蚀变岩转石在第四系覆盖较厚区的找矿意义
- 格式:doc
- 大小:33.00 KB
- 文档页数:5
平度市新河铁矿地质特征分析田晓留;黄玉华;梅西华;杨冲【摘要】平度市新河铁矿位于安丘莱州铁成矿带中部,铁矿床产于古元古代粉子山群小宋组中,共圈定3个磁铁矿体,矿石为石英型磁铁矿石,属沉积变质型铁矿床。
赋矿层位具专属性,以磁异常为其找矿标志,通过综合分析研究,认为该铁成矿带内具有较好的找矿前景。
%Xinhe iron deposit is located in middle part of Changyi Laizhou iron metallogenic belt in Pingdu city.The iron deposit occurred in Palaeoproterozoic Xiaosong formation of Fenzishangroup.Three magnet ore bodies have been circled totally.Ore bodies are quartz magnetite,and belong to sedimentary metamor-phic type.The ore bearing layers have specialization.Magnetic anomaly is considered as prospecting crite-ria.Through comprehensive analysis and research,it is regarded that iron metallogenic belt has a good prospecting potentiality in this area.【期刊名称】《山东国土资源》【年(卷),期】2015(000)008【总页数】4页(P16-19)【关键词】铁矿;沉积变质型磁异常;地质特征;安丘;莱州铁成矿带;平度新河【作者】田晓留;黄玉华;梅西华;杨冲【作者单位】山东泰山地质勘查公司,山东泰安271000;山东泰山地质勘查公司,山东泰安 271000;山东泰山地质勘查公司,山东泰安 271000;山东泰山地质勘查公司,山东泰安 271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8.31引文格式:田晓留,黄玉华,梅西华,等.平度市新河铁矿地质特征分析[J].山东国土资源,2015,31(8):16-19.TIAN Xiaoliu,HUANG Yuhua,MEI Xihua,etc. Analysis on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Xinhe Iron Deposit in PingduCity[J].Shandong Land and Resources, 2015,31(8):16-19.安丘-莱州铁成矿带是胶西北成矿区内的沉积变质型铁矿的主要成矿带,1∶20万航磁异常特征明显,已发现了多个铁矿床[1-3]。
交代蚀变岩岩石学及其找矿意义蚀变岩是指在地表或浅层地壳发生不同程度的变质作用,由于岩石中的矿物质和结构发生改变而形成的一类岩石。
蚀变岩岩石学是研究蚀变岩的起源、组成、结构和变质作用的学科。
蚀变岩的特点是原岩中的矿物质和结构发生了变化,产生了新的矿物质和结构。
蚀变岩的形成过程是地质学领域中非常重要的研究内容,对于理解地壳演化、矿床成因和找矿预测都具有重要意义。
蚀变岩的形成主要受到原岩成分、地质构造、地温、地压、流体活动等因素的控制。
原岩的成分决定了蚀变岩中可能出现的矿物质,地质构造则决定了岩石中的裂隙和通道,对流体的运移和沉淀起着重要的作用。
地温和地压是蚀变作用发生的基本条件,流体活动则是蚀变作用的重要动力。
在地壳深部,高温高压条件下的蚀变作用主要是由地壳深部的岩浆活动引起的,而在地壳浅部,蚀变作用主要是由地下水的渗透和运移引起的。
蚀变岩的矿床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蚀变岩中常常富含有用矿物质。
蚀变作用的过程中,原岩中的矿物质会发生变化,产生新的矿物质。
一些有用矿物质,如铜、铅、锌等,常常与蚀变作用有关。
因此,通过研究蚀变岩的特征和成因,可以找到有用矿床的迹象,为找矿提供重要的依据。
2. 蚀变作用改变了岩石的物理性质。
蚀变岩常常具有较高的孔隙度和渗透性,使得岩石容易被地下水浸蚀和运移。
这为矿物质的富集和矿床的形成提供了有利条件。
此外,蚀变作用还改变了岩石的热导率和电导率等物理性质,这些性质的变化可以通过地球物理勘探来探测,从而找到潜在的矿床。
3. 蚀变作用改变了岩石的化学性质。
蚀变作用常常伴随着岩石中的矿物质的溶解和沉淀过程,使得原岩中的一些元素重新分配。
这些过程导致了岩石中的一些元素富集和分离,从而形成了一些特殊的矿物质和矿床。
因此,通过研究蚀变岩的化学性质,可以找到一些特殊的矿床类型。
4. 蚀变作用是矿床成因的重要环节。
蚀变作用常常是矿床形成的重要环节之一,特别是在热液矿床和岩浆矿床的形成过程中。
中国金矿地质勘查1.普查找矿方法重砂法和传统方法直接找矿是50年代以前世界找金的主要方法。
这一时期是直接找矿、就矿找矿阶段,这种方法简单、经济,对于寻找地表矿、易识别矿是有效的;50~70年代,是方法找矿阶段,是物化探方法找矿广泛运用的时期;70年代以后,趋向地质理论找矿、综合方法找矿,找矿的主要对象已从找地表矿,易识别矿转向难识别矿、隐伏矿。
尤其是地质工作程度较高的国家和地区找矿难度增大了,传统方法找矿效果越来越差。
在这种新形势下,世界上重要产金国和地质工作先进的国家和地区,已从直接找矿转向地质理论找矿、综合方法找矿,强调建立矿床模式,加强综合信息研究。
化探是金矿找矿中广泛采用的方法,具有成本低、速度快、效果好的特点。
尤其微量金的测定方法日趋完善和电子计算机在化探工作中的推广、应用,使化探找金更具生命力。
60年代美国成功地运用化探方法寻找微细浸染型金矿床,发现了内华达金矿带,该带二三十个矿床的发现都运用了化探方法,主要指示元素是砷,指示元素组合为砷、锑、汞、钨等。
这是化探找金的重大突破。
原苏联也很重视化探找金,50年代中期已在南乌拉尔、乌兹别克等地依据砷的地球化学异常找金,以后化探配合其他找矿方法陆续发现了包括穆龙套在内的一系列重要金矿床。
目前,化探已是不可缺少的找矿方法,尤其对于微细浸染型金矿、斑岩型金矿、难识别或隐伏金矿,是有效的主要方法。
中国近年来,痕量金分析技术取得了突破,河南省地质矿产局岩矿测试中心用国产一米光栅光谱仪,采用化学光谱法,使金的检出下限达到0.3×10-12~0.1×10-12,采用活性炭吸附柱富集,发射光谱法测定痕量金,灵敏度达1×10-12~2×10-12。
金的高灵敏度分析方法的试验成功,使化探找金以金为直接指示元素成为可能,为找金提供了更为直接的信息。
化探找金受到了重视,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如,河南上宫金矿,水系沉积物测量在该矿的找矿中起了重要作用;化探找金在黔西南微细浸染型金矿找矿中效果也比较明显,化探在圈定成矿远景区,缩小找矿靶区,配合其他方法找金方面更是不可少的。
矿物蚀变特征及找矿意义围岩蚀变(wall-rock alteration),又称围岩交代蚀变,主岩交代蚀变,是指容矿围岩在流体(气相、汽相、液相)的作用下所发生的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从而引起围岩化学成分和结构构造的变化。
其实质是:在不同的温度和压力环境下,不同性质(酸碱度、氧逸度等)的成矿流体与围岩必然会处于不平衡状态。
为了使两者之间趋向于达到化学与物理的平衡状态,必定要发生物质与能量的交换。
这就会导致围岩中与流体不平衡的矿物要发生溶解,析出一些元素进入流体中,而另一些化学组分则沉淀下来,形成新的矿物。
对于围岩而言,必然会涉及到物质的带入带出。
蚀变岩则是指围岩交代蚀变过程中,在一定的物理化学条件下,处于相对平衡状态的矿物共生组合所构成的岩石。
交代蚀变岩可以完全由新生矿物所组成,同一平衡矿物组合内各种新生矿物没有交代蚀变现象,几乎是同时形成的,它们具有变晶结构,如矽卡岩。
如果原岩没有被完全交代,仍然有原生矿物残留,则具变余结构、残余结构,则可称为“化”,如矽卡岩化。
流体与围岩的交代蚀变方式有:扩散交代、渗滤交代和两者兼有的交代三种方式。
围岩蚀变可发生在成矿流体运移途中(头晕蚀变,通道蚀变,成矿前蚀变),也可发生在矿质沉淀期间(矿晕蚀变,成矿期蚀变),还可以发生在矿质卸载之后(尾晕蚀变,成矿后蚀变)。
由于成矿物质淀积的温压条件不同,其伴随的围岩交代蚀变也不同。
对特定的蚀变矿物而言,它既可以是高温成矿期蚀变,也可以是中温成矿期的矿前蚀变或通道蚀变,更可以是成矿后的蚀变。
因此,就具体的蚀变矿物而言,对于不同的矿床类型和矿种,其找矿的指示意义可能截然不同。
这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围岩交代蚀变的强度与范围,既取决于流体的物理化学性质,如活度、逸度、pH、Eh、温度、压力等,也取决于围岩的物理化学性质,如孔隙度,渗透性、裂隙的发育程度,顺层还是切层,与流体的远近,与流体化学性质的差异。
流体与围岩的化学性质差异越大,围岩交代蚀变越强烈。
矿物蚀变特征及找矿意义围岩蚀变(wall-rock alteration),又称围岩交代蚀变,主岩交代蚀变,是指容矿围岩在流体(气相、汽相、液相)的作用下所发生的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从而引起围岩化学成分和结构构造的变化。
其实质是:在不同的温度和压力环境下,不同性质(酸碱度、氧逸度等)的成矿流体与围岩必然会处于不平衡状态。
为了使两者之间趋向于达到化学与物理的平衡状态,必定要发生物质与能量的交换。
这就会导致围岩中与流体不平衡的矿物要发生溶解,析出一些元素进入流体中,而另一些化学组分则沉淀下来,形成新的矿物。
对于围岩而言,必然会涉及到物质的带入带出。
蚀变岩则是指围岩交代蚀变过程中,在一定的物理化学条件下,处于相对平衡状态的矿物共生组合所构成的岩石。
交代蚀变岩可以完全由新生矿物所组成,同一平衡矿物组合内各种新生矿物没有交代蚀变现象,几乎是同时形成的,它们具有变晶结构,如矽卡岩。
如果原岩没有被完全交代,仍然有原生矿物残留,则具变余结构、残余结构,则可称为“化”,如矽卡岩化。
流体与围岩的交代蚀变方式有:扩散交代、渗滤交代和两者兼有的交代三种方式。
围岩蚀变可发生在成矿流体运移途中(头晕蚀变,通道蚀变,成矿前蚀变),也可发生在矿质沉淀期间(矿晕蚀变,成矿期蚀变),还可以发生在矿质卸载之后(尾晕蚀变,成矿后蚀变)。
由于成矿物质淀积的温压条件不同,其伴随的围岩交代蚀变也不同。
对特定的蚀变矿物而言,它既可以是高温成矿期蚀变,也可以是中温成矿期的矿前蚀变或通道蚀变,更可以是成矿后的蚀变。
因此,就具体的蚀变矿物而言,对于不同的矿床类型和矿种,其找矿的指示意义可能截然不同。
这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围岩交代蚀变的强度与范围,既取决于流体的物理化学性质,如活度、逸度、pH、Eh、温度、压力等,也取决于围岩的物理化学性质,如孔隙度,渗透性、裂隙的发育程度,顺层还是切层,与流体的远近,与流体化学性质的差异。
流体与围岩的化学性质差异越大,围岩交代蚀变越强烈。
18黄金地质黄金GOLD2017年第6期/第38卷坦桑尼亚马拉省尼亚斯罗利金矿区地质、物化探特征及找矿方向彭俊,司建涛,梁永安,杨洋,佚亚琪(河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二地质矿产调查院)摘要:坦桑尼亚马拉省尼亚斯罗利金矿区位于坦桑尼亚马拉一穆索马绿岩带,矿床类型为受剪 切构造带控制的构造蚀变岩型金矿床,剪切构造带严格控制着金矿化作用的范围。
在总结矿区成 矿地质特征和物探、化探综合异常特征基础上,通过对该矿区进行成矿地质条件分析、物化探测量 及钻探查证工作,了解第四系覆盖区下方含矿构造蚀变带分布及金矿(化)体的富集地段,建立了 尼亚斯罗利金矿区的物化探综合找矿评价标志,为矿区的下一步找矿工作指明了方向。
关键词:坦桑尼亚;尼亚斯罗利金矿区;蚀变岩型金矿床;地质特征;物化探特征;找矿方向中图分类号:TD 15 P 618.51 文献标志码:A〇引言坦桑尼亚环维多利亚湖绿岩带位于坦桑尼亚联合共和国(简称塔桑尼亚)西北部,共由8个次级绿 岩地体组成,成矿地质条件优越,是东非重要的金成 矿带,目前已发现众多世界级金矿床[1],如盖塔(金 资源量202 t )、布鲁扬葫芦(金资源量373 t )、北马拉 (金资源量130 t )等金矿床。
本次研究的马拉省尼亚 斯罗利(Nyasirori )金矿区位于八大绿岩带之一的马 拉一穆索马(Mara - Musoma)绿岩带上,由于受到绿 岩带准平原化作用影响,矿区大面积为第四纪残破积 物覆盖,基岩出露较差,断裂构造发育,岩浆活动强 烈,成矿地质条件较好。
本文以尼亚斯罗利金矿床的发现过程为例,该矿 区通过2013年的预查和2014年的普详查工作,共提 交(332) + (333)金金属量近11 t ,平均品位6.% x 1(T 6,是河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二地质矿产调 查院在坦桑尼亚金矿勘查工作中取得的重大突破;但 由于时间紧,任务重,仅3条金矿化蚀变带达到了详查 程度,矿区整体勘查程度仍然较低。
围岩蚀变在深部找矿中的指导意义围岩蚀变是指在矿床形成和变质过程中,围绕矿脉和岩层的岩石发生化学和物理上的变化。
这种变化主要与流体的运动和反应有关,围岩蚀变对于深部找矿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首先,围岩蚀变能够反映地下流体的信息。
在矿床形成过程中,矿物化流体常常涌入岩层和矿脉中,并在这些岩层和矿脉周围发生反应。
这些反应会导致围岩发生蚀变,形成具有一定特征的蚀变带。
通过对这些蚀变带的分析可以确定流体运动的方向和流动的历史,从而帮助找到矿体的位置和成因。
例如,矿床的形成往往需要流体的恒定补给和排出,一些扩散和移动等过程也会引发围岩蚀变,进而帮助找到矿床的位置。
其次,围岩蚀变可以提示石英脉、碎裂带和岩石变形等特征。
在寻找热液矿物质时,往往需要寻找由流体运动和反应产生的特殊地质调查区域,这些区域可能会表现出岩石变形、石英脉等特征。
通过分析围岩蚀变的特征,可以确定区域是否有这些特征,并进一步确定矿体可能的存在位置。
再次,围岩蚀变可以帮助确定热液矿物质的组成和形成过程。
在热液矿物质的形成过程中,矿物化流体会对围岩中的矿物质产生反应并导致蚀变。
通过对围岩蚀变的特征和矿床矿物质的特征相对比,可以发现矿床中的矿物质与围岩蚀变特征的对应关系,这有助于确定矿床矿物质的形成过程和成因。
最后,围岩蚀变可以告诉我们矿床的年代。
在矿床形成的过程中,流体的活动还会对围岩的放射性元素成分产生影响,导致伴生矿物形成和蚀变。
通过测定伴生矿物的同位素年龄和围岩蚀变的程度和类型,可以确定矿床的相对年代和形成过程。
这对于大范围的勘探和深部找矿来说非常重要。
总之,围岩蚀变在深部找矿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它能够帮助我们确定地下流体的信息、热液矿物质的组成和形成过程、矿床的年代和矿体的位置等方面。
因此,在矿产勘探和深部找矿的过程中,应该充分利用围岩蚀变的指示作用,从而为找到具有经济价值的矿床提供有力的科学支撑。
围岩蚀变是指矿物或岩石在地质作用过程中发生化学成分变化和结构变化的现象。
常见的围岩蚀变类型包括矽卡岩化、云英岩化、钾长石化、青盘岩化等。
这些蚀变类型对找矿预测具有以下指示意义:矽卡岩化:发生在中酸性侵入体与碳酸盐类岩石的接触带或其附近,主要由石榴石、辉石等钙、铁、镁的铝硅酸盐所组成。
矽卡岩化对于寻找铁、铜等矿产具有重要意义,因为矽卡岩型矿床通常富含这些金属。
云英岩化:一种高温气水热液的蚀变作用,主要出现在花岗岩类岩石或硅铝质围岩中,主要由石英和白云母组成。
这种蚀变类型通常与钨、锡等金属矿产有关,因此对于寻找这些矿产具有指示意义。
钾长石化:包括微斜长石化、天河石化、透长石化、正长石化和冰长石化等。
这些矿物的成分几乎完全相同,一般来说,微斜长石化、天河石化和正长石化是在气化高温条件下发生的,而冰长石化主要发生在中低温热液作用下。
钾长石化通常与金、铜等矿产有关,因此对于寻找这些矿产具有指示意义。
青盘岩化:发生在安山岩、玄武岩、英安岩及部分流纹岩中,在中低温热液作用下产生的一种蚀变作用。
这种蚀变作用通常是在近地表或地表条件下进行的。
青盘岩中的蚀变矿物以绿泥石、碳酸盐(方解石、白云石、铁白云石、菱铁矿和菱锰矿等)、黄铁矿、绿帘石和钠长石为主。
青盘岩化通常与铅、锌等矿产有关,因此对于寻找这些矿— 1 —产具有指示意义。
此外,一些典型的指示矿物和地球物理化学异常也是找矿预测的重要标志。
例如,矽卡岩矿床中常见的典型矿物包括石榴子石、辉石、绿帘石、阳起石等;金刚石矿床中,以含铬镁铝石榴石和含铬尖晶石为主要标志矿物。
这些矿物可以作为寻找相关矿产的指示。
同时,地球物理化学异常也是找矿的重要标志之一,特别是在岩石出露不好的地区或寻找地下隐伏矿体的情况下更为重要。
例如,矿体与围岩物理性质差异会产生各种地球物理异常,而成矿元素及伴生元素的迁移会改变矿体附近围岩、土壤、水系沉积物、水、大气和生物中元素的正常分布,使其含量增高形成地球化学异常。
甲基卡新3号超大型锂矿脉找矿方法潘蒙;唐屹;肖瑞卿;付小方;梁斌;袁蔺平;郝雪峰【摘要】甲基卡矿区除前人发现的大型锂矿NO.134脉,近年来又在甲基卡东北部的第四系覆盖区新发现了X03(新三号)超大型工业锂矿脉,使甲基卡成为我国十三五规划确认的新兴产业资源基地.根据甲基卡锂矿找矿实践,提出了第四系坡-残积“寻根溯源”的找矿方法.该方法运用高精度遥感解译圈定第四系转石分布,依据伟晶岩矿化、围岩蚀变等特征重塑第四系转石填图单元,圈定出包括新3号脉在内的8条隐伏锂矿化伟晶岩脉,对靶区圈定及钻探验证起到了快速有效地定位作用.该找矿方法在第四系隐伏区的稀有金属伟晶岩找矿方面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期刊名称】《四川地质学报》【年(卷),期】2016(036)003【总页数】5页(P422-425,430)【关键词】锂矿;伟晶岩;寻根溯源;甲基卡【作者】潘蒙;唐屹;肖瑞卿;付小方;梁斌;袁蔺平;郝雪峰【作者单位】四川省地质调查院,成都610081;四川省地质调查院,成都610081;四川省地质调查院,成都610081;四川省地质调查院,成都610081;西南科技大学,四川绵阳 621010;四川省地质调查院,成都610081;四川省地质调查院,成都61008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8.71甲基卡矿区是我国规模最大的伟晶岩型锂矿区[1],具有规模大、品位富、矿种多、埋藏浅、选矿性能好[2]。
1959年以来,在甲基卡矿区共发现了498条规模较大的花岗伟晶岩脉[3]。
但这些伟晶岩脉多出露地表的,而在矿区北部的第四系掩盖区找伟晶岩型锂矿此前并未取得突破。
近年通过矿区北部系统调查,归纳了甲基卡矿区的地质、地貌、矿化伟晶岩、围岩蚀变等特征结合研究区第四系的实际情况,从而建立了第四系坡-残积“寻根溯源”找矿方法,并应用于新3号特大型锂矿脉靶区的圈定[4-5],对物探异常的解译以及钻探验证起到了快速有效地定位作用。
100找矿技术P rospecting technology坦桑尼亚尼亚卡贝尔金矿床成矿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分析练贺胜(广东省地质局第五地质大队,广东 肇庆 526000)摘 要:通过对坦桑尼亚尼亚卡贝尔金矿区的成矿地质背景及矿体的主要地质特征的分析,大致了解了矿区金矿化体的主要地质特征和成矿因素。
尼亚卡贝尔金矿区金矿化受北西向的韧性剪切带的控制,呈脉状或透镜状产于闪长岩体内,条带状含铁建造带的矿化程度低且仅局部矿化。
矿石类型主要为蚀变岩型,黄铁矿化普遍发育,局部见硅化。
矿石矿物为自然金。
根据矿区的控矿构造、赋矿岩层、矿化蚀变强度等主要成矿地质特征分析,尼亚卡贝尔金矿区金矿化的程度较低,找矿前景一般。
关键词:绿岩带;坦桑尼亚;地质特征;金矿中图分类号:P618.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65(2023)22-0100-3Metallogenic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prospecting potential analysisof the Nyakabale gold deposit in TanzaniaLIAN He-sheng(Fifth Geological Brigade of Guangdong Geological Bureau,Zhaoqing 526000, China)Abstract: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metallogenic geological background and main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ore bodies in the Nyakaber gold mining area in Tanzania, the main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metallogenic factors of the gold mineralization bodies in the mining area are roughly understood. The gold mineralization in the Nyakaber gold mining area is controlled by the northwest-trending ductile shear zone, and occurs in the diorite body in the form of veins or lenses. The mineralization degree of the banded iron formation zone is low and only partially mineralized. The ore type is mainly altered rock type, with widespread pyritization and local silicification. The ore minerals are natural gold. According to the analysis of the main metallogenic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ore-controlling structures, ore-bearing rock layers, and mineralization and alteration intensity in the mining area, the degree of gold mineralization in the Nyakaber gold mining area is low, and the prospecting prospects are generally average.Keywords: greenstone belt; Tanzania; Geological features; Gold mine收稿日期:2023-09作者简介:练贺胜,男,生于1989年,汉族,福建人,本科,工程师,研究方向:地质矿产勘查。
围岩蚀变系列之一:围岩蚀变与矿化作用作者按:杜乐天先生近日与世长,杜先生对围岩蚀变有独到的见解,本文重点引用杜先生的观点。
写本文一则是纪念杜先生;再则对围岩蚀变进行详细总结,供地质工作者参考。
共分为3篇:①理论性总结;②围岩蚀变各论;③围岩蚀变与碱交代作用。
一、基本概念【蚀变作用】泛指岩石、矿物受到热液、地表水、海水以及其它作用的影响,产生适合新的物理-化学条件下新的矿物或矿物组合的过程。
围岩蚀变、化学风化和变质交代作用,都属于蚀变作用的范畴。
【围岩蚀变】指在热液矿床的形成过程中,围岩受到流体和热液的作用影响所发生的各种交代变质作用。
影响围岩蚀变的因素主要为热液或流体的性质、成分、温度、压力、围岩的性质和成分等。
围岩蚀变的种类很多,如矽卡岩化、云英岩化、钠长岩化和碳酸盐化等。
交代蚀变形成的围岩,成为蚀变围岩。
如云英岩、矽卡岩、钠长岩等。
【蚀变围岩】在热液作用下,使矿物成分、化学成分、结构、构造发生变化的岩石,由于他们经常见于热液矿床的周围,故称为蚀变围岩。
一定的热液矿床常与某些类型蚀变围岩共生。
因此,蚀变围岩不仅是研究热液矿床成因的重要标志,也是重要的找矿标志之一。
某些特殊的蚀变围岩,如明矾石化的火山岩本身就有开采利用的价值。
二、主要蚀变作用【褪色作用】指在热液作用影响下,导致岩石中的深色矿物消失,铁镁组分淋失,使得原来岩石变成浅色的蚀变作用。
【碱质交代作用】内生含碱质(如钾和钠)的成矿溶液对围岩所进行的各种交代作用。
在这种作用过程中,形成由碱性长石(钾长石、钠长石)、碱性角闪石、碱性辉石、云母、方柱石、霞石等碱性硅酸盐矿物组成的交代蚀变岩石,表现出碱质在溶液及其交代过程中的积极作用。
根据碱金属的不同,可分为钾质交代和钠质交代两大类。
钾质交代,包括钾长石化、云母化、云英岩化、绢英岩化等;钠质交代,包括钠质辉石化、钠质角闪石化、钠长石化、钠长-更长石化、霞石化、方柱石化及部分沸石化等。
碱质交代作用常有冥想的成矿专属性。
133地质勘探G eological prospecting蚀变矿物填图技术在地质找矿勘查中的应用探究黄德阳(甘肃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一地质矿产勘查院,甘肃 天水 741020)摘 要:随着现代化技术以及信息化手段的飞速发展,社会已经进入到了全新的发展进程中,这也为矿业领域的发展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而其中所采用的各类传统找矿勘查技术不仅在效率上比较低,整体勘查效果也相对较差。
为了有效提高整体地质找矿勘查质量,就应当在内部合理引入蚀变矿物填图技术,以此为基础来更好地处理地质找矿过程中出现的异常信息,提升找矿勘查的安全性与稳定性。
因此,文章首先对蚀变矿物填图技术的基本概述加以明确;其次,对蚀变矿物填图技术矿物信息的主要提取方式展开深入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蚀变矿物填图技术在地质找矿勘查中的具体应用措施。
关键词:蚀变矿物填图技术;地质找矿勘查;应用措施中图分类号:P6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65(2023)23-0133-3Exploration of the application of altered mineral mapping technology in geological prospecting and explorationHUANG De-yang(The first geological mineral exploration institute of gansu provincial geology and mineral bureau,Tianshui 741020,China)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modern technology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ociety has entered a new development process, which has also played a good promoting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mining industry. However, the various traditional mineral exploration techniques used in it not only have lower efficiency, but also relatively poor overall exploration results. Therefore, in order to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overall quality of geological prospecting and exploration, it is necessary to reasonably introduce altered mineral mapping technology internally, based on which abnormal information that occurs during the geological prospecting process can be better processed, and the safety and stability of prospecting and exploration can be improved. Therefore, the article first provides a clear overview of the basic techniques for mapping altered minerals; Secondly, conduct an in-depth analysis of the main extraction methods for mineral information in altered mineral mapping technology; On this basis, specific application measures of altered mineral mapping technology in geological exploration are proposed.Keywords: alteration mineral mapping technology; Geological prospecting and exploration; Application measures收稿日期:2023-10作者简介:黄德阳,男,生于1985年,汉族,硕士,工程师,研究方向:地质矿产。
浅谈蚀变岩转石在第四系覆盖较厚区的找矿意义摘要:在第四系覆盖较厚区,研究围岩蚀变的特征和蚀变岩转石的演变发展过程,通过地质、物化探工作手段在辽北发现一个中型锌矿床和多条钼盲矿体。
以期今后在第四系覆盖较厚区进行地质找矿有所借鉴和帮助。
关键词:第四系围岩蚀变蚀变岩转石物化探异常矿体
中图分类号:p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3)002-125-02
辽北地区植被发育、第四系覆盖层一般地段1-5米,地表又被杂草、树叶和腐植质覆盖,很难直接发现有指示意义的地质线索,给地质找矿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
2009~2012年我单位在辽北开原县松山堡区,采用追索蚀变岩转石的方法发现了一个中型锌矿床和多条盲钼矿体,随着地质找矿工作程度的不断提高,本区有望寻找到锌、钼等多金属大型矿床。
本文着重阐述围岩蚀变的种类、蚀变岩的特征及其演变发展过程,通过地质、物化探等工作手段寻找原生矿床的找矿方法。
以期今后在第四系覆盖较厚区进行地质找矿工作有所借鉴和帮助。
1 成矿地质背景
本区大地构造位置处于中朝准地台~铁岭至靖宇台拱~李家台断凸与汎河凹陷的接壤部。
西为伊兰~伊通大断裂;北部为开原~赤峰大断裂;南为次级松山堡—王家小堡断裂;东为李家台背斜。
本区地处开原—草市金银多金属成矿带内。
受区域构造影响,区内发育一系列呈北西~近东西向的构造形迹,它控制区内的地层和岩浆岩的展布方向。
地层由下元古界辽河群高家峪组斜长角闪片麻岩、混合岩等岩性组成,总体上为北西向倾单斜岩层。
其上部覆盖有厚大的新生界第四系。
除北中部出露一花岗闪长岩体外,后期侵入的浅成花岗闪长斑岩和流纹岩脉岩呈雁行式分布于全区。
2 围岩蚀变及找矿原理
2.1 找矿原理
任何一个矿床的形成都伴随有不同程度的围岩蚀变。
围岩蚀变是在成矿过程中,热液与近矿围岩发生化学反应而产生的一系列物质成分和结构、构造的变化。
它可产生在成矿之前、同时或之后。
其范围一般比矿体分布范围广,分布在矿体的两侧或其中,有的围绕着矿体形成数十米宽的晕圈,与矿体有着密切的成因和空间关系。
所以,研究围岩蚀变能提供成矿时的物理化学条件,热液的性质和演化,以及成矿元素的迁移、富集的有关信息,预测矿产的种类、矿体赋存的位置、矿化体的富集程度及指示盲矿体存在的可能性。
2.2 围岩蚀变的种类
区内最常见的围岩蚀变种类为硅化、绿帘石化、铁锰碳酸盐化、褐土状。
主要由含铁的硫化物、氧化物、铁矿化等,它们很少独立存在,常共生在一起形成蚀变岩集合体。
围岩蚀变越强,含矿性越
好。
其特征如下:
(1)硅化:因与铁锰质混杂而呈白色—红褐色,由长石或其它矿物经蚀变后形成直径1-5mm的石英颗粒(表面可见石英晶族)或隐晶质,使二氧化硅含量增加的一种蚀变作用。
是辽北地区最常见有的一种蚀变。
(2)绿帘石化:绿色-黄绿色,是近矿围岩受中温热液交代及动力破碎后ca2+从斜长石和角闪石中析出而形成直径1-2mm的绿帘石族粒柱状集合体。
与成矿关系极密切,无论地表还是深部锌矿化体均伴有很强的绿帘石化。
(3)铁锰碳酸盐化(黒化):颜色随铁锰质的含量而变,总体上呈黑—黑灰,是经地质作用后铁锰质残留又次生富集与其它蚀变一起形成的蚀变岩混合体。
是辽北地区特有的、最直观、最明显的一种蚀变。
(4)褐铁矿化:黄褐色~黑褐色。
通常呈致密~疏松的块状、粉末状或碳酸盐、硅酸盐等矿物,经过氧化和水化作用之后形成的次生残留物。
分布于地表或浅部。
3 蚀变岩的演变及特征
4 找矿过程和方法
(1)地质普查:比例尺1/10000,大致查明区内地层、构造、岩浆岩及蚀变岩、矿化体的分布情况。
(2)土壤地球化学测量:比例尺1/10000,网度100m??0m。
圈定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异常区,研究异常浓集区的特征,讯速缩小工作靶区。
(3)激电中梯测量:比例尺1/10000,网度100m??0m。
根据圈定的异常区判断矿化体可能赋存范围。
研究地质、物化探综合异常的特征,迅速地缩小找矿靶区。
(4)追索蚀变岩和矿化体转石:首先在已缩小工作靶区内仔细寻蚀变岩和矿化体的转石。
依据地形、地貌特征判断其来源,然后采用“追索法”追踪溯源。
总结蚀变岩和矿化体转石的分布规律,最后判定蚀变岩和矿化体转石发源地。
(6)综合研究全区地质、物化探特征,用钻探进行深部验证。
最后确定矿体的形态、产状、规模和富集的程度(如图5、图6)。
5 结论
实践证明,在第四系覆盖较厚区蚀变岩转石在地质找矿中有重大的意义。
追索蚀变岩和矿化体的转石寻找原生矿床在辽北地区是相对快速、行之有效的方法。
本矿床的发现为在第四系覆盖较厚区进行地质找矿积累了成功的经验和找矿模式。
参考文献:
[1] 辽宁省地质矿产局.辽宁省区域地质志[m].北京:地质出版社,1989:467-472.
[2] 李明,崔永文,等.辽宁省开原市靠山镇小甸子区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工作报告[r].辽宁有色地质局106队档案室,2009.
[3] 李明,崔永文,李俊,等.mapgis与excel相结合在辽北化探数据处理中的应用[j].科协论坛,2009(12):83-84.
[4] 魏玉明,杨得光,罗琛.在找矿中不可忽视的褐铁矿化[j].吉林地质,2010,29(3):6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