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 化学 Word版含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696.50 KB
- 文档页数:6
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2014-2015学年高二化学下学期期初学业水平模拟测试试题时间:75分钟 满分:100分本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Cl :35.5K :39 Fe :56 Cu :64第Ⅰ卷(选择题 共69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23小题,每小题3分,共69分。
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化学与科学、技术、社会、环境密切相关。
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提倡使用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和塑料袋 B .食用的蛋白质、淀粉和脂肪都是高分子化合物 C .大力开发和应用氢能源有利于实现“低碳经济” D .绿色化学的核心是应用化学原理治理环境污染 2. 下列能够将溶液和胶体区分开的方法是A. 观察颜色、状态B. 过滤C. 利用丁达尔效应D. 闻气味 3.下列化学用语表达正确的是A .Cl -的结构示意图:. 乙酸的结构式:C 2H 4O 2C .氯化氢分子的电子式:H +[:Cl:]- D. 质量数为137的钡原子:Ba56137 4.下列物质属于共价化合物的是 A .H 2OB .MgOC .NH 4ClD .CaCl 25. 下列各组中的离子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A .K +、NH 4+、SO 42-、OH - B .Na +、Ca 2+、CO 32-、NO 3-C .Na +、H +、Cl -、HCO 3- D .Na +、Cu 2+、Cl -、SO 42-6. 在用海带提取碘的实验中,进行萃取和分液操作时要用到的仪器是 A .烧瓶B .普通漏斗C .分液漏斗D .蒸发皿7. 下列反应中,水作为氧化剂的是 A .2F 2+2H 2O=4HF+O 2 B .NaOH+HCl=NaCl+H 2OC .2Na+2H 2O=2Na ++2OH -+H 2↑ D .Cl 2+H 2O=HCl+HClO8. 下列气体中,既能用浓硫酸干燥,又能用氢氧化钠固体干燥的是 A. O 2B.NO 2C. SO 2D. NH 39.下列物质不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是 A . Al B .Fe 2O 3 C .Al(OH)3 D .NaHCO 310. 下列反应属于吸热反应的是‥ ‥A .镁与稀盐酸反应B .CO 燃烧生成CO 2C .生石灰溶于水D .氢氧化钙与氯化铵晶体混合11. 下列有关实验操作或现象描述正确的是图1 图2 图3 图4 A .实验室用图1装置制备Cl 2B .加热后图2中溶液颜色恢复红色C .用图3装置配制150 mL 0.1mol/L 稀盐酸D .实验室用图4装置制取少量蒸馏水 12. 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 氢氧化钡溶液和稀硫酸反应:Ba 2++ SO 42ˉ=BaSO 4↓ B. 铁与稀硫酸反应;2Fe+6H +=2Fe 3++3H 2↑ C. 稀醋酸加入到氢氧化钡溶液中:H ++OH -=H 2OD. 氯化铝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Al 3++ 3NH 3·H 2O =Al(OH)3↓+ 3NH 4+13. 下列现象或事实可用同一化学原理加以说明的是 A .铁片和铝片置于冷的浓硫酸中均无明显现象 B .氯化铵和碘都可以用加热法进行提纯C .硫酸亚铁溶液和水玻璃在空气中久置后均会变质D .氯水和二氧化硫气体均能使品红溶液褪色14.化学对推动人类进步、提高生活质量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高 二 化 学(选 修)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
2.Ⅰ卷和Ⅱ卷答案均填涂在答题卡指定位置,否则答题无效。
3.考试时间为100分钟,总分120分。
第I卷 选择题(共40分) 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 1.美国亚利桑那州大学(ASU)和阿贡国家实验室的科学家设计出生产氢气的人造树叶,原理为:2H2O(g)2H2(g)+O2(g)。
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A.△H <0 B.△S <0 C.化学能转变为电能D.氢能是理想的绿色能源 2.通过控制或改变反应条件可以加快、减缓甚至阻止反应的进行,使化学反应有利于人类的生存和提高生活质量。
下列各图所示的措施中,是为了加快化学反应速率的是 A. B. C. D. 3.已知H2(g)+Cl2(g)==2HCl(g) △H=184.6kJ·mol—1,则反应HCl(g)=1/2H2(g)+1/2Cl2(g)的△H为 A.+184.6kJ·mol—1 B.+92.3kJ·mol—1 C.184.6kJ·mol—1 D.92.3kJ·mol—1 4.下列反应中属于放热反应的是 A.电解Al2O3得到Al和O2 B.石灰石高温分解为生石灰和二氧化碳 C.铝粉与氧化铁高温反应 D.Ba(OH)2·8H2O和NH4Cl晶体混合反应 .改变外界条件可以影响化学反应速率,H2(g)+I2(g) 2HI(g),其中能使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加的是①升高体系的温度②增加反应物浓度 ③增大气体的压强 ④使用催化剂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在恒温时,一固定容积的容器内发生反应:PCl5(g) PCl3 (g)+Cl2(g)。
达到平衡时,再向容器内通入一定量PCl5 (g),重新达到平衡后,与第一次平衡时相比,Cl2的浓度 A.增大B.减小C.不变D.无法判断 .对于任何一个平衡体系,采用以下措施,一定会使平衡移动的是 A.升高温度B.加入一种反应物 C.对平衡体系增加压强 D.使用催化剂 .对于平衡CO2(g)CO2(aq) ΔH=-19.75 kJ·mol-1,为增大二氧化碳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应采用的方法是 A.升温增压 B.降温减压 C.升温减压 D.降温增压 .在一定温度下,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C(s)+H2O(g) CO(g)+H2(g),下列叙述不能认定该可逆反应已经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A.混合气体压强不再发生变化 B.混合气体质量不再发生变化 C.反应中CO与H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 D.生成nmol CO的同时生成nmol H2O .下列相关实验示意图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探究不同催化剂对H2O2分解速率影响 B.探究温度对2NO2N2O4平衡影响 C.验证Cr2O72—+H2O2CrO42—+2H+平衡状态变化 D.验证钠和水反应的热效应 不定项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姜堰区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调研测试 化学试题 考试时间为分钟,总分10分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卷和第卷。
2.卷和卷答案均填涂在答题卡指定位置,否则答题无效。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 C—12 —14 O—16 Cl—35.5 第卷 选择题(共40分) 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10 小题,每小题2 分,共计20 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做法“开源节流”的是 .开发太阳能、水能、风能、地热能等新能源 .大力开采煤、石油和天然气,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 .大力发展农村沼气,将废弃的秸秆转化为清洁高效的能源 .减少资源消耗,注重资源的重复使用、资源的循环再生 .改变外界条件可以影响化学反应速率,针对H2(g)+I2(g)2HI(g),其中能使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加的是 增加反应物浓度 增大气体的压强 升高体系的温度 使用催化剂 A. B. C. D. 3.已知:H2(g)+F2(g)==2HF(g)H=—270 kJ·molˉ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L氟化氢气体分解成1L的氢气和1L的氟气吸收270kJ热量 B.1个氢气分子与1个氟气分子反应生成2个氟化氢分子放出270kJ C.在相同条件下,1mol氢气与1mol氟气的能量总和大于2mol氟化氢气体的能量 D.1mol氢气与1mol氟气反应生成2mol液态氟化氢放出的热量小于270kJ .1000K时,反应C(s)+2H2(g) CH4(g)的 K=8.28×107,当各气体物质的量浓度分别为H2 0.7 mol·L-1、CH4 0.2 mol·L-1时,上述平衡 A.正向移动 B.向移动 C.达到平衡 D. 5.均为吸热反应一定不能自发进行的是A.CO(g)=2C(s)+O2(g) B.N2O5(g)=4NO2(g)+O2(g)C.3(s)=MgO(s)+O2(g) D.NH4)2CO3(s)=NH4HCO3(s) + NH3(g) 6.制取水煤气的反应为C(s)+H2O(g) CO(g)+H2(g) H > 0,欲提高反应的速率和C(s)的转化率,可采用的措施为 .降温 B.增大水蒸气的浓度 .增大C(s)的量 D.增大压强 .下列事实中,不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A.冰镇的啤酒打开后泛起泡沫 B.对N2+3H22NH3的反应,使用可加快反应速率 C.工业制取金属钾Na(l)+KCl(l) NaCl(l)+K(g)选取适宜的温度,使K成蒸汽从反应混合物中分离出来 D.水中存在如下平衡:2+H2OH+HO,当加入NaOH溶液后颜色变浅 .在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aXg)+bY(g)cZ(g)+dW(g),反应达到平衡后,保持温度不变,将气体体积压缩到原来的1/2,当再次达到平衡时,W的物质的量浓度为原平衡的1.8倍。
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2014-2015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化学试卷(选修)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2分)美国亚利桑那州大学(ASU)和阿贡国家实验室的科学家最近设计出生产氢气的人造树叶,原理为:2H2O(g )2H2(g)+O2(g).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2.(2分)通过控制或改变反应条件可以加快、减缓甚至阻止反应的进行,使化学反应有利于人类的生存和提高生活质量.下列各图所示的措施中,是为了加快化学反应速率的是B3.(2分)已知H2(g)+Cl2(g)═2HCl(g)△H=﹣184.6kJ•mol﹣1,则反应HCl(g)=2H25.(2分)改变外界条件可以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对反应H2(g)+I2(g)⇌2HI(g),其中能使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加的是:①升高体系的温度②增加反应物浓度③增大气体的压6.(2分)在恒温时,一固定容积的容器内发生反应:PCl5(g)⇌PCl3(g)+Cl2(g).达到平衡时,再向容器内通入一定量PCl5(g),重新达到平衡后,与第一次平衡时相比,Cl28.(2分)对于平衡CO2(g)⇌CO2(aq)△H=﹣19.75kJ•mol﹣1,为增大二氧化碳气体在9.(2分)在一定温度下,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C(s)+H2O(g)⇌CO(g)10.(2分)下列相关实验示意图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探究不同催化剂对H2O2分解速率影响.二、不定项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只要选错一个,该小题就得0分.若正确答案包括两个选项,只选一个且正确的得2分.)11.(4分)条件一定时,反应2A(g)+B(g)⇌2C(g),B的转化率α与温度T变化关系曲线图如图所示,图中4个点中,表示未达到平衡状态,且V正<V逆的点是()12.(4分)反应A(g)+2B(g)═C(g)的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14.(4分)在密闭容器中的一定量的混合气体发生反应:xA(g)+yB(g)⇌zC(g),平衡时测得A的浓度为0.50mol/L,保持温度不变,将容器的容积扩大到原来的两倍,再达平衡时,测得A的浓度为0.30mol/L.下列有关判断正确的是()15.(4分)在300mL的密闭容器中,放入镍粉并充入一定量的CO气体,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Ni(s)+4CO(g)═Ni(CO)4(g),已知该反应平衡常数与温度的关系如下表,=2=K=Qc=三、非选择题(共80分)16.(16分)化学反应原理对化学反应的研究具有指导意义.(1)机动车废气排放已成为城市大气污染的重要来源.①气缸中生成NO的反应为:N2(g)+O2(g)═2NO(g)△H>0.汽车启动后,气缸内温度越高,单位时间内NO排放量越大,请分析两点原因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加快、温度升高,有利于平衡反应正向进行.②汽车汽油不完全燃烧时还产生CO,若设想按下列反应除去CO:2CO(g)=2C(s)+O2(g)△H>0,该设想能否实现?不能(选填“能”或“不能”),依据是该反应是焓增、熵减的反应,任何温度下均不能自发进行.(2)氯气在298K、100kPa时,在1L水中可溶解0.09mol,实验测得溶于水的Cl2约有与水反应.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l2+H2O⇌H++Cl﹣+HClO,在上述平衡体系中加入少量NaOH固体,溶液中Cl﹣浓度增大(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3)一定条件下,Fe3+和I﹣在水溶液中的反应是2I﹣+2Fe3+═I2+2Fe2+,当反应达到平衡后,加入CCl4充分振荡,且温度不变,上述平衡向正反应(选填“正反应”或“逆反应”)方向移动.请设计一种使该反应的化学平衡逆向移动的实验方案加入少许铁粉或加入少许碘.17.(14分)针对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解决下列问题.(1)测定稀硫酸和稀氢氧化钠中和热(中和热为57.3kJ•mol﹣1)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某兴趣小组的实验数值结果小于57.3kJ•mol﹣1,原因可能是acd(填字母).a.实验装置保温、隔热效果差b.读取混合液的最高温度记为终点温度c.分多次把NaOH溶液倒入盛有硫酸的小烧杯中d.用温度计测定NaOH溶液起始温度后未洗涤,直接测定H2SO4溶液的温度(2)利用氢气可以制取工业原料乙酸.已知:a.CH3COOH(l)+2O2(g)═2CO2(g)+2H2O(l)△H=﹣870.3kJ/mo1b.C(s)+O2(g)═CO2(g)△H=﹣393.5kJ/mo1c.H2(g)+O2(g)═H2O(l)△H=﹣285.8kJ/mo1①相同质量的CH3COOH、C、H2完全燃烧时,放出热量最多的是H2.②利用上述信息计算下述反应:2C(s)+2H2(g)+O2(g)=CH3COOH(l)△H=﹣488.3 kJ/mol.(3)用Cl2生产某些含氯有机物时会产生副产物HCl.利用反应A,可实现氯的循环利用.反应A:4HCl+O22Cl2+2H2O已知:ⅰ.此条件下反应A中,4mol HCl被氧化,放出115.6kJ的热量.ⅱ.①写出此条件下,反应A的热化学方程式4HCl(g)+O2(g)⇌2Cl2(g)+2H2O(g)△H=﹣115.6 KJ/mol;.②断开1mol H﹣O键与断开1mol H﹣Cl键所需能量相差约为32kJ.完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分别为:、18.(12分)臭氧是一种强氧化剂,常用于消毒、灭菌等.(1)O3可将KI氧化,生成的两种单质化学式为O2、I2.根据表中数据分析,pH升高,O3分解速率加快;温度升高,O3分解速率加快(选填“加快”或“减慢”).(3)臭氧是理想的烟气脱硝试剂,其脱硝反应为:2NO2(g)+O 3(g)⇌N2O5(g)+O2(g).若A B C D计算=19.(14分)合成氨是人类科学技术上的一项重大突破.(1)NH3经一系列反应可以得到HNO3和NH4NO3.(如图1)Ⅱ中,2NO(g)+O2(g)═2NO2(g).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分别测得NO的平衡转化率在不同压强(P1、P2)下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图2).①随温度升高,该反应平衡向逆反应(选填“正反应”或“逆反应”)方向移动.②比较P1、P2的大小关系:P2>P1.(2)一种工业合成氨的简易流程图如图3:步骤Ⅱ中制氢气原理如下:a.CH4(g)+H2O(g)═CO(g)+3H2(g)△H=+206.4kJ/molb.CO(g)+H2O(g)═CO2(g)+H2(g)△H=﹣41.2kJ/mol①对于反应a而言,增大CH4的浓度,达新平衡时H2的体积分数不一定增大(选填“一定”或“不一定”).②利用反应b,将CO进一步转化,可提高H2产量.若在500℃时,把等浓度的CO和H2O (g)充入反应容器,达到平衡时c(CO)=0.005mol•L﹣1、c(H2)=0.015mol•L﹣1,则CO 的平衡转化率为75%.③上述流程图中,使合成氨放出的热量得到充分利用的主要步骤是(填序号)Ⅳ,④简述一种本流程中可以提高合成氨原料总转化率的方法对原料气加压,分离液氨,未反应的氮气和氢气循环使用..×20.(12分)T℃时,容积固定为1L的密闭容器甲中充入2molSO2、1molO2,发生反应:2SO2(g)+O2(g)⇌2SO3(g)△H<0,维持温度为T℃,4min后达到平衡,测得平衡时n(SO3)=1.2mol.(1)T℃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的数值为 5.6.(2)另有容器乙和丙均分别充入2molSO2、1molO2,起始容器容积与甲相同,起始温度均为T℃.在反应过程中乙容器保持温度和压强不变,丙容器保持容器体积不变并与外界绝热,分别建立平衡后:①三个容器中反应的平衡常数K:K(甲)=K(乙)>K(丙)(选填“>”、“<”或“=”).②达到平衡时,甲、乙、丙三容器中,SO2的转化率α最小的是丙容器,混合气体密度ρ最大的是乙容器.(3)若向上述容器甲的平衡体系中继续充入2mol SO2和1mol O2,在相同温度下再次达到平衡后,SO3的物质的量b(填字母).a.2.4mol b.大于1.2mol,小于2.4mol c.大于2.4mol.K=K=21.(12分)已知反应2HI(g)═H2(g)+I2(g)在T℃下的平衡常数为0.01.T℃时,在请计算回答下列问题(写出计算过程,否则不得分):(1)起始加入HI的物质的量 3.2mol.(2)达到平衡后HI的物质的量浓度 1.33mol•L﹣1(请保留三位有效数字).(3)T℃时,在另一个体积一定的密闭容器中,将I2(g)与H2(g)置于其中发生上述反应,若达到平衡时H2(g)与I2(g)的体积比为1:4,计算平衡时HI的体积分数为80%,以及开始时H2(g)与I2(g)的体积比为11:14.×=1.6mol/L(K=K==n=××。
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14—15学年下学期高二期初学业水平模拟测试化学时间:75分钟 满分:100分本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Cl :35.5 K :39 Fe :56 Cu :64第Ⅰ卷(选择题 共69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23小题,每小题3分,共69分。
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化学与科学、技术、社会、环境密切相关。
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提倡使用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和塑料袋B .食用的蛋白质、淀粉和脂肪都是高分子化合物C .大力开发和应用氢能源有利于实现“低碳经济”D .绿色化学的核心是应用化学原理治理环境污染 2. 下列能够将溶液和胶体区分开的方法是A. 观察颜色、状态B. 过滤C. 利用丁达尔效应D. 闻气味 3.下列化学用语表达正确的是A .Cl -的结构示意图:B . 乙酸的结构式:C 2H 4O 2C .氯化氢分子的电子式:H +[:Cl:]- D. 质量数为137的钡原子:Ba 561374.下列物质属于共价化合物的是 A .H 2OB .MgOC .NH 4ClD .CaCl 25. 下列各组中的离子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A .K +、NH 4+、SO 42-、OH -B .Na +、Ca 2+、CO 32-、NO 3-C .Na +、H +、Cl -、HCO 3-D .Na +、Cu 2+、Cl -、SO 42- 6. 在用海带提取碘的实验中,进行萃取和分液操作时要用到的仪器是 A .烧瓶B .普通漏斗C .分液漏斗D .蒸发皿7. 下列反应中,水作为氧化剂的是 A .2F 2+2H 2O=4HF+O 2B .NaOH+HCl=NaCl+H 2O‥‥C .2Na+2H 2O=2Na ++2OH -+H 2↑D .Cl 2+H 2O=HCl+HClO8. 下列气体中,既能用浓硫酸干燥,又能用氢氧化钠固体干燥的是 A. O 2 B.NO 2C. SO 2D. NH 39.下列物质不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是 A . AlB .Fe 2O 3C .Al(OH)3D .NaHCO 310. 下列反应属于吸热反应的是 A .镁与稀盐酸反应 B .CO 燃烧生成CO 2C .生石灰溶于水D .氢氧化钙与氯化铵晶体混合11. 下列有关实验操作或现象描述正确的是图1 图2 图3 图4 A .实验室用图1装置制备Cl 2B .加热后图2中溶液颜色恢复红色C .用图3装置配制150 mL 0.1mol/L 稀盐酸D .实验室用图4装置制取少量蒸馏水 12. 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 氢氧化钡溶液和稀硫酸反应:Ba 2+ + SO 42ˉ=BaSO 4↓B. 铁与稀硫酸反应;2Fe+6H +=2Fe 3++3H 2↑C. 稀醋酸加入到氢氧化钡溶液中:H ++OH -=H 2OD. 氯化铝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Al 3+ + 3NH 3·H 2O =Al(OH)3↓+ 3NH 4+ 13. 下列现象或事实可用同一化学原理加以说明的是 A .铁片和铝片置于冷的浓硫酸中均无明显现象 B .氯化铵和碘都可以用加热法进行提纯C .硫酸亚铁溶液和水玻璃在空气中久置后均会变质溶有SO 2的品红溶液100mL浓盐酸MnO 2水水D .氯水和二氧化硫气体均能使品红溶液褪色14.化学对推动人类进步、提高生活质量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化学试卷(必修)(解析版)一、选择题1.中共十八大提出“生态文明”的新理念,下列做法不符合该理念的是A.研究可降解高分子材料,较少使用塑料制品B.倡导低碳经济,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C.通过燃煤固硫、汽车尾气净化提高空气质量D.采用露天焚烧或深埋的方法处理所有垃圾【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A.研究可降解高分子材料,较少使用塑料制品,减少白色污染,符合;B.倡导低碳经济,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能降低环境污染,符合;C.通过燃煤固硫、汽车尾气净化提高空气质量,改善环境,符合;D.采用露天焚烧或深埋的方法处理所有垃圾,露天焚烧会污染大气;深埋重金属会污染地下水,不符合;选D。
考点:考查常见的生活环境的污染及治理。
2.生产、生活中离不开各类化学物质。
下列物质中属于盐类的是A.水银 B.苏打 C.熟石灰 D.烧碱【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盐类是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
A:单质;B:盐;C.碱;D:碱,选B。
考点:考查物质的分类,酸、碱、盐的概念。
3.光导纤维被认为是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它使信息高速公路在全球迅猛发展。
光导纤维的主要成分是A.CaCO3 B.Si C.SiO2 D.SiC【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A.CaCO3俗称石灰石,工业上用制熟石灰、生石灰、玻璃、水泥、固硫等。
B.硅常用于半导体材料,B错误;C光导纤维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C正确;D.SiC由于其独特的物理及电子特性, 在一些应用上成为最佳的半导体材料,D错误;选C。
考点:考查硅及其化合物的用途。
4.下列物质中属于有机物的是A.甲醇 B.苏打 C.水泥 D.玻璃【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有机物是指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有机物的特点是:属于化合物,含有碳元素,A, 甲醇是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B. 苏打是NaHCO3,虽然含碳元素,但由于性质与无机物相似,属于无机物;C.水泥中不含碳元素,属于无机物;D玻璃中不含碳元素,属于无机物,选A。
姜堰区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化学(选修)试题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Si 28 S 32第I卷选择题(共40分)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化学用语说法正确的是()A .甲基的电子式:B .乙烯的比例模型:C.质子数为53,中子数为78的碘原子:I7853D.次氯酸的结构式:H─O─Cl 2.下列结构中,从成键情况看,不合理的是()A.HCHN HB.HCHSi CH3C.CHH S HD.O CH2O CH2CH3CH3.下列有机物中不溶于水且比水轻的是()A.CCl4 B.乙酸 C.苯 D.溴苯4.下列物质只表示一种纯净物的是()A.C2H6 B.C5H12 C.C2H4Cl2 D.C2H6O5.下列有机物的系统命名正确的是()A.2,2-二甲基丁烷 B.2—乙基—2—丁烯C.2-甲基-1-乙基苯 D.2,2-二甲基-3-戊炔6.下列各项性质,属于C2H6、C2H4、C2H2共性的是()A.常温常压下是无色无味气体 B.在通常状况下,密度比空气小C.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D.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加聚反应7.除去下列物质中所含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和分离方法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8.科学家发现铂的两种化合物a和b(见下图),实验测得a和b具有不同的性质,且a具有抗癌作用,而b没有。
下列关于a、b的叙述错误的是()A . a 和b 互为同分异构体B . a 和b 互为“镜”和“像”的关系C . a 和b 的空间构型是平面四边形D . a 和b 分别是非极性分子和极性分子 9.下列有关晶体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在CaF 2晶体中,Ca 2+、F —的配位数均为8B .C 60晶体中,微粒之间通过共价键结合形成晶体,键角为120° C .在CsCl 晶体中,每个Cs +周围紧邻6个C1—D .金刚石的网状结构中,由共价键形成的最小碳环上有6个碳原子10.对某未知有机物进行研究:称取该样品0.352 g ,通入足量氧气流充分燃烧,将生成物先后通过无水硫酸铜和碱石灰,两者分别增重0.144g 和0.528g ,生成物完全被吸收。
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 二 化 学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
2.Ⅰ卷和Ⅱ卷答案均填涂在答题卡指定位置,否则答题无效。
3.考试时间为100分钟,总分120分。
第I卷 选择题(共40分) 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 1.下列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不是基态的是 A.1s22s1B.1s22s22p1 C.1s22s22p3D.1s22s12p2 2.下列化学用语的表达正确的是 A.原子核内有10个中子的氧原子: B.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C.Fe3+的最外层电子排布式为:3s23p63d5 D.基态铜原子的外围电子排布图: 3.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的绝对值均正确) A.C2H5OH(l)+3O2(g)===2CO2(g)+3H2O(g) △H=-1367.0 kJ/mol(燃烧热) B.NaOH(aq)+HCl(aq)===NaCl(aq)+H2O(l) △H=+57.3kJ/mol(中和热) C.S(s)+O2(g)===SO2(g) △H=-269.8kJ/mol(反应热) D.2NO2===O2+2NO △H=+116.2kJ/mol(反应热) 4.下图是第三周期11~17号元素某些性质变化趋势的柱形图,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y轴表示的可能是第一电离能 B.y轴表示的可能是电负性 C.y轴表示的可能是原子半径 D.y轴表示的可能是形成基态离子转移的电子数 5.工业生产苯乙烯是利用乙苯的脱氢反应: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反应中生成物的总能量高于反应物 B.增大压强反应物活化分子百分数不变 C.升高温度可以提高原料乙苯的转化率 D.不断分离出苯乙烯可加快反应速率 6.反应CO(g)+2H2(g) CH3OH(g)过程中的能量变化情况如下图所示,曲线Ⅰ和曲线Ⅱ 分别表示不使用催化剂和使用催化剂的两种情况。
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试题高 二 化 学分)两部分,第I 卷 选择题(共56分)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 1.据相关报道,在日本生产的婴儿奶粉中检测到铯的人工放射性核素。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133Cs 的核电荷数为133B .133Cs +核外有54个电子C .133Cs 的质子数比137 Cs 少4个D .铯与水的反应比钠与水的反应缓慢 2.下列晶体熔化时不需..要.破坏化学键的是 A .金刚石 B .氟化镁 C .冰醋酸 D .金属钾 3.下列有关化学用语的表示错误..的是 A .甲烷的比例模型:B .氯离子的结构示意图:C .溴原子的价层电子排布式:4s 24p 5D .过氧化钠的电子式:4.下列各物质中均能导电且导电本质不.同.的是 A .石墨和稀硫酸 B .金属铝和金属铜 C .金刚石和晶体硅 D .液态HCl 和液态NaCl 5.下列分子中存在π键的是A .H 2O 2B .CHCl 3C .HBrD .HCN 6.下列属于含极性键的非极性分子的是 A .H 2S B .CCl4C .C 60D .PH 37.下列各组物质形成的晶体中,晶体类型相同的是A .晶体硅和SiCB .C 60和Mg C .NaCl 和HClD .SO 2和SiO 28.下列有机化合物中含有手性碳原子的是A .乙醇(CH 3CH 2OH )B .甘油(CH 2CH CH 2OH OH ) 元素符号:Cs 中文名称:铯英文名称:Cesium 原子序数:55相对原子质量:132.9核外电子排布:2,8,18,18,8,1图5C .乳酸(CH 3CH COOH OH) D .苯乙烯(CH CH 2)9.解释下列物质性质的变化规律时,与共价键的键能无关..的是 A .N 2比P 4的化学性质稳定 B .F 2、C12、Br 2、I 2的沸点逐渐升高 C .金刚石的熔点比晶体硅高 D .HF 、HCl 、HBr 、HI 的热稳定性依次减弱10.下表中各粒子、粒子对应的立体结构及解释均正确的是11.下列事实与氢键无关..的是 A .冰晶体的密度小于液态水B .实验测得水蒸气的摩尔质量大于18g/molC .氯化氢极易溶于水,而甲烷难溶于水D .邻羟基苯甲醛(OHCHO )沸点低于对羟基苯甲醛(HO CHO)12.以N A 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错误..的是图1 冰 图2 晶体硅 图3 干冰 图4 石墨烯A .18g 冰(图1)中含O —H 键数目为2N AB .28g 晶体硅(图2)中含有Si —Si 键数目为2N AC .44g 干冰(图3)中含有N A 个晶胞结构单元D .石墨烯(图4)是碳原子单层片状新材料,12g 石墨烯中含C —C 键数目为1.5N A不定项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只要选错一个,该小题就得0分。
若正确答案包括两个选项,只选一个且正确得2分。
)13.下列各组粒子不属..于.等电子体的是 A .O 3和NO 2 B .CH 4和NH 4+ C .N 2O 和CO 2 D .PCl 3和SO 32− 14.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 .第一电离能:Al < MgB .共价键极性:H —F < H —ClC .硬度:Al 2O 3 < NaClD .酸性:H 2SO 4 > H 2SO 315.对硫—氮化合物的研究是现代无机化学最为活跃的领域之一,图5是已经合成的最著名的硫—氮化合物的分子结构。
下列关于该物质说法正确的是 A .分子式为SNB .分子中既有极性键又有非极性键C .分子中所有共价键的键长一定相等D .该物质与化合物S 2N 2互为同素异形体16.近年来,科学家合成了一系列具有独特化学特性的氢铝化合物(AlH 3)n氢铝化合物的化学式为Al 2H 6,它的熔点为150℃且熔融状态不能导电,燃烧时放出大量的热量。
Al 2H 6的球棍模型如图6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Al 2H 6中Al 为-3价,H 为+1价 B .Al 2H 6中含有离子键和极性共价键 C .Al 2H 6在固态时所形成的晶体是分子晶体D .Al 2H 6在空气中完全燃烧,产物为氧化铝和水17.由Li 、Al 、Si 构成的某三元化合物固态晶体结构如图7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化合物化学式可表示为LiAlSi B .晶体中Al 和Li 构成CsCl 型骨架C .晶体中Al 和Si 构成金刚石型骨架D .晶体中与每个Al 距离最近的Li 为4个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64分)18.(13分)前四周期元素X 、Y 、Z 、W 核电荷数依次增加,核电荷数之和为58;Y 原子的M 层p 轨道有3个未成对电子;Z 与Y 同周期,且在该周期中电负性最大;W 原子的L 层电子数与最外层电子数之比为4:1,其d 轨道中的电子数与最外层电子数之比为5:2。
(1)X 的元素符号为 ▲ ,Z 元素位于周期表 ▲ 周期 ▲ 族。
(2)Y 和Z 各自形成的简单气态氢化物中,热稳定性较强的是 ▲ (写分子式)。
(3)Z 和Y 各自形成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中,酸性较强的是 ▲ (写分子式)。
(4)12.4 g 单质Y 4与0.3 mol O 2在一定条件下恰好完全反应生成0.1 mol 化合物C ,每mol C 分子中所含有的σ键数目为 ▲ mol 。
(5)W 形成的最高价含氧酸根离子的化学式为 ▲ ,写出它在酸性条件下与Fe 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
19.(16分)氧化物经氯化作用生成氯化物是工业生产氯化物的常用方法,Cl 2、CCl 4是常用的氯化剂。
如:Na 2O+Cl 2==2NaCl+21O 2 2CaO+2Cl 2==2CaCl 2+O 2 SiO 2+2CCl 4==SiCl 4+2COCl 2 Cr 2O 3+3CCl 4==2CrCl 3+3COCl 2 请回答下列问题:(1)COCl 2俗称光气,分子中C 原子采取sp 2杂化,则该分子的结构式是 ▲ ,分子的立体构型是 ▲ 。
(2)写出CCl 4的电子式 ▲ ,与CCl 4互为等电子体的分子和离子分别..有. ▲ 和 ▲ (各举一例,写化学式)。
(3)比较下列物质的熔点,用“>”“<”或“=”填写。
Na 2O ▲ NaCl CCl 4 ▲ SiCl 4(4)石英的主要成分是SiO 2,晶体类型是 ▲ 晶体,实验室 ▲ (选填“能”或“不能”)用石英坩埚融化氢氧化钠固体。
图7图620.(16分)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回答下列问题(答题时用具体元素符号表示............)。
(1)①、③形成的6原子气态化合物中含 ▲ 个σ键, ▲ 个π键。
(2)元素⑨的原子核外次外层电子数为 ▲ 个。
焊接钢轨时,常利用元素⑨的氧化物与⑦的单质在高温下发生反应,写出其中一种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
(3)④、⑤两元素原子第一电离能较大的是 ▲ ,两元素以质量比7:12组成的化合物A 是一种高效火箭推进剂,相对分子质量为152,A 的分子式为 ▲ 。
(4)⑥和⑧可形成某离子化合物,图8所示结构 ▲ (选填“能”或“不能”)表示该离子化合物的晶胞;图8所示结构中,X 离子的堆积方式为 ▲ (选填“ABAB …”或“ABCABC …”)。
(5)元素⑩单质的晶胞如图9所示,该晶胞中金属原子的配位数为 ▲ ,每个晶胞“实际”拥有的原子数是 ▲ 。
21.(19分)氮(N )元素与多种元素可以形成多种化合物。
(1)NH 4Cl 受热分解时克服的化学键有 ▲ ;NH 4Cl 晶体不能导电的原因是▲ 。
(2)N 、H 元素除了可以形成10电子分子NH 3外,还可形成18电子分子肼,肼的结构简式为NH 2—NH 2。
若将肼分子中的2个H 原子替换为甲基(—CH 3),所得分子的结构简式可能为 ▲ 、 ▲ 。
(3)平面型BF 3很容易与特定化合物[如N(CH 3)3]以配位键形成四面体配位化合物,请在下图10中用“→”标出B 、N 原子间存在的配位键。
(4)氮化硼(BN )是一种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氮化硼有两种重要晶型A 型和B 型。
A 型氮化硼硬度很高,是特殊的耐磨和切削材料;B 型氮化硼化学稳定性较好,是一种优良的润滑剂。
A 型氮化硼结构下图11中 ▲ (选填“I ”或“Ⅱ”)所示。
工业上氮化硼以三氯化硼、氢气、氮气为原料,在高温条件下反应制得,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
(5Cu(NH 3)4]2+中的两个NH 3被两个Cl -取代,能得到两种不同结构的产物,则[Cu(NH 3)4]的空间构型为 ▲ (选填“平面四边形”或“正四面体”)。
[Cu(NH 3)2]+在空气中立即转化为深蓝色的[Cu(NH 3)4]2+,简述发生转化的可能原因 ▲ 。
(6)向[Cu(NH 3)4]SO 4溶液中通入SO 2至微酸性,有白色沉淀生成。
该沉淀包含一种正四面体型的阳离子和一种三角锥型的阴离子,摩尔质量为162g/mol ,且Cu 、S 、N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1,则该图9图8图11BNF FF CH 3CH 3H 3C 图10白色沉淀的化学式为 ▲ 。
15年春学期期中考试试题高二化学参考答案18.(13分,除标示外每空2分)(1)H (1分) 三(1分) ⅦA (1分) (2)HCl (3)HClO 4 (4)12 (5)MnO 4—MnO 4—+5Fe 2++8H +==5Fe 3++Mn 2++4H 2O19.(16分,除标示外每空2分) (1) 平面三角形(2)SiCl 4(1分) SO 42−(1分)(CBr 4、PO 43−等合理答案均给分)(3)> < (4)原子 不能20.(16分,除标示外每空2分) (1)5(1分) 1(1分) (2)14 2Al+Fe 2O 3高温Al 2O 3+2Fe (反应条件不写扣1分,其他合理答案均给分)(3)N N 4O 6 (4)不能 ABCABC… (5)12(1分) 4(1分) 21.(19分,除标示外每空2分)(1)离子键、共价键(少写扣1分,写错不得分) 阴阳离子不能自由移动 (2)NH 2N(CH 3)2(1分) H 3CNHNHCH 3(1分)(3)B NFF FCH 33H 3C(4)I 2BCl 3+N 2+3H 22BN +6HCl (反应条件不写扣1分)(5)平面四边形 [Cu(NH 3)2]+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为深蓝色的[Cu(NH 3)4]2+ (6)(NH 4)CuSO 3 (3分)(写成CuNSO 3H 4等也给分)Cl C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