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修第三章-弘扬中国精神
- 格式:ppt
- 大小:16.74 MB
- 文档页数:82
思想道德与法治第三章继承优良传统弘扬中国精神第一节中国精神是兴国强国之魂1.崇尚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中华民族崇尚精神的优秀传统首先表现为对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相互关系的独到理解。
●中华民族崇尚精神的优秀传统,表现为对理想的不懈追求。
理想是激励个体的精神内驱力,是凝聚社会整体的精神力量。
●中华民族崇尚精神的优秀传统,亦表现为对品格养成的重视。
2.中国精神的丰富内涵●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精神的忠实继承者和坚定弘扬者。
百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
●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遵义会议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红岩精神抗美援朝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特区精神抗洪精神抗震救灾精神抗疫精神脱贫攻坚精神等伟大精神,构筑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
●这一精神谱系,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实践中集体奋斗和共同创造的,集中体现了党的坚定信念、根本宗旨、优良作风,凝聚着中国共产党艰苦奋斗、牺牲奉献、开拓进取的伟大品格,深深融入我们党、国家、民族、人民的血脉之中,极大丰富了中国精神的内涵,鼓舞和激励中国人民攻坚克难,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3.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中国精神是兴国强国之魂。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新征程,必须大力弘扬中国精神,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振奋起全民族的“精气神”。
凝聚民族复兴的磅礴伟力●根据中国力量的精神纽带。
弘扬中国精神,对于维系中华民族的生存与发展、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发挥着重要的凝聚作用。
●激发创新创造的精神动力。
●推进复兴伟业的精神支柱。
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爱国主义体现了人们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揭示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是人们对自己家园以及民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与荣誉感的统一,是调节个人与祖国之间关系的道德要求、政治原则和法律规范。
第三章弘扬中国精神一、选择1.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
2.中国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3.爱国主义始终是把中华民族坚强团结在一起的精神纽带。
4.改革创新始终是鞭策我们在改革开放中与时俱进的精神力量。
5.中国精神是兴国强国之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可或缺的精神支撑和精神动力。
6.对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相互关系的独到理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强调“道德当身,故不以物惑”,崇尚“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7.中国古人对理想的不懈追求上:“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兼相爱,交相利”“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8.对道德修养和道德教化的重视上:“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明人伦”9.对理想人格的推崇。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儒家把“君子”、“圣人”作为自己的理想人格,道家推崇“真人”、“至人”,近代启蒙思想家梁启超呼吁“新民”10.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族重精神优秀传统的忠实继承者和坚定弘扬者。
11.爱国主义是千百年来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形成的对自己的祖国极其忠诚和热爱的深厚情感。
12.爱国主义成为动员和鼓舞人们为祖国的生存发展前赴后继、奋斗不息的伟大精神旗帜。
13.中国人民在长期奋斗中培育、继承、发展起来的伟大民族精神,为中国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
14.盘古开天、女娲补天、伏羲画卦、神农尝草、夸父追日、精卫填海、愚公移山等我国古代神话深刻反映了中国人民勇于追求和实现梦想的执着精神(伟大梦想精神)。
15.时代精神反映社会进步的发展方向,引领时代的进步潮流,是社会的主旋律和时代的最强音。
16.改革是破除社会发展障碍、激发社会发展活力的引擎,创新则是民族进步的灵魂、国家兴旺发达的动力。
第三章弘扬中国精神第一节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中华民族是富有爱国主义光荣传统的伟大民族。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最深厚的思想传统,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推动我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巨大力量,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
3.1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爱国主义体现了人民群众,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也反映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
爱国主义使人们对于自己的故土家园、民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与荣誉感恰好地统一在一起。
爱国主义的内涵包括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爱自己的骨肉同胞、祖国的灿烂文化和爱自己的国家。
爱自己的国家,就要将自己的爱国之情,强国之志与报国之行统一。
3.2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洪秀全、康有为、严复和孙中山,代表了在中国共产党出世以前,向西方寻找真理的一派人物。
反对分裂,团结统一始终是中华民族民族精神的主流。
千百年来民间对忠诚爱国者尊重。
中华民族热爱和平与自由,但决不容忍外来的侵略和压迫。
爱国主义的另一个主题,就是改造山河,创建中华文明。
3.3爱国主义的时代价值爱国主义的时代价值: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继往开来的精神支柱,是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纽带,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动力和个人实现人生价值的力量源泉,集中体现在弘扬中国精神实现中国梦。
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一论述充分体现了中国精神民族性,时代性与创造性的统一。
弘扬中国精神,实现中国梦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中国精神既包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这些都是中国精神所蕴含的价值追求第二节爱国主义及其时代价值新时期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既承接了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又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征,内涵更加丰富。
3.4爱国主义与经济全球化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下,爱国主义不但没有过时,而且我们更要提倡爱国主义。
3.4.1 经济全球化形势下要弘扬爱国主义坚持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的统一,弘扬以民族精和时代精神为主要内容的中国精神,献身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促进祖国统一的伟大事业。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8版)第三章:弘扬中国精神第一节:中国精神是兴国强国之魂中国精神作为兴国强国之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可或缺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一、重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表现:1、中华民族崇尚精神的优秀传统,首先表现在对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相互关系的独到理解上。
2、中华民族崇尚精神的优秀传统,也表现在古人对理解的不懈追求上。
3、中华民族崇尚精神的优秀传统,亦表现在对道德修养与道德教化的重视上。
4、中华民族崇尚精神的优秀传统,还表现为对理想人格的推崇。
5、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族重精神优秀传统的忠实继承者和坚定弘扬者。
二、中国精神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统一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构成了中国精神的基本内容。
(一)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1、内含:民族精神是指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为本民族大多数成员所认同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道德规范、精神气质的总和。
反映了一个民族的心理特征、文化传统、精神风貌,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
爱国主义是民族精神的核心。
民族精神的内容: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
(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时代精神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形成和发展的,体现民族特质并顺应时代潮流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价值取向、精神风貌和社会风尚的总和。
是一种对社会发展具有积极影响和推动作用的的集体意识。
时代精神反映社会进步的发展方向,引领时代的进步潮流,是社会的主旋律和时代的最强音。
(三)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辩证统一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紧密关联,都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
一切民族精神都曾经是一定历史阶段中带动潮流、引领风尚推动社会发展的时代精神。
同时,一切时代精神都将伴随历史的变迁逐步融入民族精神的长河中,不断丰富和发展民族精神的时代内涵。
民族精神赋予中国精神以民族特征,时代精神赋予中国精神以时代内涵。
CHAPTER中国精神定义与内涵定义中国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总称。
内涵中国精神包括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以及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伟大时代精神。
中国精神历史渊源及发展历史渊源中国精神根植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文明史,经历了各个历史时期的磨砺和洗礼,逐渐形成了独特的民族气质和精神风貌。
发展历程从古代的儒家思想、道家理念,到近代的救亡图存、振兴中华,再到当代的改革创新、开放包容,中国精神不断与时俱进,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创造力。
当代价值与社会意义当代价值中国精神是凝聚人心、汇聚力量的强大精神动力,是推动国家繁荣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精神支撑。
社会意义弘扬中国精神有助于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激发全民族的创造活力和奋斗精神,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
CHAPTER爱国主义精神内涵解读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01爱国主义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强大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团结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纽带。
爱国主义的基本内容02爱国主义体现了人们对祖国的深厚感情,反映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是人们对自己故土家园、民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与荣誉感的统一。
爱国主义的时代价值03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本质上是一致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历代英雄人物爱国情怀展示古代英雄人物的爱国情怀如岳飞、文天祥等,他们的事迹体现了对国家的忠诚和热爱,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
近代以来仁人志士的救亡图存斗争从林则徐的虎门销烟到孙中山的辛亥革命,无数仁人志士为挽救民族危亡、实现国家独立和人民解放进行了不懈斗争。
中国共产党人的爱国情怀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把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和使命,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胜利。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8版)第三章:弘扬中国精神第一节:中国精神是兴国强国之魂中国精神作为兴国强国之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可或缺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一、重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表现:1、中华民族崇尚精神的优秀传统,首先表现在对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相互关系的独到理解上。
2、中华民族崇尚精神的优秀传统,也表现在古人对理解的不懈追求上。
3、中华民族崇尚精神的优秀传统,亦表现在对道德修养与道德教化的重视上。
4、中华民族崇尚精神的优秀传统,还表现为对理想人格的推崇。
5、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族重精神优秀传统的忠实继承者和坚定弘扬者。
二、中国精神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统一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构成了中国精神的基本内容。
(一)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1、内含:民族精神是指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为本民族大多数成员所认同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道德规范、精神气质的总和。
反映了一个民族的心理特征、文化传统、精神风貌,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
爱国主义是民族精神的核心。
民族精神的内容: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
(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时代精神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形成和发展的,体现民族特质并顺应时代潮流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价值取向、精神风貌和社会风尚的总和。
是一种对社会发展具有积极影响和推动作用的的集体意识。
时代精神反映社会进步的发展方向,引领时代的进步潮流,是社会的主旋律和时代的最强音。
(三)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辩证统一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紧密关联,都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
一切民族精神都曾经是一定历史阶段中带动潮流、引领风尚推动社会发展的时代精神。
同时,一切时代精神都将伴随历史的变迁逐步融入民族精神的长河中,不断丰富和发展民族精神的时代内涵。
民族精神赋予中国精神以民族特征,时代精神赋予中国精神以时代内涵。
第三章弘扬中国精神,共筑精神家园3.1 什么是精神1、什么是精神:①指人的精气、元神。
相对于形骸而言。
②指人的意识③犹实质,要旨。
事物的精微所在。
④精力体气。
⑤形容人或物有生气。
从哲学的角度上,精神与物质相关,又与物质相对。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看来,精神是高度组织起来的物质即人脑的产物,是人们在改造世界的社会实践活动中通过人脑产生的观念、思想上的成果。
人们的社会精神生活即社会意识是人们的社会物质生活即社会存在的反映。
但是,精神又具有极大的能动性,换言之,通过改造世界的社会实践活动,精神的东西可以转化为物质的东西。
2、精神的力精神的力量有诸多的理论论说,尤其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精神转化的理论,集中彰显了精神的力量。
马克思对精神转化为物质的思想作过经典的表述。
他有一段名言: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
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
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毛泽东指出:“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思想。
而代表先进阶级的正确思想,一旦被群众掌握,就会变成改造社会、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
”他还说,“生产力有两项,一项是人,一项是工具。
工具是人创造的。
工具要革命,它会通过人来说讲话,通过劳动者来讲话。
”他明确指出,“提高劳动生产率,一靠物质技术,二靠文化教育,三靠政治思想工作。
后两者都是精神作用。
”世上只有两种力量:利剑和思想。
从长而论,利剑总是败在思想手下。
——拿破仑拿破仑于1821年病死圣赫勒拿岛,他在临死前说:“我一生四十次战争胜利的光荣,被滑铁卢一战就抹去了,但我有一件功绩是永垂不朽的,这就是我的法典。
”3.2什么是中国精神1、国家精神国家精神是一个国家在长期的历史进程和社会实践中根据自身生产力水平和社会发展需要而进行的创造性意识活动的结果,它集中反映着一个国家在价值理念和精神追求、民族文化和国民性格、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等方面的共同特质,是维系、协调、指导、推动该国家生存和发展的精粹思想,是一个国家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的集中体现。
第三章弘扬中国精神(练习及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弘扬()。
A. 文化传统B. 中国精神C. 思想传统D. 历史传统2、()作为兴国强国之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可或缺的精神支撑和精神动力。
A. 中国精神B. 中华文明C. 道德规范D. 传统文化3、关于中国精神,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中国精神包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B.改革创新始终是把中华民族坚强团结在一起的精神纽带C.中华民族能够在50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生生不息、薪火相传,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拥有孕育于中华民族悠久辉煌历史文化之中的伟大的中国精神D.当代大学生担当着民族复兴的时代使命,要用实际行动展现出中国精神的青春风采4、中华民族崇尚精神的优良传统,表现在对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相互关系的独到理解上,下列选项不包括的是()。
A.“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B.“道德当身,故不以物惑”C.“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D.“可欲之谓善,有诸己之谓信”5、中华民族崇尚精神的优秀传统,表现在中国古人对理想的不懈追求上。
下列选项不包含的是()。
A.“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人,有杀身以成仁”B.“兼相爱,交相利”C.“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D.“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6、()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
A.价值取向B.道德规范C.精神气质D.民族精神7、爱国主义是千百年来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形成的对自己的祖国极其忠诚和热爱的深厚情感。
中国人很早就有以天下兴亡、人们安康为己任的家国情怀。
下列选项不包含的是()。
A“美不美,家乡水;亲不亲,故乡人”B.“遥望中原怀故土,静观落叶总归根”C.“苟利社稷,死生以之”D.“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8、在几千年历史长河中,中国人民始终心怀梦想、不懈追求。
第3章继承优良传统弘扬中国精神一、单选题(共30.00分)1.“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最能体现以下中华民族优秀传统中的()。
A.对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相互关系的独到理解B.对理想的不懈追求C.对道德修养和道德教化的重视D.重视人生境界和理想人格正确答案:B2.时代精神的核心是()。
A.奋勇争先B.坚忍不拔C.改革创新D.锐意进取正确答案:C3.歌曲《我的中国心》唱到:“流在心里的血澎湃着中华的声音,就算生在他乡也改变不了我的中国心。
”这句歌词说明了我们应树立怎样的爱国观念?A.地球已成地球村,爱国主义已过时B.人有地域和信仰的不同,但报效祖国之心不应有差别C.科学没有国界,科学家也没有国界D.经济全球化同时意味着全球政治、文化一体化正确答案:B二、多选题(共30.00分)1.以下表现了中华民族崇尚精神的优秀传统的是A.对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相互关系的独到理解B.对理想的不懈追求C.对道德修养和道德教化的重视D.重视人生境界和理想人格正确答案:A B C D2.爱国主义是人们对自己故土家园以及民族和文化的以下哪些情感的统一?A.归属感B.认同感C.尊严感D.荣誉感正确答案:A B C D3.如何做一个改革创新的实践者?A.树立改革创新的自觉意识B.培养改革创新的责任感C.增强改革创新的能力本领D.只关注书本知识的学习即可正确答案:A B C三、判断题(共40.00分)1.科学没有国界,科学家也没有祖国。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B2.全球政治文化一体化实际上是西方一些人企图借经济全球化推行西方的政治制度和价值观念,损害别国的主权和尊严。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3.爱国主义和爱社会主义具有一致性。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4.中国人民绝不允许任何人任何势力以任何方式把台湾从祖国分割出去。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
课程名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授课教师课程总学时 36 已完成学时授课内容第三章第二节第三节授课班级课时安排课时教学目的和要求知识目标理解和掌握爱国主义的基本内涵;新时代的爱国主义基本要求。
能力目标引导大学生将远大的理想与对祖国的高度责任感、使命感结合起来,继承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做一个新时期坚定的爱国者。
讲清楚爱国主义的基本内涵讲清楚新时代爱国主义的基本要求讲清楚如何做新时代的忠诚爱国者重点及难点教学方法专题讲授法、小组讨论法案例教学法、多媒体演示学数字资源使用及教具挂图思政课程资源库网上在线开放课程相关教学视频课程手机app云课堂教学活动教学环节教师备课搜集资料根据新教材编制新教案根据新教材制作新课件学生课前预习小组选题准备时间分配教学方法及信息化资源使用思政课程资源库网上在线开放课程学院云平台课前准备教案编制课件制作导入讲解爱国,该如何表达?理性爱国!爱国主义的基本内涵和基本要求;如何做一个忠诚的爱国者大学生为什么要爱国?是祖国需要我们来爱,还是我们需涵是什么?怎样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为什么说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是统一的?弘扬爱国主义为什么要增强国防观念?课后小结授课内容:课程导入—理性爱国钓鱼岛事件回顾:钓鱼岛是钓鱼岛列屿的主岛,位于台湾东北外海,战略位置重要,资源丰富。
甲午中日战争之后,钓鱼岛被日本从清政府手中抢了去,1945年日本战败后,钓鱼岛美国监管,1972年美国又将钓鱼岛移交给日本。
此后,钓鱼岛风波就一浪高过一浪,成为中美日及台湾所关注的焦点。
爱国,该如何表达?日本政府及一些右翼分子对待钓鱼岛的态度,激起了中国人的强烈愤慨,很多年轻人通过各种方式表达了不满。
14年8月19日上午,北京、济南、青岛、广州、深圳、太原、杭州等中国10多个城市均有规模不一的群众聚集、游行,高喊抵制日货的口号,抗议日本右翼分子当天非法登上中国的钓鱼岛。
2020考研政治思修重点:弘扬中国精神共筑精神家园一、中国精神的传承与价值中国精神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统一(1)民族精神是指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为本民族大多数成员所认同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道德规范、精神气质的总和。
反映了一个民族的心理特征、文化传统、精神风貌,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
(2)时代精神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形成和发展的,体现民族特质并顺应时代潮流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价值取向、精神风貌和社会风尚的总和。
二、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1、爱国主义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2、爱国主义及其时代价值(1)爱国主义体现了人民群众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反映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是人们对自己故土家园、民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与荣誉感的统一。
它是调节个人与祖国之间关系的道德要求、政治原则和法律规范,也是民族精神的核心。
(2)爱国主义的基本要求是:1爱祖国的大好河山;2爱自己的骨肉同胞;3爱祖国的灿烂文化。
3、爱国主义的时代价值(1)爱国主义是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组带。
(2)爱国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动力。
(3)爱国主义是个人实现人生价值的力量源泉。
4、在如何把握经济全球化趋势与爱国主义的相互关系问题上,需要树立的观念有:(1)人有地域和信仰的不同,但报效祖国之心不应有差别。
(2)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
(3)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但不等于全球政治、文化一体化。
5、做忠诚的爱国者:1推进祖国统一;2促进民族团结;3增强国家安全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