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电凝法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效果
- 格式:pdf
- 大小:171.99 KB
- 文档页数:2
电凝法治疗下肢静脉曲张87例临床分析目的探讨电凝法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基本要点,并评价手术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87例电凝法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资料。
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顺利,每侧手术时间为30~50 min,无切口感染。
被电凝处出现轻度皮下瘀斑,被电凝的血管可触及条絮状结节,皮下瘀斑及硬结约15~30 d自行吸收消失。
3例大腿或小腿大隐静脉走行处局部皮肤轻度烧伤,均经局部敷湿润烧伤膏后约6~9 d痊愈。
术后切口疼痛轻,下床活动早;术后随访2~20个月,无复发。
结论电凝法治疗下肢静脉曲张具有简便、安全有效、术后疼痛轻、瘢痕少、恢复快等优点,近远期效果满意,具有美容的效果,是一种疗效确切的微创手术方法。
标签:电凝;下肢静脉曲张;周围血管;深静脉下肢静脉曲张是临床常见的周围血管疾病,除一小部分原发性单纯性下肢(大小隐)静脉曲张外,多继发于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1]。
作为原发性单纯性下肢静脉曲张的确切治疗和继发于深静脉功能不全的下肢静脉曲张的症状治疗,大小隐静脉高位结扎和剥脱术长期以来一直为临床沿用。
只是因其创伤大、遗留瘢痕重、易并发切口感染和皮下血肿、术后恢复时间长等缺点,大部分患者不愿接受。
本院自2004年6月~2011年12月对收治的87例下肢静脉曲张患者(107条患肢)予以电凝法治疗,近远期效果良好,现总结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87例患者,男48例,女39例,男、女比例为1.2:1。
年龄30~70岁,平均46岁。
病史为6个月~30年,平均5年。
单侧曲张67例,双侧曲张20例。
所有患者下肢无水肿。
伴患肢酸胀感或局部时有轻度隐痛79例,伴患肢皮肤营养障碍(色素沉着、脱屑)8例。
所有患者术前行Trendelenburg试验、Perthes 试验、Pratt试验及下肢静脉多普勒超声检查。
1.2 方法1.2.1 电凝设备电凝大隐静脉主干的电凝导管:开始笔者应用自制的导管即由不锈钢丝构成内芯,全程由绝缘管包裹,电凝头呈橄榄球状头且裸露[2];后改用由徐州华卫医疗设备有限公司生产的HWDJ—I型可控高频电凝导管电极。
电凝法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效果
刘贤华;李叶臣;刘青;秦芳
【期刊名称】《齐鲁医学杂志》
【年(卷),期】2006(21)1
【摘要】目的评价电凝法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效果。
方法下肢静脉曲张病人38例,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20例,采用电凝法治疗;对照组18例,采用传统方法(高位结扎+大隐静脉剥脱术)治疗。
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开始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
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活
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t=2.78-21,48,P〈0.01)。
结论电凝法治疗下肢静脉曲张效果优于传统疗法,值得推广。
【总页数】3页(P47-48)
【关键词】静脉曲张;电凝术;治疗结果;下肢静脉;电凝法
【作者】刘贤华;李叶臣;刘青;秦芳
【作者单位】日照市人民医院普外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43.6
【相关文献】
1.微创电凝法与传统剥脱术治疗国人下肢静脉曲张疗效的Meta分析 [J], 陈磊;高建国;张青云;杨植;郭风玲;刘彦春
2.可控电凝头的研制及其在下肢静脉曲张电凝治疗中的应用 [J], 刘均
3.电凝法微创治疗下肢静脉曲张 [J], 张德守;郭广铭;郅树升;徐健
4.电凝法和传统手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对比研究 [J], 王广强
5.电凝法与传统剥脱术治疗老年患者下肢静脉曲张的对比体会 [J], 房修椢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电凝法治疗下肢静脉曲张临床效果观察发表时间:2015-09-15T10:49:16.763Z 来源:《健康世界》2015年1期作者:宁波[导读] 黑龙江省虎林市庆丰农场医院 158421 下肢静脉曲张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疾病,且发病率较高,比较常见的并发症有淤血性皮炎和静脉炎等.黑龙江省虎林市庆丰农场医院 158421摘要:目的:探究电凝疗法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于2014年4月至2014年10月接收治疗的60例下肢静脉曲张患者,随机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
对照组采取传统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实验组使用电凝治疗法。
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包括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等情况。
结果:采取电凝法治疗的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实验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使用电凝法治疗下肢静脉曲张患者效果显著,有效缩短了患者的治疗时间和住院时间,且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在临床治疗工作中推广使用。
关键词:电凝法;下肢静脉曲张;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疗效下肢静脉曲张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疾病,且发病率较高,比较常见的并发症有淤血性皮炎和静脉炎等,严重可造成患者肺栓塞,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安全[1-2]。
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传统手术方法是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但是这种手术方式具有创伤性大,易感染等特点,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大多数患者不愿意采取这种手术治疗方式。
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进步,电凝疗法不断得到推广应用,本文就对电凝疗法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于2014年4月至2014年10月接收治疗的60例下肢静脉曲张患者,随机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所有患者均得到专家确诊为下肢静脉曲张。
实验组30例患者,男15例,女15例。
年龄范围在30-7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0.1±5.9)岁;病程范围在2.8-15年之间,平均病程(8.5±4.7)年;左下肢静脉曲张18例,右下肢静脉曲张杨10例,双下肢静脉曲张2例。
高位结扎剥脱术联合电凝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我院自2010年2月至2011年8月采用大隐静脉扎、剥+电凝术治疗单纯性大隐曲张30例34条肢体,取得了满意效果。
1 临床资料1.1 一般情况共有30例患者,其中男21例,女9例。
年龄28----71岁,平均49.7岁。
左侧大隐静脉曲张12例,右侧14例,双侧4例,共34条换肢,其中23例有不同程度皮肤营养性改变。
术前均行彩色超声检查,确诊为单纯性大隐静脉曲张,且手术前1日,均站立位用甲紫液描述所有曲张静脉走行。
1.2手术方法(1)先在内踝处做一长约1cm的切口,紧贴大静脉游离,以保护隐神经;切断并结扎大隐静脉起始,近心端插入一次性剥脱器(顺行插入)直至腹股沟。
(2)取腹股沟卵圆窝位置纵切口,约3~6厘米,按传统方法结扎、切断大隐静脉末端诸属支及主干,引出剥脱器头端,并将大隐静脉两端分别与剥脱器固定,缝合两处皮切口,仅留腹股沟切口下端一针暂不打结。
(3)取一9号套管针,于其针尾座内插入一细钢丝,使钢丝与套管内针接触,与小腿沿浅表曲张属支静脉走行插入套管针后接通电凝器,分段烧灼、电凝各曲张静脉。
(4)若小腿区有明显团块状曲张静脉或溃疡周围密集曲张静脉,则先在患处用数个不超过1cm小切口,分段剥脱这些静脉后,再电凝其余曲张属肢。
(5)所有曲张属肢处理完毕后,小腿诸切口各缝合一针(一刻不缝合),用敷料覆盖后,弹力绷带自足踝部向上加压包扎直至腹股沟处切口下缘,经该处切口向上抽拉剥脱器,顺行、全程剥脱大隐静脉主干后,大结闭合腹股沟切口下端,手术结束。
2 结果2.1 所有病例均可于手术次日下床自主活动,皮肤灼伤2例,腹股沟切口下血肿1例,小腿皮下条所样硬结5例。
2.2无切口感染,皮肤灼伤短期愈合,均按期拆线、出院,并配穿循环驱动袜3-4周。
随访半年30例、1年23例、有15例随访至今,切口下血肿及皮下条索样硬结均于3-6个月内完全吸收软化。
有皮肤溃疡者亦均短期内愈合,至今无1例复发。
电凝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分析目的探讨电凝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2013年1月~12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下肢静脉曲张患者18例(共计25肢),以电凝术对患者进行治疗,并对其治疗效果进行分析。
结果18例患者中,16例患者均得到有效治疗顺利出院,剩余2例患者,1例出现皮下硬结、1例出现阶段性复发。
结论电凝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临床效果显著,安全性较高,以帮助更多患者受益。
标签:电凝术;下肢静脉曲张;临床效果;安全性下肢静脉曲张较为常见的一类周围血管疾病,该病多继发于深静脉功能不全,仅有小部分为原发性单纯性大隐静脉曲张[1]。
以往,临床上常通过高位结扎、分段剥脱术对患者进行治疗,该种治疗方法虽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但由于其创口大、术后恢复时间长等因素,同时,该种治疗方法术后可留下明显的手术瘢痕,较多女性患者术后易出现自卑心理,因此高位结扎、分段剥脱术在临床上使用逐渐受到一定的限制。
在此次调查中,我院将以电凝术对患者进行治疗,并对其临床效果进行分析。
具体情况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1月~12月我院收治的18例(25肢)下肢静脉曲张患者作为此次调查对象。
其中,男6例,女12例。
患者年龄为30~62岁,平均年龄为(38.1±2.3)岁。
患者入院时,均伴有不同程度的下肢静脉曲张。
其中,合并患肢酸乏患者10例、合并患肢皮肤营养障碍患者11例。
1.2方法1.2.1术前诊断我院对患者术前进行perthes试验后进行彩超诊断。
由诊断结果可知,25条患肢中,共有16条出现深静脉反流症状,包括I级11条、II 级5条。
1.2.2手术仪器此次涉及到的手术仪器为电凝器、套管针。
①电凝器:取一条直径为1mm,长度为100mm的钢丝,在钢丝外部套上绝缘的输尿管导管封闭,分别于钢丝两端焊接一个4mmx6mm的卵圆形小铜头,其中一个作为血管内电凝头,另一个与电相接用以导电。
②套管针:6号带芯腰穿针,外部套上绝缘输尿管导管。
电凝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方法及疗效发表时间:2016-11-15T16:37:08.167Z 来源:《健康世界》2016年第20期作者:王子强[导读] 下肢静脉曲张属于临床常见与多发疾病,其具有高发病率特点,约为10%,严重影响着患者日常生活与身心健康。
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角峪镇卫生院 271032摘要:目的:观察电凝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方法及疗效。
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10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划分为两组,各51例,对照组给予传统手术治疗,研究组给予电凝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
结果: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平均手术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治疗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电凝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疗效确切,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关键词:电凝术;下肢静脉曲张;疗效下肢静脉曲张属于临床常见与多发疾病,其具有高发病率特点,约为10%,严重影响着患者日常生活与身心健康。
目前,临床上主要以手术治疗为主,但传统疗法,即: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剥脱术缺点明显,如:切口较大、出血较多、住院时间较长、并发症发生率偏高,未能满足患者美观需求。
近几年,在先进技术、设备等支持下,电凝术随之出现,为了明确其临床价值,本文以10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与传统术式进行了对比分析,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1资料及方法1.1一般资料2015年6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了102例患者,其中男52例,女50例,最小30岁、最大76岁,平均(52.2±2.5)岁,病程:最短1年、最长45年,平均(10.6±2.6)年。
纳入标准:①均符合下肢静脉曲张诊断标准;②均签署知情同意书;③均无严重器质性疾病;④均伴有不同程度的下肢酸胀感、皮肤脱屑或色素沉着。
随机划分为两组,各51例,患者性别、年龄及病程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