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6 酸雨危害的模拟实验
- 格式:doc
- 大小:271.00 KB
- 文档页数:3
可怕的酸雨危害大大班教案可怕的酸雨绿豆种子、红豆种子、红绿灯鱼、白醋、带盖酱菜瓶、滴管、一次性杯子、量筒、尺、标签纸、pH试纸。
实验1 酸雨对植物种子萌发的影响实验方法(1)将绿豆种子放入一次性杯子中,再往烧杯中加入清水,浸没种子,24小时后取出种子,待用。
(2)配置模拟酸雨:用清水和白醋,通过pH试纸的测试调节,配置pH=3、pH=4、pH=5的模拟酸雨,以上每组模拟酸雨配置100毫升左右。
(3)准备4个干净的酱菜瓶,每个酱菜瓶中垫上等量的棉花,每个瓶中放置20粒颗粒饱满的绿豆种子。
(4)用滴管在4个酱菜瓶中分别滴入等量pH=3、pH=4、pH=5的模拟酸雨和清水,滴入的液体量以棉花刚刚湿透为准,盖上瓶盖。
将瓶子放在温暖处,一周后观察结果。
智慧花为什么要设置在酱菜瓶中加清水的实验?小贴士本实验中将绿豆种子浸泡24小时,目的是让种子充分吸水,种皮软化,有助于萌发。
一周以后,可以通过观察不同液体环境下绿豆种子的萌发情况,了解酸雨对种子萌发的危害程度。
实验2 酸雨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实验方法(1)实验前先萌发一批红豆种子,并让它们长成幼苗。
(2)配制模拟酸雨,方法同实验1。
(3)准备4个一次性杯子,在每个杯子中,摆入10棵长势基本相同的红豆幼苗,并用一小团棉花包裹好幼苗的根,让幼苗竖立在一次性杯子中。
(4)每天往4个一次性杯子中加入等量的pH=3、pH=4、pH=5的模拟酸雨和清水。
将培养皿放在适宜的环境中培养,连续观察一周。
智慧花为什么要取长势相同的红豆幼苗进行实验?小贴士你可以设计一张观察记录表,将每天观察到的小苗叶片的颜色变化、有无新芽出现、植株高度情况记录下来。
记录植株高度时,应测量每组中的每棵幼苗高度,再计算平均数。
实验3 酸雨对动物的影响实验方法(1)实验前1天,准备好大小基本一致,健康的红绿灯鱼。
(2)配制模拟酸雨,方法同实验1。
(3)准备4个一次性杯子,在每个杯子中分别加入100毫升的清水以及pH=3、pH=4、pH=5的模拟酸雨。
实验报告单实验题目: 酸雨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探究实验目的:1. 探究酸雨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2. 分析酸雨对植物叶片和根系的损害程度。
实验材料:1. 植物种子(同一品种)。
2. 盆栽或花盆。
3. 酸性液体(例如硫酸、盐酸)。
4. 自来水。
5. 定量注射器。
6. 试管或小容器。
7. pH测试纸或pH计。
8. 测量工具(如尺子、天平等)。
9. 记录表格或笔记本。
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将盆栽或花盆准备好,填充适量的土壤,并保证每个盆栽土壤的质地和养分含量相似。
-将植物种子均匀地撒在每个盆栽上,按照要求浇水并等待其发芽。
2. 实验组设置:-将盆栽分为不同组别,例如正常组(对照组)和酸雨处理组。
-酸雨处理组可分为不同浓度的酸性液体处理组。
3. 酸雨处理:-使用定量注射器将不同浓度的酸性液体分别注入试管或小容器中。
-用pH测试纸或pH计测量每种酸性液体的pH值,并记录下来。
-将相应浓度的酸性液体均匀地倒入每个酸雨处理组的盆栽中,确保土壤受到均匀的酸化处理。
4. 实验条件控制:-所有盆栽放置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如光照、温度和湿度等。
-每天按照需要浇水,确保土壤湿润适宜。
5. 观察与记录:-每天观察植物的生长情况,包括植物高度、叶片颜色、叶片面积等。
-记录并比较正常组和不同酸雨处理组的植物生长情况。
-定期记录数据,例如每隔一周进行一次观察和测量。
6. 数据处理与分析:-根据观察结果和数据记录,在报告中绘制图表和图形展示实验结果。
-对各组别的植物生长情况进行比较和分析,评估酸雨对植物生长的影响程度。
实验结论:根据实验结果,可以得出对酸雨对植物生长的影响进行评估。
可能的结论包括:酸雨可能导致植物生长受抑制、叶片损伤或凋落,以及根系受到侵蚀等。
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要遵守相关安全操作规范,避免酸性液体直接接触皮肤或眼睛。
2. 确保实验条件的一致性,以减少其他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干扰。
3. 观察和记录数据时要尽量客观,并重复实验以提高结果的可靠性。
课后延伸实验设计模拟酸雨对生物的影响探究实验目的:探究酸雨对种子发芽率的影响,认识酸雨对生物的危害。
实验原理:酸雨的腐蚀性对生物造成不良影响。
实验材料:模拟酸雨(CaSO4、NH4NO3、将两种药品按SO42-:NO3-=5:1 (摩尔比)配置模拟酸雨溶液。
然后用硫酸来调节PH值。
分别调节PH值等于3.0、4.0、5.0的梯度模拟酸雨溶液。
)清水、绿豆种子、培养皿、餐巾纸或卫生纸、标签纸、记号笔。
实验方法与步骤:一、设置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用PH值等于3.0、4.0、5.0的模拟酸雨溶液;对照组:用与酸雨等量的清水做对照。
注意:实验组和对照组用的种子的种类、大小、数量、新鲜程度及其他影响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均应相同。
二、操作步骤1、取20个培养皿,里面分别铺上两层餐巾纸,并将1—5号培养皿中撒入20ml的清水、6—10号培养皿撒上20ml PH=5.0的模拟酸雨溶液使餐巾纸潮湿;11—15号培养皿撒上20ml PH=4.0的模拟酸雨溶液使餐巾纸潮湿;15—20号培养皿撒上20ml PH=3.0的模拟酸雨溶液使餐巾纸潮湿;2、将随机抽取的600粒绿豆种子分成四组各150粒,分别平均放于四组培养皿中,即每个培养皿中三十粒绿豆种子,放于温暖的环境中。
3、四组实验设置5个重复实验,并且每一组都用记号笔做好标记;4、每天给种子浇水,但实验组一定要用对应浓度的模拟酸雨浇,对照组用清水浇。
每天浇的水量要相同。
5、大约5~7天后,统计各培养皿中种子的萌发数,记入下列表格,再计算发芽率。
实验数据与记录模拟酸雨对绿豆种子萌发影响表实验组(模拟酸雨)对照组(清水)条件记录PH=3.0 PH=4.0 PH=5.0 PH=6.8发芽数百分率发芽数百分率发芽数百分率发芽数百分率第1组第2组第3组第4组第5组合计实验结果预测及分析实验结果预测:PH越小,绿豆种子发芽率越低,种子生长状况越不好。
酸雨会降低种子的发芽率,对生物造成不良影响。
酸雨对土壤的影响实验模拟与观察一、实验题目:二、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模拟和观察酸雨对土壤的影响,以加深对酸雨形成原因及其对环境的危害的理解,并通过实验数据验证酸雨对土壤的影响。
三、实验器材:1. 5个透明塑料容器(具备一定深度和容量)2. pH测试纸或pH计3. 水4. 碳酸氢钠(可用于模拟酸雨)5. 改良土壤样品(或代表性土壤样本)四、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a. 收集适当数量的改良土壤样品(或代表性土壤样本)。
b. 将土壤样品均匀分配至5个透明塑料容器中,每个容器中土壤的质量应相等。
2. 模拟酸雨:a. 用水将第一个容器中的土壤湿润,不加入任何其他物质,作为对照组。
b. 向第二个容器中加入适量的碳酸氢钠,搅拌均匀,模拟低浓度酸雨组。
c. 向第三个容器中加入更多的碳酸氢钠,搅拌均匀,模拟中浓度酸雨组。
d. 向第四个容器中加入更高浓度的碳酸氢钠,搅拌均匀,模拟高浓度酸雨组。
e. 不加入土壤样品的第五个容器作为空白组。
3. 观察与记录:a. 观察各组容器中土壤的颜色、质地、湿度等特征,并记录下来。
b. 使用pH测试纸或pH计,分别测试各组容器中土壤的pH值,并记录下来。
c. 观察一段时间后,再次记录并比较各组土壤的变化。
五、实验结果及讨论:通过对酸雨对土壤模拟实验的观察和记录,可以得出以下结果:(这里可以根据实验观察结果进行叙述)根据实验结果的比较和分析,可以得出酸雨对土壤的影响主要包括:1. 酸雨会降低土壤的pH值:高浓度酸雨对土壤的pH值影响较大,而低浓度酸雨对pH值的影响较小。
2. 酸雨使土壤颜色变浅:与对照组相比,受酸雨影响的土壤颜色较浅。
3. 酸雨会导致土壤质地变松软:经酸雨侵蚀后,土壤表面变得较为疏松,容易流失。
4. 酸雨对土壤湿度的影响:酸雨的渗透性较强,会增加土壤湿度。
综上所述,酸雨对土壤有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
低pH值的土壤会阻碍植物的正常生长,导致土壤酸化,并可能导致植物养分的流失。
酸雨对生物的影响实验报告单酸雨是指大气中含有酸性物质的降水,主要由二氧化硫(SO2)、氮氧化物(NOx)等气体在大气中与水蒸气和氧气反应生成硫酸和硝酸而形成。
酸雨对生物造成的影响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
本实验报告将探讨酸雨对生物的影响,并通过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
实验目的:探究酸雨对生物的影响,了解其可能对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的破坏。
实验材料:1. 酸雨溶液(模拟酸雨)2. 不同种类的植物(如小麦、豌豆等)3. 不同种类的动物(如蚯蚓、蜗牛等)实验步骤:1. 准备酸雨溶液:将适量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加入蒸馏水中,调节pH值为酸性。
2. 将准备好的酸雨溶液分别浇灌在不同种类的植物上,每组重复3次。
3. 观察和记录每组植物的生长状况,包括植物的高度、叶片颜色和数量等。
4. 将准备好的酸雨溶液分别加入不同容器中,放入不同种类的动物。
每组重复3次。
5. 观察和记录每组动物的生存情况和行为表现,包括活动能力、食欲和繁殖情况等。
实验结果:1. 植物实验结果:通过观察和记录发现,受酸雨影响的植物生长缓慢,高度较对照组明显受限制。
叶片颜色也出现异常,变得黄绿色或褐色。
叶片数量减少,叶面积较小。
这些结果表明酸雨对植物的生长和养分吸收产生了不利影响。
2. 动物实验结果:通过观察和记录发现,受酸雨影响的动物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生存困难。
一些动物失去了活动能力,食欲下降,甚至死亡。
受影响的动物数量减少,繁殖率下降。
这些结果表明酸雨对动物的生存和繁殖能力产生了明显的负面影响。
实验讨论:酸雨对生物的影响是一个复杂的生态问题。
酸雨会导致土壤酸化,影响植物的根系吸收养分,限制植物生长。
同时,酸雨中的酸性物质也会直接接触到植物的叶片,对叶片造成损伤。
这些因素共同导致植物生长受限,影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对于动物来说,酸雨主要通过食物链的传递方式对其产生影响。
受酸雨影响的动物往往是食物链上的较低层级,它们摄食了受污染的植物或其他食物来源,从而摄入了酸性物质。
酸雨形成及危害的模拟实验一、研究背景在全球性的环境问题中,酸雨已成为重大危害之一,给工农业生产和人类生活造成巨大的损失。
因此,进一步认识、研究酸雨的形成及危害,对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研究目的通过模拟实验可以使学生了解酸雨形成的原因,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的探索精神,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操作动手能力。
三、研究内容1.背景调查与分析收集资料:有关部门——大气污染—一酸雨—一酸雨的危害—一酸雨的防治。
2.实验模拟酸雨的形成及危害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①在小烧杯中放人少量Na2SO3,滴入一滴水后加人2mL浓H2SO4,立即罩上玻璃钟罩,同时罩住植物苗和小鱼(底部一托盘)。
②少许几分钟后,经钟罩顶部加水使形成喷淋状,观察现象,最后测水、土的pH。
并记录现象。
四、成果形式完成实验报告,并通过查阅资料及调查弄清下列问题①酸雨是如何形成的?其危害是什么?②本地区能源结构是怎样的?③本地区汽车交通量及汽车尾气排放状况如何?④本地区大气的工业污染源都有哪些?⑤本地区采取哪些措施防治大气污染?第一节大气的结构与组成一、大气的结构地球的最外层被一层约5×1015吨的混合气体包围着。
由于受地心引力的作用,大气在垂直方向的分布极不均匀,大气的质量主要集中在下部,50%的质量集中在离地面5km以下,75%集中在10km以下,90%集中在30km以下的范围内。
距离地面1000~1400km的高空,气体已非常稀薄。
根据大气垂直方向分布的特点,在结构上可将大气圈分为5层(见图3-1)。
(1)对流层对流层是大气的最低层,其平均厚度约12km,集中了大气中80%的空气和几乎所有的水蒸汽。
对流层内具有强烈的对流作用,云、雾、雨、雪等主要天气现象均出现在此层,其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影响最大,也是大气污染的主要研究对象。
(2)平流层对流层顶到50km的大气层为平流层。
(3)中间层平流层顶至约80km高度范围内的大气称为中间层。
六年级化学实验制作简易酸雨模型酸雨是指大气中含有酸性物质的降水,对环境造成了许多负面影响。
为了更好地理解酸雨的形成原理,我们可以进行一项简易的化学实验,制作自己的酸雨模型。
以下是制作方法和实验过程。
实验材料及器材:1. 干净透明的玻璃容器(如浅盘)2. 小型塑料板或金属片3. 醋酸(酸性物质)4. 小型粉末状物质(如小苏打粉、小蘑菇等)实验步骤:第一步:准备模型基座1. 取一个干净透明的玻璃容器作为模型基座。
2. 将该容器放在平坦的桌面上以确保模型的稳定性。
第二步:制作酸性物质1. 取少量的醋酸,并将其倒入玻璃容器中。
2. 注意,这里所用的醋酸只是其中一种酸性物质,你也可以选择其他酸性物质进行实验。
第三步:制作模型1. 在小型塑料板或金属片上撒上少量的小型粉末状物质(如小苏打粉、小蘑菇)。
2. 将制作好的小型塑料板或金属片悬挂在玻璃容器内,使其与醋酸接触。
第四步:观察实验现象1. 等待一段时间,观察实验现象。
2. 你会发现,小型粉末状物质开始溶解,并且醋酸逐渐变为混浊的液体,模拟了降雨的情景。
实验原理解释:酸雨的形成是由于空气中的污染物(如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与水蒸气等物质一起形成酸性气溶胶,降落在地面时形成酸雨。
这些污染物在大气中与水蒸气结合,变为酸性物质,之后与降雨一同降落。
在我们的实验中,使用了醋酸作为模拟酸雨的物质。
当醋酸与小型粉末状物质(如小苏打粉、小蘑菇)接触时,醋酸开始溶解这些物质,并形成混浊的液体。
这一过程模拟了真实酸雨对环境中物质的侵蚀和溶解。
实验结果与结论:通过这个简易的化学实验,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酸雨的形成过程。
根据实验现象,可以得出结论:酸性物质与降雨接触时,会导致地面的物质溶解,对环境造成伤害。
这个实验模型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了解酸雨的危害性,并增强我们对环境保护的意识。
我们应当努力减少排放有害气体,降低酸雨对环境的影响。
小结:通过制作简易酸雨模型,我们可以深入学习酸雨对环境的影响,培养保护环境的意识。
酸雨对生物的影响实验探究过程酸雨对生物的影响一直是环境保护领域的热点问题,因为它会对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的破坏。
为了探究酸雨对生物的影响,科学家们进行了大量的实验研究。
本文将通过实验探究过程,分析酸雨对生物的影响,并探讨其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一、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探究酸雨对不同生物的影响,分析其对生物的危害程度。
二、实验材料和方法1.实验材料:玻璃瓶、酸雨溶液、不同种类的植物和动物组织。
2.实验方法:(1)准备酸雨溶液:在玻璃瓶中加入一定量的硫酸和氮氧化物,使其浓度达到一定比例,模拟出酸雨溶液。
(2)筛选实验生物:选择不同种类的植物和动物组织,如小麦、玉米、金鱼、小白鼠等。
(3)实验操作:将实验生物置于酸雨溶液中,观察一定时间后,记录生物体外观和生长状况,并进行统计分析。
三、实验结果1.植物实验结果:(1)对小麦和玉米进行酸雨实验后,发现植物叶片出现焦黄和褐色斑点,叶子边缘出现焦枯现象,生长速度明显减缓。
(2)对比对照组,酸雨处理组植物生长迟缓,根部和叶片受损严重。
2.动物实验结果:(1)对金鱼进行酸雨实验后,观察发现鱼鳃出现变色和溃烂现象,鱼鳃恶化严重,活动力明显减弱。
(2)对小白鼠进行酸雨实验后,发现小白鼠毛发出现稀疏和脱落现象,呼吸困难,行动迟缓。
四、实验分析通过实验结果可以看出,酸雨对生物产生了明显的不良影响。
在植物实验中,酸雨导致叶片出现焦黄和褐色斑点,影响了光合作用的进行,从而导致生长速度减缓。
在动物实验中,酸雨导致金鱼鱼鳃出现变色和溃烂现象,小白鼠毛发出现稀疏和脱落现象,直接影响了它们的正常生活和活动。
综合分析可以得出结论,酸雨对植物和动物产生了严重的毒害作用。
五、实验结论酸雨对生物产生了明显的危害,导致植物叶片出现焦枯现象,影响了光合作用的进行,造成生长迟缓;同时,酸雨也导致动物组织受损,影响了它们的生活和活动。
因此,酸雨对生物的影响不可忽视,需要加强环境保护,减少酸雨的排放,保护生物的生存环境。
实验活动6 酸雨危害的模拟实验
一、对本节课的基本认识与理解
二、教与学的过程设计
实验原理:
1、煤燃烧时会排放出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等污染物,这些气体或气体在空气中反应后的生成物溶于水,会形成酸雨。
2、酸雨形成的主要过程:
二氧化硫溶于雨水:SO2+H2O===H2SO3
亚硫酸在空气中进一步氧化:2H2SO3+O2==2H2SO4
二氧化氮溶于雨水:4NO2+O2+2H2O==4HNO3
3、酸与金属单质及盐的反应等。
Mg+H2SO4===MgSO4+H2↑ CaCO3+H2SO4===CaSO4+H2O+CO2↑
4、非金属氧化物与碱的反应。
SO2+2NaOH===Na2SO3+H2O
5、酸与碱的反应。
H2SO4+ 2NaOH===Na2SO4+2H2O
实验设计:
(一)实验装置:
(二)实验步骤:
1、分别向两个集气瓶中加入a韭菜叶、b镁带、c鸡蛋壳。
2、用医用注射器在蒸馏水瓶中各吸入20ml水。
3、用药匙取硫粉放在燃烧匙中,在酒精灯火焰上点燃后迅速塞紧橡皮塞。
4、分别将医用注射器中的水注入到集气瓶中,观察记录实验现象。
操作步骤猜想的实验现象
集气瓶中的物质空气加20ml水
(对照组)SO2加20ml水
(实验组)
a、韭菜叶无现象韭菜叶片迅速变黄
b、镁带无现象有较多的气泡冒出
c、鸡蛋壳无现象有较多的气泡冒出
5、实验结束后用医用注射器吸取15ml的NaOH溶液注入到实验组的集气瓶中并加以振荡,处理瓶内残留的废气和废液。
解释与结论:
1、酸雨的危害大致有五个方面:①对人体健康的损害;②引起水体酸化;③破坏植被、森林和土壤等;④腐蚀建筑、金属和生活用品等;⑤渗入地下,使土壤和地下水中的重金属离子的含量增加。
2、为了防止酸雨的产生,保护我们的大自然,请提出一条合理化的建议:防治酸雨的污染,最根本的途径是减少人为排放的污染物,人为排放的二氧化硫主要是由于燃烧高硫煤造成的,因此,研究煤碳中硫资源的综合开发和利用是防治酸雨的有效途径。
具体做法是①大力进行煤碳洗选加工,综合开发煤、硫资源;②对于高硫煤和低硫煤实行分产分运;③在煤碳燃烧时,采取排烟脱硫技术;④使用清洁能源替代化石燃料。
3、实验结束后用医用注射器吸取15ml的NaOH溶液注入到实验组的集气瓶中并加以振荡的目的是:⑴吸收SO2气体,防止扩散到空气中造成大气污染;⑵中和反应剩余的酸,防止酸性废液腐蚀下水管或污染水源。
4、做“酸雨危害的模拟实验”时,我们采用对照实验的方法,其对照物是空气。
实验效果:
在短时间中可看到明显的实验现象,实验效果很好。
三、板书设计
四、教学反思:
实验用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SO2,让学生可直接得知空气中SO2是由含有硫元素的化石燃料在燃烧时产生的,同时借助医用注射器和自制喷头喷水,模拟了下雨的过程,让学生明白酸雨的产生过程,同时增添了实验的趣味性。
实验中用鸡蛋壳替代教材中大理石或石灰石颗粒,植物叶子选用韭菜叶,主要是为了在短时间内现象明显。
在第六单元中学生已经知道了大理石或石灰石及鸡蛋壳的主要成份都是CaCO3,这个实验中若用大理石或石灰石颗粒,很难看到有气泡冒出;实验中若用其他植物叶或果皮,颜色变化都不明显且需要时间较长。
能有效防止室内空气污染。
把抽象的酸雨概念变成有形有色的事实。
巧妙地展开实验,使学生懂得客观事实是认识事物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