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症性肠病(IBD)的肠外表现共68页文档
- 格式:ppt
- 大小:5.16 MB
- 文档页数:68
2024炎症性肠病的肠外表现(全文)炎症性肠病(IBD)包括克罗恩病(CD)和溃疡性结肠炎(UC)两种主要亚型。
高达50%的IBD患者至少合并一种肠外表现(EIM),可能涉及全身的各个系统,其中原发硬化性胆管炎(PSC)或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是IBD患者死亡率升高的重要原因。
从广义上说,经典的EIMs可源于肠道远端器官的炎症病理反应或全身的炎症反应,其中潜在的病理生理学机制尚不完全清楚。
本指南根据ECCO标准化方法制定,由ECCO指南委员会遴选的20名胃肠病学专家组成专家组,并邀请皮肤病、风湿病及血管病等多学科专家进行MDT讨论。
对每一主题相关内容进行文献检索和系统综述后,共识小组就每个专题内容起草了声明及对应的支持性文案。
随后进行两轮在线投票和修改,以及一轮会议表决,对每条声明的证据等级(evidencelevel,E1.)和共识程度进行评价,最终形成本指南。
血液、心血管和呼吸系统疾病静脉血栓栓塞症声明1【发病率】旧D患者血栓事件的发生率是普通人群的两倍以上,静脉血栓栓塞症(VTE)在UC和CD中的发生率相似[E1.2]o最重要的危险因素是活动性疾病、住院和手术旧1.2]。
[共识:100%]声明2.1【预防】建议在IBD患者因急性内科疾病或大手术住院期间预防性使用低分子肝素或磺达肝素[E1.I]。
接受大手术的IBD患者应该接受预防性剂量的低分子肝素,直到出院后至少3周[E1.3]o对于住院后或重症IBD的门诊患者,可以考虑血栓预防[E1.4]0[共识:100%]声明2.2【治疗】对于出现急性静脉血栓栓塞症的IBD患者,建议按治疗剂量直接口服抗凝剂(DOAC)[E1.I]。
应调查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危险因素,以指导抗凝时间[E1.I]。
[共识:100%]心血管疾病声明3与普通人群相比,IBD患者发生脑血管意外[E1.2]>缺血性心脏病[E1.2]>肠系膜缺血[E1.4]、房颤[E1.3]和心力衰竭[E1.3]的风险略有增加,这些疾病的发生风险与IBD治疗相互独立。
炎症性肠病有哪些症状?*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绍炎症性肠病症状,尤其是炎症性肠病的早期症状,炎症性肠病有什么表现?得了炎症性肠病会怎样?以及炎症性肠病有哪些并发病症,炎症性肠病还会引起哪些疾病等方面内容。
……*炎症性肠病常见症状:腹痛、腹痛伴腹泻、便血、脓血便*一、症状儿童IBD的临床症状与体征除常见的胃肠道表现外,常有明显的肠外表现如关节炎、生长迟缓、体重不增、营养不良、贫血、神经性厌食等,尤其生长迟缓是生长期儿童的最独特的症状,常在婴儿期就已出现。
溃疡性结肠炎,大多数UC起病隐匿,或轻度腹泻,便血,仅见大便潜血。
约30%患儿症状明显,起病较急,多见婴幼儿,腹泻可达10~30次/d,呈血便或黏液血便、脓血便,侵犯直肠者有里急后重。
痉挛性腹痛常于便前、便时发生,便后缓解。
左下腹触痛明显,可有肌紧张或触及硬管状结肠。
全身症状有发热乏力、贫血;病情严重则有脱水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失调等。
体重不增、生长发育迟缓亦是小儿溃疡性结肠炎最早期临床表现。
可有肠外表现如关节炎、关节痛、虹膜睫状体炎、肝大等。
*以上是对于炎症性肠病的症状方面内容的相关叙述,下面再看下炎症性肠病并发症,炎症性肠病还会引起哪些疾病呢?*炎症性肠病常见并发症:肠梗阻、肠瘘、结肠癌*一、并发病症炎症性肠病(IBD)临床表现复杂,并发症严重,肠外表现多样,且其发生率变异程度较大:*一. 肠道并发症*1.肠梗阻IBD进展与成纤维细胞浸润和胶原沉积有关,随组织纤维化,肠壁增厚和肠腔狭窄。
肠腔直径、梗阻长度决定粪便运输机械障碍的严重程度。
干结粪便通过远端结肠时具有更大的摩擦力;反复跳跃性的小肠狭窄可加重梗阻临床表现。
2、瘘管和脓肿瘘管瘘管和脓肿瘘管是肠腔与肠系膜、另一空腔脏器或皮肤间的非正常通道,由肠狭窄后肠腔内压力增高所致。
*3. 中毒性巨结肠中毒性巨结肠是指在严重、特别是暴发性UC病程中出现的结肠扩张。
仅见于累及广泛或全结肠的UC。
*4. 肠道大出血由于急性结肠出血多由黏膜弥漫性溃疡所致,对于不明原因的胃肠道出血可行结肠镜检查,对于威胁生命者可行急诊结肠切除术。
炎症性肠病的肠外表现及治疗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种系统性疾病,不仅累及肠道,亦可出现多种肠外表现(EIM),易造成误诊,及时诊断及合理治疗能够改善患者的功能状态和生活质量,现将IBD肠外表现及治疗方法作一综述。
标签:炎症性肠病;肠外表现;治疗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是一组病因不明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包括Crohn病(Crohn’s disease,CD)和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临床表现多样,可出现肠外表现(extraintestinal manifestation,EIM),累及多个系统。
国外报道EIM发生率UC 15%~20%,CD 20%~40%[1]。
EIM发生机制尚不清楚,与遗传易感性、自身免疫因素有关,也可能是细菌感染及药物副作用的结果。
EIM发生率与疾病严重程度正相关,一旦出现一种肠外表现,发生其他肠外表现的风险随之升高。
某些肠外表现与肠道炎症活动有关,如外周关节炎、皮肤病变、表层巩膜炎、口腔溃疡等;有些与肠道炎症不相关,独立于肠道病变,如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SC)、虹膜炎及坏疽性脓皮病(PG)。
现将IBD肠外表现及治疗方法作一综述。
1 皮肤、黏膜口腔病變主要包括阿弗他溃疡、唇炎、牙龈炎、增殖性脓性口腔炎(pyostomatitis,PV)、口面部肉芽肿病、肉芽肿性腮腺炎等,其中以阿弗他溃疡最常见,与疾病活动性相关,随肠道症状的缓解而缓解。
复发性阿弗他溃疡是指反复发生的圆形或椭圆形、浅而小的溃疡,常出现于颊黏膜、唇黏膜、口底及舌体,临床特点为:红(指溃疡周围黏膜发红,呈“红晕”)、黄(指溃疡渗出物形成黄色假膜覆盖溃疡的底)、凹、痛,一般持续10~14d愈合,不留瘢痕。
需要鉴别的是,肠道慢性失血出现缺铁性贫血可伴发口角炎。
局部治疗主要依靠利多卡因等局麻药物减轻疼痛,局部使用激素可促进黏膜愈合,长期应用增加口腔真菌感染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