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银行:2008年世界发展报告(中文概要)
- 格式:pdf
- 大小:1.31 MB
- 文档页数:32
2008-2009年世界经济贸易发展概况(一)世界经济增长概况2008年底和2009年初,世界经济(GDP)增长陡然放缓,堪与最糟糕的1930年世界经济大萧条相比。
由资产价格下跌和经济不确定性的增加导致的发达经济体需求疲软使得世界总产出增长率从2007年的3.5%下降到2008年的1.7%,为2001年以来的最低点,远远低于10年来的平均增长水平2.9%。
2008年发达经济体经济增长率仅为0.8%,2000-2008年平均增长率为2.2%。
另一方面,2008年发展中国家总产出增长5.6%,虽较2007年7.5%有所下降,但与2000-20008年间平均水平持平。
2008年,石油输出国经济以5.5%的增长率快速增长,特别是中东地区出口增长速度达到6.3%。
2008年不发达国家(LCDs)的经济增长快于其他国家,增长率为6.6%,高于达到6.3%的2000-2008年的年均增长率。
2008年,欧洲与北美经济增长率仅为1%。
与之形成对比,中美洲的石油输出地区、独联体国家、非洲以及中东地区经济增长率均为5%以上。
2008年,亚洲GDP增长率仅为2%,很大程度上受到日本经济负增长(-0.7%)的影响。
与之形成对比的是,除去日本、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外的亚洲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率达5.7%,其中中国经济增长最为强劲,增长率达9.0%。
总的说,首先,2008年下半年全球经济保持增长,特别是石油出口国受益于油气价格的攀升。
其次,2008年下半年到2009年,经济不稳定乃至严重衰退已从美国及其他发达国家开始,正逐步蔓延到发展中国家。
(二)主要货币的汇率和商品价格的变化2008年至2009年上半年,由于美元对美国贸易伙伴货币坚挺,美元对许多国家货币的实际有效汇率升值。
2008年上半年,欧元对美元升值7%;紧接着7月到10月,欧元对美元贬值了14%。
从2006至2008年7月间,欧元对美元升值了30%,并在2008年7月达到最高点。
2008年世界经济形势课题组2007年世界经济继续快速增长,国际贸易和跨国投资规模继续扩大,但与2006年相比,增速都有所放缓,食品、能源资源等大宗产品国际市场价格继续攀高。
2008年世界经济发展面临较多变数。
预计世界经济将继续延续增长的势头,但随着次贷危机的后续影响逐步显现,美国经济减速不可避免,欧盟和日本经济也受波及,世界经济面临下行风险。
发展中经济体总体仍将保持快速增长的势头,我国经济将延续高速发展势头,但不确定性和外部风险增加。
一、世界经济增长放缓2007年世界经济维持较快增长,全球经济增长512%,这是自2002年世界经济进入新一轮增长周期以来连续六年保持4%以上的高增长。
2008年世界经济仍将保持较高增长,但增速会继续回落,风险因素明显增加。
主要影响因素:美国房市持续回落,次贷危机继续恶化,美国经济基本面已受到严重拖累;次贷问题引发国际金融市场动荡;高油价冲击等。
I MF已将2008年全球增长的预测从418%下调至411%(见表1和表2)。
从主要经济体走势来看,美国经济增长进一步减速,美国2007年全年经济增长212%,为自2002表1 国际组织对2008年世界经济增长预测(%)预测机构2007年2008年I MF41941128家国际咨询机构预测平均值317312OEC D217(30个成员国)213(30个成员国)亚洲开发银行ADB212(工业化国家)211(工业化国家)亚洲开发银行ADB611(亚太地区)517(亚太地区)亚洲开发银行ADB815(新兴东亚)810(新兴东亚) 注:工业化国家增长率是美国、欧盟、日本加权平均的加权平均增长率;亚太地区指亚洲和太平洋地区的岛国表2 主要经济体2008年增长情况(%)2007年2008年美国212211日本118115欧元区216119欧盟218212英国311119法国118118德国215119意大利118113世界317312 数据来源:英国C onsensus F orecasts2007年12月份根据28家国际咨询机构预测平均值年增长116%以来的最低水平。
您当前位置:首页 > 世经评论 > 世界金融【字体:大中小】 【打 印】 【关 闭】《2008年金融发展报告》第一章 从金融发展指数中得出的结论(一)NOURIEL ROUBINI,纽约大学;JAMES BILODEAU, 世界经济论坛;国研网编译发布时间:2009-02-13第一章 从金融发展指数中得出的结论1.1 金融发展指数:评估世界金融体系金融体系的发展在经济增长中扮演了关键的角色。
尽管在讨论经济增长时这一问题非常重要,但令人惊讶的是,在如何定义和衡量金融体系的发展状况的问题上,人们至今仍尚未达成一致意见。
为了填补这一空缺,世界经济论坛着手进行了一项研究,旨在为商界领袖和政策制定者识别和讨论全球金融体系和市场发展中的关键因素提供一个共同的框架。
此次首期《金融发展报告》给出了金融发展指数以及世界最重要的52个金融体系的排名。
各国可以以本报告作为衡量标准、并为改善金融体系确立优先顺序的一个工具。
本报告将每年发布以使各国可以连续地与其他国家进行对比,并追踪其随时间推移的发展状况。
鉴于本指数所覆盖的国家及对经济增长至关重要的金融活动的多样性,我们对金融体系采取了一种整体的视角。
为了撰写本报告和编辑本指数,我们将金融发展定义为导致金融中介和金融市场富有效率,以及广泛深入地获得资金和金融服务的因素、政策和机构。
由此,该定义贯穿金融体系的“输入变量”(inputs)或基础性支柱(例如制度和经营环境、使有效分散风险及配置资本的金融中介机构和市场)以及金融中介过程的“输出变量(outputs)”(包括资金的可得性及获得渠道)。
在指标选取及确定总体架构方面,该指数的编制依托于当前的学术研究。
然而,在少数特定领域,它也最大程度地将分析集中于理论焦点。
凭借这一整体视角,就各国金融体系中最重要的方面,决策者可以得出一种均衡(balanced)的观点,并从实证方面将该观点与其他国家进行对比。
金融发展、经济增长以及社会福利:金融发展的七大支柱大量实证和分析文献表明:除了许多其他方面的重要因素之外,一国的经济表现、长期经济增长以及福利水平都与该国的金融发展程度相关。
2008年世界经济形势分析政策研究室2008年1月8日一、基本判断•世界经济保持增长,不确定性明显增加•世界贸易中速增长,市场份额有所变化•国际投资略有下降,总规模维持高水平主要国际组织对2008年世界经济增长预测(%)预测机构2007年2008年IMF 5.2 4.828家国际咨询机构预测平均值 3.7 3.2OECD 2.7(30个成员国) 2.3(30个成员国)亚洲开发银行ADB 2.2(工业化国家) 2.1(工业化国家)亚洲开发银行ADB 6.1(亚太地区) 5.7 (亚太地区)亚洲开发银行ADB8.5(新兴东亚)8.0 (新兴东亚)注:工业化国家增长率是美国、欧盟、日本加权平均的加权平均增长率;亚太地区指亚洲和太平洋地区的岛国。
2002-2008世界经济增长曲线2007年2008年美国 2.2 2.1日本 1.8 1.5欧元区2.6 1.9欧盟 2.8 2.2英国3.1 1.9法国1.8 1.8德国2.5 1.9意大利1.8 1.3世界 3.7 3.2主要经济体2008经济增长预测数据来源:英国Consensus Forecasts 12月份根据28家国际咨询机构预测平均值数据来源: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006年2007年预测东亚7.68.9拉美5.6 5.0非洲5.7 5.8撒哈拉以南 5.46.5部分发展中地区经济增长率(%)资料来源:根据各国际经济机构预测数整理世界经济增长率%123456世界经济增长率 3.1 4.1 5.1 4.8 5.4 5.3 4.8200220032004200520062007e 2008e主要经济体走势•美国经济增长进一步放缓,不排除出现衰退的可能•日本经济回升乏力,增长动力不足•欧洲经济增速趋缓,但仍略高于美国,受次贷危机冲击较大,经济前景不确定性大增•新兴市场及发展中经济体保持较快增长2006年“金砖四国”对外贸易情况(10亿美元)出口进口贸易额年均增长率%占比世界排名贸易额年均增长率%占比世界排名20062000-062006%位次20062000-062006%位次中国96925278.037922320 6.43巴西1371616 1.124887140.729俄罗斯3051925 2.5131642431 1.318印度1201921 1.028*******1.417资料来源:根据WTO 《贸易快讯》(2007年4月)整理34567891011世界货物贸易量增长 3.76.410.97.49.3 6.3 6.9200220032004200520062007e 2008e 2002-2008世界货物贸易增长率曲线数据来源:国际货币基金组织03年和06年主要经济体货物贸易占比情况数据来源:WTO 统计数据0%5%10%15%20%25%30%35%40%45%2003年2006年2003年13%5%38%8%36%2006年12%5%41%11%31%美国日本欧盟金砖四国其他结论我国今后一个时期要更加重视发展与欧盟及发展中国家的贸易,进一步推进市场多元化IMF 对全球FDI 流动情况预测(亿美元)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e 全球FDI 流动额6220.05640.87421.49458.013058.51474714064增长率%-27.1-9.331.627.438.112.9-4.6数据来源:2002-2006年FDI 数据来自联合国贸发会议,2007、2008为预测数,来自Columbia Program on International Investment 外国直接投资流入,全球以及按经济体组别,1995-2008(10亿美元)0200400600800100012001400160019951996199719981999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eU S $ b i l l i o n s 发达经济体发展中经济体转型经济体外国直接投资流入(全球以及按经济体组别1995-2008)资料来源:联合国贸发会议《2007年世界投资报告》,其中2007和2008年数据为预测值金额(亿美元)增长率%东亚1260(创记录)8东南亚510(创纪录)25南亚600(创纪录)126西亚600(创纪录)44非洲360(创纪录)20拉美加勒比国家84011最不发达国家94(次高年份)-部分发展中地区2006年吸收外资情况数据来源:联合国贸发会议《2007年世界投资报告》全球FDI预测•UNCTAD:2008年全球FDI略为下降,但2009-2011年趋于上升,2011年可达1.6万亿美元结论1、积极有效吸引外资仍是当今世界各国的主要政策目标。
目录······前言致谢译校出版与致谢缩略语与资料说明概述农业如何促进发展?“以农业促发展”的有效措施有哪些?怎样才能最好地贯彻“以农业促发展”议程?第Ⅰ部分对于发展,农业能够做什么?第1章在三类不同国家中促进增长和减少贫困结构转变三类不同国家的“以农业促发展”议程农业的发展潜力受到削减农业政策的政治经济因素农业在发展中的新作用焦点A 降低农村贫困是整体减贫的关键因素第2章农业的绩效、异质性与不确定性发展中国家的增长促成了世界农业的成功国家和地区间增长的不平衡绩效差异反映了基础条件的差异多元化经营带来新农业的发展契机前景:正视挑战与攀升的不确定因素结论:持久的生产挑战焦点B 生物燃料的前景与风险第3章农户及其脱贫途径农村脱贫的互补性途径:农业耕作、劳动和移民农户收入战略的变动农村职业和收入来源市场失灵和政府失效时的农户行为:表象理性行为农户资产的一般状况:少而不平等蔓延肆虐的风险与巨大的反应成本小农户面临着竞争的挑战结论焦点C 农业生产与粮食安全之间的关系第Ⅱ部分以农业促发展的有效措施有哪些?第4章改革贸易、价格和补贴政策发达国家的农业保护与补贴发展中国家的农业征税贸易自由化的模拟收益取得潜在收益的余地转型期扶持长期发展公共投资结论第5章将农业引向市场主要粮食市场:提高商品交易,加强风险管理传统主要出口商品:维护国际竞争力高附加值城市市场:生产者与现代供应链的纽带高附加值产品出口:符合产品标准结论焦点D 农业企业促进发展第6章通过制度创新提高小农户的竞争力保证权利和分配资源的土地政策给小农户提供金融服务启动保险管理风险明确政府在农业保险中的职能发展有效的投入市场价值链和全球化背景下的生产者组织制度创新——仍然有待推进第7章通过科学技术促进创新基因改良已相当成功.但并非到处如此基因改良要求管理和系统技术作为配套措施增加研发投资进行制度改革,提高研发体系的效率和效果更充分地利用现有技术:技术推广和ICT创新继续前进焦点E 帮助穷人获得转基鹄技术的好处第8章使农业系统更其环境可持续性导致资源退化的因素改善农业用水的管理让绿色革命更绿管理集约型养殖业系统扭转劣势地区的资源退化趋势环境服务功能支付机制结论焦点F在农业中适应和缓解气候变化第9章超越农业农村就业问题:令人生畏的挑战农村雇用就业增加农村非农就业机会农村劳动力市场的工资和收入劳动力供应:移民和城市经济针对劳动力市场需求的教育、培训和转化提供安全网减少脆弱性政策关注的必要性:针对农村劳动力市场和移民的结语焦点G利用教育和技能促进村发展纯点H 农业与健康之间的双向联系第Ⅲ部分怎样才能最好地贯彻“以农业促发展”议程?第10章为三类不同国家制订“以农业促发展”议程新的机遇与挑战建议方法传统农业国——加快发展、减少贫困和加强粮食安全转型中国家——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减少农村贫困城市化国家——联系小农户和新的食品市场并提供良好的就业机会政治、行政和财政上的可行性承认政策窘境第11章从地方到全球加强治理国家、私人部门和民间社会的角色转变农业政策的进程改革治理,更有效地执行政策权力下放和地方治理社区主导型发展农业计划援助的效果全球议程的进展走向更好的农业治理文献注释尾注参考文献部分指标······(收起)世界银行发布《2008年世界发展报告》2007年10月19日世界银行星期五发布的《2008年世界发展报告》指出,发展农业是实现到 2015 年将全球赤贫和饥饿人口减少一半这一千年发展目标的重要途径。
中国新闻社《世界华商发展报告》课题组目录引言一、600万新华侨华人使华商结构发生重大变化1-1 海外华侨华人约4800万1-2 新华侨华人欧美增长快1-3 新华侨华人逾600万人1-4 600万新华侨华人使世界华商结构发生重大变化1-4-1 新华侨华人促使华商分布地域更加广泛1-4-2 新华侨华人拓宽了世界华商行业分布1-4-3 新华侨华人为华商企业注入活力1-4-4 新华侨华人增进住在国与中国的经济交流二、华商支持中国抗灾及北京奥运2-1 海外华商捐赠救灾款物逾24亿元2-2 海外华商为奥运场馆捐资逾8亿元三、金融危机冲击全球华商企业3-1 世界华商企业资产减至2.5万亿美元3-1-1 股市下跌引发大型上市华商企业资产缩水四成五3-1-2 房地产贬值和美元升值致美欧华商企业资产减少3-1-3 房地产低迷与汇率动荡无碍亚洲非上市华商企业3-2 美国:传统产业受冲击专业人才加速回流3-2-1 失业率飙升令中餐业深陷困境3-2-2 华人制衣业短暂繁荣后加速衰退3-2-3 华人专业人才大批回流3-2-4 华资金融业现发展新契机3-3 欧洲:贸易批发举步维艰零售百货市场低迷3-3-1 华人贸易批发业利润锐减3-3-2 华人零售业市场低迷3-3-3 华商“以变应变”渡危机3-3-4 华人旅游业该热不热3-4 亚洲:华商企业面临全球经济衰退大考3-4-1 台湾:出口减少重创台商企业3-4-2 香港:金融中心、“购物天堂”也萧条3-4-3 澳门:华资博彩企业逆市扩张3-4-4 “两岸三通”令港澳地区流失货源与客源3-4-5 大陆侨资企业总体经营状况尚好但面临一些新困难3-4-6 日本:食品安全致信任危机IT企业仍处低端3-4-7 印尼:原料价格影响华人企业结语引言中国新闻社课题组在2008年初发布了《2007年世界华商发展报告》。
该报告对世界华商总资产进行了评估;阐述了世界华商和华商经济的发展特点;以详实的数据和丰富的案例,分别对美洲、亚洲、欧洲、大洋洲、非洲和香港、澳门、台湾的华商发展情况进行了分析与阐述。
2008年世界经济回顾与2009年展望[我的钢铁] 2008-11-26 15:05:342008年以来,美国次贷危机导致金融市场动荡,世界经济增速已明显放缓。
目前各国政府和央行正联合携手行动,救助金融市场危机,然而信任和信贷危机并未就此结束。
发达经济体今年已陷入全面衰退,未来世界经济增长可能将进入3%左右的调整期。
世界经济需要在深层次上进行结构调整的同时,找到新的增长点。
全球经济复苏将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第一部分、2008年世界经济形势分析今年以来,世界经济增长的不确定性明显加大,美国次贷危机导致金融市场动荡风险加剧。
各国股市暴跌和信贷收缩,投资者信心崩溃、美元走势疲软;国际油价急剧上涨、粮价飙升加大了全球通胀压力。
在次贷危机的冲击下,美日欧等发达经济体经济陷入衰退边缘,越南、印度等发展中经济体面临着高通胀的巨大压力。
IMF预计2008年世界经济增长3.7%,低于上年1.2个百分点,将成为过去四年来最低增速,世界贸易量增速将由2007年的8.7%放缓至7.4%。
一、各国联合行动,采取多种措施积极应对金融危机金融危机迅速恶化并在全球蔓延,全球金融市场正在经历30年代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危机。
为了挽救金融市场、重整世界经济,目前各国政府和央行正在孤注一掷救助金融市场危机。
继宣布对房利美和房地美(“两房”)救助计划并出资850亿美元接管美国国际集团(AIG)之后,美国政府启动了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一系列救市行动,救市资金总额超过1万亿美元。
同时,欧洲各国救市的总注资额已接近了两万亿美元,日本、韩国、澳大利亚等亚太国家也纷纷采取了向短期金融市场注资、对金融机构的存款提供担保,以及修改相关法规等措施,以应对金融危机的冲击。
另一方面,各国央行纷纷降息应对金融危机带来的流动性短缺和经济增长迅速滑坡,继10月8日美联储、欧洲央行、英国央行、瑞士央行、加拿大央行和瑞典央行6家主要央行有史以来首次联手降息50个基点之后,许多国家央行纷纷再度降息。
您当前位置:首页 > 世经评论 > 世界金融【字体:大中小】 【打 印】 【关 闭】《2008年金融发展报告》第一章 从金融发展指数中得出的结论(三)NOURIEL ROUBINI,纽约大学;JAMES BILODEAU, 世界经济论坛);国研网编译发布时间:2009-02-13图2:因素、政策和制度与金融中介注:横轴以一国前3支柱得分的简单平均值排名表示 “因素、政策和制度”,纵轴以第4、5和6支柱得分的简单平均值排名在纵轴表示 “金融中介”。
图3:金融中介与资金可得性和获得渠道注:一国第4、5和6支柱得分的简单平均值在横轴表示 “金融中介”。
基于一国第7支柱的排名被绘制在纵轴作为“资金可得性和获得渠道”。
图4:金融总资产占GDP的比例与资金获得情况注:金融总资产/GDP在横轴上表示,这是基于本报告第二部分国家概况的顶端的数字,这一指标的计算在第2章“如何阅读国家/经济体概况”的开头部分进行描述。
纵轴度量的是第7支柱(变量7.09,7.10,7.11,7.12以及7.14)不同的资金获得程度的变量相比之下,在制度和经营环境及金融稳定性方面,像挪威和新加坡这样的国家获得了高分,而在银行和非银行支柱上的表现则相对较差。
这解释了上述国家在图2的散点图分布中为什么位于最左方。
是什么阻碍了这些国家将上述基本面的优势转化为更加强有力的金融中介,并为最终用户更加有效地提供资金和金融服务?对导致这一结果的变量以及对这些变量所代表的更广泛的现象进行考察,可能会对这些国家金融体系的发展和经济增长率的提高产生深远影响。
从一个不同且有些狭窄的角度来看,鉴于其相对较差的商业和制度环境表现,我们可能会对马来西亚的银行体系能够取得相对较好的业绩(表1中第四支柱所显示)产生质疑。
对这一问题理解的加深可能会对思考马来西亚如何将这一方面的成功引入其金融体系。
这可能对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有益的经验借鉴,由于这些国家试图逾越其当前制度和经营环境的局限性,以将强大金融中介的收益最大化。
中国在相当长时期内仍将是发展中国家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短短30多年,中国国民经济进入世界经济前列,成为世界银行第三大股东、载人航天三大国之一、世界最大出口国、最大汽车生产国、最大外汇储备国……于是,不久前还在炒作"中国即将崩溃"、"谁来养活中国"的一些西方媒体,突然开始大谈"中国责任论",渲染中国"已不再是发展中国家",要求中国"承担更多的国际责任"。
尤其今年二季度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首次超过日本后,更是引发国际舆论的新一轮热炒。
甚至美军方也选择此时发表2010年《涉华军事与安全发展报告》,再次散布"中国军事威胁论"。
国内也有的学者认为,中国现在已经"财大",可以"气粗"了。
然而,尽管近年来中国的综合国力有了相当大的提升,但与发达国家的距离仍然很大,中国在相当长时间内仍只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事实上,根据一系列权威国际组织的划分标准,中国按目前的发展水平,都只属于发展中国家。
联合国将世界国家大致划分为三类:最不发达国家、发展中地区和发达地区,中国属于"发展中地区"。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按各国的人均寿命、教育程度、生活水平三个指标统计出各国的"人类发展指数",中国2009年的发展指数为0.772,属于"中等发展程度"的发展中国家,排在世界第92位。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成员国传统上被认为是发达国家,目前有31个成员国,中国不在其中;该组织正在与一系列国家谈判加入问题,中国也不在其中。
经合组织认为,中国、巴西、印度、南非等国只是"具有将来成为成员国的潜质"。
世界银行划分国家类别的标准是:既考虑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也考虑经济、社会、科技、文教、卫生、消费、竞争力等一系列综合因素,相对而言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和说服力。
联合国E/2008/50经济及社会理事会 Distr.: General21 April 2008ChineseOriginal: English2008年实质性会议2008年6月30日至7月25日,纽约临时议程* 项目2(c)部长级年度审查:“执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国际商定目标和承诺”2008年世界经济和社会概览:克服经济无保障问题概述摘要个人、社区和国家遇到不测事件,他们无力应对衰退的损失并从中恢复,引起经济没有保障。
促请注意经济风险上升和各种威胁,得到的回应往往是这些背后是自发的力量,无法抵御,不受我们的集体政治控制。
《2008年世界经济和社会概览》提供了一个不同的视角。
需要一个强有力的“社会契约”,保证有空间让个人、家庭和社区能够在其中以合理程度的可预见性和稳定性进行日常活动,同时适当尊重他人的目的和利益。
需要更大的空间执行反周期宏观经济政策和为广大的社会保护计划争取更多的国际支持。
这还需要在处理地方灾害管理和发展战略的办法之间有更好的联系。
确实,处理冲突后形势中的经济保障问题,在提供援助和执行宏观经济和社会政策方面,需要截然不同的办法。
__________________*E/2008/100。
E/2008/50无保障在蔓延1989年柏林墙倒塌时,谈论的都是一个新兴纪元,由于民主价值和市场力量扩展,这是一个普遍和平、繁荣和稳定的纪元。
银行挤提、房价下泻、货币多变、缺粮暴动、选举暴力、族裔屠杀——仅举前12个月中充斥国际新闻媒体的几个现象——肯定不是其未来的一部分。
今年年初为英国广播公司国际新闻部在34个国家进行的一次民意测验表明,全球化速度毫无约制,其收益和损害分配不公,已成为普遍关切的问题。
皮尤基金会和德国马歇尔基金会等报告的结果与此相似。
调查得到的证据不能取代精辟的分析。
可的确突出了对近几年制定的经济路线日益感到不安。
这种无保障感在先进国家里显得很强烈,那里经济日益没有保障同不平等加剧和挤压社会配置相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