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前急救技术——止血包扎固定搬运
- 格式:ppt
- 大小:8.96 MB
- 文档页数:82
哎呀,说起院前急救五大技术,这可真是个让人紧张又刺激的话题。
你知道吗,这些技术在紧急情况下能救人一命,简直就是生命线上的“超级英雄”。
咱们今天就来聊聊这五大技术,用点大白话,让你听得明明白白。
首先,咱们得说说心肺复苏(CPR)。
这可是个关键时刻能救命的技术。
想象一下,你在街上走着,突然看到有人倒地不起,呼吸心跳都没了,这时候你怎么办?对,就是CPR。
你得赶紧跪下来,找到那人的胸骨中间,用力按压,每分钟至少100次,同时还得配合人工呼吸。
这动作虽然简单,但做起来可不容易,得有力气,还得有节奏。
不过,这可是救命的关键,所以每个人都得学学。
接下来是止血和包扎。
这个嘛,听起来简单,但实际操作起来,那可是个技术活。
比如,你看到有人手臂流血不止,你得赶紧找东西给他止血,比如干净的布或者绷带。
然后,你得紧紧地包扎伤口,防止血液流失太多。
这可是个力气活,你得用力,但又不能太用力,免得伤到血管。
这技术,关键时刻能救人一命。
第三个技术是固定和搬运。
这个嘛,听起来好像搬家公司干的活,但其实在急救中也很重要。
比如,有人骨折了,你得赶紧给他固定,防止骨头错位。
这可是个细致活,你得小心翼翼地把骨折的部位固定好,然后用担架或者别的工具把他安全地搬运到救护车上。
这技术,需要耐心和细心,还得有点力气。
第四个技术是气管插管。
这个听起来有点吓人,但其实在紧急情况下,这可是救命的关键。
比如,有人因为窒息或者呼吸道堵塞,呼吸不了,你得赶紧给他插管,让他能呼吸。
这技术,需要专业的训练和经验,不是随便谁都能做的。
最后一个技术是电除颤。
这个嘛,听起来好像科幻电影里的情节,但其实在现实生活中,这可是个救命的神器。
比如,有人心脏骤停,你得赶紧给他电除颤,让他的心脏重新跳动。
这技术,需要专业的设备和训练,不是随便谁都能做的。
总的来说,这五大技术,虽然听起来有点吓人,但其实都是救命的关键。
每个人都应该学学,说不定哪天就能用上。
不过,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这些技术都需要专业的训练和实践。
创伤现场急救技术创伤是各种致伤因素造成的人体组织损伤和功能障碍。
轻者造成体表损伤,引起疼痛或出血;重者导致功能障碍、残疾,甚至死亡。
目前随着创伤发病率增高,创伤急救技术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因此,普及创伤现场救护知识和技术十分必要。
创伤急救技术主要包括止血、包扎、固定和搬运四大技术,在现场特殊情况下,无论什么性质、什么部位的外伤,最基本的急救处理都离不开这些技术。
若这些技术能应用得及时、正确、有效,往往能挽救患者生命,防止患者病情恶化、减少患者痛苦以及预防并发症。
因此,院前急救人员必须熟练掌握止血、包扎、固定、搬运技术,并且应大规模推广。
一、止血术止血术是最基本、最紧急的急救技术。
止血的目的在于控制出血,保存有效的血容量,防止出现低血容量性休克。
创伤一般都会出血,特别是较大的动、静脉损伤,会引起大出血。
如果抢救不及时或处理不当,伤员因出血过多,可出现失血性休克及心跳骤停而危及生命。
所以对创伤出血,首先要准确有效地进行止血,然后再作其他急救处理。
出血可分为动脉出血、静脉出血、毛细血管出血。
动脉出血时,血色鲜红、有搏动、量多,速度快。
静脉出血时,血色暗红、缓慢流出。
毛细血管出血时,血色鲜红,慢慢渗出。
现场止血术常用的有直接压迫止血法、指压动脉止血法、结扎止血法、加压包扎止血法、填塞止血法、止血带止血法等6种,使用时要根据具体情况,可选用一种,也可把几种止血法结合在一起应用,以达到最快、最有效、最安全的止血目的。
(一)直接压迫止血法直接压迫止血法(也称敷料加压止血法)是指用无菌敷料覆盖伤口,用戴上胶手套的手直接在伤口施压,压迫时间10~15分钟。
如现场无条件,可用洁净布料、毛巾、衣物等压迫伤口,并迅速转运到医院处理。
(图6-24)(二)指压动脉止血法在伤口的上方,即近心端,找到搏动的血管,用手指或手掌把血管压在局部的骨骼上,紧急时可隔着衣服压迫,使之止血。
此方法适用于四肢及头脑部的大出血急救,但这毕竟是减少伤员失血挽救生命的临时应急措施,不宜长时间使用,同时也不便于伤员的搬运和转运。
伤员的应急救援方法
急救方法:
1、止血包扎法。
如果是伤口出血,一般先给予伤口的加压包扎止血。
如果加压包扎之后还是止不了血,有可能是比较大的血管损伤,必须要在血管近端的肢体,用绑带捆扎止血。
2、骨折固定法。
如果是四肢的长骨干损伤,可以用夹板。
如果现场没有夹板,可以用树枝或者硬的纸皮固定,上肢可以用三角巾悬吊,而下肢的话必须要绝对躺床。
3、脊柱固定与搬运法。
颈椎骨折或者腰椎骨折,可以用腰围与颈围外固定之后再搬运。
但是如果现场没有腰围、颈围,可以用两个衣服或者毛巾卷成一团之后塞在患者颈部的两侧做固定。
脊柱搬运的方法也比较讲究,必须要跟床板平行来搬运,最好低下垫一块硬板,搬运比较安全,避免脊柱的二次损伤,导致严重的瘫痪等后遗症。
4、心肺复苏法。
也是最重要的一种方法,心肺复苏法包括胸外按压、开放气道、人工呼吸以及电除颤等方法。
基层医院院前急救的建议作者:刘百求,全科医学硕士学位,中级职称,2012年始从事医疗工作。
基层医院处于医疗救治的一线,能最先接触到需急救的伤员,故我们的院前急救很大程度决定了急救病人的转归。
下面从院前急救出诊人员应掌握的技能、车载物资、随身携带物资及现场处置四方面做出建议。
(一)院前急救出诊人员应掌握的技能院前急救出诊人员按有相应资质的医、护、驾1 : 1 : 1配置出车,人员富裕,可多配置1名护士。
各类人员须掌握的基本技能见表1。
表1 院前急救出诊人员须掌握的基本技能岗位基本技能医师心肺复苏、呼吸道维护(包括气管插管、简易呼吸器的使用、便携式呼吸机的使用)、电除颤、急救药品的使用、止血、包扎、固定、搬运、车载或随身携带物资的使用护士心肺复苏、止血、包扎、固定、搬运、输液、吸氧、常见急救药品的使用驾驶员心肺复苏、止血、包扎、固定、搬运(二)院前急救车载物资院前急救车载物资见表2。
(三)院前急救随身携带物资院前急救随身携带物资,医生携带急救药箱、自动体外除颤仪(AED ),护士携带氧气枕(充满纯氧气)、简易呼吸器、背负式担架,见图1、图2,其中急救药箱物资见表3。
表2 院前急救车载物资类别物资 急救设备 监护除颤仪(有起搏功能)、自动体外除颤仪(医师携带)、心肺复苏机、折叠式担架(护士携带)、急救折叠式推车、急救药箱(医师携带)气道管理相关物品 便携式呼吸机、吸氧面罩、简易呼吸器(护士携带)、喉镜、开口器、舌钳、气管导管、管芯、口咽通气管、牙垫、环甲膜穿刺针、注射器10ml (或20ml )、胶布、纱布、氧气装置(氧气瓶、湿化瓶、吸氧管)、氧气枕(护士携带)、便携式负压吸引装置(吸痰管)创伤相关物品 棉垫、纱布、绷带、三角巾、网帽、夹板、颈托、止血带(旋压式、橡胶)、剪刀、烧伤敷料、灭菌外科橡胶手套、胶布、血管钳、清创缝合包、导尿包降温物品医用降温冰袋、酒精、小水桶、毛巾、小风扇 输液装置7号针头输液器(或大号留置针)、输液加压装置、骨髓输液装置 小件物品体温计、血压计、血糖仪、手指脉氧仪、手电筒、听诊器 药品 盐酸多巴胺注射液、盐酸肾上腺素注射液、硝酸甘油片(或速效救心丸)、尼卡地平注射液、硝苯地平片、尼可刹米注射液、盐酸洛贝林注射液、马来酸氯苯那敏注射液、硫酸沙丁胺醇吸入气雾剂、盐酸阿托品注射液、20%甘露醇注射液、地塞米松注射液、50%葡萄糖注射液、0.9%氯化钠注射液、5%葡糖糖注射液、乳酸钠林格氏液、氨茶碱注射液、2%利多卡因注射液、盐酸胺碘酮注射液、氨甲苯酸注射液、酚磺乙胺注射液、止血粉、20%甘露醇注射液、右旋糖酐图1 急救药箱、氧气枕、简易呼吸器、AED 图2 折叠式担架(四)院前急救现场处置院前急救现场处置流程见图3。
外伤急救四项基本技术止血、包扎、固定、搬运是外伤救护的四项基本技术,实施现场外伤救护时,现场人员要本着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在迅速通知医疗救护机构的同时,要沉着、迅速地开展现场急救工作,救护的基本原则是:先抢后救、先重后轻、先急后缓、先近后远、先止血后包扎、先固定后搬运。
一、止血:(一)出血的种类:血液从体表伤口流出,称为外出血,较易为人们发现。
体内深部组织、内脏损伤出血、血液流入组织体腔内为内出血,不易被人们发现,更危险。
各种出血中,以动脉出血最为危险,必须及时止血。
按照损伤血管的不同,可分为:1、动脉出血:其特点是伤口呈喷射装搏动性向外涌出鲜红色的血液。
2、静脉出血:伤口持续向外溢出暗红色的血液。
3、毛细血管出血:伤口向外溢出鲜红色的血液。
(二)出血的临床表现:成人的血液占其体重的8%左右,失血总量达到总血量的20%以上时,伤者出现脸色苍白、冷汗淋漓、手脚发凉、呼吸急促、心慌气短等症状,脉搏快而细,血压下降,继而出现出血性休克。
当出血量达到总血量的40%时,就有生命危险。
(三)止血的方法:二、包扎:(一)包扎的作用包扎的目的在于保护伤口,减少感染,固定敷料夹板,挟托受伤的肢体,减轻伤者痛苦,防止刺伤血管、神经等严重并发症,加压包扎、压迫止血的作用。
(二)注意事项包扎要求动作轻快、准确、牢固。
包扎前要弄清包扎的目的,以便选择适当的包扎方法,并先对伤口作初步的处理,包扎的松紧要适度,过紧影响血液循环,过松会移动脱落。
包扎材料打结或其它方法固定的位置要避开伤口和坐卧受压的位置为骨折制动的包扎应露出伤肢末端,以便观察肢体血液循环的情况。
(三)包扎的方法三、固定:主要是用于骨折的固定,所以要了解骨折的症状和骨折的急救要点。
(一)骨折的种类骨折:人体骨骼因外伤发生完全或不完全的断裂称骨折。
开放性骨折:骨折断端与外界直接相通的骨折。
闭合性骨折:未与外界相通的骨折。
根据骨折程度的不同,又可分为完全性骨折、不完全性骨折。
创伤常发生于生活和工作的场所,院前急救和院内救治是否及时和正确直接关系到伤员的生命安全和功能恢复,其中急救措施主要包括复苏、通气、止血、包扎、固定、搬运等。
1、复苏:心跳、呼吸骤停时,应立即行体外心脏按压及口对口人工呼吸;有条件时用呼吸面罩及手法加压给氧或气管插管接呼吸机支持呼吸;
2、通气:呼吸道发生阻塞可在很短时间内使伤员窒息死亡,故抢救时必须争分夺秒地解除各种阻塞原因,维持呼吸道的通畅;
3、止血:大出血可使伤员迅速陷入休克,甚至致死,须及时止血;
4、包扎:包扎的目的是保护伤口、减少污染、压迫止血、固定骨折、关节和敷料并止痛;
5、固定:骨关节损伤时必须固定制动,以减轻疼痛,避免骨折端损伤血管和神经,并有利于防治休克和搬运后送
6、搬运:伤员经过初步处理后,需从现场送到医院进一步检查和治疗。
正确的搬运可减少伤员痛苦,避免继发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