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宫产手术配合护理常规
- 格式:doc
- 大小:44.50 KB
- 文档页数:2
剖宫产术护理配合一、麻醉方式:连硬外麻醉、腰麻或气管内全麻二、手术体位:仰卧位三、手术间布局:四、物品准备1.常规器械:剖宫产器械2.备用器械:助产钳3.常规一次性用物:无菌手套各型、吸引器连接管、吸引器头、5ml注射器、 22#刀片、无菌敷贴、无菌小纱布、可吸收线(1#、0#),1#丝线备用4.特殊耗材套包:一次性婴儿吸痰管、护脐贴、52*175cm长条纱布(宫腔填塞用)5.特殊设备:婴儿吸痰器、婴儿辐射台、多普勒胎心监护仪6.术中用药:缩宫素、抗生素等五、仪器设备使用指南婴儿辐射台操作流程六、消毒范围及铺巾消毒范围:以切口为中心,上至乳头,下至大腿上1/3,两侧至腋中线铺巾:腹部常规铺巾七、简要手术步骤1.器械护士提前15-20分钟洗手,与巡回护士常规清点物品,消毒铺巾;2.无菌接生台备血管钳、剪刀各一把供断脐使用;3.递艾力斯固定吸引器,递酒精小纱布消毒皮肤;4.手术医生、麻醉医师、巡回护士进行切皮前三方核査(Time out)后方可手术;5.递两块长条置切口边缘,弯盘传递刀片,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递血管钳、组织剪进入腹直肌前鞘,使用刀柄钝形分离腹直肌内侧缘与腹白线,血管钳提夹腹膜,刀片切开腹膜,进腹,更换长条;6.腹腔拉钩牵开显露膀胱腹膜反折,组织剪横行剪开,下推膀胱;7.盐水纱布两块垫于切口两侧,回收手术野所有器械,刀片于子宫下段腹膜反折缘下2cm处,横行切开子宫肌层,显露羊膜囊;8.备好吸引器及外套管,递血管钳刺破羊膜囊,吸尽羊水;9.术者取出胎儿,分别递两把血管钳,组织剪断脐,新生儿交与接生者处置10.两把有齿卵圆钳钳夹子宫切口上下缘,两把艾力斯钳夹子昌切口两角,递缩宫素20u注入子宫肌层,按摩宫底,牵拉脐带娩出胎盘和胎膜,检查胎盘的完整性。
卵圆钳钳夹纱布块擦拭宫腔2~3次,确认无残留的胎膜及胎盘组织;11.清点纱布、缝针,递腹腔拉钩显露子宫切口,递1#加吸收线缝合子宫;12.更换被羊水及胎膜组织污染的器械包括缝针、纱布,无菌盐水冲洗腹腔,探査子宫及双侧附件有无异常;13.清点台上所有物品,递血管钳牵引腹膜,0#可吸收线连续缝合腹膜,腹直肌前鞘,再次清点台上所有物品;14.酒精纱布消毒皮肤,选择合适缝线缝合皮肤,清点台上所有物品;15-手术结束按相关流程规范处理器械和污敷料。
一、剖宫产术前护理措施1. 心理护理(1)术前与产妇进行充分沟通,了解其心理状况,消除紧张、恐惧情绪。
(2)鼓励产妇保持乐观心态,积极配合手术。
(3)为产妇提供心理支持,告知手术过程及注意事项。
2. 术前准备(1)术前1天,为产妇进行沐浴、洗头、剪指甲,保持皮肤清洁。
(2)术前禁食、禁饮6小时,避免术中呕吐引起误吸和窒息。
(3)术前取下假牙、饰品等,更换手术衣,留置尿管。
(4)术前告知产妇手术当天所需物品,如夫妻双方身份证、产妇计血裤、腹带、婴儿衣服、纸尿裤等。
(5)手术前夜保证充足睡眠,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3. 术前检查(1)完善各项术前检查,如血常规、尿常规、心电图、肝功能、肾功能等。
(2)了解产妇的过敏史、药物反应等,以便术中应对突发情况。
(3)评估产妇的全身状况,确保手术安全。
二、剖宫产术后护理措施1. 术后体位(1)术后6小时内去枕平卧,避免头部受压。
(2)6小时后可逐渐抬高床头,采取舒适半卧位。
2. 饮食护理(1)术后6小时内禁食禁水,防止呕吐。
(2)6小时后可饮少量温水,若无不适,可逐步增加饮食。
(3)饮食以清淡、易消化、富含营养为原则,如米汤、烂粥、面条等。
(4)肛门排气后,可恢复正常饮食。
3. 伤口护理(1)保持伤口清洁干燥,按时换药。
(2)避免伤口沾水,淋浴时选择擦浴。
(3)若伤口出现红、肿、热、痛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4. 排尿护理(1)术后6小时内,护士协助产妇排尿。
(2)术后6小时后,鼓励产妇自主排尿,避免膀胱过度充盈。
(3)若出现排尿困难,可采取按摩、热敷等方法促进排尿。
5. 恶露观察(1)密切观察恶露的颜色、量、气味,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2)保持外阴清洁,每日冲洗1-2次。
(3)若恶露异常,如颜色鲜红、量多、有异味等,应及时就医。
6. 肠道功能恢复(1)术后6小时内,产妇宜喝萝卜汤等有排气功效的食物。
(2)避免食用易产气的食物,如牛奶、甜食、豆制品等。
(3)促进肠道蠕动,减少腹胀。
剖宫产术的护理配合器械护士的手术配合:1、适应症:自然分娩困难者2、麻醉:连续硬膜外麻醉+腰麻3、用物准备:阑尾包或剖腹包,无菌持物钳,20号刀片,4号丝线,0号,2/0可吸收线,无菌大敷贴,两支缩宫素(10单位/支),5ml注射器,吸引器,两个一次性使用体外吸引连接管,一个医用吸引头,无菌手套,甲硝唑一瓶(50ml),0.5%碘伏,0.9%氯化钠注射液,无菌大孔包和中单包,新生儿抢救盘,10%碘酊,无菌棉签…….4、手术步骤及配合:(1)器械护士,巡回护士,主刀医生清点手术器械,并记录。
(2)常规皮肤消毒和铺单(3)切口:取下腹部正中切口进入腹腔,递短镊试麻醉效果,组织钳夹碘纱消毒切口位置,递20号刀片切开皮,直钳止血,湿纱布拭血,4号丝线结扎出血点(4)切开皮下脂肪后,递组织钳两把钳夹皮肤和皮下脂肪,于中线处向两侧剥离腱膜并用组织剪剪开(5)递中弯钳沿肌肉走向钝性分离腹直肌及腹横肌(6)递弯钳夹住腹膜,手术剪剪开膀胱腹膜反折,递盐水纱布两块保护切口,覆盖膀胱并牵开,(7)递方头钩牵开术野,递盐水湿手探查(8)递手术刀切开子宫并钝性分离肌层直到羊膜囊鼓出,刺破羊膜,吸引器吸引羊水协助医生取出胎儿,(9)递大干纱布擦去胎儿脸上的羊水和血液,八把组织钳钳夹子宫切口,护士两把直钳于合适位置夹住脐带,组织剪剪断,将含有缩宫素的5ml注射器递给医生子宫肌内注射,(10)备弯盘放置胎盘,消毒钳夹大干纱布擦子宫,清除可能残余的羊膜。
(11)递0号可吸收线和长镊缝合子宫,配合医生吸引子宫内积血(12)递弯钳钳夹腹膜,长镊,湿纱布清腹腔,并用甲硝磋清腹腔,吸引器吸引,与巡回护士清点手术器械,递4号可吸收线缝合腹膜,肌肉,筋膜,再次清点器械(13)消毒,根据病人的要求选择合适的线缝合切口。
(14)与医生再次清点手术器械。
巡回护士的护理配合:1.术前了解病人的情况及其手术,与麻醉师一起接病人入手术室。
根据不同的情况给予适当的安慰。
剖宫产术护理常规1、术前护理1)保持病室内清洁、空气流通及适宜的温湿度。
2)保证充足睡眠,宜左侧卧位,适当活动。
3)手术前晚8时开始禁食,0时开始禁饮,急诊手术者术前应禁食4~6小时。
4)每小时听胎心音1次,同时观察产兆,如有异常及时处理并记录。
5)根据医嘱备血。
6)腹部及会阴部皮肤准备、清洁,术前上尿管并留置。
7)进手术室前,更换清洁内衣裤,取下发卡、饰物、假牙及眼镜。
8)加强沟通,消除孕妇紧张、恐惧心理,使之保持良好心理状态。
9)讲解剖宫产手术的有关知识,使孕妇能积极配合手术。
2、术后护理1)床边交接班2)了解术中情况,去枕平卧位,保持呼吸道通畅。
6~8小时后垫枕,8小时后可取平卧位。
3)病情观察4)严密观察病情生命体征变化,测血压、脉搏、呼吸每30分钟一次。
连续测4~6小时,直至平稳。
测体温每日四次,正常3天后改为每日一次。
5)观察腹部切口有无渗血渗液、子宫软硬程度、引导流血情况,如有异常应及时告知医生。
术后腹部加压砂袋6~8小时。
6)留置尿管期间观察尿色及尿量,每日用0.5%碘伏棉球会阴擦洗2次并更换尿袋一次,保持尿管通畅。
保持会阴部干燥,勤换卫生垫。
7)保持静脉通道通畅,注意调节滴速,做好出入量记录。
3、饮食护理术后6~8小时进流质饮食(禁甜食、牛奶、油腻饮食),12小时后进半流质饮食,排气后进普食。
宜进高热量、高蛋白、丰富维生素的易消化饮食。
餐后温水漱口。
4、疼痛护理术后切口疼痛者,遵医嘱使用止痛剂。
5、术后8小时协助患者翻身及活动四肢,检查背部受压情况,鼓励早期下床活动,促进各系统功能的恢复。
6、加强沟通,关心体贴产妇,使她们尽快完成角色转变,保持良好心理状态。
7、指导母乳喂养的方法及技巧,讲解产褥期生理知识及新生儿护理知识,使产妇能进行自我保健及新生儿护理,交待新生儿预防接种事宜。
剖宫产手术配合护理常规剖宫产手术常规护理配合剖宫产手术是一种常见的手术方式,需要严格的护理配合。
以下是剖宫产手术的麻醉方式及手术体位、物品准备、巡回护士配合要点、手术步骤及配合的详细介绍。
一、麻醉方式及手术体位剖宫产手术的麻醉方式是硬膜外麻醉,手术体位是仰卧位。
二、物品准备手术需要准备基础器械包、盐水巾、开腹包、手术衣等常规用物品,以及吸引器、收集袋、18号保护器、3L手术巾、1、4、7号丝线、1号可吸收缝线等一次性物品。
三、巡回护士配合要点巡回护士需要严格执行安全核查及无菌技术操作,预防性抗生素使用时间为胎儿娩出断脐带后,并及时记录胎儿娩出时间。
四、手术步骤及配合手术步骤包括常规消毒皮肤、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剥离腔膜并剪开、分离腹直肌及腹横肌、打开腹膜、切开子宫等步骤。
在手术配合中,需要递消毒钳夹持碘伏纱球消毒皮肤,递23号刀切开,干纱布拭血,小弯钳止血,1号线出血点,递甲状腺拉钩牵开显露术野,递大弯钳2把,组织剪剪开,递中弯钳2把提起腹膜等操作。
巡回护士需要遵医嘱静脉滴注缩宫素20单位,牵拉脐带将其托至子宫切口,递大弯钳牵拉胎膜,艾力斯钳夹干纱布2块擦拭子宫腔,递碘伏纱球消毒子宫内壁,递1号可吸收线缝合子宫肌层和浆膜层等操作。
最后,需要剪断脐带、娩出胎盘、缝合子宫切口、洗手探查、关腹、缝合腹膜等步骤。
14.缝合筋膜在进行手术时,医生会先将切口处的筋膜暴露出来,然后使用特殊的缝合线将其缝合起来。
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加强切口处的支撑力,防止术后裂开。
15.冲洗切口在手术结束后,医生会用生理盐水或其他消毒液来冲洗切口,以保持切口的清洁和卫生。
这个过程非常重要,因为它可以预防感染和其他并发症的发生。
16.缝合皮下组织在缝合皮下组织之前,医生会先将切口处的皮肤剪开,然后将皮下组织暴露出来。
接下来,医生会使用特殊的缝合线将皮下组织缝合起来,以促进伤口愈合。
这个过程通常需要一定的技巧和经验,因此需要由专业医生来完成。
剖宫产护理常规(一)护理评估1、评估既往病史、婚育史及药物过敏史,是否有妊娠合并症。
2、了解孕妇及胎儿的一般状况,评估病理妊娠的临床症状及体征。
3、了解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凝血功能、B超、胎心监护等检查结果。
4、评估患者心理状况及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二)护理措施术前护理1、遵医嘱术前做好麻醉用药及抗生素皮试,以便术中用药。
合血,备好输血申请单,做好输血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2、做好手术野的皮肤准备。
术前留置导尿管,以保持术中膀胱空虚,防止术后尿潴留。
3、术前取下活动义齿、手表、首饰等,贵重物品交家属或护士长保管。
4、4、备好婴儿用物,写好婴儿手圈带及姓名牌,带人手术室。
5、5、患者入手术室后,准备好手术床、婴儿床及术后监测、治疗用物。
术后护理。
6、安置好患者,与手术室工作人员做好床头交接,如各种管道、用药、手术标本、脐血、病历等,并签好字。
6、保持环境舒适、安静。
术后去枕平卧6小时,6小时后可翻身,24小时后拔除导尿管可下床活动。
7、硬膜外麻患者术后6小时内禁食、禁饮,6小时后给予流质,肛门排气后给予半流质,逐渐过渡到普食。
术后宜给予高蛋白、高热量、丰富维生素、易消化吸收的饮食。
9、了解手术过程,监测血压、脉搏、呼吸,严密观察阴道流血及子宫收缩情况,并作好记录;注意腹部伤口是否渗血,保持伤口敷料干燥,防止伤口感染;注意尿的颜色和量。
10、患者回病房有应答反应后30分钟内给予早开奶、皮肤早接触。
11、保持导尿管通畅,更换引流袋,每日外阴消毒两次。
12、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3次,连续3天正常者,改每天1次。
(三)健康指导术前健康指导:包括简单介绍手术经过、麻醉方式及术前、术中配合;做好术前心理疏导,减少紧张、恐惧情绪,以便配合手术;术前禁食禁饮6小时;训练床上小便及床上翻身技巧。
教会产妇及家属新生儿护理及喂养的知识。
注意休息,保持良好心态,积极应对及适应母亲角色。
1。
剖宫产术后护理常规1.观察产妇的生命体征:包括血压、脉搏、呼吸频率、体温等。
术后的产妇可能出现术后感染、出血、血压波动等情况,及时观察生命体征可以尽早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
2.观察伤口情况:剖宫产术后会有一个切口,需要观察切口的愈合情况。
注意观察切口是否红肿、渗液,是否有异味等。
如果发现任何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避免感染的发生。
3.疼痛管理:剖宫产术后会出现一定程度的疼痛感。
可以通过给予合适的镇痛药物来缓解疼痛。
同时,可以提供热敷或冰敷等物理疗法来减轻疼痛感。
4.注意产后出血情况:剖宫产术后,产妇容易出现产后出血的情况。
可以通过观察血液的颜色和量来判断是否有出血的情况。
如果出血量较大或颜色异常,应及时报告医生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5.饮食管理:剖宫产术后,产妇会经历一定的胃肠功能恢复过程,因此需要注意饮食管理。
可以逐渐进食易消化的食物,避免进食刺激性食物。
在喂养期间,应给予充足的营养支持,同时饮食要清淡、易消化。
6.恶露管理:剖宫产术后,产妇会出现恶露的排出。
护理人员需要观察恶露的颜色、量和质地等,并及时更换产妇的卫生巾。
注意观察是否有异常的味道或恶露量过多,以评估产妇有无产后出血的情况。
7.行动能力恢复:剖宫产术后,产妇需要逐渐恢复行动能力。
护理人员可以鼓励产妇适量活动,如尽早床边活动、站立、行走等。
同时,还要提醒产妇注意切口的保护,避免剧烈运动。
8.心理护理:剖宫产术后,产妇可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焦虑、紧张、孤独等心理问题。
护理人员可以开展心理护理,与产妇沟通,提供支持和鼓励,并及时解答产妇的疑虑和担忧。
9.乳房护理:剖宫产术后,若产妇需要喂养宝宝,可以进行乳房的护理。
包括乳腺按摩、起奶、保持乳房清洁等,帮助产妇顺利进行乳汁排出和哺乳。
10.康复指导:剖宫产术后,护理人员可以向产妇提供一些康复指导,包括适量的运动、产褥期的注意事项、乳房护理和孕后管理等内容,帮助产妇更好地进行康复和健康管理。
总之,剖宫产术后的护理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帮助产妇顺利康复并预防并发症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