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剧蝴蝶夫人
- 格式:ppt
- 大小:653.00 KB
- 文档页数:19
歌剧《蝴蝶夫人》与音乐剧《西贡小姐》的创作理念分析作者:马杰来源:《北方音乐》2017年第02期【摘要】歌剧与音乐剧都是一种高度综合的艺术形式,集音乐、戏剧、舞蹈为一身,虽然表现手法不尽相同,但都属于“音乐戏剧”的范畴。
在20世纪,两位世界著名的作曲家围绕着相似的故事情节,创作出了两部优秀的戏剧作品,分别是歌剧《蝴蝶夫人》和音乐剧《西贡小姐》,可以说《西贡小姐》是《蝴蝶夫人》的现代版、通俗版。
本文对这两部戏剧作品的剧本、故事、主要人物性格、部分唱段等进行了剖析,以便对于两部作品的创作理念有更清晰的认识。
【关键词】蝴蝶夫人;西贡小姐;创作理念歌剧,最早产生于17世纪的意大利,它综合了诸多艺术要素,而其中音乐和戏剧这两大要素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德国伟大的歌剧大师瓦格纳曾讲过“乐剧”的概念,即歌剧是由音乐展开的戏剧。
音乐剧最早也是从欧洲歌剧(轻歌剧和音乐喜剧)中吸取了大量的艺术养分,关于它的起源也众说纷纭,从19世纪开始,在美国音乐剧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与轻歌剧、音乐喜剧、狂想剧并存的状态,可以说,歌剧与音乐剧有着割不断的联系。
贾科莫·普契尼和克劳德·米歇尔·勋伯格,分别创作了《蝴蝶夫人》和《西贡小姐》。
普契尼毕生写了十二部歌剧,他的作品大多以现实题材及神话题材为主。
他善于描写小人物的大悲哀,刻画人物内在心理,特别是着力于女主人公的心理悲剧刻画。
勋伯格则是一位成功的作曲家和唱片制作人。
他的作品多数涉及宗教、政治或历史等大题材。
如果说普契尼的创作激情来源于巧巧桑的纯情,勋伯格的创作冲动则来自于对社会的责任感。
从批判角度来说,《西贡小姐》更加具有批判性和政治色彩。
一、《蝴蝶夫人》和《西贡小姐》的剧本分析(一)创作背景《蝴蝶夫人》的原型源自1898年约翰·朗(JohnLong,1861-1927)的短篇小说《蝴蝶夫人》。
1900年,贾科莫·普契尼观看了舞台剧《蝴蝶夫人》后,即被巧巧桑的纯情所感动,带病完成了《蝴蝶夫人》的创作和排演。
Vol.40 No.4Aug. 2019大连大学学报JOURNAL OF DALIAN UNIVERSITY 第40卷 第4期2019年08月普契尼及其歌剧《蝴蝶夫人》的简析王 琛(大连大学 音乐学院,辽宁大连 116622)摘 要:吉亚卡默.普契尼(1858年6月22日-1924年11月29日)是继威尔第之后意大利最为伟大的歌剧作曲家,他采用一些老式规则中决不允许的各种和弦的奇怪结合使歌剧听起来更为震撼,一生创作12部经典的歌剧。
第一部歌剧为《群妖围舞》,随后的《马侬.莱斯科》、《波西米亚人》、《蝴蝶夫人》、《图兰朵》等等20世纪伟大的歌剧作曲家普契尼及其歌剧《蝴蝶夫人》的简介与分析都成为一部又一部的经典流传至今。
而以亚洲日本长崎为背景的《蝴蝶夫人》更是不朽中的经典。
本文结合普契尼的歌剧创作特点以《蝴蝶夫人》为例进行了介绍与分析,能较为直观的了解把握普契尼的歌剧特点。
关键词:悲情歌剧;创作手法;蝴蝶夫人;戏剧改编;音乐中图分类号:J 8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395(2019)04-0082-03收稿日期:2019-01-21作者简介:王琛(1982-),男,大连大学音乐学院讲师、硕士,主要从事声乐、歌剧表演和演唱教学与研究。
意大利歌剧作曲家吉亚卡默·普契尼于1858年6月22日出生在意大利一座小城市路卡市,很小的时候普契尼就展现出其在音乐方面极高的天赋,小时候跟随私人家庭教师安杰洛尼学习音乐,后来以优异的成绩考入米兰音乐学院,师从于著名的意大利作曲家彭其艾利,值得一提的是普契尼的恩师曾创作歌剧《歌女乔孔妲》对意大利现代歌剧的教学和创作起到了巨大的影响力[1]。
早期的普契尼更加沉迷于交响乐,但是在老师彭其艾利的影响和引导下,普契尼渐渐的走向了歌剧的创作,事实证明,普契尼后来的选择是正确的。
普契尼的第一部歌剧《群妖围舞》是为了参赛而创作的,虽然最终没有获得奖项,却得到了意大利著名诗人、剧作家、作曲家波一托的欣赏,《群妖围舞》于1884年在米兰上演。
四.歌剧《蝴蝶夫人》赏析作者介绍:普契尼(GiaCorno Puccini,1858-1924),意大利作曲家。
意大利教堂乐师的第五代传人,原为当地教堂管风琴师,1880年入米兰音乐学院从巴齐尼与蓬基耶利学作曲。
蓬基耶利发现其有歌剧创作才能后,劝他以他的习作(群妖围舞)(Levili)参加松佐尼奥的独幕歌剧比赛,遭拒绝后,此歌剧却获博伊托好评并于1884年在米兰上演。
普契尼真正成名作是1893年上演的《曼侬·莱斯科》,普契尼最著名的歌剧是《艺术家的生涯》、《托斯卡》、《蝴蝶夫人》、《图兰朵》、《黄金西部女郎》和成名作《曼侬·莱斯科》。
共作10多部歌剧。
普契尼在意大利歌剧中,与威尔第形成了相对比的两极。
也许他缺少威尔第那种戏剧中的庄严与崇高,缺少威尔第戏剧冲突的那种气势,但他充分表现了戏剧性中的多愁善感的魅力,他的歌剧中所体现出的那种歌剧艺术中的柔韧性,及他在配器中那种细腻的柔美也同样征服了全世界的听众。
《蝴蝶夫人》,这部三幕歌剧,作于1904年。
这部作品剧情取自美国作家朗的同名小说,由费科萨与伊利卡根据美国剧作家贝拉斯科的戏剧本撰脚本。
初为两幕,后普契尼于当年修订为三幕。
作品叙述日本女子巧巧桑(即蝴蝶夫人)与美国海军上尉相恋,对他一往情深。
谁知这位海军上尉是位负心郎。
巧巧桑在上尉回国后,拒绝一切求婚者,苦苦思念上尉,盼他归来。
可最后等来的却是上尉与他的新婚妻子,详要带走蝴蝶夫人所生的儿子,蝴蝶是人悲痛欲绝,最后才由剑自剔。
这是一部动人悲婉的爱情悲剧。
剧中人物蝴蝶夫人Cio-Cio-San 日本艺妓女高音苏祖基(铃木)Suzuki 蝴蝶夫人的女仆女中音平克顿 B.F.Pinkerton 美国海军上尉男高音凯蒂KatePiEIderton 平克顿之妻女中音夏普勒斯Shapless 美国驻长崎领事男中音山鸟PrinceYamadori 蝴蝶夫人的求婚者,日亲王男中音和尚Bonze 蝴蝶夫人的伯父男低音五郎Goro 婚姻掮qian客男高音官吏(男低音)、神官(男低音)、蝴蝶夫人之子、母亲、伯母、亲友、佣人及当地男女村民、皇家事务官,登记官等。
从《蝴蝶夫人》到《蝴蝶君》摘要:歌剧《蝴蝶夫人》作为意大利歌剧家普契尼的代表作,塑造了一个日本女子遭到美国海军军官始乱终弃的悲剧故事,多少年来,西方观众对这个在东方主义思维想象出的凄美爱情故事如痴如醉。
而华裔剧作家黄哲伦创作的《蝴蝶君》则以一个法国剧作家对中国女性误读的故事,对这种东方主义想象进行了有利消解。
关键词:《蝴蝶夫人》《蝴蝶君》东方主义前言:爱德华·w·萨伊德在《东方学》中将“东方主义”的思维方式定义为“对有关东方观点进行权威裁断,对东方进行描述、殖民、统治等方式来处理东方的一种机制,是西方用以控制、重建和君临东方的一种方式”,他认为“西方人所谓的‘东方’与其说是某种真实存在,还不如说是一种对‘他者’的想象性建构”。
因此东方主义思维是一种建立在霸权主义之上的,以政治实力优越为基础的想象方式。
东方主义视野下的所谓“东方”即是西方(以欧洲为主)人通过文本/文艺作品了解到的、非经验化的,“欧洲人凭空创造出来的地方”,这里的“东方”往往具有落后、野蛮、非文明等特点。
无论是在西方的学术著作还是在其文艺作品中,东方都被描述成无声、阴弱、卑下、非理性和落后;与之相对立,西方则是阳刚、强悍、高贵、理性和进步的化身。
其目的是为了制造出西方全面优于东方的神话,为西方侮辱、侵害、征服东方提供理论依据,让西方施之于东方的罪行披上一件合理化、正义化的外衣。
另外,在面对古代东方世界(以印度为代表)的灿烂文化和强硬军事实力时,欧洲人经常在承认东方过去的辉煌的同时,便以现代东方的贫弱和非文明将其消解掉了。
他们辉煌灿烂的过去只能更加反证了现代东方卑下和落后的荒谬与非合理性。
1、《蝴蝶夫人》对东方女性的想象1.1 创作与改编歌剧《蝴蝶夫人》的故事最早见于19世纪末美国作家约翰·路德朗的一篇短小说,作品描述的是一位日本女子被美国水手抛弃的故事:傲慢的美军官平克顿是个带有强烈征服欲的男人,他娶了一位日本女子,但不久便将她抛弃,这位日本女子在苦等他不会之后最终自杀。
新疆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论普契尼歌剧《蝴蝶夫人》中巧巧桑的悲剧形象塑造姓名:***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音乐学指导教师:***2007-06-06中文摘要人物形象塑造是歌剧创作中最基本和最核心的命题,也是决定一部歌剧作品成功与否的关键。
在普契尼的歌剧创作中,女性人物的形象塑造极具典型性,在歌剧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选取普契尼歌剧《蝴蝶夫人》中的巧巧桑进行分析,力求全面、细致地概括出巧巧桑命运悲剧的深层原因以及普契尼在对女主人公形象进行塑造时所采取的戏剧音乐手段,从而为歌剧演员饰演巧巧桑这一人物提供一定的心理路径和演唱基调。
全文除绪言和结语外,正文分为四部分。
一、歌剧《蝴蝶夫人》的创作背景。
从19世纪意大利歌剧的发展、普契尼对意大利歌剧的继承与发展以及《蝴蝶夫人》的取材与创作过程三个方面进行论述,为下面几章的研究作必要的铺垫。
二、巧巧桑的形象分析。
本章对巧巧桑这一悲剧人物从歌剧文本的角度加以分析,从女主人公所处的社会背景入手,把她的悲剧放入其生长的背景和文化环境来观察,着重展现巧巧桑随着故事情节的不断发展所呈现出的不同的性格特征,从而把握她思想感情起伏变化的脉络,挖掘隐藏在这些变化后面的深层次原因,揭示其悲剧命运的使然,使这个艺术形象更加鲜活真实,并具有深广的社会意义。
三、普契尼塑造巧巧桑悲剧形象的音乐手法。
以巧巧桑性格发展脉络为主线,选取设置在关键部位的咏叹调和二重唱进行分析,展现普契尼塑造巧巧桑悲剧形象的全过程。
四、普契尼歌剧作品演唱的风格把握。
本章在以上两部分分析的基础上,从一个演唱者的角度出发,阐述普契尼歌剧演唱的风格特点,使巧巧桑从歌剧文本中鲜活立体地展现在歌剧舞台上。
关键词:歌剧普契尼巧巧桑形象塑造悲剧《蝴蝶夫人》ABSTRACTImage-Building is not only a fundamental and nuclear proposition in opera creation, but also a key factor to determine the success of an opera works. The technique of heroine image-building is quite a representative in the opera creations of Puccini, his works shows a remarkable significance in the history of opera. This thesis analyzes on Ciociosan ,a character in Puccini’s opera Butterfly, expect to conclude the deep cause of Ciociosan’s tragic fortune, generalize the technique of opera music Puccini used for building the heroine’s image completely and particularly, for the purpose of providing a certain psychological way and the singing melody for the actress to act the role of Ciociosan. There are three sections in the body of the thesis excluding the preface and epilogue. The main contents are as follow.1. The creation background of the opera Butterfly. This section mainly discusses on three parts, the development of Italia opera in the 19 century, Puccini’s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Italia opera, the material selection and creation procedure of Butterfly, in order to provide essential preparation for the researches of below.2. The analysis on the image of Ciociosan. The article analyzes the tragic character Ciociosan in terms of opera text, it starts with the heroine’s social background, observes her tragedy in the sight of her growing background and cultural environment, and focus on the different characters Ciociosan showed with the gradual development of the story, expect to grasp the skeleton of her changed thinking, dig out the deeper cause behind the change, and reveals her tragic destiny, in order to make this artistic image become more vivid, true and havea deeper social significance.3.The music technique of Puccini used to build the tragic image of Ciociosan. This section takes the changing character of Ciociosan as a key clue, selects and analyzes the aria and duetto which set in the key place of this opera, shows a complete process of Ciociosan’s tragic image.4. Puccini’s singing style grasping on opera. In this section, it starts in terms of a singer to describe the singing style of Puccini’s opera which makes Ciociosan show vividly on the opera stage from the opera text.Keywords: Opera, Puccini, Ciociosan, Image-Building, Tragic,Butterfly独创性声明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AP高三音乐圣殿的明珠《歌剧》一、随心所欲话歌剧1、欣赏《我的太阳》你知道这首歌曲吗?什么唱法?这种唱法诞生于哪里?美声唱法诞生于意大利,又叫意大利唱法,已有400多年的历史。
它代表着一种演唱风格和声乐学派。
美声唱法采用比其它唱法的喉头位置较低的发声方法,因而产生了一种明亮、丰满、圆润又具有金属色彩富于共鸣的音质。
在哪种艺术形式当中,都是采用的美声唱法?——歌剧2、学生活动:畅所欲言——我所知道的歌剧:综合性艺术。
3、设问:知道歌剧诞生的日子吗?1600-1750巴洛克时期4、关于歌剧:歌剧可说是西洋音乐中历史最悠久且仍在流行的音乐形式,欣赏歌剧基本上是对西洋音乐从文艺复兴晚期到现代的纵览。
不同的时期,不同的音乐风格,不同的政治环境,不同的社会思潮,具体而且真实的反应在歌剧这样的综合艺术之中。
所以,我们要了解西方文化,歌剧是一个非常好的切入口。
5、学生自由发言:但是有同学说我不喜欢歌剧怎么办?为什么我不喜欢歌剧?是的,真心听不懂啊。
试想一下,我们请一个从来没接触过中国戏曲的外国人去剧院听一晚上京剧,不晕才怪。
所以,我向老外介绍京剧我怎么做的?1、听经典唱段——比如《贵妃醉酒》,听听李玉刚的版本2、了解故事情节那么我们走进歌剧院不也同样如此?二、走进歌剧院1、是了解剧情2、反复听经典唱段。
除此以外,我们可以在欣赏中注意到歌剧艺术所特有的表现手段。
比如,高超的歌唱技巧的展示,咏叹调的戏剧性和抒情性,重唱的立体感、乐队伴奏的情感渲染、气氛烘托等等。
如果你听得多了,会对不同作曲家的歌剧写作风格、对同一个作曲家不同作品的特色、不同流派的创作观以及不同歌唱家、指挥家对作品的处理方式有所领会,在比较之中,你对歌剧这门艺术的魅力便会有更深的感受了。
三、说说你应该知道的十大著名歌剧《费加罗的婚礼》《魔笛》《塞尔维亚的理发师》根据法国博马舍的同名喜剧改编,由意大利著名作曲家罗西尼作曲《弄臣》三幕歌剧。
根据法国维克多.雨果的剧本《逍遥王》改编,由伟大的意大利歌剧作曲家威尔第作曲《茶花女》三幕歌剧,根据法国小仲马剧本《茶花女》改编,威尔第作曲《卡门》四幕歌剧。
歌剧《蝴蝶夫人》中舞台灯光的戏剧性原文/[荷兰]亚龙·阿布拉法 翻译/王雨琪1 审订/施 端2(1.中央戏剧学院,北京 100710;2. 上海戏剧学院,上海 200040)【摘 要】 通过歌剧《蝴蝶夫人》,对罗伯特·威尔逊的后现代戏剧作品中舞台灯光的戏剧性进行解读。
【关键词】 《蝴蝶夫人》;罗伯特·威尔逊;灯光设计;灯光与演员;光影艺术;后现代戏剧;造型艺术文章编号: 10.3969/j.issn.1674-8239.2020.11.012The Dramaturgy of Stage Lighting in Madama ButterflyOriginal/[Netherlands]Yaron Abulafia Translate/WANG Yu-qi1 Review/SHI Duan2(1. The Central Academy of Drama, Beijing 100710, China; 2. Shanghai Theatre Academy, Shanghai 200040, China)【Abstract】This article uses the opera Madama Butterfly to interpret the dramaturgy of stage lighting in Robert Wilson's postmodern drama.【Key Words】Madama Butterfly; Robert Wilson; lighting design; lighting and actors; lighting and shadow art; postmodern theater; plastic art在歌剧《蝴蝶夫人》中,关于导演兼舞台设计、灯光设计罗伯特·威尔逊的舞台灯光戏剧化,有三个鲜明突出的基本观点:灯光和叙事元素之间的关系,灯光和演员之间独特的跨界关系,以及舞台灯光的内在特性及其在这部“后现代戏剧”作品中所发挥的作用。
42岭南音乐2016.07 PHASE III从三尺讲台到歌剧舞台—— 记广州大剧院周末歌剧《蝴蝶夫人》“巧巧桑”吴国玲博士文|陆韵鸣吴国玲,2000年获捷克“安东尼.德袄夏克国际声乐比赛优秀奖”,2001年获乌克兰“依瓦那.阿勒切夫斯科”国际声乐比赛优秀奖,2002年获斯洛伐克“米古拉斯斯切捏得—特勒那夫斯科”国际声乐比赛第三名;2002年获声乐硕士学位,2006获博士学位,是广东省第一个取得声乐博士学位的歌唱家。
高校音乐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理,具有独特的音乐色彩。
他还巧妙地把日本旋律同意大利风格有机地融为一体,而丝毫没有给人以不协调的感觉。
巧巧桑的咏叹调《晴朗的一天》是普契尼歌剧中最受欢迎的歌曲之一,也是歌剧选曲中最常见的女高音曲目。
它运用较长的宣叙性的抒情曲调、把蝴蝶夫人坚信平克尔顿会归来与她幸福重逢的心情,描写得细腻贴切,体现了普契尼这位歌剧音乐色彩大师的高超创作手法。
可以说,成功的《蝴蝶夫人》具有室内抒情风格,它不追求复杂的剧情和外在的舞台效果而全力气刻画女主人公巧巧桑的心理活动。
该剧对于女主角的演唱也是极大的挑战:女主角巧巧桑从头唱到尾,兼有抒情性与戏剧性,太重太强,难唱难演,需要充满力量的女高音演绎。
即使是在这次大剧院的精粹版,吴国玲博士从开始的《我是日本最幸福的姑娘》、《我们在这个充满星光的夜晚下》、《晴朗的一天》、《我的爱人会回来》(花之二重唱)、到剧终的《你我的小宝贝!》,除了间隙的情景转换,中间几乎没有停歇的。
为了能成功把从美丽动人的青春少女经历过短暂甜蜜爱情、转而孤苦抚养儿子三年,到最后因为希望的破灭而含恨自杀这一悲剧人物——巧巧桑栩栩如生地呈现给观众,吴博士多年来从未停歇对人物的揣摩。
她每一次的演出前后,除了不断精心雕琢演唱技术,还会从肢体语言、表情到角色的内心世界等方面进行深度的自我剖析,力图把真实的巧巧桑烙进观众内心。
在剧中, 吴国玲博士的音色在高音中满含东方女性的柔婉,随着情节与情绪的进展,柔婉中又不断添加进羞涩、喜悦、思念、绝望……巧巧桑在歌剧在的初次出场,那充满渴望的声音,高高飘扬在乐队与合唱之上,令人忘记了注意歌唱的技术,沉浸在女主人公难按兴奋但又羞涩地述说心中的喜悦;与爱人平克顿(徐森扮演)爱情二重唱中,甜蜜而又热烈,声乐充满了对未来幸福的期盼;《晴朗的一天》中,巧巧桑无视丈夫归来希望的渺茫,自我安慰直至入神,深深打动听众,一切的一切,足以让任何人为之心动。
青岛大学毕业论文 (设计)开题报告题目:威尔第《茶花女》中乔治亚芒人物浅析学院:音乐学院专业:音乐学姓名:齐超指导教师:董文华2008年3月日威尔第《茶花女》中乔治亚芒人物浅析一、文献综述(一)现状朱塞佩·威尔第(1813—1901)意大利伟大的歌剧作曲家,凭借杰出的才华、出色的音乐天赋和勤奋的努力使其在世界歌剧殿堂上屹立不倒。
从1839年11月开始威尔第一生共完成了27部歌剧,其中包括数量众多经典的作品,威尔第歌剧中很多唱段和作品都成为欧洲歌剧史上不朽的作品。
而在其创作的高峰期,他所创作的三部歌剧《弄臣》《游吟武士》和《茶花女》的问世,使威尔第在歌剧界的地位迅速超过唐尼采蒂、贝利尼和罗西尼,成为了意大利最伟大的歌剧作曲家。
而在他的这三部经典的歌剧中《茶花女》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茶花女》是根据法国小说家小仲马的同名著作改编而来,于一八五三年三月六日在威尼斯凤凰剧院首演。
由于种种原因的影响这次首演遭遇失败,但是很快这部歌剧就得到了全世界的认可和赞誉。
这部作品表达了对处于社会底层的弱势群体的同情和对压榨弱势群体的上层社会的愤怒,同时也揭露了世俗势力的丑陋嘴脸。
纵观整部歌剧,男主角亚尔弗雷德·亚芒的父亲乔治·亚芒正是上层社会和世俗势力的代表者。
威尔第正是通过对乔治·亚芒的描写以及与玛格丽特与亚尔弗雷德的爱情的对比来表达自己的音乐思想。
(二)发展方向18世纪,在欧洲随着歌剧的盛行和器乐音乐的繁荣,炫技一词所指逐渐地涉及到了小提琴家、钢琴家和阉人歌手以及女高音等专业音乐家,并在19世纪达到顶峰.这种艺术风尚在音乐表达中体现出一种形式美与风格美,但也会因为过于渲染、过于重视表面的娱乐性表现,而使人忽视或分散对音乐深刻内涵的注意力.作为整部歌剧中唯一一个“反面角色”,乔治亚芒对于整部歌剧剧情的连接和贯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想要透彻的了解整部歌剧和了解威尔第的创作风格,就要准确的对这位至关重要的人物进行透彻的分析和研究。
一、普契尼和他的《蝴蝶夫人》普契尼是意大利歌剧作家,是十九世纪末至欧战前真实主义歌剧流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这一流派追求题材真实,感情鲜明,戏剧效果惊人而优于浪漫主义作品。
普契尼在音乐中吸收话剧式的对话手法,注意不以歌唱阻碍剧情的展开,除直接采用各国民歌外,还善于使用新手法。
他共有作品12 部,成名作是1893 年发表的《曼侬·列斯科》,著名的有《艺术家的生涯》、《托斯卡》、《蝴蝶夫人》、《西方女郎》等。
《蝴蝶夫人》的诞生,颇具有传奇色彩。
1900年5月,普契尼在伦敦观赏了由贝拉斯科根据美国作家约翰·卢瑟·朗的小说改编而成的话剧《蝴蝶夫人》,他认为这部话剧很适合用歌剧的形式来表演,于是请他的合作伙伴——剧作家贾科萨和伊利卡着手进行歌剧脚本的改编,他本人则进行歌剧音乐的创作。
事情的发展并不像普契尼所期望的那样顺利,脚本在改编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普契尼还在创作期间经历了一次车祸,最终,歌剧《蝴蝶夫人》于1904年完成,并于同年2月17日在斯卡拉大剧院首演,但这次演出却以惨败而告终。
观众的嘲笑与倒彩使得演出不得不中途停演。
普契尼非常伤心,但他并未因此而失去信心,而是把《蝴蝶夫人》进行了较大的删改,并于1904年5月在意大利布雷西亚再次公演。
这次公演获得了意想不到的空前成功。
1907年,该剧登陆纽约大都会歌剧院。
从此,普契尼的这部歌剧便成为世界歌剧舞台上盛演不衰的剧目之一。
时至今日,该剧已在世界各地被编排成多个版本,其中弗蕾妮版和黄英版最具盛名,并被拍成了电影。
《蝴蝶夫人》全剧讲述了四海为家、到处留情的美国海军上尉平克尔顿在日本期间,经媒人介绍,结识了艺妓巧巧桑(蝴蝶)。
蝴蝶原本是世家女子,因为家道没落才成为艺妓。
平克尔顿将蝴蝶买下,娶做临时夫人。
蝴蝶对此却毫不知情,满怀着对美好爱情的憧憬和对幸福生活的渴望,全身心地投入到这段婚姻中。
她把自己的一切全都交给平克尔顿,甚至改变了自己的信仰,跟随着夫君信奉起了上帝。
世界著名的十大歌剧1、弄臣三幕歌剧。
根据法国维克多.雨果的剧本《逍遥王》改编,由伟大的意大利歌剧作曲家朱塞佩・威尔第(Giuse剧情剧情大意为貌丑背驼的主人公利哥莱托,在孟图阿公爵的宫廷中当一名弄臣。
公爵年青貌美,专以玩弄女性为乐,引起众多朝臣的不满。
利哥莱托对朝臣妻女受辱的不幸大加嘲讽,得罪了许多人,终致失女之祸;自己的爱女竟对虚情假意的公爵一往情深,甘愿为爱情而替公爵一死。
2、茶花女《茶花女》三幕歌剧,根据法国小仲马的剧本《茶花女》改编,威尔第作曲,皮亚维作词,1853年3月6日首演于威尼斯凤凰剧院。
剧情剧情描述了名妓薇奥莱塔为青年阿尔弗莱德真挚的爱情所感动,毅然抛弃纸醉金迷的生活。
但是,阿尔弗莱德的父亲乔治欧激烈反对。
为了顾全阿尔弗莱德的家庭和幸福,薇奥莱塔决心牺牲自己的爱情,重返风月场。
阿尔弗莱德误以为她变了心而当众羞辱她,患有肺病的薇奥莱塔终于承受不了这一致命的打击而卧床不起。
不久,乔治欧良心发现,把全部真情对儿子言明。
当阿尔弗莱德回到薇奥莱塔身边时,她已经奄奄一息,疾病和不公正的社会夺去了她的爱情和生命。
3、卡门《卡门》剧照四幕歌剧。
根据法国普罗斯贝尔・梅里美的同名小说改编,法国著名作曲家乔治・比才(Georges Bizet 1838-1875)作曲,法国亨利・梅拉克和吕多维克・阿莱维作词。
1875年3月3日首演于巴黎喜歌剧院。
剧情剧情描述了漂亮而性格坚强的吉卜赛姑娘卡门爱上了军曹霍塞并使其陷入情网,霍塞因此舍弃了原来的.情人并离开军队加入卡门所在的私运贩行列。
但这时卡门又爱上了斗牛士埃斯卡米里奥。
于是,霍塞与卡门之间的矛盾日益激烈。
最后,倔强的卡门断然拒绝了霍塞的爱情,终于死在霍塞的剑下。
4、奥赛罗《奥赛罗》四幕歌剧。
根据英国威廉・莎士比亚的同名戏剧改编,威尔第作曲,意大利阿里戈・博伊托作词,1887年2月首演于米兰。
剧情剧情大意为:阴险的旗官亚戈因对奥赛罗怀恨在心,挑起了奥赛罗和副将卡西奥的矛盾,又制造种种假象,诱使生性多疑的奥赛罗认为妻子苔丝德蒙娜与卡西奥之间存在感情而丧失了理性,掐死了无辜的苔丝德蒙娜。
世界十大经典歌剧1.《费加罗的婚礼》(四幕喜歌剧)费加罗的婚礼(四幕喜歌剧)莫扎特曲。
写于1785年12月到1786年4月间。
洛伦佐·达·彭特根据法国博马舍的喜剧《费加罗的故事》三部曲第一与第二部改编而成。
1786年由莫扎特亲自指挥初演于维也纳。
剧情:费加罗要结婚了,新娘就是伯爵夫人罗西娜的女侍苏珊娜。
生性浪漫的伯爵对妻子罗西娜不忠而在追求苏珊娜,故对费加罗的婚事多方阻挠。
罗西娜的前监护人、医生巴尔托罗及其女管家马契丽娜也各自抱有个人目的加以阻挠。
苏珊娜既要躲避伯爵的追求,又不便公开冒犯他。
后来,在费加罗和罗西娜的协助下,她使用智慧和胆略,做出很多男子所不能为和不敢为的巧妙的事情,迫使伯爵不得不跪在罗西娜面前为自己种种不名誉的行为陪罪。
苏珊娜自己通过斗争终于与费加罗结成良缘。
莫扎特的这部歌剧在广泛使用各种重唱形式来表达复杂的戏剧内容,使用新鲜活泼的音调来刻划现实生活中活生生的人物形象,使用管弦乐队来完成最多样的艺术等方面的成就是前无古人的。
剧中费加罗的咏叹调是一首流传极广的男中音独唱曲,带有三段体分节歌性质。
前段于铿锵有力的音调中,具有动听的歌唱性;中段增强了宣叙色彩,固定音型的反复出现,与乐队对话似的短乐句的使用,使雄壮中露出俏皮幽默的特性。
第三幕苏珊娜和伯爵夫人的二重唱,先后出现两个声部交叉以及歌唱与乐队的补充性对比,最后声部交织形成三度叠置,使这个旋律优美、交叉巧妙的二重唱成为置公爵就范的不露端倪的重要唱段。
第二幕公爵的男侍凯鲁比诺的咏叹调《你们可知道,什么叫爱情》,以诙谐的手法把他幻想爱情但又得不到爱情的复杂而奇妙的心情刻划得十分生动,至今仍传唱不衰。
烘托喜剧的欢乐气氛的序曲,常被单独演奏,这是一个省略了展开部的奏鸣曲式,音乐材料虽然不是来自歌剧中,但是不难从中看到费加罗机警、幽默的形象,和苏珊娜聪慧美丽的倩影。
2.《阿伊达》(四幕歌剧)阿伊达(四幕歌剧)埃及总督帕哈为庆祝1869年峻工的苏伊士运河工程约请威尔第创作。
从歌剧《蝴蝶夫人》解读普契尼的风格特点内容摘要:普契尼是意大利真实主义歌剧的代表人物,更是歌剧史上承前启后的划时代的人物。
在他笔下塑造得最成功得最为成功最有艺术感染力的是一系列情感丰富而境遇悲惨的女性形象。
其中《蝴蝶夫人》是他典型作品中的代表,本文以这部作品为切入点来分析普契尼的艺术风格和创作特点。
关键词:普契尼蝴蝶夫人风格特点From the opera《Madame Butterfly》understand Puccini’s style and characteristicsAbstract:Puccini opera is representative of the Italian real doctrine, it is the history of the past and the landmark opera characters. In the most successful shaping of his characters was the most successful the most emotional and artistic appeal is a series of rich and tragic situation of the female image. The《Madama Butterfly》 is representative of his typical work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novel as the starting point of Puccini’s artistic style and creative features.Keywords:Puccini Madama Butterfly style and characteristics绪论以普契尼的歌剧《蝴蝶夫人》为切人点,通过对《蝴蝶夫人》从感性认识到理性的研究,通过对《蝴》剧的时代背景、题材、音乐特征等多方面论述普契尼其人以及他的音乐创作风格。
世界十大著名歌剧1.《蝴蝶夫人》剧情简介:故事以二十世纪初日本长崎为背景,美国海军军官平克顿经婚姻掮客介绍,娶了年仅十五岁的日本艺妓巧巧桑(即蝴蝶夫人)为妻,但这位美国佬对此桩婚事则抱持游戏态度,新婚不久后即随舰队返回美国,而巧巧桑仍不改初衷,终日痴心等待,结果竟换来丈夫的恶意拋弃。
待三年后平克顿返回日本时,则带来了真正的美国妻子,并且要求带走与蝴蝶夫人所生的小孩,蝴蝶夫人应允“丈夫”的请求,而自己却以自杀的方式,结束这场婚姻悲剧。
这部《蝴蝶夫人》和传统的歌剧有所不同:序曲很短。
当大幕拉开时,人们会立刻明白,这是用来烘托筹办婚礼时的忙乱气氛的。
可不知怎的,它听上去并不让人感到喜悦,倒是隐隐地透出一种不安来。
故事发生于日本明治时代,1900年左右,地点在日本九州的长崎港区。
2.《艺术家的生涯》剧情介绍:第一幕:场景为既是诗人鲁道夫的书房又是画家马切洛的画室的阁楼房间。
第二幕:巴黎的学生酒馆--莫穆思酒馆第三幕:场景是巴黎昂费海关关卡的栅门,时间是大雪纷飞的二月第四幕:场景与第一幕相同又回到四位艺术家的阁楼房间。
3. 《托斯卡》剧情简介:1800年,罗马画家马里奥·卡瓦拉多西因掩护政治犯而被捕受刑,他的未婚妻、美丽的女歌唱家托斯卡向警察总监斯卡尔皮亚男爵求情,早已对她垂涎三尺的斯卡尔皮亚以处死卡瓦拉多西胁迫托斯卡委身于他。
托斯卡假意顺从,总监答应搞一次假处决放人,托斯卡乘其签发通行证不备时刺死了他。
谁知总监为了占有托斯卡下令真的处决了卡瓦拉多西。
当警长遇刺被发现后,托斯卡面对追赶而来的警察,从容不迫地跳墙自杀。
故事发生在1800年的罗马。
1798年,意大利资产阶级民主激进派在法国军队的支持下建立了罗马共和国。
1799年,拿破仑军队打了败仗,被赶出意大利,新建的罗马共和国被推翻。
4.《魔笛》剧情简介:埃及王子塔米诺被巨蛇追赶而为夜女王的宫女所救,夜女王拿出女儿帕米娜的肖像给王子看,王子一见倾心,心中燃起了爱情的火焰,夜女王告诉王子,她女儿被坏人萨拉斯特罗抢走了,希望王子去救她,并允诺只要王子救回帕米娜,就将女儿嫁给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