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必修2囚绿记基础知识及同步练习
- 格式:doc
- 大小:29.50 KB
- 文档页数:12
第一单元第三课一、课内双基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妖娆.侥.幸饶.恕绕.口令B.询.问旬.日殉.职徇.私情C.绢.花眷.顾狷.介卷.轴装D.悄.寂讥诮.峭.拔俏.皮话【答案】C(C.均读juàn。
A.娆ráo,饶ráo,侥jiǎo,绕rào。
B.殉、徇xùn,其余读xún。
D.悄qiǎo,其余读qiào。
)2.下列各句中,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这次选举,本来他是最有希望的,但由于他近来的所作所为不孚众望....,结果落选了。
B.科学的态度是“实事求是”,“自以为是”和“好为人师....”那样狂妄的态度是决不能解决问题的。
C.他只不过在做自己的事情,顺便帮了一下别人,没想到却受到了不虞之誉....。
D.尽管危难当头,但他依然形若无事....,那自信的神情慢慢感染了众人,使众人安静了下来。
【答案】C(A.不孚众望:不被众人所佩服;B.好为人师:喜欢以教育者自居,不谦虚;C.不虞之誉:意料不到的赞誉,和前边的“没想到”重复;D.形若无事:指人在紧急关头态度镇定,毫不慌乱。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A.剧组全体成员经过一年零三个月的苦战,一部情节新、演员新、技术新的电视连续剧《红楼梦》终于与观众见面了。
B.近日,由江西人导演、全部取景于江西的励志电影《网络妈妈》在全国各地热映,引起了强烈反响,对这部关注网瘾少年的电影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C.在新课改形势下,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要经常看书、读报,不断地参加培训学习,否则就会对许多新事物感到陌生,说话做事也就难免贻笑大方。
D.新课标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借以加强语文和其他学科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发展。
【答案】C(A项偷换主语,将“经过”移到句子开头;B项成分残缺,在“对这部”前面加上“观众”;D项“推进和发展”与“素养”搭配不当。
*囚绿记一、语言文字应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囚绿记》讲述了作者与常春藤绿枝条的一段“交往”经历,________了绿枝条的生命状态和“性格特点”,也写出了作者的生存状况和真挚心愿,含蓄地________了华北地区人民面临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苦难命运,象征着作者和广大人民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
作者的一生孤独短暂,颠沛流离。
然而,( )。
“囚绿”是文章的主体,与文章标题呼应,写出了绿枝条生命变化的五个阶段。
叙述描写不多,以抒情为主。
“两枝浆液丰富的柔条”措词甚好,很形象,富有质感。
之后写发现“生的欢喜”。
外加一个联想,从前乡下的事情,行文生出必要的“歧路”,跌宕生姿。
“囚绿”表达了作者对“绿”的喜爱程度,寄托了作者对生命、对爱和幸福的珍视,而无法囚住绿,正说明“绿”的顽强与倔强。
作者借“绿”言志,赞美了这种顽强不屈。
表达了作者对处境艰难中的中华民族,不畏强暴、追求自由光明的民族精神的赞美之情。
同时,这绿色的常春藤也象征作者本人向往光明、________的斗争精神和高尚品格。
他在常春藤上________了一个正直爱国者的情感和愿望。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描绘揭示不屈不挠寄寓B.描绘揭露再接再厉寄托C.描述揭示不屈不挠寄托D.描述揭露再接再厉寄寓解析:(1)描绘:描画。
描述:形象地叙述;描写叙述。
(2)揭示:公布(文告等);使人看见原来不容易看出的事物。
揭露:使隐蔽的事物显露。
(3)不屈不挠:形容在恶势力和困难面前意志十分坚强。
再接再厉:指雄鸡相斗,每次交锋以前先磨磨嘴。
比喻继续努力,再加一把劲。
形容一次又一次加倍努力。
寄寓:寄居、寄托。
寄托:把理想、希望、感情等放在(某人、某物上)。
答案:A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囚绿”表达了作者对“绿”的喜爱程度,寄托了作者对生命、对爱和幸福的珍视之情,而无法囚住绿,正说明“绿”的顽强与倔强。
3*囚绿记一、基础巩固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蕈.菌(xùn)魔.念(mó)猗.郁(yī) 婆娑.(suō)B.陆蠡.(lǐ) 涸.辙(hé)淅.沥(xī) 嫩.绿(lùn)C.瞥.见(piē) 茎.叶(jǐng)纤.细(xiān) 脉络.(luò)D.嵌.着(qiàn) 移徙.(xǐ)葱茏.(lóng) 疲累.(lěi)解析:B项,“嫩”应读“nèn”;C项,“茎”应读“jīng”;D项,“累”应读“lèi”。
答案:A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1)我急不暇择的心情一枝之绿也视同至宝。
(2)我为了这永远向着阳光生长的植物不快,它损害了我的自尊心。
(3)植物是多啊!它不了解我对它的爱抚,我对它的善意。
A.即使因此顽固B.虽然因此固执C.即使因为固执D.虽然因此顽固解析:第(1)句是让步关系,用“虽然”语句不通;第(2)句是因果关系倒置句,如果用“因此”,则前后都表示结果,不合逻辑;第(3)句“顽固”是贬义词,不合语境。
答案:C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春节愈来愈近,琳琅满目的节日饰品、礼品摆满了各大商家的柜台,让逛街的市民目迷五色....,提前感受到了浓浓的节日气氛。
B.2014年12月31日晚,上海外滩陈毅广场发生了惨痛的拥挤踩踏事故,这新年伊始的惊鸿一...瞥.,再次向世人敲响了安全警钟。
C.元旦联欢晚会上,来自各界的代表齐聚一堂,共迎新年,大家谈笑自若....,忆过去一年的不凡经历,憧憬新年的光明前景,不禁感慨万千。
D.改革既蕴藏着巨大红利,也会触动某些人的利益,因此也是挑战,政府应该用壮士断腕....的决心推进改革,做到“言必行,行必果”,以取信于民。
解析:A项,“目迷五色”,颜色又杂又多,使人眼花。
形容事物错综复杂,令人分辨不清。
囚绿记一、语言实践1.给下列粗体字注音并释义。
(1)揠苗助长:()_________________ (2)淅沥:()_______ __________(3)涸辙:()_________________2.写出下列各句使用的修辞方法及其表达作用。
(1)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乐。
()(2)我怀念着绿色,如同涸辙的鱼盼等着雨水!()(3)我开始了解渡越沙漠者望见绿洲的欢喜,我开始了解航海的冒险家望见海面飘来花草的茎叶的欢喜。
()(4)我要借绿色来比喻葱茏的爱和幸福,我要借绿色来比喻猗郁的年华。
()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一)我原是打算七月尾就回南去的。
我计算着我的归期,计算这“绿囚"出牢的日子。
在我离开的时候,更是它恢复自由的时候。
卢沟桥事件发生了。
担心我的朋友电催我赶速南归.我不得不变更我的计划,在七月中旬,不能再流连于烽烟四逼中的旧都,火车已经断了数天,我每日须得留心开车的消息。
终于在一天早晨候到了。
临行时我珍重地开释了这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
我把瘦黄的枝叶放在原来的位置上,向它致诚意的祝福,愿它繁茂苍绿。
离开北平一年了.我怀念着我的圆窗和绿友.有一天,得重和它们见面的时候,会和我面生吗?3.画线句与第一段的哪一句相照应?它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4.为什么最后“我”让“绿囚”恢复了自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5.联系上下文,说说粗体词语“珍重”的深刻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6.最后一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其作用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二)白鹭郭沫若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
囚绿记【知识储备】1.字词积累了截:明了简单。
涸辙的鱼:在干涸了的车辙里的鱼。
涸,水干;枯竭。
语出《庄子·外物》.揠y 苗助长:比喻违反事物的发展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
也说拔苗助长。
猗y 郁:充满生气的样子.幽囚:囚禁。
淅x 沥l :形容轻微的雨声。
2.作家作品关于作者陆蠡(1908一1942),不仅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散文家,而且是宁死不屈的抗日烈士。
原名陆考原,学名陆圣泉。
陆蠡是他的笔名。
天台平镇岩头下村人。
资质聪颖,童年即通时文,有“神童"之称。
1922年跨越初中,考入之江大学附属高中部,初露文学创作的才华。
1924年升入之江大学机械系。
1927年,转国立劳动大学工学院机械工程系,二年后毕业。
1931年秋,陆蠢与发人吴朗西等南下福建,任泉州平民中学理化教员,课余从事创作和翻译.第一本散文集《海星》的大部分文章,就是在这时写的。
1934年,陆蠢到上海南翔立达学园农村教育科任数理教员.一年后,因吴朗西和巴金等在上海创办文化生活出版社,便辞去教职,改任编辑。
1938年,应老友朱洗的邀请,到临海琳山农校任教,翌年仍回出版社。
在此期间,经常与著名作家巴金、丽尼、许天虹等促膝交谈到深夜,使其文学创作迈上了新的台阶.继处女作《海星》于1936年8月问世后,1938年3月,他的第二本散文集《竹刀》(曾名《溪名集》)出版,编入《文学丛刊》第五集;1940年8月,又出版了第三本散文集《囚绿记》,列为《文学丛刊》第六集。
三个集子的共同特色,是凝炼、质朴,蕴藉而秀美。
陆蠡也写过许多短篇小说,给人的感觉总是“渴望着更有生命、更有力量、更有希望和鼓舞"。
尤其可敬的是,陆蠢是一位坚贞的爱国者。
1937年8月,吴朗西、巴金分别去重庆、广州筹建分社,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便由陆蠡负责.几年中,在敌机轰炸中出版的书籍竟达数百种,还有十几种丛书。
期刊《少年读物》因有抗日内容被强令停刊,他又先后主编了《少年读物小丛书》和《少年科学》。
《囚绿记》同步练习一、双基积累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涸辙(ɡù) 攀缘(yuán) 蕈菌(xùn)B.纤细(xiān) 猗郁(yī) 烽烟(fēnɡ)C.愤懑(mèn) 瞥见(piē) 茁壮(chù)D.了截(jié) 爱增(zēnɡ) 倔强(jué)2.解释下面加点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
(1)我要借绿色来比喻猗郁的年华。
猗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我爱它淅沥的声音,婆娑的摆舞。
婆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我以揠苗助长的心情,巴不得它长得快,长得茂绿。
揠苗助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综合性学习。
2011年5月16日“绿色中国行——走进衢州”大型公益宣传活动在衢州市举行,为此,班级也开展了“我为绿色衢州添色彩”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请你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
(1)【活动一】班级读报活动中英子同学搜集了以下两则新闻,请你读完后用一句话将其概括成一则新闻摘要。
新闻一:5月16日由中国绿化基金会、绿色中国杂志社、衢州市委、市政府等单位主办的大型公益活动“绿色中国行”来到衢州。
朱军、何晴、刘劲等明星在西区鹿鸣公园参加了植树造林活动,拉开了“绿色中国行——走进衢州”大型公益活动的序幕。
新闻二:5月17日由共青团衢州市委、中国少年先锋队衢州工作委员会联合举办的“保护地球•绿色行动”活动,在西区市政广场举行,通过义卖环保作品、爱心捐赠、现场书画等方式,向市民倡导低碳生活。
新闻摘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活动二】假如你被评为“绿色小卫士”,请你写一则获奖感言在班会上发言。
一、基础积累1.下列选项中加线的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A.陆蠡(lǐ)涸(hé)辙揠(yàn)苗助长淅(xī)沥B.猗(yī)郁抑(yì)郁蕈(xùn)菌婆娑(suō)C.瞥(piē)见茎(jǐng)叶纤(xiān)细脉络(luò)D.移徙(xǐ)葱茏(lóng)囚系(jì)嵌(qiàn)着2.下列句子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项是()A.我快活地坐在我的窗前。
度过了一个月,两个月,我留恋于这片绿色。
我开始了解度越沙漠者望见绿洲的欢喜。
B.我占据着高广不过一丈的小房间,砖铺的潮湿的地面,纸糊的墙壁和天花板,两扇木格子嵌玻璃的窗。
C.在七月中旬,不能再留恋于烽烟四逼中的旧都,火车已经断了数天,我每日需得留心开车的消息。
D.圆窗外面长着常春藤。
当太阳照过它繁密的枝叶,透到我房里来的时候,便有一片绿影。
3.依次填入下文标号处的标点符号正确的一组是()如果你走近细看,就会看出战士们的苦心①他们是用手电筒灯泡涂了红漆,做成小白兔的眼睛②把瓶口切下来,镶上花瓷碗片,做成了蝴蝶翅上的花点③就是在那漱口池里,也砌了红日、雄鸡和“早晨好”的祝词④正象战士诗里说的“园地道路作锦绸,摆花好似坐绣楼⑤这里的一花一叶,都渗透着战士们的汗水和深情。
”①②③④⑤4.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①终身教育改变了学校教育的功能,拿了毕业证并不意味着学习____。
②由于环境污染和一些人为的原因,阿尔巴斯白山羊绒的品质在____。
③没有____过人生的苦辣,又怎能懂得长辈们创业的艰难呢?A.终止蜕化体验B.中止退化体验C.中止蜕化体味D.终止退化体味5.下列句子中加线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他与这个有杀父之仇的敌人展开了一场不共戴天的斗争。
B.现在,我国打出自由撰稿人招牌的作家依然寥若星辰。
C.年逾不惑的二月河,创作了《康熙大帝》,终于在文坛崭露头角。
高一语文必修二第3课《囚绿记》课文分析与同步练习题(附答案)教学目标1.联系当时的社会环境,明确作者在抒写对绿的挚爱之情中,表达对生命的爱,对光明、自由的向往,对坚贞不屈的抗敌精神的歌颂。
2.学习本文借物抒情的写作特色。
3.巩固把握散文主旨的一般方法:从品味关键句——凝聚着作者感情体验和理性思考的语句入手。
教学重难点教学目标1、3是本文教学的重点。
教学目标2是教学的难点,让学生在阅读中明确“绿”的象征意义,而不只是结论的传递。
核心知识一、基础知识1、红色的字注音。
淅沥()揠苗助长()猗郁()蕈菌()涸辙()急不暇择()嵌()葱茏()答案:xīlìyàyīxùn héxiáqiàn cōng lóng2、形近字┏徙(xǐ) 迁徙┏猗(yī)猗郁┏暇(xiá)闲暇┏揠(yà)揠苗助长┣徒(tú) 徒弟┣倚(yǐ)倚靠┣遐(xiá)遐想┗偃(yǎn)偃旗息鼓┗陡(dǒu)陡峭┗绮(qǐ)绮丽┗瑕(xiá)瑕疵3、多音字┏(xiān)纤细┏(dù)度假┏(dī)提防┏(lèi) 劳累纤┫度┫提┫累┫(léi)硕果累累┗(qiàn)纤夫┗(duó)度德量力┗(tí)提醒┗(lěi)罪恶累累4、词语解释【涸辙】课文中指的是干涸了的车辙。
涸,水干,枯竭,语出《庄子.外物》。
【急不暇择】比喻焦急的心情,等不及做仔细的选择。
【移徙】课文中指搬动、移动。
【揠苗助长】比喻违反事物的发展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也作“拔苗助长”。
语出《孟子.公孙丑上》。
偃,拔。
【淅沥】象声词,形容轻微的风声、雨声、落叶声等。
【抑郁】压抑、忧郁的心情。
【猗郁】充满生气的样子。
【烽烟】烽火台报警之烟,也指战争(借代修辞)。
5、词语辨析“固执”和“顽固”【辨析】两个词都可以做形容词,都有坚持、不肯改变的意思。
练案5囚绿记(1)本练案共2页,满分50分,时间40分钟。
一、打牢语言基础(26分)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D)A.公寓.(yū ) 空.隙(kòng)移徙.(xǐ)纤.细(xiān)B.婆娑.(suō)葱茏.(lóng)蕈.菌(xùn)陆蠡.(lí)C.猗.郁(yī)卷.须(juǎn)茎.叶(jìng)涸.辙(hé)D.简陋.(lòu)折.叠(zhé)淅.沥(xī)陌.生(mò)【解析】A项,“寓”应读yù;B项,“蠡”应读lǐ;C项,“茎”应读jīng。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3分)(C)A.瞥见潮湿繁密急不遐择B.绿州爱抚抑郁了解爽直C.囚系恢复开释揠苗助长D.攀缘恼怒沧绿烽烟四逼【解析】A项,遐—暇;B项,州—洲,解—截;D项,沧—苍。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B)①中国援建的缅甸高铁隧道工程正在稳步推进中,此时,国产盾构机的加入无异于为虎..添翼..,加快了工程进度。
②韩国政府急.不暇择...地部署萨德反导系统,显然没有深思熟虑,这种做法已严重影响中韩关系。
③教育孩子要让他瓜熟蒂落、水到渠成,不要揠苗助长....,而现在许多家长的做法却违背了这一原则。
④王立群等学者在许多综艺节目中坐而论道....,助推传统文化,但也未能从根本上改变人们不重视传统文化学习的现状。
⑤移动支付已经全面覆盖西部地区,数字经济模式一改几年前在西部不瘟不火....的情形,极大地影响了当地人的生活。
⑥《强军》《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等纪录片集中播放,并不是叠床架屋....,而是从军事、政治等不同角度展现国家发展历程。
A.①③⑥B.①④⑤C.②③⑤D.②④⑥【解析】①为虎添翼:替老虎加上翅膀。
比喻帮助坏人,增加恶人的势力。
此处应是“如虎添翼”。
②急不暇择:在紧急的情况下来不及选择。
高中语文囚绿记同步练习2一、基础知识(一)选择题1.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瞥.见(piē)涸.辙(ɡù)炎.热(yán)公寓.(yù)B.纤.细(qiān)嫩.芽(nèn)婆.娑(pó)蕈.菌(xùn)囚.(qiú)固执.(zhì)葱茏.(lǒnɡ)猗.郁(yī)D.娇.弱(jiāo)触.动(zhù)攀.缘(pān)烽.烟(fēnɡ)答案:C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墙壁嵌着瞥见视同至宝B.心焦爽直安慰争不暇择C.留恋浆液剪除揠苗助长D.猗郁婆娑悬垂了接爽直答案:D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中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1)中美关系动荡,不符合双方的根本利益。
(2)你比他只是差一点,其实两人不相上下。
(3)这几天我接到一些莫名其妙的电子。
A.一再多少往往B.再三多少常常C.一再稍微常常D.再三稍微往往答案:C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经过一代代工匠们的努力,这一精湛的传统制陶工艺薪尽火传....,并在新的时代不断得到发展。
B.今年春天,中国北方出现了多少沙尘天气,其主要原因是我们未雨绸缪....,植被大面积遭到破坏。
C.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信手拈来....前人的成果入词,达到了天衣无缝的境地,真是化典入词的X例。
买椟还株....的气魄,大胆地与外商签订了联合开发海外市场的新协议。
答案:A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由于《古文观止》具有特色,自问世以后近三百年来,广为传布,经久不衰,至今仍不失为一部有价值的选本。
B.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电脑已成为人们不可或缺的工具,在人们的学习和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C.人们一走进教学楼就会看到,所有关于澳门历史的图片和宣传画都被挂在走廊两边的墙壁上。
D.最让人高兴的是,在全体职工团结协作、日夜奋战下,全年的生产指标终于超额完成了。
第3课囚绿记(一)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此时钱塘江不再平静,它掀起了三米多高的巨浪,飞溅起的无数朵浪花发出_____的响声,犹如万马奔腾,势不可当。
②严复心系国家和民族的命运,撰写发表一系列政论文章,猛烈抨击封建专制主义,引介西方思想文化,_______,唤醒国人。
③意大利菜或许没有法国菜那样_______,但它讲究直接利用原料自身的鲜美味道,常用番茄酱、橄榄油、罗勒、番红花等调味,也别有风味。
A.如雷贯耳振聋发聩震耳欲聋B.震耳欲聋振聋发聩如雷贯耳C.振聋发聩震耳欲聋如雷贯耳D.震耳欲聋如雷贯耳振聋发聩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民国时期,声名显赫的银行家群体一度是国家和社会的中坚力量,然而这个曾经创造过辉煌的银行家群体不知何故很快便_______了。
②丰收的秋天远去,萧瑟的冬日降临了,曾经活跃在田野里的各种动物都已_________,雪花满天飞舞着,为大地披上了一身银白色的服装。
③正如伟人所说,一切稳固的东西都会______,一切神圣都将会遭到亵渎。
很多企业早已明白,在这个时代不可能有一劳永逸的生意。
A.烟消云散销声匿迹风流云散B.风流云散烟消云散销声匿迹C.风流云散销声匿迹烟消云散D.烟消云散风流云散销声匿迹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A.为了解决电脑使用者经常忘记密码的问题,科学家推出操作者皮下植入射频识别芯片的方法,这对于电脑爱好老师来说无疑是个好消息。
B.吸烟产生的烟雾中含有上百种对人体有害的化学物质,这些物质使机体发生病变,会引发心血管、肺癌等严重疾病。
C.消费者建议,对一次性餐具要采取措施,从生产、流通到消费各个环节进行全程监管,从而保证其质量合格,使用安全。
D.针对我国有些地方不惜牺牲环境来发展经济的现象,有关专家指出,我们一定要吸取发达国家有过的经济教训,避免重蹈其覆辙。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近年来,政府在户籍管理、土地流转、劳动报酬等方面开始了有利于改善进城务工人员境遇的改革,但从社会基本方面观察,国家现行体制还没有为进城务工人员平等的产业工人地位做好全面准备。
《3 囚绿记陆蠡》同步训练(答案在后面)一、现代文阅读Ⅰ(18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的题目。
囚绿记陆蠡绿是生命的颜色,生命的象征。
它象征着生命的勃勃生机,代表着一种向上、进取的精神。
常春藤叶绿了,枝蔓儿也绿了;小草绿了,大地也绿了;山川绿了,整个世界也绿了。
绿,使万物充满活力,充满生机。
我住在一个四合院里。
一个朋友送给我两盆常春藤,一盆栽在瓶里,一盆栽在盆里。
栽在瓶里的常春藤,因为不能伸展开来,长得细细弱弱,像是被囚禁在狭窄的牢笼里,每天只能仰望天空,渴望着自由。
而栽在盆里的常春藤,却能在肥沃的土壤里自由生长,枝蔓儿四散开来,把整个瓶子都装满了。
有一天,我发现栽在瓶里的常春藤枯死了。
我把它从瓶子里拿出来,发现它的根都枯萎了,好像被什么病魔缠绕着,无法生长。
而栽在盆里的常春藤却依然绿油油的,枝蔓儿长得十分茂盛。
我开始思考,为什么同样的植物,生长在不同的环境中,会有这么大的差别呢?是环境造成了它们的命运,还是它们自己的努力呢?我把枯死的常春藤扔进垃圾桶,又拿了一盆栽在瓶里的常春藤。
这次,我特意在瓶子里放入一些泥土,让它的根可以生长。
几天后,我发现这盆常春藤果然长出了新芽,慢慢地,它的枝蔓儿也伸展开来,生机勃勃。
我明白了,生命的意义在于抗争,在于努力。
即使身处困境,也要努力生存,努力生长。
就像常春藤一样,即使被囚禁在瓶子里,也要努力向阳光生长,向自由生长。
从那以后,我不再把常春藤看作是一盆植物,而是把它看作是一种精神的象征。
它代表着一种不屈不挠的精神,一种顽强拼搏的精神。
绿,是生命的颜色,生命的象征。
我们要像常春藤一样,努力生长,努力拼搏,让生命之树永远绿意盎然。
【小题1】根据文章内容,下列对常春藤生长状况的描述,正确的一项是()A.瓶里的常春藤因为不能伸展开来,长得细细弱弱,像是被囚禁在狭窄的牢笼里,每天只能仰望天空,渴望着自由。
B.盆里的常春藤,因为生长在肥沃的土壤里,所以枝蔓儿四散开来,把整个瓶子都装满了。
2.3《囚绿记》同步练习(含答案详解)(新人教必修2)一.语言基础知识1.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瞥见(piē) 涸辙(gù) 炎热(yán) 公寓(yù)B. 纤细(qiān) 嫩芽(nèn) 婆娑(pó) 蕈菌(xùn)C. 幽囚(qiú) 固执(zhi) 葱茏(lóng) 猗郁(yī)D. 娇弱(jiāo) 触动(zhù)攀援(pān) 烽烟(fēng)【解析】A项中的“涸”音为“hé”,B项中的“纤”音为“xiān”, D项中的“触”音为“chù”。
【答案】C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墙壁嵌着果脯视同至宝B.心焦爽直安慰急不暇择C.留恋浆液剪除揠苗助长D.炽热嗔怒悬垂了接爽直【解析】D项,“接”应为“截”【答案】D.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国际社会的斡旋_______,国内各政治派别的克制,终于使乌克兰顺利地进行了新的总统选举,从而避免了一次严重的政治危机。
②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播出后,众多专家的精彩演讲,使广大电视观众进一步______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③市区二手房基本上是小户型的单元房,______三五十平方米的一室一厅房在交易中引领市场风骚。
A.干预领悟甚至/尤其B. 干涉领略尤其/甚至C.干预领略尤其/甚至D. 干涉领悟甚至/尤其【解析】“干预”意为过问;“干涉”指过问或制止,多指不应该管硬管。
“领悟”意为领会;“领会”指了解事物的情况,进而认识它的意义,或者辨别它的滋味。
“尤其”,副词,表示更进一步;“甚至”,连词,提出突出的事例。
有更进一层的意思。
【答案】C4.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我以揠苗助长的心情,巴不得它长得快。
B.他对同学照顾得无所不至,同学都很喜欢他。
C.有些人一见“秘诀”,满心欢喜,结果就不免上当;现在这类“秘诀”大概已无人问津了吧。
变成娇弱,好像病了的孩子。
A.阴暗牵进嫩黄柔绿B.灰暗拉近嫩黄柔绿C.阴暗拉近柔绿嫩黄D.灰暗牵进柔绿嫩黄答案:D解析:①阴暗:暗;阴沉。
灰暗:(光线或色彩)暗淡;不鲜明。
应用“灰暗”修饰“都市的天空”。
②下文中有“屋子里来”,所以应选“牵进”。
③说叶子逐渐失去生机,应选符合事物发展变化过程的“柔绿”“嫩黄”。
4.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北方的夏季天亮得快,早晨五点钟左右我的小屋便照进太阳,把可畏的光线射个满室,直到十一点半才退出,令人感到炎热。
B.我渐渐不能原谅我自己的过失,把天空底下的植物移锁到暗黑的室内;我渐渐向这病损的枝叶可怜。
C.临行时我珍重地开释了这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
我把瘦黄的枝叶放在原来的位置上,向它致诚意的祝福,愿它繁茂苍绿。
D.离开北平一年了。
怀念着我的圆窗和绿友。
有一天,得重和它们见面的时候,会和我面生吗?答案:C解析:A项,陈述对象不一致,“我的小屋便照进太阳”应改为“太阳便照进我的小屋”;B项,介词使用不当,应为“我渐渐为这病损的枝叶可怜”;D 项,成分残缺,在“怀念着”前面添加主语“我”。
5.下列句中所用修辞手法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A.绿色是多宝贵的啊!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乐。
B.我怀念着绿色,如同涸辙的鱼盼等着雨水!C.我望着这小圆洞,绿叶和我对语。
D.我急不暇择的心情即使一枝之绿也视同至宝。
对绿的感情只小鸟,要它为我作无声的歌唱。
②绿的枝条悬垂在我的案前了,它依旧伸长,依旧攀缘,依旧舒放,并且比在外边长得更快。
我好像发现了一种“生的欢喜”,超过了任何种的喜悦。
从前我有个时候,住在乡间的一所草屋里,地面是新铺的泥土,未除净的草根在我的床下茁出嫩绿的芽苗,蕈菌在地角上生长,我不忍加以剪除。
后来一个友人一边说一边笑,替我拔去这些野草,我心里还引为可惜,倒怪他多事似的。
③可是每天在早晨,我起来观看这被幽囚的“绿友”时,它的尖端总朝着窗外的方向。
高中语文囚绿记同步练习1一、基础题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猗.(yī)郁婆娑.(suō)茎.(jīng)叶移徙.(xǐ)B.蕈.(xùn)菌葱.(cōng)茏瞥.(piē)见困倦.(juàn)C.涸.(gù)辙陌.(mò)生镶嵌.(qiàn)似.(sì)的D.空隙.(xì)爱抚.(fǔ)脉.(mài)络常春藤.(téng)3.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魔念留连揠苗助长了截爽直B.剪除安顿急不暇择引为可惜C.绿洲留恋视同致宝黄漠平原D.矫弱恼怒烽烟四逼繁茂苍绿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看它怎样吐出..它纤细的脉络,嫩芽,我以揠苗..折叠着的嫩叶,渐渐变青,渐渐变老,我细细品尝助长的心情,巴不得它长得快,长得茂绿。
B.这公寓里还有几间空房子,我原有选择的自由的,但我终于选定了这朝东房间,我怀着喜悦而满足的心情占有..它,那是有一个小小理由。
C.看它怎样伸开..一根缘引它的绳索,或一茎枯枝。
..柔软的卷须,攀住D.我占据..着高广不过一丈的小房间,砖铺的潮湿的地面,纸糊的墙壁和天花板,两扇木格子嵌玻璃的窗,窗上有很灵巧的纸卷帘,这在南方是少见的。
8.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 ( )A.我怀念着绿色,如同涸辙的鱼盼等着雨水。
B.我了解自然无声的语言,正如它了解我的语言一样。
C.我要借绿色来比喻葱茏的爱和幸福。
D.我囚住这绿色如同幽囚一只小鸟。
二、阅读题这房间靠南的墙壁上,有一个小圆窗,直径一只左右。
窗是圆的,却嵌着一块六角形的玻璃,并且在下角是打碎了,留下一个大孔隙,手可以随意伸进伸出。
圆窗外面长着常春藤。
当太阳照过它繁密的枝叶,透到我房里来的时候,便有一片绿影。
我便是欢喜这片绿影才选定这房间的。
当公寓里的伙计替我提了随身小提箱,领我到这房间来的时候,我瞥见这绿影,感觉到一种喜悦,便毫不犹疑地决定下来,这样了截爽直使公寓里伙计都惊奇了。
囚住绿色一、基础知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瞥见(pi e)涸辙(h e)脉络(m a i)B.茎叶(j i n g )淅5 (x i )婆娑(su o)C.葱茏(l o n g )蕈f (di a n)猗郁(y i)D.镶嵌(qi a n)揠苗(y a n)摺叠(zh e)2. 下列各句中,字形有误的一项是()A. 我急不瑕择的心情即使一枝之绿也视同至宝。
B. 它依旧伸长,依旧攀缘,依旧舒放。
C. (我)不能再留连于烽烟四逼中的旧都。
D. (我)这样了截爽直使公寓里伙计都惊奇了。
3. 下列各句中,标点有误的一项是()A. 他看上去十七八岁,一副瘦骨伶仃的样子。
B. 观众长时间地等待,只为一睹她的风采或签上一个名。
C. 我要借绿色来比喻葱茏的爱和幸福;我要借绿色来比喻猗郁的年华。
D. —年四季——春夏秋冬,他总是忙个不停。
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毋庸________ ,法兰西优秀的民族文化是人类历史上的一笔宝贵财富。
②小男孩一下子_______ 索然了,站在那里没有目标地东张西望。
③当浮力大于物体所受的重力时,物体上浮,___________ 物体下沉。
A .置疑兴味反之B .质疑趣味反之C.质疑趣味否则D.置疑兴味否则5.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 在2009年春节晚会上迅速蹿红、身价暴涨的小沈阳,从3月开始已启动全国巡演计划,巡演的首站设在天津。
演出首日,不少小沈阳的忠实支持者围在售票处慷慨解囊....,意欲先睹为快。
B. 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的大幅度提高,必然会影响入学学生的整体素质,呈现出揠苗助长.... 的负面效果,而另一方面,高校在扩招的同时,自身师资力量又难以得到同步提升,教育质量参差不齐,甚至在急剧下降,高校门槛与入校门槛均在降低。
C. 辩论会上,选手们唇枪舌剑,巧舌如簧..,精彩激烈的场面赢得了观众阵阵掌声。
《囚绿记》同步练习(时间:40分钟分值:50分)一、基础巩固(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镶嵌..(xiāng qiàn)孔隙.(xì)一丘之貉.(luò) 栩.栩如生(xǔ)B.瞥.见(piē) 凹.陷(wā)贻.笑大方(yí) 兢.兢业业(jīng)C.咀.嚼(zǔ) 涸.(hé)辙罄.竹难书(qìng) 揠.苗助长(yà)D.折.叠(zhé) 茎.叶(jīng)急不暇.择(x iá) 心怀叵.测(pǒ)2.下列各句中,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句是( )A.绿色是多宝贵的啊!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乐。
B.我望着这小圆洞,绿叶和我对语。
我了解自然无声的语言,正如它了解我的语言一样。
C.它渐渐失去了青苍的颜色,变成柔绿,变成嫩黄,枝条变成细瘦,变成娇弱,好像病了的孩子。
D.我渐渐不能原谅我自己的过失,把天空底下的植物移锁到暗黑的室内;我渐渐为这病损的枝叶可怜。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据报载,某市专门制定幼小衔接课程方案,幼儿园大班孩子的午睡减少半个小时,以更好地实现幼儿园与小学教育的“无缝衔接”。
专家认为,这种揠苗助长....的行为带来的后果是极为可怕的。
B.当下置身危机中的一些中小企业,已如竭泽而渔....,是否能够东山再起,值得打上一个问号。
C.据经营者透露,近年来新兴的书吧,以其丰富的藏书、优雅的音乐和良好的服务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慷慨解囊....。
D.“80年代”作家毕竟在很多方面与传统观念有冲突,我们不能求全责备....他们的某些过激言论。
4.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句是( )A .陆蠡以他清澈如水的散文作品,在战前就与丽尼、何其芳、李广田等几位散文家在我国20世纪30年代中期的文坛上并驾齐驱。
B .抗日战争爆发以后,陆蠡写成了《囚绿记》,满怀深情地思念北平的一棵常春藤,祝愿和歌唱它永不屈服于黑暗,期待着与它重新见面。
囚绿记【知识储备】1.字词积累了截:明了简单。
涸辙的鱼:在干涸了的车辙里的鱼。
涸,水干;枯竭。
语出《庄子·外物》。
揠y 苗助长:比喻违反事物的发展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
也说拔苗助长。
猗y 郁:充满生气的样子。
幽囚:囚禁。
淅x 沥l :形容轻微的雨声。
2.作家作品关于作者陆蠡(1908一1942),不仅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散文家,而且是宁死不屈的抗日烈士。
原名陆考原,学名陆圣泉。
陆蠡是他的笔名。
天台平镇岩头下村人。
资质聪颖,童年即通时文,有“神童”之称。
1922年跨越初中,考入之江大学附属高中部,初露文学创作的才华。
1924年升入之江大学机械系。
1927年,转国立劳动大学工学院机械工程系,二年后毕业。
1931年秋,陆蠢与发人吴朗西等南下福建,任泉州平民中学理化教员,课余从事创作和翻译。
第一本散文集《海星》的大部分文章,就是在这时写的。
1934年,陆蠢到上海南翔立达学园农村教育科任数理教员。
一年后,因吴朗西和巴金等在上海创办文化生活出版社,便辞去教职,改任编辑。
1938年,应老友朱洗的邀请,到临海琳山农校任教,翌年仍回出版社。
在此期间,经常与著名作家巴金、丽尼、许天虹等促膝交谈到深夜,使其文学创作迈上了新的台阶。
继处女作《海星》于1936年8月问世后,1938年3月,他的第二本散文集《竹刀》(曾名《溪名集》)出版,编入《文学丛刊》第五集;1940年8月,又出版了第三本散文集《囚绿记》,列为《文学丛刊》第六集。
三个集子的共同特色,是凝炼、质朴,蕴藉而秀美。
陆蠡也写过许多短篇小说,给人的感觉总是“渴望着更有生命、更有力量、更有希望和鼓舞”。
尤其可敬的是,陆蠢是一位坚贞的爱国者。
1937年8月,吴朗西、巴金分别去重庆、广州筹建分社,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便由陆蠡负责。
几年中,在敌机轰炸中出版的书籍竟达数百种,还有十几种丛书。
期刊《少年读物》因有抗日内容被强令停刊,他又先后主编了《少年读物小丛书》和《少年科学》。
1942年4月,陆蠡发往西南的抗日书籍在金华被扣,日本宪兵队追踪到上海,查封了书店,没收了全部《文学丛刊》。
陆蠢不顾胞妹的劝阻,亲自去巡捕房交涉,便遭关押。
后被解到汪伪政府所在的南京审讯,敌宪问:“你赞成南京政府吗?”陆蠢说:“不赞成!”敌人又问:“日本人能否征服中国?”回答依然是:“绝不可能!”7月21日临刑时,年仅34岁。
陆蠡的散文,在现代散文的百花丛中,有着夺目的光彩和独特的风格。
近年,全国许多出版社争着出版他的散文集,浙江和台湾先后出版了《陆蠡集》、《陆蠡传》,好多本中国现代文学史在论述散文部分里,都写到了陆蠡,中国现代散文的各种选集,也都选进了他的许多作品。
3.背景链接凭藉北平临时寓所,窗外常春藤带入室内的一片绿影,作者敏感地发现了“生的欢喜”,也发现它总是朝着窗外沿伸,尽管枝干是被“幽囚”的、浙渐失去青春之色的绿条,还是不屈地面向阳光之神生存。
那时,是在芦沟桥事件之后,它隐喻着“永不屈服于黑暗”的民族的热望,“也让我们窥见了他那渴望阳光、渴望生命、渴望欢乐的灵魂。
”这篇散文确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文本解读】一、谋篇立意这是一篇咏物抒情的文字。
作者在这篇散文中讲述了他孤旅生涯中的一个令人心动的故事,借窗前的一株常青藤,抒发了对光明与自由的向往之情。
二、文章脉络全文共14段,可分为四个层次。
第一层(1-7),赏绿。
作者用浓墨抒写了对青藤的喜爱之情。
第二层(8-11),囚绿。
作者着意表现他囚绿的固执和青藤的不甘被囚的执著。
第三层(12-13),放绿。
这一部分中“卢沟桥事物发生了”是精彩的一笔,这一句点明了文章写作的时代背景,使故事具有了鲜明的现实感和深刻的思想性,如烛炬点亮全篇,突出文章的主题。
第四层(14),思绿。
在遥远的南方,作者思念着他的圆窗和他的绿友,含蓄地表达了对日寇铁蹄下的同胞的惦念与牵挂。
三、写作方法1、语言运用:含蓄优美。
如“临行时我珍重地开释了这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
”作者的称呼由“绿色”到“绿友”到“囚人”,含蓄表达了作者情感上的变化。
修饰语“珍重”暗含了对顽强抗争精神的敬重。
2、修辞方法:采用了排比、比喻、拟人、反复等。
如“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乐”属排比;“我怀念着绿色,如同涸辙的鱼盼望着雨水”属比喻;“我开始了解渡越沙漠者望见绿州的欢喜,我开始了解航海的冒险家望见海面飘来花草的茎叶的欢喜”属反复;“有一天,得重和它们见面的时候,会和我面生吗”属拟人。
3、中心表达:作者借一株常春藤,抒发了对光明与自由的向往之情。
4、写作借鉴:构思精巧,变化多姿,是我们需借鉴学习的。
文章以对绿的情感为线索,按赏绿、囚绿、放绿、思绿来结构文章,形成作品特有的节奏。
四、问题探究1、对作者“囚绿”这个行为你是如何理解的?作者那份对绿的渴望,表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对光明的向往;但是另一方面,这也是一种自私之举,是对绿的施暴之举,是对生命的一种遏制、一种摧残。
2、对被囚的“绿友”的尖端总是朝着窗外的方向,你有什么启示?常春藤的不屈不挠;生命不可侵犯;万物各得其所,人为不可干扰;如果真的喜欢这个事物,那就给他(它)自由,让他在自然中求生存……3、由作者“释绿”的时间和地点,你联想到什么?1935年作者任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编辑,小海沦陷后,他留沪主持该社工作。
1942年4月13日,因出版抗日小说,被捕,刑审数月,受尽酷刑,英勇不屈,被日寇秘密杀害。
“释绿”这部分是文章的主题所在,在这里,作者从“这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那种顽强抗争的性格,永向光明的执著中仿佛也照见了自己的性格和命运。
作者后来“把瘦黄的枝叶放在原来的位置上”,“珍重地开释”表明了他发自内心深处的对自由和光明的呼唤。
4、句段理解:⑴“我好像发现了一种‘生的欢喜’,超过了任何种的喜悦。
”“我”把绿色拖进“我”的房间,它伸展得更长,长得更快,它的顽强、执著,生命力旺盛,让“我”看到了“生的欢喜”,也隐含了“我”对自由、光明的向往。
故此,它又超过了任何种的喜悦。
⑵“有一天,得重和它们见面的时候,会和我面生吗?”表面上写自己离开北平后还一直挂念曾被自己幽囚的绿色,极写了对绿色的思念,其实该句还含蓄地表达了对日寇铁蹄下的同胞的惦念和牵挂。
【练习解答】一、1.“我”“囚绿”的原因是“我”为了让绿色与自己“更接近”“更亲密”。
“拿绿色来装饰我这简陋的房间,装饰我过于抑郁的心情”,“借绿色来比喻葱茏的爱和幸福”,“比喻猗郁的年华”,要它“为我作无声的歌唱”。
最后“我”又让“绿囚”恢复了自由的原因;①卢沟桥事件发生了,我不得不离开这里,提前释放了“绿囚”。
②“绿囚”“这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是作者发自内心深处对自由和光明的呼唤。
所以“我”又让“绿囚”恢复了自由。
2.课文借窗前的一株常春藤,抒发了作者对光明与自由的向往之情。
因为本文写作背景是“卢沟桥事件发生了”,这一句使故事具有了鲜明的现实感和深刻的思想性。
之后,作者回到了上海。
他在上海孤岛坚守进步文化阵地,继续救亡宣传,那么这个时期作者就似这被囚的常春藤,所以本文抒发了作者不屈用于黑暗和对光明与自由的向往之情。
二、1.“生的欢喜”不仅写出了“绿的枝条”当时的生长情况,“比在外边长得更快”,而且还写出了“我”有“绿友”为我做伴之后的心情,孤独的“我”,“并不感到孤独”,是绿藤,滋润了一颗等焦的心。
2.“开释”用“珍重”一词来修饰,表现了作者发自内心深处的对自由和光明的呼唤,在这里,那一绺青藤仿佛得了灵性,它那顽强抗争的性格,它那永向光明的执著,仿佛作者也从中照见了自己的性格和命运。
【类文品析】访兰父亲喜欢兰草,过些日子就要到深山中去一趟,带回些野兰来栽培。
几年之间,家里庭院就有了百十个品种,像要做一个兰草园圃似的。
方圆十几里的人就都跑来玩赏。
父亲不但不以此得意,反而倒有了几分愠怒。
此后进山去,便不再带回那些野生野长的兰草了。
这事很使我奇怪,问他,又不肯说,只是又一次进山的时候,特意招呼我说:“访兰去吧!”我们走了半天,到了山的深处。
那里有道瀑布,十几丈高地直直垂下,老远就听到了轰轰隆隆地响,水沫扬起来,弥漫到半空,日光在上面浮着,晕出七彩迷离的虚幻。
我们沿谷底走,便看见有很多野兰草,盈尺高的,都开了淡淡的兰花,像就地铺了一层寒烟。
香气浓极了,气浪一冲,站在峡谷的任何地方都闻到了。
我从未见过这么清妙的兰草,连声叫好,便动手要挖起一株来。
我想,父亲会培育这仙品的——以前就这么挖回去,经过一番载培,就养出了各种各样的品种、形状的呢。
父亲却把我制止了,问道:“你觉得这里的兰草好呢,还是家里的那些好?”我说:“这里的好。
”“怎么个好呢?”我却说不出来。
家里的的确比这里的好看,这里的原却比家里的清爽。
“是味儿好像不同吗?”“是的。
”“这是为什么?一样的兰草,长在两个地方就有两个味?”“……”父亲说:“兰草是空谷的幽物,得的是天地自然的灵气,长的是野山水畔的趣姿;一栽培了,便成了玩赏的盆景。
”“但它确实叶更嫩,花更繁大了呀。
”“样子似乎是,但美得太甜、太媚,格调也就俗了。
”父亲的话是对的,但我却不禁惋惜了:这么精神的野兰,在这么个空谷僻野,叶是为谁长的?花是为谁开的?会有几个人知道而欣赏呢?“这正是它的不俗处。
它不为被欣赏而生长,却为着自己的特色而存在着。
所以它才长得叶纯,楚楚的有着它的性灵。
”我再也不敢去挖野兰了。
高兴着它的这种纯朴,悲叹以前喜爱着它却无形中毁了它。
父亲拉着我坐在潭边,我们的身影就静静地沉在水里。
他看兰,也在看我,说:“做人也是这样啊,孩子。
人活在世上,不能失了自己的真性,献媚处事,就像盆景中的兰草一样,降低了品格。
低俗的人是不会对社会有大贡献了。
”我深深地记着父亲的话。
从那以后,已经是十五年过去了,我一直未敢忘。
1、文章中最能体现野兰特色的一个词是:。
2、对文章中“一样的兰草,长在两个地方就有两个味”中的“味”,你是如何理解的?3、简要分析第一段中画线句子所包含的意思。
4、第二段的景物描写在文中起什么作用?5、下面是关于'访兰'过程中父子对话的分析,选出分析不恰当的一项,并说明理由。
A、通过对话,对野生兰草和栽培兰草作对比,既照应开头,又为后文议论作铺垫。
B、通过对话,具体写出野生兰草和栽培兰草的不同特点,寓褒贬于对话之中,发人深思。
C、通过对话,交代了“访兰”的具体内容与“我”认识到野生兰草的特性,并因此而惋惜。
D、通过对话,揭示了父亲约“我”“访兰”的目的,写出“我”的感情和认识的变化。
选项是( ),理由是:6、文章主要写的是对“兰草”的欣赏、品评,可文题却用“访兰”而不用“赏兰”,为什么?7、简要分析作者借“兰草”这一事物,揭示了怎样的人生哲理。
(参考答案:1、纯朴2、这里的“味”既指气味,同时还指兰草的品格、气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