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解读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ppt
- 格式:pptx
- 大小:4.30 MB
- 文档页数:51
学习《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要点解读2020年5月1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发布。
《意见》共七大点,三十六条。
《意见》总体要求显示,确保到2020年西部地区生态环境、营商环境、开放环境、创新环境明显改善,与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2035年,西部地区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公共服务、基础设施通达程度、人民生活水平与东部地区大体相当,努力实现不同类型地区互补发展、东西双向开放协同并进、民族边疆地区繁荣安全稳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在此对《意见》进行归纳梳理,供学习贯彻参考。
一、“生态”二字贯穿《意见》始末梳理一万多字的全文,可以发现这份关系到加快形成西部大开发新格局、推动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的重磅文件中,“生态”二字贯穿始末,出现20次之多,“绿色”也出现了10次。
《意见》通篇更是传递了一个明显信号:守住生态环境底线,实现绿色发展将成为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旋律”。
在中国的地理和行政版图中,“西部”往往给人欠发达、甚至贫穷落后的印象。
西部大开发的范围包括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加上湖北省恩施、湖南省湘西、吉林省延边州)。
历史数据显示,涉及西部大开发的地区面积为685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的71.4%。
2002年末人口3.67亿人,占全国的25%,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5%。
西部大开发,一直是国家的战略部署,各方也在一直努力。
《意见》的出台,将为涉及西部大开发的地区在发展过程中的探索和实践进一步指明方向,拓展更宽的思路。
首先就是不走“老路”,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
事实上在这方面,之前我们有过如“秦岭违建别墅”和“祁连山生态破坏事件”等惨痛的教训。
所以《意见》首先明确的,就是要打好三大攻坚战,在生态环境保护领域,要求结合西部地区发展实际,打好污染防治标志性重大战役,实施环境保护重大工程,构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
2000年,我国正式吹响了西部大开发的号角。
20年来,在国家重点扶持和西部地区自身努力下,西部大开发成效显著,生态保护、环境治理、基础设施、科技教育、特色优势产业等取得积极进展,西部地区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得到大幅提升。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任务,描绘了把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蓝图,开启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历史方位和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决定了新时代西部大开发面临的新形势。
2019年3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七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提出西部地区要更加注重抓好大保护,更加注重抓好大开放,更加注重推动高质量发展,推进西部大开发加快形成新格局,西部地区将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再创辉煌。
西部大开发20年取得巨大成效(一)西部地区地区生产总值增速高于全国,在全国占比不断提高2000年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以来,在国家政策的精准扶持和西部地区自身努力下,西部地区保持了“两高”。
一是西部地区GDP 增速一直高于全国GDP 增速。
西部大开发政策实施以来,西部地区GDP增速一直保持高速和中高速状态,2000年到2018年西部地区GDP 平均增速高达11%,比全国平均水平高2个多百分点。
2000年至2007年,西部地区GDP 增速保持了加速状态,西部高速增长的状态一直保持到2013年的经济新常态。
2002年至2013年,西部地区GDP 增速一直保持在10%以上。
2013年我国进入经济新常态后,西部地区经济增速有所放缓,但仍然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二是西部地区G D P 占全国的比重不断提高。
2000年至2018年,西部地区GDP 由1.73万亿元提升到18.43万亿元,增加了10倍多,占全国的比重由17.5%提升到20.1%,增加了2.64个百分点。
西部大开发实施以来,西部地区一路高歌猛进,实现了大发展,自身经济规模不断壮大,在全国经济格局中的重要性不断提升,为支撑全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四川省商务厅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实施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四川省商务厅•【公布日期】2020.12.05•【字号】•【施行日期】2020.12.0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西部开发正文四川省商务厅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实施意见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精神,抢抓西部大开发重大机遇,加快推动四川转型发展、创新发展、跨越发展,现结合我省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部署,紧紧围绕形成大保护、大开放、高质量发展新格局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强化举措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推动四川在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上发挥带动作用,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和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上发挥引领作用,在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屏障上发挥示范作用,努力走在西部全面开发开放前列。
(二)主要目标。
到2020年,全省生态环境、营商环境、开放环境、创新环境明显改善,与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建设经济强省奠定坚实基础;到2022年,全省综合经济实力持续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全面改革开放、人民生活水平、现代治理能力、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形成产业结构优化、创新活力旺盛、区域布局协调、城乡发展融合、生态环境优美、人民生活幸福的发展新格局。
二、全面落实新发展理念(三)着力打好三大攻坚战。
聚焦“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加大彝区等深度贫困地区和特殊贫困群体脱贫攻坚力度,确保全面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在此基础上压茬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深入推进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和长江经济带生态修复,编制实施长江经济带战略环境评价四川省“三线一单”,建立完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