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古代历史知识结构图
- 格式:doc
- 大小:40.07 KB
- 文档页数:2
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一、我国境内的早期人类1、我国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之一。
例如:云南、北京、重庆……2、元谋人生活年代:距今170万年发现地点:云南省元谋县生活生产:能够制作工具,知道使用火。
地位: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二、北京人的发现生活年代:距今约70万至20万年发现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上发现过程:1921—1929---此后发现化石意义:为复原特征和生活状况提供重要证据。
三、北京人的特征体质特征: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直立行走。
生活特征:工具、组织、用火1、能够制造和使用打制石器。
2、北京人过群居生活。
3、使用天然火,能保存火种。
★(怎样得到火?获得用途?火的意义?)地位及意义:P5四、山顶洞人生活年代:距今约三万年发现地点: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部体质特征:具有现代人类的特征生产生活:已掌握钻孔和磨制技术;具有审美观念•三二二二一:三个远古人类、两个地点、两个大河流域、两个社会阶段—群居和氏族、一个时期第2 课原始的农耕生活一、半坡居民的生活1、生活年代:距今约六千年2、地点:黄河流域的陕西西安东部半坡村一带3、生产生活:•房屋:半地穴式圆形房屋•生产工具:磨制石器、骨器、角器等•种植农作物:粟•畜牧业:猪、狗等•手工业:彩陶和装饰品、乐器陶埙、纺织、制衣(生活物资来源:打猎、采集、种植、渔业、畜牧等)二、河姆渡人的生活1、生活年代:距今约七千年2、地点:长江流域的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3、生产生活情况:•建筑:A 干栏式房屋、 B 木构水井•主要农作物:水稻•农业工具:骨耜•畜牧业:猪、狗、水牛等•手工业:陶器、玉器、乐器;雕刻技术;天然漆三、原始农业的发展1、兴起过程:•时间:稻距今约10000年、粟距今约9000~7000 •地区:黄河、长江、淮河等流域。
•发展变化:刀耕火种到耒耜等翻土工具耕种。
2、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3、兴起和发展的意义第3课远古的传说一、炎帝联盟•时间:四五千年前,中国进入部落联盟时期•地点:黄河流域•背景:部落间攻伐---合并---联盟(首领)•经过:阪泉之战、涿鹿之战(双方、过程、结果)•影响:炎黄部落以后逐渐形成为华夏族,因此后人尊崇炎帝和黄帝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海内外的华人也以“炎黄子孙”自称。
七年级历史下册目录思维导图知识点结构图都在一张纸上2018年最新人教版,1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2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3 盛唐气象4唐朝的中外文化交5安史之乱与唐朝衰 6北宋的政治7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8金与南宋的对峙9宋代经济的发展10 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11元朝的统治12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13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 14明朝的统治 15明朝的对外关系 16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17明朝的灭亡 18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 19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20 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21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隋的统一开通大运河开创科举取士制度隋朝的灭亡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女皇帝武则天开元盛世经济的繁荣民族交往与交融开放的社会风气多彩的文学艺术遣唐使鉴真东渡玄奘西行安史之乱黄巢起义与唐朝灭亡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重文轻武契丹族与党项族辽与宋的和战西夏与北宋的关系女真族的崛起金灭辽与北宋南宋的偏安农业的发手工业的兴盛商业贸易成吉思汗统一蒙古蒙古灭西夏与金元朝的建立与统一元朝的疆域行省制度元朝对边疆地区的管辖繁荣的都市生活宋词元曲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指南针、火药的应用发达的中外交通明朝的建立朱元璋强化皇权科举考试的变化经济的发展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科技名著明长城和北京城小说和戏剧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满洲兴起和清兵入关清朝对全国的统治郑成功收复台湾和清朝在台湾的建制清廷对西藏地区的有效管辖巩固西北边疆清朝的疆域恢复和发展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军机处的设立文字狱与文化专制政策不断加剧的社会矛盾闭关锁国政策《红楼梦》昆曲与京剧艺术隋文帝(杨坚)581年夺北周建隋朝长安为都,废除门第,用考试选人才。
隋朝成为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的王朝。
隋炀帝:1开通大运河目的:加强南北交通,巩固全国的统治。
影响: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是一条贯通南北的大动脉。
消极影响: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加速隋朝的灭亡。
⾼中历史必修三思维导图每单元知识结构框架图⾼中历史的学习需要有⼀个知识点框架图来对整体的思路进⾏梳理,⼀个好的思维导图对于历史的学习也是⾮常帮助的。
历史必修三思维导图整理⾼中必修三历史必考知识点专题⼀:中国古代的思想本单元主题:中国传统⽂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儒家思想的产⽣和发展历程)春秋儒家思想的出现战国孟⼦荀⼦发展儒家思想秦朝焚书坑儒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魏晋南北朝儒学危机唐宋后三教合⼀宋明理学明清对传统儒学的批判⼀、孔⼦与⽼⼦(⼀)孔⼦1、⽣平著述:春秋鲁国⼈,“三家⼀创”;《诗》《书》《礼》《易》《春秋》和《乐》2、学说:①政治学说:A、“仁”(仁者爱⼈) B、“礼”(“克⼰复礼”) C、“为政以德”②哲学观点(天命观,畏天命):“敬⿁神⽽远之”③教育思想: “有教⽆类” “因材施教”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温故⽽知新”;“学⽽不思则罔,思⽽不学则殆”;“当仁不让于师”3、历史地位:①所倡导的儒家思想被后⼈发扬光⼤,成为中国传统⽂化的主流。
②在世界⽂化史上具有重要的影响。
③后⼈整理孔⼦⾔⾏为《论语》,尊孔⼦为圣⼈,历世景仰。
(⼆)⽼⼦:1、⽣平著述:道家学派创始⼈;《道德经》2、学说:①哲学思想:A、“道”是万物的本源,“天法道,道法⾃然”。
B、辩证法思想:事物是⽭盾对⽴的,并可互相转化;②政治学说:“⽆为⽽治”3、历史地位:①是中国哲学史上第⼀个探讨宇宙本源的哲学家②对中国⽂化产⽣了深远的影响。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百家争鸣的历史背景:1、⽣产⼒发展和社会⼤变⾰是百家争鸣出现的根本原因2、分裂的政局和社会变⾰时代,造成思想和⾔论的空前⾃由3、私学兴起,教育相对普及,培养了⼤批⼈才4、动荡的兼并局势,各国君主都想称霸争雄,所以竟相礼贤下⼠、招揽⼈才(⼆)儒家:孟⼦和荀⼦1、孟⼦A仁政学说 B性善说 C义利观:养浩然之⽓;先义后利、舍⽣取义;②历史地位:A《孟⼦》成为四书之⼀ B他被称为“亚圣”2、荀⼦①荀⼦的思想:A“天⾏有常”、“制天命⽽⽤之” B、性恶论 C 政治思想:“以礼为主,礼法并施”②荀⼦思想的历史地位A、被视作儒家异端B、唯物思想在中国哲学上具有深远影响(三)墨家1、墨⼦:墨家学派的创始⼈2、墨家思想:①兼爱②⾮攻③尚贤、尚同尚⼒、节⽤、节俭3、墨家思想历史地位①代表下层劳动群众特别是⼿⼯业者的利益②战国⼀度成为显学,之后不被重视(四)道家1、庄⼦与道家2、庄⼦的思想: “齐物” “逍遥” 天与⼈“不相胜”(天命观)(五)法家1、韩⾮与《韩⾮⼦》2、韩⾮的思想:①法、术、势相结合,建⽴⼀个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②今必胜古、主张变法⾰新3、法家思想的历史地位①在当时适应了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
高中历史全套思维导图1.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演变,从最初的儒家思想,到后来的道家、墨家、法家等思想流派的兴起和发展,最终形成了以儒家思想为主导的文化体系。
儒家思想强调的是仁爱、礼教、忠诚、孝道等传统价值观,这些价值观成为了中国文化的核心,影响了中国人的思想和行为方式。
2.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当时的哲学家们提出了一系列关于人类本质、自由、正义等问题的思考。
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的兴起更是推动了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现代西方人文精神注重个体的自由和尊严,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和自我实现。
3.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古代中国在科学技术方面有着丰富的成就,如造纸术、火药、指南针等,这些成就极大地促进了中国的经济和文化发展。
在文学艺术方面,古代中国的诗词、歌曲、戏曲等艺术形式都有着独特的风格和魅力,代表作品如《红楼梦》、《西游记》等至今仍然广受欢迎。
4.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技术发展突飞猛进,从XXX的万有引力定律,到XXX的相对论,再到现代的量子力学、基因技术等,科学技术的进步深刻地改变了人类的生活和思维方式。
5.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始于19世纪末,当时的知识分子开始反思传统文化和社会制度,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念,如民主、科学、人权等。
这些思想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奠定了基础。
6.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20世纪以来,中国在思想理论方面取得了重大成果,如、、理论对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和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7.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现代中国在科技、教育和文学艺术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中国的高铁技术、电子商务、移动支付等在国际上都具有重要地位;中国的高等教育水平和科研实力也在不断提升;中国的电影、音乐、美术等文学艺术形式也在国际上获得了广泛的认可。
《世界历史》第一册基础知识复习资料第一单元古代亚非文明课文知识结构图第1课古代埃及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第3课古代印度单元知识结构图第二单元古代欧洲文明课文知识结构图第4课希腊城邦和亚历山大帝国第5课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第6课希腊罗马古典文化单元知识结构图第三单元封建时代的欧洲课文知识结构图第7课基督教的兴起和法兰克王国第8课西欧庄园第9课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第10课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单元知识结构图第四单元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课文知识结构图第11课古代日本第12课阿拉伯帝国单元知识结构图第五单元走向近代课文知识结构图第13课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第14课文艺复兴运动第15课探寻新航路第16课早期殖民掠夺单元知识结构图第六单元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课文知识结构图第17课君主立宪制的英国第18课美国的独立第19课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单元知识结构图第七单元工业革命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课文知识结构图第20课第一次工业革命第21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单元知识结构图基础练习一、填空题1. 世界古代文明奠定了人类文明发展的基石。
结合所学,完成下列表格。
2. 基督教、伊斯兰教与佛教并称为世界三大宗教。
结合所学,完成下列表格。
3. 公元前509年,罗马建立了;公元前450年左右,罗马颁布了成文法——_____________。
公元前2世纪,罗马成为 ___地区的霸主。
公元前27年,屋大维首创了__________,罗马帝国建立。
4世纪末,罗马帝国分为东西两部分。
476年,在日耳曼人打击下灭亡。
1453年,奥斯曼帝国攻破君士坦丁堡,___________最终灭亡。
4. 481年,克洛维建立的,在查理曼统治时期,又被称为。
843年,查理曼的三个孙子缔结条约,形成以后、 _________、三个国家的雏形。
5. “中世纪”是西欧逐渐进入社会的时期。
这一时期,西欧庄园经济盛行一时,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的经济和政治单位。
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一、我国境内的早期人类1、我国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之一。
例如:云南、北京、重庆……2、元谋人生活年代:距今170万年发现地点:云南省元谋县生活生产:能够制作工具,知道使用火。
地位: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二、北京人的发现生活年代:距今约70万至20万年发现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上发现过程:1921—1929---此后发现化石意义:为复原特征和生活状况提供重要证据。
三、北京人的特征体质特征: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直立行走。
生活特征:工具、组织、用火1、能够制造和使用打制石器。
2、北京人过群居生活。
3、使用天然火,能保存火种。
★(怎样得到火?获得用途?火的意义?)地位及意义:P5四、山顶洞人生活年代:距今约三万年发现地点: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部体质特征:具有现代人类的特征生产生活:已掌握钻孔和磨制技术;具有审美观念•三二二二一:三个远古人类、两个地点、两个大河流域、两个社会阶段—群居和氏族、一个时期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一、半坡居民的生活1、生活年代:距今约六千年2、地点:黄河流域的陕西西安东部半坡村一带3、生产生活:•房屋:半地穴式圆形房屋•生产工具:磨制石器、骨器、角器等•种植农作物:粟•畜牧业:猪、狗等•手工业:彩陶和装饰品、乐器陶埙、纺织、制衣(生活物资来源:打猎、采集、种植、渔业、畜牧等)二、河姆渡人的生活1、生活年代:距今约七千年2、地点:长江流域的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3、生产生活情况:•建筑:A干栏式房屋、B木构水井•主要农作物:水稻•农业工具:骨耜•畜牧业:猪、狗、水牛等•手工业:陶器、玉器、乐器;雕刻技术;天然漆三、原始农业的发展1、兴起过程:•时间:稻距今约10000年、粟距今约9000~7000•地区:黄河、长江、淮河等流域。
•发展变化:刀耕火种到耒耜等翻土工具耕种。
2、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3、兴起和发展的意义第3课远古的传说一、炎帝联盟•时间:四五千年前,中国进入部落联盟时期•地点:黄河流域•背景:部落间攻伐---合并---联盟(首领)•经过:阪泉之战、涿鹿之战(双方、过程、结果)•影响:炎黄部落以后逐渐形成为华夏族,因此后人尊崇炎帝和黄帝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海内外的华人也以“炎黄子孙”自称。
中国近代史知识结构图(1840——1949)主要矛盾:中华民族与外国侵略者之间的矛盾主要特征:屈辱与反抗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鸦片战争《南京条约》开始沦为2第二次鸦片战争侵略3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大大加深4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完全陷入侵略与反抗1林则徐虎门销烟2左宗棠收复新疆反抗3邓世昌命捐黄海4太平天国运动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5义和团运动反帝爱国的农民运动(1840——1919)学技术:洋务运动自强求富戊戌变法救亡图存近代化的探索学制度辛亥革命三民主义学思想:新文化运动民主科学开始:彻底反帝反封的爱国运动中共成立:开天辟地焕然一新1、国民革命时期1、黄埔军校(第一次合作)(1924-1927) 2、北伐战争1、南昌起义2、土地革命时期2、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1927-1937)3、井冈山会师(第一次分裂4、长征(遵义会议生死攸关转折点)十年内战) 1、局部抗战:九一八事变(1931)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西安(1919——1949)3、抗日战争时期事变的和平解决(1937-1945)3、全民族抗战:七七事变(1937)(第二次合作) ①第一次大捷:平型关大捷4 抗战②重大胜利:台儿庄战役③主动出击最大规模百团大战、重庆谈判:《双十协定》2、内战爆发:1946 进攻中原解放区3、揭开进攻序幕:挺进大别山4、解放战争时期①辽沈战役解放东北(1945-1949)4主力决战②淮海战役奠定解放长(第二次分裂江以南各省的基础三年内战) ③平津战役解放华北(1949 ---------至今)筹备:第一届政协会议成立:标志:开国大典(1949.10.1)新中国的成立和巩固抗美援朝(1950---1953 )巩固土地改革(1950----1952)新中国的成立并政治:三大改造(1953--1956)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过渡经济:执行“一五”计划(1953--1957)(1949----1956)民主法制: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良好开端:中共八大(1956)大跃进社会主义探索时期失误教训:要立足国情,遵循经济规律,(1956----1966)人民公社化运动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三疑三探”讲学稿讲学稿() 世界史知识结构与框架(必修一部分)年级:高三 课程标『 学习目标: 导学科:历史 主备人:杨臣 时间:2016年10月23日 一、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① 地理:希腊地理环境的特点及对雅典民主政治形成产生重大影响; ③经济:商品经济发达,有利于平等互助、自由、民主观念形成 ② 政治前提:城邦政体孕育古代希腊民主的摇篮; 城邦的特点:小国寡民、独立自主(1) 形成的历史条件古 希 腊 的 民 主 制 度 古 代 罗马 的 法 律 (2) (3)雅典民主政治演变过程•广①梭伦改革<(公元前六世纪初)$背景:贵族与平民矛盾尖锐,工商业奴隶主崛起。
厂颁布“解负令”,债务奴隶重获自由 鼓励发展农工商业颁布财产等级制度,将公民分为四个等级 恢复公民大会 新设“四百人会议” 设立陪审法庭 i 改革国家权力机构 评价:雅典民主政治的奠基②克里斯提尼改革(公元前六世纪末)一一雅典民主的确立「 除十将军外,以抽签方式产生各级官职B 民主政治的主要机构:公民大会、五百人会议、陪审法庭。
公职津贴。
<意义:为近现代西方政治制度奠定了最初的基础③伯里克利时代民主政治(“黄金时代”)雅典民主政治的基本特点:主权在民、轮番而治、公民平等、法律至上 (1)罗马法的发展演变①习惯法到成文法②公民法到万民法「早期习惯法:贵族担当法官,随心所欲解释法律,平民利益受损r 标志 特点 评价 -成文法诞生&广公民法I 万民法《十二铜表法》公元前五世纪中期 内容广泛,条文清晰 贵族对法律随意解释受到限制, 平民利益得到保护时间:罗马共和国时期使用范围:罗马公民 缺陷:有明显的狭隘性形成时间:由共和国到帝国过程中(三世纪) 适用范围:罗马帝国统治范围内一切自由民 作用:使法律有了更大的适用范围 成为巩固罗马统治的重要工具③ 民法大全 时间:六世纪; 意义:罗马法律体系最终完成① 地位:欧洲历史上第一部叫系统的法律体系 ② 积极意义:b③ 影响后世:④ 局限:a 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并非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君权至上c 男女不平等、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领导阶级:资产阶级和新贵族① 二次内战,查理一世被送上断头台 ② 新贵族克伦威尔的独裁统治 ③ 斯图亚特王朝的复辟 ④ “光荣革命”,资产阶级革命结束① 1788年6月,联邦宪法正式生效联邦政府的成立② 1789年1月,华盛顿当选总统f 形成: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a 对罗马:稳定社会秩序,保护统治阶级利益调节社会矛盾,稳固帝国统治a 对近代欧美国家文法和同法制度产生影响i成为资产阶级反对封建制度,推进资本主义发展的思想武器(2)罗马法的评价 过程(1)前提:资产阶级革命一、英国君主立制形成与 发展(2)确立过程 影响:为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提供了政治前提。
世界古代历史(180万年前——公元初)一、古代史(180万年前——14世纪)(一)史前文明(石器时代,180万年前——前三、四十世纪)1.人类的起源:人类的共同祖先是约180万年前出现在东非的能人2.旧石器时代:工具——打制石器(旧石器)、木棒、火(此时最重大的成就)食物——采集、狩猎居住——洞穴3.新石器时代:工具——打磨结合的石器(新石器)、冶金术;工具的进步是生产力发展的主要标志和人类社会进步的直接动力。
食物——食物采集者变生产者(生产力第一次飞跃)居住——建房、村落定居4.进入文明:时间——前4000年(前三、四十世纪)地点——北纬20——40度间的农耕地带,最早在北非(古埃及)、西亚(两河流域)(P9地图)标志——农业、金属器、城市、国家(二)农耕文明(前三、四十世纪——工业革命前。
主要特征:人类第一种文明形态,经济上农业为主;政治上为君主制或君主专制;发源于大河流域;延续:是工业文明的摇篮,一直延续到工业革命之前)1.埃及文明发现——法国,商坡良破译象形文字(P11图片)时间——前4000年至前6世纪地点——北非,尼罗河流域(人称“尼罗河的赠礼”)特点——最早出现统一国家最高统治者称法老,社会结构金字塔法老修金字塔为陵墓2.两河流域文明时间——前3500年至前4世纪地点——西亚,两河流域文明进程——苏美尔人建国(前3500年,使用楔形文字,P14图片)古巴比伦王国(前18世纪,出现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汉谟拉比法典》)波斯帝国使文明进入顶峰(前6世纪,源于伊朗高原西南,发展成地跨欧亚非的大帝国)3.印度文明时间——前2300年地点——印度河流域进程——前2300年出现早期文明雅利安人占领印度,创种姓制度(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乔达摩悉达多(释迦牟尼or佛陀)创佛教(前6世纪)成就——佛教;今天通用的0至9十个数字和十进位计数法源自印度;“0”是印度献给人类最精妙的礼物。
尼罗河——金字塔(权利象征、胡夫金字塔最大、
) 两河流域——《汉谟拉比法典》——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印度河——种姓制度(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四个等级)
古希腊是西方文明的摇篮(海洋文明)
伯利克里时代,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古代世界的高峰。
公民大会(全体成年男性公民)
罗马共和国(公元前509年)通过三次布匿战争成为地中海霸主。
罗马帝国——屋大维公元前27年
罗马共和国时期,继承了古希腊的民主制,后来,由于战争的需要,古代罗马实行的是军事独裁统治。
西罗马帝国(公元476年灭亡) 东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1453年被奥斯曼土耳其灭亡 东罗马帝国灭亡带来 启示:固步自封导致落后挨打, 开放交流促进文明发展 琅城起义(例子)——市民阶级形成——为资本主义发展准备了条件
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废除贵族世袭制,以才选官;
经济上:①“班田收授法”,把很多贵族土地收归国有,部民转为国家公民; ②租庸调制,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
影响:大化改新使日本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
13世纪时——马可波罗来华——《马可波罗行纪》
阿拉伯数字——印度人发明——阿拉伯人传播
佛教——古代印度——前6世纪——乔答摩·悉达多——《金刚经》——西汉时期传入中国
基督教——巴勒斯坦——1世纪——耶稣——《圣经》
伊斯兰教——阿拉伯半岛——7世纪初——穆罕默德——《古兰经》
大河流域的农耕文明 古埃及 世界古代历史 古巴比伦 古印度雅典民主政治 欧洲
文明 罗马帝国的分裂(公元395年) 欧洲城市的兴起 大化改新
罗马帝国的兴衰 措施
文明的交流 三大宗教
尼罗河流域—— (权利象征、 金字塔最大)——法老 两河流域——《 》——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印度河流域—— 制度(婆罗门、 、吠舍和 四个等级)
是西方文明的摇篮(海洋文明)
时代,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古代世界的高峰。
(全体成年男性公民) ——权力机关 罗马共和国(公元前509年)通过三次布匿战争成为地中海霸主。
罗马帝国——建立者: 公元前27年
罗马共和国时期,继承了古希腊的民主制,后来,由于战争的需要,古代罗马实行的是军事独裁统治。
西罗马帝国(公元476年灭亡) 东罗马帝国( 帝国)1453年被奥斯曼土耳其灭亡 东罗马帝国灭亡带来 启示:固步自封导致落后挨打, 开放交流促进文明发展 琅城起义(例子)——市民阶级形成——为 发展准备了条件
政治上,建立 的天皇制封建国家,废除贵族世袭制,以才选官;
经济上:①“班田收授法”,把很多贵族土地收归 ,部民转为国家公民; ②租庸调制,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
影响:大化改新使日本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 社会过渡的标志,是日本的一个转折点。
13世纪时——马可波罗来华——《 》
阿拉伯数字—— 发明—— 传播
佛教——古代印度——前6世纪——乔达摩·悉达多——《 》——西汉时期传入中国
基督教——巴勒斯坦——1世纪——耶稣——《 》
伊斯兰教——阿拉伯半岛——7世纪初——穆罕默德——《 》 大河文明 古埃及 世界古代历史 古巴比古印度雅典民主政治 欧洲文明 罗马帝国的分裂(公元395年) 欧洲城市的兴起
罗马帝国的兴衰 措施
文明的碰撞与交流
三大宗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