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凌海市石山初级中学九年级语文上册 25《词五首》“一案三单”问题生成单 (新版)新人教版
- 格式:doc
- 大小:81.50 KB
- 文档页数:3
词五首导学目标1、积累文学常识,了解婉约派和豪放派的风格特征及代表作家作表作品。
2、通过反复吟咏,培养学生感悟诗歌意蕴的能力;通过探讨研究,培养学生合作、质疑的反思精神,归纳、综合的能力。
3、感悟作品内涵,领会词作情感,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人生观和爱国情。
教学重点通过反复吟咏,培养学生感悟诗歌意蕴的能力;通过探讨研究,培养学生合作、质疑的反思精神,归纳、综合的能力。
教学难点感悟作品内涵,领会词作情感,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人生观和爱国情。
课型精读课课时3课时教学过程环节教学内容任务任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预见性问题及对策备习1、读准下列字音。
斜晖脉脉、白蘋洲、人不寐、右擎苍、锦帽貂裘、鬓微霜、舴艋舟、麾下炙。
2、解释下列加点字。
老夫聊发少年狂:姑且,暂且。
会挽雕弓如满月:定将。
也拟泛轻舟:打算。
五十弦翻塞外声:奏。
马作的卢飞快:像……一样。
了却君王天下事:了结,把事情做完。
3、查阅相关资料,增加对作家的了解。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斜晖脉脉()白蘋洲()人不寐()右擎苍()锦帽貂裘()鬓微霜()舴艋舟()麾下炙()2、解释下列加点字。
老夫聊发少年狂:会挽雕弓如满月:也拟泛轻舟:五十弦翻塞外声:马作的卢飞快:了却君王天下事:3、作家作品文体知识填空。
《望江南》作者:温庭筠,原,字飞卿。
时花间派的重要作家。
人称“”。
《渔家傲秋思》作者:范仲淹,字,(朝代)政治家、文学家。
《江城子密州出猎》作者:苏轼,字,号,北宋文学家。
《武陵春》作者:李清照,号,宋代著名女词人。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作者:辛弃疾,字幼安,号,爱国诗人。
问题习惯性误读的字:舴艋、麾、脉脉。
对策:教师强调复习情境导入备习检查(交流)中国是诗的国度,灿烂五千年的中国文化,也闪烁着诗歌的光辉,唐诗、宋词已成为我国文学繁荣的一个象征,诗言志、词言情也成为中国文化知识分子表情达意的最主要的方式。
可以说透过诗歌的家里行间,我们可以触摸历史与文化的脉博。
词五首《江城子密州出猎》章节(课题)名称25 词五首《江城子密州出猎》学时5-3总课时三维目标知识技能1.结合作者的生活经历及作品的写作背景理解这首词的内容。
2.把握作者的感情。
过程方法品味诗歌语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想象力,感受诗歌的画面美。
2、认识古人面对自然、生活与自身变化所持的态度与观念。
学生特征分析教学重点1、理解背诵名句。
2、把握作者的感情。
教学难点培养想象力,感受诗歌的画面美。
教学过程设计教学环节师生互动过程设计意图教学札记一、创设情境二、了解文学常识一、导语设计婉约词比起豪放词来,则如小桥流水之于大江东去,如杨柳依依之于青松劲直,如曲径通幽之于通天大道,如和风细雨之于暴风骤雨,如蔷薇之于猛虎。
今天我们一起来感受豪放词风。
二、知识要点1.豪放派是与“婉约派”对举之宋词流派。
由北宋词人苏轼所开创,经南宋词人辛弃疾发展而推向高峰。
重要作家还有张元干、张孝祥、陈亮等。
此派词人,多有强烈的政治热情、豪爽的英雄本色,胸怀坦荡,抱负远大,故能突破“词为艳科激发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通过此环节使学生了解文学常识三、朗读诗歌四、疑难解答五、理解大意”的藩(fān)篱。
凡抒情、状物、记事、说理、怀古、感旧、无事无意不可人间,开拓了词的题材领域。
又敢于突破格律束缚。
“不喜裁剪以就声律”。
畅所欲言,直抒胸臆。
意境雄奇阔大,风格豪迈奔放,语言流利畅达,把词引向健康、广阔的道路。
豪放派词人南宋居多,人才济济,因辛弃疾成就突出,故又称“辛派”。
2.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
我们学过《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
本文写于他密州作太守时。
政治上不得意。
苏轼是北宋词坛的革新大家。
他作词时,正当柳词风靡一时之际。
他有志于改变“花间”以来柔媚的词风。
宋神宗熙宁八年,东坡任密州知州。
曾因早去常山祈雨,归途中与同官梅户曹会猎于铁沟,写下这首猎词。
25 词五首教学目的1.积累语言,了解作者,背诵课文。
2.感悟作品的思想内涵,把握作者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1.背诵课文。
2.感悟作品的思想内涵,把握作者的感情教学设想反复朗读并背诵这五首词,结合时代背景和诗人生活经历、思想风貌理解诗词中蕴含的情感。
教学时间:2课时第1课时教学目的1.学习《望江南》《武陵春》2.了解相关的文化知识。
教学内容与步骤学习《望江南》情景激趣温庭筠,唐代诗人、词人。
本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东南)人。
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故有“温八叉”“温八吟”之称。
然恃才不羁,又好讥刺权贵,多犯忌讳,取憎于时,故屡举进士不第,长被贬抑,终生不得志。
官终国子助教。
精通音律,诗词兼工。
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
其诗辞藻华丽,秾艳精致。
其词艺术成就在晚唐诸词人之上,为“花间派”(五代时,后蜀的赵崇祚选录了温庭筠、韦庄等十八家词五百首,编为《花间集》。
他们多写闺情。
在词风上也大体一致,因此,后世就将他们称为“花间派”)首要词人,对词的发展影响较大。
在词史上,与韦庄并称“温韦”。
现存诗三百多首,词七十余首。
后人辑有《温飞卿集笺注》等。
《望江南·梳洗罢》是一首写闺怨的小令。
此词以江水、远帆、斜阳为背景,截取倚楼顒望这一场景,以空灵疏荡之笔塑造了一个望夫盼归、凝愁含恨的思妇形象。
全词表现了女主人公从希望到失望以致最后的“肠断”的感情,情真意切,语言精练含蓄而余意不尽,没有矫饰之态和违心之语,风格清丽自然,是温词中别具一格的精品。
探究生趣第一步,背诵《望江南·梳洗罢》,在背诵过程中积累下列词语:梳洗:梳头、洗脸、化妆等妇女的生活内容。
独:独自,单一。
帆:船上使用风力的布蓬,又作船的代名词。
皆:副词,都。
斜晖:日落前的日光。
晖:阳光。
脉脉:本作“眽眽”,凝视貌。
《古诗十九首》有“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后多用以示含情欲吐之意。
肠断:形容极度悲伤愁苦。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词五首》教案在每一个朝代,都有爱国将士戍守边关的动人事迹,都有仁人志士渴望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
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词五首》教案,供您参考,更多详细内容请点击教案栏目查看。
篇一:望江南学情分析古诗词教学一直是阅读教学的难点。
九年级学生在之前已学习过一些词,如《天净沙秋思》、《苏幕遮》、《浣溪沙》等,已经有了基本的诗词语言感受能力,在课本注释及老师的指导下学生基本上能够理解文章内容和思想情感。
但是,古诗词的语言高度凝练,创作讲究竟境的深远,学习古诗词不能仅满足于背诵、翻译和简单理解,因此,在教学古诗词时,我们要引导学生,启发学生在想象中进行分析、品味、赏析古诗词。
鉴于学生的欣赏能力较低,想要品读出这首词的精妙之处,还是需要下功夫琢磨的,因此,在本课教学中,要给学生提供必要的背景知识,注意设计一些问题,引导学生逐步深入地分析,由浅入深地理解文章内容,从而领悟词中的思想情感,体会悠远的意境,学习精妙之处,。
教材分析《望江南》是中晚唐词体初兴时的一篇名作。
作者温庭筠,有“花间鼻祖”之称。
他的词作内容以闺情为主,风格浓艳精巧,音律和谐,在词史上有较大影响。
这是一首闺词小令,表现了一位因爱人远行而独处深闺的女子的生活状况和内心情感。
全词不足30字,但言简意丰,景物层出,情感起伏,用语质朴而含蓄,是一首风格清新明快的小词。
教学目标1.能够有感情地诵读并准确默写这首词。
2.抓住意象理解词中表达的情感,体会词的意境。
3.品味语言,感受作者婉约细腻的词风,领会其艺术感染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抓住意象理解词中表达的情感,体会词的意境。
2.教学难点:品味语言,感受作者婉约细腻的词风,领会其艺术感染力。
教学方法:导入——诵读——感悟——赏析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教学组织形式:以学生小组自主合作探究为主,教师引导为辅。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一、情境导入播放歌曲《菩萨蛮》(《甄嬛传》插曲),自然引出本课题作者:同学们,听着动人的歌曲,我们眼前仿佛出现了一位美丽娇柔的女子在对镜梳妆,精致的装扮掩不住幽怨的眼神,内心那份孤独寂寞道不出,言不尽……这首曲子的词作者是一位有名的词人——温庭筠。
《词五首》问题训练单一.基础达标1.选出下列各组中字形、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A.萧索.(sù)阴晦.(huì)篷隙.(xì)寓.所(yù)B.刺猹.(zhā)闰.土(rùn)祭.器(jì)獾.猪(huān)C.鹁鸪.(ɡū)玲.俐(línɡ)潮汛.(xùn)脚踝.(huái)D.鄙.夷(bǐ)嗤.笑(chī)愕.然(è)髀.间(bì)2.指出下列各句所用的修辞方法。
A.我只觉得我四面有看不见的高墙,将我隔成孤身,使我非常气闷。
()B.一个凸颧骨、薄嘴唇、五十岁上下的女人站在我面前,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
()C.然而圆规很不平,显出鄙夷的神色。
()D.接着便飞出了八岁的侄儿宏儿。
()3.结合句意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1)然而圆规很不平,显出鄙夷..的神色。
()(2)我希望他们不再像我,又大家隔膜..起来。
()二.阅读理解我在蒙胧中,眼前展开一片海边碧绿的沙地来,上面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
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4.在文中a、b两个空白处应填上的词语是:ab5.选文中有三个“辛苦”排列一处,表现了当时人们生活的负重感,它们字面上意思虽然相同,但包含的具体生活内容却不同,即“我”为而辛苦,闰土为而辛苦,别人为而辛苦。
这里,“别人”是作品中的。
6.对“我在蒙胧中,眼前展开一片…”一句中“蒙胧”一词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A.月光不明,暗淡无光。
B.水声潺潺,使人昏昏欲睡。
C.通过想象,展现出模糊的景象。
D.迷迷糊糊,眼睛看不清楚。
7.小说最后一句话,构成了一组相关的比喻,如果把“希望”看成是本体,那么喻体就是。
如果把希望无所谓无(希望不能说没有)看成是本体,那么喻体就是。
如果把看成本体,那么喻体就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词五首》问题生成单一.整体感知1. 《望江南》中表明女子孤寂、落寞之情的一个字是________。
2.苏轼《江城子》中“遣冯唐”“射天狼”两个典故分别表达作者怎样的感情?3.《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题目中的“壮词”如何理解?作者在文中是怎样体现的?二.感悟文本阅读《渔家傲·秋思》,完成下面各题。
1.下面对这首词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词的上片描写词人身临目见的景物,下片直接抒发作者对朝廷腐朽、软弱的不满。
B.“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是全词的核心部分,揭示词人和征人们的矛盾心理:思乡而不能回,因为尚未达到建立军功、勒石燕然的目的。
C.“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指士兵久戍不归,伤心落泪,使白发的将军无计可施。
D.全词意境豪放、壮阔,形象鲜明、生动。
2.“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描写了什么景物?在词中起到什么作用?三.拓展探究1.同学们正在进行“古诗苑漫步”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也来参加吧!(1)自然界的颜色多种多样,赤橙黄绿青蓝紫,这个世界因为有了色彩,才更加美丽。
现在我们就来填一填古诗词中的颜色名称。
①()毛浮()水,()掌拨清波。
②日暮()山远,天寒()屋贫。
③等闲识得东风面,万()千()总是春。
④千里莺啼()映(),水村山郭酒旗风。
(2)下面诗句中含有植物的名称,我们来填一填古诗中的植物名。
①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出墙来。
②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花始盛开。
③采()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④明月()间照,清泉石上流。
(3)小动物既可爱又好玩,在古人的诗句中那些动物更是活灵活现。
下面我们来看一看这些诗句中写的是哪些动物?①柴门闻()吠,风雪夜归人。
②千山()飞绝,万径人踪灭。
③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立上头。
④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惊不应人2.学校要举办“推广古诗词活动周”,同学们都积极参与这项活动。
(1)请你设计一条富有感染力的宣传语。
《词五首》教学设计【教学依据】中国是诗的国度,灿烂五千年的中国文化,也闪烁着诗歌的光辉,唐诗、宋词已成为我国文学繁荣的一个象征,诗言志、词言情也成为中国文化知识分子表情达意的最主要的方式。
可以说透过诗歌的家里行间,我们可以触摸历史与文化的脉博。
《词五首》就是从“余晖脉脉”、“长烟落日”的自然景色,从“城外狩猎,沙场秋点兵”的生活场景,从独倚危楼,无语泪流的举止神情去与古人作一次心灵的对话,去感受古人的离愁别绪、壮志难酬。
中学阶段,是学生各种情感迅速发展的时期,开始关注自然,反思生活,感悟人生,这无疑是学习本文的良好条件,但我们也应看到由于社会历史背景的遥远。
作者经历的复杂,使得词中所描述的景与情与学生之间有一定的距离,因此在学习中详细掌握与了解每首词的背景材料,就显得非常重要。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能力目标:1.了解著名词作家生平,词的风格及代表作品。
2.学习词的基本知识。
3.掌握吟诵欣赏词的技巧与方法。
过程方法目标:1.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掌握适当的停顿,节奏与语气。
2.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想象在阅读词时的作用。
3.指导学生结合词的背景来阅读理解词的内容。
4.鼓励学生从语言的角度品析词的意境。
态度情感价值观:1.体会词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思想。
2.认识古人面对自然、生活与自身变化所持的态度与观念。
3.在感悟中使学生多一份情感的经历。
[教学方式]1.在词的欣赏中教师以引导为主,避免一言堂,应该是一位起纽带作用的主持人。
2.学生是本文学习的主体,从背景资料收集、品味词的语言、感受作者的情感,无不渗透着学生主体智慧的参与。
3.词的学习中,老师要鼓励活学生间自主、合作,讨论的学习氛围。
通过同伴间对话与交流,团结与互助,更有利于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快乐。
[教学构思]一、学生准备、教师引导:学生预习课文、收集整理与课文有关的资料,做好学习古词的准备;老师对准备内容作方向性作引导。
二、学生吟诵、教师引导:学生反复吟诵古词,互相讨论朗读节奏与语气,老师作适当指导。
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25《词五首》附练习第8周--第3课时—词五首习题训练:一、基础知识1.给加点的字注音。
斜晖脉脉()白蘋洲()人不寐()右擎苍()锦帽貂裘()鬓微霜()舴艋舟()麾下炙()2.解释下列加点字。
老夫聊发少年狂()千骑卷平冈()会挽雕弓如满月()也拟泛轻舟()五十弦翻外声()马作的卢飞快()3.将相对应的项用线连接起来。
《望江南》范仲淹南宋《渔家傲》苏轼唐《江城子》辛弃疾唐《武陵春》温庭筠北宋《破阵子》李清照北宋4.默写填空。
⑴过尽千帆皆不是,______ 。
⑵老夫聊发少年狂,_______________ ,______ __ ,______ ___ ,______ ___ 。
⑶风住尘香花已尽,______ 。
物是人非事事休,______ 。
⑷醉里挑灯看剑,______ 。
八百里分麾下炙,______ ,______ 。
5.请指出下列分别是哪位作家的号。
⑴青莲居士()⑵东坡居士()⑶柳泉居士()⑷易安居士()⑸六一居士()⑹香山居士()二、整体感知1.《望江南》中表达作者盼望之且、相思之苦、忧愁之深的句子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渔家傲》一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作者“日晚倦梳头”的原因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由“也拟泛轻舟”可联想到词人《如梦令》中写泛舟的词句是什么?《武陵春》中作者泛舟的目的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破阵子》一词的最后一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谈谈你的理解。
2019-2020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 25《词五首》(第1课时)教学案(新版)新人教版一、目标确定的依据1.课程标准:(1)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显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和情感。
(2)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
2.教材分析:本单元是以史传文学为学习重点,第24、25课是是河南中招的必考篇目,其中24课在2014年中招已考过,25课中的《江城子.密州出猎》2009年考过。
据此,古诗文复习应立足于课本,明确考试范围,注重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掌握答题技巧。
3.中招考点:近8年来,河南省中招以课标推荐背诵的34首古诗词曲为考查范围,注重对写景抒情类,爱国言志类作品的考查,试题以简答题为主,题量为2道,总分值为4分.常考考点有:品味炼字,名句赏析、主旨情感,画面描述等。
4.学情分析:学生在复习本单元时,对基本内容和情感有了较全面的掌握,但是对于常考考点的答题技巧与答题格式还很陌生。
二、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一代有一代之文学,唐有诗,宋有词,元有曲,宋词是继唐诗后我国文化宝库中又一颗璀璨的明珠。
今天,让我们在词的海洋里尽情遨游,做一次艺术的巡礼吧。
(二)学习目标1、借助手头资料,能说出作家作品及写作背景。
2、通过朗读,能说出词的主要内容,把握作品主旨,体会作者感情。
3、名句积累与赏析。
(三)评价任务1.针对目标1,设计一个活动:借助手头资料,能说出作家作品及写作背景,理解这首词的内容。
2.针对目标2,设计一个活动:通过朗读,能说出词的主要内容,把握作品主旨,体会作者感情。
3. 针对目标3,通过交流合作,能说出赏析名句的方法。
(五)当堂训练《望江南》:用原文句子或词语填空1、《望江南》词中表达望眼欲穿、思念不尽的感情的句子_过尽千帆……水悠悠2、《望江南》写思妇盼夫未归失望极深的句子过尽千帆……水悠悠3、全词最能表现思妇心情的一句是:肠断白蘋洲4、“梳洗罢”表现了思妇急切心情,“独倚望江楼”表现了思妇孤单寂寞形象,“过尽千帆皆不是”写出了思妇内心的失落。
《词五首》问题生成单
一.整体感知
1. 《望江南》中表明女子孤寂、落寞之情的一个字是________。
2.苏轼《江城子》中“遣冯唐”“射天狼”两个典故分别表达作者怎样的感情?
3.《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题目中的“壮词”如何理解?作者在文中是怎样体现的?
二.感悟文本
阅读《渔家傲·秋思》,完成下面各题。
1.下面对这首词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词的上片描写词人身临目见的景物,下片直接抒发作者对朝廷腐朽、软弱的不满。
B.“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是全词的核心部分,揭示词人和征人们的矛盾心理:思乡而不能回,因为尚未达到建立军功、勒石燕然的目的。
C.“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指士兵久戍不归,伤心落泪,使白发的将军无计可施。
D.全词意境豪放、壮阔,形象鲜明、生动。
2.“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描写了什么景物?在词中起到什么作用?
三.拓展探究
1.同学们正在进行“古诗苑漫步”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也来参加吧!
(1)自然界的颜色多种多样,赤橙黄绿青蓝紫,这个世界因为有了色彩,才更加美丽。
现在我们就来填一填古诗词中的颜色名称。
①()毛浮()水,()掌拨清波。
②日暮()山远,天寒()屋贫。
③等闲识得东风面,万()千()总是春。
④千里莺啼()映(),水村山郭酒旗风。
(2)下面诗句中含有植物的名称,我们来填一填古诗中的植物名。
①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出墙来。
②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花始盛开。
③采()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④明月()间照,清泉石上流。
(3)小动物既可爱又好玩,在古人的诗句中那些动物更是活灵活现。
下面我们来看一看这些诗句中写的是哪些动物?
①柴门闻()吠,风雪夜归人。
②千山()飞绝,万径人踪灭。
③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立上头。
④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惊不应人
2.学校要举办“推广古诗词活动周”,同学们都积极参与这项活动。
(1)请你设计一条富有感染力的宣传语。
(2)你认为在活动周中应开展哪些语文活动?请列举三项。
参考答案
一.1. 独
2.“遣冯唐”的典故表达了作者希望重新受到皇帝任用的愿望;“射天狼”表达了作者要竭尽全力抵御入侵者、为国立功的决心。
3.“壮词”意即激昂奋发的壮行言辞,有壮怀激烈之意。
次中描绘的军营生活以及激昂奋进的战斗生活就是具体的体现。
而末尾两句更为突出,它把描写大功告成后的喜悦,把收复中原,统一祖国与个人杀敌立功的心愿统一在一起,字里行间充满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
二.1.B
2.此句形象描绘了坐落在崇山峻岭间的孤城,夕阳西下时,便紧紧地关闭城门的情景,突出塞下秋景与中原的不同。
同时点明了战事吃紧,戒备森严的特殊背景。
三.1.(1)①白绿红②苍白③紫红④绿红
(2)①红杏②桃③菊④松
(3)①犬②鸟③蜻蜓④鱼
2.(1)【示例】①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精粹②腹有诗书气自华
(2)【示例】①举办诗歌朗诵会②进行诗词接龙③诗伴舞表演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