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循证证据PPT幻灯片共28页文档
- 格式:ppt
- 大小:1.77 MB
- 文档页数:28
盐酸吡格列酮与二甲双胍联用治疗新诊断2型糖尿病60例临床观察[提要]为观察吡格列酮与二甲双胍联用对初发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将就诊2型糖尿病患者60例被随机分为3组,治疗组给予盐酸吡格列酮与二甲双胍联用,对照A组给予盐酸吡格列酮,对照B组给予二甲双胍。
结果治疗组30例[关键词]盐酸吡格列酮、二甲双胍、2型糖尿病盐酸吡格列酮为胰岛素增敏剂用于临床已有多年。
它可以增加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血糖。
为观察其对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我们对60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别进行盐酸吡格列酮,二甲双胍及二者联用为期一年的治疗观察。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1.1对象:选择我院2004~2006年门诊和住院部诊断的2型糖尿病的患者(按1999WHO标准)60例,入选者FPG≥7.0mmol/L,HbAc≥7.0%,男性40例,女性20例,年龄35~65岁,平均(46±9)岁,BMI29±7kg/㎡。
将患者随机分为盐酸吡格列酮组20例,男性15例,女性5例;二甲双胍组20例,男性13例,女性7例;盐酸吡格列酮,二甲双胍联合组20例,男性12例,女性8例。
治疗前三组的BMI、FPG均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1.1.1进行饮食干预和运动疗法。
整个观察期不用影响血糖的其他药物。
1.1.2给药方法:盐酸吡格列酮组:服用盐酸吡格列酮15mg,一日一次。
二甲双胍组:服用二甲双胍(北京中惠医药公司)0.5g,一日三次,进餐时或进餐后服用以减轻胃肠反应。
盐酸吡格列酮、二甲双胍联用组:盐酸吡格列酮15mg,一日一次,二甲双胍0.5g,一日一次。
1.1.3患者在试验前后晨起空腹测量身高(cm)和体重(kg),计算BMI;取静脉血测FPG(GOD法)、胰岛素(放免法)、HbAC(Bio-kedvariant仪器)。
胰岛素抵抗指数(IR)采用HOMA-IR公式计算。
1.3统计学分析:所有资料处理均应用SPSS10.0软件包进行。
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的疗效分析目的:分析利用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
方法:将2011年5月至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42例上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1例。
对照组采用二甲双胍治疗。
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使用吡格列酮治疗。
连续治疗6个月,观察治疗前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lc),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HomaIR)指数,血脂、体重指数(BMI)的变化。
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血糖、HbAlc、HomaIR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血脂代谢得到改善,且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的餐后血糖、HbAlc、HomaIR及血脂改善优于对照组。
对照组BMI较治疗前下降,观察组没有明显变化。
结论: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显著,有较高的临床研究价值,值得大力推广。
标签:吡格列酮;二甲双胍;2型糖尿病糖尿病为临床上常见的慢性疾病,发生率较高,其中2型糖尿病占90%以上,并且大多于中年后发病,严重威胁中老年人的生命健康[1]。
2型糖尿病的治疗关键是改善胰岛B细胞的损伤及其功能衰退,增强胰岛素的敏感性,达到稳定血糖的治疗目的[2]。
盐酸吡格列酮为胰岛素增敏剂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它可以增加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血糖。
我院近年来采用盐酸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取得了较为满意的临床效果,现将临床资料整理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1年5月至2014年6月于我院收治的42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双盲自愿的原则将其平均分成观察组21例和对照组21例。
观察组患者中男11例,女10例;年龄35—72岁,平均(56.3±6.5)岁。
对照组患者中男12例,女9例;年龄37-75岁,平均(55.8±7.1)岁。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所有患者均符合WH01999糖尿病診断及分型标准,并且排除伴有严重的心、肾、肝等脏器疾病的患者。
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临床研究目的探讨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方法选择我院门诊64例2型糖尿病确诊患者,所有患者均给予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连续治疗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hPG)以及糖化血红蛋白(HbAlC)水平变化情况,同时观察用药过程中的不良反应。
结果本组64例患者经治后,FPG、2 hPG以及HbAlc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糖控制效果满意,且治疗过程中患者未出现低血糖等不良反应。
结论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是有效的、安全的,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标签:2型糖尿病;吡格列酮(卡司平);二甲双胍;临床疗效;安全性2型糖尿病是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种糖尿病类型,随着糖尿病病情的进展可导致心脑血管等并发症,严重威胁到了患者的生命健康。
临床治疗2型糖尿病主要以控制血糖和保护胰岛细胞功能为目的[1],笔者近年来采用吡格列酮(卡司平)联合二甲双胍治疗64例2型糖尿病患者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4年5月~2015年3月门诊64例2型糖尿病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WHO制定的糖尿病诊断及分级标准,排除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重症感染以及心、肝、肾功能不全者。
本组64例患者中男性34例,女性30例,年龄43~74岁,平均年龄(65.2±2.4)岁,糖尿病病程5~23年,平均(10.7±1.6)年。
1.2方法所有患者均给予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口服二甲双胍0.5 g/次,3次/d,同时给予口服吡格列酮20 mg/次,1次/d,患者均连续用药治疗6个月,用药过程中随访观察患者有无出现不良反应,对于血糖控制不达标者可给予加服卡司平,直至血糖控制达标。
1.3观察指标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hPG)以及糖化血红蛋白(HbAlC)水平。
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发表时间:2016-07-22T16:18:41.560Z 来源:《航空军医》2016年第10期作者:张悦翔[导读] 研究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
怀化市中医医院湖南怀化 418000【摘要】目的:研究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
方法:试验对象:我院近年来收治的42例2型糖尿病患者。
患者分组方法:中心随机系统法。
42例患者分为单纯用药组和联合用药组两个组别。
单纯用药组单独用二甲双胍治疗;联合用药组用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治疗。
观察指标:(1)控糖效果;(2)不良反应发生率;(3)用药前和用药3个月患者空腹、餐后2h血糖水平、HbAlc的差异。
结果:(1)联合用药组相比于单纯用药组控糖效果更高,X2检验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2)两组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X2检验统计学差异不显著,P>0.05;(3)用药前两组空腹、餐后2h血糖水平、HbAlc相似,t检验统计学差异不显著,P>0.05;用药3个月联合用药组相比于单纯用药组空腹、餐后2h血糖水平、HbAlc改善更显著,t检验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
结论: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确切,可有效降低血糖水平,安全有效,可推广使用。
【关键词】二甲双胍;吡格列酮;2型糖尿病;疗效糖尿病为临床多发常见慢性病,发病率逐年升高,其中以2型糖尿病为主,治疗2型糖尿病的关键在于促进胰岛素敏感性的提高,减轻胰岛β细胞损伤,延缓胰岛β细胞功能减退,发挥降糖作用[1]。
本研究对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试验对象:我院近年来收治的42例2型糖尿病患者。
患者分组方法:中心随机系统法。
42例患者分为单纯用药组和联合用药组两个组别。
所有患者符合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2],除外1型糖尿病、酮症酸重度、合并严重心脑肝肾疾病患者。
21例联合用药组患者中:患者中男性15例,女性6例;年龄低至42岁,高至78岁,年龄平均值(56.34±2.29)岁。
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治疗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疗效观察摘要】目的:研究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对于治疗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2017年9月—2018年7月这段期间在我院经过临床专业医生诊断为患有社区2型糖尿病并进行后期治疗的78例患者自由组合后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
对照组患者采取二甲双胍药物进行治疗,观察组则是在对照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一步实施吡格列酮药物。
经过一段时间临床治疗后,对两组患者后期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情况进行对比。
结果:当两组患者经过不同药物处理之后,观察组患者在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药物对于治疗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较为显著,因此该种药物治疗方法适用于临床方面的推广。
【关键词】二甲双胍;吡格列酮;社区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中图分类号】R58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31-0100-02本次研究内容是采用二甲双胍药物联合吡格列酮药物的方法治疗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本次随机抽取参与研究与后期治疗的是78例在我院进行社区2型糖尿病治疗的患者,参与研究的患者都是在2017年9月—2018年7月这段期间入住我院的。
对照组患者的年龄在43~75岁之间,平均为(58.0±6.0)岁;患病时间在1年~3年之间,平均为(28.0±4.0)月;观察组患者的年龄在45~7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7.0±5.0)岁;患病时间在1年~3年之间,平均为(27.0±5.0)月;将本次参与研究的78例患者经过随机组合后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与观察组都为39例患者。
排除标准:(1)经临床医生诊断为患有其他方面疾病严重影响到本次所要研究的各项指标。
(2)不属于以下纳入标准的患者;纳入标准:(1)经过临床专业医生确诊为需要进行社区2型糖尿病治疗。
吡格列酮合并二甲双胍治疗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临床效果分析目的探究吡格列酮合并二甲双胍对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9月~2015年3月收治的40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照入院的先后顺序将其分为观察者以及对照组,每组患者为20例。
对照组患者采用二甲双胍进行治疗,观察者患者在二甲双胍的基础上增加吡格列酮进行治疗,并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以及对比。
结果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其观察者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间经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采用吡格列酮合并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治疗,具有显著的疗效,能够有效的降低患者的血糖水平。
标签:吡格列酮;二甲双胍;2型糖尿病;临床效果2型糖尿病患者通常是以胰岛素存在抵抗作用为主要内容,并且还伴随胰岛素分泌不充分现象,同时患者还存在多饮食、体重较重以及血糖较高等代谢紊乱症状。
在临床治疗中以提升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为主要目的,并对胰岛素β细胞起到一定的作用[1]。
此研究对我院2014年9月~2015年3月收治的40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4年9月~2015年3月收治的40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入院的先后顺序将其分为观察者以及对照组,每组患者各为20例。
在对照组患者中,男性为15例,女性为5例,患者的年龄为43~76岁,平均年龄为(54.7±3.8)岁;在观察组患者中,男性为13例,女性为7例,患者年龄均在45~76岁,平均年龄为(55.2±2.7)岁,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对比,无显著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二甲双胍进行治疗,其用法用量为:500 mg/次,3次/d。
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治疗的基础上,增加吡格列酮进行治疗,其用法用量为:20 mg/次,1次/d,以6个月为1个疗程。
60例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效果目的探讨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
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1年5月~2013年5月共收治的60例2型糖尿病患者设为治疗组,并选取同期治疗的60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参照组。
两组均给予继续饮食与运动治疗,参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二甲双胍片治疗,治疗组给予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
结果治疗组的FBG、2hBG、FINS、HbAlc 均显著低于参照组(P<0.05)。
结论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能够有效降低患者血糖值,值得推广。
标签:2型糖尿病;吡格列酮;二甲双胍;效果引言糖尿病是临床常见慢性疾病之一,具有发病率高、病程长、致死率高等特点。
目前,该症已成为世界上第三高发病率的疾病[1]。
由于病程具有进展性特征,许多2型糖尿病患者都要应用胰岛素才能控制血糖值。
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均为临床胰岛素增敏剂,能够有效糖代谢,在临床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我院对60例2型糖尿病患者给予了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作如下具体报告。
1.临床资料与方1.1基本资料选取2011年5月~2013年5月入住我院进行治疗的60例2型糖尿病患者设为治疗组,并选取同期治疗的60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参照组。
120例患者中,男性患者75例,女性45例;年龄范围42~70岁,平均年龄55.3±2.2岁;病程1.2~10年,平均病程3.2±1.1年。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均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纳入与排除标准纳入标准者均满足以下条件:①控制饮食与运动治疗28d,血糖值得不到控制,空腹血糖(FBG)超过7.8mmol/L,或餐后2h(2hBG)超过10.0mmol/L,持续4周以上者;②无使用降糖药物物史的患者;③3个月内无应用降脂药史或4周内未使用过影响血糖及血脂代谢药物者[2]。
排除标准:①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②患有严重心肝肾疾病及缺氧性疾病者;③酮症酸中毒者。
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采取二甲双胍与吡格列酮联合治疗的效果。
方法:随机抽取我院接诊的2型糖尿病50例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2组,各25例,对照组单用二甲双胍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吡格列酮治疗。
观察记录两组治疗前后血糖指标、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并对比分析。
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2.00%,对照组则为84.00%,研究组稍高于对照组,但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均有明显改善(P<0.05),但研究组改善更为明显(P<0.05);两组均有轻微不良反应,但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采取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治疗可取得不错的效果,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并明显改善血糖指标,值得借鉴。
标签:2型糖尿病;二甲双胍;吡格列酮;疗效2型糖尿病属于常见疾病,以血糖升高为主要表现的慢性代谢性紊乱综合征,在糖尿病患者中占了90%以上[1],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需加强重视。
研究认为胰岛素抵抗与胰岛素分泌缺陷当属2型糖尿病发病主要机制,基础治疗方案为控制饮食与运动干预基础上采取药物有效刺激机体胰岛素分泌,并缓解胰岛素抵抗。
从以往研究来看,单一药物治疗效果不佳,为此我院将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应用在2型糖尿病中,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研究共计入选对象50例,全部为我院接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入选时间2012年5月-2015年5月。
入选患者均确诊符合WHO有关于2型糖尿病的诊断标准,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愿意配合本次研究,同时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排除近期有服用糖皮质激素、合并心衰、肝肾病变、肿瘤、胃肠道疾病等患者[2]。
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2组,各25例,对照组:男15例、女10例;最小者40岁,最大者77岁,均值62.4±5.9岁;病程4-20年,均值10.6±3.9年。
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观察目的探讨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伴胰岛素抵抗的效果。
方法通过分别采用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单独使用吡格列酮或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34例,观察1年后的血糖指标及BMI变化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联合治疗组降血糖效果优于单独使用者,且不影响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论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伴胰岛素抵抗,疗效确切,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
标签:吡格列酮;二甲双胍;联合使用;2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的主要特点是胰岛素分泌不足并伴有不同程度的胰岛素抵抗[1]。
吡格列酮和二甲双胍的药理作用依赖于胰岛素的存在,在提高胰岛素敏感性的基础上调节高血糖。
2010年2月~2011年3月,我院收治102例2型糖尿病患者,其中34例采用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疗效满意。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10年2月~2011年3月,我院收治102例2型糖尿病患者,均存在血糖控制不佳情况,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1组、对照2组,每组各34例。
三组病例在性别比例、年龄、基础疾病、身体质量指数(BMI)、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BG)及糖化血红蛋白(HbAlc)等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观察组患者口服30mg/d吡格列酮1次,500mg二甲双胍2次;对照1组口服30mg/d 吡格列酮1次,对照2组口服500mg/d二甲双胍2次。
整个治疗持续1年,治疗期间除进行常规饮食疗法和运动锻炼,不接收任何影响血糖的药物治疗。
1.3观察内容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身体质量指数(BMI),自肘部静脉抽取5ml 静脉血,测定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
1.4疗效判定标准治疗前后定期检查外周静脉血,测定血糖、FPG、2hPG、BMI和HbAlc;FPG低于6.66 mmol/L、2hPG低于8.33mmol/L或血糖下降程度大于30%为显效;空腹血糖在6.66mmol/L-8.33mmol/L、2hPG低于8.33mmol/L 为有效;治疗前后未发现血糖和临床症状有明显改善者为无效[2]。
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治疗48例初发2型糖尿病的疗效观察目的:观察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
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5例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口服盐酸二甲双胍片治疗,治疗组给予口服盐酸二甲双胍片联合盐酸吡格列酮片治疗,两组均治疗1个月为1疗程,3个疗程后对比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
结果:两组治疗后FPG、2 hPG和GHbA1c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后BMI、TG、TC、HDL-C和LDL-C均有所改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4.17%与对照组6.3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能够通过不同机制明显改善初发2型糖尿病的血糖水平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在提高患者的生存治疗和改善预后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值得临床继续探讨。
标签:二甲双胍;吡格列酮;2型糖尿病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和老龄化社会的到来,糖尿病发病率越来越高,已成为继心脑血管疾病和肿瘤之后第三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也是心脑血管等疾病的高危因素[1]。
因此,有效减轻胰岛素抵抗和控制血糖治疗2型糖尿病的关键。
本研究采取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治疗48例初发2型糖尿病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笔者所在医院2011年5月-2012年5月期间以初发2型糖尿病收住入院的患者分为两组,经临床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确诊,符合潘长玉《糖尿病学》[2]中关于初发2型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对照组47例,其中男26例,女21例;年龄36~73岁,平均(46.5±10.7)岁;体重指数21~34 kg/m2,平均(25.4±3.7)kg/m2;病程2~21年,平均(8.7±3.7)年。
治疗组48例,其中男26例,女22例;年龄35~75岁,平均(46.7±10.7)岁;体重指数21~35 kg/m2,平均(25.5±3.7)kg/m2;病程2~23年,平均(8.8±3.6)年。
二甲双胍与吡格列酮联合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观察饶鼎鼎【摘要】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metformin and pioglitazone combination therapy in the treatment of type 2 diabetes. Methods: A total of60 cases of type 2 diabetic patients in Jinxi County TCM Hospital of Fuzhou City of Jiangxi Province accepted treatment from March 2015 to March 2016 were randomly chosen and divided into treatment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with 30 cases in each.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metformin, and the treatment group accepted metformin and pioglitazone. The treatment effect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y body mass index (BMI), glycosylated hemoglobin (Hb A1c), glycated albumin (GSP), fasting blood glucose (FBG), postprandial 2 hours blood glucose (2h PBG), glucagon hormone like peptide-1 (GLP-1), triglyceride (TG), total cholesterol (TC), 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LDL-C), 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HDL-C) to improve the situation and adverse reactions.Results: Treatment group cure rate is 80%, with the total efficiency of 93.33%; and the number of cases of adverse reactions in 2 cases. The control group cure rate is 53.33%, with 73.4% efficiency; and the number of cases of adverse reactions in 6 cases. The results showed, the clinical effects of the treatment group is superior to control group, since the body mass index, glycated hemoglobin, glycated albumin, fasting blood glucose, postprandial 2 Hour blood glucose, glucagon like peptide, triglyceride, total cholesterol, low densitylipoprotein cholesterol, 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adverse reaction cases was fe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P<0.05).Conclusions: Metformin and pioglitazone combination 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has good curative effect, can better improve the patient body mass index, glycated hemoglobin, glycated albumin, fasting blood glucose, 2-hour postprandial blood glucose, glucagon like peptide, triglyceride, total cholesterol, 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It reduces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reduces the recurrence rate of patients, and provides a scientific basis for the clinical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目的:探究二甲双胍与吡格列酮联合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