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血、包扎、固定、搬运
- 格式:ppt
- 大小:1.01 MB
- 文档页数:44
急诊抢救技术—创伤患者止血、包扎、固定及搬运一、止血(一)适应证凡是出血的伤口都需止血。
根据损伤血管不同,外伤出血大致可分为:①动脉出血:出血压力高,可随心脏搏动从伤口向外喷射,呈鲜红色,如在短时间内出血量大,可危及生命。
②静脉出血:血液缓慢持续从伤口流出,暗红色,一般可找到出血点。
③毛细血管出血:多看不清明显伤口,量较少。
(二)操作前准备根据出血性质不同,就地取材,采用不同止血措施。
止血可用的器材很多,现场抢救中可用消毒敷料、绷带,甚至干净布料、毛巾等进行加压止血;充气止血带、止血钳等专用止血器械是较可靠的止血方法。
(三)操作步骤1.加压包扎法适用于创口小、毛细血管或较小静脉的出血。
局部可用生理盐水冲洗,然后消毒盖上无菌纱布,再用绷带、三角巾或布带加压扎紧,包扎范围应该比伤口稍大。
2.指压止血法适用于动脉位置表浅且靠近骨骼处的出血。
止血方法为用拇指压住出血的血管上端(近心端),血流被阻断。
①面部出血:在下颌角前约15cm处压迫颌下动脉,大出血时往往同时压住两侧颌下与颞动脉。
②颞部出血:对着下颌关节压住颞动脉。
③用拇指和示指分别压迫手指两侧的指动脉,阻断血流;一侧肘关节以下部位的外伤大出血,用一只手的拇指压迫上臂中段内侧,阻断肱动脉血流,另一只手固定伤员手臂;手部大出血,用两手的拇指和示指分别压迫伤侧手腕两侧的桡动脉和尺动脉。
④下肢出血:一侧下肢的大出血,用两手的拇指用力压迫伤肢腹股沟中点稍下方的股动脉,阻断股动脉血流,伤员应该处于坐位或卧位;一侧足部的大出血,用两手的拇指和示指分别压迫伤侧足背中部搏动的胫前动脉及足跟与内踝之间的胫后动脉。
3.填塞止血法适用于伤口较深的出血,可用消毒的棉垫、纱布填塞伤口,再用绷带、三角巾等包扎。
4.抬高肢体法适用于临时应急措施,不适用于动脉出血。
5.屈肢法适用于肘或膝关节以下,在肘窝、窝处放上纱布卷、棉垫卷,然后用绷带把肢体弯曲,使用环形或8字形包扎,但方法复杂,一般不采用。
止血、包扎、固定、搬运术(1)止血、包扎、固定、搬运术是急救过程中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也是救助伤者最为关键的一步。
了解这些技能的操作方法,能够有效地保护伤者的生命安全。
一、止血术:止血术是救护伤者的第一步。
首先要用清洁的纱布或绷带放在伤口上,然后压迫伤口,压迫的力度要适中。
如果是大面积出血,可以用压迫包扎的方法,将伤口用纱布捆紧,尽可能地将血液压出。
如果无法控制出血,应该及时寻求医疗帮助。
二、包扎术:包扎术是保护创口,防止感染,促进愈合的一种方法。
在进行包扎时,应该先清洗伤口,用双氧水消毒创口。
之后,将自粘性绷带轻轻地缠绕在受伤部位,让受伤部位得到良好的保护。
在包扎之后,应该留意受伤部位是否出现肿胀、感染等异常情况。
三、固定术:固定术是保护骨折、脱臼等部位的关键环节。
在进行固定时,应该先查看伤者有无骨折、脱臼等症状,然后使用三角巾、木条等物将伤势处固定住。
固定时,力度要适中,不宜过紧。
固定骨折部位后,应该尽快送伤者到医院进行进一步治疗。
四、搬运术:搬运术是救护伤者的最后关键步骤。
在进行搬运时,一定要将伤者放置在平坦的地面上,使用担架或手搬方式将其搬运到车上或医院急诊室。
在搬运伤者时,需要注意选择合适的搬运工具,应该尽量避免顺着伤者的骨折、脱臼处搬运,以免进一步伤害。
以上是止血、包扎、固定、搬运术的基本内容。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还需要遵守一些注意事项:如尽量保持镇静,保持安全距离,以免受到伤者的偶然伤害。
只有深入了解这些基本技能,并能够正确地应用于实际急救过程中,才能更好地救护伤者、保护生命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