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行——两岸密使探寻录(2)
- 格式:pdf
- 大小:105.22 KB
- 文档页数:10
本文档格式为PDF,如需转换为TXT,
免费下载转换软件
:http://www.t00y.com/file/931788
4
解压密码:www.docin.com/byby777go
◆许念婉 等口述 曹雷
:1956年,我妈妈曾经接到一封我父
亲的信,信里面附了一封给邵力子先
生的信,大意说为了两党的和好、祖
国的统一,愿做桥梁前去北京,请邵
老向中央转呈此意。不久邵老回复一
简函,大意是欢迎他回来。
1956年的这次北上正是曹聚仁秘密沟
通两岸的开端。曹聚仁抵达北京时
,一届人大第三次会议刚刚开过,共
产党第一次正式提出要和平解放台湾
。7月13日到19日的一周内,国务院总
理周恩来三次接见曹聚仁。其中7月
16日夜晚周恩来、陈毅在颐和园宴请
曹聚仁的情形被以《颐和园一夕谈》
为名,发表在一个月后的《南洋商报
》上,并于多年后编入了曹聚仁的文
集《北行小语》—— 席上,记者
便问到“和平解放”的票面票里的实
际价值,周氏说:“和平解放的实际
价值和票面完全相符合的,国民党和
共产党合作过两次,第一次合作有国
民革命军北伐的成功,第二次合作有
抗战的胜利,这都是事实,为什么不
可以第三次合作呢……我们对台湾决
不是招降,而是要彼此商谈,只要政
权统一,其他都可以坐下来共同商量
安排的。” 这被视为中共第一次
提出国共第三次合作,完成祖国统一
。报道在海外发表后,立刻引起了华
人世界震动。从中央文献出版社在
1998年出版的《周恩来年谱》可以看
出,此后不到三个月,曹聚仁又再次
领命北上,而这一次谈话的核心内容
已是台湾回归后的人事安排——
蒋介石当然不要做地方长官,将来总
要在中央安排,台湾还是他们管,如
辞修(陈诚)愿意做台湾地方长官,经
国只好让一下……辞修如愿到中央
,职位当不在傅宜生(傅作义)之下
,经国也可以到中央……为了应付美
国人,可以说反共的话,这我们完全
理解,我们劝他们约束一下,不要派
人来搞破坏活动,去年“克什米尔公
主号”事件……弄得名声很不好,今
年又想来搞八大,这样不得人心,将
来不好向人民交代……我们不破坏他
们,希望他们内部团结……他们的一
切困难都可以提出,我们是诚意的
,我们可以等待…… 1957年7月
1日,《人民日报》发表了毛泽东亲笔
撰写的社论《文汇报的资产阶级方向
应当批判》,使得轰轰烈烈的反右运
动进一步升级。反右运动的消息传到
台北,蒋介石大呼“反攻复国”的时
机已到。此后的几个月,一度和缓的
台湾海峡再度战云密布,先有美军第
七舰队在台湾南部海域举行大规模军
事演习,一个月后,国民党军也出动
11万人进行了退守台湾后最大规模的
军演,并迅速向金门、马祖等外岛增
兵。多年来密使行动的成果付诸东流
。 1957年夏天过后,曹聚仁一直
都没有北上,直到转年间的8月,他才
再次被召唤去北京。时任国务院副秘
书长、总理办公室主任童小鹏在回忆
录中曾简单提到过此事,说是毛泽东
主席接见了曹聚仁,并要他将“炮击
金门”的行动转告台湾。 8月23日
炮战是正午12点突然开始的,这天早
上出版的新加坡《南洋商报》报道了
这个消息—— 本报驻香港记者郭
宗羲21日专讯,据此前消息灵通人士
透露,北京20日终止停火是针对杜勒
斯东来的一种表示,据云,此前之宣
布停火命令及20日的终止停火命令
,虽用国防部长彭德怀名义颁发,但
均是出自毛泽东之手笔,其主要用意
是在暗示台湾海峡问题由北京与台湾
自己处理,可能产生和平有效的结果
,任何外人的干预将使局势陷入僵持
。
曹聚仁把炮战的消息抢先发
表在报纸上,本是犯了密使的大忌
,只是中共对此也无异议,然而,就
在10月5日,也就是中共原定停火日的
前一天,曹聚仁再次化名郭宗羲,将
中共计划停止炮击金门的消息刊登在
了《南洋商报》上。起初,中共并没
有责怪曹聚仁的意思,在中央文献出
版社出版的《毛泽东传》中,还记录
有10月13日,也就是停火报道刊登后
的第八天,毛泽东在周恩来等人陪同
下接见了曹聚仁,并让他向台湾转述
“只要蒋介石不同美国搞在一起,台
、澎、金、马都可由蒋管”的意思。
甚至毛泽东还曾一度起草了一份《再
告台湾同胞书》,其中就提到了《南
洋商报》的报道,虽然这篇文章最终
没有发表,但却收录进了多年后出版
的《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 曹
雷:可是从国家保密这点来看,总理
就说怎么可以这样捅出去。
1959年10月24日,也就是炮击金门后
一年,周恩来在北京接见曹聚仁,批
评他不应将解放军停轰金门、马祖的
新闻卖给《南洋商报》。这也是曹聚
仁的名字最后一次在《周恩来年谱》
里出现。至于曹聚仁为什么要将密使
消息公布在报纸上,也许可以从多年
后他写给好友费彝民的信中猜得一二
。 曹雷:“弟在蒋家,只能算是
亲而不信的人,在老人眼中(老人就是
蒋介石了),弟只是他的子侄辈,肯和
我畅谈已经是纡尊了,老人目前已经
表示在他生前要他做李后主是不可能
的了,且看最近这一幕如何演下去。
” 此后,曹聚仁的名字似乎和两
岸和谈已脱离了关系。1972年7月,曹
聚仁在澳门病逝,为两岸统一痴等了
一辈子的他就这样客死异乡。 蒋
经国青年军干部沈诚秘密北上接触叶
剑英 在曹聚仁之后,中央在两岸
密使人选上颇费了一番周折。1973年
,92岁高龄的无党派民主人士章士钊
带着一群警卫、护士和家人从北京飞
抵香港。人们意识到,这位老者在香
港的出现或许将会撬动两岸和谈的新
动向。但不幸的是,不到两个月后章
士钊就在香港病逝,新一轮密使行动
戛然而止。到了1981年,新的密使终
于出现了,他的名字叫沈诚。
1981年8月,久居香港的沈诚突然收到
一家国货公司送来的请柬,邀请他去
北京参加辛亥革命70周年纪念大会。
沈诚平素与北京并无往来,虽说出身
黄埔军校,是个追随了蒋经国几十年
的青年军干部,对外说是可以直达
“天庭”的退役少将。但自从20年前
被调配来香港,就已是个“跳出三界
外,不在五行中”的闲人了。 宋
小瑞(沈诚秘书):他之所以能够做
这件事,和贾亦斌的推荐有很大的关
系,但最后能够选中他差不多又经过
了六年的考验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