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 第九章统计指数分析..
- 格式:ppt
- 大小:1.57 MB
- 文档页数:80
第九章 统计指数一、本章要点1.指数最早是从研究商品和物价的变动开始的。
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狭义的指数是用来说明不能直接相加的复杂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综合变动的相对数。
其作用是:综合反映社会经济现象的变化方向和变化程度;是进行因素分析的基础。
主要可以分为:个体指数、类指数和总指数;数量指标指数与质量指标指数;简单指数与加权指数;综合指数、平均数指数、平均指标指数等。
2.综合指数是计算总指数的方法之一。
其特点有:先综合,后对比;固定同度量因素;保持分子与分母的一致性。
通常在计算数量指标指数的时候把作为同度量因素的质量指标固定在基期(即采用拉氏物量指数∑∑=0010p q p q K q ),在计算质量指标指数的时候把作为同度量因素的数量指标固定在报告期(即采用派氏质量指标指数∑∑=1011q p q p K p )。
3.加权平均数指数是计算总指数的方法之二。
它与综合指数的区别在于:出发点不同;对资料的要求不同;选择的权数可以不同。
常用加权算术平均数的方法计算数量指标指数(即∑∑=000001q p q p q q K q ),加权调和平均数的方法计算质量指标指数(即∑∑=011111p q p q p K p )。
在实际工作中平均数指数又赋予了新的内容,即作为固定权数的平均数指数,常用来计算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和工业生产指数等。
4.可变指数可以分解为可变构成指数与固定构成指数。
它是在研究平均指标变化时所应用的统计指数。
5.指数体系就是指在经济上有联系、在数量上保持一定对等关系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指数所形成的整体。
统计指数是进行因素分析的基础,应用指数体系还可以进行指数之间的换算。
因素分析包括总量指标的因素分析、相对指标的因素分析和平均指标的因素分析,从涉及到的因素的多少来划分,有两因素分析或多因素分析。
6.指数数列有定基指数与环比指数;不变权数指数与可变权数指数。
二、难点释疑1.在进行统计指数的计算和应用时,经常会发生同度量因素固定在哪一个时期的问题,其遵循的原则是:要从指数本身的经济意义上来考虑;要从指数体系的要求上来考虑;要从实际应用的便捷方面上来考虑。
第九章统计指数分析法统计指数在社会经济统计中历史比较悠久。
1、萌芽:17世纪欧洲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时期。
1675年伏亨曾编制了谷物、家禽、布帛、鱼类等商品的物价指数,但只限于观察单一商品的价格变动。
2、发展:18世纪中叶。
产生了反映多种商品价格变动程度的物价总指数。
3、扩展:20世纪。
统计指数不仅用来反映商品价格的变动,而且扩展到工业生产、进出口贸易、股票证券投资分析等各个方面。
目前,统计指数在经济分析的各个领域里已得到广泛的应用,是一种常用且重要的分析指标。
例如:股票价格指数、商品价格指数、经济增长指数。
第一节统计指数的概述一、统计指数的概念及特点(一)概念统计指数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1、广义的统计指数是指凡是表明社会经济现象数量对比的指标,包括比较相对数、动态相对数、计划完成相对数。
2、狭义的统计指数是一种特殊的相对数,即综合反映不能直接相加的复杂社会经济现象数量综合变动程度的相对数。
例如:计算零售商品价格指数商品零售价格指数 = d+e+f / a+b+c 或者g+h+i/3 ? (二)基本特点1、统计指数通常以相对数的形式来表示。
2、反映复杂现象的统计指数具有综合的性质,它综合地反映了复杂现象总体的数量变化关系。
3、反映复杂现象的统计指数具有平均的性质,它反映复杂现象总体中各个单位变动的平均水平。
二、统计指数的种类(一)按所反映的对象范围不同,可分为个体指数、组指数和总指数。
1、个体指数指反映单个现象或单个事物变动的相对数。
个体指数=报告期水平/基期水平。
例如:个体销售量指数01Q Q K Q,反映某种商品销售量变动的指数。
个体价格指数 01P P K P,反映某种商品价格变动的指数3、组指数,也叫类指数,是综合反映总体内某一类现象变动的相对数。
例如:食品类的价格指数、衣着类的价格指数。
2、总指数是综合反映整个复杂经济现象总体变化情况的相对数。
总指数有两种计算形式,即综合指数和平均指数。
统计学统计指数分析法统计学是一项重要的科学方法,它可以帮助我们收集、整理、分析和解释数据。
统计指数分析法是统计学中的一种应用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分析和解释多个指标之间的关系和趋势。
本文将介绍统计指数分析法的定义、原理和应用,并提供几个具体的实例。
统计指数分析法是一种将数据指标转化为相对数的方法。
它通过计算各个指标相对于其中一基准指标的比率或相对变化量,来反映多个指标之间的相对关系和变化趋势。
这种相对数常常被称为“指数”,用来比较不同指标的大小和变化。
统计指数分析法的原理是基于以下两个核心概念:权重和基期。
权重是指不同指标在整体中的重要性或权重,它可以通过主观判断或客观评估来确定。
基期是指参照的时间点或时间段,用来对比各个指标的变化情况。
在应用统计指数分析法时,首先需要选择一项基准指标。
基准指标可以是任何一个被认为比较合适的指标,比如一个最主要或最关键的指标。
然后,需要确定各个指标与基准指标的相关性和变化趋势。
这可以通过计算各个指标与基准指标的比率或相对变化量来实现。
最后,将这些相对数进行加权求和,得到一个综合指数,反映各个指标的整体变化趋势。
统计指数分析法在实际应用中具有广泛的用途。
一方面,它可以帮助我们分析和解释多个指标之间的关系。
比如,在金融领域,我们可以使用统计指数分析法来分析股票市场中各个指数的涨跌情况。
另一方面,它也可以帮助我们分析和解释一个指标的变化趋势。
比如,在经济领域,我们可以使用统计指数分析法来分析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变化情况。
下面是几个具体的实例,以帮助理解统计指数分析法的应用。
1.指数股票市场分析:假设我们希望比较两个股票指数A和B的涨跌情况。
首先,我们选择其中一个指数作为基准指标,比如指数A。
然后,计算指数B相对于指数A的比率或相对变化量,并进行加权求和,得到一个综合指数。
通过分析这个综合指数的大小和趋势,我们可以得出指数B 相对于指数A的涨跌情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