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瘘口护理及并发症的处理
- 格式:pptx
- 大小:8.65 MB
- 文档页数:33
怎样做好儿童造瘘口的居家护理?新生儿造瘘术是现在外科常见的一种治疗性手术,一般是新生儿患有先天性直肠肛管畸形,肠穿孔,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或先天性巨结肠需要进行造瘘术,待术后修养1-4个月再根据患儿自身情况行造瘘术。
正确的护理方法不仅可以降低瘘口感染的发生概率、减少并发症、促进患儿营养吸收,也利于造瘘术的进行。
造瘘袋更换难度系数高,造瘘口周围皮肤护理困难,而且造瘘术可能面临着营养吸收不良或丢失过多的情况。
那么术后的营养管理至关重要。
如果是早产儿宝宝,需按照早产儿的需要来喂养,同时注意电解质和营养元素的补充,避免营养素的缺乏。
一、造口护理篇造口用品(防漏膏、3M液体敷料、合适的造瘘袋、造瘘粉);防漏膏:防止排泄物渗漏,造口周围皮肤凹凸不平和褶皱部的填充。
皮肤保护膜用于造口或伤口皮肤周围保护作用。
造口护肤粉用于造口周围间隙,皮肤炎症、渗出时效果显著。
二、更换造口袋的方法及注意事项目的:加强造瘘口周围皮肤及黏膜的护理,避免发红、溃烂。
必需用物:造口用物:造口袋、防漏膏、皮肤保护膜、造口护肤粉、袋夹、水胶体敷料等。
辅助用物:湿巾或生理盐水棉球、一次性药碗、剪刀、棉签造口测量尺、垫单、弯盘等。
更换步骤:除袋-清洗-测量-裁剪-粘贴-上夹。
(1)除袋:将底盘连同造口袋除去,撕离时一只手由上往下撕除造口袋,另一只手按着皮肤,以免扯伤皮肤。
(2)自外而内清洁造口周围皮肤,并用干纸拍干周围皮肤;取清洁棉球放于造口上,评估造口及周围皮肤;(3)用3M 液体敷料喷在造瘘口周围皮肤上,避免喷在造瘘口上,待干后喷第二次,共喷三次。
(4)使用护肤粉和皮肤保护膜,涂上皮肤保护膜,范围大于造口袋底盘;在造口周围涂适量防漏膏,防止或减少粪便渗漏。
(5)测量造口大小,在造口袋底盘使用剪刀裁剪中心孔,并用手指将造口底盘裁剪口磨平。
(6)将胶片外围的粘纸去除,在患者身体外侧靠近造口的位置放置造口袋,轻压底盘,将造口袋紧贴患者皮肤;(7)造口袋封口的位置使用专用的架子对造口袋进行封闭。
造瘘口及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指导造瘘口是一种常见的医疗手术,通常会在手术后留下一条小孔,用于排泄体内废物。
瘘口的设置对于一些患者来说是必须的,因为这可以帮助他们完成必要的治疗。
但是,瘘口的设置后也会伴随着一些并发症,及时的预防和护理是非常重要的。
A. 为什么需要设置造瘘口?造瘘口对于一些患者来说是必要的,随着疾病的进展或者治疗方案的调整,可能需要定期更改瘘口位置,以保证患者的身体健康。
造瘘口可以与患者身体内部的排泄系统连接起来,通过瘘管将废物从身体内部排出。
通常,造瘘口主要应用于两个方面,一是胃肠功能丧失的患者,二是尿路功能障碍的患者。
在这些情况下,瘘口的设置是必须的,因为这可以保证患者正常排泄废物,从而减少身体内废物的堆积,防止二次污染或者其他不良的健康状况出现。
B. 常见的造瘘口并发症1. 瘘管脱出由于瘘管经常处于运动状态,因此瘘管的脱出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医疗问题。
普遍所采用的瘘管脱出处理方法是通过紧急手术来恢复瘘管的畅通度,同时还需要考虑如何加强瘘口的紧急护理,以防止瘘管的再次脱出。
2. 感染造瘘口是一种容易受到感染的位置。
由于瞬间感染可导致严重并发症,如败血症等,因此,患者需要保持瘘口的清洁卫生,以避免感染的发生。
患者可以采取适当的清洁措施,比如用肥皂水清洗皮肤表面和瘘口周围的皮肤,每天定期更换瘘管,按照医生的指示进行瘘口的定期清洁和换药。
3. 增生瘘口在瘘管的广泛使用下,瘘口可能会逐渐扩大、增大,这可能会导致更严重的问题。
增生瘘口需要进行紧急的干预治疗,包括更换瘘管、进行手术等。
预防措施包括定期检查和更换瘘管,保持瘘口周围的清洁卫生和正确的清洗和维护,以防止增生瘘口的发生。
C. 造瘘口的护理和预防措施1. 瘘口的清洁和卫生保持瘘口周围的清洁和卫生是预防造瘘口并发症的关键措施之一。
定期清洗瘘管、更换瘘管和正确的清洗和维护等都是常见的预防措施。
正确使用缺血性药物、保持适度的身体活动等都有助于保持瘘口周围的清洁和干净。
造瘘术后护理问题和护理措施造瘘术是一种常见的外科手术,用于治疗某些特定疾病或症状。
术后护理对于患者的康复和恢复非常重要,可以帮助患者减少并发症和提高生活质量。
在本文中,我们将讨论造瘘术后的护理问题和护理措施,以帮助患者和护理人员更好地了解和处理术后护理相关的问题。
造瘘术后的护理问题:1.术后伤口护理:术后伤口需要定期更换敷料,保持伤口干燥清洁,避免感染和更伤。
2.营养饮食问题:造瘘术后,患者需要特殊的饮食安排,包括控制蛋白质摄入量,并避免摄入含钾高的食物。
3.外瘘导管护理:保持外瘘导管通畅,定期更换导管,防止导管堵塞和感染。
4.皮肤护理:避免皮肤擦伤或破损,保持外瘘周围皮肤清洁干燥,防止皮肤感染。
5.心理支持:术后患者可能会面临心理压力和情绪波动,需要给予心理支持和抚慰。
6.并发症预防:术后患者需密切观察伤口愈合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术后并发症。
造瘘术后的护理措施:1.伤口护理:根据医嘱进行伤口护理,定期更换敷料,保持伤口干燥清洁,避免感染。
观察伤口愈合情况,及时处理伤口渗液。
避免用手直接触摸伤口,保持双手清洁。
2.营养饮食:根据医嘱合理安排患者的饮食,控制蛋白质摄入量,并避免摄入含钾高的食物。
鼓励患者适量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保持身体健康。
3.外瘘导管护理:定期更换外瘘导管,按照医嘱清洁导管口,保持导管通畅。
观察导管周围皮肤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导管周围感染。
4.皮肤护理:避免皮肤擦伤或破损,保持外瘘周围皮肤清洁干燥,使用温和的清洁剂清洁皮肤,避免用力摩擦皮肤。
定期检查皮肤情况,及时处理皮肤问题。
5.心理支持: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给予患者心理支持和抚慰。
鼓励患者参加社交活动,转移注意力,保持心情愉快。
6.并发症预防:密切观察患者的身体状况和术后情况,及时发现可能的并发症,如术后感染、出血等,及时处理并转诊。
造瘘术后的护理需要全面综合的进行护理措施。
同时,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注意个人卫生:护理人员需要严格遵守手部卫生,佩戴洁净的手套进行护理,避免交叉感染。
膀胱造瘘患者的护理内容要点膀胱造瘘是一种通过手术在膀胱部位建立通道,以引流尿液的方法,常用于治疗各种原因导致的尿潴留或排尿困难。
对于膀胱造瘘患者,做好护理工作至关重要,不仅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还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以下是膀胱造瘘患者护理的一些要点。
一、心理护理膀胱造瘘患者往往因疾病和手术带来的身体变化而产生心理压力,如焦虑、抑郁、自卑等。
护理人员应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耐心倾听他们的倾诉,给予理解和支持。
向患者解释膀胱造瘘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让他们了解这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能够缓解病情,提高生活质量。
同时,鼓励患者积极面对疾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可以介绍一些成功康复的病例,让患者看到希望。
对于患者的心理问题,要及时进行疏导,必要时请心理医生协助。
二、造瘘口护理1、观察造瘘口每天观察造瘘口的颜色、形状、大小以及周围皮肤的情况。
正常的造瘘口应该是红润、湿润的,没有红肿、渗液、出血等异常。
注意观察造瘘口有无回缩、狭窄等情况,如果发现异常,应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2、清洁造瘘口每天用生理盐水棉球清洁造瘘口及周围皮肤,去除分泌物和血痂,保持局部清洁干燥。
清洁时动作要轻柔,避免用力擦拭,以免损伤造瘘口周围的皮肤。
3、消毒造瘘口清洁后,用碘伏棉球消毒造瘘口及周围皮肤,消毒范围应大于敷料覆盖的范围。
消毒时应从内向外,依次进行,防止感染。
4、更换敷料根据造瘘口的渗出情况,定期更换敷料。
一般情况下,2-3 天更换一次,如果渗出较多,应及时更换。
选择透气性好、无菌的敷料,如纱布或敷料贴,覆盖造瘘口,并用胶布固定。
三、引流管护理1、保持引流管通畅防止引流管扭曲、受压、堵塞。
患者卧床时,应妥善固定引流管,避免引流管打折;患者活动时,应注意引流管的长度,避免牵拉。
定期挤压引流管,防止尿液中的沉淀物堵塞管道。
如果发现引流不畅,应及时检查原因并处理。
2、观察引流液密切观察引流液的颜色、量、性质。
正常的引流液应该是淡黄色、清亮的,如果出现血性、脓性或混浊的引流液,应及时报告医生。
膀胱造瘘管的护理措施1. 膀胱造瘘管的概述膀胱造瘘管是指将膀胱与体表相连接,形成一个新的通道,使尿液能够排出体外。
这种手术常用于治疗膀胱癌、膀胱憩室、神经源性膀胱等疾病。
在膀胱造瘘管术后,对患者进行正确的护理措施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2. 术后护理措施2.1 外科创伤护理膀胱造瘘管术后需要注意外科创口护理。
以下是一些重要的护理步骤:•保持切口干燥、清洁,定期更换敷料。
•定期观察切口周围是否有红肿、渗液等异常情况。
•注意防止切口感染,定期进行抗菌药物的使用。
2.2 尿液管理正确的尿液管理可以减少感染的风险并维持尿液的正常排出。
•监测尿液的颜色、气味和量,观察是否有血尿或浑浊的现象。
•每天喝适量的水,通过饮水刺激膀胱,促进尿液排出。
•定期排空尿袋,并注意清洁尿袋,以防感染。
•确保尿袋与瘘管连接紧密,避免尿液外溢。
2.3 瘘管护理对瘘管的护理是非常重要的,可以防止瘘管的堵塞和感染。
•注意保持瘘管通畅,定期进行冲洗,防止结石形成。
•定期观察瘘管出口是否有渗液、出血等异常情况。
•避免瘘管的受压或牵拉,避免活动过度。
•定期更换瘘管连接的尿袋,保持清洁。
2.4 个人卫生患者术后需要特别注意个人卫生,以减少感染的发生。
•定期进行全身清洁,保持皮肤干燥。
•注意清洁外阴部和瘘管出口,并保持干燥。
•保持合理的饮食和消化,避免便秘,防止便秘对膀胱的牵拉和刺激。
2.5 定期复查和随访膀胱造瘘管术后需要定期进行复查和随访,以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
•定期复查尿液检查,观察是否存在感染、结石等异常情况。
•定期进行影像学检查,评估瘘管的通畅情况。
•定期随访患者的生活质量,关注患者的精神状态和心理需求。
3. 心理支持膀胱造瘘管的患者常常面临生活方式上的调整和心理压力,因此提供心理支持也是护理工作中的重要环节。
•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信任关系,让患者能够敞开心扉和护理人员交流。
•积极倾听患者的问题和困惑,给予及时的解释和指导。
一、引言肠造瘘术是一种治疗肠道疾病的重要方法,通过将病变的肠管切除,保留上段正常的肠道,从腹部开口拉出,满足正常排便的需求。
术后护理对于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肠造瘘术后的护理措施,以帮助患者更好地恢复。
二、心理护理1. 患者术后往往会产生焦虑、恐惧等心理,护理人员应耐心倾听患者的诉求,给予关爱和支持,帮助他们树立信心。
2. 鼓励患者与同病种的病友交流,分享护理经验,减轻心理负担。
3. 引导患者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以更好地面对造口生活。
三、造口护理1. 观察造口血运、通畅程度,若出现颜色晦暗、发黑、无张力等情况,应警惕造口坏死。
2. 教育患者了解腹痛、腹胀、恶心呕吐、造口停止排气排便等症状,及时报告医生。
3. 更换造口袋时,注意周围皮肤避免受到肠液污染,预防皮炎。
4. 使用氧化锌油膏保护周围皮肤,预防大便浸渍。
5. 定期清洁造口,保持局部清洁干燥。
四、饮食护理1. 饮食以高热量、高蛋白、富含维生素的少渣食物为主,避免过多膳食纤维。
2. 适量进食,防止粪便干结和排便困难,避免肠梗阻。
3. 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如洋葱、大蒜、豆类、山芋等,减少刺激性气味和胀气。
4. 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多饮水。
五、活动与休息1. 避免提举重物、治疗慢性咳嗽和排尿困难、预防便秘,可佩戴特制的疝气带。
2. 严重者需行手术修补。
3. 保持充足的睡眠,有助于身体恢复。
六、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1. 预防感染:保持造口周围皮肤清洁,避免污染。
2. 预防肠梗阻:避免过多膳食纤维,保持肠道通畅。
3. 预防皮肤炎症:使用氧化锌油膏保护周围皮肤。
4. 预防造口狭窄:定期更换造口袋,避免长时间压迫。
5. 若出现并发症,如感染、狭窄、出血等,应及时报告医生,并遵医嘱进行治疗。
七、总结肠造瘘术后护理是一项重要的工作,患者和家属应充分了解护理要点,共同努力,帮助患者尽快康复。
通过心理护理、造口护理、饮食护理、活动与休息、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等方面的综合护理,患者将能够更好地适应造口生活,提高生活质量。
造瘘术后护理问题和护理措施瘘术是一种治疗疾病的手术,术后的护理工作非常重要。
通过正确的护理和措施,可以有效预防感染和并发症的发生,加快患者的康复过程。
本文将介绍瘘术后护理问题和相应的护理措施。
瘘术后护理问题主要包括:伤口护理、饮食护理、运动护理、心理护理等方面。
下面分别进行详细的介绍。
一、伤口护理1.保持伤口清洁干燥。
术后的伤口要保持干燥和清洁,避免污染和感染。
可以用生理盐水或者医生开具的消毒药水进行清洁,每天进行两到三次。
2.定期更换敷料。
术后伤口需要定期更换敷料,一般是每天或者每两天进行一次。
更换敷料时要注意轻柔,避免刺激到伤口造成伤害。
3.注意伤口情况。
术后要密切关注伤口的情况,如有出血、肿胀、发红等情况要及时咨询医生进行处理。
4.避免用手直接接触伤口。
术后的伤口是非常容易感染的部位,所以要避免用手直接接触,以免引起感染。
以上是关于瘘术后伤口护理的措施,希望读者能够引起重视。
二、饮食护理1.饮食宜清淡。
术后的患者要遵循清淡饮食,尽量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免引起胃肠道不适。
2.多喝水。
术后的患者要适量多喝水,保持水分平衡,促进伤口愈合。
3.控制饮食量和进食频次。
术后的患者肠胃功能尚未完全恢复,所以要控制饮食量和进食频次,以免引起消化不良的情况。
4.避免贪食。
术后的患者因为疼痛和疾病导致的食欲不振,所以一定要避免贪食,以免引起消化不良。
以上是关于瘘术后饮食护理的措施,希望读者能够引起重视。
三、运动护理1.适量运动。
术后的患者要进行适当的运动,有助于预防静脉曲张和血栓的形成。
2.避免剧烈运动。
术后的患者需要避免剧烈运动,以免对伤口造成不利影响。
3.合理安排作息时间。
术后的患者要合理安排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有助于加快康复。
以上是关于瘘术后运动护理的措施,希望读者能够引起重视。
四、心理护理1.积极配合治疗。
术后的患者要保持积极的态度,配合医生进行相应的治疗,有助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2.密切关注病情变化。
肠造瘘口病人的护理
一、术后护理
1.观察病人的体温、脉搏、呼吸情况,以及瘘口的排泄量及颜色,及时报告医生。
2.定期更换引流袋,保持造瘘口周围皮肤清洁、干燥。
3.给予适当的药物,如抗感染药物、止痛药物等。
4.协助病人进行早期活动,避免长时间卧床。
二、伤口护理
1.每天用生理盐水或碘伏擦拭瘘口周围皮肤,保持清洁。
2.定期更换瘘口敷料,注意观察瘘口周围是否有红肿、渗液等异常情况。
3.防止瘘口感染,注意手卫生、瘘口自身的卫生。
三、饮食护理
1.术后病人应以流质饮食开始,逐渐过渡到半流质饮食和普通饮食。
2.饮食要注意多样化,避免单一的食物,保证营养的平衡。
3.食物应细碎、软化,避免食用过硬或过粗糙的食物。
4.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和大量油脂的摄入。
四、心理护理
1.积极与病人沟通,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困扰。
2.给予病人鼓励和支持,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生活态度。
4.协助病人建立适应能力,提高生活质量。
五、其他护理
1.注重排便习惯的培养,定期帮助病人清理瘘口周围皮肤,防止感染。
2.教育病人及家属如何正确清洁和更换引流袋,防止发生渗漏和引起
其他并发症。
3.妥善处理病人的粪便,防止感染的传播。
4.注意保湿皮肤,避免瘘口周围皮肤因长时间的湿润而引起皮肤炎症。
总之,对肠造瘘口病人的护理需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包括术后护理、伤口护理、饮食护理、心理护理等。
通过细致入微的护理,可以有效
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规范造瘘口管饲法护理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规范一、感染1、原因(1)未及时更换造口敷料,导管部位长期污染。
(2)营养液未做到现配现用。
(3)患者营养不良,抵抗力差。
2、临床表现(1)造瘘口周围红、肿、热、痛。
(2)严重者出现寒战、高热、腹泻等全身感染症状。
3、预防与处理(1)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每日消毒造瘘管口,并更换所有管饲用品。
(2)每日进行造瘘口换药,保持敷料清洁、干燥,观察置管处有无红、肿、热痛及分泌物。
(3)营养液现配现用,储存不超过4小时。
(4)输完营养液后用无菌纱布包好造口管开口端。
二、造瘘管堵塞1、原因(1)注入粘性大的食物和药物。
(2)注入食物和药物前后未用温开水冲洗管道。
(3)应用输液瓶输注营养液时发生沉淀未及时摇匀或营养液过稠。
1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规范2 2、临床表现(1)管饲时有阻力,回抽无胃内容物或肠液抽出。
(2)应用输液瓶输注营养液时,滴注不畅。
3、预防与处理(1)药物及食物要充分研碎,完全溶解后方可注入,每次管饲前后用温开水冲管。
(2)在使用瓶装营养液持续输注时,要经常摇匀以防沉淀。
(3)配置管饲营养液时,可用水稀释,切勿过浓过稠。
三、腹泻1、原因(1)食物污染。
(2)各种营养素搭配不当。
(3)食物温度过高或过低。
(4)输注速度过快、输入量过多。
(5)患者对营养液中某种蛋白质过敏。
(6)造瘘管污染引起肠炎。
2、临床表现(1)腹胀、腹痛。
(2)不成形大便次数增多。
3、预防与处理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规范(1)严格无菌操作,避免污染,营养液现配现用。
(2)选择合适的营养液,浓度、温度、速度适宜,首次量不宜过多,必要时用营养泵控制速度。
(3)严密观察患者有无腹胀、腹痛、腹泻等症状。
(4)询问患者的药物、食物过敏史,发现过敏立即停止,并根据医嘱用药。
(5)观察大便次数、量、性状并留取标本送检,做好肛周皮肤护理。
造瘘口管饲法操作并发症防止与解决造瘘口管饲饮食是将食物制成流质或糊状,通过胃或肠道的造瘘口输入胃肠道,以确保病人获得所需的营养素。
惯用于食管严重病变,无法进食也不能经食管鼻饲,或因腹内脏器严重疾病,如急性重症胰腺炎,不适宜经胃予以事物的患者。
造瘘口管饲饮食根据导管插入的途径,可分为胃造瘘管——导管经造瘘口插入胃内,空肠造瘘管——导管经空肠造瘘口插至控场内两种。
胃造瘘有外科手术和经皮内镜胃造瘘术两种办法,后者创伤较小,仅需局麻即可解决问题,是一种简便、安全、有效地办法,临床应用日益广泛。
造口瘘管饲饮食操作简便,安全快捷,并发症少,符合机体生理规定,可有效地保持长久肠内营养,对病人创伤小,有效地提高可了病人的生活质量。
但由于医护人员的操作水平、术后护理不当或病人本身疾病的影响,常可发生某些并发症,需引发大家的注意。
一、感染(一)发生因素1.操作过程中未严格执行无菌原则,未及时更换造瘘口敷料,导管部位长久污染导管细菌过分生长。
2.应用的营养液未做到现配现用,被指病菌污染。
3.患者营养不良,机体抵抗力差。
(二)临床体现造瘘口不愈合,瘘口周边红、肿、热、痛;严重者出现寒颤、高热、腹泻等全身感染症状。
外周血检查白细胞技术升高。
(三)防止及解决1.严格恪守操作流程,加强无菌操作观念,每日彻底清洗、消毒胃饲管,并切换全部喂饲用品。
2.保持造瘘口伤口辅料干净,每日更换敷料,如有污染随时更换。
每天用 5%碘伏消毒造瘘口周边皮肤,严密观察置管处有无红、肿、热、痛及分泌物。
3.监测体温没 4 小时一次,发现不明因素的发热或血象升高,要注意与否有管道感染。
4.室温下配备管饲饮食,管饲食物必须新鲜配备,储存时间不超出 6 小时。
夏季需现配现用。
5.每日输完营养液后用无菌纱布包裹造瘘管开口端。
6.已发生感染者,应查明引发感染的因素。
如为造瘘口周边皮肤化脓感染,可穿刺或切开排脓,每天换药,用无菌纱布敷盖,脓液送细菌培养;如为造瘘管管腔污染引发,则应更换造瘘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