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信丰县西牛中学九年级物理全册 134 杠杆的应用教案3 新人教版
- 格式:doc
- 大小:194.01 KB
- 文档页数:7
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
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是偷偷摸摸的。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却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7.在村头有一截巨大的雷击木,直径十几米,此时主干上唯一的柳条已经在朝霞中掩去了莹光,变得普普通通了。
8.这些孩子都很活泼与好动,即便吃饭时也都不太老实,不少人抱着陶碗从自家出来,凑到了一起。
9.石村周围草木丰茂,猛兽众多,可守着大山,村人的食物相对来说却算不上丰盛,只是一些粗麦饼、野果以及孩子们碗中少量的肉食。
1.“噢,居然有土龙肉,给我一块!”杠杆的应用教案课题教目的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知道三种杠杆的概念,特点及应用通过对三种杠杆的分析,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问题的能力通过了解杠杆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使学生认识到物理科学的重要作用学重点能根据三种杠杆的概念对常见的杠杆进行归类难点能正确画出杠杆的示意图,找出支点,动力,阻力课堂类型新授课教具杠杆,支架,砝码,弹簧秤,细线教学方法实验本教案使用情况授课时间授课班级班级人数缺席人数听课人作业题数月日周第节月日周第节月日周第节月日周第节月日周第节教学过程具体教法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
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是偷偷摸摸的。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却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7.在村头有一截巨大的雷击木,直径十几米,此时主干上唯一的柳条已经在朝霞中掩去了莹光,变得普普通通了。
8.这些孩子都很活泼与好动,即便吃饭时也都不太老实,不少人抱着陶碗从自家出来,凑到了一起。
9.石村周围草木丰茂,猛兽众多,可守着大山,村人的食物相对来说却算不上丰盛,只是一些粗麦饼、野果以及孩子们碗中少量的肉食。
1.“噢,居然有土龙肉,给我一块!”教 学 内 容 及 时 间 分 配一、引入新课复习上一节课有关内容:① 什么是杠杆?什么是杠杆的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②杠杆的平衡条件是什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问:你的身边见过哪些常见的杠杆?让学生到黑板上画出这些杠杆的示意图及所画杠杆的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及支点。
§13—4 杠杆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识杠杆,知道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等概念。
(2)知道杠杆的平衡条件及一些应用(3)能从常见工具和简单机器中识别出杠杆。
2.过程与方法(1)经历绘制杠杆的示意图的过程,体会科学抽象的方法。
(2)观察和操作杠杆,体会杠杆的作用。
(3)经历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过程。
学习分析实验现象、寻找数据间规律,从中归纳出实验结论的的一般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关心生活、生产、自然现象中杠杆的应用。
(2)乐于在周围生活中发现和分析各种杠杆,具有利用杠杆方便自己工作的意识。
(3)认识科学探究中必须有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杠杆的认识、杠杆的平衡条件教学难点:支点、力臂教具准备:剪刀、钳子、木棍,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节:认识杠杆、认识杠杆的几个概念、探究杠杆平衡条件。
第二节:杠杆分类及杠杆应用。
教学方法:实验、讲授、学生练习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通过日常生活中简单机械的例子,引入杠杆概念。
(二)新课教学一.杠杆: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
1.支点(O):杠杆绕着转动的点。
2.动力(F1):使杠杆转动的力。
3.阻力(F2):阻碍杠杆转动的力。
4.动力臂(l1):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
5.阻力臂(l2):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
二.杠杆平衡:杠杆在动力或阻力作用下处于静止或匀速转动,叫杠杆平衡。
(师生共同研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学生分组实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实验。
实验次数动力F1/N 动力臂L1/m 阻力F2/N 阻力臂L2/m 123根据实验结果,讨论得出结论。
(可能有:F1L1=F2L2即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或即等)三.杠杆的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F1L1=F2L2四、杠杆分类:从力臂的大小来分省力杠杆:L1>L2,钢丝钳、开瓶器、指甲刀、起子等。
《杠杆》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知道三种杠杆的概念、特点及应用。
2、能力目标通过三种杠杆的分析,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能力及应用物理知识分析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3、德育目标通过了解杠杆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物理知识对提高人民生活、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能根据三种杠杆的概念对常用的杠杆进行归类。
二、教学难点、重点重点:1、能正确画出杠杆示意图,找出杠杆的支点、动力、阻力。
2、重点杠杆平衡条件难点:对力臂的引入和理解三、教学方法实验法、探究法四、教学用具剪刀、钳子、瓶起子、镊子、指甲剪、天平、杠称、杠杆和支架、钩码、弹簧测力计、线。
五、课时安排1课时六、教学步骤(教学过程)1.引入新课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一些日常生活用的工具,请同学说出这些工具的名称和用途?(出示羊角锤或木工用的起子、剪刀、钳子、食品夹)这些能给我们提供方便的工具都称为机械.(展示观察图片)这些物体也是机械,不过比较复杂,称为复杂机械.无论多复杂的机械都是由简单机械组合而成的.学习简单机械的知识是理解复杂机械的基础.现在,谁帮我一个忙,用这里三种不同的工具(羊角锤、硬棒、钳子)把木块中的钉子拔出来.(探究)比较用羊角锤拔钉子,用钳子拔钉子,这两种情况用力一样吗?哪一种工具更省力呢?羊角锤.我们来描述用羊角锤(或起子)拔钉子的过程.(多媒体演示,加深印象)首先用羊角锤(或起子)钳住钉帽,然后锤身抵住木块,用力扳手柄,钉子就被拔出来了.羊角锤是常用的工具,谁知道它是根据什么原理制造的呢.它是根据杠杆原理制造的.那杠杆是怎么一回事呢?今天大家就共同来探究杠杆(板书:探究杠杆).首先,我们来认识什么是杠杆?(板书:一、什么是杠杆).最简单的杠杆就是撬石头时用的撬棒.(多媒体演示)小时侯玩的跷跷板也是杠杆.(多媒体演示)活塞式抽水机的手柄工作时也是杠杆.(多媒体演示)请思考这三个杠杆有什么共同点?(探究)学生分组讨论,请组员回答.①都是硬棒.(软的不行,直的弯的都可以)②工作过程中都在转动,转动过程中有一点是不动的.③除固定不动的点外,还要受到两个力的作用,一个能使它转动,另一个阻碍它转动.总结出:在力的作用下能绕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叫杠杆;得出:支点、动力、阻力的概念(板书出具体内容).一、杠杆——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如果能绕着固定点转动,这根硬棒就叫杠杆.(板书)杠杆的共同点(以撬石头为例)1.绕着固定点转动.固定点——杠杆的支点2.受到力的作用.动力和阻力支点O——杠杆绕着转动的点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板书)练习:展示一组图片,思考这些工具在工作过程中,是否是杠杆?若为杠杆,确定支点的位置、动力、阻力作用点和方向.2.关于力臂的教学:提问:支点与力的作用点间距离的远近一定会给力的作用效果带来影响吗?实验1 展示图3所示的示教板.(边说边演示)示教板上有一杠杆AB,O点是杠杆的支点,O点右边每隔10厘米1条虚线将50厘米长的OB杆等分.现在取5个等质量的钩码,将其中4个挂在杠杆左端A处,作为杠杆的阻力.剩下的1个作为杠杆的动力,手拿该钩码在OB间寻找挂点,使杠杆平衡,刚好挂在第4个格上.实验2 将OB卸下来,换上OC杆,虚线位置不变(如图4所示)保持左边的阻力不变,仍用刚才的钩码寻找使杠杆平衡的挂点,发现钩码(动力)仍在第4条虚线上,但此时力的作用点到O点间距离发生了变化.实验3 将OC卸下来,换上OD杆(如图5所示),步骤同上.发现钩码(动力)仍在第4条虚线上,力的作用点到O点间的距离也发生了变化.上面3个实验结论的共同点是什么?在阻力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尽管动力作用点与支点间的长度发生了变化,但支点与动力作用线间的距离仍然保持不变(力的作用线:通过力的作用点沿力的方向所画的直线,叫做力的作用线).可见动力的作用效果不是由支点到动力作用点间的长度决定,而是由支点到动力作用线间的距离决定.我们把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间的距离叫做动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间的距离叫做阻力臂.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板书)因此,描述杠杆需要五个要素——支点O、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总称为杠杆的五要素.下面请同学们画出图6中杠杆的动力臂和阻力臂——撬棒、抽水机(介绍杠杆示意图和力臂的画法,详见书P192图13-2).3.关于杠杆平衡条件的教学什么是杠杆我们已经比较清楚了,利用杠杆为什么能用小的力产生大的力呢?我们知道人们通常是在杠杆平衡或非常接近平衡的情况下使用杠杆的.下面我们请同学们通过做实验来研究杠杆的平衡条件.二、杠杆的平衡条件(板书)学生实验实验装置如图7所示(支点O用铁架台支撑.事先在左右各挂一个钩码使杠杆平衡.)请同学找出这个杠杆的五要素(O、)若将右端的1个钩码换成2个钩码,那么应将钩码挂在什么位置能使杠杆重新平衡(学生猜想、操作、记录实验数据)它们之间存在什么关系?力与力臂的乘积相等.那么,还可以采取什么方法使杠杆再次平衡?将4个钩码挂在1个格的位置上.(用操作结果证实.)实验数据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你能将实验结论加以归纳吗?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板书)用比例式表示,它的含义是:如果动力臂是阻力臂的几倍,那么动力就是阻力的几分之一.(板书)这个平衡条件也就是阿基米德发现的杠杆原理.七、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是杠杆、杠杆的五要素和杠杆的平衡条件.现在,你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阿基米德的豪言壮语“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搬动地球”吗?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如果动力臂是阻力臂的几倍,那么动力就是阻力的几分之一.当动力臂>阻力臂时,则动力<阻力.课堂练习:【例1】画出图8中和的力臂,并比较杠杆平衡时与的大小.【例2】图9所示杠杆,OA长20厘米,AB长60厘米,现在A处挂一重200N的物体,若使B处的弹簧秤示数最小,弹簧秤的方向怎样?弹簧秤的示数是多少?八、布置作业书P193题1、2、3九、教学反思:杠杆是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第四节的内容。
人教版《13.4 杠杆》新课标教学设计(方案二)一、教学目标1、认识杠杆;知道杠杆的作用—在什么条件下省力?在什么条件下费力?在什么条件下不省力、也不费力?以及杠杆在实际中的应用。
2、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
3、利用组合媒体,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二、教学的重点与难点1、重点:在操作实验、思考的基础上得出结论:当支点到力点的距离—⎪⎭⎪⎬⎫⎪⎩⎪⎨⎧等于小于大于—的距离时支点到重点—⎪⎩⎪⎨⎧不省力也不费力费力省力 2、难点:认识杠杆上的“三点”(支点、重点、力点);分析、归纳、杠杆工作规律。
三、电教设计本课采用实地让学生使用木棍撬移钢筋混凝土块,使学生建立“杠杆”的概念;通过撬石块投影认识杠杆上的三点(支点、力点、重点);通过学生列举事实,比较实际操作中的两种不同效果和文字投影,启发学生发现杠杆的省力原理;通过学生利用杠杆尺做实验和操作,观看演示实验,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杠杆还具有费力和既不省力、又不费力的作用。
在学生认识了“杠杆的作用”的基础上,通过利用书中插图,认识人们利用杠杆原理制造的工具,并通过使用这些工具,探索出杠杆在什么条件下省力,在什么条件下费力,在什么条件下不省力、也不费力,利用文字投影帮学生归纳出“杠杆的工作规律”。
为巩固本课知识,让学生结合生活,列举出一些人们在生产生活中应用杠杆的实例。
并布置学生应用杠杆原理做一些实事。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现场谈话(操场旧旗杆基座旁):地面上是一些旧旗杆基座用的部份钢筋混凝土块。
由于它们很重,瓦工们暂时还没有设法将它们运走。
同学们有什么方法,把它们搬运到操场的一角去吗?(二)学习新课1、建立“杠杆”的概念(1)请力气大些的1—2名男生用手搬,合作抬混凝土块。
(2)学生思考:搬不动、移不走怎么办?(引导学生说出用木棍式的东西来撬)(3)请体力小些的女生(1人)用木棍撬混凝土块。
a. 大家想:怎么撬?b. 一女生动手用木棍撬。
人教版初中物理杠杆新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认识杠杆,了解杠杆的分类及特点;(2)掌握杠杆平衡的条件,能运用杠杆平衡公式进行分析;(3)了解力臂的概念,能画出力臂;(4)能运用杠杆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生活中常见的杠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2)通过实验,让学生体验杠杆平衡的条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3)运用数学方法,计算力臂和杠杆长度,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2)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3)通过学习杠杆原理,培养学生关注生活、学以致用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杠杆的定义及分类(1)杠杆:能在力的作用下绕固定点转动的硬棒;(2)杠杆的分类:动力臂大于阻力臂的杠杆为省力杠杆(如撬棒、钳子等);动力臂等于阻力臂的杠杆为等臂杠杆(如天平等);动力臂小于阻力臂的杠杆为费力杠杆(如筷子、镊子等)。
2. 杠杆平衡的条件(1)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力臂与力的方向垂直;(2)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力与力臂的乘积相等;(3)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重心在支点正上方。
3. 力臂的画法(1)从支点向力的作用线作垂线,垂线与力的作用线的交点即为力臂的起点;(2)从力臂的起点沿力的作用线画出力臂。
4. 杠杆的应用(1)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分析实际问题中的力与力的作用效果;(2)运用杠杆原理,设计简单的机械装置。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杠杆的分类及特点;(2)杠杆平衡的条件;(3)力臂的画法;(4)杠杆的应用。
2. 教学难点:(1)杠杆平衡条件的理解与运用;(2)力臂的画法。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展示生活中常见的杠杆,引导学生关注杠杆的形状和作用;(2)提问:什么是杠杆?杠杆有哪些分类?2. 探究杠杆平衡的条件:(1)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杠杆平衡的条件;(2)讨论:总结杠杆平衡的条件;(3)讲解:详细解释杠杆平衡的条件。
杠杆教案备课日期月日备课累计授课累计节课题教目的知道什么是杠杆,什么是杠杆的支点、动力、阻力,能从常见的工具中识别杠杆理解力臂概念,能确定动力臂与阻力臂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能用来解决简单的问题学重点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难点理解力臂的概念,会画力臂课堂类型新授课教具幻灯片、瓶起子、剪刀、滑轮教学方法实验本教案使用情况授课时间授课班级班级人数缺席人数听课人作业题数月日周第节月日周第节月日周第节月日周第节月日周第节教学过程具体教法教学内容及时间分配一、引入新课在生产和生活中,人们经常在各种各样的工具的帮助下有效地,轻松地工作,这些工具就叫做机械。
有些机械比较简单,如钳子、剪刀、扳手等,称为简单机械,还有一些机械非常的复杂,如机床、汽车等。
但是无论多复杂的机械都是由简单的机械组合而成的,因此学好简单机械是基础,在初中阶段我们就要学习简单机械。
让学生看教材图13—1,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人类创造出了许多奇迹,如中国的长城,埃及的金字塔,这些建筑物用现代化的机械来修建都是十分困难的,古人又是如何做到的呢?原来杠杆在这里起了很大的作用,那么什么是杠杆?二、新课1、什么是杠杆:如教材图13—2,启发学生说出实例中杠杆的特性。
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如果能绕固定点转动,这根棒就叫杠杆。
说明:杠杆不一定是直棒,可以是弯曲的,如图13—2中的乙图。
为了进一步认清杠杆,我们把它抽象成图1所示,讲请几个概念。
分析讲解分析讲解word。
杠杆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道什么是杠杆,能从常见的工具中辨认出杠杆。
2、知道有关杠杆的一些名词术语,理解力臂的概念,会画杠杆的力臂。
3、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并能用来解决简单的问题。
二、教具:杠杆、支架、钩码、尺、线等三、复习请画出下面点到线的距离。
(学生板演)四、导入古希腊学者阿基米德曾经说过“给我一个立足点和一根足够长的棍,我就能搬动地球”你知道这句话中的道理吗?在这句话中“一个立足点,一根长棍”指的是什么呢?对,这我们这一节课要学习的杠杆。
(板书课题)五、新授师:那么什么是杠杆呢?(一)杠杆定义同学们请看:(教师演示)我们来模拟一个日常生活中的一种现象,怎样用一支棍撬起一块大石头?(模拟撬粉笔盒)师:在模拟这个过程中,我们用了一支硬棒,而且在撬起过程中这支硬棒在一个力的作用下,绕着一个固定的点转动,象这样的一支硬棒叫杠杆。
(板书定义)同学们能否利用手边的刻度尺来做一个杠杆撬起你的书本呢?(学生实验)师:你能举出几种在日常生活当中见过的杠杆吗?(学生举例)出示投影片:起子、铡刀、羊角锤、抽水机柄、剪甲刀等。
教师指出,这些都是杠杆,然后让学生找出它们的共同点:一支硬棒,在力的作用下,能绕固定点转动。
需要注意的是杠杆并非一定是直的。
(二)杠杆的五个要素:师:其实在三千多年前,古埃及人就开始利用杠杆了(看图13-1),那么他们利用杠杆的目的是什么呢?(学生答,省力)对,我们利用杠杆时一般都是为了省力,那么杠杆为什么省力呢?要想知道原因,需要了解几个有关于杠杆的名词。
我们以刚才的撬棍为例来学习这几个名词,为了学习的方便,我们可以把这个图画出来。
(教师示X讲授)1、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O)(用红笔标出)2、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
(F1)注意:动力指的是作用在杠杆上的力,受力物体是杠杆,动力作用点在杠杆上。
(教师演示)3、阻力:阻止杠杆转动的力。
(F2)同样,阻力也是作用在杠杆上的力,受力物体同样是杠杆,阻力作用点也在杠杆上。
课题杠杆课型新授课时 1教学目的 1、理解杠杆的定义2、知道杠杆的五要素3、会画杠杆的力臂4、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教学重点杠杆的定义、力臂的画法、杠杆的平衡条件教学难点杠杆的定义、力臂的定义及画法教具自制投影胶片、羊角锤、铁钉、木板、模型抽水机、软管、学生分组实验用器材等教学方法讨论、实验相结合教学设想改变课本的顺序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问:谁能用手把铁钉拔出(请班上公认的大力士示范)?出示铁钉、长木板,用羊角锤把铁钉钉入木板。
结果大力士没能完成任务。
问:那我们能否借助其他工具来完成呢?答:(学生会抢着回答)用羊角锤拔。
问:怎么拔?老师故意用装泡沫柄的羊角锤学生会大声说;“不行,柄太软,要用硬木柄。
”老师换用木柄的羊角锤插入铁钉中但不动。
学生会说:“不行,要用力向后扳。
”老师又故意演示扳动但不接触木板。
这时老师再请大家认为力气很小的女生按照刚才的方法操作,会发现女生很轻松的就把铁钉拔下。
二、新授其实生产、生活中经常借助一些机械来帮助人们完成许多工作,今天我们来学习最简单的机械.板书第十三章简单机械再来看一下羊角锤工作特点,学生回答总结.1、硬.2、在力的作用下.3、绕某一点转动.演示:用长木板绕固定点转动撬一重物。
说明物体只要是硬的就行,跟形状无关,同时边说边板书课题§ 13.1 杠杆(一)、杠杆1、定义: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如果能绕固定点转动,这根硬棒就叫杠杆.让学生再举一些杠杆的实例(如活塞式抽水机、跷跷板)以巩固对定义的理解.2、杠杆的五要素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叫支点,用字母O表示。
象刚才手撬羊角锤的力,手按长木板的力都是使杠杆转动的力,我叫把这种力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叫动力,用字母F表示.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叫阻力,用字母F2表示.那么要产生同样的效果,施加力的大小、方向是否一样呢?让学生按下图分别操作图 1 图 2(1)、分别按图1三个位置沿图示方向向下施力使杠杆静止。
问:三次施加力的大小是否一样?答:不一样(大小关系能回答出来)这说明要使杠杆保持这种状态,力的大小跟什么有关?学生会回答跟作用点和支点的远近有关,且距离越大,力越大。
2019-2020年九年级物理全册 13.4 杠杆导学案新人教版【学习目标】1.认识杠杆。
2.知道杠杆的一些应用。
重点:杠杆的定义、力臂的画法、杠杆的平衡条件。
难点:杠杆的定义、力臂的定义及画法。
【学习过程】一、杠杆【学生预习】预习P63-64,思考:1、什么是杠杆?2、杠杆有哪些要素?各自定义是什么?【教师导学】1、杠杆的形状2、杠杆支点位置:若支点在杠杆中间,两力方向相同;若支点在某一端,两方向应相反。
3、力臂画法:力臂即点到线的距离【知识应用】1、如图l4,画出人对杠杆作用力F的力臂L和物体A所受重力G的示意图。
2、如图所示是安装在小区进出口的栏杆示意图, O为栏杆的转动轴,请在图中画出此时压力F的力臂Ll和栏杆重力G的力臂L2。
3、生活中有许多器械是利用杠杆原理来工作的,如图所示的剪刀就是杠杆。
请画出这把剪刀的动力F的力臂和这根杠杆上B点所受阻力的大致方向。
4、图是用“瓶起子”起瓶盖的示意图。
请画出动力F1对支点0的力臂,并画出阻力的示意图。
5、如图所示,F1是作用在抽水机手柄A点的动力,O为支点,请在图中画出F1的力臂l1与F2 。
6、图—14是教室里吊着日光灯的示意图,a、b是挂着日光灯的吊链,当其中一条吊链断开时日光灯会像杠杆一样转动,请画出a吊链作用在日光灯上的力F的力臂。
7、如图8所示,O点为杠杆的支点,画出力F的力臂,并用字母L表示。
8、如图所示,轻质杠杆可绕O转动,杠杆上吊一重物G,在力F作用下杠杆静止在水平位置,l为F的力臂,请在图中作出力F的示意图及重物G所受重力的示意图。
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猜想设计实验(器材介绍、实验表格)评估结论思考:1、本实验为什么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实验前和实验中)2、本实验做多次的目的是什么?3、若动力改用弹簧测力计来做,动力方向向下时测力精确些还是方向向上时测力精确些?弹簧测力计由竖直拉改为斜着拉时,测力计示数如何变化?【知识应用】1、OB为轻质杠杆,OA=60cm,AB=20cm。
——教学资料参考参考范本——【初中教育】最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教案13、4杠杆word版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____________________部门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杠杆。
能从常见工具中识别、辨认出杠杆。
2.知道有关杠杆的一些名词术语。
理解力臂的概念。
会画杠杆的力臂。
3.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并能用来解决简单的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操作和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实验现象的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验的操作和分析培养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杠杆、杠杆平衡条件。
教学难点:力臂的确定教学用具:演示用:带密封瓶盖的瓶子、瓶盖起子、教学活动图片。
学生用:杠杆和支架、钩码、尺、线。
(共24组)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古希腊学者阿基米德曾经说过"给我一个立足点和一根足够长的棍,我就能搬动地球"你知道这句话中的道理吗?在这句话中"一个立足点,一根长棍"指的是什么呢?阿基米德究竟能否搬动地球呢?带着这两个问题我们这一节课去学习杠杆的知识,然后我们就会明白其中的道理。
(二)新课教学1、杠杆的概念:演示:教师模拟一个日常生活中的一种现象,怎样用一支棍撬起一块大石头?(模拟撬粉笔盒)讲解:在模拟这个过程中,我们用了一支硬棒,而且在撬起过程中这支硬棒在一个力的作用下,绕着一个固定的点转动,象这样的一支硬棒叫杠杆。
⒉进一步认识杠杆以电脑动画图片展示形式以及学生现场动作展示在生产和生活中人们常常使用的机械,如挖土机、起重机、吊车、钳子、剪刀等。
在观看动画过程的基础上,指导学生了解杠杆的五要素。
分别是杠杆的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和阻力臂。
在了解过程中通过看图让学生会找出一根杠杆的支点、动力和阻力。
(1)支点:杠杆转动时所绕的点。
(O)(2)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
(F1)(3)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
(F2)(4)动力臂: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
杠杆的应用教案课题
教目的
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知道三种杠杆的概念,特点及应用
通过对三种杠杆的分析,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问题的能力
通过了解杠杆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使学生认识到物理科学的
重要作用
学
重点能根据三种杠杆的概念对常见的杠杆进行归类
难点能正确画出杠杆的示意图,找出支点,动力,阻力
课堂类型新授课
教
具
杠杆,支架,砝码,弹簧秤,细线教学方法
实
验
本教案使用情况
授课时间
授课班
级
班级人
数
缺席人
数
听课人
作业题
数月日周第节
月日周第节
月日周第节
月日周第节
月日周第节
教学过程
具体教
法
教学内容及时间分配一、引入新课
复习上一节课有关内容:①什么是杠杆?什么是杠杆的支点,动力,阻
力,动力臂,阻力臂?②杠杆的平衡条件是什么?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问:你的身边见过哪些常见的杠杆?让学生到黑板
上画出这些杠杆的示意图及所画杠杆的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及支点。
杠杆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机械,而这些杠杆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是
否相同呢?
二、新课
1、三种杠杆
演示实验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在杠杆右边挂两个砝码,然后分别在A、
B、C点用弹簧秤竖直向下拉杠杆使杠杆平衡,
读出弹簧秤的示数,比较三种情况弹簧秤的示
数大小与相应的力臂之间的关系。
教师提
问
学生回
答
分析讲
解
实验讲
解
教学内容及时间分配具体教
法
在实验讨论的基础上,启发学生从动力臂与阻力臂关系的角度来定义三种杠杆。
⑴ 费力杠杆:在A 点时,动力臂小于阻力臂,即1 <2 ,因为2
1
12 F F ,所以得到1F >2F ,即动力大于阻力,杠杆为费力杠杆。
⑵ 等臂杠杆:在B 点时,动力臂等于阻力臂,即1 =2 ,因为2
1
12 F F ,所以得到1F =2F ,即动力等于阻力,杠杆为等臂杠杆。
⑶ 省力杠杆:在C 点时,动力臂大于阻力臂,即1 >2 ,因为2
1
12 F F ,所以得到1F <2F ,即动力小于阻力,杠杆为省力杠杆。
现在来看看生活中常见的一些杠杆分别属于那种杠杆。
剪刀(省力,费力) 瓶起子(省力) 筷子(费力) 镊子(费力) 钳子(省力) 钢笔写字(费力) 钓鱼杆(费力) 铡刀(省力) 指甲刀(省力) 起钉锤(省力) 天平(等臂) 通过对三种杠杆的分类认识,我们可以发现:省力杠杆虽然省了力,但动力移动的距离却比阻力移动的距离大,即省了力却费了距离。
同样,费力杠杆虽然费了力,但动力移动的距离却比阻力移动的距离小,即费了力却省了距离。
省力杠杆的好处是用很小的力就能获得很大的力,因此省力杠杆在生产和生活中应用十分广泛,那么费力杠杆要有很大的力才得到很小的力,是否就没有用了呢?不是,用费力杠杆我们可以省去很多的距离。
2、天平和秤 天平和秤就是典型的等臂杠杆,第七章我们已经学习了天平的使用,我想同学们现在对天平的工作原理应该很清楚了。
(指导学生说出原理) 工作原理:因为天平是等臂杠杆,即1 =2 ,由2
1
12 F F 可得到1F =2F ,即动力等于阻力,我们可以认为天平右盘中的砝码的重力为动力,左盘中物质的重力为阻力,当物重等于砝码重时,天平平衡,即码物G G ,有因为mg G ,所
以得到码物m m 。
分析讲解
分析讲解
分析讲
解
教学内容及时间分配具体教
法
3、利用杠杆原理称物重
⑴ 称一均匀直铁棒的重G
现有一根约30kg 的均匀铁棒,一杆最大称量为20kg 的秤,怎样称出铁棒的重力?
装置如图,先使铁棒一端着地,用 秤挂起棒的另一端,称得力为F , 因为铁棒是均匀的,故重心在棒的中间,即OB=2OA ,2 =21 ,根据杠杆原理得 G 1 =F 2 ∴G=2F ⑵ 不均匀物体的质量所受重力
装置如图,O 为支点,秤的读书为
F ,重物重
G ,由杠杆原理得: F ·OB=G ·OA ,OA OB • F G 例如测得F=160N ,OB=100cm ,OA=5cm 则 N cm
cm N F G 32005100160OA OB •
三、课堂练习
1、如图1,为了使车轮越过障碍物,在沿轮胎的边缘方向施加不同的力,其中最省
力的作用点是( )点。
2、有一根重为G 的均匀木棍,平放在水平地面上,要在一端微微抬起,则要用力( )。
3、如图2,两端粗细不等的木棒,在O 点用细绳吊起来,正好平衡,若从悬挂点O 处将木棒分成两段,则其两段的重力B A G G 和大小( )。
A 、B A G G B 、B A G G C 、B A G G D 、无法判断
4、一个人用1米长的杠杆撬石头,他可以用最大力为500N ,石块重2000N ,则阻力臂最大为( )。
A 、0.4m
B 、0.2m
C 、0.1m
D 、0.8m
5、如图3,在杠杆左端挂一个重200N 的物体,要使杠杆平衡,分别作用在杠杆右端上的三个力大小关系应为( )。
6、如图4,等臂杠杆处于平衡状态,A 、B 两物体体积相同,则两物
分析讲
解
分析讲
解
习题讲
解
体的密度之差A B =( )。
7、如图5,一根长L ,重为G 的均匀木条,支点在中点, 这时正好平衡,如果左端锯下全长的1/4,并放在剩余部分 上面,木条将( )。
A 、保持平衡
B 、右端下沉
C 、左端下沉
D 、上下摆动
四、课堂小节
1、 三种杠杆
2、 应用
作业布置:
195页 1,2,3 板书设计:
第二节 杠杆的应用
一 三种杠杆
概念:动力臂大于阻力臂 概念:动力臂小于阻力臂 1 省力杠杆 特点:省力但费距离 3 费力杠杆 特点:费力但省距离 实例:铡刀、瓶起子 实例:镊子、筷子 概念:动力臂等于阻力臂 二 天平和秤
2 等臂杠杆 特点:不省力也不省距离 1 天平是支点在中间的等臂杠杆 实例:天平 2 秤是根据杠杆平衡原理制成的
教学回顾
辅导时间 辅导班级 辅导人数
月 日 年 班 月 日 年 班 月 日 年 班 月 日 年 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