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刍动物营养检测
- 格式:pdf
- 大小:476.07 KB
- 文档页数:8
简述牛反刍检查的方法病理变化及临床意义牛反刍检查是对牛进行疾病诊断和健康状况评估的一种常用的方法。
通过对牛的反刍行为、反刍物、营养状况等进行观察和评估,可以了解牛的胃肠道功能、消化吸收情况以及患病的可能性。
牛的反刍检查可以通过以下步骤进行:1.观察反刍行为:牛在进食后,会将食物咀嚼后吞下,然后在随后的休息期内将食物反刍出来再咀嚼。
通过观察牛的反刍行为,可以了解牛的反刍频率、反刍时间等指标,进而评估牛的反刍功能。
2.检查反刍物:牛的反刍物一般为固体物质和液体物质的混合物。
通过检查反刍物的颜色、臭味、质地等特征,可以评估牛的胃肠道健康状况。
例如,颜色过于黑暗可能表示出血情况,臭味异常可能表示发生了感染等。
3.分析营养状况:检查牛的反刍物中的营养成分含量,可以判断牛的消化吸收能力。
例如,反刍物中未消化的纤维含量较高,可能表示牛的消化功能有问题。
4.检查牛的体重和体格特征:通过对牛的体重、体格特征等方面的观察,可以了解其营养状况和发育情况。
例如,体重下降可能表示牛的饲养条件不良或发生了疾病等。
牛反刍检查的病理变化和临床意义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反刍频率和时间的变化:正常情况下,牛的反刍频率和时间比较稳定。
但如果牛的反刍频率明显减少或反刍时间延长,可能表示牛的胃肠道功能发生了异常变化,如消化不良、胃酸过多等。
2.反刍物的异常:牛的反刍物应该是食物经过反刍后排出的固体物质和液体物质的混合物。
如果反刍物的颜色、臭味、质地等出现异常,可能表示牛患有胃炎、消化障碍等疾病。
3.营养状况异常:牛的反刍物中的营养成分含量可以反映其消化吸收能力。
如果反刍物中未消化的纤维含量较高,可能表示牛的消化功能受损。
4.体重和体格特征的变化:牛的体重和体格特征是评估其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
如果牛的体重下降或出现消瘦、营养不良等现象,可能表示牛的健康状况较差或患有其中一种疾病。
牛反刍检查的临床意义在于其可以为兽医提供重要的诊断和评估指标,有助于早期发现患病牛和营养不良牛,从而进行及时的治疗和调整饲养管理措施。
牛反刍检查方法及临床意义
一、牛反刍检查方法
牛反刍检查是通过观察牛的口腔、舌、牙齿、唾液、鼻孔和胸腔等部位,了解牛的反刍情况是否正常的一种方法。
具体检查方法如下:
1. 观察牛的口腔,注意观察口腔粘膜、舌面和牙齿等情况。
2. 观察牛的唾液分泌情况,正常情况下牛的唾液分泌量较多,呈白色泡沫状。
3. 观察牛的鼻孔,注意观察鼻孔是否通畅,有无流涕、鼻塞等情况。
4. 观察牛的胸腔,通过按压胸腔观察是否有疼痛反应,同时观察胸腔内是否有异常声音。
二、牛反刍病理变化
牛反刍病理变化主要包括口腔粘膜病变、舌面病变、牙齿病变、唾液异常、鼻孔病变和胸腔病变等。
这些病变可能是由病毒、细菌、寄生虫等引起的,也可能是由于营养不良、饲料不良等原因导致的。
三、牛反刍临床意义
牛反刍检查在兽医临床中有着重要的意义。
通过观察牛的反刍情况,可以及时发现牛的疾病,及时进行治疗,防止疾病的恶化和传播。
此外,牛反刍检查还可以评估牛的健康状况,为养殖户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牛反刍检查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方法,可以帮助兽医人员和养殖户更好地了解牛的反刍情况,及时发现并治疗疾病。
体外产气法评价反刍动物饲料营养价值的研究王芳;徐元君;牛俊丽;赵勐;张养东;张开展;卜登攀【摘要】试验旨在通过体外产气法评定反刍动物常用饲料原料的营养价值.饲料原料包括3种能量饲料(玉米、玉米皮、麸皮)和3种粗饲料(苜蓿草粉、苜蓿干草、玉米秸秆),通过体外发酵试验,测定各种饲料原料2、6、12、24 h累积产气量、体外发酵参数及营养物质降解率,并分析不同类型饲料发酵动力学参数及发酵动力学与营养成分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能量饲料中,玉米体外发酵24 h的产气量(GP24)、理论最大产气量(A)最高,产气曲线的平滑度(B)与其他能量饲料相比没有显著差异(P>0.05);玉米的干物质降解率(DMD)最高,玉米皮的中性洗涤纤维降解率(NDFD)最高,麸皮的粗蛋白质降解率(CPD)最高;粗饲料间GP24差异不显著(P>0.05),苜蓿草粉的GP24、A、DMD、CPD均最高,而粗饲料间B部分差异不显著(P>0.05);GP24和A与粗蛋白质(CP)、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灰分(Ash)均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P<0.01).综上所述,不同类型饲料间产气量及动力学参数存在显著差异,能够为奶牛日粮配制提供参考.【期刊名称】《中国畜牧兽医》【年(卷),期】2016(043)001【总页数】8页(P76-83)【关键词】体外产气法;能量饲料;粗饲料;营养价值【作者】王芳;徐元君;牛俊丽;赵勐;张养东;张开展;卜登攀【作者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动物营养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193;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动物营养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193;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动物营养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193;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动物营养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193;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动物营养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193;北京中地种畜有限公司,北京100028;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动物营养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193;CAAS-ICRAF农用林业与可持续畜牧业联合实验室,北京100193;东北农业大学食品安全与营养协同创新中心,哈尔滨15003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963.3精饲料是反刍动物日粮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品质的优劣直接关系到日粮的营养水平。
简述牛反刍检查的方法病理变化及临床意义一、引言牛是重要的经济动物之一,反刍是其特有的消化方式。
牛的反刍检查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检查方法,通过观察牛的反刍状态和相关病理变化,可以帮助兽医判断牛的健康状况,早期发现疾病,进行相应的治疗措施。
本文将介绍牛反刍检查的方法、病理变化以及临床意义。
二、牛反刍检查的方法牛反刍检查主要通过观察牛的反刍状态和相关指标来进行。
具体的方法如下:1. 观察反刍行为:正常的牛会进行反刍行为,包括咀嚼食物、吞咽、再次咀嚼等。
观察牛是否有正常的反刍行为,可以初步判断其消化系统的功能是否正常。
2. 观察反刍频率:正常牛的反刍频率通常为每分钟1-2次。
如果牛的反刍频率明显增加或减少,可能意味着其消化系统存在问题。
3. 观察反刍时间:正常牛的反刍时间通常为每次10-15分钟。
如果牛的反刍时间明显缩短或延长,可能意味着其消化吸收功能存在异常。
4. 观察反刍物:正常牛的反刍物应该是细碎、湿润、糊状。
如果反刍物出现异常,如干燥、硬块、异物等,可能意味着牛的消化功能存在问题。
5. 检查反刍气味:正常牛的反刍物应该具有特殊的酸味。
如果反刍物的气味异常,如恶臭、腐败等,可能意味着牛的消化道存在感染或炎症。
三、牛反刍检查的病理变化牛反刍检查可以观察到一些病理变化,常见的病理变化如下:1. 反刍频率增加:牛的反刍频率增加可能是由于消化功能受损引起的,如胃酸过多、胃肠功能紊乱等。
此外,牛的反刍频率增加也可能与心理压力、环境变化等因素有关。
2. 反刍频率减少:牛的反刍频率减少可能是由于消化功能受损引起的,如胃功能不良、胃酸过少等。
此外,牛的反刍频率减少也可能与食欲不振、疲劳等因素有关。
3. 反刍时间缩短:牛的反刍时间缩短可能是由于消化吸收功能受损引起的,如胃肠道炎症、消化酶缺乏等。
4. 反刍时间延长:牛的反刍时间延长可能是由于反刍物排空困难引起的,如胃梗阻、胃轻度扩张等。
5. 反刍物异常:牛的反刍物异常可能是由于消化功能异常引起的,如异物阻塞、胃内肿瘤等。
反刍动物营养试验手册-------消化代谢试验部分(修改版)反刍动物营养研究室中国农业科学院畜牧研究所二〇〇四年六月一日前言2003年在本研究室进行了为期四个月的奶牛消化代谢实验,实验操作过程中,采用了许多方法,成功失败皆有。
每每在失败之后方知实验操作之重要,经验积累之难得,于是便有了将这些看似简单的方法和提示落实于文字的想法,希望能给做相关实验的人员些许提示和帮助。
但毕竟能力有限,在实验过程中因力求细致准确而有因简就繁之嫌,有些文字表达方面过于累赘,错误和不当之处在所难免,同时,由于实验内容要求,所涉及的方法有限,所以这只能是抛砖引玉,希望大家能够不吝指出,并不断改进,使之逐渐完善!手册的形成是在导师王加启研究员指导督促以及实验室各位老师同学帮助下,集实验小组各成员(王吉峰博士、汪水平硕士和姚美蓉硕士)的工作结果而成!2002级博士研究生李树聪 2004年7月13日于反刍动物营养研究室目录饲料及其剩余料样品的采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瘤胃液pH,NH3-N和VFA样品采集和保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瘤胃动态食糜样品采集和保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离瘤胃微生物样品采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瘤胃原虫计数用样品的采集和保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乳样的采集和保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小肠液采集及其预处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粪样采集及其预处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尿样采集及其预处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瘤胃原虫计数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酸性洗涤不溶灰分的测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氨氮测定方法--氧化镁直接蒸馏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瘤胃液氨氮检测方法-靛酚比色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瘤胃液VFA测定---气相色谱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8瘤胃微生物量测定方法-嘌呤碱基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 Co—EDTA 配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4铬染纤维的制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5原子吸收测定用容器洗涤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7干法灰化食糜流量监测用指示剂(Co Cr Yb)测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8湿法消化食糜流量监测用指示剂(Co Cr Yb)测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9瘤胃液中Co浓度的测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0指示剂的配合和使用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1饲料及其剩余料样品的采集一、采样方法预试期每天饲喂时准确记录饲喂量,观察饲料采集速度,记录采食完85~95%饲料所需时间,调整剩余料采集时间。
测定反刍动物饲料营养成分降解率的方法
王雅晶;左奎
【期刊名称】《草食家畜》
【年(卷),期】1999(000)001
【摘要】为证实各类饲料的营养价值,需对其营养成分降解率进行评定。
评定饲料营养成分降解率的方法,常用的有体内法、体外法和半体内法,而体外法又包括人工瘤胃模拟技术、溶解度法和酶解法。
1体内法体内法是评定饲料在瘤胃内降解率的直接方法。
它是用真胃瘘管或十二指肠瘘管结...
【总页数】2页(P13-14)
【作者】王雅晶;左奎
【作者单位】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塞因斯特生物技术公司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816.11
【相关文献】
1.反刍动物饲料蛋白质瘤胃降解率的测定方法综述 [J], 李树聪;王加启;唐文花
2.反刍动物饲料蛋白质降解率测定方法述评 [J], 许冬梅;李毓华
3.柑橘皮的营养成分及体外降解率测定 [J], 杜秦娇;孔倩茹;孙莉;王磊;郑琛
4.不同产地豆粕和DDGS营养成分、瘤胃降解率及小肠消化率的分析测定 [J], 王婷婷;辛杭书;于濛;曲志涛;吴宗进;张永根
5.反刍动物饲料蛋白质降解率的测定方法研究进展 [J], 杨游;宋代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简述牛反刍检查的方法病理变化及临床意义牛反刍是一种特殊的消化方式,牛首先将食物咀嚼成小颗粒,然后咽下进入第一胃,再经过反刍过程,将食物重新咀嚼后再次咽下,最后进入瘤胃消化。
牛反刍检查是通过对牛的瘤胃进行检查,了解其病理变化及临床意义的一种方法。
牛反刍检查主要包括外观检查、组织学检查和微生物学检查三个方面。
外观检查主要观察瘤胃的外观形态、大小、颜色等特征,以及有无溃疡、出血等病变。
组织学检查是通过取瘤胃组织标本进行组织切片,然后使用显微镜观察病理变化,如炎症、坏死、增生等。
微生物学检查是通过培养和鉴定瘤胃内的微生物,了解其种类和数量。
牛反刍检查的病理变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瘤胃黏膜的炎症变化,常见的炎症有浆液性炎症、化脓性炎症等。
其次是瘤胃壁的溃疡和出血,溃疡可以是单个或多个,大小不一,出血可以是点状或片状。
再次是瘤胃黏膜的增生和变性,增生可以导致瘤胃壁增厚,变性可以导致瘤胃功能异常。
最后是瘤胃内的微生物感染,常见的病原微生物有细菌、真菌和寄生虫等。
牛反刍检查的临床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对牛的健康状况进行评估,通过观察瘤胃的外观和病理变化,可以了解牛的营养状况和消化功能是否正常。
其次是对牛的疾病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通过观察瘤胃的病理变化和微生物感染情况,可以确定疾病的种类和程度,从而指导治疗方案的制定。
再次是对牛的饲养管理提供参考,通过观察瘤胃的病理变化,可以评估饲料的质量和饲养管理的合理性,进而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
最后是对牛群的疾病控制和预防提供支持,通过对瘤胃的微生物感染情况进行监测,可以及时采取预防措施,减少疾病的发生和传播。
牛反刍检查是了解牛瘤胃病理变化及临床意义的重要方法,通过外观检查、组织学检查和微生物学检查,可以了解瘤胃的病理变化和微生物感染情况,为牛的健康评估、疾病诊断和治疗、饲养管理以及疾病控制和预防提供依据,对保障牛群的健康和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2006级硕士反刍动物营养题1、检测瘤胃上皮细胞VFA的吸收规律,可应用那些反刍动物营养研究技术,简述思路利用同位素标记挥发性脂肪酸(VFA) 法直接测定饲料碳水化合物在反刍动物瘤胃原位置的产生速率先研究在模拟连续饲喂条件下瘤胃丙酸的基本产生速率(饲料碳水化合物发酵产生的) ,然后通过连续灌注法,改变瘤胃丙酸产生速率,研究丙酸的瘤胃上皮吸收和向后消化道的流通规律根据美国康乃尔净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体系(CNCPS) ,分析测定了4 类24 种饲料的营养成分, 利用体外批次培养技术测定了它们在体外培养一定时间后的丙酸产量, 由此建立了饲料中产丙酸的营养成分(CA、CB1、CB2、PA、PB1、PB2 ,mg) 和其体外丙酸产量(Y,mmol)的回归方程。
并利用体内法校正了该回归模型。
2、唾液对瘤胃发酵的作用唾液中含有无机离子,影响瘤胃水盐平衡,呈弱碱性,绵羊PH为8.4-8.7,对瘤胃酸度起缓冲作用,瘤胃液稀释率提高,对瘤胃的消化代谢有重要作用唾液中含有生物活性成分如IGF-1、促胃液素、胰岛素、孕酮等,提高干物质消失率、碳水化合物消化和微生物蛋白合成,是瘤胃激素的重要来源之一。
3、去瘤胃原虫对PH值、氮沉积和纤维消化率影响导致瘤胃pH值下降。
细菌的数量增加,瘤胃氨浓度下降。
使甲烷产量下降导致饲料的干物质、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的消化率下降。
使反刍动物的氮沉积增加4、影响乳脂率的因素?如何提高?影响乳脂率的因素主要有遗传因素、饲料因素、产犊季节、挤奶次数、疾病与药物等。
如何提高:(1)通过育种途径。
(2)通过饲料营养调控途径。
①调整日粮精粗比例,提高日粮干物质尤其粗纤维的采食量,粗饲料比例高,则乙酸与丙酸的比值也高,乳脂率也愈高②日粮中中添加一定量的保护性脂肪③添加缓冲剂如碳酸氢钠。
碳酸氢钠可以提高瘤胃内pH 值,使瘤胃内微生物区系正常,增加挥发性脂肪酸总量及其吸收率,从而提高乳脂率(3)改进饲喂方法。
二、反刍动物的腹部及胃肠检查(一)腹部检查主要通过视诊和触诊来检查1.腹部视诊。
主要观察腹围大小和肷窝充满程度。
反刍动物在健康状况下经常采食大量粗饲料,腹围一般比较大,母畜妊娠后期,通常右侧扩大显著。
在病理状态下,腹围可增大和缩小。
(1)腹围增大。
在瘤胃内积聚大量气体,左腹侧上方膨大,肷窝凸出,腹壁紧张而有弹性,叩诊呈鼓音,见于急性瘤胃臌气。
由于过食,瘤胃内充满大量食物,左腹侧下方膨大,肷窝消失,叩诊呈浊音,见于瘤胃积食。
右侧腹围膨大,主要见于皱胃积食及瓣胃阻塞。
腹部下方两侧膨大,触诊有波动感,叩诊呈水平浊音,见于腹水和腹膜炎等。
(2)腹围缩小。
主要见于长期饲喂不足,食欲扰乱及顽固性腹泻,慢性消耗性疾病,如贫血,营养不良,内寄生虫病、结核和副结核病等。
2.腹部触诊。
健康牛腹壁触诊反应比较迟钝。
主要检查腹壁敏感性和紧张度,腹壁敏感性增强,见于急性腹膜炎和肠套叠等,腹壁紧张度增高,见于破伤风。
(二)前胃和皱胃检查1.瘤胃检查。
(牛视频:1-45,图片:1-45.1、1-45.2、1-45.3、1-45.4。
羊视频:2-13,图片2-13.1、2-13.2、2-13.3、2-13.4)反刍动物的瘤胃,占左侧腹腔的绝大部分,与腹壁紧贴。
瘤胃检查通常用视诊,触诊、叩诊及听诊等方法。
(1)视诊。
正常时左侧肷窝部稍凹陷,牛羊饱食后则变平坦。
瘤胃臌气和积食时,肷窝凸出与髋结节同高。
尤其在急性臌气时,凸出更为显著,甚至和背线一样平。
肷窝凹陷加深,见于饥饿和长期腹泻等。
(2)触诊。
方法是检查者站于牛的左侧方,面向动物后方,左手放于动物背部作支点,用右手手掌或拳放于左肷上部,先用力反复触压瘤胃,以感知其内容物性状,后静置以感知其蠕动力量并计算蠕动次数。
触诊正常瘤胃内容物性状,依采食前后及部位而不同,采食前,瘤胃上部有约3cm厚的气体层,故较松软,采食后,肷窝部的硬度似捏粉样硬度,用拳压迫后,其压痕约保持10s不退。
瘤胃中、下部内容物较坚实,因腹肌张力较大,一般需冲击触诊才能感知内容物性状。
反刍动物营养学反刍动物的营养学是指它们的营养需求,营养状况及其影响的一类研究。
由于它们的特殊饮食习惯,反刍动物有着独特的营养需求和对营养的健康需求,因此,有必要开展关于反刍动物营养学的研究。
反刍动物包括草原动物、家畜和家禽等,它们通常以各种草料及其制品作为主要营养来源。
这些动物的营养状况与它们摄取的各种营养成分有着密切关系。
此外,环境因素,如温度、湿度和气候对反刍动物的营养状况也有影响。
因此,了解反刍动物营养学的实际情况可以帮助我们正确设计营养配方,及时发现反刍动物饮食不良,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以最大限度满足反刍动物的营养需求。
多种营养素是反刍动物的关键营养素,它们的含量和比例是反刍动物的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
氮素、磷素是反刍动物营养状况的关键营养素,氨基酸是动物体内构成蛋白质的必需物质,而微量元素如钙、镁、硫、钠、钾等,及维生素等有机物,是反刍动物的关键营养素。
确定反刍动物营养需求的途径有多种,包括非研究观察法、实验室分析法、静态模型法、动态模型法以及免疫学法等。
其中,实验室分析法是反刍动物营养学研究的主要手段,它提供营养分析结果,能为反刍动物营养学研究提供有效根据。
此外,为了更好地针对反刍动物的营养需求,研究者也可以利用动态模型把反刍动物的营养状况与草料营养特性、草料采收量等因素联系起来,这样可以使反刍动物的营养健康得到很大的改善。
在反刍动物营养学研究的实际应用中,我们还可以利用免疫学方法来研究反刍动物的营养状况。
这种方法利用反刍动物体内抗原反应的变化来检测反刍动物营养状况,从而可以对反刍动物的营养提供及时、精确的监控信息。
总之,反刍动物营养学是一门涉及反刍动物营养需求,营养状况及其影响的研究,它的关键是提供科学的营养解决方案,确保反刍动物的营养健康。
科学的营养管理,则可以有效地提高反刍动物的产量,改善它们的生活质量,为反刍动物营养学的研究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简述牛反刍检查的方法,病理变化及临床意义牛反刍检查是一种常用的疾病诊断方法,通过观察和分析牛的反刍行为、牛粪的外观和气味、胃内容物的酸度等指标,来判断牛的健康状况和是否存在疾病。
下面将详细介绍牛反刍检查的方法、病理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一、牛反刍检查的方法1.观察反刍行为:正常的牛每天会进行8次到10次的反刍,每次反刍时间约为25分钟到40分钟,反刍间隔时间约为1小时到1小时半。
观察牛是否有反刍异常,如反刍次数减少、反刍时间延长等。
2.观察牛粪的外观和气味:正常牛的粪便呈圆形或扁圆形,颜色呈棕色至深棕色,质地软硬适中。
异常情况包括粪便颜色异常、质地偏硬或偏稀,以及有异物混入等。
正常牛粪的气味淡而清新,异常情况包括气味异味或恶臭。
3.检查胃内容物的酸度:通过取胃内容物样本,使用pH试纸测定胃液的酸碱度。
正常牛的胃液pH值约为5.5到6.5,当pH值超过这个范围时,可能表示牛的胃功能异常。
二、牛反刍检查的病理变化及临床意义1.反刍异常:反刍异常是牛最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之一,常见的病理变化包括反刍次数减少、反刍时间延长、反刍间隔时间缩短等。
这些异常可能是由于牛胃功能障碍引起的,也可能是其他疾病(如消化道感染、消化道梗阻等)导致的。
临床上,反刍异常可作为判断牛胃功能状态和消化道健康的重要指标。
2.牛粪异常:牛粪异常是牛消化系统疾病的常见表现,常见的病理变化包括粪便颜色异常(如绿色、黄色、血便等)、质地偏硬或偏稀,以及有异物混入等。
这些异常可能是由于牛消化功能障碍、营养不良、感染等引起的,临床上可用来判断牛的消化道健康状态和是否存在疾病。
3.胃液酸碱度异常:胃液酸碱度异常是牛胃功能异常的重要表现,常见的病理变化包括胃液pH值偏高或偏低。
当胃液pH值偏高时,可能表示瘤胃功能失调,如瘤胃酸度过低导致的酸中毒。
当胃液pH值偏低时,可能表示瘤胃功能过度刺激,如瘤胃酸度过高导致的瘤胃溃疡。
胃液酸碱度的异常变化可用于判断牛瘤胃功能的状态,并进一步指导临床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