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的路径选择
- 格式:pdf
- 大小:256.28 KB
- 文档页数:2
关于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的分析摘要:本文作者阐述了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的原因,分析了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面临的问题,提出了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与可持续发展的可行性路径。
关键词: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分析1 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的原因资源型城市是因自然资源的开发而兴起、以自然资源开发为主要职能,以资源型产业为主导产业、资源型经济特色突出的城市。
资源型城市的共同特征体现为城市的兴衰与资源的可开采储量密切相关,与该城市资源型产业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过程中的地位密切相关,与该城市资源型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密切相关。
在资源开发的初期与中期,由于资源开发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财政收人迅速增加,城市建设有了充裕的资金来源,建设速度较快。
同时,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主要为资源开发服务,资源型产业从业人口占城市人口的相当比重,但是在资源开发的后期,随着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单一、资源逐渐枯竭、开发成本上升、竞争力不强等问题,资源开发的效益下降,资源型城市的财政收入也呈递减趋势,城市建设速度往往也因资金不足而放慢。
同时,资源型城市对区域的吸引力和辐射力也逐步削弱。
随着资源开发的加深,资源型城市的环境问题也日益突出,在资源型产业收益下降的情况下,环境治理变得尤其困难,使环境效益下降。
资源型城市及其产业的产生和发展的特点决定了资源型城市可以依靠资源打造经济基础,但却不能依靠资源实现长期的可持续发展。
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要求城市既要有当前支撑地方经济的产业,也要有作为未来经济支柱的替补产业,因此对于资源型城市而言产业转型势在必行,唯有如此才能摆脱与资源共兴衰的命运,从而实现该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必须避免到了不可再生资源开发殆尽,或者在开采能力逐渐下降、开采成本提高,资源开采企业竞争优势下降,即到了衰退期甚至枯竭期时,才不得不进行产业转型。
2 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面临的问题资源的不可再生性和资源型产业固有的生命周期,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单一以及资源型城市人才资金的不足,使得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面临各种问题。
资源型城市转型升级的路径探究随着时间的推移,全球许多城市都经历了从资源型城市(Resource-based Cities) 到服务型城市 (Service-based Cities) 的转型。
资源型城市是指主要依赖于单一或有限的自然资源(如石油、天然气、煤炭、木材等)生产的城市。
由于对个别资源的依赖,这类城市很难取得可持续的增长,并且在资源价格下跌或其它挑战的情况下,经济将受到严重的影响。
因此,许多资源型城市都在尝试转型升级,实现经济及社会结构的多元化。
本文将探究资本型城市如何进行转型升级,并分析其中的路径和方法。
一、转型前景前景在全球范围内,许多城市都有转型升级的好例子。
比如说,爱丁堡 (Edinburgh ) 在苏格兰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旅游城市,吸引游客大量涌入。
瑞典的斯德哥尔摩也是一个著名的文化城市,以良好的创意产业和音乐、电影、艺术等活动闻名。
在中国,南京市在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方面做了较多的努力,获得了较大的利润增长。
但是,不同的城市必须采取独特的转型路径和策略,这种策略性的转型需要考虑许多因素。
在决定转型路径和实施方法时,需要考虑以下三个主要因素:1. 市场需求由于市场需求的转变,部分地区的资源型城市不再满足市场的需求。
市场需求的转变可以转变为市场缺口 (market gap),这将导致企业和投资者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
如由资源型城市转型至服务型城市,城市发展后能够拥有更高的生产技术和文化创意产业。
这类产业能够吸引许多投资者和年轻的创业者进驻城市。
因此,市场需求是引导资源型城市转型升级的重要因素之一。
2. 自然、人文环境及现有产业结构由于社会的不断发展,自然和人文环境对经济和管理结构的影响也逐渐明显。
工业产业的负面影响,如空气污染和水污染,对整个城市环境的影响非常明显。
当然,转型还受某些地区的社会文化结构的影响,这意味着有一些城市需要保护其特有的文化遗产。
3. 战略意愿及资本力量对于一出口依赖资源的城市,经济转型是一项艰巨且长期的任务。
研究我国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途径摘要:当前,资源型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许多问题,这些问题有的是自身原有的,也有的是伴随着发展而产生的。
遗憾的是,不仅资源型城市现存的问题没有得到解决,而且呈现出的矛盾愈演愈烈,这不仅仅需要国家和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也需要企业及其他社会组织和阶层予以配合和倾心努力。
如果资源型城市不能找准时机采取对策以实施产业转型,各种问题和矛盾将被激化,最终导致资源枯竭甚至城市衰落。
因此,分析与研究资源型城市的产业转型就显得很有必要并且非常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产业产业结构一、产业转型的途径及方法产业转型的路径选择是产业转型研究的核心部分。
近些年来,国内许多学者对此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在分析转型的具体方法及路径之前,有必要先了解产业转型的路径大体上包括哪些内容。
张利泉、张重艳在研究西部民族资源型地区产业结构调整的问题中阐述了产业转型的路径选择应包括:优化产业结构,实现地方经济多元化;要“以工补农”促进农业的发展;还要引进人才、提高人口素质、培育创新型人才。
至于如何转型,一些学者认为转型要根据城市发展的生命周期,在发展的不同阶段采取有针对性的对策。
处在幼年期的资源型城市,要在资源产地和城市发展的规划上下功夫,城市不一定要建立在资源产地,应科学规划和定位以实施避规转型;对于中年期的资源型城市,应提前做好转型准备,这可以利用资源优势来调整产业结构并争取实现资源的优势转换;而对于老年期的资源型城市,可利用积累下来的资金、技术和人才带动其他产业发展,把重心转移到非资源型行业的发展中。
考虑上面的观点,从城市发展的生命周期的角度来看,产业转型的关键时期是资源型城市的中年期,而在这个阶段转型的主导力量是政府,转型的关键是政府的经营能力。
因为城市的竞争力是在政府制定并实施完善的各项制度的基础上提高的,城市生态环境和综合环境建设也是通过政府建立完善的生态和地质环境综合防治机制来完成的,城市的社会服务体系和基础设施建设更是由政府来规划的。
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的途径摘要:本文以典型资源型城市-----鸡西为例,深入分析了鸡西拉长煤炭产业链,实现煤钢、煤电一体化,发展非煤产业等实现产业转型的具体途径。
关键词: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途径按照与原来资源产业有无直接产业关联,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有两条基本途径:一是发展接续产业,延伸产业链,实行“小转型”,二是发展替代产业,实行“大转型”,彻底摆脱对原来资源的依赖。
下面以煤城鸡西为例探讨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的途径。
一、拉长煤炭产业链1、原存问题产业附加值低:链条残缺,按实现产值计算,鸡西资源开发型产品中“原”字号产品在1995年高达70%。
2000年以前,鸡西一半以上的煤炭作为原煤外销,附加值极低。
资源型城市都是随着资源发掘在偏僻的矿产地建立的,许多资源型城市除矿业外,其他产业没有形成气候;在地理区位上又处劣势,区位条件差。
许多资源产品后续加工业被放在其他中心城市,使资源型城市成为纯粹的资源供给地,资源产业链条被人为分割,严重影响了资源型城市的产业结构升级和转型,使其难以发展成为综合性城市。
2、转变战略在鸡西,有人初步统计,如果把原煤留住,只需经过初次加工,一吨原煤立刻就能增值60元,更别说经过深加工了。
怎样让遍地的“黑煤”变“黄金”?鸡西人走出了一条延伸产业链的道路。
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鸡西就制定了“利用资源、深度开发,依靠科技、优化发展”及“资源转化、结构转化、城市转型、内联外引”发展战略。
2000年以来,鸡西在延长煤炭产业链,提高附加值方面作了极大的努力,投资6.5亿元,实施了26项重点技改项目,拉长了煤炭深加工产业链。
在这一过程中,重点加强了“煤转焦,煤转油、煤转气”,形成—条完整的煤——焦——气——油产业链,不仅提高了煤炭就地转化能力,还提高了产品附加值。
煤转焦:在政策和市场的强力作用下,短短几年时间,鸡西就建立了多座现代化的焦化厂。
到2004年底,鸡西焦炭生产能力猛增至160万吨。
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路径研究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和国际贸易的加剧,资源型城市经济结构单一,资源环境依存度高,面临着诸如资源枯竭、能源消耗、污染等问题,迫切需要进行转型发展。
本文将从资源型城市的概念入手,分析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面临的问题,探讨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路径。
一、资源型城市概念及其特点资源型城市,指依赖资源开发和产业化,形成的经济型城市。
这种城市一般分布在资源丰富的地区,主要指有石油、天然气、煤炭、金属矿藏等资源的城市。
资源型城市具有以下特点:1、经济结构单一:过度依赖资源开发,缺乏多元化产业。
2、资源环境依存度高:资源开发和环境污染并存,导致生态系统的破坏。
3、城市规模较小:由于高度依赖资源开发,因而城市规模有限。
4、城市基础设施相对薄弱:由于长期以来单一的经济结构,城市基础设施没有得到充分建设,设施相对薄弱。
二、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面临的问题1、资源枯竭: 由于资源开采量巨大,加之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很容易导致资源枯竭。
2、能源消耗: 资源型开发模式会导致大量的能源消耗,加大了环境负担。
3、环境污染: 资源型产业难以避免环境污染,对生态环境的危害很大。
4、社会矛盾: 单一的经济结构可能会导致居民收入水平较低,社会矛盾容易产生。
三、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路径1、加强环保措施:资源型城市应该采取环保措施,减少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2、多元化产业结构:资源型城市应该尽快发展多元化产业,降低对单一资源的依赖。
3、建设公共基础设施:资源型城市应该加大对公共基础设施的投入,提升城市运行效率。
4、创新科技成果:资源型城市应该加强科技创新,推广节能环保新技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5、扶持民间经济:资源型城市应该加大对民间经济的扶持力度,鼓励小型企业、农村经济等的发展。
四、案例山东省烟台市烟台市是“国家资源型城市”、“中国黄金城市”,拥有百色沙滩等著名旅游景点,旅游业、渔业和沿海工业成为烟台的三大支柱产业。
在旅游业发展的同时,烟台市也加速发展海洋经济、机械制造业等多元产业,实现了从传统的资源型城市向多元化城市的转变。
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的六大路径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的六大路径1. 多元化发展资源型城市通常依赖某一种资源产业作为主要经济支柱。
然而,这种单一产业依赖使城市在面临资源枯竭或国际市场波动时容易陷入困境。
为了实现产业转型,资源型城市需要通过多元化发展来降低对资源产业的依赖。
多元化发展可以包括开发其他产业,如制造业、服务业、高技术产业等,以实现产业结构的转型和升级。
2. 创新驱动创新是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的关键。
资源型城市在过去的发展中往往缺乏创新能力,依赖传统的资源开采和加工方式。
通过注重科技创新、技术升级和产品研发,资源型城市可以打破现有的产业格局,培育新兴产业,提高产业附加值。
政府可以提供支持政策和资金,鼓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培养创新人才,促进创新创业生态系统的形成。
3. 资源转型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的一个重要路径是资源的转型利用。
资源型城市往往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但传统的资源开采和加工方式可能对环境造成严重破坏。
资源转型可以通过发展清洁能源产业、节能环保技术和循环经济等方式来实现。
这样不仅可以减少对原始资源的依赖,还可以提高城市的环境质量和可持续发展水平。
4. 人才引进与培养产业转型需要大量的技术人才和创新人才来支撑。
资源型城市应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吸引高端人才和高素质劳动力到城市发展新兴产业。
资源型城市还需加大对本地人才的培养力度,提高人才的创新能力和技术水平。
政府可以制定优惠政策来吸引人才,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建立科研机构和高等教育机构,提供创新创业平台,培养人才的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
5. 资本市场改革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对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至关重要。
资源型城市通常在资源领域具备一定的竞争优势,然而在其他产业领域的资本供给相对不足。
资源型城市应加大对资本市场的改革力度,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参与到新兴产业的投资中。
政府可以推动股权融资和债券市场的发展,加强审慎监管,维护市场秩序,提高金融服务质量,为产业转型提供良好的金融环境和投融资支持。
资源型城市如何转型发展第一篇:资源型城市如何转型发展资源型城市如何转型发展资源型城市如何走上科学发展之路,这是一个非常需要进行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的问题。
产业结构单一、生产方式粗放、自主发展能力不强、市场竞争力较弱是资源型城市普遍面临的困难。
一些资源型城市由于经济社会发展长期依赖资源,抑制了人们的创造能力,结构调整缺乏内在动力,并且带来了生态恶化、收入差距悬殊等社会问题,加大了可持续发展的难度。
山西省晋城市是一个典型的资源型城市,经济发展长期倚重于煤铁资源。
近年来,晋城市坚持从资源型地区的实际出发,积极探索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之路,全力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有力地促进了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一、加快调产,增创优势,在优化结构中构筑支柱产业新格局近年来,晋城市始终把转型发展放在经济工作的突出位置,集中力量狠抓四个重点。
1.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努力提高煤炭产业集中度。
根据省政府的安排部署,坚定不移地推进煤炭企业兼并重组。
重组整合之后,全市保留矿井129座,产能规模为1.12亿吨,平均单井规模由32万吨提升到87万吨。
在此同时,我们还及早规划新建玉溪煤矿1000万吨,东大800万吨,沟底、沁和各500万吨,国投一期400万吨等几个现代化的骨干矿井,力争把我市打造成为全国最大的优质无烟煤生产基地。
2.做强做大优势产业,增创经济发展新优势。
按照“依托煤、延伸煤、超越煤”的思路,在延伸煤炭产业链上下功夫作了三篇文章。
一是大力发展煤化工产业。
在稳步建设高浓度氮肥项目的基础上,将工作重点转向发展以醇醚燃料为主的碳一化工,形成煤肥电和醇醚烃及精细化工并举的产业链条,实现由主要生产化肥向现代煤化工转变。
二是大力发展煤层气产业,加快了煤层气开发利用步伐。
到2008年底,已建成地面煤层气抽采井2621口,年抽采能力达到22亿立方米以上。
全市累计建成煤层气发电厂21座,总装机容量18万千瓦;同时建成煤层气加气站5座,累计改装煤层气汽车3000余辆,市区内出租车全部改装成为双燃料汽车。
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的路径与模式摘要:近些年,我国社会高速发展,经济水平不断进步。
作为国家重要的能源资源战略保障基地,资源型城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任务。
从基础设施、人力资本和制度环境三个子系统协同演化的新视角,提出不同成长阶段条件下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的模式选择:成长型城市,采取以基础设施转型为导向的“雁阵式”发展模式;成熟型城市,采取以人力资本转型为导向的“螺旋式”发展模式;衰退型城市,采取以制度环境优化为导向的跨越式发展模式;再生型城市,采取以新要素集聚为导向的“断尾式”发展模式。
其研究结论不仅可以为我国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提供理论基础,而且能够为公共政策调整提供可资借鉴的依据。
关键词: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路径引言在城镇化不断加速推进的背景下,如何破解在原有发展过程中,以资源换资本、换成长空间的资源型城市面临的迫切困境,为未来的有效转型设计科学合理的规划路径,是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的重要实践命题。
资源型城市是特定时代特定经济发展理念下的产物,目前已经难以适应经济新常态下的城市运转和成长需要,围绕城市建设来实现资源型城市空间、产业、技术、能源等方面重新布局,也是该命题的一项行之有效的途径。
1资源型城市高质量转型发展的阻力资源型城市高质量转型发展的阻力有以下几个:一是目标模糊,未能理顺发展思路,出现转型盲目、效率较低等现象,并不能充分利用当地的各类资源;二是创新乏力,资源型城市发展视野较窄,创新力度较弱,这就会降低资源型城市的经济效益;三是发展格局有待优化,协调发展质量较低,资源型城市因布局不合理而无法在经济建设中全面发力,影响当地资源综合利用成效;四是资源型城市绿色经济有待发展,在低碳发展的道路上阻力重重;五是缺乏保障机制,这会阻滞资源型城市高质量转型发展。
2资源型城市发展旅游业的现状近年来,旅游业从一种时尚的行为变成了人们最常见的休闲活动。
这与国家的大力推动有直接关系,旅游产品也不再局限于名胜古迹、名山大川,有各种短线游、长线游产品供消费者挑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