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修第三章_第一节_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教(学)案
- 格式:doc
- 大小:88.50 KB
- 文档页数:6
课程名称:大学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授课班级:XX级XX班授课教师:XXX授课时间:2023年X月X日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人生价值观的基本概念、形成过程和作用,掌握正确的价值观导向。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的方法和理论分析人生价值观问题的能力,提高自我修养和道德素质。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人生价值观的思考,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内容:1. 人生价值观的基本概念2. 人生价值观的形成过程3. 正确的价值观导向4. 人生价值观在大学生活中的应用教学过程:一、导入1. 提问:同学们,你们如何看待人生?你们的人生价值观是什么?2. 引导学生思考:人生价值观对个人和社会有什么影响?二、讲解人生价值观的基本概念1. 介绍人生价值观的定义:人生价值观是指人们对人生目的、人生意义、人生价值的根本看法和评价标准。
2. 阐述人生价值观的内涵:包括人生目的、人生意义、人生价值等方面。
三、讲解人生价值观的形成过程1. 分析人生价值观的形成因素:包括个人经历、社会环境、文化传统等。
2. 讲解人生价值观的发展变化:从古代到现代,人生价值观的变化和发展。
四、讲解正确的价值观导向1. 阐述正确的价值观导向的重要性:正确的价值观导向对个人和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 分析正确的价值观导向的内容:包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等。
五、讲解人生价值观在大学生活中的应用1. 分析大学生面临的人生价值观问题:如就业、人际关系、学术诚信等。
2.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鼓励学生在大学生活中践行正确的价值观。
六、课堂讨论1. 学生分组讨论:如何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2. 各组代表发言,分享讨论成果。
七、总结1. 总结本章内容:人生价值观的基本概念、形成过程、正确导向和在大学生活中的应用。
2. 强调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的重要性。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人生价值观的基本概念、形成过程和正确导向,引导学生思考人生价值观问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思修第三章--第一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教案授课人所在部门思政部授课班级课题第三章第一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授课时间教学理念(1)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新型教学模式。
(2)充分挖掘多种教学资源,用丰富、贴近学生实际的各种资料辅助教学,拓展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使教学活动更加富有吸引力和感染力。
(3)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在教学中渗透情感态度的培养。
(4)从高职学生的特点出发,多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生动鲜活的事例、新颖活泼的形式,活跃教学气氛,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探究意识、创新意识。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马克思主义对人的本质的科学论述。
2、正确认识人生目的对人生实践的重要作用。
3、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4、自觉抵制各种错误的人生观【能力目标】1、具备自主学习能力。
2、具备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具备较强的创新能力。
【素质目标】1、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2、掌握马克思主义分析和理解人生问题时的基本立场和基本观点。
3、为科学而正确地解决人生中遇到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提供方法论的指导。
教学重点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教学难点正确把握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理论的科学内涵。
学情分析这门课程的对象是高职大一的学生。
他们在高中的政治课上,也学到了一些相关的内容,有一定的基础。
大一的学生思想活跃,求知欲强,他们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多了一份理性的思考,具备了一定的分析问题的能力。
这是学情的有利因素。
然而,一部分学生对枯燥的公共基础课有厌烦情绪。
他们上政治课时,往往是只带耳朵来听,不带书本来记;他们能够理解老师的分析,但不愿意自己去思考。
因此,在讲授这一节时,教师要提出一些学生已经学过的、比较简单的问题,从而和学生形成互动,设法提高学生兴趣,并引导学生通过思考,将新学的原理联系、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
学法分析学生学习不仅仅是学习知识,更要掌握学习方法。
因此教师要教会学生运用逻辑推理,通过分析得到新的知识。
一、课程设置《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是大学生入校后的首门思政课,也是思政课中的主干课程。
课程主要目标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正确的理想信念,增强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配合专业教育,着重解决培养高职学生良好的职业素质问题,为我院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以及学生成长成才和终生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分析1、教学内容分析:第三章第一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是教材内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大学时代是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时期。
本节内容主要从“人的本质是什么?”“人生是为了什么”等角度对人生观加以阐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因而本节内容不仅是本章的逻辑起点而且也是教材前三章的落脚点和后几章的理论依据。
2、学情分析:授课对象是学院20XX级新生,典型的90后,身处社会转型、价值观多元化的社会环境中由于阅历浅,理论水平不高,难免在人生观中存在误区。
三、教材处理:本门课程所使用教材是教育部统编教材。
具有极高的科学性、权威性和严肃性。
在本节课的授课过程中将教材中的第四个问题:人生价值略讲,因为本章的第二节就是围绕这个问题展开的。
四、教学目标根据本节课程的内容设定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了解人的本质把握人生观的主要内容2、能力目标:引导学生追求高尚的人生目的树立正确的人生观3、情感目标:端正人生态度,创造有价值的人生五、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人生目的。
人生目的是人生观的核心,决定着人生观正确与否。
许多学生认为“为人民服务”是党员干部的事与普通人无关,所以本部分主要结合案例,分层设问,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在讨论中顺理成章地得出结论,以事实说话,打消学生的逆反心理,真正收到教学实效。
2、教学难点:端正人生态度。
人的一生中会遇到义利、荣辱、得失、成败等人生矛盾,如果能以正确的人生态度处理,就能正确把握人生取得人生的成功。
以教师讲授为主,从学生的思想实际出发,有效切入主题。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第一章:正确认识人生观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人生观的概念和重要性。
帮助学生认识到树立正确人生观的意义。
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人生目标和价值观。
1.2 教学内容人生观的定义和内涵人生观对个人成长的影响正确人生观的特点和标准1.3 教学活动引入讨论:学生们对人生观的理解和看法。
讲解人生观的定义和重要性。
小组讨论:学生们分享自己对正确人生观的理解和树立正确人生观的方法。
第二章:树立目标意识2.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
引导学生学会制定可实现的目标计划。
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目标意识。
2.2 教学内容人生目标的定义和重要性如何制定可实现的目标计划目标意识对个人成长的积极影响2.3 教学活动引入讨论:学生们对自己未来的人生目标有什么期待和想法。
讲解人生目标的定义和重要性。
小组活动:学生们分组讨论并制定自己的目标计划。
第三章:培养积极心态3.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树立积极的心态。
引导学生学会面对挫折和困难。
培养学生积极面对人生的态度。
3.2 教学内容积极心态的定义和重要性面对挫折和困难时的应对方法积极心态对个人成长的积极影响3.3 教学活动引入讨论:学生们分享自己在面对挫折和困难时的经历和感受。
讲解积极心态的定义和重要性。
小组活动:学生们分组讨论并分享如何培养积极心态的方法。
第四章:培养良好品德4.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了解良好品德的重要性。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
良好品德的定义和重要性正确的道德观念的培养方法良好品德对个人成长的积极影响4.3 教学活动引入讨论:学生们分享自己对良好品德的理解和看法。
讲解良好品德的定义和重要性。
小组活动:学生们分组讨论并分享如何培养良好品德的方法。
第五章:培养自我管理能力5.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学会自我管理。
引导学生掌握时间管理和情绪管理的方法。
培养学生具备自我管理的能力。
5.2 教学内容自我管理的定义和重要性时间管理和情绪管理的方法自我管理对个人成长的积极影响5.3 教学活动引入讨论:学生们分享自己在自我管理方面的经验和困难。
第三章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第一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教学目标:本课程是帮助同学们正确认识人生的课程,本章是全课程的“核心”。
通过这一节教学,使得学生理解世界观、人生观、人生态度、人生价值、人生目的的关系。
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人的本质,帮助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追求高尚的人生目的,端正人生态度。
将其内化为自己的认知和行动,使学生能够对照反省自己在这些方面的不足。
主动加以调整和改善。
教学内容分析:1、本节是教材第三章的第一节,作为本章的第一节,对全章起着重要的引领作用。
通过对世界观、人生观的关系阐述,对人生观所包含的三个主要方面的的逐一讨论,使学生明确他们之间的关系,为以后进一步的学习奠定基础。
2、教学的重点有:①对于世界观、人生观、人生态度、人生价值、人生目的内涵及其关系的理解,这是学好后面内容的逻辑基础;②人生目的的确立和正确人生观的选择,有利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这不仅是本节的重点,更是整个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点。
3、教学的难点是如何确立正确的人生目的,如今的学生面对商业文化的种种诱惑,在人生目的上也多种多样,这是客观存在的,如何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人生目的有一定的难度。
授课方法(本章):讲授法、案例教学法、讨论法。
授课学时(本章):6学时。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古老的希腊神话斯芬克斯之谜,由神话带来了这样一个问题:人到底是什么?这也就牵涉到了人的本质问题.人生目的构成了人生观的核心问题,因为人生目的的确立是人们实践活动的前提和根由,它左右人生道路的方向,又在根本上决定着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的取向。
人生态度作为一种稳定的心理倾向和人们处理人生问题的方式,对人生目的的实现起着重要的制约作用,需要大学生有一个正确的把握;而树立正确的人生目的,则首先应对“人的本质”等问题作比较深入的理论把握。
一、世界观与人生观以世界观为切入点,引出人生观,通过人生观与世界观关系的分析,深刻解析人生观。
(一)世界观和人生观的科学内涵世界观就是人们对生活在其中的世界以及人与世界的关系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
第三章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第一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教学目标: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及早规划好自己的人生计划,作一个对社会、对他人有意义的人,并通过深入探讨价值问题,激励学生择取正确的价值取向。
教学重点:人生的意义及人生的目的,人的本质、人生价值的评价。
教学难点:如何确立正确的人生目的?人生价值的创造与实现。
教学热点:怎样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去享受生活、焕发生命、完善自我、服务社会教学方法:课堂提问与诵读、案例分析、讲授导入新课:谈到人生价值,可能有同学想:这么大、这么抽象的题目,怎么讲、怎么听?——我们才有真正的收获?我们换一个角度,请同学们先来看一个古希腊神话故事:资料“斯芬克司之谜”相传,古希腊有—个女面狮身的怪兽,名字是斯芬克司。
它盘踞在路口,向过往行人提出种种质询,谁若是回答不出。
就会被它撕成碎片吞进肚里。
这天,一个名叫俄狄浦斯的外地来的年轻人经过这里,斯芬克司故意难为他给他出了一个很难破解的谜语:“什么动物早晨用四条腿走路,中午用两条腿,傍晚用三条腿;而腿最多的时候正是它最软弱的时候?”俄狄浦斯猜中了这个谜语,于是斯芬克司大叫一声,从悬崖上跳下去,摔死了。
俄狄浦斯的答案是这样的:当人幼年的时候,要用四肢爬行;等长大了,就能站起来用两条腿行走;到了老年,行走不方便,就要加上一条拐杖,因而变成三条腿。
幼年是人一生最软弱的时期,所以这个谜语的谜底就是人。
由神话带来了这样一个问题:人到底是什么?这就牵涉到了人的本质问题。
请同学们也来思考并回答一下:(学生参与,每人写出自己对人的理解)几千年前,在古希腊阿波罗庙宇上赫然镌刻着“认识你自己”的神谕。
名曰“神谕”,实则凝聚了古希腊人的智慧。
它是人类要求认识自已,并且掌握自身命运的一种象征。
伴随着关于人生的思考,人又总是会从价值的角度对人怎样生活算是有意义、才算是“值得”的问题加以把握,确立自己的人生价值观。
因而,弄清人生价值的涵义、内容、评价标准、实现方式等问题,以便指导青年学生树立起正确有人生价值观,乃至对个体人的一生生活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三章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第一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教学目的:追求高尚的人生目的,履行自己的人生责任,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用科学高尚的人生观指引人生。
引课:渔夫和富翁的故事一天,风和日丽,晴空万里。
一渔夫在沙滩上抽着烟,悠闲地晒太阳。
这时走来一个富翁。
富翁问道:伙计,这么好的天气,怎么不出海打鱼呢?渔夫吐了口烟,然后回答:我刚出海回来呀!富翁接着说:你怎么不趁天还没黑多打点鱼呢?渔夫答:我每打完一次鱼就可以满足我两三天的生活所需了。
我为什么还要出去呢?富翁生气地说:你应该多打点鱼,这样就能攒到更多的钱,买更多的船,然后再把船租出去。
渔夫问:那接着下来呢?富翁答:接下来你就可以什么也不用做,每天就坐在这里抽烟,晒太阳了。
渔夫笑了笑说:那你看我现在在干什么呢?看了《渔夫和富翁》的对话你有何感想?一、世界观与人生观 P45世界观——人们对生活在其中的世界以及人与世界的关系的总体看法看法和根本观点。
人生观——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于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
它决定人们实践活动的目标,人生道路的方向和对待生活的态度。
人生观的内容:人生目的:人为什么活着?人应该怎样活着?人生态度:在顺境和逆境状态下如何做人?人生价值:人生的价值是什么?什么样的人生才有价?以上三者互相联系,其中人生目的是人生观的核心,人生目的决定人生态度。
二、明确人生目的1、概念:所谓人生目的,是生活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人生主体,在人生实践中关于自身活动的基本指向。
它是人们社会需求的综合体现,是对“人为什么而活”的总体回答。
简单说就是指人们想要达到的人生境界或者说理解人生意义的基本标准。
人生目的是人生实践活动的前提和起点,是人的生活活动的总目标。
2、找准人生坐标您活着是为了什么,追求什么?为什么要有科学的人生目的?心中是否有目标,是伟大与平庸的天渊之别,是聪明与愚蠢的重要分水岭。
(1)人生目的决定走什么样的人生道路。
人生目的是人生的定向器,决定着人们的奋斗目标、前进方向和人生轨迹。
第三章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引言:大学时代,是大学生形成系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时期,同学们,你们也许思考过这样一些问题:我为什么活着?我怎样活着才有意义?我怎么实现自我价值?在这堂课上,我们将一同来探讨这些人生观方面的问题。
第一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一、世界观与人生观谈人生观为什么要提到世界观?因为人生观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世界观是什么?是人们对生活在其中的世界以及人与世界的关系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
世界观决定了人生观。
现在我们国家在努力建设和谐社会,所谓和谐指的是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还有人与自然的和谐,人是这个社会的主体,协调好人与其他一切事物的和谐才是真正和谐的社会。
这就是一种先进的世界观。
(关于什么是和谐社会可提问同学)作为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生观是指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于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它决定着人们实践活动的目标、人生道路的方向和对生活的态度。
二、追求高尚的人生目的人生观主要是通过人生目的、人生态度、人生价值三个方面体现出来的,也就是为什么活?怎样活?怎样的人生有意义?这三个问题。
这其中人生目的是人生观的核心。
新浪网文化频道曾经提出一个讨论:“人为什么活着?”编辑写下了这么一段话:生命如此短暂,我们活在这个世界上是为了什么?艺术家杜尚认为一个人的生活不必负担太重,不必做太多的事,不必要有妻子、孩子、房子、汽车,放弃很多,也得到很多,他长时间地过着单身生活,没有平常人摆脱不清的麻烦,他觉得自己非常幸福。
而又有几个人能做到如此洒脱?!我们活着是为了自己还是为了亲人、爱人、朋友的期待而活,是为了金钱、事业、爱情,还是纯粹为了快乐?当你终日为生存而奔波劳碌,当你为琐碎小事而烦恼痛苦,似乎“活着”本身已被遗忘。
下面是留言版上的一些留言:有积极入世的:人生不过几十春秋,人的价值,传统中国人的价值在于,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已经很好的把自己和社会融合在了一起,所以诸位不要在这个问题上喋喋不休了。
第三章第一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各位评委好:我叫刘娜,来自辽宁广告职业学院。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第1课时)。
下面我从教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五方面逐一加以分析和说明。
一、说教材(一)说课内容:《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是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思修教材《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第三章第一节内容。
(二)教材内容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主要探讨了“人生是什么”,“人生为了什么”,“怎样的人生更有意义”,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大学生应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为人民服务为目的,以科学务实、乐观向上作为自己的人生态度。
本节课的理论也是学好以后课程的基础,它在整个教材中起着过渡作用。
(三)学情分析:本门课的授课对象涵盖全校所有专业。
大学生大多都有高中学习的经历,对人生观有一定的认识,具体来说:1.知识层面:有一定的理论基础,但深度和广度上还不够。
2.能力层面:大一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观察、比较、分析、归纳以及利用、整合信息等能力。
3.情感层面:面对现实生活中的种种诱惑与课本中的人生观要求,容易产生困惑与争议。
二、说教学目标: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着大一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能够科学认识人生的本质,明确人生的目的,理解大学生应有的人生态度,掌握科学的人生观。
2.能力目标:能够把握人生目的、人生态度,能够运用科学的人生观指引自己的人生。
3.情感目标: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为人民服务为目的,以科学务实、乐观向上作为自己的人生态度,做一个对他人和社会有意义的人。
三、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根据教材内容和大一新生的特点,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明确人生的目的重点的依据:人生目的是人生观的核心,明确了人生的目的,为大学生的成长和成功提供了保障,具有现实意义。
教学难点:如何用科学高尚的人生观指引人生难点的依据:人们在现实社会关系中的地位不同,践行科学高尚的人生观比较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