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修第三章--第一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教案
- 格式:docx
- 大小:19.44 KB
- 文档页数:11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第一章:正确认识人生观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人生观的概念与重要性培养学生正确认识人生的态度和价值观1.2 教学内容人生观的定义与内涵人生观对个人成长的影响正确人生观的培养方法1.3 教学方法讲座式教学:讲解人生观的概念与重要性案例分析:分享成功人士的正确人生观及其影响小组讨论:探讨正确人生观对个人成长的意义第二章:树立正确的价值观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价值观的概念与重要性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2.2 教学内容价值观的定义与内涵价值观对个人行为的影响正确价值观的树立方法2.3 教学方法讲座式教学:讲解价值观的概念与重要性小组讨论:分析不同价值观对个人行为的影响角色扮演:模拟正确价值观指导下的行为表现第三章:积极面对挫折与困难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挫折与困难的概念与重要性培养学生积极面对挫折与困难的心态3.2 教学内容挫折与困难的定义与意义挫折与困难对个人成长的影响积极面对挫折与困难的方法3.3 教学方法讲座式教学:讲解挫折与困难的概念与重要性案例分析:分享成功人士面对挫折与困难的经历小组讨论:探讨积极面对挫折与困难的方法第四章:追求个人成长与进步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个人成长与进步的概念与重要性培养学生追求个人成长与进步的意识4.2 教学内容个人成长与进步的定义与内涵个人成长与进步的意义追求个人成长与进步的方法4.3 教学方法讲座式教学:讲解个人成长与进步的概念与重要性小组讨论:分析个人成长与进步的意义行动计划:制定个人成长与进步的计划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良好习惯与品质的概念与重要性5.2 教学内容良好习惯与品质的定义与内涵良好习惯与品质对个人成长的影响培养良好习惯与品质的方法5.3 教学方法讲座式教学:讲解良好习惯与品质的概念与重要性小组讨论:分析良好习惯与品质对个人成长的影响行动计划:制定培养良好习惯与品质的计划第六章:理解社会责任与奉献精神6.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社会责任的概念及其在人生观中的地位培养学生具备奉献精神,积极参与社会服务6.2 教学内容社会责任的定义与内涵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与重要性奉献精神的体现与价值参与社会服务的途径与方法6.3 教学方法讲座式教学:讲解社会责任的概念及其在人生观中的重要性角色扮演:模拟承担社会责任的场景,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案例分析:分享社会服务领域的成功故事,激发学生的奉献精神小组讨论:探讨如何将社会责任融入日常生活,提高社会参与度第七章:学会与他人合作与沟通7.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合作与沟通的基本技巧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提高人际沟通能力7.2 教学内容合作与沟通的重要性团队协作的基本原则与技巧人际沟通的有效方法与策略冲突解决的途径与技巧7.3 教学方法小组讨论:探讨合作与沟通的重要性,分享成功经验角色扮演:模拟团队协作与沟通的场景,提高实际操作能力案例分析:分析实际案例,学习冲突解决的方法讲座式教学:讲解团队协作与人际沟通的基本技巧第八章:培养创新思维与能力让学生了解创新思维的内涵与价值培养学生具备创新能力和精神8.2 教学内容创新思维的定义与特点创新思维在个人成长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培养创新思维的方法与技巧创新能力的培养与实践8.3 教学方法讲座式教学:讲解创新思维的内涵与价值,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小组讨论:分析创新思维在个人成长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创新思维训练,提高创新能力案例分析:分享创新成功的案例,鼓励学生勇于尝试第九章:理解终身学习的理念9.1 教学目标让学生认识到终身学习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习惯和能力9.2 教学内容终身学习的概念与意义终身学习在个人成长与职业发展中的应用终身学习的方法与技巧终身学习资源的利用讲座式教学:讲解终身学习的概念与意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小组讨论:探讨终身学习在个人成长与职业发展中的应用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利用终身学习资源,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案例分析:分享终身学习的成功案例,鼓励学生树立终身学习信念第十章:规划美好未来10.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未来规划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制定并实施个人未来规划的能力10.2 教学内容未来规划的概念与意义未来规划的方法与步骤制定未来规划的注意事项实施未来规划的策略与技巧10.3 教学方法讲座式教学:讲解未来规划的概念与意义,激发学生规划未来的意识小组讨论:分享制定未来规划的方法与步骤,交流实施经验个人作业:要求学生制定自己的未来规划,提高规划与实施能力案例分析:分析成功人士的未来规划案例,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目标第十一章:培养自我反思与自我调整的能力11.1 教学目标让学生认识到自我反思与自我调整在人生发展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自我反思与自我调整的能力11.2 教学内容自我反思与自我调整的概念与意义自我反思与自我调整的方法与技巧自我反思与自我调整在个人成长中的应用培养自我反思与自我调整能力的实践方法11.3 教学方法讲座式教学:讲解自我反思与自我调整的概念与意义小组讨论:分享自我反思与自我调整的方法与技巧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与自我调整的实践操作案例分析:分析成功人士如何运用自我反思与自我调整实现个人成长第十二章:学会时间管理与效率提升12.1 教学目标让学生认识到时间管理在个人成长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有效管理和利用时间的能力12.2 教学内容时间管理的概念与意义时间管理的方法与技巧时间管理工具的应用提高时间管理效率的实践方法12.3 教学方法讲座式教学:讲解时间管理的概念与意义小组讨论:分享时间管理的方法与技巧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运用时间管理工具进行实践操作案例分析:分析成功人士如何运用时间管理实现个人成长第十三章:培养适应性与灵活性13.1 教学目标让学生认识到适应性与灵活性在个人成长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面对变化与挑战时的适应性与灵活性13.2 教学内容适应性与灵活性的概念与意义培养适应性与灵活性的方法与技巧适应性与灵活性在个人成长中的应用应对变化与挑战的实践方法13.3 教学方法讲座式教学:讲解适应性与灵活性的概念与意义小组讨论:分享培养适应性与灵活性的方法与技巧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应对变化与挑战的实践操作案例分析:分析成功人士如何运用适应性与灵活性实现个人成长第十四章:培养领导力与团队建设能力14.1 教学目标让学生认识到领导力与团队建设在个人成长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领导力与团队建设的能力14.2 教学内容领导力的概念与意义团队建设的方法与技巧领导力与团队建设在实践中的应用培养领导力与团队建设能力的实践方法14.3 教学方法讲座式教学:讲解领导力与团队建设的概念与意义小组讨论:分享团队建设的方法与技巧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运用领导力与团队建设能力进行实践操作案例分析:分析成功人士如何运用领导力与团队建设实现个人成长15.1 教学目标让学生认识到职业形象与职业态度在个人成长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塑造良好职业形象与拥有积极职业态度的能力15.2 教学内容职业形象与职业态度的概念与意义塑造良好职业形象的方法与技巧培养积极职业态度的实践方法职业形象与职业态度在实践中的应用15.3 教学方法讲座式教学:讲解职业形象与职业态度的概念与意义小组讨论:分享塑造良好职业形象与培养积极职业态度的方法与技巧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进行职业形象与职业态度的实践操作重点和难点解析在每个章节中,都通过讲座式教学、小组讨论、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多种教学方法,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帮助他们在现实生活中更好地应用所学知识,形成正确的人生观。
潍坊科技学院教案课程名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授课人:郭秋玲课题第三章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课时 2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教学,帮助大学生较为系统地了解和学习人生观、价值观理论,为科学而正确地解决人生中遇到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提供方法论的指导。
教学重点与难点•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用科学高尚的人生观指引人生。
•人生价值的标准与评价。
教学过程主要内容及步骤备注第三章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导入新课新课讲授第一节第一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一、世界观与人生观二、人生观的内容三、追求高尚的人生目的四、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五、用科学高尚的人生观指引人生第二节创造有价值的人生一、价值观与人生价值二、人生价值的标准与评价三、人生价值实现的条件四、在实践中创造有价值的人生课堂小结布置作业授课效果分析总结第一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导入新课:大学阶段是人生心理发展的过渡期,是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
此时,大学生在个人初步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系统地接受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理论学习,深入思考“ 人是什么” 、“ 人生是为了什么” 、“ 怎样的人生更有意义” 等人生观方面的问题,对于他们领悟人生真谛、创造有价值的人生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一、世界观与人生观1 、世界观的含义2 、人生观的含义3 、人的本质[ 资料] 斯芬克司之谜底斯芬克司是希腊神话中带翼狮身女怪,这个家伙成天坐在奥林匹亚山上,向过往的行人出谜语,如果来人猜不出,她就一口将他们吃掉。
一天,俄狄浦斯王经过这里,斯芬克司像往常一样拦住了他,并说出了她的谜语:世上有一种动物,它早上用四只脚走路,中午用两只脚走路,晚上用三只脚走路,这是什么动物?她刚说完,俄狄浦斯王就不假思索地答道:“ 你说的这种动物是人。
人在幼年的时候,尚未学会行走,只能在地上爬行,手足并用,所以,看上去像是四条腿走路;待到儿童长大成人,他身强体壮,仅靠两条腿就可以行走自如;而当一个人进入老年,年迈体衰,他不得不靠手杖支撑着缓慢行走,这手杖就成了老年人的第三条腿了。
课程名称:大学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授课班级:XX级XX班授课教师:XXX授课时间:2023年X月X日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人生价值观的基本概念、形成过程和作用,掌握正确的价值观导向。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的方法和理论分析人生价值观问题的能力,提高自我修养和道德素质。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人生价值观的思考,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内容:1. 人生价值观的基本概念2. 人生价值观的形成过程3. 正确的价值观导向4. 人生价值观在大学生活中的应用教学过程:一、导入1. 提问:同学们,你们如何看待人生?你们的人生价值观是什么?2. 引导学生思考:人生价值观对个人和社会有什么影响?二、讲解人生价值观的基本概念1. 介绍人生价值观的定义:人生价值观是指人们对人生目的、人生意义、人生价值的根本看法和评价标准。
2. 阐述人生价值观的内涵:包括人生目的、人生意义、人生价值等方面。
三、讲解人生价值观的形成过程1. 分析人生价值观的形成因素:包括个人经历、社会环境、文化传统等。
2. 讲解人生价值观的发展变化:从古代到现代,人生价值观的变化和发展。
四、讲解正确的价值观导向1. 阐述正确的价值观导向的重要性:正确的价值观导向对个人和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 分析正确的价值观导向的内容:包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等。
五、讲解人生价值观在大学生活中的应用1. 分析大学生面临的人生价值观问题:如就业、人际关系、学术诚信等。
2.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鼓励学生在大学生活中践行正确的价值观。
六、课堂讨论1. 学生分组讨论:如何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2. 各组代表发言,分享讨论成果。
七、总结1. 总结本章内容:人生价值观的基本概念、形成过程、正确导向和在大学生活中的应用。
2. 强调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的重要性。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人生价值观的基本概念、形成过程和正确导向,引导学生思考人生价值观问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思修第三章--第一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教案授课人所在部门思政部授课班级课题第三章第一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授课时间教学理念(1)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新型教学模式。
(2)充分挖掘多种教学资源,用丰富、贴近学生实际的各种资料辅助教学,拓展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使教学活动更加富有吸引力和感染力。
(3)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在教学中渗透情感态度的培养。
(4)从高职学生的特点出发,多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生动鲜活的事例、新颖活泼的形式,活跃教学气氛,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探究意识、创新意识。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马克思主义对人的本质的科学论述。
2、正确认识人生目的对人生实践的重要作用。
3、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4、自觉抵制各种错误的人生观【能力目标】1、具备自主学习能力。
2、具备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具备较强的创新能力。
【素质目标】1、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2、掌握马克思主义分析和理解人生问题时的基本立场和基本观点。
3、为科学而正确地解决人生中遇到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提供方法论的指导。
教学重点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教学难点正确把握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理论的科学内涵。
学情分析这门课程的对象是高职大一的学生。
他们在高中的政治课上,也学到了一些相关的内容,有一定的基础。
大一的学生思想活跃,求知欲强,他们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多了一份理性的思考,具备了一定的分析问题的能力。
这是学情的有利因素。
然而,一部分学生对枯燥的公共基础课有厌烦情绪。
他们上政治课时,往往是只带耳朵来听,不带书本来记;他们能够理解老师的分析,但不愿意自己去思考。
因此,在讲授这一节时,教师要提出一些学生已经学过的、比较简单的问题,从而和学生形成互动,设法提高学生兴趣,并引导学生通过思考,将新学的原理联系、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
学法分析学生学习不仅仅是学习知识,更要掌握学习方法。
因此教师要教会学生运用逻辑推理,通过分析得到新的知识。
树立正确人生观(教案)探求人生意义树立正确人生观【教学目的】通过学习,让学员们了解什么是人生观,如何树立自己的人生观。
【教学要求】通过学习,让学员们了解到人生观包括以下几点: 1、人生目的 2、人生态度 3、人生价值以及让学员们了解到几种易产生的错误人生观。
【教学重点】通过学习,让学员们了解到人生观对人一生的重要性;在人生道路上所起到的重要作用,要想获得幸福、快乐的生活必须要有一个正确的人生观。
【教学过程】通过对人生意义的探讨,引出人需要树立一个正确的人生观,怎样选择、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人生观的特点及人生观选择的标准、原则和途径。
第一节人生的意义一、人的属性:1、自然属性:人与周围的事物发生关系时,表现出来的本能的特性。
例如:人饿了要吃食物,冷了要穿衣服,遇到危险时要躲避或者反抗,发育成熟了要寻觅配偶。
这些人与周围的事物发生关系时表现出来的天生的本能特性,就是人的自然属性。
2、社会属性:人与周围的事物发生关系时,表现出来的独有的特性。
社会属性最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①劳动创造性。
人与周围事物发生关系时,表现出的一种独有的特性就是劳动创造性。
人类在与自然界打交道的过程中,用自己制造的工具改造客观事物,创造了自然界中没有的巨大物质财富,这种对自然界的改造就是人的劳动创造性。
人的劳动创造性是人与动物不同的社会属性。
动物要得到生存资料,只能消极地利用自然界中现成的东西,而不能创造出自然界中没有的东西。
动物能够一定程度的改变自然,但是不能创造。
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动物仅仅利用外部自然界,单纯地以自己的存在来使自然界改变;而人则通过所做出的改变来使自然界为自己的目的服务,来支配自然界。
②目的意识性。
人与周围事物发生关系时,表现出的另一种独有的特性就是目的意识性。
人在与周围事物接触的过程中,不仅能认识事物的表面现象,而且能认识事物的内在本质,把握事物的变化规律。
于人类具有意识,能够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所以能够在活动的开始和活动之中,就对活动的结果有一个明确了解,具有明确的目的。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教学设计《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教学设计公共基础部思政教研室**、*** 一、教学目标:这一节学习“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目的在于引导大学生在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立志报效祖国的基础上,系统地学习人生观、价值观的理论知识,结合个人实际和社会现实,深入思考“人是什么”、“人生是为了什么”、“怎样的人生更有意义”等问题,深刻地领悟人生真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积极投身人生实践,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二、教学重点: 1、关于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的问题2、关于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问题三、教学难点: 1、关于积极创造有价值的人生问题2、关于正确对待人生环境,协调四种关系问题四、教材分析:五、学情分析:六、教学时间分配:七、教学准备:八、教学方法: 专题讲授法、讨论法、案例教学法、多媒体教学九、教学内容与过程: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
生命对人只有一次。
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1/ 12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奋斗。
” ——奥斯特洛夫斯基寓言故事:天堂与地狱有一个人和上帝讨论天堂和地狱的问题。
上帝对他说:“来吧!我让你看看什么是地狱。
” 他们走进一个房间。
一群人围着一锅肉汤,但每个人看上去一脸饿相,瘦骨伶仃。
他们每个人都有一只可以够到锅子的汤勺,但汤勺的柄比他们的手臂还长,自己没法把汤送进嘴里。
有肉汤喝不到肚子,只能望“汤”兴叹,无可奈何。
“来吧!我再让你看看什么是天堂。
”上帝把这个人领入另一房间。
这里的一切和上一个房间没有什么不同。
一锅汤、一群人、一样的长柄汤勺,但大家都身宽体胖,脸色红润,正在快乐地歌唱着幸福。
“为什麽?”这个人不解的问道:“为什麽地狱的人喝不到肉汤,而天堂的人能喝到肉汤?” 上帝微笑着说:“很简单,在这儿,他们每个人都会喂别人。
”读此寓言,你体会到人人喂喂我,我喂喂人人没有?一、人生与人生观人的本质是什么?“斯芬克斯之谜”:曾经使哲学家亚里斯多德着迷的伟大的古希腊悲剧家索福克勒斯的《俄狄浦斯王》寓意无穷.斯芬克斯之谜:斯芬克斯是希腊神话中一个长着狮子躯干、女人头面的有翼怪兽。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第一章:正确认识人生观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人生观的概念和重要性。
帮助学生认识到树立正确人生观的意义。
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人生目标和价值观。
1.2 教学内容人生观的定义和内涵人生观对个人成长的影响正确人生观的特点和标准1.3 教学活动引入讨论:学生们对人生观的理解和看法。
讲解人生观的定义和重要性。
小组讨论:学生们分享自己对正确人生观的理解和树立正确人生观的方法。
第二章:树立目标意识2.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
引导学生学会制定可实现的目标计划。
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目标意识。
2.2 教学内容人生目标的定义和重要性如何制定可实现的目标计划目标意识对个人成长的积极影响2.3 教学活动引入讨论:学生们对自己未来的人生目标有什么期待和想法。
讲解人生目标的定义和重要性。
小组活动:学生们分组讨论并制定自己的目标计划。
第三章:培养积极心态3.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树立积极的心态。
引导学生学会面对挫折和困难。
培养学生积极面对人生的态度。
3.2 教学内容积极心态的定义和重要性面对挫折和困难时的应对方法积极心态对个人成长的积极影响3.3 教学活动引入讨论:学生们分享自己在面对挫折和困难时的经历和感受。
讲解积极心态的定义和重要性。
小组活动:学生们分组讨论并分享如何培养积极心态的方法。
第四章:培养良好品德4.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了解良好品德的重要性。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
良好品德的定义和重要性正确的道德观念的培养方法良好品德对个人成长的积极影响4.3 教学活动引入讨论:学生们分享自己对良好品德的理解和看法。
讲解良好品德的定义和重要性。
小组活动:学生们分组讨论并分享如何培养良好品德的方法。
第五章:培养自我管理能力5.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学会自我管理。
引导学生掌握时间管理和情绪管理的方法。
培养学生具备自我管理的能力。
5.2 教学内容自我管理的定义和重要性时间管理和情绪管理的方法自我管理对个人成长的积极影响5.3 教学活动引入讨论:学生们分享自己在自我管理方面的经验和困难。
第三章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第一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教学目标:本课程是帮助同学们正确认识人生的课程,本章是全课程的“核心”。
通过这一节教学,使得学生理解世界观、人生观、人生态度、人生价值、人生目的的关系。
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人的本质,帮助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追求高尚的人生目的,端正人生态度。
将其内化为自己的认知和行动,使学生能够对照反省自己在这些方面的不足。
主动加以调整和改善。
教学内容分析:1、本节是教材第三章的第一节,作为本章的第一节,对全章起着重要的引领作用。
通过对世界观、人生观的关系阐述,对人生观所包含的三个主要方面的的逐一讨论,使学生明确他们之间的关系,为以后进一步的学习奠定基础。
2、教学的重点有:①对于世界观、人生观、人生态度、人生价值、人生目的内涵及其关系的理解,这是学好后面内容的逻辑基础;②人生目的的确立和正确人生观的选择,有利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这不仅是本节的重点,更是整个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点。
3、教学的难点是如何确立正确的人生目的,如今的学生面对商业文化的种种诱惑,在人生目的上也多种多样,这是客观存在的,如何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人生目的有一定的难度。
授课方法(本章):讲授法、案例教学法、讨论法。
授课学时(本章):6学时。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古老的希腊神话斯芬克斯之谜,由神话带来了这样一个问题:人到底是什么?这也就牵涉到了人的本质问题.人生目的构成了人生观的核心问题,因为人生目的的确立是人们实践活动的前提和根由,它左右人生道路的方向,又在根本上决定着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的取向。
人生态度作为一种稳定的心理倾向和人们处理人生问题的方式,对人生目的的实现起着重要的制约作用,需要大学生有一个正确的把握;而树立正确的人生目的,则首先应对“人的本质”等问题作比较深入的理论把握。
一、世界观与人生观以世界观为切入点,引出人生观,通过人生观与世界观关系的分析,深刻解析人生观。
(一)世界观和人生观的科学内涵世界观就是人们对生活在其中的世界以及人与世界的关系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
教案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教案内容:一、教案名称:正确认识人生观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人生观的概念和重要性。
2. 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三、教学重点:1. 人生观的概念和重要性。
2. 如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四、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五、教学准备:1. PPT课件。
2. 教学视频或案例。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PPT展示人生观的定义,引导学生思考人生观的概念和重要性。
2. 学生分享对人生观的理解和看法。
二、新课内容(20分钟)1. 教师通过PPT讲解正确的人生观应该具备的特点,如积极向上、有目标、有责任感等。
2. 教师结合教学视频或案例,让学生了解正确的人生观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和意义。
3.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人生观,互相交流和借鉴。
三、实例分析(15分钟)1. 教师展示一些名人的人生观,让学生分析其正确的人生观对其成就的影响。
2. 学生分享对自己身边人的观察,了解正确的人生观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四、互动环节(10分钟)1.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2. 学生分组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策略。
3. 各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正确的人生观的特点和树立方法。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悟,反思自己在人生观方面的不足。
3. 教师给出建议和鼓励,让学生积极面对生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教学延伸: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实际情况,组织相关的课外活动,如人生观主题班会、人生观知识竞赛等,进一步巩固学生对正确人生观的认识和树立。
教案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六、教案名称:正确认识自我价值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自我价值的概念和重要性。
2. 培养学生正确认识自我价值,增强自信心。
教学重点:1. 自我价值的概念和重要性。
2. 如何正确认识自我价值。
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价值。
第三章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第一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教学目的:追求高尚的人生目的,履行自己的人生责任,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用科学高尚的人生观指引人生。
引课:渔夫和富翁的故事一天,风和日丽,晴空万里。
一渔夫在沙滩上抽着烟,悠闲地晒太阳。
这时走来一个富翁。
富翁问道:伙计,这么好的天气,怎么不出海打鱼呢?渔夫吐了口烟,然后回答:我刚出海回来呀!富翁接着说:你怎么不趁天还没黑多打点鱼呢?渔夫答:我每打完一次鱼就可以满足我两三天的生活所需了。
我为什么还要出去呢?富翁生气地说:你应该多打点鱼,这样就能攒到更多的钱,买更多的船,然后再把船租出去。
渔夫问:那接着下来呢?富翁答:接下来你就可以什么也不用做,每天就坐在这里抽烟,晒太阳了。
渔夫笑了笑说:那你看我现在在干什么呢?看了《渔夫和富翁》的对话你有何感想?一、世界观与人生观 P45世界观——人们对生活在其中的世界以及人与世界的关系的总体看法看法和根本观点。
人生观——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于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
它决定人们实践活动的目标,人生道路的方向和对待生活的态度。
人生观的内容:人生目的:人为什么活着?人应该怎样活着?人生态度:在顺境和逆境状态下如何做人?人生价值:人生的价值是什么?什么样的人生才有价?以上三者互相联系,其中人生目的是人生观的核心,人生目的决定人生态度。
二、明确人生目的1、概念:所谓人生目的,是生活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人生主体,在人生实践中关于自身活动的基本指向。
它是人们社会需求的综合体现,是对“人为什么而活”的总体回答。
简单说就是指人们想要达到的人生境界或者说理解人生意义的基本标准。
人生目的是人生实践活动的前提和起点,是人的生活活动的总目标。
2、找准人生坐标您活着是为了什么,追求什么?为什么要有科学的人生目的?心中是否有目标,是伟大与平庸的天渊之别,是聪明与愚蠢的重要分水岭。
(1)人生目的决定走什么样的人生道路。
人生目的是人生的定向器,决定着人们的奋斗目标、前进方向和人生轨迹。
开拓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教学过程设计 1、 爱国主义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2、 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有哪些? 3、 请说出三位你知道的爱国人士和民族英雄? 观看视频:张丽莉VS 范美忠 考:他们的行为有什么不同?你用哪些词语来形容他们的不同行为表现? 教师总结导入: 在生死抉择的关键时刻,他们作出了不同的人生选择,这 源自于他们有着不同的人生观。
一个人走什么样的人生道路,是由他的人生观决 定的。
因而,深入思考“人是什么”、“人生为了什么?”、“怎样的人生更有 意义”等人生问题,并进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对于同学们领悟人生真谛、创造 人生价值至关重要。
第三章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 第一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一、人生观的基本内容(一)人的本质斯芬克斯之谜 的知识迁移能力。
(一) 课前回顾:通过复习所学知识,巩固提高,为学习本节内容打下基础。
(二) 导入新课:视频导入,增强感官的视 觉效果,创设情境,激发 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接下 来的学习作铺垫。
(三) 讲授新课:斯芬克斯是希腊神话中一个长着狮子躯干、 女人头面的有翼怪兽。
它每天坐 在奥林匹亚山城附近的悬崖上,向过路人出一个谜语:如果路人猜不出,就会被 杀死。
一天他遇到了希腊人俄狄浦斯王子问“有一种动物,早晨用四条腿走路, 中午用两条腿走路,晚上则用三条腿走路。
而腿最多的时候正是他速度和力量最 小的时候。
这是一种什么动物?” 最后年轻的希腊人俄狄浦斯王子猜中了谜底是 __ ?斯芬克斯羞惭跳崖而死。
斯芬克斯之谜底:俄狄浦斯的谜底是“人”。
他解释说:“在生命的早晨, 人是一个娇嫩的婴儿,用四肢爬行。
到了中午,也就是人的青壮年时期,他用两 只脚走路。
到了晚年,他是那样老迈无力,以致于他不得不借助拐杖的扶持,作 为第三只脚”。
俄狄浦斯猜中了斯芬克斯之谜, 其实就是人的谜、人的生命之谜。
马克思主义以前对人的本质的观点 “有七尺之骸,手足之异,戴发含齿,倚而食者,谓之人。
” --- 《列子•黄帝》 人是陆栖两脚的动物。
一一亚里士多德 插入小故事: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和他的学生讨论问题,一个学生问:“老 师,人是什么?” 亚里士多德随口就答: “人是陆栖两脚的动物。
”这个学生跑 到外边提了 一只鸡来到老师跟前说:“老师,这是人吗? ”亚里士多德哑口无言, 片刻又说:“人是不带毛的陆栖两脚动物。
”这个学生听后把鸡毛拔了个净光, 又 问老师: 这是人吗?这次亚里士多德彻底答不上来了。
理性、意志和情感(爱)是人的本质或人的本性。
一一费尔巴哈 1845年春天,马克思首先冲破了种种迷雾,写下了著名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 纲》,指出:“费尔巴哈把宗教的本质归结于人的本质,但是,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
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马克思主义对人的本质的科学回答:“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
在其现实性上 ,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 和。
” 一一马克思人的属性包括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任何人都是处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从事社会实践活动的人。
社会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人的自然属性也深深打上了社会属性的烙印。
人的存在不仅仅是个体的存在, 在一定意义上,人首先应该是社会的人。
从人的现实存在角度看,人必须与他人、社会发生关系才能生存。
通过讲述古希腊的神话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 为更深入的探讨关于人的 本质的问题作好铺垫。
通过小故事,创设情境,呈现问题,引发学生积极 主动的思考问题,得出结 论。
狼孩的故事 1920年,在印度加尔各达附近的一个山村里,人们在打死了一只狼后,在狼窝 里发现了两个由狼抚养大的女孩:其中大的有 8岁,后被取名为卡玛拉,小的有 2岁,取名为阿玛拉,但因其体弱,不久死去。
这是世界上发现的首例狼孩。
由 于她们自幼远离人类社会,在狼窝里长大,所以一切生活习性都与狼别无二致。
不会直立行走,只能用四肢爬行;白天睡觉,晚上活动,怕光怕火;不吃素食熟 食,只吃生肉;不是用手拿着吃,而是放在地上用牙齿撕咬;不遮挡身体,不会 说话,只会象狼一样引颈长嚎。
在孤儿院人员的耐心抚育下,卡玛拉用了两年的 时间才学会站立,6年才会走路,到1929年她死时,一共学会了 45个词,和几 句简单的话,智力水平仅相当于 4岁儿童。
思考:狼孩的故事证明了什么? 狼孩的例子证明, 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凡是自幼就与世隔绝、脱离 社会关系的存在,即使具有人的自然属性,个体也不可能发展为真正的人类,也 不会具有人的本质。
《鲁滨逊漂流记》是一部由英国作家丹尼尔•笛福 59岁时所著的第一部小说。
……他被海水冲到岸边醒来后,发现破船就歪斜在不远的地方,于是他过去用船 上的桅杆做成木排,把船上的食物和用品都搬到了岛上。
他猎食野味,种植谷物, 加工面粉、制作面包…… 一一《鲁滨逊漂流记》 讨论:狼孩与鲁滨逊相比,结果为什么不一样?这阐明了什么问题? 《鲁滨逊漂流记》中的鲁滨逊一个人在孤岛上生活了二十八年 ,为什么他能在孤岛上生活那么长的时间?因为文明社会教会了他生活的知识和劳动的技能, 而且他从被打坏的船上得到了武器和生产工具,使他能战胜野兽的袭击和外来的 威胁,这些都是社会文明的产物。
鲁滨逊十分乐观,充满了斗志,体现了自我奋 斗的精神,他的创造性劳动及成果也体现了人类智慧的无穷魅力。
到了一定年龄,无论自觉与否,都会形成与自己的生活阅历、 实际体验密 切相关的关于人生的根本观念、价值判断和的生活态度,这就形成了一个人的 __ “人生观”。
(二)人生观 人生观,是人们对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和态度。
人生观的基本内容在新内容的讲授上,根据 学生的特点,以教师引导 为主,学生主动参与,共 同分析。
通过讨论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把握,培养学生 的团队协作精神,锻炼学 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
人生目的:人为什么活着? 人生态度:人应当样对待生活? 人生价值:什么样的人生才有意义? 以上三者互相联系,其中人生目的是人生观的核心,人生目的决定人生态度。
二、 追求高尚的人生目的 (一) 人生目的的内涵 人生目的是指生活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人,对“人为什么活着”这一人生根本问 题的认识和回答,是人在人生实践中关于自身行为的根本指向和人生追求。
名言警句欣赏:人生最宝贵的是生命。
生命对于每个人只有一次。
人的一生应当 这样度过:当他回忆往事,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过去的碌碌 无为而羞愧。
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 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一一为人类的解放而奋斗。
一一奥斯特洛夫斯基 (二) 人生目的的重要作用 首先,人生目的决定着人生道路 其次,人生目的决定着人生态度; 再次,人生目的决定着人生价值。
插入小故事:“三只青蛙的命运” 三只青蛙掉进了鲜奶桶中。
第一只青蛙说:“这是命。
”于是它盘起后腿, 一动不动地等待着死亡的降临。
第二只青蛙说:“这桶看来太深了,凭我的跳跃 能力是不可能跳出去的。
我今天死定了。
”于是,它沉入桶底淹死了。
第三只青 蛙打量着四周说:“真是不幸!但我的后腿还有劲。
我要找到垫脚的东西,跳出 这可怕的桶! ”于是,它一边划一边跳,慢慢地, 奶在它的搅拌下变成了奶油块, 在奶油块的支撑下,这只青蛙纵身一跃,终于跳出了奶桶。
思考:为什么面对相同的境遇,三只青蛙的命运会如此不同呢? 分析:三只青蛙面对困境由于所持态度不同,也带来了不一样命运。
第一只青蛙 的态度是认“命”,它觉得人世间发生的任何事都是命中注定, 在生死紧要关头, 毫无抗争的念头,放弃了生的希望;第二只青蛙的态度是认“输”,面对困难, 早被吓倒和折服,以致低估自己,自认倒霉,束手待毙;而第三只青蛙的态度是 充满生的希望,凭着与命抗争的勇气,最终跳出奶桶,创造生命的奇迹。
是什么 救了第三只青蛙呢?是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三、 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一)人生态度的内涵 在教学过程中,推理环环相扣,步步相随,保持内容的紧凑。
而通过脉络牵引,让他们知道一系列问题的来龙去脉,从而很好地攻克重点、难点,帮助学生理解、消化新的知识。
通过经典小故事的讲述,激发学习兴趣,所谓人生态度,是指人们通过生活实践所形成的对人生问题的一种稳定的心理倾 向和基本意愿。
智力竞猜:猜一猜他是谁? 他是家喻户晓的名人,中国科学院院士 ;他是我国当代 杰出的科学家;他是我国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 者。
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 智慧,收获富足。
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的人远离饥饿; 他被称为:“米神”、 “当代神农氏”、“杂交水稻之父”。
分析下面袁隆平的经典语录,体现了一个科学家怎样的人生态度? 袁隆平说:“我做过一个梦,梦见杂交水稻的茎秆像高粱一样高,穗子像扫帚一 样大,稻谷像葡萄一样结得一串串,我和我的助手们一块在稻田里散步,在水稻 下面乘凉。
” 他经常说:“我不在家,就在试验田;不在试验田,就在去试验田的路上。
” “在水稻开花的时候,赤日炎炎之下,我和我的助手们每天都是头顶烈日,脚踩 烂泥,低头弯腰在田间劳作。
” 不少人形容袁隆平是“八十多岁的年龄,五十多岁的身体,三十多岁的心态”。
袁隆平笑谈自己的“年轻秘诀”是:心态好,性格乐观,开朗,不为小事斤斤计 较。
(二)端正人生态度 1、人生须认真。
2、人生当务实。
3、人生应乐观。
4、人生要进取 四、自觉抵制各种错误人生观(列表比较三种错误人生观的异同) 1•反对拜金主义人生观 2•反对享乐主义人生观 3•反对个人主义人生观对本节要点进行概括小结,指出教学重难点。
查阅成功人物的传记,分析他们取得成功的因素,查找自我差距,确立正确的人 生目标。
电子板书和粉笔板书相结合。
电子板书注重结构体系、逻辑推理。
粉笔板书侧重 于关键语句,在黑板上留下整个课时的框架,以及讲课时提及的专业术语等。
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获得人生感悟,在问题的分析与解决中领悟人生哲理。
通过智力竞猜,引起学生兴趣,加深对这位杰出科学家的印象。
第三章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第一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一、 人生观的基本内容(一)人的本质:自然属性(本能) 社会属性(本质) (二) 人生观 1、 人生目的一一人为什么活着?2、 人生态度一一人应当怎样活着?3、 ------ 人生价值 什么样的人生才有意义?二、 追求高尚的人生目的(一) 人生目的的内涵(二)人生目的的重要作用 (决定)人生目的、人生态度、人生价值 三、 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一) 人生态度的内涵(二) 端正人生态度 1.人生须认真 2.人生当务实 3.人生应乐观 4.人生要进取 四、 自觉抵制各种错误人生观1•反对拜金主义人生观 2•反对享乐主义人生观3•反对个人主义人生观欢迎下载,谢谢观看!资料仅供参考学习 对材料的分析,引导学生思考、体验问题的过程中,可以使学生逐步学会分 析、解决问题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