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时代中国政务微博研究
- 格式:doc
- 大小:42.84 KB
- 文档页数:3
微博时代的社会管理创新及政务微博在正式开讲之前,我先跟大家分享一个案例,通过这个案例看看现在国内一些机构在遇到突发事件或日常情况下是如何应用微博的。
去年,‚7〃23‛动车事故发生后,在社会尤其在微博上引起了极大的关注,转发将近7亿次,很多人通过微博渠道获得了消息。
事故刚发生的时候,我们听不到政府的声音,导致老百姓对微博产生极大依赖。
事情过了两个月之后,9月27日发生了上海地铁10号线追尾,事件发生的地点和时间都非常敏感。
但这一巨大的危机事件,通过上海地铁的微博基本上转危为安了。
往常突发事件发生的时候,大家都会通过CCTV、中国之声包括各种论坛获得信息,但现在的消息大多来自微博。
最早的照片,也就是我们能够观察到现场细节的照片是来自微博的。
很多人都有微博,平时微博可能只是碎片化的记录,是没有意义的。
但一旦遇到突发事件,每一个当事人都变成了一个自媒体。
我们看几个时间点。
9月27日,14时40分左右,两列地铁追尾了。
一个叫‚安默然lucky‛的网友在14时45分的时候发了第一条微博,像这样的突发事件的微博都是非常简单,他说,‚上海地铁十号线追尾了!‛这个时候,所有与事情相关的人都开始赛跑了。
因为微博上有媒体,有老百姓,还有政府的相关机构,就看谁最早把话筒抢到自己的手里。
这时,第一个发声的是现场的网友,毋庸臵疑,所有人都会听他的声音,他说什么就是什么。
与此同时,很多谣言或猜疑就开始滋生了。
很多网友首先想知道的是什么?就是这事真的还是假的。
这和我们后续经营微博时候的思路是一致的。
第一,是真还是假,求真相。
第二,伤亡人数,到底有没有人死亡。
如果这两个问题没有解开的话,可想而知,网友在干什么?除了谩骂之外,就是自己编造谣言,如果没有人来澄清的话,无疑微博就变成了一个谣言的滋生地。
现在,我们把这叫做公关过程,实际上就是一场赛跑。
我们把上海地铁追尾事故发生再倒退到半个小时之前,即14点14分,这会儿上海地铁正在进行维修。
我国政务微博发展问题研究[摘要]近两年,为适应新媒体发展形势,创新宣传手段,各级人民政府及职能部门纷纷开通政务微博,形成了一阵微博热。
微博作为新媒体的典型代表,加强了政府与民众的沟通联系,极大提升了群众参政议政的热情。
但热潮过后,也暴露出来一些问题,如“僵尸微博”、问政流于形式等。
如何正确认识微博、掌握微博、熟练运用微博,将微博问政作为政府宣传、舆论引导、重塑政府宣传公信力的有效形式,是需要引起各级政府重视的问题。
[关键词]新媒体;微博问政;信息公开一、微博的特点与发展现状微博与其他新媒体平台相比,在以下三个方面具有突出优势:一是时效性极强。
得益于手机的普及,利用手机拍照上传、发布信息已成为微博达人的生活方式,在微博上实现了信息即时共享和“秒互动”,即用户在几十秒内完成信息发布与反馈,整个互动过程不超过1分钟,这大大改变了以往信息传播模式,对政府舆情应对响应速度提出更高要求。
二是渠道来源多样性。
微博用户注册无限制,每个信息参与者能够按照自己的需求和意愿发布、评论、转发信息,这种情况下,一旦找到一个共同关注点,就会迅速形成一个利益群体,形成一个舆论氛围。
这一方面体现了舆论的自由,使人们表达诉求的渠道更加多样,但另一方面,也使得信息真假难辨,经常是因为一个局部微小的问题,在网络舆论的发酵下,产生巨大的冲击力,挑战政府管理。
例如2013年最终被绳之以法的秦火火,正是利用微博信息管控的真空地带,频繁造谣生事,引发大量转发评论,带来一次次思想混乱,严重影响到政府公信力和名人声誉。
三是丰富的交互性。
在微博平台下,网民角色实现从被动到主动的角色转换。
微博强大的关注、转发、“@”、评论系统,把新媒体互动性发挥到极致,凭借其短、平、快等优势为公众提供一个不分地域、不分年龄、不分行业的微博舆论场,公众参政议政热情空前高涨。
2012年9月16日,作家赵丽华在腾讯微博中号召网友“支持理性爱国,反对暴力”的微博创造了500万次以上的转发记录;济南中院审理薄熙来一案采取微博直播,庭审当天引发转发228573条,微博热议度达155697。
政务微博:搭建政务公开新平台摘要:从宜黄拆迁自焚、上海大火花祭,到微博打拐、郭美美炫富、7?23甬温动车追尾事故,微博强大的传播功效传递了一个信息—“围观改变中国”。
伴随“微博问政”意识的推广普及,全国各地开设政务微博的机构和官员越来越多。
其裂变式的传播方式使得政府在信息公开的时效性、信息的覆盖面以及掌握信息公开的主动性等方面拥有很大的优势。
目前,政务微博已经成为网络问政的一种重要形式,也成为政府部门提高社会管理能力,推动政务公开的有效平台。
关键词:政务微博;政务公开;信息;时效;主动性中图分类号:d6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9-0237-022011年被称为中国的“政务微博元年”,这一年里诞生了全国首个部委微博,全国首个铁路局、司法局、省级团委微博等等。
北京、上海、重庆、天津四个直辖市官方微博相继开通。
政务微博的发展势不可挡,在新浪微博中,经过认证的政府和官员微博已经从年初的5000多个发展到目前的2万余个,覆盖大陆所有省级行政区域。
以新兴的社交媒体为平台,政务微博已逐渐成为政府机构快速便捷发布信息的传播平台,与群众网民进行交流沟通的互动空间,成为倾听民意、改进工作的重要渠道。
一、增强信息公开的时效性传统的传播方式,从发出信息至收到反馈,需要经历一定的时间,从而产生滞后性,更会带来信息内容的衰减,而微博是以移动网站等信息技术为依托,网络随时跟人走,仅140字的小容量,使得信息的传达与接受十分快捷、及时,这就决定了政务微博向公众传播信息要讲求实效,第一时间抢占话语权。
(一)及时察觉矛盾端倪政府可以通过微博搜索出公众关注的事件、察觉出现的矛盾端倪,通过舆论引导、疏导公众情绪,及时作出有针对性的回应和处理,将矛盾冲突消灭于萌芽状态,避免集体上访、非法集会、围堵政府机关等群体性事件的突发。
例如2009年在昆明螺蛳湾批发市场,因部分商户因对市场搬迁有意见,最后演变成阻断交通、打砸交通设施的群体事件,云南省政府立即开设了“微博云南”,在微博上与“粉丝”进行交流,对事件做及时的解说,让聚集的民意找到了一个有效的宣泄途径,111个字信息的及时发布,产生了巨大的威力。
作为社会化媒体的重要类型,微博(m i c r o-bl og )已成为继新闻网站、论坛、博客之后,网络舆论生成的主要载体。
2010年初,微博云南(微博)与桃源县人民政府有关国内第一个政务微博的争夺战,使政务微博概念第一次为大众所知。
据《2011年中国政务微博客评估报告》显示,截至2011年底,中国政务微博客总数达到50561个,较2011年初增长了776.58%。
报告称,2011年堪称中国“政务微博客元年”。
如今全国各地,越来越多的政府机构、官员开设微博,将其作为信息发布渠道、为民服务的平台、了解民意的方式和官民互动的空间。
在微博这个平台上,政府信息公开的时效性、政府机构的服务性、部分官员的影响力都得以大幅度提升,微博在推动信息公开、促进民意表达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政务微博对于政府机构的作用从当前政府部门开设微博的应用情况看,政务微博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五方面。
宣传工具。
政务微博作为一个新的信息发布平台,增加了公务信息传播渠道,政府部门通过这个平台可以比较主动、自主地发布希望引导的信息,同时借助这些信息的传播,可以提升政府的亲民形象,体现政府各部门的服务定位。
互动平台。
政务微博为政府与群众提供了更有效沟通互动平台。
政府部门开设微博,不仅可以传播信息、倾听民声,更可以通过微博与群众互动,就群众所关注的问题,为他们进行解疑答惑。
危机公关。
政务微博可以作为应对突发事件等危机事件的公关武器。
通过微博可及时发布权威信息,澄清事实真相,消除、减少事件对公众的负面影响。
把握先机,对我国政务微博应用解析■文/黄林昊突发事件进行正确舆论引导,使得政府公开的信息得到有效传播,提升群众对政府的信任度。
及时了解舆情。
通过对政务微博上碎片化的信息整理分析,可以及时了解舆情,获取有效参考。
通过微博收集群众意见,倾听民意,形成舆情有效参考。
网络协作办公。
当前,“微博问政”、“政务微博”日益成为推进政民网络互动的重要渠道和平台。
中国政务微博运作现状、问题与对策作者:刘锐谢耘耕来源:《编辑之友》2012年第07期编者按:从2009年“桃源网”出炉以来,政务微博雨后春笋般在全国各地开通,尽管各地模式不同、内容各异,但它带给民众的期待是一致的,它受到民众的关注是肯定的,两年多的历程的确还太年轻,其中的技术、理念还在完善和成长中,为了进一步推进政务微博的健康规范发展,我刊特组织这组稿件,以期政务微博得到更好的传播。
摘要:当前政务微博已成为微博舆论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务微博数量急剧攀升,开设范围和领域扩大,政务微博群纷纷亮相,微博运作日益成熟,制度化建设起步,微博问政水平不断提高。
但政务微博运作过程中也存在着地域、行政级别、职能部门分布不平衡,新闻发布时效性滞后,发布技巧略有欠缺,以单向信息传达为主,缺乏有效互动,部分政务微博关注人数较少、施政效果有限、国际化建设滞后等一系列问题。
为加强我国政务微博建设,本文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意见。
关键词:政务微博微博问政制度化意见领袖随着微博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力日益增强,微博舆论场日益引起各级政府部门重视。
2011年10月13日,中宣部副部长、中央外宣办、国家互联网信息办主任王晨在微博服务社会经验交流会上指出:要推动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积极运用微博客,拓展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渠道和手段,及时发布权威信息,积极回应社会关切,不断改进政府工作。
这既是党中央基于中国微博舆论场发展现状对新形势下各级政府网络问政提出的要求,也是改进政府公共管理的希冀。
事实上,政务微博已然成为中国政府网络问政、了解民意、汇集民智和官民沟通的重要平台。
“截至2011年12月10日,在新浪网、腾讯网、人民网、新华网四家微博客网站认证的党政机构微博客共32358个,认证的党政干部微博客共18203个。
其中,2011年新增认证党政机构微博客27400个,新增认证党政干部微博客17393个”。
然而,政务微博在发展过程中由于理念、定位不清及机制建设落后、人员配备不足等也暴露出一系列问题。
国内外政务微博研究述评近年来,政务已成为中国政府与公众进行沟通和互动的重要平台,其在信息公开、舆情引导、社会治理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国内外政务研究进行述评。
在国外方面,美国政府是最早开设政务的国家之一。
其政务在推广政策、与公众互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美国政府也利用政务来引导舆情、应对危机事件。
例如,在2013年波士顿爆炸案中,美国政府通过政务及时发布信息和应对措施,有效地引导了舆情。
其他国家如英国、法国、德国等也相继开设了政务,主要用于发布政府信息、推广政策、回应公众关切等方面。
在国内方面,政务的发展经历了起步、快速发展和规范化发展三个阶段。
起步阶段是在2009年下半年,当时一些地方开始尝试开设政务,但数量较少。
快速发展阶段是在2010年至2013年初,政务数量迅速增加,涉及的领域也越来越广泛。
规范化发展阶段是在2013年以后,政务在规范化、专业化、制度化方面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目前,政务已经成为中国政府与公众进行沟通和互动的重要平台。
相关研究表明,政务在信息公开、舆情引导、社会治理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政务在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和提升政府形象方面也起到了积极作用。
例如,一些地方政府通过开设政务,提高了政府服务的效率和质量,加强了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和支持。
然而,政务的发展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例如,一些政务存在着信息更新不及时、互动不足、服务质量不高等问题。
一些政务在舆情引导方面还存在着应对能力不足、引导效果不佳等问题。
因此,未来政务需要进一步加强管理和运营能力,提高信息质量和互动效果,更好地服务公众。
政务已成为中国政府与公众进行沟通和互动的重要平台。
未来,政务需要进一步加强管理和运营能力,提高信息质量和互动效果,更好地服务公众。
随着社交媒体的普及,政务已经成为了政府与公众之间重要的沟通桥梁。
如何提高政务的传播效果和技巧,成为了一个备受的话题。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确定目标受众在政务的运营过程中,首先需要明确目标受众。
浅析政务微博的特点【摘要】新媒体环境下,“全民微博”时代的来临使得公共事件即发端于微博上的互动,信息的传播从未像微博时代这样快速广泛。
这为政务微博出现和发展提供了契机。
本文将从政务微博存在的现状、意义和发展趋势四个方面进行分析。
【关键词】政务微博;现状;发展趋势一、微博概念及特点微博,是基于web3.0技术的供用户传播信息、获取信息,实现信息互享的平台,用户可以通过上传文字、图片或视频等超文本形式表达自己观点和看法。
2009年8月推出“新浪微博”内测版开始,截至2010年10月,中国微博服务的访问用户规模己达12521.7万人,活跃注册用户数突破650万个。
我国由此迈入微博时代,2010年也被冠名为微博元年。
据dcci互联网数据中心数据监测显示,中国互联网实际不重复微博独立用户数,2011、2012、2013年底预计将分别达到1亿、1.68亿、2.53亿人左右。
以上数据表明,微博发展的势头惊人,微博的用户数量巨大,而且,微博正是通过用户之间的相互关系来实现信息的传播和交流。
因此,微博凭借其受众面积广,参与者阶层广以及传播及时迅速的优势,能轻易影响到公共事务,对公共舆论造成影响。
[1]继2010年被冠名为“微博元年”后,2011年在微博发展的基础上政务微博方兴未艾、发展迅速,被称为“中国政务微博元年”。
2011年12月12日,全国首份政务微博年度报告发布,它由拥有2.5亿用户的新浪微博联合国内知名网络舆情研究机构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共同发布。
报告显示.目前通过新浪微博认证的各个领域的政府机构和官员的微博约2万家,其中政府机构微博逾1万家,官员个人微博近9000个。
据最新数据统计显示,2011年新浪政务微博的增长速度接近200%。
政务微博覆盖全国3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特别行政区,渗透到政府机构的各个不同领域、不同行业。
[1] 二、政务微博发展现状及意义据复旦大学舆情与传播研究实验室统计,截止2011年3月20日,全国范围共有实名认证的政务机构微博1708个。
微博时代中国政务微博研究
刘二娟
天津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摘要:2010年,微博影响越来越大。
2011年,微博引领人们走向了信息化时代,成了人人知晓的信息交流平台,很快在中国社交网络中占据领先地位,成为一种最具影响力的新兴媒体,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掀起了中国社会信息传播的热潮。
政府机构看中了微博这种发展趋势,纷纷开启了官方微博,尝试利用微博进行执政。
关键词:微博时代;微博问政;新浪微博
作为一种新兴媒体,微博以其特有的传播速度及时、传播方式便捷、传播内容丰富、传播形式的平民化等特点,日益成为政府倾听民意、公民政治参与的重要途径。
其迅猛发展不仅深刻地改变着传媒生态,而且正在重塑政府的执政与公共关系传播方式。
政务机构、党政官员微博都朝着民生化、实用化方向发展。
政务微博纷纷通过及时回应民情、公开辟谣、征求民意等方式,不断影响着社会事件发展的格局。
一、目前国内外政务微博研究现状
随着微博用户的增多,微博舆论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在创新社会管理理念之下,众多地方政府和官员开设微博,将微博问政作为一种新型问政渠道。
但数量上的增加和相应的理念制度的转变并不同步,并不能真正实现微博问政的最初目的,创新社会管理的效果也会受到影响。
目前国内有关政务微博的研究更多地关注政务微博的发展趋势,给予了很多乐观的评价和期待,但从政务微博的实际运行进行实证分析的相对较少。
在国外,很多国家的政府机构都非常鼓励和推崇使用微博办公,他们认为微博是人与人信息公开和情感交流的重要工具,政务微博在使用过程中的规范化和制度化更是在广纳民意、化解社会危机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政务微博现象解析
(一)什么是政务微博?
所谓“政务微博”,是指政府部门及其官员开设的主要用于倾听人民心声、诉求,排解与政府管理有关的实际问题,传达党和政府的声音,及时公布相关数据和事件,从而进行网上知晓、网下解决问题的相关微博,是政府官员利用微博这个及时发布信息的系统来实现政府信息公开,并进行参政议政的一个平台。
[1](P51)
(二)政务微博的兴起和发展
政务微博的产生与微博的迅速发展是分不开的。
2009年11月,针对昆明市螺狮湾批发市场的群体性事件,云南省政府新闻办开设了国内第一家政务微博---微博云南,及时对事件作了简要说明。
2010年初,微博云南与桃源县人民政府关于国内第一个政务微博的争夺
战,使政务微博概念第一次被大众所知。
2月,广东公安开国内公安微博之先河。
8月,北京市公安局新浪官方微博@平安北京开通,当月28日与@济南公安合作,携手挽救网友生命。
2011年7月,成都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官方微博“成都发布”,成为第一个粉丝破百万的政府机构微博,政务微博发展进入全新阶段。
11月,宁夏银川市委办公厅新浪官方微博@问政银川点名批评银川市地税局官方微博@银川地税,形成颇具特色的微博问政生态系统。
(三)微博问政的功能和作用
政务微博作为信息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种特定产物,不同于商业机构和名人的微博,其功能相当于职能机构,是现代网络和政府责任的结合,是政府行施为人民服务的职能窗口。
首先,政务微博具有传播速度快、成本低、操作便利的特点。
在传统媒体中,无论官方报纸、电台、电视台,信息传播都需要一个过程。
而通过微博,政府信息马上就可以发布出去,非常及时,在对突发事件的报道上,政务微博操作便利,任何人随时随地,在不违反法律法规的情况下,都可以成为传播者,提高了政府部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其次,政务微博具有双向、多元、互动的特点。
当前政府官员与网友之间的互动性不强,信息更新频率不高,只是宣传,缺乏与网友的沟通与交流,而政务微博具有灵活、快速、及时的特点,可以在第一时间内把政府信息发布出去,且能得到博友及时的反馈。
再次,政务微博具有信息量大、优质服务的特点。
政府部门通过开通微博,在第一时间内为广大民众提供各种服务,履行为人民服务的职责,践行了服务型政府的基本理念。
三、政务微博产生的原因分析
微博作为一种新型媒体,很快把网络问政带入了微博问政的新境界,越来越多的政府通过开通微博与网民进行没有距离的接触,微博问政给官员和百姓带来了极大的好处,政府进行微博问政既有利于政务信息公开化,方便政府人员及时了解民声、倾听民意,也给百姓提供了一个跟官员方便、快捷、实时沟通的渠道和平台。
四、微博时代官民互动特点分析
政务微博形式下,官民在互动过程中,政务微博有三种角色可以选择,分别是:网络舆情的监控者、沉默者和发言人。
在这里,舆情的监控者指的是官方微博积极主动地关注他人,以便及时了解微博舆情的最新动态。
在官民的互动过程中,通过关注了解舆情动向,以便积极运用发言人的角色去进行引导,这样有利于及时化解各种突发性的舆论事件。
就目前的调查情况来看,与民众的广泛关注相比较而言,官员的微博在关注和发言方面运用的都较少,而通过微博实现官民互动的效果和功能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和发挥,官方微博的这种使用方式使自己变成了一种简单的信息公开的工具,实际上充当着沉默的发言人的角色,不能及时关注和了解民情民意,就无法正在实现官民之间的良性互动。
[2](P64)
五、当前我国政务微博面临的问题和对策
(一)当前政务微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政务微博起步时间很短,目前国内还没有建立一套相应的规章制度和评价机制,政务微博的运行还处于自发状态,缺乏一个合理的运行机制,导致政务微博的发展屡屡出现一些“失位”现象。
在政务微博运营的各个环节流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在运行的过程中会遇到许多难题,包括技术难题、执行难题等,都会受到严峻的挑战。
当前信息和通讯技术的进步给政务微博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持的同时也带来了安全问题,是政务微博未来发展过程中不可能逃避的技术难题。
例如网络黑客的攻击、网络病毒的入侵等都将对政务微博构成威胁,这些都是发展政务微博过程中我们必须要面临的困惑,我们必须提前做好准备。
[3](P14)(二)规范政务微博的措施及对策
由于当前政务微博存在着多方面的不足,开通并运用好政务微博,使其更好地为政府官员以及民众服务,在具体运作层面上,笔者总结了以下几点传播技巧供参考:首先,在内容发布方面,内容要体现出行业和部门的特点,不宜大而全;权威信息要原创发布,大众话题可以转发评论;根据微博的使用热度,把握发布的节奏和更新的频次;图文搭配,要注重多媒体的呈现效果。
其次,进行网络互动时,尽量使用亲民的语言,注重真诚平等的互动沟通风格;监测和把握微博舆情,及时回应有争议的话题。
第三,日常维护方面,优先鼓励基层部门、服务部门开设政务微博;合理配备人员,可安排进行轮流值班。
第四,在平台运营方面,针对突发事件和自然灾害,设立专门账户;加强心理培训,进行疏导,面对质疑保持淡定的态度。
[3](P15)
参考文献:
[1]崔学敬.我国政务微博的现状、问题和对策[J].党政干部学刊,2011.
[2] 李晓芳.以微博为媒介的官民互动特点分析---以新浪政务微博为例[J].电子政务,2011.
[3] 窦宝国.我国政务微博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J].武汉学刊,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