提升业务效率、拓展客户群体和增强风险管理能力为目标,推动银行业务与科技的深度融合。
二、重点任务1. 提升数字化服务能力(1) 加快推进“智慧银行”建设,建设全渠道一体化的数字化服务平台,提供更便捷、个性化的金融服务。
(2) 完善电子银行渠道,推动线上交易和线下服务深度融合,提升客户体验。
(3) 推动移动支付的发展,提供更安全、便捷的移动支付解决方案。
(4) 强化金融科技投入,加大对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等新兴技术的应用,提升金融科技研发和创新能力。
2. 提升风险管理能力(1) 加强风险控制和监测体系的建设,建立全面、科学、有效的风险管理体系。
(2) 推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提升反欺诈能力和风险预警能力。
(3) 加强信息安全保护,完善网络安全防护体系,提升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能力。
(4) 加强与金融监管部门的合作,积极配合开展金融风险监测和评估工作。
3. 提升业务效率(1) 优化流程,增强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推动业务流程再造,提升效率和降低成本。
(2) 推动企业云计算战略,加快云平台建设,提升业务弹性和可扩展性。
(3) 推动机器人技术在柜面和客户服务中的应用,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
(4) 加强内部系统和应用的整合,提升信息共享和协同能力。
4. 提升员工技能水平(1) 设立信息化培训中心,加强员工信息化技能培训和证书认证工作。
(2) 推动信息化知识普及,鼓励员工参与在线学习和交流平台。
(3) 培养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信息技术团队,提升信息技术研发和创新能力。
(4) 加强与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吸引高层次人才加入信息化建设。
三、实施措施1. 建立信息化建设项目管理体系,确保项目进展和质量。
大数据在商业银行中的运用与发展论文大数据在商业银行中的运用与发展摘要: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信息化发展的推动,商业银行作为金融行业的中枢,也面临着巨大的变革。
大数据作为一种新兴的技术和工具,对商业银行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着重探讨大数据在商业银行中的运用和发展。
1. 引言商业银行作为金融行业的中枢,具有信息量大、特定行业和客户群体的特点。
随着金融行业的不断发展,商业银行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机遇。
大数据的兴起为商业银行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2. 大数据在商业银行中的运用2.1 风控和欺诈检测商业银行需要不断进行风控和欺诈检测以确保金融交易的安全和稳定。
大数据可以帮助银行分析海量的交易数据,识别潜在的风险和欺诈行为,提前做出预警和处理。
2.2 客户分析和营销商业银行拥有大量的客户数据,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客户的需求和喜好,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并提高客户的满意度和忠诚度。
2.3 信用评估和贷款审批商业银行需要对客户的信用评估和贷款审批进行准确和高效的处理。
大数据可以帮助银行从海量的数据中提取有用的信息,为信用评估和贷款审批提供更准确和全面的依据。
3. 大数据在商业银行中的发展3.1 技术支持和人才培养商业银行需要持续投入资金和资源来推动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并培养专业人才来应对大数据的挑战和机遇。
3.2 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商业银行需要加大对大数据的安全和隐私保护的力度,确保客户信息的安全和保密,避免数据泄露和滥用。
3.3 合作与共享商业银行可以与科技公司、数据公司和其他金融机构进行合作,共享和交流数据和技术,提高数据的利用价值和商业化程度。
4. 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大数据在商业银行中的运用和发展不仅面临着各种技术和安全问题,还需要应对监管政策和商业模式的变革等多重挑战。
但同时也带来了更大的机遇,可以提高银行的效率、降低成本,并且创造更多的商业机会。
5. 结论大数据在商业银行中的运用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和潜力。
新时期商业银行信息化建设的几点思考引言进入新千年,全球金融业面临一场史无前例的创新化、自由化、全球化大变革,促使发达国家的金融机构更加全能化、规模化,发展中国家的金融机构向市场化、多元化演进。
这场金融业大变革背后的动力便是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信息技术在金融业的应用和推广。
在当前新的历史条件下,各类金融机构都正在努力通过应用信息技术来提高经营效果,为客户提供创新的产品和服务,并不断加强自身的抗风险能力。
1.商业银行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在过去20多年中,我国商业银行的信息化建设取得了较大进展,主要表现在:一是初步实现了数据集中,将生产运行集中到现代化的数据中心,将独立发展的各类业务系统统一到新一代综合业务系统或全功能银行系统中,将多种服务渠道集成至综合应用前置平台中,构建了新的渠道应用支撑环境,基本形成了以综合业务系统、前置系统为核心的基础技术平台;二是沿着精细化、科学化和集约化方向,IT管理体制改革步伐不断加快,IT 管理的制度、标准、体系建设和执行力度有了较大发展;三是以集中信贷管理系统、数据仓库技术等的顺利推进和应用为标志,信息技术应用从业务操作层提升到管理决策层,IT的管理决策支持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已成为管理决策的关键因素;四是依托信息技术,进行了持续的金融服务创新,比如,建立了覆盖全国的实时清算网络,大力发展了自助银行、电话银行、客户服务中心、网上银行和手机银行等虚拟服务渠道;五是建立了较为完整的信息安全体系,建立和完善了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形成了注重可操作性的完整的安全制度体系,制定了注重信息安全的保障策略,实行了信息安全等级管理,通过安全基础设施建设和综合性安全技术措施,构建了安全技术防范的基本体系。
2.信息化建设对商业银行业务发展的主要作用一是信息技术拓宽了银行服务渠道。
随着通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及应用,由ATM、CDM、QM和POS等自助设备组成的自助服务渠道的出现突破了时间对银行服务的限制;“电话银行”、“手机银行”、“网上银行”和“居家银行”等电子服务渠道的出现打破了时间和空间对银行服务的限制,延伸了银行的服务,使其在任何时间(Anytime)、任何地点(Anywhere)、任何方式(Any style)都能为客户提供金融服务。
浅谈商业银行的信息服务体系建设摘要走过了会计电算化初级阶段的商业银行已经完成了数据集中部分,现正处于数据应用刚开始的阶段,朝着金融信息时代发展。
在发展的过程中,商业银行的信息服务体系出现了问题,面临着相应的风险。
本文分析了商业银行信息服务体系的现状以及趋势,以及其存在的风险和问题,进而提出了十一措施。
关键词商业银行信息服务体系信息科技中图分类号:f832.2 文献标识码:a以会计电算化为基础的信息化水平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而日益提高,从而改变了商业银行会计核算的服务方式和服务质量。
这种改变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包括信息化对于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经营模式、交易方式、经营形式和管理体制等带来的巨大的改变。
在使用会计电算化后,信息科技系统替代了银行会计业务的运转,人工操作变成了信息处理的上机操作,与此同时信息科技系统对于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和决策产生了非常重大的作用。
这时银行的操作风险、法律风险、战略风险和声誉等新的风险形态尤其要注意。
一、商业银行信息服务体系的现状和趋势正逐步向集约化管理和决策支持的高级阶段发展的商业银行从建立模仿手工作业的单项会计业务应用系统开始经历了多项业务应用集成处理阶段。
会计电算化可以分为三个发展阶段。
初级阶段是计算机处理开始代替手工操作生成电子数据的从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初;第二阶段是全国范围内计算机联网、业务管理、互联互通、大小额实现计算机处理的90年代中后期到现在的数据集中阶段;第三阶段是从现在开始的数据应用阶段。
这个阶段是银行运用互联网的技术与环境进行金融创新,完成业务的集中处理,开拓网络金融服务的时代。
目前正处于数据集中部分完成、数据应用刚刚开始的阶段的商业银行正处于关键的时刻,对于未来的竞争起着重大的作用。
目前商业银行的信息服务的趋势是实现金融的信息服务化。
通过完备的信息系统,给银行的业务重组、金融产品创新和金融管理模式的变革带来深层次的变革个才是真正金融信息服务化。
国有商业银行信息化建设研究摘要:国有商业银行信息化建设已历经二十年之路,取得了卓越性的成就,但也存在着不足。
在国有商业银行信息化建设成果总结的基础上,本文对资金规划、安全性建设、风险评估、信息化监管等方面进行了探析,为国有商业银行信息化建设的深入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借鉴。
abstract: the informatization construction ofstate-owned banks has gone through two decades, and has made excellent achievement, but there are also insufficient. this paper studies the capital planning, security construction,risk assessment and informatization supervision on the basis of informatization construction, which may provide a certain theoretical reference for state-owned commercial banks to strengthen informatization construction.关键词:国有商业银行;银行信息化;支付系统;数据挖掘key words: state-owned commercial bank;bank informatization construction;payment systems;data mining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05-0156-031 国有商业银行信息化建设的兴起信息技术是二十世纪人类社会的三大技术之一,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催动了人类经济社会在政治、经济、文化诸领域的变革,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
论商业银行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各行业都在积极推进信息化建设,商业银行作为金融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不例外。
商业银行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是其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促进其经营管理水平不断提升的关键举措。
本文将从商业银行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的背景、意义、现状和未来趋势四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背景商业银行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的背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金融市场竞争加剧: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开放和金融业务的逐步多元化,商业银行之间的竞争愈发激烈。
在这种情况下,商业银行需要提高自身的管理效率和风险控制能力,而信息化建设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手段之一。
2. 监管要求不断提高:随着金融监管的不断强化,商业银行的内部审计工作也面临更高的要求。
信息化建设可以提高内部审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更好地满足监管要求。
3. 技术发展提供支持: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成熟,商业银行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已经有了足够成熟的技术支持,可以更好地满足商业银行的需求。
二、意义1. 提高审计效率:信息化建设可以大大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减少人力资源的浪费,更快地发现问题和隐患,及时提出改进建议,为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提供更为及时和准确的数据支持。
2. 加强风险管理:信息化建设可以帮助商业银行更加全面地了解和控制风险,及时发现和应对风险事件,保障商业银行的持续稳健发展。
3. 提升内部控制水平:信息化建设可以加强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规范业务流程,降低内部失误和操作风险,提高商业银行的整体管理水平。
4. 满足监管要求:信息化建设可以更好地满足金融监管的要求,提高商业银行的合规管理水平,降低违规和违法风险。
三、现状1. 技术应用程度不够高:虽然大部分商业银行已经开始了信息化建设,但是在具体的技术应用方面,仍然存在着一定的不足。
很多商业银行还停留在简单的数据采集和报表生成阶段,对于更加复杂和深度的信息化技术应用,仍然缺乏足够的实践经验。
2. 信息孤岛问题突出:在一些商业银行中,不同业务部门之间的信息孤岛问题比较突出,导致审计工作难以全面获得支持和保障。
论商业银行信息化建设发展以及取得的成就
摘要:信息化和国家信息化定义为“信息化是指培育、发展以智能化工具为代表的新的生产力并使之造福于社会的历史过程。
国家信息化就是在国家统一规划和组织下,在农业、工业、科学技术、国防及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加速实现国家现代化进程。
关键词:银行信息化发展阶段系统框架成就
1 银行信息化简介
1.1 银行信息化,是指采用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等现代化技术手段,彻底改造银行业传统的工作方式,实现银行业务处理的自动化,为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及时准确的金融信息的全部过程。
包括自动取款机(atm)、商业网点电子资金自动转账
(eft-pos)、电话银行、网上银行、手机银行……
1.2 金融信息化重要性。
1.2.1 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是国民经济各行业中信息技术应用最密集,应用水平最高的行业。
金融业的信息化水平已经成为一个国家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1.2.2 金融信息化基础设施成为国家的战略基础设施,受到世界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而列入优先发展之列。
1.2.3 以计算机为基础的各类金融信息系统是金融业经营、管理和决策的重要基础,在金融发展中居于战略地位,是金融业创新服务产品,提高服务质量,参与全球化竞争,取得竞争优势,防范和
控制金融风险,促进金融业稳健发展的重要基础和保障。
2 银行信息化发展阶段
国外金融信息化发展过程:脱机业务处理阶段(60年代初)、联机业务处理阶段(从70年代中期开始)、网络化阶段(20世纪80年代开始)、全面发展阶段(20世纪90年代开始)、管理理念,系统整合,产品和服务创新、发展路径:支持业务→运作业务→改造业务。
目前来看,我国银行信息化处于网络化阶段,虽然取得了显著成效,且先进技术的应用也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但是运行效率、信息综合程度和信息服务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主要体现在:①金融信息化发展战略研究薄弱。
②金融信息化的技术标准与业务规范不完善。
③金融信息系统的安全可靠性亟待提高。
④跨行业、跨部门金融网络尚未形成。
⑤金融信息系统集成化程度不高深度分析不够。
⑥基于信息技术的金融创新能力不足。
3 国有商业银行信息系统基本框架
3.1 客户服务系统。
客户服务系统包括柜台前台系统、
atm/pos/cdm前台系统、电话银行前台系统和互联网前台系统。
3.2 集成业务处理系统。
集成业务处理系统的最大特点:一是全面系统地涵盖银行所有业务处理;二是它能实现各业务处理子系统之间进行数据信息交换和功能互用;三是与信息系统其他部分连接,具有高度自动化和网络化的功能。
3.3 数据仓库。
现代数据仓库使用面向主体的多维数据仓库技
术,其信息来源并应用于内部各子系统和外部有关系统。
3.4 分析管理决策支持系统。
分析管理决策支持系统是由企业战略管理(sem)、客户关系管理(crm)、常规企业管理(sbm)等子系统构成。
4 我国银行信息化取得成就
4.1 实现数据大集中。
面对银行业激烈的竞争,我国银行信息化建设开始战略性调整,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向数据集中化、管理信息化方向发展。
4.2 支付清算体系逐步完善。
中国人民银行切实履行中央银行以构建安全、高效的支付清算体系为目标,形成了比较完整的跨行支付清算服务体系。
4.3 电子银行快速发展。
业界人士认为,提及电子银行业务,在过去的2011年,手机银行是浓墨重彩的一笔。
智能手机的普及和人们对手机的依赖,是手机银行的市场基础,而手机的便捷性更是让手机银行业务大受欢迎。
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6月,工商银行手机银行客户比上半年增长了30.8%,交易金额同比增长3.9倍;建设银行手机银行客户为2983万户,比上年增长32.9%;招商银行手机银行累计交易(不含手机支付)70.94万笔,累计交易金额449.5亿元,同比增长237.8%和574.2%。
手机银行快速发展,让电子银行业务迅速渗透到消费者生活。
目前我国有380万台pos 机,已有60万台完成了手机支付改造,计划到2013年底全部的pos 机都可以实现手机支付。
4.4 银行卡业务迅速扩张。
新华网南京9月25日电中国银联助理总裁刘风军在全国地方金融第十五次论坛表示,中国银行卡产业呈现快速增长态势。
目前,中国银行卡累计发卡量已达27亿张,持卡人超过7亿。
中国银行卡产业出现两大新趋势,即银行卡正在由中心城市加快向二级地市和发达县域延伸,同时以移动支付、互联网支付、金融ic卡为代表的银行卡支付创新步伐不断加快。
4.5 灾难备份系统基本建设完毕。
灾难备份是指利用技术,管理手段以及相关的资源确保既定的关键数据,关键数据处理系统和关键业务在灾难发生后可得以恢复的过程。
灾难备份必须满足三个要素:一是系统中的数据、部件都具有冗余性,即一个系统发生故障,另一个系统能够保证数据传送顺畅。
二是具有长距离性,因为灾难总是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因而保证足够长的距离才能保证数据不会被同一个灾害全部破坏。
三是灾难备份系统追求全方位的数据复制。
以上三要素也称为3r(redundance re
mote replication)
参考文献:
[1]方德英,黄飞鸣著.金融业信息化战略——理论与实践.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04-01.
[2]帅青红主编.银行信息系统管理概论.中国金融出版社,2010- 07-01.
[3]雷万云等著.信息化与信息管理实践之道.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