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虎沟金矿床金矿围岩蚀变类型及找矿意义
- 格式:pdf
- 大小:431.63 KB
- 文档页数:7
139科技资讯 S CI EN CE & T EC HNO LO GY I NF OR MA TI ON 能源与环境矿区位于河南省卢氏县城西南约60km处,交通较方便。
涧楳沟金矿是秦岭成矿带熊耳山矿田中与火山岩有关的隐爆角砾岩型金矿床。
目前在该区已发现5个类似的含金地质体,涧楳沟金矿床属次火山热液型金矿床通过对该点的剖析,对扩大区域找矿远景具有一定现实意义。
1 矿区地质概况本区所处大地构造位置为豫西隆起的中南部,熊耳山凸起与西峡县中新生代断陷盆地的接壤地带。
1.1地层区内出露地层主要有:太古界太华群变质岩、元古界熊耳群火山岩系及第三系红层。
太古界太华群:太华群是本区含金角砾岩体的主要围岩:斜长角闪岩、角闪黑云母斜长片麻岩、黑云变粒岩、混合片麻岩、条带条纹状混合岩、混合花岗岩。
元古界熊耳群:矿区仅见熊耳群的下部,为一套中性喷发岩。
主要岩性为变安山岩,绿泥钠长蚀变岩,变流纹质晶屑凝灰岩、凝灰角砾岩、熔岩角砾岩。
1.2岩浆岩矿区内岩浆岩分布广泛,主要是燕山期,多数呈脉状产生,少数为小岩株及岩枝,与金矿关系密切。
(1)前加里东期侵入岩:主要有变安山岩和阳起绿泥蚀变岩。
(2)加里东期侵入岩:在矿区仅见变辉绿岩,出露在矿区的东南训,规模很小。
(3)燕山晚期侵入岩:以酸性岩脉。
主要岩类有:石英钠长斑岩、斑状二长花岗岩、正长斑岩、石英斑岩、角闪二长花岗斑岩。
1.3构造涧楳沟金矿位于北西向李庄—王村背斜的南东倾伏端:马园—王村边缘断裂的北缘。
矿区地层主要呈单斜产出,地层倾向150°~170°,倾角30°~40°。
主要断裂在北西、北东和近南北向三组,其中以北西和北东向断裂最为发育。
(1)北西向断裂,此组断裂走向300°~330°,倾向多为南西,也有为北东,倾角55°左右,断裂长度多在千米以上,宽16m 左右。
断裂内主要为加里东期中基性侵入岩脉和部分燕山期的中酸性岩脉充填,并具多期活动的特点。
矿物蚀变特征及找矿意义围岩蚀变(wall-rock alteration),又称围岩交代蚀变,主岩交代蚀变,是指容矿围岩在流体(气相、汽相、液相)的作用下所发生的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从而引起围岩化学成分和结构构造的变化。
其实质是:在不同的温度和压力环境下,不同性质(酸碱度、氧逸度等)的成矿流体与围岩必然会处于不平衡状态。
为了使两者之间趋向于达到化学与物理的平衡状态,必定要发生物质与能量的交换。
这就会导致围岩中与流体不平衡的矿物要发生溶解,析出一些元素进入流体中,而另一些化学组分则沉淀下来,形成新的矿物。
对于围岩而言,必然会涉及到物质的带入带出。
蚀变岩则是指围岩交代蚀变过程中,在一定的物理化学条件下,处于相对平衡状态的矿物共生组合所构成的岩石。
交代蚀变岩可以完全由新生矿物所组成,同一平衡矿物组合内各种新生矿物没有交代蚀变现象,几乎是同时形成的,它们具有变晶结构,如矽卡岩。
如果原岩没有被完全交代,仍然有原生矿物残留,则具变余结构、残余结构,则可称为“化”,如矽卡岩化。
流体与围岩的交代蚀变方式有:扩散交代、渗滤交代和两者兼有的交代三种方式。
围岩蚀变可发生在成矿流体运移途中(头晕蚀变,通道蚀变,成矿前蚀变),也可发生在矿质沉淀期间(矿晕蚀变,成矿期蚀变),还可以发生在矿质卸载之后(尾晕蚀变,成矿后蚀变)。
由于成矿物质淀积的温压条件不同,其伴随的围岩交代蚀变也不同。
对特定的蚀变矿物而言,它既可以是高温成矿期蚀变,也可以是中温成矿期的矿前蚀变或通道蚀变,更可以是成矿后的蚀变。
因此,就具体的蚀变矿物而言,对于不同的矿床类型和矿种,其找矿的指示意义可能截然不同。
这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围岩交代蚀变的强度与范围,既取决于流体的物理化学性质,如活度、逸度、pH、Eh、温度、压力等,也取决于围岩的物理化学性质,如孔隙度,渗透性、裂隙的发育程度,顺层还是切层,与流体的远近,与流体化学性质的差异。
流体与围岩的化学性质差异越大,围岩交代蚀变越强烈。
矿物蚀变特征及找矿意义围岩蚀变(wall-rock alteration),又称围岩交代蚀变,主岩交代蚀变,是指容矿围岩在流体(气相、汽相、液相)的作用下所发生的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从而引起围岩化学成分和结构构造的变化。
其实质是:在不同的温度和压力环境下,不同性质(酸碱度、氧逸度等)的成矿流体与围岩必然会处于不平衡状态。
为了使两者之间趋向于达到化学与物理的平衡状态,必定要发生物质与能量的交换。
这就会导致围岩中与流体不平衡的矿物要发生溶解,析出一些元素进入流体中,而另一些化学组分则沉淀下来,形成新的矿物。
对于围岩而言,必然会涉及到物质的带入带出。
蚀变岩则是指围岩交代蚀变过程中,在一定的物理化学条件下,处于相对平衡状态的矿物共生组合所构成的岩石。
交代蚀变岩可以完全由新生矿物所组成,同一平衡矿物组合内各种新生矿物没有交代蚀变现象,几乎是同时形成的,它们具有变晶结构,如矽卡岩。
如果原岩没有被完全交代,仍然有原生矿物残留,则具变余结构、残余结构,则可称为“化”,如矽卡岩化。
流体与围岩的交代蚀变方式有:扩散交代、渗滤交代和两者兼有的交代三种方式。
围岩蚀变可发生在成矿流体运移途中(头晕蚀变,通道蚀变,成矿前蚀变),也可发生在矿质沉淀期间(矿晕蚀变,成矿期蚀变),还可以发生在矿质卸载之后(尾晕蚀变,成矿后蚀变)。
由于成矿物质淀积的温压条件不同,其伴随的围岩交代蚀变也不同。
对特定的蚀变矿物而言,它既可以是高温成矿期蚀变,也可以是中温成矿期的矿前蚀变或通道蚀变,更可以是成矿后的蚀变。
因此,就具体的蚀变矿物而言,对于不同的矿床类型和矿种,其找矿的指示意义可能截然不同。
这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围岩交代蚀变的强度与范围,既取决于流体的物理化学性质,如活度、逸度、pH、Eh、温度、压力等,也取决于围岩的物理化学性质,如孔隙度,渗透性、裂隙的发育程度,顺层还是切层,与流体的远近,与流体化学性质的差异。
流体与围岩的化学性质差异越大,围岩交代蚀变越强烈。
074城市地理热液矿床常见围岩蚀变研究王玉正(陕西地质矿产勘查开发研究院,陕西西安710100)摘要:为了深入的认识矿床的类型与形成的年代,必须对热液蚀变的矿物组合分带以及成矿时代进行分析。
本文以铧厂沟金矿床为例进行分析,分析了铧厂沟金矿床围岩蚀变的种类、特征等,希望对矿床的勘察、开垦有所帮助。
关键词:热液;矿床;围岩蚀变;研究陕西省的西南部略阳县郭镇境内的铧厂沟金矿床在上世纪八十年代被人们发现,在这个矿床中人们惊奇的发现了细碧岩中的细碧岩矿带。
在21世纪的开始的时候,人们勘探发现了碳质灰岩与生物碎屑灰岩中的灰岩矿带。
但是,由于铧厂沟金矿床赋存于两套性质截然不同的围岩中,矿石类型非常的特殊,人们对矿床成因类型仍有非常大的争议。
一、铧厂沟金矿床的区域地质背景地处秦岭造山带勉略缝合带以南的4公里的地方有一个矿床,就是著名的陕西省的铧厂沟金矿床。
西秦岭-松潘构造北界,勉略缝合带经历了古生代洋盆打开、早中生代开始闭合并发生陆陆碰撞、中新生代叠加了陆内造山作用等一系列的地质发展过程,是连接扬子板块与秦岭微板块的构造混杂带。
铧厂沟金矿床出露的岩石地层为构造混杂岩,这种岩石的构造也是非常的复杂。
碧口群一般位于扬子板块西北缘,是一套新元古代绿片岩相到角闪岩相变质火山-沉积岩建造[1]。
二、热液矿床围岩蚀变的种类围岩蚀变简单的说就是指原岩矿物在新的物化条件下,发生分解,并通过交代的方式把原岩矿物转变成另一种矿物太的一种形式[2]。
根据这一定义,我们可以把蚀变分为七大类,其中最主要的是硅化与钾化,剩下的绢云母-水白云母化、高岭土化、蒙脱石化以及碳酸盐化就处于次要的地位了,但也不是不重要。
下面对最重要的硅化和钾化进行一下详细的说明。
(一)钾化隐爆贯入角砾岩侵入及成矿期,流体中的钾离子活度会显著的增强,钾长石通常为沿更长石解理侧向扩充交代,最后使更长石形成平行的条纹状残余,这些条纹状残余通常都是不规则的,有的相互连接亦或者呈结状残余;有的能够完全取代更长石变成假像。
科技资讯 SC I EN C E &TE C HN O LO G Y I NF O R MA T IO N 工 业 技 术河南省黄金资源丰富,采矿历史悠久,分布广泛。
主要集中分布于小秦岭、熊耳山——外方山和桐柏山北麓。
在行政区划上集中分布于灵宝县、洛宁县、嵩县、栾川县、桐柏县,此外在陕县、鲁山、卢氏、西峡、淅川、内乡、镇平、方城、光山等县和汝州市也都有小型金矿床分布。
1 河南省金矿床围岩蚀变的主要种类原生金矿床围岩蚀变种类很多,主要有硅化、绢云母化、碳酸盐化、黄铁矿化、钾长石化、绿泥石化、以及黑云母化、绿帘石化等。
所有金矿床硅化、绢云母化、黄铁矿化都是很重要的蚀变,因此它们之间的组合——黄铁绢英岩化是与金矿化最密切的围岩蚀变组合。
1.1硅化在含金石英脉型矿床近脉围岩中都具有硅化现象,其形成的石英常呈斑点状、团块状、细脉状分布。
蚀变构造岩型断裂亚型矿床中硅化具明显的多阶段性。
矿床中的石英一般可划分为4个世代。
除第二世代与矿化密切往往组成矿体外,其他世代石英既可与第二世代石英叠加赋存于矿体中,弈可作为围岩蚀变矿物赋存于蚀变围岩中,如第一世代石英除可形成石英脉外,在围岩中主要呈细脉状分布,形成硅化的岩石。
在爆发角砾岩型矿床中硅化分为两期。
第一期硅化以交代为主,充填为次。
其生成的石英呈不规则颗粒状、细粒集合体及细脉状分布于胶结物和角砾中,常交代绿帘石,钾长石、角闪石等。
该期生成的石英具玻璃光泽,有大量的气、液和固态包体,部分石英具波状消光或裂纹。
第二期硅化以充填为主,其石英具油脂光泽,多呈不规则团块状、细脉状产出,与金矿化关系密切。
构造蚀变岩型层间破碎带亚型金矿在矿体顶底板近矿围岩中都发育硅化,比较起来,底板围岩硅化更强些。
此外在矿区内的层间挤压破碎带及岩层裂隙发肓带也有明显的硅化现象。
硅化可分为交代型和裂隙充填型。
交代型二氧化硅以渗透方式交代围岩,蚀变岩石与未蚀变岩石呈渐变关系,交代硅化强烈者岩石致密坚硬,原岩结构构造丧失。
河南省松里沟金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分析作者:陈昊龙王剑锋余智慧王冠华吴园园来源:《中国科技博览》2018年第20期[摘要]松里沟金矿区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大章乡三人场村,现在是河南省嵩县金牛有限责任公司的一重要采矿区。
它是蒿坪沟――虎沟――上宫――青岗坪――松里沟――祁雨沟金矿带内近东西向与马超营断裂平行展布的重要类型(构造蚀变岩型)金矿床。
其地质特征的研究及成因探讨对该地区找矿模式的建立和相以类型的找寻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关键词]松里沟金矿;矿床地质特征;矿床成因中图分类号:S2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8)20-0293-01松里沟金矿床位于华北地台南缘,秦岭东西构造带的北亚带,属于华熊台隆、熊耳隆断区中的鹰咀山短轴背斜南翼。
区内金矿化较连续,有用组分金在矿体中分布基本均匀,矿石结构主要为粒状变晶结构,交代结构、碎裂结构、碎斑结构、交代残余结构,以粒状变晶结构和交代结构为主,为中温热液充填矿床。
根据该矿床成矿地质特征及矿物共生组合特征,工业类型为构造蚀变岩型金矿床。
矿区中南部为找矿有利地段。
1 矿区地质特征松里沟金矿区位于华北地台南缘,秦岭东西构造带的北亚带。
属于华熊台隆、熊耳隆断区中的鹰咀山短轴背斜南翼。
1.1 地层矿区出露的地层主要为太古界太华群和中元古界熊耳群,以不整合为界,北部分布太古界太华群古老变岩系,岩性以黑云斜长片麻岩、角闪斜长片麻岩为主。
南部以中元古界熊耳群的斑状、杏仁状安山岩分布为主。
1.2 岩浆岩矿区东部出露有大面积的燕山期中深成相的花山花岗岩基,该花岗岩以发育显著的斑状为特点,并有大量的脉岩贯入。
另外矿区还出现有沙土凹和三人场两个爆发角砾岩筒。
1.3 断裂构造区内断裂构造发育,规模不等,形态复杂,具有多期活动特点。
按展布方向可分为:北西西向断裂、南北向两组断裂。
其中北西西向断裂、南北向断裂也是区内的主要控矿断裂。
2 矿体特征2.1 矿体形态、规模及产状(1)F981-I号矿体。
围岩蚀变是指矿物或岩石在地质作用过程中发生化学成分变化和结构变化的现象。
常见的围岩蚀变类型包括矽卡岩化、云英岩化、钾长石化、青盘岩化等。
这些蚀变类型对找矿预测具有以下指示意义:矽卡岩化:发生在中酸性侵入体与碳酸盐类岩石的接触带或其附近,主要由石榴石、辉石等钙、铁、镁的铝硅酸盐所组成。
矽卡岩化对于寻找铁、铜等矿产具有重要意义,因为矽卡岩型矿床通常富含这些金属。
云英岩化:一种高温气水热液的蚀变作用,主要出现在花岗岩类岩石或硅铝质围岩中,主要由石英和白云母组成。
这种蚀变类型通常与钨、锡等金属矿产有关,因此对于寻找这些矿产具有指示意义。
钾长石化:包括微斜长石化、天河石化、透长石化、正长石化和冰长石化等。
这些矿物的成分几乎完全相同,一般来说,微斜长石化、天河石化和正长石化是在气化高温条件下发生的,而冰长石化主要发生在中低温热液作用下。
钾长石化通常与金、铜等矿产有关,因此对于寻找这些矿产具有指示意义。
青盘岩化:发生在安山岩、玄武岩、英安岩及部分流纹岩中,在中低温热液作用下产生的一种蚀变作用。
这种蚀变作用通常是在近地表或地表条件下进行的。
青盘岩中的蚀变矿物以绿泥石、碳酸盐(方解石、白云石、铁白云石、菱铁矿和菱锰矿等)、黄铁矿、绿帘石和钠长石为主。
青盘岩化通常与铅、锌等矿产有关,因此对于寻找这些矿— 1 —产具有指示意义。
此外,一些典型的指示矿物和地球物理化学异常也是找矿预测的重要标志。
例如,矽卡岩矿床中常见的典型矿物包括石榴子石、辉石、绿帘石、阳起石等;金刚石矿床中,以含铬镁铝石榴石和含铬尖晶石为主要标志矿物。
这些矿物可以作为寻找相关矿产的指示。
同时,地球物理化学异常也是找矿的重要标志之一,特别是在岩石出露不好的地区或寻找地下隐伏矿体的情况下更为重要。
例如,矿体与围岩物理性质差异会产生各种地球物理异常,而成矿元素及伴生元素的迁移会改变矿体附近围岩、土壤、水系沉积物、水、大气和生物中元素的正常分布,使其含量增高形成地球化学异常。
刍议金矿成矿规律、主要矿床类型及成矿地质特征摘要:金矿赋矿围岩为巨厚的新元古代浊流沉积的一套浅变质碎屑岩系。
区内目前发现的金矿床按矿体产出特征及其与构造的关系,有多种类型。
石英脉型金矿产于坑头背斜两翼的层间滑脱带内,构造蚀变岩型金矿产于隐伏的逆冲断层中。
本研究将针对金矿的成矿规律、主要矿床类型以及成矿地质特征展开更为深入的分析,仅供参考。
关键词:金矿;成矿规律;主要矿床类型;成矿地质特征引言:受诸多地质作用的影响,矿区上形成了以近东西向褶皱及纵横向脆、韧性断裂为主的一系列不同期次、不同规模的构造形迹,最典型的褶皱构造为羊山复向斜和旬阳复背斜。
其次为断裂构造,以脆性断裂为主,表现形式为北西向、近东西向顺层断裂,其中以北西-南东向转近东西向断裂规模最大。
区域顺层断裂均具有多期活动特征,早期具有东西向走滑、北盘东移、晚期为上盘向北西逆冲的逆断层。
其次为小型顺层掩卧褶皱,节理劈理发育。
其中以北西向节理最为发育,且延伸较大,为后期的成矿物质来源起到了迁移富集作用。
这些断裂决定了铅锌金矿的空间展布形态,金矿化受控于次级构造蚀变带。
1金矿成矿规律1.1物层来源促进金矿成矿在完成成矿地质结构的分析后,下述将采用测年法,进行金矿成矿规律的综合分析。
为了确保测年结果的准确性,在此次的研究中,选择某区域地质样本,进行Pb-U测年。
样品中大部分岩石均呈现棱角状,只有少部分的样品岩体呈现圆形、椭圆形与次圆状。
其中Ka长石含量为35.0%、斜长岩的含量为40.0%、石英石的含量为25.0%。
取样分析后发现,大部分地质结构碎屑的分选性与圆度相对较差,且样品中含有少量的胶结物质,对此种物质进行综合分析后发现,构成胶结体的岩石为黑云母石,其中金属矿物质的含量相对较少,深度检测此部分物质的意义不大。
从表1中信息可知,区域内现有的矿产资源较多,在现有的资源中,含有金矿的主要矿物质为自然金,属于钛铁矿与黄铁矿的主要构成,因此,可直接分析钛铁矿与黄铁矿的赋存规律,便可以实现对金矿成矿规律的有效输出。
赤峰地区金矿分布规律、成矿地质条件及找矿方向张彦生【摘要】赤峰地区位于天山—阴山东西向构造带和北北东向构造交汇部位,以赤峰深大断裂为界线,北部属于地槽区大兴安岭华力西褶皱带的南端,南部属于内蒙古地轴东北翼,黄金资源在赤峰南部丰富.火山岩金矿床的成矿时代为燕山晚期;矿源层和赋矿层主要来自绿岩建造和含铁建造;金矿(床)点的分布受区域深大断裂及次一级断裂控制.【期刊名称】《内蒙古科技与经济》【年(卷),期】2016(000)010【总页数】3页(P41-42,134)【关键词】矿床分布规律;成矿地质条件;构造~岩浆活动【作者】张彦生【作者单位】内蒙古自治区有色地质勘查局一○八队,内蒙古赤峰024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8.51(226)赤峰地区处于华北地台北缘,于华北地台和大兴安岭华力西褶皱带,地跨槽台两大构造单元。
太古界小塔子沟组、大营子组在南部台区广泛出露,其中小塔子沟组的绿岩建造和含铁建造构成了本区金的原始矿源层和赋矿层。
赤峰~开原槽台分界断裂和承德~北票深大断裂(内蒙古地轴与燕山沉降带的分界断裂)在本区南部交汇,两条断裂所夹锐角区(即建平古隆起区)构成了华北地台北缘最重要的金矿化集中区(朝阳~赤峰金矿化集中区)。
其北部属地槽区大兴安岭华力西褶皱带南端,南部属内蒙古地轴东段北翼。
赤峰南部地区发育有太古代绿岩带,地质构造复杂,岩浆活动强烈,形成了多种成因的各类矿产。
金矿主要分布在准地台的北缘及槽台交界处,槽区则主要为铅、锌、银、锡、钨等多属矿产,也具寻找伴生金矿的潜力。
赤峰~开源深断裂决定了本区基本构造环境—南台北槽,即该断裂以南为准地台北缘,以北为内蒙古~兴安古生代地槽褶皱系。
不同的地构单元经历了不同的地质演化过程,具有不同的地质构造特征和成矿地质条件。
西拉木伦河深断裂带以北属华力西晚期地槽褶皱带,哲斯~林西复向斜,该带以北东向构造带为主,东西向、北东向和北西向断裂均较发育。
从出露地层来看,仅在西拉木伦河附近见少量志留系片岩,片麻岩和石碳系碎屑岩和大理岩零星分布。
围岩蚀变与矿化作用—围岩蚀变理论性总结一、基本概念蚀变作用:泛指岩石、矿物受到热液、地表水、海水以及其它作用的影响,产生适合新的物理-化学条件下新的矿物或矿物组合的过程。
围岩蚀变、化学风化和变质交代作用,都属于蚀变作用的范畴。
围岩蚀变:指在热液矿床的形成过程中,围岩受到流体和热液的作用影响所发生的各种交代变质作用。
影响围岩蚀变的因素主要为热液或流体的性质、成分、温度、压力、围岩的性质和成分等。
围岩蚀变的种类很多,如矽卡岩化、云英岩化、钠长岩化和碳酸盐化等。
交代蚀变形成的围岩,成为蚀变围岩。
如云英岩、矽卡岩、钠长岩等。
蚀变围岩:在热液作用下,使矿物成分、化学成分、结构、构造发生变化的岩石,由于他们经常见于热液矿床的周围,故称为蚀变围岩。
一定的热液矿床常与某些类型蚀变围岩共生。
因此,蚀变围岩不仅是研究热液矿床成因的重要标志,也是重要的找矿标志之一。
某些特殊的蚀变围岩,如明矾石化的火山岩本身就有开采利用的价值。
二、主要蚀变作用— 1—褪色作用:指在热液作用影响下,导致岩石中的深色矿物消失,铁镁组分淋失,使得原来岩石变成浅色的蚀变作用。
碱质交代作用:内生含碱质(如钾和钠)的成矿溶液对围岩所进行的各种交代作用。
在这种作用过程中,形成由碱性长石(钾长石、钠长石)、碱性角闪石、碱性辉石、云母、方柱石、霞石等碱性硅酸盐矿物组成的交代蚀变岩石,表现出碱质在溶液及其交代过程中的积极作用。
根据碱金属的不同,可分为钾质交代和钠质交代两大类。
钾质交代,包括钾长石化、云母化、云英岩化、绢英岩化等;钠质交代,包括钠质辉石化、钠质角闪石化、钠长石化、钠长-更长石化、霞石化、方柱石化及部分沸石化等。
碱质交代作用常有冥想的成矿专属性。
例如与钾质交代最密切的是钨、锡、钼、铜、金、钽、铌重稀土元素、铷、铯和硼等;与钠质交代最有关的是铁、钒、黄铁矿、轻稀土元素、钴、铌和某些金、铀等矿床。
钾质交代作用:碱质交代作用的一种。
即含钾的溶液在对岩石作用过程中,使得交代蚀变岩石产生含有各种钾质矿物的交代作用。
铧厂沟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规律王立新(陕西略阳铧厂沟金矿, 陕西略阳 724312)贾磊 吴杰 刘冲昊 杨隆勃(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北京 100083)摘要:铧厂沟金矿床位于秦岭褶皱系南部,北距康(县)略(阳)勉(县)深大断裂4km 。
金矿化严格受地层、岩性及韧性剪切带控制,是找矿的基本条件。
金矿石类型以蚀变细碧岩型及蚀变碳酸盐岩型为主,黄铁矿是矿石中最主要的载金矿物。
金的赋存状态主要为包裹金、裂隙金,粒间金次之。
围岩蚀变主要有黄铁矿化、硅化、碳酸盐化、钠长石化、绢云母化等。
关键词:金矿床;地质特征;韧性剪切带;成矿规律铧厂沟金矿床为一中型金矿床。
国内一些地勘单位的学者对其进行了一定程度的研究。
根据多年的实际工作获得的地质资料,笔者对该金矿床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总结了该矿床的成矿规律,以指导下一步找矿工作。
1 区域地质背景铧厂沟金矿床位于陕甘川金三角成矿区腹地勉(县)-略(阳)-宁(强)成矿带,跨及两个二级构造单元,矿区南部属摩天岭加里东褶皱带,北部属康县—略阳华力西褶皱带。
区域构造线呈近东西向展布(图1)。
该区出露地层主要有震旦系(Z )、寒武系(∈)、下志留统(S 1)、中、下泥盆统三河口群(D 1-2sh )、下石炭统略阳组(C l 1)。
2 矿区地质铧厂沟金矿床产于三河口群地层中,由北向南有四条主要金矿化带(图3-1)。
2.1 矿区地层矿区地层主要有矿区南部出露的中上元古界碧口群(Pt 2-3bk 22-3)以及矿区北部出露的中下泥盆统三河口群(D 1-2sh ),二者以断层(F3)为界(图1)。
碧口群地层以酸性凝灰岩为主夹基性火山岩或基性凝灰岩透镜体。
三河口群地层按沉积图1 铧厂沟金矿地质简图(据刘冲昊等)1-第四系覆盖物;2-泥盆统三河口群第二岩段第二岩性层;;3-三河口群第二岩段第一岩性层;4-三河口群第一岩段第三岩性层;5-三河口群第一岩段第二岩性层;6-三河口群第一岩段第一岩性层;7-元古界碧口群;8-细碧岩;9-金矿体;10-断层;11-地质界线韵律及岩石组合特征,将其划分为三个岩性段,其中第一岩性段包括D1-2sh1a、D1-2sh1b、D1-2sh1c 三个岩性层(以下简称1a、1b、1c);第二岩性段包括D1-2sh2a、D1-2sh2b、D1-2sh2c三个岩性层(以下简称2a、2b、2c)。
浅析我国金矿地质特征及成矿规律发布时间:2021-04-13T10:13:35.603Z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32期作者:黄天梁[导读] 摘要:人类对金的利用历史已有6000多年(R.W.博伊尔,1979)。
山东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六地质大队山东省威海市 264209摘要:人类对金的利用历史已有6000多年(R.W.博伊尔,1979)。
目前,黄金仍是国际货币结算手段和货币信用基础,并广泛运用于电子、电气、医疗、化工设备、宇航和国防尖端工业,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和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金首饰受到越来越多的人追捧。
但是,目前我国黄金资源长期开采,探明资源量日渐枯竭,为此了解和掌握金矿床的地质特征和形成规律,对金矿资源的勘查和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本论文简单阐述了我国金矿床的主要形成机制、地质特征及成矿规律,希望能为行业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金矿;地质特征;成矿规律1前言黄金是国际贸易的硬通货,黄金储备量标志着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同时黄金广泛用于工业、国防及尖端领域,随着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黄金消耗进一步加剧。
2019年,我国黄金产量500.4t,其中矿山产量380.2t,与2018年相比下降2.6%;我国黄金消费1002.8t,与2018年相比上涨了12.9%。
虽然我国金矿开采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产量远不能满足我国当前消耗。
因此,研究我国主要金矿床地质特征和成矿规律是十分必要的。
2 我国主要金矿类型2.1 绿岩带型绿岩带是蚀变或变质的基性火成岩带,通常指前寒武纪地盾中呈条带状分布的变质基性岩地区,主要岩石类型有细碧岩、玄武岩、辉长岩和辉绿岩等,因变质作用生成的绿泥石、绿帘石、阳起石等矿物促使岩石普遍具有暗绿色。
绿岩带型金矿床以角闪岩和辉石岩为主,由火山喷发类型矿物形成,导致岩石化侵入,其次为硅化、绿泥石化和绢云母化。
此外,金矿床中含大量云母和石英基绿色脆性席状岩,其分布相对突出。
其中吉林夹皮沟金矿和河北迁西金厂峪石英脉型金矿床为本类型的典型矿床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