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测井解释应用

测井解释应用

测井解释原理

测井解释原理 一: 储集层定义:具有连通孔隙,既能储存油气,又能使油气在一定压差下流动的岩层。 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1)孔隙性(孔隙、洞穴、裂缝) 具有储存油气的孔隙、孔洞和裂缝等空间场所。 (2)渗透性(孔隙连通成渗滤通道) 孔隙、孔洞和裂缝之间必须相互连通,在一定压差下能够形成油气流动的通道。储集层是形成油气层的基本条件,因而储集层是应用测井资料进行地层评价和油气分析的基本对象。储集层的分类 ?按岩性:–碎屑岩储集层、碳酸盐岩储集层、特殊岩性储集层。 ?按孔隙空间结构:–孔隙型储集层、裂缝型储集层和洞穴型储集层、裂缝-孔洞型储集层。碎屑岩储集层 ?1、定义:–由砾岩、砂岩、粉砂岩和砂砾岩组成的储集层。 ?2、组成:–矿物碎屑(石英、长石、云母) –岩石碎屑(由母岩类型决定) –胶结物(泥质、钙质、硅质) ?3、特点:–孔隙空间主要是粒间孔隙,孔隙分布均匀,岩性和物性在横向上比较稳定。?4、有关的几个概念 –砂岩:骨架由硅石组成的岩石都称为砂岩。骨架成份主要为SiO 2 –泥岩(Shale):由粘土(Clay)和粉砂组成的岩石。 –砂泥岩剖面:由砂岩和泥岩构成的剖面。 碳酸盐岩储集层 ?1、定义:–由碳酸盐岩石构成的储集层。 ?2、组成:–石灰岩(CaCO 3)、白云岩Ca Mg(CO 3)2)、泥灰岩 ?3、特点:–储集空间复杂 有原生孔隙:分布均匀(如晶间、粒间、鲕状孔隙等) 次生孔隙:形态不规则,分布不均匀(裂缝、溶洞等) –物性变化大:横向纵向都变化大 ?4 、分类 按孔隙结构: ?孔隙型:与碎屑岩储集层类似。 ?裂缝型:孔隙空间以裂缝为主。裂缝数量、形态及分布不均匀,孔隙度、渗透率变化大。?孔洞型:孔隙空间以溶蚀孔洞为主。孔隙度可能较大、但渗透率很小。 ?洞穴型:孔隙空间主要是由于溶蚀作用产生的洞穴。 ?裂缝-孔洞型:裂缝、孔洞同时存在。 碳酸盐岩储集空间的基本类型 砂泥岩储集层的孔隙空间是以沉积时就存在或产生的原生孔隙为主; 碳酸盐岩储集层则以沉积后在成岩后生及表生阶段的改造过程中形成的次生孔隙为主。 碳酸盐岩储集层孔隙空间的基本形态有三种:孔隙及吼道、裂缝和洞穴。 碳酸盐岩储集层孔隙结构类型有:孔隙型、裂缝型、裂缝- 孔隙型、及裂缝- 洞穴型

测井方法与综合解释综合复习资料要点

《测井方法与综合解释》综合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水淹层 2、地层压力 3、可动油饱和度 4、泥浆低侵 5、热中子寿命 6、泥质含量 7、声波时差 8、孔隙度 9、一界面 二、填空 1.储集层必须具备的两个基本条件是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描述储集层的基本参数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等。 2.地层三要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3.岩石中主要的放射性核素有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等。沉积岩的自然放射性主要与岩石的____________含量有关。 4.声波时差Δt的单位是___________,电阻率的单位是___________。 5.渗透层在微电极曲线上有基本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在高矿化度地层水条件下,中子-伽马测井曲线上,水层的中子伽马计数率______油层的中子伽马计数率;在热中子寿命曲线上,油层的热中子寿命______水层的热中子寿命。 7.A2.25M0.5N电极系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电极距L=____________。 8.视地层水电阻率定义为Rwa=________,当Rw a≈Rw时,该储层为________层。 9、在砂泥岩剖面,当渗透层SP曲线为正异常时,井眼泥浆为____________,水层的泥浆侵入特征是__________。 10、地层中的主要放射性核素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沉积岩的泥质含量越高,地层放射 性__________。 11、电极系A2.25M0.5N 的名称__________________,电极距_______。 12、套管波幅度_______,一界面胶结_______。 13、在砂泥岩剖面,油层深侧向电阻率_________浅侧向电阻率。 14、裂缝型灰岩地层的声波时差_______致密灰岩的声波时差。 15、微电极曲线主要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地层因素随地层孔隙度的增大而;岩石电阻率增大系数随地层含油饱和度的增大 而。 17、当Rw小于Rmf时,渗透性砂岩的SP先对泥岩基线出现__________异常。

测井原理与综合解释

第一篇测井原理与综合解释 第一章地层评价概论 测井(地球物理测井)是应用地球物理学的一个分支。它是在勘探和开发石油、天然气、煤、金属矿等地下矿藏的过程中,利用各种仪器测量井下地层的各种物理参数和井眼的技术状况,以解决地质和工程问题的工程技术。它是应用物理学原理解决地质和工程问题的一种边缘性技术学科。 石油和天然气储藏在地下具有连通的孔隙、裂缝或孔洞的岩石中。这些具有连通孔隙,即能储存石油、天然气、水又能让油、气、水在岩石中流动的岩层,称为储集层。用测井资料划分井剖面的岩性和储集层,评价储集层的岩性、储油物性、生产价值和生产情况称为地层评价。 地层评价是测井技术最基本和最重要的应用,也是测井技术其它应用的基础。 世界上第一次测井是由法国人斯仑贝谢兄弟(康拉德和马塞尔)与道尔一起,在1927年9月5日实现的。我国第一次测井是由中科院学部委员、著名地球物理学家翁文波先生,于1939年12月20日在四川巴县石油沟油矿1号井实现的。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现在测井技术已成了一个主要提供技术服务的现代化的高技术产业。航天技术要上天,而测井技术要入地(数百米,数千米,上万米),两者在技术上的难度和发展水平值得从事这些事业的人们引以为骄傲。 第一节地层评价的任务 地层评价的中心任务是储层评价,相关的任务还有划分剖面地层的年代和岩性组合,评价一口井的完井质量,描述和评价一个油气藏。油气藏是整体,单井是局部,对油气藏的正确认识可以指导单井储集层评价,单井储集层评价搞好了,又可以加深对油气藏的认识。 一、划分单井地质剖面 划分单井地质剖面是对一口井粗略的评价,它包括完成以下任务: (1)划分全井地层的年代和主要地层单位的界限; (2)找出本井的含油层系; 含油层系是同一地质时代的一系列油气层及其围岩的总称。一般对应于地层单位的组。如:长庆油田,延安组,油气资源丰富的地区,可以有多套含油层系,如:长庆油田的延安组,延长组,马家沟组等。 (3)找出属于同一油气藏的油层组; (4)在油层组内分出不同的砂岩;

测井解释与生产测井-吴锡令生产测井原理与应用

生产测井原理与应用 执笔:吴锡令 目录 1 概述 2 流动剖面测井方法 2.1 流量测井 2.2 温度测井 2.3 压力测井 2.4 密度测井 2.5 持率测井 2.6 流动成像测井 3 生产动态测井分析 3.1 测井系列选择 3.2 流动剖面测井定性分析 3.3 流动剖面测井定量解释 4 剩余油监测 4.1 生产监测 4.2 注入监测 5 井间示踪监测 5.1 井间示踪监测原理 5.2 井间示踪监测技术 5.3 示踪资料分析应用

1 概述 生产测井是监测油气田开发动态的主要技术手段。根据测井目的和测量对象的不同,生产测井可以划分为三大测井系列:其一为流动剖面测井系列,测量的主要对象是井内流体,目的在于划分井筒注入剖面和产出剖面,评价地层的吸入或产出特性,找出射开层的水淹段和水源,研究油井产状和油藏动态;其二为储层监视测井系列,测量的主要对象是油气产层,目的在于划分水淹层,监视水油和油气界面的移动,确定地层压力和温度,评价地层含油或含气饱和度的变化情况;其三为采油工程测井系列,测量的主要对象是井身结构,目的在于检查水泥胶结质量,监视套管技术状况,确定井下水动力的完整性,评价酸化、压裂、封堵等地层作业效果。 在对油气田开发进行地球物理监测时,需要解决一系列互相关联的油矿地质问题。应用生产测井方法解决这些问题的可能性,与整个油藏开采的地质和工艺条件,单井结构和条件,产层的开采特性,方法对有用信号的灵敏度以及使用仪器的探测深度和工艺特性有关,因此需要组合应用几种互相补充的测井方法。这些组合根据监测(或检测)任务的需要,按井的类型(开采井、注入井、检查井),井的工作方式(自喷井、气举井、机械抽油井或笼统注入井、分层注入井),地层状况(孔隙度、水淹类型、水淹程度),井中流体特性(相态、流量、含水)划分。每一种生产测井组合都包括主要的和辅助的方法。属于主要方法的是那些经过广泛试验,并有系列井下仪器产品保证的方法。辅助方法包括那些在用主要方法确信不能完全解决问题或对研究问题有辅助作用的方法。我国油田目前采用的生产测井系列的典型组合情况见表1。 每个油田在油田开发设计中,在典型组合和其它原则性文件的基础上,需要制定地球物理监测系统的具体要求,它一般包括以下问题:①地球物理监测的任务;②生产测井组合的主要方法和辅助方法;③在油田具体地质技术条件下解决这些任务的途径和措施;④为有效进行测井所必需的开

2006-考试题(测井原理与综合解释)答案

2006 一、名称解释(每题3分,共15分) 康普顿效应:康普顿效应:在康普顿效应中,伽马光子与原子的核外电子发生非弹性碰撞,一部分能量转移给电子,使它脱离原子成为反冲电子,而散射光子的能量和运动方向发生变化。 挖掘效应:具有相同含氢指数的岩石,由于含有天然气而使得用中子测井测得的孔隙度比实际的含氢指数要小的现象。 地层因素:岩石电阻率与该岩石中所含水的电阻率的比值就是岩石的地层因素(或相对电阻率)。该比值只与岩样的孔隙度、胶结情况和孔隙形状有关,而与孔隙中所含水的电阻率无关。 电极系互换原理:把电极系中的电极和地面电极功能互换(原供电电极改为测量电极,原测量电极改为供电电极),各电极相对位置不变,所测得的视电阻率和原来的完全相同,这就叫电极系互换原理。 含油气孔隙度:油气体积占岩石体积的百分数(V油气/V岩石)。 体积物理模型:见参考书46 周波跳跃:周波跳跃是指声波时差比邻近的值高出一个或几个波长,而出现周期性增大的现象。 横向各项异性:是指在沿井轴方向和与井轴垂直方向(水平方向)上,地层的声波速度、弹性力学性质有差异,而在与该轴垂直的平面(水平面)上,在各个方向上的声波速度和弹性力学性质相同,就是横向各项异性。 二、选择题(每题1分,共12分):下面每题有4个答案,选择正确的答案填入括号中。 1、岩性密度测井主要利用伽马射线与地层之间的(B)作用来进行测量的。 A:电子对效应与康普顿效应B:光电效应与康普顿效应C:康普顿效应与俘获效应 D:光电效应与弹性散射 2、对于普通电阻率测井,电极系的电极距增大,(B) A:其探测深度会增大,纵向分辨率会增高。 B:其探测深度会增大,纵向分辨率会降低。 C:其探测深度会减小,纵向分辨率会增高。 D:其探测深度会减小,纵向分辨率会降低。 3、利用中子测井曲线进行读值,下面哪句话表述不正确( D )。 A:砂岩的孔隙度总是大于它的真孔隙度。 B:白云岩的孔隙度总是小于它的真孔隙度。 C:石灰岩的孔隙度总是等于它的真孔隙度。 D:中子测井读值受岩性的影响较大,不同岩性的地层均需校正才能得到较准确的地层孔隙度值。 4、在相同情况下,含泥质地层的自然电位负异常幅度( A ) A:低于纯砂岩地层的自然电位负异常幅度。 B:高于纯砂岩地层的自然电位负异常幅度。 C:与纯砂岩地层的自然电位负异常幅度相等。 D:可能高于、也可能低于纯砂岩地层的自然电位负异常幅度。 5、自然伽马能谱测井是根据(A)的特征伽马射线的强度测定地层中铀的含量的。 A:214Bi B:235U C:214Pb D:208TI

测井数据处理与解释 1010131126 张天恩

《测井数据处理与解释》实践报告 班级:地物一班 姓名:张天恩 学号:1010131126 指导老师:肖亮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物理与信息技术学院 2016年11月

一、实践课的目的和意义 1. 通过本次实践课,使学生能进一步的了解测井资料综合处理与解释的一般流程;通过实际测井资料的处理,将课本所学知识与现场资料很好的结合起来,以更进一步的巩固各种知识; 2. 了解测井资料人工解释的一般方法; 3. 掌握各种储层的测井响应特征及划分渗透层的一般方法; 4. 储层流体识别的一般方法; 4. 掌握储层孔隙度、渗透率、含油饱和度解释的一般方法; 5. 掌握储层有效厚度确定的一般方法; 二、实践课的基本内容 本次上机实验主要包括如下几个内容:1. 了解Ciflog测井解释软件及基本操作方法;2. 熟悉测井资料的数据加载及测井曲线的回放方法;3. 掌握储层流体的定性识别方法;4. 对实际测井曲线进行岩性,电性、含油性描述。5. 掌握储层参数的定量计算方法。根据实际区域地质特征,利用人工解释的方法划分渗透层,计算储层泥质含量、孔隙度、渗透率、含油饱和度,有效厚度,结合束缚流体饱和度信息,对储层流体性质进行初步定性解释。 首先,打开Ciflog软件会看到一个“打开项目”的对话框,提示有本地项目,在下面还有一个“新建”选项,我们点击“新建”就可以建立自己所做的项目,项目建立好后,就可以进入主界面了,在最左面可以看到有个“任务栏”,点进去可以看到有几个选项,有“数据管理”,“数据格式转换”,“数据拷贝”,“测井曲线数字化”,我们点进“数据管理”界面,我们可以看到自己所建立的项目,用鼠标右键点击项目出现对话框,选择“新建工区”,在出现的对话框中输入工区的名字,再鼠标右键“新建工区”出现的对话框中选择“新建井”,输入所测的数据井的名字,再右键会出现对话框选择“新建井次”,再输入井次名字,然后就可以进行数据的导入工作了,再点击“任务栏”找到“数据格式转换”,找到打开文件,在文件中找到自己想好要处理的数据,我们的数据是一维文本格式的所以我们在下面的格式中选择一维文本式,则数据就出来了。数据打开后找到数据格式转换初始设置,在设置中可以看到“曲线名所在行”和“数据起始行”分别是“1”,和“3”,这是所给数据所决定的,文本类型设置为等间隔,选择第一列为深度列,这样起始深度和终止深度和采样间隔就确定了,数据类型为浮点型,深度单位是米。 在数据导入之后我们就可以绘制测井曲线图了,我们再回到数据管理界面,单击井次就可以出现刚刚导入的井的数据了,我们可以看到有AC、CNL、CAL、DEN、GR、Rt、Rxo、SP七组数据,我们测井曲线分为三大类,分别为三岩性曲线,三孔隙度曲线,三电阻率曲线,其中三岩性曲线包括自然伽玛曲线(GR),自然电位曲线(SP),井径曲线(CAL),三物性曲线包括声波时差曲线(AC),密度曲线(DEN),补偿中子曲线(CNL),三电阻率曲线包括深侧向电阻率曲线,浅侧向电阻率曲线,冲洗带电阻率曲线(Rxo),共九条曲线,我们这了所

测井解释流程

测井解释流程 测井资料数据处理与综合解释 一、测井资料数据处理 1、测井解释收集的第一性资料: ①钻井取芯 ②井壁取芯和地层测试 ③钻井显示 ④岩屑录井 ⑤气测录井 ⑥试油资料 2、测井数据预处理 在用测井数据计算地质参数之前,对测井数据所做的一切处理都是预处理。主要包括: ①深度对齐:使每一深度各条测井数据同一采样点的数据。 ②把斜井曲线校正成直井曲线 ③曲线平滑处理:把非地层原因引起的小变化或不值得考虑的小变化平滑掉。 ④环境校正:把仪器探测范围内影响消除掉,获得地层真实的数值。 ⑤数值标准化:消除系统误差的方法。 二、测井资料的定性解释 测井资料的定性解释是确定每条曲线的幅度变化和明显的形态特征反映的地层岩性、物性和含油性,结合地区经验,对储集层做出综合性的地质解释。 三、测井综合解释由各油田测井公司的解释中心选择的处理解释程序,有比较富有经验的人员,较丰富的资料对测井数据做更完善的处理和解释,它向油田提供正式的单井处理与解释结果,综合地质研究,还可以完成地层倾角、裂缝识别、岩石机械性质解释等特殊处理。 1、地层评价方法 以阿尔奇公式和威里公式为基础,发展了一套定量评价储集层的方法,包括: ①建立解释模型; ②用声速或任何一种孔隙度测井计算孔隙度; ③用阿尔奇公式计算含水饱和度和含油气饱和度; ④快速直观显示地层含油性、可动油和可动水; ⑤计算绝对渗透率; ⑥综合判断油气、水层。 2、评价含油性的交会图 电阻率—孔隙度交会图 3、确定束缚水饱和度和渗透率 储集层产生流体类别和产量高低, 与地层孔隙度和含油气、束缚水饱和度、绝对渗透率和原油性质等有关。束缚水饱和度与含水饱和度的相互关系,是决定地层是否无水产油气的主要因素,绝对渗透率是决定地层能否产出流体的主要因素,束缚水饱和度有密切关系。没有一种测井方法可直接计算这两个参数。 确定束缚水饱和度的方法: 1)将试油证实的或综合分析确有把握的产油。油基泥浆取芯测量的含水饱和度就是束缚水饱和度。 2)深探测电阻率计算的含水饱和度作为束缚水饱和度。 3)根据试油、测井资料的统计分析,确定束缚水饱和度。 确定地层绝对渗透率的方法:

测井解释计算常用公式

测井解释计算常用公式目录 1. 地层泥质含量(Vsh)计算公式................................................ .. (1) 2. 地层孔隙度(υ)计算公式....................................... (4) 3. 地层含水饱和度(Sw)计算.......................................................... (7) 4. 钻井液电阻率的计算公式...................................................... . (12) 5. 地层水电阻率计算方法 (13) 6. 确定a、b、m、n参数 (21) 7. 确定烃参数 (24) 8. 声波测井孔隙度压实校正系数Cp的确定方法 (25) 9. 束缚水饱和度(Swb)计算 (26) 10.粒度中值(Md)的计算方法 (28) 11.渗透率的计算方法 (29) 12. 相对渗透率计算方法 (35) 13. 产水率(Fw) (35) 14. 驱油效率(DOF) (36) 15. 计算每米产油指数(PI) (36) 16. 中子寿命测井的计算公式 (36) 17. 碳氧比(C/O)测井计算公式 (38) 18.油层物理计算公式 (44) 19.地层水的苏林分类法 (48) 20. 毛管压力曲线的换算 (48) 21. 地层压力 (50) 22. 气测录井的图解法 (51) 附录:石油行业单位换算 (53)

测井解释计算常用公式 1. 地层泥质含量(Vsh )计算公式 1.1 利用自然伽马(GR )测井资料 1.1.1 常用公式 min max min GR GR GR GR SH --= (1) 式中,SH -自然伽马相对值; GR -目的层自然伽马测井值; GRmin -纯岩性地层的自然伽马测井值; GRmax -纯泥岩地层的自然伽马测井值。 1 2 12--= ?GCUR SH GCUR sh V (2) 式中,Vsh -泥质含量,小数; GCUR -与地层年代有关的经验系数,新地层取3.7,老地层取2。 1.1.2 自然伽马进行地层密度和泥质密度校正的公式 o sh o b sh B GR B GR V -?-?= max ρρ (3) 式中,ρb 、ρsh -分别为储层密度值、泥质密度值; Bo -纯地层自然伽马本底数; GR -目的层自然伽马测井值; GRmax -纯泥岩的自然伽马值。 1.1.3 对自然伽马考虑了泥质的粉砂成分的统计方法 C SI SI B A GR V b sh +-?-?= 1ρ (4) 式中,SI -泥质的粉砂指数; SI =(ΦNclay -ΦNsh )/ΦNclay (5) (ΦNclay 、ΦNsh 分别为ΦN -ΦD 交会图上粘土点、泥岩点的中子孔隙度) A 、B 、C -经验系数。 1.2 利用自然电位(SP )测井资料

测井解释

1.测井数据处理常用的原始输入资料有(测井曲线图)、(存放于磁带的数据)、(直接由终端输入的表格数据)和由井场或异地经卫星传送的数据。 2.国外测井公司一般运用(自然伽马曲线)曲线作为深度控制曲线进行深度校正。 3.碎屑岩储集层空隙空间的大小和形状是多样的,按孔隙成因,可将碎屑岩分为粒间空隙、微孔隙和(溶蚀孔隙)、(微裂缝)。 4.对于石油地质和测井来说,有重要意义的粘土矿物只要是高岭石、(蒙脱石)、(伊利石)和混层粘土矿物。 5.按照产状分类,裂缝可以分为高角度裂缝、(低角度裂缝)和(网状裂缝)。 6.按照成因分类,裂缝可以分为构造裂缝、(溶蚀裂缝)、(压溶裂缝)和风化裂缝。 1.Schlumberger公司用户磁带格式是(DLIS) 2.阿特拉斯公司用户磁带格式是(CLS) 3.下列哪一条测井曲线(自然伽马)的平均探测深度约为15CM。 4.下列哪一条测井曲线(岩性-密度测井)的平均探测深度约为5CM。 5.(方解石、白云石)是碳酸盐岩的主要造岩矿物。 6.下列哪种岩石(石膏)的中子孔隙度(%)接近50. 7.对于油基泥浆井,下列哪一种电阻率测井系列(感应测井)比较适用。 8.对于油基泥浆井,下列哪一种测井曲线(自然电位测井)一般不测量。 9.盐水泥浆井中,储层段自然电位曲线一般显示(正幅度差异)。 10.当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流体同时通过岩石时,对其中某一流体测得的渗透率,称为岩石对流体的(有效渗透率)。 1.简述频率交会图的概念。 答:频率交会图就是在x-y平面坐标上,统计绘图井段上各个采样点的A、B两条曲线的数值,落在每个单位网格中的采样点数目(即频率数)的一种直观的数字图形,简称为频率图。 2.简述Z值图的概念。 答:Z值图是在频率交会图基础上引入第三条曲线Z做成的数据图形,Z值图的数字表示同一井段的频率图上、每个单位网格中相应采样点的第三条线Z的平均级别。 3.简述三孔隙度重叠显示可动油气和残余油气的方法原理。 答:由Rt和Rx0曲线按阿尔奇公式或其他饱和度方程得出的Sw和Sx0,可计算地层含水孔隙度Φw和冲洗带含水孔隙度Φx0:Φw=Φ*Sw;Φx0=Φ*Sx0,由Φ、Φx0、Φw三孔隙度曲线重叠,可有效地显示地层的含油性、残余油气和可动油气,即有:含油气孔隙度:Φh=Φ-Φw 残余油气孔隙度:Φhr=Φ-Φx0 可动油气孔隙度:Φhm=Φx0-Φw 因此,Φ与Φx0幅度差代表残余油气,Φx0与Φw幅度差代表可动油气。 4.简述油层水淹后,自然电位测井曲线的响应变化特征。 答:油层水淹后,自然电位基线发生偏移,幅度有可能发生变化。淡水水淹,水淹部位常发生幅度变化(甚至出现正异常),基线偏移。污水水淹,由于注入水与地层水矿化度相差不大,自然电位的基线偏移不明显或无偏移。 5.简述油层水淹后,电阻率测井曲线的响应变化特征。 答:淡水水淹,呈U形曲线变化。污水水淹,Rt随Sw的增加而降低。 1.下图为电流通过纯砂岩水层的等效模型。设r0、r ma、r w分别表示岩石、骨架和孔隙流体的电阻,试根据串并联院里,推导地层因素F的表达式。

测井解释与生产测井 一、二、三次作业

第一阶段在线作业 第1题 自然电位曲线的泥岩基线代表。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0.5 此题得分:0.5 批注:整口井中的相对值而非全区域的绝对值 第2题 明显的自然电位正异常说明。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0.5 此题得分:0.5 批注:泥浆和地层流体之间的差异 第3题 用SP计算泥质含量的有利条件是。 您的答案:D 题目分数:0.5 此题得分:0.5 批注:参见SP原理 第4题 电极系A0.5M2.25N的记录点是。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0.5 此题得分:0.5 批注:参见电阻率测井原理 第5题 电极系A0.5M2.25N的电极距是。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0.5

此题得分:0.5 批注:参见电阻率测井原理 第6题 梯度电极系的探测半径是。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0.5 此题得分:0.5 批注:参见电阻率测井原理(梯度电极系原理) 第7题 电极系N2.25M0.5A的名称是。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0.5 此题得分:0.5 批注:参见电阻率测井原理(清楚梯度与电位的差别) 第8题 三侧向测井电极系加屏蔽电极是为了减少的分流影响。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0.5 此题得分:0.5 批注:普通电阻率测井与侧向电阻率测井的差别 第9题 在感应测井仪的接收线圈中,由二次交变电磁场产生的感应电动势与成正比。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0.5 此题得分:0.5 批注:电磁感应原理 第10题 对于单一高电导率地层,当上下围岩电导率相同时,在地层中心处,曲线出现。

题目分数:0.5 此题得分:0.5 批注:参见感应测井原理 第11题 井径变化对单发双收声系的影响只表现在。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0.5 此题得分:0.5 批注:参见声波测井原理(井径补偿) 第12题 滑行纵波和滑行横波传播的路径是在。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0.5 此题得分:0.5 批注:参见声波测井原理,滑行波的产生机制 第13题 地层埋藏越深,声波时差值。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0.5 此题得分:0.5 批注:压实效应 第14题 在声波时差曲线上,读数增大,表明地层孔隙度。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0.5 此题得分:0.5 批注:时间平均公式 第15题 利用声波时差值计算孔隙度时会因泥含量增加孔隙度值。

测井曲线解释及其含义

主要测井曲线及其含义 主要测井曲线及其含义 一、自然电位测井: 测量在地层电化学作用下产生的电位。 自然电位极性的“正”、“负”以及幅度的大小与泥浆滤液电阻率Rmf和地层水

电阻率Rw的关系一致。Rmf≈Rw时,SP几乎是平直的; Rmf>Rw时SP为负异常;Rmf<Rw时,SP在渗透层表现为正异常。 自然电位测井 SP曲线的应用:①划分渗透性地层。②判断岩性,进行地层对比。③估计泥质含量。④确定地层水电阻率。⑤判断水淹层。⑥沉积相研究。 自然电位正异常 Rmf<Rw时,SP出现正异常。 淡水层Rw很大(浅部地层) 咸水泥浆(相对与地层水电阻率而言) 自然电位测井 自然电位曲线与自然伽马、微电极曲线具有较好的对应性。 自然电位曲线在水淹层出现基线偏移 二、普通视电阻率测井(R4、R2.5) 普通视电阻率测井是研究各种介质中的电场分布的一种测井方法。测量时先给介质通入电流造成人工电场,这个场的分布特点决定于周围介质的电阻率,因此,只要测出各种介质中的电场分布特点就可确定介质的电阻率。 视电阻率曲线的应用:①划分岩性剖面。②求岩层的真电阻率。③求岩层孔隙度。 ④深度校正。⑤地层对比。 电极系测井 2.5米底部梯度电阻率进套管时有一屏蔽尖,它对应套管鞋深度;若套管下的较深,在测井图上可能无屏蔽尖,这时可用曲线回零时的半幅点向上推一个电极距的长度即可。 底部梯度电极系分层: 顶:低点; 底:高值。 三、微电极测井(ML) 微电极测井是一种微电阻率测井方法。其纵向分辨能力强,可直观地判断渗透层。主要应用:①划分岩性剖面。②确定岩层界面。③确定含油砂岩的有效厚度。④确定大井径井段。⑤确定冲洗带电阻率Rxo及泥饼厚度hmc。

《测井方法与综合解释》11

葆灵蕴璞 《测井方法与综合解释》综合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声波时差: 声波在介质中传播单位距离所需要的时间 孔隙度:岩石孔隙体积在岩石外表总体积的比值,为小数。 地层压力: 地层孔隙流体压力 地层倾角:地层层面法相与大地铅垂轴的夹角 含油孔隙度:含油孔隙体积占地层体积的比值 泥质含量:泥质体积占地层体积的百分数 二、填空题 1.描述储集层的基本参数有孔隙度、渗透度、含油饱和度和有效厚度等。 2.地层三要素走向、倾向、倾角。 3.伽马射线去照射地层可能会产生电子对效应、康普顿效应和光电效应效应。 4.岩石中主要的放射性核素有铀238、钍和钾等。 5.声波时差Δt的单位是微秒/米,电导率的单位是毫西门子/米。 6.渗透层在微电极曲线上有基本特征是微梯度与微点位两条曲线不重合。 7.地层因素随地层孔隙度的减小而增大;岩石电阻率增大系数随地层含水饱和度的增大而增大。 8.当Rw大于Rmf时,渗透性砂岩的SP先对泥岩基线出现正异常。 9.由测井探测特性知,普通电阻率测井提供的是探测范围内共同贡献。对于非均匀电介质,其大小不仅与测井环境有关,还与测井仪器 --和--- 有关。电极系A0.5M2.25N的电极距是_0.5_。 10.地层对热中子的俘获能力主要取决于cl的含量。利用中子寿命测井区分油、水层时,要求地层水矿化度高,此时,水层的热中子寿命小于油层的热中子寿命。 11.某淡水泥浆钻井地层剖面,油层和气层通常具有较高的视电阻率。油气层的深浅电阻率显示泥浆低侵特征。 12.地层岩性一定,C/O测井值越高,地层剩余油饱和度越大。 13.在砂泥岩剖面,当渗透层SP曲线为负异常时,井眼泥浆为_淡水泥浆__,油层的泥浆侵入特征是__泥浆侵入_。 14.地层中的主要放射性核素是_铀__、_钍_、_钾__。沉积岩的泥质含量越高,地层放射性高。 15.电极系A3.75M0.5N 的名称底部梯度电极系_,电极距4米_。

测井新技术进展综述

测井技术作为认识和识别油气层的重要手段,是石油十大学科之一。现代测井是当代石油工业中技术含量最多的产业部门之一,测井学是测井学科的理论基础,发展测井的前沿技术必须要有测井学科作指导。 二十一世纪,测井技术要在石油与天然气工业的三个领域寻求发展和提供服务:开发测井技术、海洋测井技术和天然气测井技术。目前,测井技术已经取得了“三个突破、两个进展”,测井技术的三个突破是:成像测井技术、核磁测井技术、随钻测井技术。测井技术的两个进展是:组件式地层动态测试器技术、测井解释工作站技术。“三个突破、两个进展”代表了目前世界测井技术的发展方向。为了赶超世界先进水平,我国也要开展“三个突破、两个进展” 的研究。 一、对测井技术的需求 目前我国油气资源发展对测井关键技术的需求主要有如下三个方面:复杂地质条件的需求、油气开采的需求、工程上的需求。 1)复杂地质条件的需求我国石油储量近90%来自陆相沉积为主的砂岩油藏,天然气储量大部分来自非砂岩气藏,地质条件十分复杂。油田总体规模小,储层条件差,类型多,岩性复杂,储层非均质性严重,物性变化大,薄层、薄互层及低孔低渗储层普遍存在。这些迫切需要深探测、高分辩率的测井仪器和方法,开发有针对性、适应性强的配套测井技术。 2)油气开采的需求目前国内注水开发的储量已占可采储量的90%以上,受注水影响的产量已占总产量的80%,综合含水85%以上。油田经多年注水后,地下油气层岩性、物性、含油(水)性、电声特性等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识别水淹层、确定剩余油饱和度及其分布、多相流监测、计算剩余油(气)层产量等方面的要求十分迫切。 3)工程上的需求钻井地质导向、地层压力预测、地应力分析、固井质量检测、套管损坏检测、酸化压裂等增产激励措施效果检测等都需要新的测量方法。 二、测井技术现状 我国国内测井技术发展措施及道路主要有两条:一方面走引进、改造和仿制的路子;另一方面进行自主研究和开发。下面分别总结一下我国测井技术各个部分的现状: 1)勘探井测井技术现状测井装备以MAXIS-500、ECLIPS-5700及EXCELL-2000系统为主;常规探井测井以高度集成化的组合测井平台为主;数据采集主要以国产数控测井装备为主;测井数据的应用从油气勘探发展到油气藏综合描述。 2)套管井测井技术现状目前,套管和油管内所使用的测井方法主要有:微差井温、噪声测井、放射性示踪,连续转子流量计、集流式和水平转子流量计,流体识别、流体采样,井径测量、电磁测井、声测井径和套管电位,井眼声波电视、套管接箍、脉冲回声水泥结胶、径向微差井温、脉冲中子俘获、补偿中子,氯测井,伽马射线、自然伽马能谱、次生伽马能谱、声波、地层测试器等测井方法。测井结果的准确性取决于测井工艺水平、仪器的质量和科技人员对客观影响因素的校正。测井数据的应用发展到生产动态监测和工程问题整体描述与解决。 3)生产测井资料解释现状为了获得油藏描述和油藏动态监测准确的资料,许多公司都把生产测井资料和其它科学技术资料综合起来。不仅测得流体的流动剖面.而且要搞清流体流入特征,因此,生产测井资料将成为油藏描述和油藏动态监测最重要的基础。生产测井技术中一项最新的发展是产能测井,它建立了油藏分析与生产测井资料的关系。产能测井表明,生产流动剖面是评价完井效果的重要手段。产能测井曲线是裸眼井测井资料、地层压力数据、产液参数资料、射孔方案和井下套管设计方案的综合解释结果,其根本目的就是利用油层参数预测井眼流动剖面。生产测井流量剖面成为整个油层评价和动态监测的一个重要方法。 4)随钻测量及其地层评价的进展随钻测井(LWD)是随大斜度井、水平井以及海上钻井而发展起来的,在短短的十几年时间里,已成为日趋成熟的技术了。如今随钻测井已经拥有了

测井解释-原理与应用

绪论 电法测井被引入石油工业已经超过半个多世纪。从那时起,就有许多新的和改良的测井仪器被开发出来并投入使用。 随着测井技术的发展,测井资料解释技巧也取得了很大的发展。目前,详细分析由精心选择的配套电缆测井服务的测量结果,提供了一种用来导出或推断含油气和含水饱和度、孔隙度、渗透率指数和储集层岩石岩性的精确数值的方法。 已经有数百篇描述各种测井方法及其应用和解释的论文被发表,这些文献在内容上足够丰富,但通常情况下对于测井的普通用户却不适用。 因此,本书将对这些测井方法和解释技术做一个总的回顾,并对由斯伦贝谢公司提供的裸眼井测井项目做一些详细的讨论,包括测井解释的基本方法和基本应用。讨论过程尽可能的保持简洁、清晰,最大限度的减少数学推导。 希望本书能够成为任何一位对测井感兴趣的人的实用手册。某些可能对更详细资料感兴趣的人,可以查阅每章后列出的参考文献和其他测井文献。 1.1测井历史 世界上第一条电法测井曲线是于1927年在法国东北部阿尔萨斯省的佩彻布朗的一个小油田的油井内被记录到的。这条测井曲线,使用“点测”方法记录井眼穿过的岩层的单条电阻率曲线。井下测量设备(叫做探头或电极系)按照固定的间隔在井眼内停下来进行测量,然后计算出电阻率并通过手工绘制在曲线图上。逐点继续完成这个过程,直到整条测井曲线被记录下来。第一条测井曲线的一部分如图1-1所示。

图1-1 第一条测井曲线:由亨利-道尔点绘手工绘制在坐标纸上1929年,电阻率测井作为商业性服务被引入委内瑞拉、美国和前苏联,很快又进入荷属东印度(今天的印度尼西亚)。电阻率测量结果的对比功能和识别潜在油气层方面的用途很快被石油工业所承认。

(完整word版)测井考试小结(测井原理与综合解释)

一、名词解释 1、测井:油气田地球物理测井,简称测井well logging ,是应用物理方法研究油气田钻井地质剖面和井的技术状况,寻找油气层并监测油气层开发的一门应用技术。 2、电法测井:是指以研究岩石及其孔隙流体的导电性、电化学性质及介电性为基础的一大类测井方法,包括以测量岩层电化学特性、导电特性和介电特性为基础的三小类测井方法。 3、声波测井:是通过研究声波在井下岩层和介质中的传播特性,来了解岩层的地质特性和井的技术状况的一类测井方法。 4、核测井:是根据岩石及其孔隙流体的核物理性质,研究钻井地质剖面,勘探石油、天然气、煤以及铀等有用矿藏的地球物理方法,是地球物理测井的重要组成部分。 5、储集层:在石油工业中,储集层是指具有一定孔隙性和渗透性的岩层。例如油气水层。 6、高侵:当地层孔隙中原来含有的流体电阻率较低时,电阻率较高的钻井液滤液侵入后,侵入带岩石电阻率升高,这种钻井液滤液侵入称为钻井液高侵,R XO

测井解释技术面临的难题与发展趋势

测井解释技术面临的难题与发展方向 测井解释技术是石油勘探开发关键技术之一,在油气田勘探开发过程中的地位举足轻重。目前面临的多项技术难题,几乎都与测井技术有关,而测井解释技术也在探索过程中取得了长足进步。测井解释技术也从最初的单井储层分析发展到多井储层评价、油气藏综合描述、生产动态监测和工程问题的整体描述和解决,但是,仍然无法满足目前勘探开发领域对测井解释提出的迫切要求。 (一)勘探开发对测井解释技术的需求 勘探开发难度的加大对测井解释技术也提出了新需求,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低渗、低丰度储层油气藏测井识别技术要求越来越高,低渗、低丰度储层油气藏在中东部老油田占有很高比例。为了将这类低品位难动用储量尽快转化为可动用的商业储量,需要对这类油气层进行及时准确地评价,迫切需要发展和完善配套的低渗、低丰度储层油气藏测井综合评价技术;(2)碳酸盐岩、砂砾岩、火山岩等复杂岩性裂缝孔洞型油气藏需要有适宜的测井评价方法,由于其储集空间极不均匀,基质孔隙度一般较低,测井资料识别储集空间及其流体类型、预测产能及结合地震资料预测储集空间横向发育分布规律需进一步完善,应在充分利用成像测井技术的同时,加强复杂岩性储层的四性关系研究,研究岩石电学性质的频率特性对建立合理电法测井方法、正确使用不同频率条件下电测井信息将更为重要;(3)油气田开发难度加大和油气田生产动态监测需要新的测井技术手段和技术解释方法,随着油气田开发难度越来越大,油气田开发井况越来越复杂,水平井、侧钻井、多底井、分支井、小井眼井和大斜度井越来越多,套损井、出砂井、高温高压井也越来越多,发展这些特殊钻井和井况条件下的测井技术方法已变得越来越迫切,例如:利用测井资料研究地层压力和井壁稳定信息用于指导钻井施工和油层改造是需要进一步探索的方法。 (二)测井解释技术的发展方向 测井解释技术的发展即要解决目前复杂油气藏勘探开发中的难题,又要着眼于在油气勘探开发全过程、全领域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同时跟踪国际测井工程技术的发展趋势,提升在国际市场开拓能力和竞争能力。按照立足自我开发研制和适度引进部分先进测井技术,加快推广成熟技术和着眼长远技术储备的原则,提出以下技术发展方向。 (1)发展现代成像测井技术,提高数据的采集处理和解释能力

测井解释方法及应用

72 1?测井解释方法 目前常用的地球物理测井方法主要有电阻率测井、自然电位测井、自然伽马测井、孔隙度测井等。 电阻率测井可分为普通电阻率测井、侧向测井以及微电阻率测井技术。普通电阻率电极包括一对供电电极A、B和一对测量电极M、N。可以用于划分高阻层;微电阻率测井也包括微电位和微梯度两种,可用于划分渗透性层位与非渗透率性层位[1] 。 自然电位曲线基本上可以算是“渗透性曲线”,可以将渗透层同非渗透性泥岩层区分开来,但不是渗透性强度曲线。用于区分比较厚的砂泥岩层系中的渗透性砂岩层与泥岩层比较理想;自然伽马曲线可以划分泥质和非泥质地层,估计地层中的泥质含量;密度测井可以估算孔隙度,而且在砂泥岩中特别有效;声速测井通过测量声波穿过岩层的走时来估算孔隙度[2-4]。 2?测井方法应用 利用电测资料可反映电性与沉积相的相互关系。本文以鄂尔多斯盆地K区为例,在研究区取心资料不多的情况下,通过电测资料分析其沉积相特征。研究区在总结前人对测井相研究的基础上,分析其建立的测井模式,依据不同区域电测资料的差别及对应沉积相的改变,结合研究区的实际电测资料,建立起研究区的测井相模式较好的识别研究区的三角洲体系的各个沉积微相。 电测识别沉积相的主要曲线为自然电位和自然伽马,由于两曲线对不同的沉积微相类型表现出来的形状差别较大,故通常根据二者形态来指示沉积微相。研究区长6储层主要的测井相模式可分为5种,具体的模式分析如下: 1)箱形、钟形测井相,该类测井相类型在研究区较为常见,多以中高幅出现,可作为分流河道、水下分流河道及河道侧翼沉积微相的典型代表,其中箱形模式是主河道的代表。箱形模式上下多为钟形模式,其上多为天然堤沉积,且厚度较大,表现出明显的正韵律,两箱形之间可见间湾沉积,其曲线幅度较小。 2)漏斗形测井相,该类测井相在研究区河道末端可见,多以中高幅形态出现,常出现在厚度较大,平面连通 性差的砂体中,是河口坝沉积微相的特有形态,部分区域与分流河道形态较难区分,但其具有一个明显的沉积特征即呈上粗下细的反韵律,幅度与分流河道相比稍微偏低一点。 3)指状测井相模式,该类测井相一般出现在区域为泥岩的沉积环境中,呈一个单独的小砂体,曲线幅度以中低幅形态,多以低幅度出现,呈指状,是远砂坝沉积微相和决口扇特有的形态特征,因二者曲线形态相似,故可根据其出现的位置及区域结合其它划分标识来共同判断属于哪类沉积微相。 4)齿形测井相模式,该类测井相模式多呈低幅度形态出现,可很好的指示水下天然堤及河道间沉积,常出现在两河道间或河道与河口坝之间,可根据其齿状出现的频率而判断砂体的厚薄,当砂体厚度较薄时,曲线幅度相对很小。 5)直线测井相模式,该类测井相模式曲线表现为两根平滑的直线,几乎无幅度起伏,自然电位曲线几乎与泥岩基线重合,是前三角洲沉积相的典型形态,区域无砂体或很薄,多以泥岩为主。 3?结束语 1)目前常用的地球物理测井方法主要有电阻率测井、自然电位测井、自然伽马测井、孔隙度测井等,不同测井方法可用于识别不同的储层特征,可综合利用各类测井方法掌握储层地质信息。 2)自然电位曲线和自然伽马曲线可用于识别沉积相特征,由于两曲线对不同的沉积微相类型表现出来的形状差别较大,故通常根据二者形态来指示沉积微相。本文利用自然电位曲线和自然伽马曲线分析了鄂尔多斯盆地K区沉积相特征。 参考文献 [1]谢灏辰,于炳松,曾秋楠,等.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页岩有机碳测井解释方法与应用[J].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13(6):731-736. [2]唐海燕. 乌尔逊凹陷火山碎屑岩储层测井解释方法研究[D].吉林大学,2010. [3]李英. 川东飞仙关组地层压力测井解释方法研究[D].西南石油学院,2003. [4]李国平,石强,王树寅. 储盖组合测井解释方法研究[J]. 测井技术,1997(2):22-28. 测井解释方法及应用 刘二虎1,2 1. 西安石油大学 陕西 西安 7100652 .油气勘探公司 陕西 延安 716000 摘要:测井解释是综合利用地球物理学方法对储层岩性、物性以及含油气性等特征进行认识方法,是利用测井曲线认识地质信息的重要技术。本文对目前常用的地球物理测井技术进行了分析应用。 关键词:测井解释 地球物理测井 地质信息 Method?of?logging?interpretation?and?its?application Liu?Erhu 1,2 1. Xi ’an Shiyou University ,Xi'an 710065,China Abstract:Logging interpretation is a method to comprehensively apply geophysical methods to understand reservoir lithology,physical properties and oil-gas-bearing properties. Also,it is an important technique to understand geological information by logging curve. This paper mainly analyses commonly used geophysical logging technology. Keywords:logging interpretation; geophysical logging; geological information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