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血包扎固定搬运术
- 格式:ppt
- 大小:2.02 MB
- 文档页数:22
“止血,包扎,固定,搬运”方法止血、包扎、固定、搬运是外伤救护的四项基本技术。
实施现场外伤救护原则是:先重后轻,先急后缓,先近后远;先止血后包扎,再固定后搬运。
一、伤口止血出血的种类:可分为:l、动脉出血:其特点是伤口呈喷射状搏动性向外涌出鲜红色的血液。
2、静脉出血:伤口持续向外溢出暗红色的血液。
3、毛细血管出血:伤口向外渗出鲜红色的血液。
出血的临床表现:成人的血液约占其体重的8%,失血总量达到总血量的20%以上时,伤员出现脸色苍白,冷汗淋漓,手脚发凉,呼吸急促,心慌气短等症状,脉搏快而细,血压下降,继而出现出血性休克。
当出血量达到总血量的40\%时,就有生命危险。
止血的方法1、加压包扎止血法:用消毒纱布或干净的毛巾、布块折叠成比伤口稍大的垫盖住伤口,再用绷带或折成条状布带或三角巾紧紧包扎,其松紧度以能达到止血目的为宜。
2、指压止血法:指压止血法是一种简单有效的临时性止血方法,它是根据动脉的走向,在出血伤口的近心端,用于指压住动脉处,达到临时止血的目的。
3、止血带止血法:四肢的大出血应用加压包扎不能有效地止血时,可用止血带止血。
常用的止血带有橡皮止血带、布制止血带,紧急情况下可用三角巾、绷带、手绢等。
不可应用质硬的绳索、金属丝、电线等止血。
对内出血或可疑内出血的伤员,应让伤员绝对安静不动,垫高下肢,有条件的可先输液,应迅速将伤员送到距离最近的医院进行救治。
二、伤口包扎包扎的目的和注意事项:包扎的目的在于保护伤口,减少感染,固定敷料夹板,挟托受伤的肢体,减轻伤员痛苦,防止刺伤血管、神经等严重并发症,加压包扎还有压迫止血的作用。
包扎的松紧要适度,过紧影响血液循环,过松会移动脱落,包扎材料打结或其他方法固定的位置要避开伤口和坐卧受压的位置。
为骨折制动的包扎应露出伤肢末端,以便观察肢体血液循环情况。
包扎的材料1.三角巾:用一块边长l米的正方形棉布,沿其对角线剪开即为两条三角巾。
2.医用绷带:我国标准绷带长6米,宽度分3、4、5、6、8、10厘米6种规格,3、现场救护没有上述常规包扎材料时,可用身边的衣服、手绢、毛巾等就便材料进行包扎。
现场急救的五大技术指什么
近年来急救医学把保持呼吸道通畅、止血、包扎、固定、搬运并称为现场急救的五大技术。
1、保持呼吸道通畅:使伤员仰卧、头后仰,解开伤员衣领和腰带,及时清除口鼻咽喉中的血块、黏痰、呕吐物、假牙和其他异物等,保持呼吸道通畅。
对呼吸道阻塞及有窒息危险的伤员,可插入口咽通气管或鼻咽通气管,或急用大针头穿刺环甲膜通气,或行环甲膜切开插管、气管内插管及气管切开插管。
对呼吸骤停者,可行口对口或经口咽通气管,或鼻咽通气管行人工呼吸。
对下颌骨骨折或昏迷伤员,有舌后坠阻塞呼吸道者,可将舌牵出,用别针或丝线穿过舌尖固定于衣服上,同时将伤员置于侧卧位。
2、止血:创伤出血是导致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故对创伤出血,要进行准确有效地止血,再作其他急救处理。
3、包扎:包扎可压迫止血、保护创面,固定创面敷料减少污染,减轻疼痛,有利于搬运和转送。
包扎时动作要轻巧、迅速、准确,敷料要严密遮住伤口,松紧适宜。
包扎完毕应检查肢体远端血循环是否正常,若完全阻断,应予放松,重新包扎。
4、固定:现场救护中,对怀疑有骨折、脱位、肢体挤压伤和严重软组织损伤的患者必须做可靠的临时固定。
减轻患者伤处的疼痛,预防疼痛性休克的发生;同时限制骨折断端或脱位肢体再移位等,避免产生新的损伤和并发症。
5、搬运与转送:伤员经止血、包扎、固定等处理后,应尽快搬运与转送到急救中心或医院进行治疗。
需要时应给予伤者镇痛药或抗感染药物,预防疼痛性休克和感染的发生,但颅脑损伤和未确诊的胸、腹部损伤患者不宜使用镇痛药物。
止血包扎固定搬运技术(大手挂、三角手挂、头部包扎、下肢骨折固定)(一)大手挂适用范围:前臂外伤或前臂、手腕骨折,用于承托受伤肢体。
一、评估环境平安,说明急救员身份,安抚伤员;二、检查伤情,让伤员坐下,嘱伤员托着伤侧前臂,使手腕稍高于肘部;3、预备敷料,三角巾;4、将三角巾平展放于健侧胸前,底边与躯干平行,顶角与伤肢肘关节平行,五、将三角巾的一端底角之前臂与胸之间穿过,将上端拉到健侧颈部,再从颈后绕到伤侧颈前;六、将三角巾的另一端底角拉起,覆盖前臂,在伤侧锁骨凹陷处与另一端打结,结下加垫。
7、维持前臂大手挂肘部角度80-85度;八、将伤侧肘部的三角巾顶角折叠好。
九、暴露患肢指端,检查末梢血液循环。
10、用宽带进行固定,结打在健侧腋前线,结下加垫。
(骨折时)(二)三角手挂适用范围:锁骨、手掌、手指骨折,肩关节损伤和上臂伤。
用来承托及固定受伤手掌或手指于较高位置。
一、评估环境平安,说明急救员身份,安抚伤员;二、检查伤情,让伤员坐下,嘱伤员托起伤侧手臂,使伤侧手伸到对侧(健侧)肩部。
3、预备敷料,三角巾;4、用打开的三角巾覆盖伤侧前臂,使顶角向肘部外侧,再将三角巾的一端底角拉到健侧颈部;五、将三角巾底部包绕伤侧前臂及肘部,将另一端底角从背后绕到健侧颈部;六、三角巾两头在健侧锁骨凹陷处打结,结下加垫,再将伤侧肘部的三角巾顶角折叠好。
7、伤侧腋下放置足够软垫,用宽带在肘部上方围绕胸部加以固定。
八、检查末梢血液循环。
(三)头部帽式包扎法一、评估环境平安,说明急救员身份,安抚伤员;二、检查伤情,让伤员坐下,除去眼镜及头饰;3、预备敷料,三角巾;4、伤口覆盖敷料;五、将三角巾展开,底边向内折叠约两横指宽,底边正中置于伤员前额齐眉处,顶角向后覆盖头部至脑后;六、三角巾的两底角经两耳上缘向后拉,压住顶角在枕后交叉,再经耳上绕回前额交叉打结,不能包压耳廓,将结尾折入带边内;7、再将头后面的三角巾顶角拉紧,折入头后部两底角的交叉处内。
止血、包扎、固定、搬运术(1)止血、包扎、固定、搬运术是急救过程中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也是救助伤者最为关键的一步。
了解这些技能的操作方法,能够有效地保护伤者的生命安全。
一、止血术:止血术是救护伤者的第一步。
首先要用清洁的纱布或绷带放在伤口上,然后压迫伤口,压迫的力度要适中。
如果是大面积出血,可以用压迫包扎的方法,将伤口用纱布捆紧,尽可能地将血液压出。
如果无法控制出血,应该及时寻求医疗帮助。
二、包扎术:包扎术是保护创口,防止感染,促进愈合的一种方法。
在进行包扎时,应该先清洗伤口,用双氧水消毒创口。
之后,将自粘性绷带轻轻地缠绕在受伤部位,让受伤部位得到良好的保护。
在包扎之后,应该留意受伤部位是否出现肿胀、感染等异常情况。
三、固定术:固定术是保护骨折、脱臼等部位的关键环节。
在进行固定时,应该先查看伤者有无骨折、脱臼等症状,然后使用三角巾、木条等物将伤势处固定住。
固定时,力度要适中,不宜过紧。
固定骨折部位后,应该尽快送伤者到医院进行进一步治疗。
四、搬运术:搬运术是救护伤者的最后关键步骤。
在进行搬运时,一定要将伤者放置在平坦的地面上,使用担架或手搬方式将其搬运到车上或医院急诊室。
在搬运伤者时,需要注意选择合适的搬运工具,应该尽量避免顺着伤者的骨折、脱臼处搬运,以免进一步伤害。
以上是止血、包扎、固定、搬运术的基本内容。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还需要遵守一些注意事项:如尽量保持镇静,保持安全距离,以免受到伤者的偶然伤害。
只有深入了解这些基本技能,并能够正确地应用于实际急救过程中,才能更好地救护伤者、保护生命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