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药物剂型的合理使用——片剂
- 格式:doc
- 大小:44.00 KB
- 文档页数:10
片剂的剂型[常用药物剂型的合理使用--片剂]常用药物剂型的合理使用——片剂一、剂型的定义和界定(一)定义药物是指能够用于治疗、预防或者诊断人类疾病,能够对自我保健机能产生影响的物质。
根据来源可以将药物分成几大类,第一类是中药与天然药丸,第二类是化学药物,第三类是生物技术药。
中药与天然药主要是传统的蕨麻、动物药和节肢动物一些矿物质类的药。
有些植物草药的全草,或者是根、茎、叶、花叶其中的某一部分。
动物药物可以是整个动物,例如蚯蚓、全蝎,也可以是的某一部分器官组织或者是分泌物,如虎骨、牛黄等等。
矿物质有朱砂、石膏等。
化学药物就是西药,一般是通过化学合成的有效途径得来的。
生物技术药是通过基因重组、发酵、核酸合成等生物获得技术取得的药,例如抗生素、疫苗、胰岛素等。
这些药物都就不能直接用来治病,也就是说不能反之亦然直接主要用于患者,他们必须制订成一定大小、形状或者形态以后,才能给予患者,这种给予患者使用药物的为形式就是剂型。
因此,剂型的定义就是为了病理适合于该病的诊断、治疗或者是公共安全的需要,而置备的不同给药形式,一般来说都重蹈覆辙是先有药物再有剂型。
以中药为例,最早神农尝百草,发现了很多中草药,治病的时候,有一些是可以轻易服用的,但是大多数需将药材煎煮浓缩以后喝这个样汤。
这也就是最早的木斯里。
为了方便储存和携带等实际需要,又陆续出现了丸、散、膏、丹等各种剂型,现在中药不仅有传统的剂型,还有片剂、胶囊剂、注射剂等西药的剂型。
当然西药也是一样的,从最早的煮液剂,逐渐开发了片剂、胶囊剂,注射剂以及缓控式制剂等等。
各种剂型的出现主要是为了满足临床的需要。
首先是病情的需要。
病情有轻重缓急,急症或者是重症就需要尽快控制病情,那就设法需要药物进入人体后尽快起效,因此出现了注射剂型,而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可能需要需要长期用药,使用注射剂就不合适了,口服剂型才方便使用便于患者长期食用。
再有就是患者的需要,患者有男女老幼,婴幼儿,幼儿尤其是婴幼儿不会很好地吞服非常重要药片和胶囊剂,因此就开发下来了栓剂、分散片、滴剂等剂型,便于婴幼儿服用。
2020年华医网继续教育答案-2472-常用药物剂型的
合理应用
备注:红色选项或后方标记“[正确答案]”为正确选项
(一)药物剂型的定义和分类
1、剂型的产生不包括()
A、医疗的需要
B、商业需要[正确答案]
C、患者的需要
D、用药部位需要
E、药物性质需要
2、根据药物形态分类,丸剂属于()
A、液体剂型
B、固体剂型[正确答案]
C、半固体剂型
D、气体剂型
E、胶体型
3、下列属于直肠给药剂型的是()
A、栓剂[正确答案]
B、颗粒剂
C、片剂
D、胶囊剂
E、溶液剂
4、滴眼剂为()
A、腔道给药
B、呼吸道给药
C、皮肤给药
D、粘膜给药[正确答案]
E、注射给药。
药物的剂型及特点一、固体剂型:1.片剂:片剂是将药物与辅料进行混合压制而成的固体制剂,其特点是易储藏、携带方便、服用简单,广泛用于临床。
但片剂只适合服用量较小的药物,不能应用于溶解速度慢、易吸湿、需缓释的药物。
2.胶囊剂:胶囊剂是把药物封装在胶囊中,包括硬胶囊和软胶囊两种。
胶囊剂对于具有刺激性气味或味道的药物具有遮光、掩味的作用,同时能够保护药物的稳定性,便于患者服用。
3.颗粒剂:颗粒剂是将药物粉末或颗粒通过混合、粉碎、筛分等工艺制成的固体剂型,其特点是颗粒较大,易于溶解和咀嚼,适合儿童和老年患者服用,常用于儿童、老年患者和服药困难患者。
4.干混剂:干混剂是将两种或两种以上无水溶剂的固体物质混合制成的固体制剂,可以提供多种药物同时治疗不同症状的需求,适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
5.注射剂:注射剂是在生物体内引入药物的剂型,常用于对病情危重、需要快速作用或口服不可行的患者。
注射剂可以快速进入血液循环,有较高的生物利用度,在临床上用途广泛。
但注射剂的制备复杂,使用限制较多,需经医护人员专业操作。
6.口腔剂:口腔剂包括口服溶液、口服悬浮液、咀嚼片、含片等,适用于治疗较表浅的口腔疾病。
口腔剂不需要经过胃肠道吸收,药物能够直接作用于口腔黏膜,具有较快的作用速度。
二、液体剂型:1.滴剂:滴剂是将药物溶解或悬浮在溶剂中,通过滴定器滴入眼、耳、鼻等部位的液体制剂。
滴剂可以精确控制药物的剂量,常用于眼耳鼻等局部病变的治疗。
2.口服液:口服液是将药物溶解在水、酒精或甘油等溶媒中,便于口服和吞咽的液体制剂。
口服液易于儿童、老年患者和服药困难患者服用,药物作用迅速。
3.口服悬浮液:口服悬浮液是将药物悬浮在溶剂中制成的液体制剂,需要在使用前摇匀,并且易于儿童、老年患者和服药困难患者服用。
口服悬浮液在胃肠道中的停留时间相对较长,适用于不能咀嚼或溶解的药物。
4.复方制剂:复方制剂是将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混合制成的液体剂型,可以同时发挥多种药物的疗效,减少患者的用药次数,提高治疗效果。
药剂学知识点归纳:片剂的概述
药剂学虽然是基础学科,但是很多学员都觉得药剂学知识点特别多,不好复习。
今天就带着大家总结归纳一下药剂学各章节的重点内容,以便大家更好地记忆。
1.片剂的概念
片剂指的是药物与适宜的辅料混匀压制而成的圆片状或异形片状的固体制剂,它是现代药物制剂中应用最为广泛的重要剂型之一。
2.片剂的特点
片剂是将药物粉末(或颗粒)加压而制得的一种密度较高、体积较小的固体制剂,生产的机械化、自动化程度较高,因而产品的性状稳定,剂量准确,片剂成本及售价都较低。
其运输、贮存、携带及应用也都比较方便,可以根据不同需要制成速效、长效、咀嚼、口含等不同的类型。
3.片剂的种类
除了最常用的口服普通压制片以外,另有含片、舌下片、口腔贴片、咀嚼片、分散片、可溶片、泡腾片、阴道片、阴道泡腾片、缓释片、控释片与肠溶片等。
4.片剂的质量要求
(1)硬度适中;
(2)色泽均匀,外观光洁;
(3)符合重量差异的要求,含量准确;
(4)符合崩解时限或溶出度的要求;
(5)小剂量的药物或作用比较剧烈的药物,应符合含量均匀度的要求;
(6)符合有关卫生学的要求。
例题:
下列关于片剂的叙述错误的为?
A.片剂可以有速效、长效等不同的类型
B.片剂的生产机械化、自动化程度较高
C.片剂的生产成本及售价较高
D.片剂运输、贮存、携带及应用方便
E.片剂为药物粉末(或颗粒)加压而制得的固体制剂正确答案:C。
药剂学试题药物的剂型分类与特点解析药物的剂型分类在药剂学领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不同的剂型具有不同的特点和应用方式。
本文将对常见的药物剂型进行分类,并分析它们的特点。
一、固体剂型1. 片剂:片剂是将药物压制成片状,通常由活性成分、辅料和填充剂组成。
片剂易于储存和使用,便于控制剂量。
例如,阿司匹林片、维生素C片等。
2. 胶囊剂:胶囊剂由外壳和内部药物组成。
胶囊壳可以是明胶或植物性胶囊,内部药物可以是粉剂或颗粒。
胶囊剂易于使用和储存,并且药物可以更好地保护。
例如,维生素E软胶囊、抗生素胶囊等。
3. 颗粒剂:颗粒剂由固体颗粒组成,颗粒可以通过挤压、制粒或涂层等工艺制成。
颗粒剂易于溶解和吸收,适用于儿童和老年人。
例如,颗粒剂生物素颗粒、肠胃颗粒等。
二、液体剂型1. 口服液:口服液是指服用时直接口服的液体剂型。
它具有剂量准确、易于服用的特点。
常见的口服液包括糖浆、悬浮液和溶液。
例如,感冒糖浆、止咳悬浮液等。
2. 注射剂:注射剂是经过无菌处理的液体剂型,常用于快速治疗或严重病情。
按照注射部位的不同,注射剂可以分为皮下注射剂、肌肉注射剂和静脉注射剂。
例如,青霉素注射液、针剂类抗生素等。
3. 滴剂:滴剂是指通过滴管给药的液体剂型。
滴剂具有剂量易调节、给药方便的特点,适用于眼部、鼻腔等局部给药。
例如,眼药水、鼻腔滴剂等。
三、半固体剂型1. 膏剂:膏剂是一种半固态剂型,由基质和活性成分组成。
膏剂可以分为水膏剂和油膏剂,具有局部作用和渗透性好的特点。
例如,保湿膏剂、舒缓膏剂等。
2. 凝胶剂:凝胶剂是指具有凝胶状的半固态剂型,通常由高分子聚合物和溶剂组成。
凝胶剂具有粘稠度高、吸附性好的特点,适用于局部治疗和修复伤口。
例如,消炎凝胶、创可帖等。
四、气雾剂型1. 气雾剂:气雾剂由药物、推进剂和表面活性剂组成,可以形成雾状喷射。
气雾剂适用于口腔喷雾、鼻腔给药和肺部吸入等应用场景。
例如,止痛喷雾、喉咙喷剂等。
五、其他剂型1. 贴剂:贴剂是将药物颗粒、粉末或液体置于基质中,附着在药物表面。
药剂学试题药物的剂型有哪些分类请列举并解释各类剂型药剂学试题:药物的剂型有哪些分类请列举并解释各类剂型药物剂型是指药物经过某种制备工艺和方法,按照一定的比例和形式制成的具有特定规格和特点的制剂形式。
药物剂型的不同对药物的疗效和治疗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
以下是药物剂型的常见分类及其解释。
1. 固体剂型- 片剂:片剂是将饮片或粉末通过压片工艺制成的药物剂型。
片剂常用于口服给药,并可根据需要进行分散或缓释。
- 胶囊剂:胶囊剂是将药物填充在胶囊内,通过咽喉进入胃肠道进行释放的剂型。
由于装填不便,胶囊剂一般用于固体或半固体药物。
- 颗粒剂:颗粒剂由微细颗粒或颗粒组成,常用于制备口服给药的制剂,可在胃肠道中迅速溶解和吸收。
- 粉剂:粉剂是将药物粉末通过混合、粉碎等工艺制成的一种剂型。
粉剂在药物的分散和吸收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
2. 液体剂型- 口服液:口服液是指可以直接口服的药物剂型,其由药物溶解或悬浮于合适的溶剂中制成。
口服液通常用于儿童、老人等吞咽困难或需要调整剂量的患者。
- 注射剂:注射剂是将药物溶解于水或油中制成,通过注射器进行注射给药。
注射剂能够实现药物的快速吸收和有效浓度的维持。
- 外用液:外用液是涂抹在皮肤表面的药物剂型,可用于治疗皮肤疾病、创伤等。
- 滴剂:滴剂是通过调整药物浓度和滴数来实现给药的准确剂量的剂型。
滴剂通常用于眼药水、鼻腔滴剂等。
3. 半固体剂型- 膏剂:膏剂是由药物与基础膏体混合而成的半固体制剂。
膏剂通常用于外用,具有良好的局部贴附性和渗透性。
- 凝胶剂:凝胶剂是由药物与凝胶基质混合而成的一种药物剂型。
凝胶剂常用于局部治疗,能够有效地延迟药物的释放。
4. 气雾剂型- 喷雾剂:喷雾剂是将药物溶解或悬浮于适宜的溶剂中,通过喷雾剂器喷入喉咙或鼻腔进行给药。
喷雾剂可用于治疗哮喘、鼻塞等。
- 气体剂:气体剂是将药物以气体的形式制备而成的制剂。
例如,吸入氧等。
5. 软膏剂型- 栓剂:栓剂是指通过直肠给药的药物剂型,由于直肠黏膜丰富的血管和神经,栓剂对于局部治疗以及全身治疗都具有一定的优势。
目录第一部分常用药物剂型的基本概念和特点1 片剂2 胶囊剂3 颗粒剂4 散剂5 丸剂6 膜剂7 液体制剂8 眼用制剂9 凝胶剂10 软膏剂11 栓剂12 气雾剂13 喷雾剂14 粉雾剂15 贴剂16 注射剂17 植入剂第二部分常用药物剂型的正确使用方法1普通片及咀嚼片2缓释片及控释片3泡腾片及分散片4 舌下片及口含片5 胶囊剂6 散剂及颗粒剂7 丸剂8 滴眼液9 滴鼻液10 滴耳液11 栓剂12 透皮贴剂13 气雾剂14粉吸入剂15鼻喷雾剂16注射剂第三部分药品的储藏第一部分常用药物剂型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在人类与疾病斗争的过程中,药物治疗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不正确的使用方法会导致药物治疗效果下降,严重者甚至会导致病情加重。
为保证药物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并减少对病人的伤害,我们应当掌握每种剂型的正确使用方法。
首先,我们应当了解常用药物剂型及其特点。
把医药品以不同给药方式和不同给药部位等为目的制成的不同“形态”即为药物剂型,简称剂型;以剂型制成的具体药品成为药物制剂,简称制剂。
这里,我们主要介绍一下临床常用药物剂型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1 片剂片剂是指药物与药用辅料均匀混合后压制而成的片状制剂,是现代药物制剂中应用最广泛的剂型之一,以圆片状最多,也有异形片状(三角形、椭圆形、棱形等)。
1.1 片剂的主要特点:优点:①以片数作为剂量单位,剂量准确,含量均匀;②化学稳定性较好,因其体积较小、致密,受外界空气、光线、水分等因素的影响较少,必要时可通过包衣加以保护;③携带、运输、服用方便;④生产的机械化、自动化程度较高,产量大,成本及售价较低;⑤根据临床医疗的需要,可以制成不同类型的片剂,如分散片(速效)、控释片(长效)、肠溶包衣片、咀嚼片、口含片等。
不足之处:①幼儿及昏迷病人不易吞服;②压片时加入的辅料,有时影响药物的溶出和生物利用度;③如含有挥发性成分,久贮含量有所下降。
1.2 片剂的分类片剂按给药途径分为口服用片剂、口腔用片剂和外用片剂。
三、常用药物剂型及对疗效的影响1.常用的药物剂型有哪些?药物在供给临床使用前,为适应治疗或预防的需要而制备的药物应用形式,称为药物剂型,简称剂型。
通俗的说,就是我们平常所接触的片剂、胶囊、乳膏、针剂等。
药物制成不同的剂型后,不仅增加了药物的稳定性,便于药物的贮存、运输和携带,而且药物剂量准确,方便患者使用,部分药物还可减轻不良反应。
到目前为止,药物剂型已有几十种之多,比较常用的也有二三十种。
现选择最基本、常用的10种介绍如下。
(1)注射剂。
是指药物制成的供注入体内的灭菌溶液、乳状液和混悬液以及供临用前配制成溶液或混悬液的无菌粉末或浓溶液。
注射剂因其药效迅速、剂量准确、作用可靠,已成为目前临床应用最广泛的剂型之一。
注射剂一般分为以下5类:①水溶性注射剂,又称水针(如头孢噻吩钠注射剂——先锋Ⅰ号);②油溶性注射剂,又称油针(如黄体酮注射液);③乳状液型注射液,又称乳剂(如脂溶性维生素注射剂——脂维他);④混悬液型注射液(如精蛋白锌胰岛素注射液);⑤注射用无菌粉末,也称粉针(如注射用青霉素G);另外,由静脉滴注输入体内的大剂量注射液,又称输液(如0.9%氯化钠注射液——俗称“盐水”等)。
(2)片剂。
是指药物与辅料混合均匀后压制而成的片状制剂,它是现代药物制剂中应用最为广泛的重要剂型之一。
片剂的性状稳定,剂量准确,其携带及应用也都比较方便,但存在婴儿和昏迷患者不能吞服等缺点。
随着药物新辅料和制剂新工艺的不断发展,片剂也由最初单一的普通片(素片)逐渐发展到包衣片(分为糖衣片和薄膜衣片)、泡腾片、咀嚼片、多层片、分散片、舌下片、口含片、植入片、溶液片和缓释片等不同类型的新片剂。
比如利胆化瘀糖衣片、对乙酰氨基酚薄膜衣片(百服宁)、阿司匹林肠溶片(博尔心)、维生素C泡腾片、对乙酰氨基酚咀嚼片(爱森)、胃仙U双层片、头孢克洛分散片(恒运)、硝酸甘油舌下片、健民咽喉片、复方硼砂漱口片等;也可以制成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的复方片剂,如美息伪麻片(白加黑)、复合维生素片(金施尔康、善存)、从而满足临床医疗或预防的不同需要。
药物剂型有多种合理选用见效快一、什么叫剂型为发挥药物最大的疗效,减少毒副作用,便于临床应用及贮存、运输,根据药物的性质、用药目的及给药途径,将原料加工制成适宜的形式称为剂型。
常用剂型:注射剂、颗粒剂、丸剂、片剂、酒剂、口服液等。
二、为什么药物要制成不同的剂型:a)药物性质的不同,药物的性质决定剂型,例如青霉素、胰岛素等,药物本身在胃肠液中易被破坏,不能制成口服药。
b)为适应给药部位的特点和治疗的需要,要选用不同的剂型。
例如:皮肤病一般可选用软膏剂,对于某些腔道疾患,如痔疮,则选用栓剂等。
c)临床用药的需要,从病情考虑,急症病人用药需要见效迅速,故宜用注射剂给药;治疗慢性疾病时,希望药效缓和而持久,制成片剂、丸剂、胶囊剂。
d)为了服用、贮藏、携带运输的方便,例如将中药有效成分提取后制成颗粒剂、口服液等。
三、药物剂型分类,按服药方式给药可分为:(一)肠道给药(口服),绝大多数药物进入胃肠道后,能为胃肠道粘膜吸收,口服用药是一种最常用的方法。
常用剂型如下:1、汤剂:是将药物放在水中煎煮(最传统的煎煮是用沙锅煎煮药材),然后取汁服用。
优点:能被人体快速吸收,迅速发挥疗效。
缺点:久置发霉变质,不便携带,服用量大。
2、口服液:提取中药中的有效成分,加入一些赋形剂,制成的一种口服液体制剂。
优点:服用量小(每日三支,相当一天汤剂的量),味道好,吸收快,使用方便,利于治疗急性病,质量稳定易于保存。
缺点:处方药量固定,不能随症加减。
3、片剂:药物成分与适宜的赋形剂混合,压制成片状的剂型。
优点:剂量准确,质量稳定,某些易氧化变质及潮解的药物可借包衣加以保护、携带运输服用方便。
缺点:儿童和昏迷病人不易吞服。
4、丸剂:药物细粉或提取物加适宜的粘合剂制成球形制剂。
优点:胃肠道崩解缓慢,逐渐释放药物,作用持久,对毒、剧、刺激性药物可延缓吸收,减弱毒性和不良反应,临床治疗慢性疾病或久病体弱、病后调和气血者可多用丸剂。
缺点:儿童和昏迷病人不易吞服。
常用药品使用的剂型选择指南在现代医药领域中,药物的剂型选择被视为一项重要的决策,它直接关系到药物的疗效和患者的用药安全。
因此,准确选择适合的剂型对临床治疗至关重要。
本文将为您提供常用药品使用的剂型选择指南。
一、胶囊剂型胶囊剂型是否适合使用,取决于药物的物化特性和治疗要求。
胶囊剂型具有以下优点:容易吞咽、调剂性好、制备工艺简单。
因此,对于药物稳定性较差、有特殊肠道吸收要求或需要延缓药物释放的情况下,胶囊剂型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二、片剂剂型片剂剂型是目前使用最为广泛的剂型之一,其制剂工艺成熟、质量易于控制、便携性好。
对于口服给药和溶出速度要求较高的药物,片剂剂型是首选。
此外,片剂还可以选择常规片剂、糖衣片剂或者控释片剂等不同类型,以满足不同的治疗需求。
三、溶液剂型溶液剂型适用于需要精确计量或需要快速生效的药物。
例如,婴儿和儿童药物常采用溶液剂型,以便更好地调整剂量。
另外,溶液剂型还适用于口腔给药、喷雾吸入或局部使用的药物。
四、乳剂剂型乳剂剂型是由固态颗粒悬浮在液体基质中形成的分散体系。
乳剂具有高度的稳定性和较长的保存期限,适用于不溶于水的药物、皮肤外用药物或者需要稳定大剂量油溶性活性成分的药物。
五、注射剂型注射剂型适用于需要快速传递药物或对口服药物不适合的情况下。
注射剂型可以分为静脉注射、肌肉注射和皮下注射等,具体选择取决于药物的特性、病情和患者需求。
六、栓剂剂型栓剂剂型适用于直肠给药和阴道给药。
栓剂可为固体或半固体,通过直接接触黏膜实现药物吸收。
对于经口无法吸收的药物或需要直接作用于局部黏膜的药物,栓剂剂型是一个有效的选择。
七、贴剂剂型贴剂剂型是一种局部给药形式,通过直接粘贴在皮肤表面实现药物的释放和吸收。
贴剂主要用于局部治疗,例如止痛贴剂、透皮吸收贴剂等。
贴剂剂型便于使用、给药均匀,且无需重复剂量。
总结起来,选择合适的药物剂型需要综合考虑药物的特性、治疗目标、患者需求和临床实践等因素。
在临床实践中,医护人员应根据具体情况仔细权衡利弊,选择最适合的剂型,以提高药物疗效,并最大程度地确保患者用药的安全性。
常用药物剂型的合理使用——缓控释剂型、外用剂型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沈芊一、缓控释制剂的合理使用(一)定义缓控释剂是缓释剂型和控释剂型的合称。
缓释剂型是指用药以后能在较长的时间内缓慢但是非恒速的释放药物,以期达到在体内延长药物作用,减少服药次数的剂型。
控释剂型是指药物以受控的形式,按照要求缓慢地恒速或者是接近恒速释放药物,保证较长时间体内药物的治疗浓度恒定。
可以避免峰谷现象。
从这个定义可以发现,缓释剂型和控释剂型,它最大的区别就是控释剂型药物的释放速度是恒速的,而这个缓释剂型,虽然它释放慢,但是它的释放速度是不恒速的。
这是主要的区别。
还可以介绍一个比较广义的控释剂型的定义,也就是说药物能够在预定的位置或者时间,以一定的速度释放的药物剂型都属于控释剂型,这个范围比较大,包括肠溶片,因为肠溶片是使药物在肠道释放,所以它是控制了药物释放的位置,像缓控释剂型是控制了药物的释放速度。
( ppt3 )这张图显示了缓控释剂型和普通剂型药物释放的区别。
如果是普通剂型,药物的释放比较快,药物吸收以后血药浓度很快就达到高峰。
但是药物的浓度达到高峰以后,也很快从体内消除出来,因此药物在体内维持有效浓度的时间比较短,所以一天以内要多次服用药物,多次服用药物就会出现峰谷现象,服药以后血药浓度比较高,到下次服药以前血药浓度比较低,这种情况下就会出现血药浓度高的时候,有可能会超过有效血药浓度范围,出现药物的过量中毒,而这在谷浓度的时候由于这个药物浓度低于有效范围,使这个疾病得不到有效的控制,但是如果是使用这个缓释或者是控释剂型的药物来说,由于药物的释放速度比较慢,所以可以在较长的时间内维持一个比较恒定的药物浓度,这样就可以避免峰谷现象,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
因此这条红色的曲线是显示的普通剂型的血药浓度的情况,而这个蓝色的曲线显示的是缓释和控释制剂的服用以后血药浓度的情况。
(二)特点控释剂型目前也是比较多见的,尤其像糖尿病、高血压这种慢性病,它的治疗药物很多制成了缓控释制剂。
三、常用药物剂型及对疗效的影响1.常用的药物剂型有哪些?药物在供给临床使用前,为适应治疗或预防的需要而制备的药物应用形式,称为药物剂型,简称剂型。
通俗的说,就是我们平常所接触的片剂、胶囊、乳膏、针剂等。
药物制成不同的剂型后,不仅增加了药物的稳定性,便于药物的贮存、运输和携带,而且药物剂量准确,方便患者使用,部分药物还可减轻不良反应。
到目前为止,药物剂型已有几十种之多,比较常用的也有二三十种。
现选择最基本、常用的10种介绍如下。
(1)注射剂。
是指药物制成的供注入体内的灭菌溶液、乳状液和混悬液以及供临用前配制成溶液或混悬液的无菌粉末或浓溶液。
注射剂因其药效迅速、剂量准确、作用可靠,已成为目前临床应用最广泛的剂型之一。
注射剂一般分为以下5类:①水溶性注射剂,又称水针(如头孢噻吩钠注射剂——先锋Ⅰ号);②油溶性注射剂,又称油针(如黄体酮注射液);③乳状液型注射液,又称乳剂(如脂溶性维生素注射剂——脂维他);④混悬液型注射液(如精蛋白锌胰岛素注射液);⑤注射用无菌粉末,也称粉针(如注射用青霉素G);另外,由静脉滴注输入体内的大剂量注射液,又称输液(如0.9%氯化钠注射液——俗称“盐水”等)。
(2)片剂。
是指药物与辅料混合均匀后压制而成的片状制剂,它是现代药物制剂中应用最为广泛的重要剂型之一。
片剂的性状稳定,剂量准确,其携带及应用也都比较方便,但存在婴儿和昏迷患者不能吞服等缺点。
随着药物新辅料和制剂新工艺的不断发展,片剂也由最初单一的普通片(素片)逐渐发展到包衣片(分为糖衣片和薄膜衣片)、泡腾片、咀嚼片、多层片、分散片、舌下片、口含片、植入片、溶液片和缓释片等不同类型的新片剂。
比如利胆化瘀糖衣片、对乙酰氨基酚薄膜衣片(百服宁)、阿司匹林肠溶片(博尔心)、维生素C泡腾片、对乙酰氨基酚咀嚼片(爱森)、胃仙U双层片、头孢克洛分散片(恒运)、硝酸甘油舌下片、健民咽喉片、复方硼砂漱口片等;也可以制成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的复方片剂,如美息伪麻片(白加黑)、复合维生素片(金施尔康、善存)、从而满足临床医疗或预防的不同需要。
关于片剂的名词解释片剂是一种固体药物剂型,通常被用于口服给药。
它是制药行业中最常见的剂型之一,也是临床上最常用的给药方式之一。
本文将对片剂的定义、特点、制备工艺以及使用注意事项进行解释。
一、片剂的定义片剂,又称为口服固体制剂,是通过将药物配方按一定比例混合制造成固体片形状的药物剂型。
它具有一定的药学性质,包括药效稳定、溶出性好、易于储存和携带等特点。
片剂在给药时通常需要水或其他溶液辅助,使药物溶解后被人体吸收。
二、片剂的特点1. 直观明了:片剂通常具备固体形态,外观清晰可见,易于辨认和计量。
2. 便于储存和携带:片剂常以瓶装或泡罩密封包装,易于保存,并便于携带,便于患者随时随地服用。
3. 剂型多样:根据药物性质和治疗需要,片剂可以制成包括泡腾片、缓释片、口崩片等多种特殊剂型。
4. 药效稳定:由于片剂是由药物与辅料经过混合、压片、包衣等工艺制成,药效成份相对稳定,能较好地保持药物的活性。
三、片剂的制备工艺从药物名词解释的角度来看,片剂的制备工艺是关键的一环。
下面将简单介绍片剂制备的一般工艺流程。
1. 药物粉碎:将药物原料粉碎,使其细粉状,为制备片剂提供充分的活性成分。
2. 混合:将已粉碎的药物与辅助剂按比例混合均匀,以确保每片剂量的准确性。
3. 压片:混合好的药物与辅助剂进一步通过压片机进行压制,形成固体片状药物。
4. 包衣:为了增加片剂的稳定性和改善其口感,可以对制成的片剂进行包衣处理,增强表面硬度。
四、片剂的使用注意事项1. 剂量准确:片剂在制备过程中通常采用严格控制剂量的方法,患者在服用时要按医嘱严格控制剂量,并遵守给药频次。
2. 口服良好:片剂服用时通常需要用水或其他溶液辅助,为了确保药物的正常溶解和吸收,最好遵循药师或医生的指导。
3. 存储条件:片剂通常需要存放在干燥、阴凉、密封的环境中,以防药物受潮、降解或变质。
4. 注意禁忌:患者在使用片剂时应仔细阅读药物说明书,了解禁忌症和潜在的不良反应,如有疑问应咨询医生或药师。
常用药物剂型的正确使用方法
唐倩
【期刊名称】《健康博览》
【年(卷),期】2022()4
【摘要】每个人的一生都会或多或少地接触到药品,药品的剂型分很多种,根据不同的治病需求,药物剂型大类可分为液体剂型包括溶液剂、注射剂等,气体剂型包括气雾剂、喷雾剂,固体剂型包括散剂、丸剂、片剂、膜剂等,半固体剂型包括软膏剂、栓剂、糊剂等。
【总页数】3页(P33-35)
【作者】唐倩
【作者单位】广元市中心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8
【相关文献】
1.农业机械上几种常用油液的正确使用方法
2.农业机械上几种常用油液的正确使用方法研究
3.家庭常用药物剂型须“对路”正确服药有讲究
4.家庭常用药物剂型须“对路”正确服药有讲究
5.常用口服药物的正确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常用药物剂型的合理使用——片剂一、剂型的定义和分类(一)定义药物是指能够用于治疗、预防或者诊断人类疾病,能够对人体生理机能产生影响的物质。
根据来源可以将药物分成三大类,第一类是中药与天然药,第二类是化学药物,第三类是生物技术药。
中药与天然药主要是传统的植物药、动物药和一些矿物质类的药。
有些植物药用植物的全草,或者是根、茎、叶、花果其中的某一部分。
动物药可以是整个动物,例如蚯蚓、全蝎,也可以是动物的某一部分器官组织或者是分泌物,如虎骨、牛黄等等。
矿物质有朱砂、石膏等。
化学药物就是西药,一般是通过化学合成的途径得来的。
生物技术药是通过基因重组、发酵、核酸合成等生物技术获得的药,例如抗生素、疫苗、胰岛素等。
这些药物都不能直接用来治病,也就是说不能直接用于患者,他们必须制订成一定大小、形状或者形态以后,才能给予患者,这种给予患者使用药物的形式就是剂型。
因此,剂型的定义就是为了适合于疾病的诊断、治疗或者是预防的需要,而置备的不同给药形式,一般来说都是先有药物再有剂型。
以中药为例,最早神农尝百草,发现了很多中草药,治病的时候,有一些是可以直接服用的,但是大多数需将药材煎煮浓缩以后喝这个样汤。
这也就是最早的汤剂。
为了方便储存和携带等实际需要,又陆续出现了丸、散、膏、丹等各种剂型,现在中药不仅有传统的剂型,还有片剂、胶囊剂、注射剂等西药的剂型。
当然西药也是一样的,从最早的煮液剂,逐渐开发了片剂、胶囊剂,注射剂以及缓控式制剂等等。
各种剂型的出现主要是为了满足临床的需要。
首先是病情的需要。
病情有轻重缓急,急症或者是重症就需要尽快控制病情,那就需要药物进入人体后尽快起效,因此出现了注射剂型,而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需要长期用药,使用注射剂就不合适了,口服剂型才便于患者长期食用。
再有就是患者的需要,患者有男女老幼,婴幼儿,幼儿尤其是婴幼儿不会很好地吞服药片和胶囊剂,因此就开发出来了栓剂、分散片、滴剂等剂型,便于婴幼儿服用。
还有就是用药部位的需要,有些疾病是需要全身用药的,而有些疾病则是局部的,例如细菌性的结膜炎、老年性的白内障等等,这些疾病是没有必要全身用药的,因此就开发出来了滴眼剂、局部使用的药物,还有滴鼻药物,气雾剂、软膏剂等等。
当然在研究药物剂型的时候,还需要考虑药物的性质,有些药物遇酸不稳定,像青霉素如果口服在遇酸的作用下就会被分解失去药效,所以青霉素只能制成注射剂。
而胰岛素是蛋白质类的物质,口服到消化道中以后,就会被消化液中的蛋白酶水解失效,因此,胰岛素也只有注射剂。
而口服的庆大霉素,在肠道不被吸收,因此,要治疗感染性疾病的时候只能用注射剂。
(二)分类为了满足临床的各种需要,目前已经开发出来了很多剂型。
在 2010 年版的中国药典化学药部分,就收载了 31 种剂型,这些剂型基本上包括了目前国际市场流通还有临床上所使用的常见品种。
为了方便学习和应用,有必要对剂型进行分类,剂型的分类的方法,目前主要有以下几种:第一种就是按照形态分类,就是按照剂型外在的物理状态将剂型分为液体剂型、固体剂型、半固体剂型和气体剂型。
像芳香水剂、溶液剂、合剂、洗剂等等都是液体剂型。
而散剂、丸剂、片剂等等都是固体剂型。
软膏剂、糊剂,它是介于液体和固体之间,所以属于半固体剂型。
气雾剂、吸入剂等则是气体剂型。
这种剂型的分类适合于生产过程,因为同类剂型中各种药物的形态相同,它的制法也有类似之处。
例如液体剂型制备的时候多需要溶解固体制剂,也就是固体剂型多需要粉碎、混合。
而半固体剂型多需要同化或者是研匀。
第二种分类方法是按照分散系统分类,按照这种分类方法可以将剂型分成七种。
第一种是溶液型,这类剂型是药物以分子或离子状态存在于分散介质中所构成的均匀分散体系,也称为低分子溶液。
例如芳香水剂,溶液剂、糖浆剂、注射剂都属于这种类型。
第二种是胶体溶液型,这类剂型是药物以高分子形式分散在分散介质中所形成的均匀的分散体系。
也叫做高分子溶液,包括胶浆剂、火棉胶剂、涂膜剂等。
第三种是乳剂型,这类剂型是油类药物或者药物的油溶液以液滴状态分散在介质中所形成的非均匀的分散体系。
例如口服的乳剂、静脉注射用乳剂等。
第四种是混悬型,这类剂型是固体药物以微粒状态分散在介质中所形成的非均匀的分散体系。
包括合剂、洗剂、混悬剂等。
第五种是气体分散型,这类剂型是液体或者是固体的药物,以微粒状态分散在气体分散介质中所形成的分散体系,主要是气雾剂。
第六种是微粒分散型,这类剂型通常是药物不同大小的微粒,呈液体或者固体状态分散,有微球剂、微囊剂、纳米囊等等。
第七种是固体分散型,这类剂型是固体药物以聚集体的状态存在的分散体系,包括片剂、散剂、颗粒剂、合剂等等。
按照分散系统分类,便于说明各类剂型内在的分散特性以及一般的规律,但是不能反应用药部位和用药方法对剂型的要求,甚至一种剂型由于分散介质和制法的不同,可以分到几个分散体系中,如注射剂就可以分为溶液型、混悬型、乳剂型等等,由于这种分法与临床应用相距比较远,大家了解即可。
和临床用药最接近的是按照给药途径和应用方法分类,就是将给药途径和应用方法相同的剂型分为一类。
主要有两大类:第一类是胃肠道给药剂型,另一类是非胃肠道给药剂型。
胃肠道指的是从胃的幽门至肛门的消化管,可以口服的剂型,例如颗粒剂、片剂、胶囊剂、糖浆剂、合剂等等都属于胃肠道给药剂型。
直肠给药的剂型如栓剂、灌肠剂、也可以属于胃肠道给药,但也有把它们归入黏膜给药的非胃肠道剂型的情况。
非胃肠道给药可以分成以下几种:一种是注射给药,包括静脉注射、肌肉注射、皮下注射、皮内注射以及椎管注射等等,主要的剂型就是注射剂。
非胃肠道给药的第二种方式就是黏膜给药,也就是利用眼睑的黏膜、口腔黏膜,以及尿道、阴道、肠道黏膜给药,常用的剂型有滴眼剂、滴鼻剂、舌下含片、栓剂、口腔膜剂、灌洗剂等等。
非胃肠道给药的第三种途径就是皮肤给药,主要是起局部治疗作用的剂型,像洗剂、擦剂、软膏剂等等。
第四类给药途径是呼吸道给药,也就是利用吸入使药物直接达到呼吸道,主要的剂型有气雾剂、干粉吸入剂等。
由于这类分类方法主要是根据给药途径和应用方法来分类的,能和临床使用密切结合。
因此是需要大家重点掌握的。
( ppt8 )下面我们看这个具体的例子,这张图片显示的是经胃肠道给药的剂型,有口服溶液剂、片剂、胶囊剂、混悬剂,它们都是口服给药,所以都是属于胃肠道给药的剂型。
但是按照其他的分类方法,如果按照形态进行分类,溶液剂它应该属于液体剂型,如果按照分散系统分类,这个溶液剂,应该是属于溶液类。
再看片剂,按照形态来说,片剂属于固体剂型。
按照分散系统来说片剂是属于固体分散类型。
胶囊剂也是这样,按照形态他是属于固体剂型,按照分散系统它应该属于固体分散类型。
混悬液,按照形态它应该属于液体剂型,按照分散系统,它应该属于混合液类。
( ppt9 )这是非胃肠道给药的剂型,注射用水针,注射用粉针,气雾剂,干粉吸入剂。
如果按照形态来分类,注射用水针它属于液体剂型,粉针属于固体剂型,气雾剂属于气体剂型,干粉气雾剂则属于固体剂型。
如果按照分散系统进行分类,注射用水针属于溶液类,而注射用粉针属于固体分散系,气雾剂则属于气体分散型,干粉气雾剂则属于固体分散型。
( ppt10 )这张图片也是非胃肠道给药的剂型,有外用的膏、洗剂、滴眼剂和眼膏。
按照形态来分类,外用的乳膏属于半固体剂型,而洗剂是属于液体剂型,滴眼剂也是液体剂型,而眼膏则属于半固体剂型。
如果按照分散系统来分类,外用的乳膏属于乳剂型,而洗剂则属于混悬型,滴眼剂属于溶液型,眼膏则是乳剂型。
二、剂型的重要性剂型是药物临床使用的最终形式,是药物的载体,它将药物输送到体内发挥疗效,因此剂型对于临床的疗效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一)剂型可以改变药物的作用性质例如硫酸镁常用的剂型有三种,一种是口服溶液剂,一种是外用溶液剂,再有就是注射剂。
口服溶液剂是做泻下药用的,它可以治疗便秘,也可以和驱虫药合用,促进虫体的排出,还可以和活性炭合用,用来治疗药物或者是食物中毒。
外用硫酸镁溶液剂,它的主要作用则是消肿止痛,发生静脉炎的时候可以用 50% 的硫酸镁溶液,外用热敷患处,有消炎、消肿的功效。
而硫酸镁的注射液,静脉滴注能够提高细胞外液中的镁离子浓度,抑制中枢神经系统,也可以减少运动神经末梢乙酰胆碱的释放,阻断外周神经肌肉接头,从而会产生镇静,解惊、松驰骨骼肌的作用。
还能够降低颅内压,因此,临床上使用硫酸镁的静脉注射剂主要是用于惊厥、紫癫、尿毒症,破伤风、高血压脑病,以及急性肾性高血压危相的治疗。
还有像这个利凡诺, 1% 的利凡诺注射液主要用于中期引产,而 0.1% 到 0.2% 的溶液局部涂抹,则有杀菌作用。
实际上剂型改变药物作用性质的情况,并不多见。
大多数药物都可以制成多种剂型,而且改变剂型后药物作用的性质不会发生改变。
但是有个别药物制成不同的剂型后药物的作用性质会发生改变。
就像刚才举例说明的硫酸镁和利凡诺,因此在临床上使用这类药物的时候要特别注意。
(二)剂型可以改变药物的作用速度和持续时间例如注射剂,吸入型气雾剂起效比较快,临床上常用于急症和重症的治疗,而片剂、缓控释制剂,植物剂等等,药效的发挥比较缓慢,属于长效制剂。
主要用于慢性疾病或者疗程长的疾病的治疗。
例如左旋氧氟沙星,既有片剂又有注射剂,如果患者的感染非常严重,体温高,就需要使用注射剂尽快控制感染的症状。
左旋氧氟沙星注射剂一般是一天一次,一次 0.4 克,或者是一天两次,一次 0.2 克。
但是由于注射剂必须到医院使用,对于门诊患者不方便,因此,一旦感染症状得到控制,就可以改为口服剂型,患者可以在家里服用。
再有就是硝苯地平,硝苯地平有普通片、缓释片和控释片三种剂型。
硝苯地平的缓释片和控释片,由于改变了药物的释放速度,可以使药物在体内维持较长的时间起效,可以使药物在体内维持较长的有效浓度,药物作用的时间延长,因此,患者服药的次数可以减少。
(三)剂型可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副作用同一药物可以有不同的剂型,他们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以及严重程度也有不同。
例如氯霉素有注射剂、片剂和滴眼剂。
对于造血系统的毒性反应是氯霉素最严重的不良反应。
这类不良反应有两种不同的表现形式,一种是和剂量有关的、可逆性的骨髓抑制,常见于血药浓度超过 25 毫克每升的患者,临床表现就是贫血,可以伴有白细胞和血小板的减少。
另一种是和剂量无关的骨髓毒性反应,常表现为严重的不可逆的再生障碍性贫血。
绝大多数的再生障碍性贫血不是静脉或者口服氯霉素以后发生的,而氯霉素滴眼剂的主要不良反应是局部的刺激作用和过敏反应。
因此,剂型不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还有严重程度是不一样的。
再有就是氨茶碱,氨茶碱是治疗哮喘病效果比较好的一个药,如果口服普通的氨茶碱片剂,由于氨茶碱具有较强的碱性,服用以后会对胃造成比较强的刺激性,因此,空腹口服的时候可以导致恶心、呕吐,胃部不适,食欲不振等等,但是如果改服肠溶片,就可以减轻胃肠道的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