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灭法西斯自由属于人民
- 格式:ppt
- 大小:2.25 MB
- 文档页数:34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没有太多的文化娱乐活动,看电影成了人们很期盼的一件事儿。
那时的电影不如现在这么考究。
电影明星大腕效应被影院外一幅简单的电影广告画给直接替代。
供几百上千人观看的影院里,没有空调,大家挨个肉贴肉地挤坐在一张仅在椅子靠背上方用油漆编一个号码的长条形椅子里。
电影无从谈起视听盛宴效果,因为声音是从一个地方发出来的单声道,而且还时常混杂着叽叽喳喳的各种噪音。
不清晰的画面以黑白片为主。
由于放映机是单台,放映员来回装卸一盘片子需要一些时间,所以,电影看到一定时间需要停下来等一会儿,如果赶上“跑片”不及时,等的时间就更长。
电影在正式放映前,都会“买一赠一”加插《新闻简报》记录片,这些纪录片除了记录祖国各地各条战线一派“抓革命,促生产”大好形势外,还会涉及我国与亚非拉各国朋友的友谊,出镜频率最高的大概应属柬埔寨王国的西哈努克亲王和莫尼克公主了。
严格说,当年电影的内容不算很丰富,革命样板戏《白毛女》、《智取威虎山》以及配合当前革命形势的《青松岭》、《火红的年代》、《艳阳天》等影片被反复放映,每场电影仿佛都是一堂最生动的阶级教育课。
我至今记得《艳阳天》里有趣的钱广的三鞭子和他的马车,而电影里的“扬鞭那个一甩啪啪地响”成了当年流行歌曲。
影院偶尔有一些《列宁在一九一八》、《卖花姑娘》、《看不见的战线》、《脚印》等苏联、罗马尼亚、越南、朝鲜、阿尔巴尼亚等外国影片穿插其中。
记得阿尔巴尼亚的《宁死不屈》是描写人民抵抗德国法西斯占领的故事片。
它讲述一个女中学生从同情、理解抵抗斗争到参加抵抗斗争直到英勇牺牲的故事,其中有她和男游击队员的爱情。
这个姑娘好像叫米拉,不是特别漂亮,但很吸引人,曾经使许多中国少年倾倒。
电影里有一首歌,优美坚毅:“赶快上山吧勇士们,我们在春天加入游击队,敌人的末日就要来临,我们祖国将要获得自由解放。
”这些电影中的游击队员见面时都要对暗语,一个说:“消灭法西斯!”另一个说:“自由属于人民!”“消灭法西斯!自由属于人民!”就是《第八个铜像》里的经典台词。
课题2.消灭法西斯,自由属于人民教学目标:1.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的空前灾难。
2.知道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要史实。
3.了解全世界人民反法西斯的英勇斗争,萌发反对侵略战争的正义感。
教科书分析:参见第14~17页。
教学活动及过程:1.导入。
教师朗读教科书第4页上方的课文,请学生自由发言,谈一谈自己对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了解2.阅读与讨论一。
请学生朗读教科书第5页“安妮的日记”,并引导学生讨论。
要点:安妮的遭遇是个别的吗?安妮听说的集体毒死和枪毙犹太人的事情是真的吗?安妮在日记中对德国法西斯表达了怎样的想法?3.阅读与讨论二。
请学生朗读教科书第7页“永生的卓娅”的故事,了解卓娅的英勇事迹。
4.教师总结本课题的学习,布置家庭作业:写一篇感想。
给教师的建议:1.本课题内容多而且重要,教师应当努力保证课时,最好用两课时完成。
可以将安妮日记或者卓娅的故事充分展开。
2.在学习安妮日记和卓娅的故事时,一定要将讨论具体化,帮助学生真正理解战争的罪恶以及对儿童的摧残。
3.可以引导学生回忆,在五年级时学习过的有关二战期间我国人民在抗日斗争中的真实故事,或者从其他渠道了解有关资料。
从战争的残酷和反抗的英勇两个方面丰富教科书现有的内容。
家庭作业:写一篇学习感想。
评价建议:对学生的感想给予书面评价。
课题3.不忘过去,放飞和平的心愿教学目标:1.更加深入地思考和平鸽所代表的人类的美好愿望。
2.巩固和提高通过学习所获得的能力。
教科书分析:参见第20~21页。
教学活动及过程:1.导入。
教师启发:“通过前面两课的学习,同学们对于上个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有了许多了解,也一定产生了许多感受和想法。
”请自愿的学生发言。
2.讨论与总结。
教师说明,并对并对学生的发言进行点评。
让学生分别朗读教科书第8页右上方的文字,以及乐乐的话,要求学生按照乐乐的建议,完成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大事记。
教师可以将学生的发言记录在黑板上,然后加以整理,供学生参与。
教师应允许学生在保证主要事件准确的前提下有所侧重。
初三历史下册目录(精编)第一单元动荡与变革第一课俄国何去何从(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二月革命(1917年4月,列宁回国)————“阿芙乐尔号”的炮声(彼得格勒武装起义)————“退一步,进两步”(“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2-5)第二课苏联的崛起理想与成就(五年计划)————斯大林模式(1936年,颁布新宪法)——————(7-9)第三课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凡尔赛和约》(巴黎和会)————《九国公约》(1922年)——————————(11-14)第四课“大危机”与“新政”(美国经济危机)“美国的悲剧”(德莱塞)——“黑色星期四”——罗斯福新政(“蓝鹰运动”)————(17-21)第二单元全球战火再起第六课邪恶的轴心希特勒的法西斯恐怖(迫害犹太人)————非洲之角的战火(1935年,意大利侵略)——愤怒的《格尔尼卡》(1937年,西班牙,毕加索)——“死亡工厂”———————(29-33)第七课疯狂的战车(第二次世界大战)和平到来了吗?(《慕尼黑协定》)————闪击波兰(1939年,“白色方案”)—————————“巴巴罗萨计划”(莫斯科保卫战)——“虎!虎!虎!”(太平洋战争)————(36-42)第八课正义的胜利(第二次世界大战)正义力量的携手联盟(《联合国家宣言》)————大战的转折(1942年,斯大林格勒会战,中途岛海战)————“消灭法西斯,自由属于人民”(诺曼底登陆,雅尔塔会议)——(44-48)第三单元两极下的竞争第十课“冷战”与“热战”“铁幕”降临(美国杜鲁门,“欧洲复兴计划”)————“两极”对峙(1949年,《北大西洋公约,1955年,华约)————局部“热战”(朝鲜战争,越南战争)—————(57-62)第十一课梦幻超级大国经济“巨无霸”(比尔·盖茨)——“世界警察”——从爵士到摇滚——好莱坞——(65-69)第十二课苏东的艰难探索赫鲁晓夫的小修小补(1953年)——“东欧消费者的天堂”(匈牙利,卡达尔)——(71-74)第十三课挑战“两极”欧洲的联合(联合国,1999年,欧元启用)———走向经济大国之路(日本)———(77-80)第十四课殖民废墟上的重建翱翔的“蓝孔雀”(印度独立运动,尼赫鲁)——“黑暗大陆”现曙光(1960年非洲独立年)————艰难发展中的拉丁美洲(1959年古巴,巴拿马运河)——————————(82-86)第四单元和平与发展第十六课告别“雅尔塔”(苏联解体)戈尔巴乔夫改革——————苏东剧变(“八一九事件”)———————————(97-100)第十七课干戈不息(伊拉克战争)和平路漫漫(阿以战争)——海湾战争——“非接触性战争”(科索沃战争)———(103-106)第十八课梦想成真的时代(第三次科技革命)日益发达的电脑(1945年)——“生命工业”的兴起(克隆)——天机无限——(110-113)第十九课机遇与挑战走向全球化————应对全球挑战————日不落的联合国—————————(118-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