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孔渗储层测井解释评价方法
- 格式:ppt
- 大小:11.50 MB
- 文档页数:52
低孔低渗储层测井地质特征及评价方法研究发布时间:2022-06-21T08:03:52.104Z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22年(2月)4期作者:孟子棋[导读] 低孔低渗透储层将是今后相当一个时期增储上产的主要资源基础。
孟子棋(中国石油集团测井公司培训中心陕西省西安市)摘要:低孔低渗透储层将是今后相当一个时期增储上产的主要资源基础。
因此,低渗透油气藏的勘探和研究具有良好的前景,对我国石油工业的发展具有特殊的意义。
近年来,在对低渗透储层的勘探开发过程中发现了相对优质的储层。
本文研究了低孔低渗储层的地质特征,介绍低孔低渗储层测井评价原理,低孔低渗储层测井评价方法。
关键词:低孔低渗,测井,地质特征,评价方法前言1低孔低渗储层的地质特征根据我国油田的开发实践和理论研究,低孔低渗砂岩储层一般是指孔隙度小于20%、空气渗透率低于50×10-3μm2,且大于0.01×10-3μm2的砂岩储层。
在低渗透储层中,河流-三角洲相砂体占主体,矿物和结构成熟度较低等因素会加剧储层向低渗透的演化。
低渗透储层具有自身的典型特征,如沉积物成熟度低、储层物性差、孔喉半径小、储层非均质性强、裂缝比较发育以及储层油水非达西渗流等。
1.1岩石学特征我国陆相低孔低渗储层的主要特征是矿物成熟度低,主要表现为长石和岩屑含量高,粘土或碳酸盐胶结物含量高,基岩类型为长石和岩屑砂岩,石英砂岩少见。
岩石颗粒粒径分布范围广,粒径差异大,分选圆度差,颗粒多呈线接触。
因此,在早期成岩阶段,沉积物容易被机械压实,岩石的孔隙空间将大大减少,储层将变得致密,物性将变得更差。
1.2孔隙结构特征孔隙度、渗透率和地层因素通常用来描述岩石孔隙结构的宏观特征。
渗透率的大小主要受岩石孔喉的控制。
表征孔喉尺寸的参数包括孔喉平均值、最大孔喉半径等。
地层因素可以测量孔隙度对地层电阻率的影响。
我国大多数低孔低渗砂岩储层都受到成岩作用的强烈改造。
孔隙类型主要为粒间孔隙,孔隙非常小,喉道主要为管状和片状喉道,喉道非常薄,毛管压力高。
《低渗透储层综合评价方法研究》篇一一、引言在石油、天然气等资源开发领域,低渗透储层因具有特殊的地质特性和工程挑战,其开发和利用成为科研工作者和技术专家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由于低渗透储层的低产特性、地质结构的复杂性,对于该类储层的评价成为高效开发和可持续利用的重要环节。
因此,本篇论文的研究目标是系统地探讨低渗透储层的综合评价方法,为实际开发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二、低渗透储层概述低渗透储层是指渗透率较低的储层,其特点是孔隙度小、渗透率低、储层非均质性强等。
由于这些特性,低渗透储层的油气开采难度大,开发成本高。
然而,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增长和传统高渗透储层资源的逐渐减少,低渗透储层的开发利用显得尤为重要。
三、低渗透储层综合评价方法针对低渗透储层的特性,本文提出了一种综合评价方法,包括地质评价、工程评价和经济评价三个方面。
1. 地质评价地质评价是低渗透储层综合评价的基础。
首先,通过地质资料分析,了解储层的岩性、物性、含油气性等基本特征。
其次,利用地球物理测井、地震勘探等技术手段,对储层进行精细描述和预测。
此外,还需要进行储层物性参数的测定和计算,如孔隙度、渗透率等,以全面了解储层的性质和特征。
2. 工程评价工程评价是针对低渗透储层的开发工程进行的技术和经济评价。
在技术方面,需考虑钻井工程、采油工程、增产措施等技术的适用性和效果。
在经济方面,需对开发成本、经济效益等进行综合评估。
此外,还需考虑环境影响和安全风险等因素。
3. 经济评价经济评价是低渗透储层综合评价的重要部分。
通过对开发成本、销售收入、投资回报等经济指标的分析和预测,评估低渗透储层的经济价值和开发潜力。
同时,还需考虑市场需求、价格波动等市场因素对开发效益的影响。
四、综合评价方法的应用以某低渗透油田为例,应用上述综合评价方法进行实际分析。
首先进行地质评价,通过地质资料分析和地球物理测井等技术手段,了解储层的性质和特征。
其次进行工程评价,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钻井、采油等技术方案,并进行经济效益分析。
低孔低渗砂砾岩油气藏测井评价综合技术研究现状摘要砂砾岩是油气储集的有利地层之一,但由于其岩性复杂、埋藏深、低孔低渗、非均质性强等特点, 影响了一系列储层参数(岩石矿物成分、孔隙度、饱和度、有效厚度等)的计算精度,使该类油藏的开发难度明显增大。
这些因素综合起来导致难以划分有效储层与非有效储层,无法准确判断油水层。
本文主要是从低孔低渗砂砾岩储层参数测井解释现状方面进行调研,论述了各参数的测井解释新方法。
同时介绍了核磁共振、高分辨率阵列感应、多级阵列声波以及成像测井等测井新技术在低孔低渗储层中的应用。
关键词:砂砾岩测井参数引言由于砂砾岩体具有内部岩性复杂多变,母岩成分变化大,成熟度较低等特点,致使难以确定岩石骨架,而岩石骨架和孔隙结构又严重影响电阻率变化,这就导致电阻率很难反映储层孔隙流体性质的信息,再加上其他因素的影响(如:储层岩性、结构、粘土含量及含油性等),油层、气层、水层、干层界限的测井响应特征也表现的极不明显,极大的提升了流体识别的难度,这时再利用常规的解释图版就很难判别油水层。
此外,砂砾岩储层非均质性严重、孔隙结构复杂多样。
储层基质含量和储层间非渗透性隔层含量均较多,很难建立储层参数的计算模型,从而导致地质参数计算精度不高。
针对上述情况,不少人先后提出可以应用深侧向、岩性密度、声波时差等综合评价参数交会图法,分测井系列、岩性建立解释模型,或者针对不同岩石物理相类型建立储层参数解释模型,采用主成分分析等数学方法,提取反映油水特征的综合特征参数,进行油水层判别。
此外,还可以用多矿物模型测井最优化法和BP神经网络法等非参数数学建模方法,其效果要更好。
在遇到常规测井系列解决不了的问题时,还可以使用核磁共振测井、高分辨率阵列感应、多级阵列声波以及成像测井等,其对砂砾岩有效储层划分、流体识别、孔隙结构研究等方面作用巨大等等。
一:储层参数测井解释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可以得到他们对砂砾岩储层参数测井解释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内容:1、划分砂砾岩储集层在测井解释中首要问题是储集层的划分,以便集中精力对其进行研究。
《低渗透储层综合评价方法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对石油、天然气等不可再生资源的勘探与开发日益重要。
低渗透储层因其独特的物理性质和地质条件,往往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
然而,由于其渗透率低、开发难度大,低渗透储层的综合评价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探讨低渗透储层的综合评价方法,以期为油气资源的有效开发与利用提供技术支持。
二、低渗透储层特点低渗透储层具有渗透率低、非均质性强、敏感性高等特点。
这些特点导致储层中油气的流动性能差,增加了开发难度。
然而,通过有效的评价方法,可以准确识别储层的特征,预测油气资源的潜力,为后期的开采工作提供有力依据。
三、低渗透储层综合评价方法针对低渗透储层的特征,本文提出以下综合评价方法:1. 地质资料综合分析通过收集并分析地质资料,包括地层结构、岩石类型、储层物性等,全面了解储层的地理环境与物理性质。
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对储层的沉积环境、成藏条件等进行分析,为后续评价提供基础数据。
2. 测井资料分析利用测井技术获取的资料,对储层的孔隙度、渗透率、饱和度等参数进行分析。
通过测井曲线的形态、幅度等特征,判断储层的类型、厚度及连续性,为开发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
3. 岩石物理实验通过岩石物理实验,如岩心分析、物性测试等,获取储层岩石的物理性质参数。
结合测井资料,对储层的渗透率、孔隙结构等进行评价,为后期的开采工作提供指导。
4. 数值模拟技术利用数值模拟技术,建立低渗透储层的数学模型,模拟储层的流体流动过程。
通过模拟结果,预测储层的产能、采收率等指标,为开发方案的优化提供依据。
5. 经济评价与风险分析综合考虑开发成本、经济效益等因素,对低渗透储层的开发进行经济评价。
同时,对开发过程中可能面临的风险进行评估,制定相应的风险应对措施。
四、综合评价流程低渗透储层的综合评价流程如下:1. 收集并整理地质资料、测井资料及岩石物理实验数据;2. 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初步分析,了解储层的基本特征;3. 利用数值模拟技术建立数学模型,进行流体流动过程模拟;4. 根据模拟结果及经济评价,制定开发方案;5. 对开发过程中可能面临的风险进行评估,制定风险应对措施;6. 对开发过程进行实时监测与调整,确保开发工作的顺利进行。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论文低孔、低渗砂砾岩油气藏测井评价综合技术学生:尚翠红学号:S********专业班级: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12—2班指导老师:***2012年10月16日摘要本文主要针对低孔低渗砂砾岩储集层的问题,通过分析该类储集层形成的成因及地质环境,针对它在测井解释评价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其测井响应特征,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并且介绍了根据“岩心刻度测井”以及利用测井相分析进行储层岩石物理相划分,将非均质性问题转化成均质性,建立合适的储层参数模型对储层进行评价,还介绍了核磁共振、高分辨率阵列感应、多级阵列声波以及成像测井等测井新方法新技术在低孔低渗储层中的应用。
关键字:低孔低渗;测井相;岩心分析。
第1章前言1.1研究背景砂砾岩油藏储层物性差,属于低孔、低渗油藏,利用常规测井资料进行储层评价、油气水层判别以及地质特征研究存在很大困难,主要表现为:一是岩性复杂、储层基质孔隙度低,电阻率测井响应受岩石骨架和孔隙结构影响严重,反映储层孔隙流体性质的信息弱,使储层流体性质难以判断;二是非均质性强,各向异性明显增强、孔隙结构复杂,储层参数计算模型建立存在困难;三是地层埋藏深,地震资料构造特征不明显或无法确定构造特征。
砂砾岩体岩石骨架对电阻的影响往往掩盖储层内部流体在电阻率曲线上的表现特征,造成常规测井资料难以正确评价油气层。
同时,砂砾岩体非均质性强,造成油气层在纵向和横向上变化快,所以需要研究深层特低渗砂砾岩储层的非均质性。
储层非均质性研究主要是揭示岩性、物性和含油性的纵横向变化规律,即在三维空间上的非均质特征,这可以为合理划分开发层系、选择注采系统、预测产能与生产动态、改善油田的开发效果及进行二、三次采油提供可靠的地质依据。
针对深层砂砾岩体的地质特征,充分利用核磁、成像测井等一些新技术,成功地描述及评价砂砾岩有效储层,建立一套适合于砂砾岩储集层的油水层判别方法,对砂砾岩等复杂油气藏的勘探开发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测井储层评价方法测井是石油工程中的一项重要技术,用于评估储层的性质和条件。
测井储层评价方法是通过分析储层岩石的各种特征和性质,从而确定储层的产能和储量。
以下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测井储层评价方法。
1.孔隙度和渗透率评价:测井可通过测量孔隙度和渗透率来评价储层的质量。
孔隙度是指储层中可容纳油气的空隙的比例,可以通过电阻率测井等方法获取。
渗透率则是指储层中油气流动能力的大小,可以通过测井测得的渗透率来评价储层的产能。
2.水饱和度评价:水饱和度是指储层中被水填充的孔隙的比例。
测井可以通过测量电阻率来评价储层中的水饱和度。
高水饱和度可能会降低储层的产能。
3.孔隙流体类型评价:测井还可以用来判断储层中流体类型的改变。
常见的方法包括测量γ射线吸收率、中子测井和密度测井等。
这些测井可以帮助确定储层内流体的组成和含量,从而评估油气产能。
4.含油饱和度评价:含油饱和度是指储层中被油填充的孔隙的比例。
常见的评价方法包括声波测井和密度测井等。
通过测井得到的含油饱和度可以帮助确定储层的产能和储量。
5.输导性评价:输导性是指储层中油气的流动能力。
测井可以通过测量孔隙介质的渗透率来评价储层的输导性。
高渗透率表示储层具有较高的产能和流动性。
在实际应用中,常常综合运用多种测井方法进行储层评价,以提高评价结果的准确性。
此外,还可以运用现代地质物理学方法和数学建模等技术手段,进一步分析储层特征和性质,提高测井储层评价的水平。
综上所述,测井储层评价方法是通过分析储层的岩石特征和性质,从而确定储层的性质、产能和储量。
它是石油工程中不可或缺的技术,为油气勘探和开发提供重要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