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国家审判机关和国家检察机关
- 格式:ppt
- 大小:79.50 KB
- 文档页数:13
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2018年3月20日施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加强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的监督,实现国家监察全面覆盖,深入开展反腐败工作,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坚持中国共产党对国家监察工作的领导,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构建集中统一、权威高效的中国特色国家监察体制。
第三条各级监察委员会是行使国家监察职能的专责机关,依照本法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以下称公职人员)进行监察,调查职务违法和职务犯罪,开展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维护宪法和法律的尊严。
第四条监察委员会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监察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监察机关办理职务违法和职务犯罪案件,应当与审判机关、检察机关、执法部门互相配合,互相制约。
监察机关在工作中需要协助的,有关机关和单位应当根据监察机关的要求依法予以协助。
第五条国家监察工作严格遵照宪法和法律,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权责对等,严格监督;惩戒与教育相结合,宽严相济。
第六条国家监察工作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强化监督问责,严厉惩治腐败;深化改革、健全法治,有效制约和监督权力;加强法治教育和道德教育,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长效机制。
第二章监察机关及其职责第七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监察委员会是最高监察机关。
省、自治区、直辖市、自治州、县、自治县、市、市辖区设立监察委员会。
第八条国家监察委员会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产生,负责全国监察工作。
国家监察委员会由主任、副主任若干人、委员若干人组成,主任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副主任、委员由国家监察委员会主任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任免。
国家监察委员会主任每届任期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每届任期相同,连续任职不得超过两届。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国家机构有哪些》教案【教学内容】本课是六年级上册法治专册中第三单元的第一课“国家机构有哪些”。
国家机构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而建立起来的一整套国家机关体系的总称。
我国宪法的第三章,就明确介绍了中国的国家机构的组成。
从行使职权的性质上看,可以把它们分为国家权力统一原则下的权力、行政和司法等机关;从行使职权的地域范围上看,可以把它们分为中央国家机关和地方国家机关。
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为了解并初步认识“身边的国家机构”,帮助学生对我国主要国家机构有初步认识。
第二课时的教学内容为了解国家机关的职权。
第三课时的教学内容为了解国家机关的产生,初步了解“一府一委两院”的产生,在前两课时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体会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学情分析】通过对六年级学生的观察,与六年级老师的交流,了解到,六年级学生有了一定思辨能力,但能否理清层次脉络还有一定的困难。
此时的六年级学生也正处于思想形成的初步时期。
教学时,须紧扣社会热点,学生的兴趣点和生活的困惑点搭建思辨平台,在学生充分交流的基础上,层层点拨和引导,帮助学生从感性认识提炼为理性总结,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主动性帮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感悟、构建并丰富学习经验,真正实现知、情、行的统一。
建立对宪法的法律地位和权威的初步认知,初步认识主要国家机构,让学生养成基本公民义务观。
学会了法律,对我们的生活是有帮助的,形成正确的维护权力的观念和能力。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从生活出发,初识国家机构。
2.通过学习能说出国家运转、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国家机构;宪法是确定国家机构的最高法律依据。
过程与方法:1.运用观察、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取信息。
2.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3.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学习方式,以小组式学习、交往式学习等形式引导学生学习探究,掌握所学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培养学生树立基本的法治观念,以乐观的生活态度、求实的科学态度等来面对生活。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三号——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公布日期】2018.03.20•【文号】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三号•【施行日期】2018.03.20•【效力等级】法律•【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监察正文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三号《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于2018年3月20日通过,现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习近平2018年3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2018年3月20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监察机关及其职责第三章监察范围和管辖第四章监察权限第五章监察程序第六章反腐败国际合作第七章对监察机关和监察人员的监督第八章法律责任第九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加强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的监督,实现国家监察全面覆盖,深入开展反腐败工作,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坚持中国共产党对国家监察工作的领导,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构建集中统一、权威高效的中国特色国家监察体制。
第三条各级监察委员会是行使国家监察职能的专责机关,依照本法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以下称公职人员)进行监察,调查职务违法和职务犯罪,开展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维护宪法和法律的尊严。
第四条监察委员会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监察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监察机关办理职务违法和职务犯罪案件,应当与审判机关、检察机关、执法部门互相配合,互相制约。
监察机关在工作中需要协助的,有关机关和单位应当根据监察机关的要求依法予以协助。
第五条国家监察工作严格遵照宪法和法律,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权责对等,严格监督;惩戒与教育相结合,宽严相济。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5国家机构有哪些练习卷3学校:姓名:班级:考号:一、选择题1.下列选项中,属于国家机构的是()oA.邮局B.派出所C.医院D.以上都不对2.写举报信实名举报某国家工作人员收取他人巨额钱财,这个事例属于哪种监督方式?()A.党内监督B.民主监督C.群众监督D.以上都不对3.国家机关行使职权时违反法律的规定,侵犯公民合法权益,人民法院依据()进行审理。
A.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4.国家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是法治社会的一项根本原则。
在我国司法体系中,行使审判权的机关是()。
A.公安机关B.人民检察院C.人民法院D.以上都不对5.第十三届人大代表中,一线工人、农民、专业技术人员等基层代表比例进一步提高,党政领导干部代表比例降低。
这()口有利于调动基层群众参政议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口能更好地反映人民群众的意愿口有利于人民直接管理国家事务□有利于推动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问题的解决A. □□□B. □□C. □□D. □□□6.对人民法院这个国家机构,认识正确的是()。
A.国家检察机关B.国家监察机关C.国家审判机关D.以上都不对7.办理户口应该去当地的()oA.公安部门B.医疗保障部门C.民政局D.以上都不对二、填空题8.()是公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重要途径,()代表着一种民主权利。
县、乡两级人大代表换届选举是全体选民行使选举权重要体现,每一张选票都应当认真对待和珍视。
9.在我国的经济、社会等领域,必须加强对权力的,以保证权力的行使符合人民的,体现人民的。
10.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必须按照要求,保持同与社会的联系,倾听意见,接受,保证国家机关依法行使权力,自觉。
1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最高国家机关,他的常设机关是,简称12.“一府一委两院”其中“一府”是指,“一委''是指, "两院”是指13.法徽的图案由麦穗、、华表、、和—构成。
道德与法治期中测试卷第Ⅰ卷选择题(共33分)一、选择题(下列各题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的答案,请将其字母标号填入下表相应题号下的空格内。
每小题3分,共33分)1.[原创题]小军在国庆70周年时去北京旅游,在天安门城楼和人民大会堂,他都会看到悬挂着( )2.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维护国家法制统一、尊严、权威,加强人权法治保障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
下列属于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做法的是( )①立法机关在立法过程中丰富公众参与立法的形式②尊重和保障人权成为我国的宪法原则③行政机关在执法过程中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意识,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坚持依宪施政、依法行政、简政放权④国家加强法治宣传教育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3.[原创题]下面是八年级(2)班同学对教材第11页图的解读,其中正确的有( )①图示中的“人民”指的是年满18周岁的中国公民②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由人民选举的代表组成③国家行政机关、监察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④在宪法的构成中,第三章“国家机构”是宪法的核心内容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4.[改编题]请你阅读《宪法》目录并判断后面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宪法的核心部分位于宪法第三部分B.我国的司法机关位于宪法的第三章第七节C.公民的政治权利来自宪法第二章,公民的政治权利就是选举权D.我国现行宪法是新中国的第四部宪法,宪法的修改必须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一半以上的多数通过5.[改编题]以下是道德与法治课上李老师呈现的一些资料及同学们对此做的分析,其中不正确的是( )A.国家宪法日期间,某市举办宪法知识有奖问答,宪法宣讲团进机关、进校园,向社区居民赠送宪法读本等活动-该市通过宣传宪法,增强人们的宪法意识B.2019年最高人民法院受理案件38498件,审结344881件,解决了一批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最高人民法院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独立行使检察权C.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周某拒不配合检查人员工作,情绪失控,辱骂对方,公安机关依法对周某做出了行政处罚-合理调控情绪,正确处理法治与自由的关系,认清违法的后果D.小王是建档立卡的贫困生,班主任老师用自己的工资暗暗地对他进行资助,小王很是感激-关爱他人,要讲究策略6.我国已经建立起比较完备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如图说明( )①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②宪法与其他法律相互制约③宪法在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④地方性法规、各类条例是宪法的立法基础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7.在学习“公民的基本权利和基本义务”这一内容时,娟同学用图示法加以梳理。
第三单元人民当家作主第六课我国国家机构6.4 国家监察机关一、单选题1.2018年3月20日,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
3月2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监察委员会在北京揭牌。
下列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监察委员会认识正确的有()①是我国新设立的国家机关②由全国人大产生、向全国人大负责③履行政治协商,参政议政职能④是我国最基层的群众自治组织A.①③B.③④C.①②D.②④【答案】C【详解】本题考查对国家监察委员会的认识和把握。
①②:依据教材知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监察委员会是我国新设立的国家机关,由全国人大产生、向全国人大负责,并受其监督,故①②说法正确;③:中国人民政协履行政治协商,参政议政职能,故③说法错误;④:居委会以及村委会是我国最基层的群众自治组织,故④说法错误;故本题选C。
2.监察委员会的职责包括()①监督职责②调查职责③审判职责④处置职责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答案】C【详解】本题考查国家监察机关的知识点。
①②④:依据教材知识分析材料可知,监察委员会是行使国家监察职能的专责机关,具有监督职责、调查职责、处置职责,故①②④正确;③:错误,人民法院拥有审判职责。
故排除③;故本题选C。
3.下列对监察委员会认识正确的是()A.监察对象就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B.监督是监察委员会的首要职责C.是我国最高的监察机关D.是司法机关的重要组成部分【答案】B【详解】本题考查监察委员会的职责。
B:依据教材知识可知,监督职责,是监察委员会的首要职责,确保权权力不被滥用、确保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B说法正确;A:监察委员会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进行监察,不只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A说法错误;C:监察委员由国家监察委员会和地方各级监察委员会组成,其中国家监察委员会是我国最高的监察机关,C说法错误D:监察委员会是国家监察机关,不是司法机关,D说法错误;故本题选B。
《公共行政学》课程综合练习题(六)(第11—12章)第十一章行政监督综合习题一、填空题1.广义的行政监督是指政党、、司法机关、、社会舆论和公民以及,依法对政府和行政人员的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公平性和有效性的监察和督促的行为。
2.行政监督主体由三方面主体构成:一是法定监督主体;二是法律、政策的授权的行政监督主体;三是。
3.行政监督的内容是指行政过程中的及其公务员的行为和与其相关联的机制。
4.司法机关实施的监督是指的监督和的监督。
5.检察机关对行政管理的监督主要体现为和监督两方面。
6.职务犯罪监督包括对贪污贿赂的监督、和渎职犯罪监督三种。
7.审判机关监督包括行政诉讼的监督、和刑事诉讼的监督等。
8.依照公共行政管理的过程,可以分为事前监督、和事后监督。
9.对监督对象在执行法律或实施决策、计划过程中履行职责情况进行的监督检查,称为。
10.事中监督的主要形式是现场监督和。
11.我国法律有许多关于备案的规定,按照接受备案的主体,主要有:;向国务院各工作部门的备案;向地方各级政府及工作部门的备案。
12.1987年颁布实行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地方性法规备案工作的通知》要求,备案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应于批准之日起的内报送国务院各十五份。
13.批准是一种约束力较强的方式,其内容包括:要求监督对象报送审批材料、审查和批准(含不批准)三个基本步骤。
14.根据法律的规定,行使改变或撤销权力的只能是。
15.根据现行的《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和《行政监察法》的规定,行政处分共有六类:警告、、记大过、、撤职、。
16.行政监察的对象是国家、国家和国家行政机关任命的其他人员。
17.对监督对象未构成犯罪,仅构成违反政纪的案件,由调查处理;对监督对象构成犯罪的案件,由追究刑事责任。
18.对具有公务员身份的中国共产党党员的案件,需要给予处分的,分别由给予政纪处分和给予党纪处分。
19.对涉及非中国共产党党员的国家公务员的案件,需要给予处分的,则只由给予政纪处分。
2023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知识题库(含答案)目录一、选择题(共50题) (2)二、判断题(共19题) (11)三、简答题(共2题) (14)四、风险题(共3题) (15)一、选择题(共50题)1、为了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加强对(D)的监督,实现国家监察全面覆盖,深入开展反腐败工作,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根据宪法,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
A公职人员B相关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C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D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2、监察委员会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监察权,不受(A)、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A行政机关B司法机关C党政机关D审判机关3、监察机关办理职务违法和职务犯罪案件,应当与审判机关、检察机关、(B)互相配合,互相制约。
A行政机关B执法部门C司法机关D党政机关4、国家监察委员会主任每届任期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每届任期相同,连续任职不得超过(B)届。
A一B两C三D四5、国家监察委员会由(B)产生,负责全国监察工作。
A全国人民代表常务委员会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C全国政治协商会议D中央纪委全会6、监察人员辞职、退休(B)年内,不得从事与监察和司法工作相关联且可能发生利益冲突的职业。
A两年B三年C一年D五年7、监察机关涉密人员离岗离职后,应当遵守(B)规定,严格履行保密义务,不得泄露相关秘密。
A相关法律B脱密期管理C保密D保密协议8、各级监察委员会是行使国家监察职能的专责机关,依照本法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以下称公职人员)进行监察,调查(C),开展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维护宪法和法律的尊严。
A违法和犯罪B职务违法和职务违纪C职务违法和职务犯罪D职务违纪和职务犯罪9、国家监察工作严格遵照宪法和法律,以事实为根据,以(A)为准绳,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权责对等,从严监督;惩戒与教育相结合,宽严相济。
A法律B纪律C纪律和法律D相关法律10、国家监察委员会对(D)负责,并接受其监督。
初中政治国家机构知识点全面解析国家机构是指国家为履行职能所创设的组织、部门和机构,它们构成了国家的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初中政治中,我们需要了解国家机构的组成和职能,以及它们在国家治理中的作用。
本文将全面解析初中政治中有关国家机构的知识点,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内容。
首先,我们来了解国家机构的组成。
国家机构主要包括国家权力机关、国家行政机关、国家审判机关和国家监察机关。
国家权力机关是国家最高决策机关,包括国家主席、国家主席副职、国务院等组成部门。
国家行政机关是国家行政管理的组织机构,包括各级人民政府、各级部门等。
国家审判机关是负责对司法事务进行审判的机构,包括最高人民法院、地方各级人民法院等。
国家监察机关是依法独立行使监察职权的机构,包括国家监察委员会、地方各级监察委员会等。
接下来,我们来了解国家机构的职能。
国家权力机关的职能包括制定法律、监督国家工作、决策重大问题等。
国家行政机关的职能包括行使行政职权、制定行政法规、管理经济社会事务等。
国家审判机关的职能包括独立审判案件、保障司法公正、维护法律权威等。
国家监察机关的职能包括开展监察调查、惩治腐败行为、保障人民政权等。
国家机构在国家治理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首先,国家权力机关是国家最高决策机关,其制定的法律和政策对国家的发展具有重大影响。
其次,国家行政机关负责行使行政职权,管理国家各项事务,保障社会经济的正常运行。
再次,国家审判机关负责独立公正地审判案件,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最后,国家监察机关开展监察调查,保障人民政权的稳定和廉洁。
在学习初中政治的过程中,我们需要了解国家机构的重要性和作用,加深对其组成和职能的理解。
这不仅有助于我们认识国家的组织结构,还能够帮助我们了解国家的决策过程和运行机制,为我们的公民意识和法治意识的培养打下基础。
总之,了解和掌握国家机构的知识是初中政治学习的重要内容。
通过深入学习国家机构的组成和职能,我们能够更好地认识国家的组织结构和运行机制,从而提高我们的政治素养和公民意识。
第十一章行政监督学习要点一、行政监督的涵义和特点行政监督是指党、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人民群众依法对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行政管理过程中遵纪守法情况实施的监察和督导活动,它是一种法制监督。
行政监督是行政管理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机器正常运转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
行政监督具有以下特点:第一,行政监督主体的广泛性。
根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我国行政监督的主体是中国共产党的各级组织、各级国家权力机关、各级国家审判机关、各级国家检察机关、各级国家行政机关及各种社会力量等。
第二,行政监督对象的特定性。
行政监督的对象是各级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更确切地说是行政组织及其工作人员的职务行为及行政行为。
第三,行政监督的法制性。
行政监督是一种法制监督。
一方面,行政监督各主体所享有的监督权,都是法律所赋予的,一切监督活动都要依法进行;另一方面,实施行政监督时,无论是对行政活动合法性及合理性的监督,还是对行政人员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政府规章制度的监督,都表现为对其在行政活动中遵守法制情况的监督。
二、行政监督的种类依据不同的标准,从不同的角度,可对行政监督作不同的分类。
第一,以行政监督的主体为标准,可分为党的监督、权力机关的监督、行政机关的监督、司法机关的监督、人民群众的监督和社会舆论的监督。
第二,以行政监督的系统关系为标准,可以分为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
第三,以实施行政监督的时间为标准,可以分为事前监督、事中监督、事后监督。
第四,以行政监督的内容不同为标准,可以分为一般监督和专业监督。
第五,以监督主体同监督对象的关系的不同为标准,可以分为直接监督和间接监督。
第六,以监督的组织形式为标准,可以分为有组织的监督和无组织的监督。
由于标准和角度的不同,上述内容有交叉和重合,相互之间的关系、界限并不十分清楚,它们往往是错综复杂的相互补充的关系。
三、行政监督的原则行政监督的原则是指行政监督应遵循的准则和指导思想。
它对行政监督的实施起着指导和规范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