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衡阳一中2015-2016学年高一(下)期末化学试卷(解析版)
- 格式:doc
- 大小:320.50 KB
- 文档页数:24
2015-2016学年湖南省衡阳一中高一(下)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3分,共75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SO2能使品红溶液、酸性KMnO4溶液褪色B.可以用澄清石灰水来鉴别SO2与CO2C.硫粉在过量的纯氧中燃烧可以生成SO3D.SO2能使溴水褪色,体现SO2的漂白性2.高温下,硫酸亚铁发生如下反应:2FeSO4Fe2O3+SO2↑+SO3↑.若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氯化钡溶液中,得到的沉淀物是()A.BaSO4B.BaS C.BaSO3D.BaSO3和BaSO43.将含有等体积NH3、CO2、NO的混合气体依次通过盛有浓H2SO4、Na2O2和Na2CO3溶液的装置,充分反应,最后得到的气体是()A.CO2和NO B.CO2C.NO D.NO24.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把装有NO和NO2的混合气体的试管倒立于水中,充分反应后,试管内气体的体积缩小为原气体体积的,则原混合气体中NO和NO2的体积比为()A.2:3 B.3:2 C.5:3 D.3:55.在标准状况下,将O2与NO按3:4的体积比充满一个干燥烧瓶,将烧瓶倒置于水中,瓶内液面逐渐上升后,最后烧瓶内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A.0.045mol•L﹣1B.0.036mol•L﹣1C.0.026mol•L﹣1D.0.030mol•L﹣16.下列组合中不可能形成喷泉的是()A.HCl和H2O B.Cl2与饱和NaCl溶液C.NO2和H2O D.CO2和NaOH溶液7.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NH3的喷泉实验说明氨气极易溶于水B.NH3遇到挥发性强酸就能冒白烟C.盛液溴的瓶内加少量水可防止液溴的挥发D.NO和NH3均可用排空气法收集8.如果要干燥氨气,可选用的干燥剂是()①浓硫酸②固体氢氧化钠③五氧化二磷④碱石灰⑤固体CaO⑥无水CaCl2.A.②③④⑤⑥B.①③⑥ C.②④⑤ D.①②③④⑤9.下列离子方程式不正确的是()A.碳酸铵溶液中通入足量二氧化碳:CO32﹣+CO2+H2O═2HCO3﹣B.氯化铵溶液中加入稀氢氧化钠溶液:NH4++OH﹣⇋NH3•H2OC.氯化铵固体和熟石灰共热:NH4++OH﹣═NH3↑+H2OD.硫酸铵溶液与氢氧化钡溶液共热:2NH4++SO42﹣+Ba2++2OH﹣BaSO4↓+2NH3↑+2H2O10.北京2008奥运会金牌直径为70mm,厚6mm.某化学兴趣小组对金牌成分提出猜想:甲认为金牌是由纯金制造;乙认为金牌是由金银合金制成;丙认为金牌是由黄铜(铜锌合金)制成.为了验证他们的猜想,请你选择一种试剂来证明甲、乙、丙猜想的正误()A.硫酸铜溶液B.盐酸 C.稀硝酸D.硝酸银溶液11.等量镁铝合金粉末分别与下列4种过量的溶液充分反应,放出氢气最多的是()A.2mol/L﹣1 H2SO4溶液B.18mol/L﹣1 H2SO4溶液C.6mol/L﹣1 KOH 溶液D.3mol/L﹣1 HNO3溶液12.在如图的实验装置中,实验开始一段时间后,对看到的现象叙述不正确的是()A.苹果块会干瘪B.胆矾晶体表面有“白斑”C.小试管内有晶体析出D.pH试纸变红13.将相同质量的铜分别与过量浓硝酸、稀硝酸反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消耗硝酸的物质的量:前者少,后者多B.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总数:两者相同C.反应速率:两者相同D.反应生成气体的颜色:前者浅,后者深14.14g铜银合金与足量的某浓度的硝酸反应,将放出的气体与1.12L(标准状况下)氧气混合,通入水中恰好全部被吸收,则合金中铜的质量为()A.9.6 g B.6.4 g C.3.2 g D.1.6 g15.有某硫酸和硝酸的混合溶液20mL,其中含有硫酸的浓度为2mol•L﹣1,含有硝酸的浓度为1mol•L﹣1,现向其中加入0.96g铜粉,充分反应后(假设只生成NO气体),最多可收集到标准状况下的气体的体积为()A.89.6 mL B.112 mL C.168 mL D.224 mL16.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除零族元素外,短周期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等于该元素所属的族序数B.除短周期外,其他周期均有18种元素C.副族元素中有非金属元素D.碱金属元素是指ⅠA族的所有元素17.试判断112号元素应位于周期表中的()A.第七周期ⅣA族B.第七周期ⅡA族C.第七周期ⅡB族D.第六周期ⅥA族18.甲、乙是周期表中同一主族两种元素,若甲的原子序数为x,则乙的原子序数不可能()A.x+10 B.x+12 C.x+16 D.x+5019.A、B两种元素,A的原子序数为a,A和B所在周期所含的元素种类分别是m和n,如果A和B同在ⅣA族,当B在A的下一周期时,B的原子序数为()A.a﹣n B.a+m C.a﹣m D.a+n20.碱金属和卤素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下列递变规律正确的是()A.碱金属单质的熔、沸点逐渐降低B.卤素单质的熔、沸点逐渐降低C.碱金属单质的密度逐渐增大D.卤素单质的密度逐渐减小21.下列关于锂的说法正确的是()A.碱金属中Li的还原性最强B.碱金属阳离子,氧化性最强的是Li+C.和Li同一主族的都是金属元素D.Li在空气中加热生成过氧化锂22.下列各组物质性质比较的表示中,正确的是()A.酸性:HClO4<HBrO4<HIO4B.稳定性:HF<HCl<HBr<HIC.与H2反应由易到难:F2>Cl2>Br2>I2D.还原性:HF>HCl>HBr>HI23.X、Y是元素周期表ⅦA族中的两种元素,X的非金属性比Y的强.则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X原子的电子层数比Y原子的电子层数多B.X的单质一定能将Y从NaY的水溶液中置换出来C.X的单质比Y的单质更容易与氢气反应D.X的氢化物水溶液的酸性一定比Y的氢化物水溶液的酸性强24.某溶液中Cl﹣、Br﹣、I﹣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3:4.要使溶液中的Cl﹣、Br﹣、I﹣的物质的量之比变为4:3:2,则通入Cl2的物质的量与原溶液中I﹣的物质的量之比为()A.4:1 B.2:1 C.1:4 D.1:225.若能发现第117号元素X,它的原子结构与卤族元素相似,电子排布有7个电子层,且最外层有7个电子.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此X元素的气态氢化物的化学式为HX,在常温很稳定B.其单质带有金属光泽,具有强氧化性,可与KI发生置换反应生成I2C.其单质的分子式为X2,易溶于有机溶剂D.AgX是一种有色的易溶于水的化合物二.填空题:本大题共2小题,其中只有3空是每空1分,其余2分每空,共25分.26.在下列物质转化中,A是一种正盐,D的相对分子质量比C的相对分子质量大16,E 是酸,当X无论是强酸还是强碱时,都有如下的转化关系:A B C D E当X是强酸时,A、B、C、D、E均含同一种元素;当X是强碱时,A、B、C、D、E均含另外同一种元素.请回答:(1)A是.(2)当X是强酸时,E是.写出B生成C的化学方程式:.(3)当X是强碱时,E是,写出B生成C的化学方程式:.27.表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周期族ⅠA ⅡA ⅢA ⅣA ⅤA ⅥA ⅦA二①②三③④⑤⑦⑥四⑧⑨⑩(1)表中元素的非金属性最强;元素的金属性最强;元素的单质室温下呈液态(填写元素符号.(2)表中元素②⑥⑩氢化物的稳定性最强的是:(填写化学式,下同),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最强的是:;(3)表中元素①③⑧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最强的是:;(4)表中元素③⑤⑦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两两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三.选做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空2分,共20分.28.盐酸、硫酸和硝酸是中学阶段常见的“三大酸”.现就三大酸与金属反应的情况,回答下列问题:(1)稀盐酸不与Cu反应,若在稀盐酸中加入H2O2(常见氧化剂,作氧化剂时还原产物为水)后,则可使铜顺利溶解.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在一定体积的10mol•L﹣1的浓硫酸中加入过量铜片,加热使之反应,被还原的硫酸为0.9mol.则浓硫酸的实际体积(填“大于”、“等于”或“小于”)180mL.若使剩余的铜片继续溶解,可在其中加入硝酸盐溶液(如KNO3溶液),则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3)欲迅速除去铝壶底部的水垢,又不损坏铝壶,最好的方法是A.浓盐酸B.稀硝酸C.冷的浓硝酸D.冷的浓硫酸.29.工业生产硝酸的尾气中含有氮氧化物NO x(NO和NO2的混合物,假设不含N2O4),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带来较大的威胁.(1)工业上可用氨催化吸收法处理NO x,反应原理如下:4xNH3+6NO x(2x+3)N2+6xH2O,某化学兴趣小组模拟该处理过程的实验装置如下:①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②装置D中碱石灰的作用是.(2)工业上也常用Na2CO3溶液吸收法处理NO x.已知:NO不能与Na2CO3溶液反应.NO+NO2+Na2CO3═2NaNO2+CO2(Ⅰ)2NO2+Na2CO3═NaNO2+NaNO3+CO2(Ⅱ)①当NO x被Na2CO3溶液完全吸收时,x的值不可能是(填字母).A.1.9 B.1.7 C.1.2②将1mol NO x通入Na2CO3溶液中,被完全吸收时,溶液中生成的NO3﹣、NO2﹣两种离子的物质的量随x变化关系如图2所示:图中线段a表示的物质的量随x值变化的关系;若用溶质质量分数为42.4%的Na2CO3溶液吸收,则需要Na2CO3溶液至少g.③用足量的Na2CO3溶液完全吸收NO x,每产生22.4L(标准状况)CO2(全部逸出)时,吸收液质量就增加44g,则NO x中的x值为.2015-2016学年湖南省衡阳一中高一(下)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3分,共75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SO2能使品红溶液、酸性KMnO4溶液褪色B.可以用澄清石灰水来鉴别SO2与CO2C.硫粉在过量的纯氧中燃烧可以生成SO3D.SO2能使溴水褪色,体现SO2的漂白性【考点】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分析】A.依据二氧化硫的漂白性,还原性解答;B.二氧化硫、二氧化碳都是酸性氧化物,都能与氢氧化钙反应先生成沉淀后沉淀溶解;C.硫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硫;D.依据二氧化硫与溴水反应中硫元素化合价变化解答.【解答】解:A.二氧化硫的漂白性,能够漂白品红使品红褪色,具有还原性,能够还原酸性高锰酸钾,使其褪色,故A正确;B.二氧化硫、二氧化碳都是酸性氧化物,都能与氢氧化钙反应先生成沉淀后沉淀溶解,二者现象相同,所以不能用澄清石灰水来鉴别SO2与CO2,故B错误;C.硫粉在过量的纯氧中燃烧可以生成SO2,得不到三氧化硫,故C错误;D.二氧化硫与溴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二氧化硫中+4价硫化合价升高为硫酸中+6价,被氧化,体现二氧化硫的还原性,故D错误;故选:A.2.高温下,硫酸亚铁发生如下反应:2FeSO4Fe2O3+SO2↑+SO3↑.若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氯化钡溶液中,得到的沉淀物是()A.BaSO4B.BaS C.BaSO3D.BaSO3和BaSO4【考点】含硫物质的性质及综合应用.【分析】混合气体中含有SO3,将生成的气体通入BaCl2溶液中发生:SO3+H2O=H2SO4,H2SO4+BaCl2=BaSO4↓+2HCl,注意H2SO3为弱酸,酸性小于HCl和H2SO4,以此来解答.【解答】解:混合气体中含有SO3,将生成的气体通入BaCl2溶液中发生:SO3+H2O=H2SO4,则没有SO3逸出;H2SO4+BaCl2=BaSO4↓+2HCl,则有BaSO4沉淀生成;由于H2SO3为弱酸,酸性小于HCl和H2SO4,则不能与反应BaCl2,得不到BaSO3沉淀,且该反应生成的气体与氯化钡不会生成BaS,故选A.3.将含有等体积NH3、CO2、NO的混合气体依次通过盛有浓H2SO4、Na2O2和Na2CO3溶液的装置,充分反应,最后得到的气体是()A.CO2和NO B.CO2C.NO D.NO2【考点】化学方程式的有关计算.【分析】氨气能够与浓硫酸反应被浓硫酸吸收;二氧化碳与过氧化钠反应生成氧气;氧气能够与一氧化氮反应生成二氧化氮;二氧化氮通入碳酸钠溶液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氮,硝酸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二氧化碳.【解答】解:设三种气体的体积均为1L,则通过浓硫酸氨气不完全吸收,剩余二氧化碳和一氧化氮,通过过氧化钠反应二氧化碳被吸收生成0.5L氧气,0.5L氧气恰好与1L一氧化氮反应生成1L二氧化氮,二氧化氮通入碳酸钠溶液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氮,硝酸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所以剩余的气体为二氧化碳和一氧化氮的混合气体,故选:A.4.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把装有NO和NO2的混合气体的试管倒立于水中,充分反应后,试管内气体的体积缩小为原气体体积的,则原混合气体中NO和NO2的体积比为()A.2:3 B.3:2 C.5:3 D.3:5【考点】氮的氧化物的性质及其对环境的影响.【分析】NO2和NO的混合气体通入倒立于水槽中盛满水的试管中,发生反应为3NO2+H2O=2HNO3+NO,充分反应后试管中剩下气体应为NO,这些NO来源于原气体中的NO和NO2与水反应生成的NO,体积减少是反应3NO2+H2O=2HNO3+NO前后气体体积变化造成的,每3体积NO2通入水中会生成1体积NO,减少2体积气体体积,以此解答.【解答】解:NO2和NO的混合气体通入倒立于水槽中盛满水的试管中发生反应为3NO2+H2O=2HNO3+NO;设原混合的气体的体积是5,则反应后的气体体积是3,则3NO2+H2O=2HNO3+NO△V(气体体积减少)3 1 2V(NO2) 2=,解得:V(NO2)=3,原气体中V(NO)=5﹣3=2,所以原混合气体中NO2和NO的体积比为为V(NO):V(NO2)=2:3,故选A.5.在标准状况下,将O2与NO按3:4的体积比充满一个干燥烧瓶,将烧瓶倒置于水中,瓶内液面逐渐上升后,最后烧瓶内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A.0.045mol•L﹣1B.0.036mol•L﹣1C.0.026mol•L﹣1D.0.030mol•L﹣1【考点】物质的量浓度的相关计算;化学方程式的有关计算.【分析】在标况下,将O2与NO按3:4的体积比充满于一真空干燥烧瓶中,立即发生2NO+O2=2NO2,此时烧瓶内达到气体中NO2和O2的体积比4:1,然后将烧瓶倒置于水中,发生反应:4NO2 +O2 +2H2O=4HNO3,气体完全反应,溶液的体积等于NO2和O2混合气体总体积,假设烧瓶标准状况下体积为22.4升,则内部气体总物质的量1mol,计算NO2的物质的量,根据方程式计算HNO3的物质的量,再根据c=计算.【解答】解:在标况下,将O2与NO按3:4的体积比充满于一真空干燥烧瓶中,立即发生2NO+O2=2NO2,此时烧瓶内达到气体中NO2和O2的体积比4:1,然后将烧瓶倒置于水中,发生反应:4NO2 +O2 +2H2O=4HNO3,气体完全反应,溶液的体积等于NO2和O2混合气体总体积,假设烧瓶标准状况下体积为22.4升,则内部气体总物质的量1mol,NO2的物质的量为1mol×=0.8mol,根据方程式可知:n(HNO3)=n(NO2)=0.8mol,则c(HNO3)=0.8mol÷22.4L=0.036mol/L,故选B.6.下列组合中不可能形成喷泉的是()A.HCl和H2O B.Cl2与饱和NaCl溶液C.NO2和H2O D.CO2和NaOH溶液【考点】氯气的化学性质;氮的氧化物的性质及其对环境的影响.【分析】在烧瓶中充满干燥气体,胶头滴管及烧杯中分别盛有液体,若挤压胶头滴管,形成喷泉,则气体极易溶于水、或气体极易与溶液反应,当气体能与液体反应时,造成烧瓶内部压强变小,导致烧瓶内外产生压强差而形成喷泉.以此来解答.【解答】解:A、氯化氢气体极易溶于水,使瓶内气压减小,能产生喷泉现象,故A不选;B、氯气不易溶于饱和氯化钠溶液,使瓶内气压变化不大,不能产生喷泉现象,故B选;C、二氧化氮和水反应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氮,使瓶内气压减小,能产生喷泉现象,故C不选;D、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与水,使瓶内气压减小,所以能形成喷泉,故D不选;故选B.7.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NH3的喷泉实验说明氨气极易溶于水B.NH3遇到挥发性强酸就能冒白烟C.盛液溴的瓶内加少量水可防止液溴的挥发D.NO和NH3均可用排空气法收集【考点】氨的物理性质;氨的化学性质;氯、溴、碘及其化合物的综合应用.【分析】A、氨气的喷泉实验时利用氨气极易溶于水,减小了容器中压强,在外界大气压作用下液体喷入;B、氨气是碱性气体和挥发出的酸分子反应生成铵盐;C、利用水封可以避免液溴挥发;D、NO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氮,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解答】解:A、氨气的喷泉实验时利用氨气极易溶于水,减小了容器中压强,在外界大气压作用下液体喷入,验证了氨气易溶于水的性质,故A正确;B、氨气是碱性气体和挥发出的酸分子反应生成铵盐,所以NH3遇到挥发性强酸就能冒白烟,故B正确;C、利用水封可以避免液溴挥发,故C正确;D、NO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氮气体,NH3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收集,故D错误;故选D.8.如果要干燥氨气,可选用的干燥剂是()①浓硫酸②固体氢氧化钠③五氧化二磷④碱石灰⑤固体CaO⑥无水CaCl2.A.②③④⑤⑥B.①③⑥ C.②④⑤ D.①②③④⑤【考点】气体的净化和干燥.【分析】氨气是碱性气体用碱性干燥剂干燥,据此分析.【解答】解:氨气是碱性气体用碱性干燥剂干燥,不能用酸性干燥剂干燥;①浓硫酸是酸和氨气反应,不能用来干燥剂,故①错误;②固体NaOH是碱,可以干燥氨气,故②正确;③五氧化二磷吸收水反应生成磷酸,磷酸和氨气反应,故③错误;④碱石灰是氢氧化钠和氧化钙固体碱性干燥剂,故④正确;⑤固体CaO能与水反应,能干燥氨气,故⑤正确;⑥无水CaCl2能与氨气形成络合物,不能用来干燥氨气,故⑥错误;故选C.9.下列离子方程式不正确的是()A.碳酸铵溶液中通入足量二氧化碳:CO32﹣+CO2+H2O═2HCO3﹣B.氯化铵溶液中加入稀氢氧化钠溶液:NH4++OH﹣⇋NH3•H2OC.氯化铵固体和熟石灰共热:NH4++OH﹣═NH3↑+H2OD.硫酸铵溶液与氢氧化钡溶液共热:2NH4++SO42﹣+Ba2++2OH﹣BaSO4↓+2NH3↑+2H2O【考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分析】A.反应生成碳酸氢铵;B.反应生成一水合氨;C.加热,且为固体之间的反应;D.反应生化池硫酸钡、氨气和水.【解答】解:A.碳酸铵溶液中通入足量二氧化碳的离子反应为CO32﹣+CO2+H2O═2HCO3﹣,故A正确;B.氯化铵溶液中加入稀氢氧化钠溶液的离子反应为NH4++OH﹣⇋NH3•H2O,故B正确;C.氯化铵固体和熟石灰共热,为非离子反应,不能写离子反应方程式,故C错误;D.硫酸铵溶液与氢氧化钡溶液共热的离子反应为2NH4++SO42﹣+Ba2++2OH﹣BaSO4↓+2NH3↑+2H2O,故D正确;故选C.10.北京2008奥运会金牌直径为70mm,厚6mm.某化学兴趣小组对金牌成分提出猜想:甲认为金牌是由纯金制造;乙认为金牌是由金银合金制成;丙认为金牌是由黄铜(铜锌合金)制成.为了验证他们的猜想,请你选择一种试剂来证明甲、乙、丙猜想的正误()A.硫酸铜溶液B.盐酸 C.稀硝酸D.硝酸银溶液【考点】硝酸的化学性质;常见金属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的综合应用.【分析】金不能与硝酸反应,银能与硝酸反应,Cu、Zn都能与硝酸反应,根据金牌溶解的情况来证明金牌的成分.【解答】解:A、只有Zn能与硫酸铜溶液反应,Au、Ag都不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则无法证明,故A错误;B、只有Zn能与盐酸反应,Au、Ag、Cu都不能与盐酸反应,则无法证明,故B错误;C、因金不能与硝酸反应,银能与硝酸反应,Cu、Zn都能与硝酸反应,则可以利用金牌的溶解来证明甲、乙、丙的猜想,故C正确;D、Au、Ag都不与硝酸银溶液反应,则无法证明,故D错误;故选C.11.等量镁铝合金粉末分别与下列4种过量的溶液充分反应,放出氢气最多的是()A.2mol/L﹣1 H2SO4溶液B.18mol/L﹣1 H2SO4溶液C.6mol/L﹣1 KOH 溶液D.3mol/L﹣1 HNO3溶液【考点】镁的化学性质;铝的化学性质;有关混合物反应的计算.【分析】等量的镁铝合金分别与不同的溶液反应,只有两种金属都和该溶液反应,且都生成氢气,这样才能产生最多的氢气,据此分析解答.【解答】解:A、镁、铝都和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B、镁与浓硫酸(18mol/LH2SO4)反应生成SO2气体,铝与浓硫酸发生钝化(常温);C、镁不能和氢氧化钾反应,铝和氢氧化钾反应生成氢气;D、硝酸为强氧化性酸,和镁、铝反应不产生氢气;根据以上分析知,生成氢气最多的是稀硫酸,故选A.12.在如图的实验装置中,实验开始一段时间后,对看到的现象叙述不正确的是()A.苹果块会干瘪B.胆矾晶体表面有“白斑”C.小试管内有晶体析出D.pH试纸变红【考点】浓硫酸的性质.【分析】浓硫酸具有脱水性、吸水性和强氧化性,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结合物质的性质判断可能具有的现象,以此解答.【解答】解:A.苹果块是有机物,含有碳、氢、氧等元素,浓硫酸具有脱水性,能将苹果中的氢和氧元素按水的组成脱去,故苹果块会干瘪,故A正确;B.胆矾为蓝色晶体,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能将胆矾中的结晶水脱去,变成白色的无水硫酸铜,故B正确;C.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能吸收硝酸钾溶液中的溶剂水,溶剂减少,溶质析出,故C正确;D.pH试纸是有机物,含有碳、氢、氧等元素,浓硫酸具有脱水性,能将pH试纸中的氢和氧元素按水的组成脱去,纸张变黑,故D错误.故选D.13.将相同质量的铜分别与过量浓硝酸、稀硝酸反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消耗硝酸的物质的量:前者少,后者多B.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总数:两者相同C.反应速率:两者相同D.反应生成气体的颜色:前者浅,后者深【考点】硝酸的化学性质.【分析】A.Cu+4HNO3(浓)=Cu(NO3)2+2NO2↑+2H2O、3Cu+8HNO3=3Cu(NO3)2+2NO↑+4H2O,根据Cu的量计算消耗硝酸的量;B.消耗铜的质量相等,则转移电子相等;C.反应速率与离子浓度成正比;D.NO2是红棕色气体、NO是无色气体;【解答】解:A.Cu+4HNO3(浓)=Cu(NO3)2+2NO2↑+2H2O、3Cu+8HNO3=3Cu(NO3)2+2NO↑+4H2O,铜的质量相等,根据方程式知,浓硝酸消耗的量大于稀硝酸,故A错误;B.消耗铜的质量相等,且铜都生成二价铜离子,所以转移电子相等,故B正确;C.反应速率与离子浓度成正比,所以在常温下,开始的反应速率:前者大于后者,故C错误;D.NO2是红棕色气体、NO是无色气体,所以试管中气体的颜色:前者深,后者浅,故D 错误;故选B.14.14g铜银合金与足量的某浓度的硝酸反应,将放出的气体与1.12L(标准状况下)氧气混合,通入水中恰好全部被吸收,则合金中铜的质量为()A.9.6 g B.6.4 g C.3.2 g D.1.6 g【考点】化学方程式的有关计算;有关混合物反应的计算.【分析】铜、银与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铜、硝酸银与氮的氧化物,氮的氧化物与氧气、水反应生成硝酸,纵观整个过程,金属提供的电子等于氧气获得的电子,根据二者质量与电子转移列方程计算.【解答】解:铜、银与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铜、硝酸银与氮的氧化物,氮的氧化物与氧气、水反应生成硝酸,纵观整个过程,金属提供的电子等于氧气获得的电子,n(O2)==0.05mol,设Cu、Ag的物质的量分别为x、y,则:根据质量列方程:x×64g/mol+y×108g/mol=14g根据电子守恒列方程:2x+1×y=0.05mol×4解得:x=0.05mol,y=0.1molm(Cu)=0.05mol×64g/mol=3.2g,故选C.15.有某硫酸和硝酸的混合溶液20mL,其中含有硫酸的浓度为2mol•L﹣1,含有硝酸的浓度为1mol•L﹣1,现向其中加入0.96g铜粉,充分反应后(假设只生成NO气体),最多可收集到标准状况下的气体的体积为()A.89.6 mL B.112 mL C.168 mL D.224 mL【考点】离子方程式的有关计算.【分析】铜与硝酸的反应生成的硝酸盐,如果有酸存在时,NO3﹣和H+仍是稀硝酸环境中,铜可以继续被稀硝酸氧化,稀硝酸被还原为NO气体.所以可利用Cu和H+、NO3﹣离子之间的反应来计算.【解答】解:铜与稀硝酸反应的实质是3Cu+8H++2NO3﹣=3Cu2++2NO↑+4H2O,在溶液中每3molCu与8molH+完全反应生成2molNO气体,题中混合溶液中含H+物质的量为:0.04mol硫酸中含0.08mol,0.02mol硝酸中含0.02mol,所以溶液中共含0.10molH+,0.96g铜的物质的量为=0.015mol,根据离子方程式量的关系,3Cu~8H+~2NO,0.015mol铜完全反应,消耗的氢离子物质的量为0.015mol××0.04mol,显然氢离子过量,铜离子完全反应,生成的NO气体由铜的物质的量计算得出,气体物质的量为0.01mol,标准状况下的0.01molNO的体积为:22.4L/mol×0.01L=0.224L=224mL,故选D.16.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除零族元素外,短周期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等于该元素所属的族序数B.除短周期外,其他周期均有18种元素C.副族元素中有非金属元素D.碱金属元素是指ⅠA族的所有元素【考点】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及其应用.【分析】A.除零族元素外,短周期元素为主族元素,最外层电子数=族序数;B.第六周期有32种元素;C.副族元素均金属元素;D.ⅠA族含H元素.【解答】解:A.除零族元素外,短周期元素为主族元素,原子结构决定元素的位置,则短周期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等于该元素所属的族序数,故A正确;B.第六周期有32种元素,故B错误;C.副族元素均金属元素,不含非金属元素,故C错误;D.ⅠA族含H元素,除H外均为碱金属元素,故D错误;故选A.17.试判断112号元素应位于周期表中的()A.第七周期ⅣA族B.第七周期ⅡA族C.第七周期ⅡB族D.第六周期ⅥA族【考点】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及其应用.【分析】熟记稀有气体也就是0族元素的质子数(或碱金属族元素的质子数),这些元素分别是每个周期最后(或开始)一种元素,He﹣2,Ne﹣10,Ar﹣18,Kr﹣36,Xe﹣54,Rn ﹣86,第七周期稀有气体原子序数=86+32=118,再根据原子序数之间的差值确定.【解答】解: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12,第七周期、ⅤⅡA族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17,依此类推该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为第七周期,第ⅡB族,故选C.18.甲、乙是周期表中同一主族两种元素,若甲的原子序数为x,则乙的原子序数不可能()A.x+10 B.x+12 C.x+16 D.x+50【考点】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及其应用.【分析】由元素周期表结构,对于处于ⅠA、ⅡA元素而言,同主族原子序数之差为上一周期元素的种类数;对于其他主族,同主族原子序数之差为下一周期元素的种类数,以此来解答.【解答】解:由元素周期表结构,对于处于ⅠA、ⅡA元素而言,同主族原子序数之差为上一周期元素的种类数;对于其他主族,同主族原子序数之差为下一周期元素的种类数,同一主族不同周期的元素,原子序数相差可能为2、8、18、32等或它们的组合,不可能相差12,即乙原子序数不可能为x+12,故选B.19.A、B两种元素,A的原子序数为a,A和B所在周期所含的元素种类分别是m和n,如果A和B同在ⅣA族,当B在A的下一周期时,B的原子序数为()A.a﹣n B.a+m C.a﹣m D.a+n【考点】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及其应用.【分析】B在A的下一周期时,A和B的原子序数之差恰好为A所在周期的元素种类数,由此分析解答.【解答】解:B在A的下一周期时,A和B的原子序数之差恰好为A所在周期的元素种类数,B的原子序数为a+n,故选D.20.碱金属和卤素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下列递变规律正确的是()A.碱金属单质的熔、沸点逐渐降低B.卤素单质的熔、沸点逐渐降低C.碱金属单质的密度逐渐增大D.卤素单质的密度逐渐减小【考点】碱金属的性质.【分析】A.金属原子半径越大,金属键越弱,熔沸点越低;B.卤素单质都属于分子晶体,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分子间作用力越强,单质熔点越高;C.随核电荷数递增,碱金属单质的密度逐渐增大(Na、K反常);D.卤素单质的密度与相对分子质量成正比;【解答】解:A.碱金属,从上到下,原子半径依次增大,金属键依次减弱,熔沸点依次降低,故A正确;。
湖南省衡阳市高一下学期化学期末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 (共24题;共48分)1. (2分)已知氮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氮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7:16其化学式可能为()A . NOB . NO2C . N2OD . N2O52. (2分) (2018高三上·辽源期中) 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A . 液氯B . 漂白粉C . 盐酸D . 碘酒3. (2分) (2018高一上·深圳期中) 下列实验仪器的选用正确的是()A . 称量10.56g Na2CO3固体——用托盘天平B . 准确量取10.00mL的溶液——用50mL量筒C . 灼烧干海带至完全变成灰烬——用蒸发皿D . 过滤煮沸后的含泥沙的水——用普通漏斗4. (2分)下列对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叙述错误的是()A . 高分子化合物可分为天然高分子化合物和合成高分子化合物两大类B . 高分子化合物的特点之一是组成元素简单、结构复杂、相对分子质量大C . 高分子化合物均为混合物D . 合成的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大部分是由小分子化合物通过聚合反应而制得的5. (2分)向某待测无色溶液中滴入酚酞试剂,结果溶液呈红色,由此可得出的结论是A . 溶液中溶有NaOHB . 溶质可能是Cu2(OH)2CO3C . 溶液中一定不含H+离子D . 溶液呈碱性6. (2分) (2018高一下·北京期中) 有A、B、C三块金属片,进行如下实验,①A、B用导线相连后,同时插入稀H2SO4中,A极为负极;②A、C相连后,同时浸入稀H2SO4 , C极发生氧化反应。
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A . A>C>BB . B>C>AC . C>A>BD . A>B>C7. (2分) (2016高二上·广州开学考) 下列各组物质按单质、电解质、混合物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 . 空气,熟石灰,盐酸B . 青铜,纯碱,水玻璃C . 石英,二氧化硫,硫酸D . 液氯,烧碱,漂白粉8. (2分) (2018高一上·诸暨期中) 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A . 纯碱的化学式为NaHCO3B . 氧离子结构示意图:C . 碳酸氢钠的电离方程式NaHCO3═Na++HCO3-D . 质量数为37的氯核素符号:9. (2分) (2019高一下·吉林期中) 中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已确定第116号元素Lv的名称为鉝。
湖南省衡阳市高一下学期化学期末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 (共18题;共36分)1. (2分) (2016高三上·晋江期中) 下列有关化学与生活、工业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 工业上生产水泥、玻璃、陶瓷,均需要用石灰石为原料B . 石英是良好的半导体材料,可以制成光电池,将光能直接转化为电能C . 面粉中禁止添加CaO2、过氧化苯甲酰等增白剂,CaO2属于碱性氧化物D . 地沟油由于混有一些对身体有害的杂质而不能食用,可加工制成生物柴油,生物柴油的成分与从石油中提取的柴油成分不同2. (2分)在2 L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发生A+3B 2C,在10 s内反应物A的浓度由1 mol/L降到0.6 mol/L,则v(C)为()A . 0.04 mol/(L·s)B . 0.08 mol/(L·s)C . 0.4 mol/(L·s)D . 0.8 m ol/(L·s)3. (2分) (2019高二下·阿城期中)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 NO2、SO2、BF3、NCl3分子中没有一个分子的原子最外层电子都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B . P4和CH4都是正四面体分子且键角都为109°28′C . NH4+的电子式为,离子呈平面正方形结构D . 用CCl4提取碘水中的碘单质4. (2分) (2016高二下·广州期末) 下列对有机物结构或性质的描述,正确的是()A . 0.1mol羟基中含有1 mol电子B . 乙烷和丙烯任意比混合的气体1mol,完成燃烧均生成3molH2OC . CH2Cl2具有两种同分异构体D . 图中有机物(1﹣甲基环己烷)的一氯代物有4种5. (2分) (2018高二上·惠来期中) 将4 mol A和2 mol B放入2 L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2A(g)+B(g)2C(g)ΔH<0,4 s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此时测得C的浓度为0.6 mol/L。
总分:120分 时量:90分钟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Na-23 O-16 N-14 S-32 C1-35.5 Br-80 Ag-108Mg-24 Al-27 Cu-64 C-12第Ⅰ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3分,共75分。
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SO 2能使品红溶液、酸性KMnO 4溶液褪色B .可以用澄清石灰水来鉴别SO 2与CO 2C .硫粉在过量的纯氧中燃烧可以生成SO 3D .SO 2能使溴水褪色,体现SO 2的漂白性【答案】A考点:考查了二氧化硫的性质的相关知识。
2.高温下硫酸亚铁发生如下反应:2FeSO 4=====高温Fe 2O 3+SO 2↑+SO 3↑,若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氯化钡溶液中,得到的沉淀物是( )A .BaSO 3和BaSO 4B .BaSC .BaSO 3D .BaSO 4【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混合气体中含有SO 2和SO 3,将生成的气体通入Ba (NO 3)2溶液中发生:SO 3+H 2O=H 2SO 4,则没有SO 3逸出;H 2SO 4+Ba (NO 3)2=BaSO 4↓+2HNO 3,则有BaSO 4沉淀生成;硝酸钡溶液中含硝酸根离子在酸性溶液中能把二氧化硫氧化为硫酸,也会和硝酸钡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硫酸钡;所以最终沉淀为硫酸钡;故选D 。
【考点定位】考查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名师点晴】本题考查了SO3和SO2性质,注意硝酸钡在酸性溶液中隐含稀硝酸的强氧化性,能氧化二氧化硫为硫酸,得不到BaSO3沉淀。
混合气体中含有SO2和SO3,将生成的气体通入Ba(NO3)2溶液中发生:SO3+H2O=H2SO4,H2SO4+Ba(NO3)2=BaSO4↓+2HNO3,硝酸钡在酸性溶液中有氧化性,可以把二氧化硫氧化为硫酸。
3.将含有等体积NH3、CO2、NO的混合气体依次通过盛有浓H2SO4、Na2O2和NaHCO3溶液的装置,充分作用后,最后得到的气体是()A.CO2和NO B.CO2C.NO D.NO2【答案】A【考点定位】考查化学方程式的有关计算【名师点晴】本题考查了元素及化合物的性质,熟悉物质的性质及发生的反应是解题关键。
2015-2016学年湖南省衡阳一中高一(下)期末化学试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9小题,共57.0分)1.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A.乙酸的结构简式:C2H4O2B.M g C l2的电子式:C.中子数为8的碳原子:CD.F-的结构示意图:【答案】D【解析】解:A.乙酸分子中含有1个羧基,正确的结构简式为:CH3COOH,故A错误;B.氯化镁为离子化合物,化学式中存在阴阳离子,其电子式中需要标出阴阳离子所带电荷,氯化镁的电子式为,故B错误;C.中子数为8的碳原子的质量数为14,该原子正确的表示方法为:614C,故C错误;D.F-的核电荷数为9,最外层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其离子结构示意图:,故D正确;故选D.A.结构简式中应该标出乙酸的官能团结构;B.两个氯离子应该写在镁离子的两边;C.元素符号的左上角为质量数,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D.氟离子的核电荷数为9,核外电子总数为10.本题考查了常见化学用语的表示方法,题目难度不大,涉及电子式、离子结构示意图、结构简式、元素符号等知识,明确常见化学用语的书写原则为解答关键,试题培养了学生的规范答题能力.2.下列各组物质中互称为同分异构体的是()A.金刚石与石墨B.正戊烷与异戊烷C.16O与18OD.H2O与D2O【答案】B【解析】解:A.金刚石与石墨是碳元素的不同单质,互称同素异形体,不是同分异构体,故A 错误;B.正丁烷的结构简式为CH3CH2CH2CH2CH3,异丁烷的结构简式为CH3CH2CH(CH3)CH3,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互为同分异构体,故B正确;C.16O与18O的质子数都为8,中子数分别为8、10,中子数不同,互为同位素,故C 错误;D.H2O和D2O都由氢元素与氧元素组成,结构相同,为同一物质,故D错误;故选:B.根据同分异构体是指分子式相同,但结构不同的化合物来解答.本题考查了同分异构体的判断,难度不大,注意同分异构体和同素异形体的区别,同素异形体指的是由同种元素形成的结构不同的单质.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中的“丝”、“泪”分别是纤维素和油脂B.乙醇、金属钠和乙酸分别属于非电解质、非电解质和弱电解质C.淀粉、纤维素、蛋白质、油脂是高分子化合物D.煤的干馏、石油的分馏分别是化学变化、物理变化【答案】D【解析】解:A、“春蚕分泌出的“丝”中含有的物质是蛋白质,蜡烛的主要成分为石蜡,故“泪”指的是液态石蜡,液态石蜡属于烃,故A错误;B..非电解质是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均不能导电的化合物,而金属钠是单质,不是化合物,故B错误;C.高分子化合物是指相对分子质量在1万以上的化合物,而油脂的相对分子质量才是几百,故不是高分子化合物,故C错误;D、煤的干馏是将煤隔绝空气加强热使其分解的过程,故为化学变化;石油的分馏是根据石油中各组分的沸点的不同,利用加热的方法将其组分分离的方法,故石油的分馏是物理变化,故D正确.故选D.A.丝”中含有的物质是蛋白质,“泪”指的是液态石蜡,液态石蜡属于烃;B.非电解质是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均不能导电的化合物;C.高分子化合物是指相对分子质量在1万以上的化合物;D、石油的分馏是根据石油中各组分的沸点的不同,利用加热的方法将其组分分离的方法.本题考查了煤和石油的综合利用,难度不大,应注意的是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均为化合物,单质和溶液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4.用下列实验装置进行的实验,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是()A.装置甲:防止铁钉生锈B.装置乙:除去乙烯中混有的乙炔C.装置丙:验证HC l气体在水中的溶解性D.装置丁:实验室制取乙酸乙酯【答案】C【解析】解;A、电解池中,金属铁作阳极,则电极本身失去电子,易被腐蚀,故A错误;B、乙烯和乙炔中含有不饱和键,易被高锰酸钾氧化为二氧化碳,故B错误;C、挤压胶头滴管,如果气球鼓起来,证明氯化氢易溶于水,故C正确;D、制备乙酸乙酯的收集装置不能将导管插入到液面以下,否则会引起倒吸,并且不能用N a OH溶液吸收,故D错误.故选C.A、电解池中,金属电极铁作阳极易被腐蚀;B、乙烯和乙炔具有还原性,容易被氧化;C、氯化氢在水中的溶解性决定了气球的变化情况;D、导管不能插入到液面以下,防止倒吸.本题考查实验装置综合知识,题目难度不大,本题注意C选项为易错点.5.下列物质中都是既含有离子键又含有共价键的一组是()A.N a OH、H2O、NH4C lB.KOH、N a2O2、(NH4)2SC.M g O、C a B r2、N a C lD.N a2SO4、HC l、M g C l2【答案】B【解析】解:A.水中只含共价键,故A错误;B.氢氧化钾、过氧化钠、硫化铵中都含有阴阳离子,所以含有离子键,非金属元素之间含有共价键,所以都离子键和共价键,故B正确;C.这几种化合物中都只含阴阳离子,所以只含离子键,故C错误;D.氯化氢中只含共价键,氯化镁中只含离子键,故D错误;故选B.一般来说,活泼金属和活泼金属元素之间易形成离子键,非金属元素之间易形成共价键,据此分析解答.本题考查了化学键的判断,明确离子键和共价键的区别是解本题关键,注意过氧化钠中化学键的判断,难度不大.6.下列比较中正确的是()A.碱性:KOH>M g(OH)2>N a OHB.酸性:H3PO4>H2SO4>HC l O4C.原子半径:K>N a>M gD.氢化物稳定性:NH3>H2O>HF【答案】C【解析】解:A.金属性:K>N a>M g,则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合物的碱性:KOH>N a OH>M g (OH)2,故A错误;B.非金属性P<S<C l,则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合物的酸性:H3PO4<H2SO4<HC l O4,故B错误;C.K原子的电子层最多,其原子半径最大,N a、M g的电子层数相同,核电荷数N a<M g,则原子半径N a>M g,所以原子半径大小为:K>N a>M g,故C正确;D.非金属性N<O<F,则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NH3<H2O<HF,故D错误;故选C.A.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合物的碱性越强;B.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合物的酸性越强;C.电子层越多,原子半径越大,电子层相同时,核电荷数越大,原子半径越小;D.非金属性越强,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越强.本题考查元素周期律的应用,题目难度不大,明确元素周期律内容为解答关键,注意掌握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的关系,试题培养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及灵活应用能力.7.短周期元素X、Y、Z、W、Q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元素X与元素Z的最高正化合价之和的数值等于8B.原子半径的大小顺序为:r X>r Y>r Z>r W>r QC.离子Y2-和Z3+的核外电子数和电子层数都不相同D.元素W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比Q的强【答案】A【解析】解:由元素所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可知,X为N元素,Y为O元素,Z为A l元素,W为S 元素,Q为C l元素.A、X为N元素,最高正价为+5价,Z为A l元素,最高正价为+3价,则元素X与元素Z的最高正化合价之和的数值等于8,故A正确;B、原子核外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同一周期元素原子半径从左到右逐渐减小,则有:r Z>r W>r Q>r X>r Y,故B错误;C、离子Y2-和Z3+的核外电子数都为10,离子核外有2个电子层,电子层数相同,故C 错误;D、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增强,对应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逐渐增强,故D错误.故选A.根据元素所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判断元素的种类,结合元素周期律的递变规律解答该题本题考查位置结构性质的相互关系及应用,题目难度中等,注意掌握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元素周期律的递变规律.8.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原子半径:r(W)>r(Y)>r (Z)>r(X).X与W同主族,Z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其内层电子总数的3倍,Z原子的核电荷数等于X、Y原子核电荷数之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元素Z、W的简单离子的电子层结构不同B.元素Y的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比Z的强C.仅由X、Y、Z三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水溶液可能呈碱性D.化合物X2Z2与W2Z2所含化学键类型完全相同【答案】C【解析】解: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Z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其内层电子总数的3倍,Z原子只能有2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为6,则Z为O元素;原子半径:r(W)>r(Y)>r(Z)>r(X),X不可能与Y、Z同周期,只能处于第一周期,则X为H元素;X与W同主族,W的原子序数大于O,故W为N a;Z原子的核电荷数等于X、Y原子核电荷数之和,则Y的核电荷数=8-1=7,故Y为N元素,A.O2-、N a+离子核外电子数都是10,电子层结构相同,故A错误;B.非金属性N<O,故氢化物稳定性NH3<H2O,故B错误;C.仅由H、N、O三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NH3.H2O的水溶液呈碱性,故C正确;D.H2O2只含有共价键,而N a2O2中含有离子键、共价键,二者所含化学键类型不完全相同,故D错误,故选C.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Z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其内层电子总数的3倍,Z原子只能有2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为6,则Z为O元素;原子半径:r(W)>r(Y)>r(Z)>r(X),X不可能与Y、Z同周期,只能处于第一周期,则X 为H元素;X与W同主族,W的原子序数大于O,故W为N a;Z原子的核电荷数等于X、Y原子核电荷数之和,则Y的核电荷数=8-1=7,故Y为N元素,据此解答.本题考查结构性质位置关系应用,正确推断元素是解题关键,注意根据原子半径与原子序数推断X.9.在25℃,101k P a下,1mol的白磷(化学式为P4)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比4mol的红磷(化学式为P)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多.反应方程式分别为:P4(s)+5O2(g)=P4O10(s)4P(s)+5O2(g)=P4O10(s)由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由红磷转化为白磷是吸热反应,等质量时红磷能量比白磷高B.由红磷转化为白磷是放热反应,等质量时红磷能量比白磷低C.由红磷转化为白磷是放热反应,等质量时红磷能量比白磷高D.由红磷转化为白磷是吸热反应,等质量时红磷能量比白磷低【答案】D【解析】解:由①P4(s)+5O2(g)=P4O10(s)△H=a,②4P(s)+5O2(g)=P4O10(s)△H=b,1mol的白磷(化学式为P4)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比4mol的红磷(化学式为P)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多,根据盖斯定律可知4P(s)═P4(s)△H=b-a>0,即该反应为吸热反应,等质量时红磷的能量低,红磷稳定,故选D.根据已知的热化学反应方程式,利用盖斯定律来得到红磷转化为白磷的热化学反应方程式,能量的低的物质稳定,以此来解答.本题考查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及物质的稳定性,明确信息的应用得出红磷与白磷转化的热化学反应是解答本题的关键,难度不大.10.已知1mol氢气完全燃烧生成水蒸气时放出热量242k J,且氧气中1mol O=O键完全断裂时吸收热量496k J,水蒸气中1mol H-O键形成时放出热量463k J,则氢气中1mol H-H键断裂时吸收热量为()A.920k JB.557k JC.436k JD.188k J【答案】C【解析】解:氢气完全燃烧生成水蒸气是放热反应,所以化学反应放出的热量=新键生成释放的能量-旧键断裂吸收的能量,设氢气中1mol H-H键断裂时吸收热量为Q,根据方程式:H2+O2点燃H2O,则242k J=2×463k J-(Q+×496k J),解得Q=436KJ,故选C.根据化学反应放出的热量=新键生成释放的能量-旧键断裂吸收的能量,结合反应方程式进行计算.本题考查反应热的相关计算,难度不大,计算的方法是解题的关键.11.下面是某同学做完铜一锌一硫酸原电池的实验后得出的结论和认识,正确的是()A.构成原电池的正极和负极的材料必须是两种金属B.在该原电池中,铜作负极C.铜锌原电池工作时,若有13g锌溶解,则电路中就有0.4mol电子通过D.电子通过硫酸溶液由锌流向铜,在铜电极上被氢离子得到而放出氢气【答案】C【解析】解:A.构成原电池正负极的材料不一定是两种金属,可能是金属和导电的非金属,如石墨,故A错误;B.锌比铜活泼,锌为负极,铜为正极,故B错误;C.铜、锌原电池工作时,若有13g锌被溶解,电路中通过的电子=×2=0.4mol,故C正确;D.电子只能经过外电路,溶液中由离子定向移动导电,故D错误.故选C.A.构成原电池正负极的材料不一定是两种金属;B.锌比铜活泼,锌为负极;C.根据锌和转移电子之间的关系式计算;D.电子只能经过外电路,溶液中由离子定向移动导电.本题考查了原电池原理,为高考高频考点,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基本理论知识的综合理解和运用的考查,明确原电池的构成、电极上发生的反应、电流的流向即可解答,难度不大.12.液体燃料电池相比于气体燃料电池具有体积小,无需气体存储装置等优点.一种以肼(N2H4)为燃料的电池装置如图所示.该电池用空气中的氧气作为氧化剂,KOH作为电解质.下列关于该燃料电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电流从右侧电极经过负载后流向左侧电极B.负极发生的电极反应式为N2H4+4OH--4e-═N2↑+4H2OC.该燃料电池的电极材料应采用多孔导电材料,以提高电极反应物质在电极表面的吸附量,并使它们与电解质溶液充分接触D.该燃料电池持续放电时,K+从负极向正极迁移,因而离子交换膜需选用阳离子交换膜【答案】D【解析】解:A.该燃料电池中,右侧通入氧化剂空气的电极b为正极,电流从正极流向负极,即电流从右侧电极经过负载后流向左侧电极,故A正确;B.通入燃料的电极为负极,负极上燃料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式为:N2H4+4OH--4e-=N2↑+4H2O,故B正确;C.因为电池中正负极上为气体参与的反应,所以采用多孔导电材料,可以提高电极反应物质在电极表面的吸附量,并使它们与电解质溶液充分接触,故C正确;D.该原电池中,正极上生成氢氧根离子,所以离子交换膜要选取阴离子交换膜,故D 错误;故选D.该燃料电池中,负极上燃料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左侧为负极,电极反应式为:N2H4+4OH--4e-=N2↑+4H2O,正极上氧气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右侧为正极,电极反应式为:O2+2H2O+4e-=4OH-,电池总反应为:N2H4+O2=N2↑+2H2O,结合离子的移动方向、电流的方向分析解答.本题考查了燃料电池,明确正负极上发生的反应是解本题关键,难点是电极反应式的书写,要结合电解质溶液的酸碱性书写,注意电流的方向和电子的流向相反,难度不大.13.常温下分别将4块形状相同,质量为2.8g的铁块同时投入到下列四种溶液中,铁块首先完全溶解的是()A.150m L 1mol/L盐酸B.20m L 18.4mol/L硫酸C.50m L 3mol/L盐酸D.250m L 2mol/L硫酸【答案】D【解析】解:B中与F e发生钝化,生成致密的氧化膜阻止反应的进一步发生,则F e溶解最慢,A、C、D中氢离子浓度为D(4mol/L)>C(3mol/L)>A(1mol/L),则D中铁块首先完全溶解,故选D.氢离子浓度越大,F e溶解的越快,但18.4mol/L硫酸为浓硫酸,与F e发生钝化,以此来解答.本题考查F e的性质及反应速率,为高频考点,把握氢离子浓度与溶解速率的关系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注意B中发生钝化,题目难度不大.14.反应4A(s)+3B(g)⇌2C(g)+D(g),经2min后,B的浓度减少了0.6mol•L-1.对此反应速率的叙述正确的是()A.用A表示的反应速率是0.4mol•L-1•min-1B.分别用B、C、D表示反应的速率,其比值是3:2:1C.在2min末时的反应速率,用反应物B来表示是0.3mol•L-1•min-1D.在这2min内用B和C表示的反应速率的值都是相同的【答案】B【解析】解:A.物质A是固体,浓度不变,不能用A表示该反应的反应速率,故A错误;B.不同物质表示的速率之比等于其化学计量数之比,则v(B):v(C):v(D)=3:2:1,故B正确;C.2min末的反应速率为即时速率,用B表示速率0.3mol/(L∙min),是2min内的平均速率,故C错误;D.2min内△c(C)=△c(B)=0.4mol/L,故2min内的v(C)==0.2mol•L-1•min-1,v(B)==0.3mol/(L•s),用B和C表示的反应速率的值不相同,故D错误;故选B.A.化学反应速率表示单位时间内浓度的变化量,固体或纯液体的浓度一般视为常数,一般也不用固体或纯液体来表示反应速;B.不同物质表示的速率之比等于其化学计量数之比;C.化学反应速率为一段时间内平均速率,不是即时速率;D.浓度变化量之比等于其化学计量数之比,据此计算△c(C)、△c(B),再根据v=计算v(C))和V(B);本题考查对化学反应速率的理解及有关计算,难度不大,注意固体或纯液体的浓度一般视为常数,故增加或减少固体或纯液体的量,化学反应速率不变,一般也不用固体或纯液体来表示反应速,化学反应速率为一段时间内平均速率,不是即时速率.15.取下列四种气态烃各1g,分别在足量的氧气中燃烧,消耗氧气最多的是()A.C4H10B.C3H8C.CH4D.C2H4【答案】C【解析】解:氢的质量分数越大,完全燃烧耗氧越多,A.C4H10中H原子与C原子个数比为5:2;B.C3H8中H原子与C原子个数比为8:3;C.CH4中H原子与C原子个数比为4:1;D.C2H4中H原子与C原子个数比为4:2=2:1;所以H原子与C原子个数比关系为:CH4>C3H8>C4H10>C2H4,所以质量为1g的各烃中甲烷的燃烧耗氧量最大,故选C.C x H y+(x+)O2x CO2+H2O可知,相同质量烃燃烧耗氧量规律为:氢的质量分数越大,完全燃烧耗氧越多,即越大,耗氧量越大,以此来解答.本题考查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为高频考点,把握有机物的燃烧反应及规律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计算能力的考查,注意越大耗氧量越大,题目难度不大.16.下列烷烃在光照条件下与氯气反应,只生成一种一氯代烃的是()A.CH3 CH2 CH2CH3B.(CH3)3C C(CH3)3C.CH3CH(CH3)CH3D.CH3C(CH3)2CH2 CH2CH3【答案】B【解析】解:A.CH3CH2CH2CH3有2种H原子,一氯代烃有2种,故A错误;B.(CH3)3C C(CH3)3分子中只有一种氢原子,只生成一种一氯代烃,故B正确;C.CH3CH(CH3)CH3有2种H原子,一氯代烃有2种,故C错误;D.CH3C(CH3)2CH2CH2CH3有4种H原子,一氯代烃有4种,故D错误.故选B.烷烃在光照条件下与氯气反应,只生成一种一氯代烃,说明烷烃只有含有一种H原子,以此解答该题.本题考查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侧重于同分异构体的判断,题目难度中等,注意掌握同分异构体的概念及求算方法,明确烷烃中等效氢原子数目为解答本题的关键.1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除去96%的乙醇中的少量水制无水乙醇:加入生石灰,振荡、静置、蒸馏B.除去溴苯中混有的少量单质溴:加入足量的N a OH溶液,振荡、静置、分液C.CH4和CC l4中的化学键均为非极性键,CH4、CC l4都是正四面体结构D.系统命名法为:2,4-二甲基-己烷【答案】C【解析】解:A.C a O与水反应后,增大与乙醇的沸点差异,则加C a O、蒸馏可除去96%的乙醇中的少量水制无水乙醇,故A正确;B.溴与N a OH溶液反应后,与溴苯分层,然后分液可除去溴苯中混有的少量单质溴,故B正确;C.CH4和CC l4中的化学键分别为C-H极性键、C-C l极性键,均为正四面体,不存在非极性键,故C错误;D.最长碳链含6个C,2、4号C上有甲基,则名称为2,4-二甲基-己烷,故D正确;故选C.A.C a O与水反应后,增大与乙醇的沸点差异;B.溴与N a OH溶液反应后,与溴苯分层;C.CH4和CC l4中的化学键分别为C-H极性键、C-C l极性键,均为正四面体;D.最长碳链含6个C,2、4号C上有甲基.本题考查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为高频考点,把握物官能团与性质的关系、化学键、混合物分离方法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注意除杂及性质的应用,题目难度不大.18.在同温、同压下,某有机物与过量N a反应得到V1L氢气,另取一份等量的该有机物与足量N a HCO3反应得V2L二氧化碳,若V1=V2≠0,则有机物可能是()A.CH3CH2OHB.HOOC-COOHC.D.CH3COOH【答案】C【解析】解:-OH、-COOH都能与金属钠反应生成H2,1mol-OH或1mol-COOH与钠反应可产生0.5mol H2;仅-COOH与N a HCO3反应生成CO2,1mol-COOH与N a HCO3反应可产生1mol CO2,题设有机物与金属钠反应产生的气体的体积等于与N a HCO3反应产生的气体的体积,则有机物结构中既有-COOH又有-OH,只有C符合,故选C.等量的该有机物与足量的N a HCO3反应,可得到气体V2L,说明有机物中含有-COOH,一定质量的某有机物和足量的金属钠反应,可得到气体V1L,同温同压下V1=V2,说明还含有-OH,以此解答该题.本题考查有机物的分子式确定,为高频考点,题目难度不大,注意-COOH可与N a HCO3反应生成气体,而-OH不与N a HCO3反应.19.关于HOOC-CH═CH-CH2OH,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分子式为C4H6O3,每摩尔该物质充分燃烧需消耗4mol O2B.能发生取代、加成、氧化、中和等反应C.分别与足量N a、N a OH、N a2CO3反应,生成物均为N a OOC-CH═CH-CH2OHD.该物质分子内和分子间都能发生酯化反应【答案】C【解析】解:A.分子式为C4H6O3,每摩尔该物质充分燃烧需消耗1mol×(4+-)=4mol O2,故A正确;B.含-OH可发生取代、氧化反应,含C=C可发生加成、氧化反应,含-COOH可发生取代、中和反应,故B正确;C.-OH、-COOH均与N a反应,生成物为N a OOC-CH═CH-CH2ON a,故C错误;D.分子中含-OH、-COOH,则该物质分子内和分子间都能发生酯化反应,故D正确;故选C.由HOOC-CH═CH-CH2OH可知,分子中含-COOH、C=C、-OH,结合羧酸、烯烃、醇的性质来解答.本题考查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为高频考点,把握官能团与性质的关系为解答的关键,侧重烯烃、醇、羧酸性质的考查,选项C为易错点,题目难度不大.二、双选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3.0分)20.已知乙烯分子中含有一个碳碳双键,分子呈平面结构,六个原子都在同一平面上,下列对丙烯(CH3-CH═CH2)结构和性质的推断正确的是()A.丙烯分子中所有的原子都在同一平面上B.丙烯分子中三个碳原子有可能在同一条直线上C.过量的丙烯通入浓溴水中,观察到溴水褪色,溶液均一稳定D.丙烯既可以发生加成反应,又可以发生取代反应【答案】CD【解析】解:A.丙烯分子中含甲基,甲基为四面体构型,则所有原子不可能都在同一平面上,故A错误;B.碳碳双键为平面结构、甲基为四面体构型,则3个C原子可共面,只有2个C共线,故B错误;C.丙烯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溴易溶于有机物,可观察到溴水褪色,溶液均一稳定,故C正确;D.含碳碳双键可发生加成反应,甲基上H可发生取代反应,故D正确;故选CD.CH3-CH═CH2中含碳碳双键,可发生加成、氧化反应,甲基可发生取代,碳碳双键为平面结构、甲基为四面体构型,以此来解答.本题考查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为高频考点,把握官能团与性质的关系、原子的共线和共面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注意选项D中可在500℃时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题目难度不大.三、单选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15.0分)21.在光照的条件下,将1mol甲烷与一定量的氯气充分混合,经过一段时间,甲烷和氯气均无剩余,生成一氯甲烷、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四氯化碳和氯化氢,若已知生成的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四氯化碳的物质的量分别为a mol,b mol,c mol,该反应中消耗的氯气的物质的量是()A.(1-a-b-c)molB.(1+a+2b+3c)molC.(2a+3b+4c)molD.(a+b+c)mol【答案】B【解析】解:根据取代反应的特点可知:1mol甲烷与一定量的氯气充分混合,生成几氯甲烷就消耗多少mol的氯气,因此消耗的氯气的物质的量为:(1-a-b-c)mol+2amol+3bmol+4cmol=(1+a+2b+3c)mol,故选B.根据取代反应的特点可知:甲烷与一定量的氯气充分混合,生成几氯甲烷就消耗多少mol的氯气,据此进行解答.本题考查了化学方程式的计算,题目难度不大,明确发生反应的实质为解答关键,注意掌握取代反应原理,试题培养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及化学计算能力.22.葡萄糖的结构简式为:CH2OH-CHOH-CHOH-CHOH-CHOH-CHO其对应的性质中不正确的是()A.1mol葡萄糖最多可以与5mol金属钠反应放出氢气B.1mol葡萄糖最多可以与5mol乙酸发生取代反应C.能发生银镜反应D.可与小苏打溶液反应冒出气泡【答案】D【解析】解:A、葡萄糖中的-OH能和钠反应放出氢气,而1mol葡萄糖中含5mol-OH,故能和5mol金属钠反应放出氢气,故A正确;B、醇-OH能和羧酸中的-COOH发生酯化反应,而1mol葡萄糖含5mol-OH,故能和5mol 乙酸发生酯化反应,故B正确;C、葡萄糖中含有的醛基-CHO能发生银镜反应,故C正确;D、能和小苏打反应放出气泡的只有酸性比碳酸强的酸,如-COOH,而葡萄糖中只含醛基和-OH,均为中性基团,故不能和小苏打反应,故D错误.故选D.CH2OH-CHOH-CHOH-CHOH-CHO中含-OH、-CHO,结合醇和醛的性质来解答.本题考查了葡萄糖的结构和性质,根据其结构中的官能团来分析其所具有的性质,难度不大.23.下列有关金属冶炼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用电解熔融氯化镁的方法冶炼金属镁B.在加热情况下利用氢气还原三氧化二铝得到金属铝C.用铝热法炼得熔点较高的金属铬D.直接加热氧化汞得到金属汞【答案】B【解析】解:A.活泼金属采用电解熔融盐或氧化物的方法冶炼,镁属于活泼金属,工业上采用电解熔融氯化镁的方法冶炼,故A正确;B.铝属于活泼金属,为亲氧元素,采用电解熔融氧化铝的方法冶炼,不能采用电解氯化铝的方法或氢气还原法冶炼,故B错误;C.V、C r、M n、W等高熔点金属可利用利用铝热反应产生的高温来冶炼,故C正确;D.不活泼金属可以采用加热分解法冶炼,H g属于不活泼金属,直接加热氧化汞得到金属汞,故D正确;故选B.A.活泼金属采用电解熔融盐或氧化物的方法冶炼;B.铝属于活泼金属,采用电解熔融氧化铝的方法冶炼;C.C r可以采用铝热反应冶炼;D.不活泼金属可以采用加热分解法冶炼.本题考查了金属的冶炼,根据金属活泼性强弱确定金属冶炼方法,注意:工业上不能采。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Li-7 Na-23 K-39 Rb-85 Cs-132 Cl-35.5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3分,共75分)1.下列物质之间的反应没有明显反应现象的是()A.常温下,铁放入浓硝酸中B.用玻璃棒分别蘸取浓盐酸和浓氨水并相互靠近C.二氧化硫通入到品红溶液中D.将氯化氢气体通入滴有酚酞的烧碱溶液中【答案】A考点:考查常见物质的化学性质。
2.相同质量的铜片分别与过量的体积相同的浓硝酸、稀硝酸反应。
二者比较,相等的是()①铜片消耗完所需时间②反应生成的气体体积(标准状况)③反应中氧化剂得到的电子总数④反应后溶液中铜离子的浓度A.①③B.②④C.③④D.只有①【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①因Cu的质量相同,由于硝酸浓度不同,则反应速率不同,所以反应完所需时间不同,①错误;②等物质的量的铜与浓硝酸反应中存在Cu~2NO2,铜与稀硝酸反应中存在3Cu~2NO,反应生成的气体体积不同,②错误;③相同质量的铜片分别与过量的体积相同的浓硝酸、稀硝酸反应,铜失去电子数相同,所以氧化剂得到的电子数相同,③正确;④物质的量相同的铜全部反应生成铜离子物质的量相同,溶液体积相同,所以铜离子浓度相同,④正确;答案选C。
【考点定位】考查铜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硝酸的化学性质。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铜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硝酸的化学性质。
把握发生的反应及反应中物质的量的关系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注意守恒法应用。
铜与浓硝酸反应为Cu+4HNO3=Cu(NO3)2+2NO2↑+2H2O;铜与稀硝酸反应为3Cu+8HNO3=3Cu(NO3)+2NO↑+4H2O,Cu的质量相同,硝酸足量,则Cu完全反应,结合原子守恒及反应方程式来解答。
23.著名丹麦物理学家尼·玻尔(N·Bohr)将他钟爱的金制诺贝尔奖章用王水溶解成“金溶液”,化学方程式可简单表示为:Au+HNO3+3HCl===AuCl3+NO↑+2H2O,AuCl3+HCl===HAuCl4(四氯合金酸)。
湖南省衡阳市高一下学期化学期末考试试卷(I)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 (共15题;共15分)1. (1分)甲烷分子是正四面体结构,而不是平面正方形结构的理由是()A . CH3Cl不存在同分异构体B . CH2Cl2不存在同分异构体C . CHCl3不存在同分异构体D . CCl4不存在同分异构体2. (1分)分子式为C10H12O2 ,结构中含有苯环且苯环上只有一个链状取代基,能与NaOH溶液反应,而不与NaHCO3反应的有机化合物有(不考虑立体异构)()A . 12B . 15C . 16D . 143. (1分)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下列用来表示物质变化的化学用语中,正确的是()A . 钢铁腐蚀时可能发生的反应(正极):2H2O+O2-4e-=4OH-B . 1 L、0.5 mol/L稀硫酸与1 L、1 mol/LNaOH溶液反应放出57.3kJ的热,则其中和热的热化学方程式:H2SO4(aq)+2NaOH(aq)=Na2SO4(aq)+2H2O(l);△H= -114.6 kJ/molC . 碳酸氢钠溶液与足量澄清石灰水反应:HCO3-+Ca2++OH-=CaCO3↓+H2OD . 氢氧化铁沉淀可被氢溴酸溶解:2Fe(OH)3+6H++2Br-=2Fe2++Br2+6H2O4. (1分) (2018高三上·河西期末)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 SiF4的电子式为B . 14C与14N两种核素中的中子数相同C . 116号元素“鉝”位于周期表第七周期第VIA族D . 具有非极性键的乙烯分子中各原子都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5. (1分) (2015高一上·上饶月考) 在甲、乙两烧杯溶液中,分别含有大量的Cu2+、K+、H+、Cl﹣、CO32﹣、OH﹣六种离子中的三种,已知甲烧杯的溶液呈蓝色,则乙烧杯的溶液中大量存在的离子是()A . Cu2+、H+、Cl﹣B . Cl﹣、CO32﹣、OH﹣C . K+、H+、Cl﹣D . K+、CO32﹣、OH﹣6. (1分) (2016高一上·湖州期中) 科学家刚刚发现了某种元素的原子,其质量是a g,12C的原子质量是b g,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 该原子的摩尔质量是aNAB . Wg该原子的物质的量一定是 molC . Wg该原子中含有个该原子D . 由已知信息可得:NA=7. (1分) (2019高二上·浦东期末) 最容易与氢气反应形成气态氢化物的单质是()A . O2B . F2C . N2D . Cl28. (1分)下图有关电化学的示意图正确的是()A .B .C .D .9. (1分) (2016高二上·绵阳开学考) 下列有机物按碳的骨架进行分类,其中与其他三种有机物属于不同类别的是()A .B . CH2═CH2C .D . CH3C≡CH10. (1分) (2019高二上·福州期中) 利用下图装置进行实验,开始时,a、b两处液面相平,密封放置一段时间后,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 . a管发生析氢腐蚀,b管发生吸氧腐蚀B . 一段时间后,b管液面高于a管液面C . a处溶液的pH增大,b处溶液的pH减小D . a、b两处具有相同的电极反应式:11. (1分)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 . 卤化银的颜色按AgCl、AgBr、AgI 的顺序依次加深B . 氧族元素氢化物稳定性按H2O、H2S、H2Se、H2Te的顺序依次减小C . 氢化物的沸点按NH3、BiH3、SbH3、AsH3、PH3的顺序依次递减D .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碱性按NaOH、KOH、RbOH、CsOH的顺序依次增强12. (1分)20℃时,将0.1molN2O4置于1L密闭的烧瓶中,然后将烧瓶放入100℃的恒温槽中,烧瓶内的气体逐渐变为红棕色:N2O4(g)⇌2NO2(g)。
二0一五学年第二学期高一期中考试化学试题卷Ⅰ(选择题部分,共5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5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每小题2分,共50分)1.19世纪门捷列夫的突出贡献是A.提出了原子学说B.发现了元素周期律C.发现了稀有气体D.提出了分子学说2.在元素周期表的金属和非金属的分界线的附近可以找到A.半导体材料 B.人畜安全的高效农药 C.催化剂 D.氟利昂的代用品3. 是常规核裂变产物之一,可以通过测定大气或水中的含量变化来监测核电站是否发生放射性物质泄漏。
下列有关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的化学性质与相同 B.的原子序数为53C.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为78 D.的原子核内中子数多于质子数4.化学科学需要借助化学专用语言描述,下列有关化学用语正确的是A、CO2的电子式:B. Cl 的结构示意图:C.甲烷的结构式:CH4 D.质量数为37的原子:5.某温度时,在2 L容器中X、Y、Z三种物质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由图数据分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反应开始至2 min末Z的平均速率分别为A.X+Y 2Z;0.05 mol·L-1·min-1B.X+Y2Z;0.1 mol·L-1·min-1C.X+2Y Z;0.1 mol·L-1·min-1D.Y+3X2Z;0.05 mol·L-1·min-16.下列反应中既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又属于吸热反应的是A. 铝片与稀盐酸反应B. Ba(OH)2·8H2O与NH4Cl反应C. 灼热的碳与CO2反应D. 甲烷在氧气中燃烧7.下列物质中,属于含有共价键的离子化合物的是A.CH4 B.NaOH C.NaCl D.N2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金属与非金属化合形成离子键B.阴阳离子之间通过静电引力形成的化学键叫离子键C.氢键使物质具有较高的熔沸点D.氢键是一种化学键9.下列各组实验中反应最快的是A.0.1mol/LNa2S2O3溶液和0.1mol/L稀H2SO4各5mL,另加蒸馏水5mL,反应温度10℃B.0.1mol/L Na2S2O3溶液和0.1mol/L稀H2SO4各5mL,另加蒸馏水10mL,反应温度10℃C.0.1mol/L Na2S2O3溶液和0.1mol/L稀H2SO4各5mL,另加蒸馏水10mL,反应温度30℃D.0.2mol/L Na2S2O3溶液和0.2mol/L稀H2SO4各5mL,另加蒸馏水10mL,反应温度30℃10.在一定温度下,反应A2(g)+B2(g)2AB(g)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A.单位时间里生成n molA2,同时生成n molABB.容器中的总压强不随时间而变化C.单位时间里生成2n molAB的同时生成n molB2D.A2、B2、AB的物质的量之比满足1:2:311.在通常条件下,下列各组物质的性质排列正确的是A.熔点:CO2 > KCl > SiO2 B.水溶性:HCl > H2S > SO2C.沸点:乙烷 > 戊烷 > 丁烷 D.热稳定性:HF > H2O > NH312.X、Y、Z、W均为短周期元素,它们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如下图所示。
湖南省衡阳市高一下学期期末化学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3分×16= (共16题;共33分)1. (2分)我国科学家在世界上第一次为一种名为“钴酞菁”的分子(直径为1.3×10﹣9m)恢复了磁性.“钴酞菁”的分子结构和性质与人体内的血红素及植物体内的叶绿素非常相似.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 “钴酞菁”分子既不能透过滤纸,又不能透过半透膜,混有氯化钠的“钴酞菁”可用渗析的方法净化B . “钴酞菁”与水所形成的分散系具有丁达尔效应C . 此项工作可以用来改变分子的某些物理性质D . 此项工作可广泛应用于光电器件、生物技术等方面2. (2分) (2018高一下·桂林开学考) 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 . 钠投入氯化亚铁溶液中:2Na+Fe2+=2Na++FeB . AlCl3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氨水:Al3++3NH3·H2O=Al(OH)3↓+3NH4+C . Fe3O4溶于稀硝酸中:Fe3O4+8H+=Fe2++2Fe3++4H2OD . 澄清石灰水中加入过量的NaHCO3溶液:Ca2++OH-+HCO3-=CaCO3↓+H2O3. (2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 胶体本质特征是具有丁达尔效应B . 摩尔是表示微粒多少的一个基本物理量C . 气体摩尔体积一定是22.4LD . BaSO4虽然难溶于水,但BaSO4属于强电解质4. (2分)下列有关氨的说法正确的是()A . 氨属于电解质B . 液氨是纯净物,氨水是混合物C . 氨气遇浓盐酸、浓硫酸、浓硝酸都能产生白烟D . 氨气易液化,所以可用来做喷泉实验5. (2分) (2016高一下·安庆期中) 放射性元素 Uub的一个原子经过6次衰变(每次衰变都放出一个相同的粒子)后,得到比较稳定的第100号元素镄(Fm)的含153个中子的原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 每次衰变都放出 HeB . 每次衰变都放出TC . Fm只是元素镄的一个原子,153不代表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D . Uub经过3次这样的衰变是得不到镄原子的,产生的是Uub的同位素原子6. (2分) (2019高一下·北京期末) 据科学家预测,月球的土壤中吸附着数百万吨的,而在地球上氦元素则主要以的形式存在。
1、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20分2、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Na:23 Mg:24 Al:27 Fe:56 K:39Cu:64 C:12 O:16 P:31 S:32 Cl:35.5 Li:7 Zn:65第I卷(共75分)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3分,共75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A.乙酸的结构简式:C2H4O2B.MgCl2的电子式:C.中子数为8的碳原子:C86D.F-的结构示意图:【答案】D【考点定位】考查化学用语的正误判断。
【名师点晴】常见的化学用语主要包括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合价、电子式、原子结构示意图、结构式、结构简式以及方程式和各种模型等,需要学生熟练记住并能灵活应用。
易错点是电子式的书写,注意分清楚是离子键还是共价键。
2.下列各组物质中互称为同分异构体的是()A.金刚石与石墨B.正戊烷与异戊烷C.16O与18O D.H2O与D2O【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A.金刚石与石墨是碳元素的不同单质,互称同素异形体,不是同分异构体,故A错误;B.正戊烷与异戊烷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互为同分异构体,故B正确;C.16O与18O的质子数都为8,中子数分别为8、10,中子数不同,互为同位素,故C错误;D.H2O和D2O都由氢元素与氧元素组成,结构相同,为同一物质,故D错误;故选B。
考点:考查同分异构体的判断。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中的“丝”、“泪”分别是纤维素和油脂B.乙醇、金属钠和乙酸分别属于非电解质、非电解质和弱电解质C.淀粉、纤维素、蛋白质、油脂是高分子化合物D.煤的干馏、石油的分馏分别是化学变化、物理变化【答案】D考点:考查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4.用下列实验装置进行实验,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A.装置甲:防止铁钉生锈B.装置乙:除去乙烷中混有的乙烯C.装置丙:验证HCl气体在水中的溶解性D.装置丁:实验室制取乙酸乙酯【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A.装置甲中原电池的负极为铁钉发生氧化反应,无法防止铁钉生锈,故A错误;B.乙烯被高锰酸钾氧化生成二氧化碳,会使乙烷中引入新的杂质,故B错误;C.挤压胶头滴管,气球变大可知烧瓶中气体减少,则HCl极易溶于水,故C正确;D.乙酸乙酯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水解,应用饱和碳酸钠溶液吸收,故D错误;答案为C。
2015-2016学年湖南省衡阳一中高一(下)期末化学试卷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3分,共7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A.乙酸的结构简式:C2H4O2B.MgCl2的电子式:C.中子数为8的碳原子: C D.F﹣的结构示意图:2.下列各组物质中互称为同分异构体的是()A.金刚石与石墨 B.正戊烷与异戊烷C.16O与18O D.H2O与D2O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中的“丝”、“泪”分别是纤维素和油脂B.乙醇、金属钠和乙酸分别属于非电解质、非电解质和弱电解质C.淀粉、纤维素、蛋白质、油脂是高分子化合物D.煤的干馏、石油的分馏分别是化学变化、物理变化4.用下列实验装置进行的实验,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是()A.装置甲:防止铁钉生锈B.装置乙:除去乙烯中混有的乙炔C.装置丙:验证HCl气体在水中的溶解性D.装置丁:实验室制取乙酸乙酯5.下列物质中都是既含有离子键又含有共价键的一组是()A.NaOH、H2O、NH4Cl B.KOH、Na2O2、(NH4)2SC.MgO、CaBr2、NaCl D.Na2SO4、HCl、MgCl26.下列比较中正确的是()A.碱性:KOH>Mg(OH)2>NaOH B.酸性:H3PO4>H2SO4>HClO4C.原子半径:K>Na>Mg D.氢化物稳定性:NH3>H2O>HF7.短周期元素X、Y、Z、W、Q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元素X与元素Z的最高正化合价之和的数值等于8B.原子半径的大小顺序为:r X>r Y>r Z>r W>r QC.离子Y2﹣和Z3+的核外电子数和电子层数都不相同D.元素W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比Q的强8.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原子半径:r(W)>r(Y)>r(Z)>r(X).X与W同主族,Z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其内层电子总数的3倍,Z原子的核电荷数等于X、Y原子核电荷数之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元素Z、W的简单离子的电子层结构不同B.元素Y的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比Z的强C.仅由X、Y、Z三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水溶液可能呈碱性D.化合物X2Z2与W2Z2所含化学键类型完全相同9.在25℃,101kPa下,1mol的白磷(化学式为P4)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比4mol的红磷(化学式为P)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多.反应方程式分别为:P4(s)+5O2(g)=P4O10(s)4P (s)+5O2(g)=P4O10(s)由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由红磷转化为白磷是吸热反应,等质量时红磷能量比白磷高B.由红磷转化为白磷是放热反应,等质量时红磷能量比白磷低C.由红磷转化为白磷是放热反应,等质量时红磷能量比白磷高D.由红磷转化为白磷是吸热反应,等质量时红磷能量比白磷低10.已知1mol氢气完全燃烧生成水蒸气时放出热量242kJ,且氧气中1mol O=O键完全断裂时吸收热量496kJ,水蒸气中1mol H﹣O键形成时放出热量463kJ,则氢气中1mol H﹣H键断裂时吸收热量为()A.920 kJ B.557 kJ C.436 kJ D.188 kJ11.下面是某同学做完铜一锌一硫酸原电池的实验后得出的结论和认识,正确的是()A.构成原电池的正极和负极的材料必须是两种金属B.在该原电池中,铜作负极C.铜锌原电池工作时,若有13g锌溶解,则电路中就有0.4mol电子通过D.电子通过硫酸溶液由锌流向铜,在铜电极上被氢离子得到而放出氢气12.液体燃料电池相比于气体燃料电池具有体积小,无需气体存储装置等优点.一种以肼(N2H4)为燃料的电池装置如图所示.该电池用空气中的氧气作为氧化剂,KOH作为电解质.下列关于该燃料电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电流从右侧电极经过负载后流向左侧电极B.负极发生的电极反应式为N2H4+4OH﹣﹣4e﹣═N2+4H2OC.该燃料电池的电极材料应采用多孔导电材料,以提高电极反应物质在电极表面的吸附量,并使它们与电解质溶液充分接触D.该燃料电池持续放电时,K+从负极向正极迁移,因而离子交换膜需选用阳离子交换膜13.常温下分别将4块形状相同,质量为2.8g的铁块同时投入到下列四种溶液中,铁块首先完全溶解的是()A.150 mL 1 mol/L盐酸B.20 mL 18.4 mol/L硫酸C.50 mL 3 mol/L盐酸D.250 mL 2 mol/L硫酸14.反应4A(s)+3B(g)⇌2C(g)+D(g),经2min后,B的浓度减少了0.6mol•L﹣1.对此反应速率的叙述正确的是()A.用A表示的反应速率是0.4 mol•L﹣1•min﹣1B.分别用B、C、D表示反应的速率,其比值是3:2:1C.在2 min末时的反应速率,用反应物B来表示是0.3 mol•L﹣1•min﹣1D.在这2 min内用B和C表示的反应速率的值都是相同的15.取下列四种气态烃各1g,分别在足量的氧气中燃烧,消耗氧气最多的是()A.C4H10B.C3H8 C.CH4D.C2H416.下列烷烃在光照条件下与氯气反应,只生成一种一氯代烃的是()A.CH3 CH2 CH2CH3B.(CH3)3C C(CH3)3C.CH3CH(CH3)CH3D.CH3C(CH3)2CH2 CH2CH31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除去96%的乙醇中的少量水制无水乙醇:加入生石灰,振荡、静置、蒸馏B.除去溴苯中混有的少量单质溴:加入足量的NaOH溶液,振荡、静置、分液C.CH4和CCl4中的化学键均为非极性键,CH4、CCl4都是正四面体结构D.系统命名法为:2,4﹣二甲基﹣己烷18.在同温、同压下,某有机物与过量Na反应得到V1 L氢气,另取一份等量的该有机物与足量NaHCO3反应得V2 L二氧化碳,若V1=V2≠0,则有机物可能是()A.CH3CH2OH B.HOOC﹣COOH C.D.CH3COOH19.关于HOOC﹣CH═CH﹣CH2OH,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分子式为C4H6O3,每摩尔该物质充分燃烧需消耗4 mol O2B.能发生取代、加成、氧化、中和等反应C.分别与足量Na、NaOH、Na2CO3反应,生成物均为NaOOC﹣CH═CH﹣CH2OH D.该物质分子内和分子间都能发生酯化反应20.已知乙烯分子中含有一个碳碳双键,分子呈平面结构,六个原子都在同一平面上,下列对丙烯(CH3﹣CH═CH2)结构和性质的推断正确的是()A.丙烯分子中所有的原子都在同一平面上B.丙烯分子中三个碳原子有可能在同一条直线上C.过量的丙烯通入浓溴水中,观察到溴水褪色,溶液均一稳定D.丙烯既可以发生加成反应,又可以发生取代反应21.在光照的条件下,将1mol甲烷与一定量的氯气充分混合,经过一段时间,甲烷和氯气均无剩余,生成一氯甲烷、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四氯化碳和氯化氢,若已知生成的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四氯化碳的物质的量分别为a mol,b mol,c mol,该反应中消耗的氯气的物质的量是()A.(1﹣a﹣b﹣c)mol B.(1+a+2b+3c)molC.(2a+3b+4c)mol D.(a+b+c)mol22.葡萄糖的结构简式为:CH2OH﹣CHOH﹣CHOH﹣CHOH﹣CHOH﹣CHO其对应的性质中不正确的是()A.1mol葡萄糖最多可以与5mol金属钠反应放出氢气B.1mol葡萄糖最多可以与5mol乙酸发生取代反应C.能发生银镜反应D.可与小苏打溶液反应冒出气泡23.下列有关金属冶炼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用电解熔融氯化镁的方法冶炼金属镁B.在加热情况下利用氢气还原三氧化二铝得到金属铝C.用铝热法炼得熔点较高的金属铬D.直接加热氧化汞得到金属汞24.从海带中提取碘单质,成熟的工艺流程如下,下列关于海水制碘的说法,正确的是()干海带海带灰悬浊液滤液碘水I2的CCl4溶液I2.A.实验室在蒸发皿中灼烧干海带,并且用玻璃棒搅拌B.可用酒精萃取碘水中的I2C.在碘水中加入几滴淀粉溶液,溶液变蓝色D.含I﹣的滤液中加入稀硫酸和双氧水后,碘元素发生还原反应25.“绿色化学”是指从技术、经济上设计可行的化学反应,尽可能减少对环境的负作用.下列化学反应中,不符合绿色化学概念的是()A.消除制硝酸工业尾气中的氮氧化物的污染:NO+NO2+2NaOH═2NaNO2+H2OB.消除硫酸厂尾气中的SO2:SO2+2NH3•H2O═(NH4)2SO3+H2OC.制CuSO4:2Cu+O22CuO,CuO+H2SO4(稀)═CuSO4+H2OD.制CuSO4:Cu+2H2SO4(浓)CuSO4+SO2↑+2H2O二、填空题(本题共2小题,只有一空是1分,其余每空2分,共25分)26.表中所列字母分别代表一种元素.(1)G的气态氢化物比J的气态氢化物(填“稳定”或“不稳定”).(2)在一定条件下,A与E可形成一种极易溶于水的气态化合物,其电子式为;该物质溶于水后的溶液呈性(填“酸”、“碱”或“中”).(3)元素C和H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相互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4)元素G和L的原子序数相差:,它们的氢化物的水溶液酸性相对强的是:(填化学式)(5)表中A 和F 两种元素的原子按1:1组成的常见液态化合物的稀溶液易被催化分解,可使用的催化剂为:A .MnO 2B .Na 2SO 4C .FeCl 3D .KMnO 4(6)K 为生产、生活中应用最广泛的金属,通常采用的冶炼方法为:A 、电解法B 、热分解法C 、热还原法.27.A 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它的产量可以衡量一个国家石油化工水平的高低.A 、B 、C 、D 在一定条件下存在如下转化关系(部分反应条件、产物被省略).(1)请写出A 的结构简式 ;(2)写出反应B +C →D 的化学方程式 ;(3)使1molA 与氯气发生完全加成反应,然后使该加成反应的产物与氯气在光照的条件下发生完全取代反应,则两个过程中消耗的氯气的总的物质的量是 mol ;(4)制备D 的实验装置图如图2所示:收集产物的试管中盛放的液体为 ;装置中长颈漏斗除起冷凝作用外,另一重要作用是: .三、选做题(本题共2小题,每空2分,共20分)28.在一定温度下,发生如下反应:N 2(g )+3H 2(g )⇋2NH 3(g ),起始时,充入的N 2和H 2的物质的量分别是3.0mol 和6.0mol ,2min 后反应达到平衡,平衡时NH 3的物质的量与H 2的物质的量相等,已知容器的容积为5.0L 且不可变,试回答下列问题:(1)其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 .①氨的生成速率与氨的分解速率相等②断开1个N ≡N 键的同时有6个N ﹣H 键生成③N 2、H 2、NH 3的体积分数不再变化④气体的总压强不变⑤N 2、H 2、NH 3分子数之比为1:3:2⑥N 2、H 2和NH 3的浓度相等⑦v (N 2)=v (H 2)⑧v 正(N 2)=v 逆(H 2)⑨混合物的密度不变⑩混合物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A 、①③④⑤⑦⑩B 、①③④⑧⑩C 、①③④⑤⑧⑩D 、全部(2)从反应开始到达到平衡用N 2表示该反应的速率为: mol •L ﹣1•min ﹣1.(3)平衡时H 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mol •L ﹣1.(4)H 2的转化率是 .(5)平衡时混合气体中NH 3的体积分数是 %(保留一位小数).29.氢氧燃料电池是符合绿色化学理念的新型发电装置.如图为电池示意图,该电池电极表面镀一层细小的铂粉,铂吸附气体的能力强,性质稳定.请回答:(1)负极反应式为;正极反应式为.(2)该电池工作时,H2和O2连续由外部供给,电池可连续不断地提供电能.因此,大量安全储氢是关键技术之一.金属锂是一种重要的储氢材料,其吸氢和放氢原理如下:Ⅰ.2Li+H22LiHⅡ.LiH+H2O═LiOH+H2↑①反应Ⅱ中的氧化剂是;②已知LiH固体密度为0.80g•cm﹣3,用锂吸收112L(标准状况下)H2,生成的LiH体积与被吸收的H2体积比为(可用分数表示或用a×10﹣b表示,a保留两位小数);③由②生成的LiH与H2O作用,放出的H2用作电池燃料,若能量转化率为80%,则导线中通过电子的物质的量为mol.2015-2016学年湖南省衡阳一中高一(下)期末化学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3分,共7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A.乙酸的结构简式:C2H4O2B.MgCl2的电子式:C.中子数为8的碳原子: C D.F﹣的结构示意图:【考点】电子式、化学式或化学符号及名称的综合.【分析】A.结构简式中应该标出乙酸的官能团结构;B.两个氯离子应该写在镁离子的两边;C.元素符号的左上角为质量数,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D.氟离子的核电荷数为9,核外电子总数为10.【解答】解:A.乙酸分子中含有1个羧基,正确的结构简式为:CH3COOH,故A错误;B.氯化镁为离子化合物,化学式中存在阴阳离子,其电子式中需要标出阴阳离子所带电荷,氯化镁的电子式为,故B错误;C.中子数为8的碳原子的质量数为14,该原子正确的表示方法为:614C,故C错误;D.F﹣的核电荷数为9,最外层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其离子结构示意图:,故D正确;故选D.2.下列各组物质中互称为同分异构体的是()A.金刚石与石墨 B.正戊烷与异戊烷C.16O与18O D.H2O与D2O【考点】有机化合物的异构现象.【分析】根据同分异构体是指分子式相同,但结构不同的化合物来解答.【解答】解:A.金刚石与石墨是碳元素的不同单质,互称同素异形体,不是同分异构体,故A错误;B.正丁烷的结构简式为CH3CH2CH2CH2CH3,异丁烷的结构简式为CH3CH2CH(CH3)CH3,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互为同分异构体,故B正确;C.16O与18O的质子数都为8,中子数分别为8、10,中子数不同,互为同位素,故C错误;D.H2O和D2O都由氢元素与氧元素组成,结构相同,为同一物质,故D错误;故选:B.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中的“丝”、“泪”分别是纤维素和油脂B.乙醇、金属钠和乙酸分别属于非电解质、非电解质和弱电解质C.淀粉、纤维素、蛋白质、油脂是高分子化合物D.煤的干馏、石油的分馏分别是化学变化、物理变化【考点】纤维素的性质和用途;石油的裂化和裂解;煤的干馏和综合利用;乙醇的化学性质;油脂的性质、组成与结构;淀粉的性质和用途.【分析】A.丝”中含有的物质是蛋白质,“泪”指的是液态石蜡,液态石蜡属于烃;B.非电解质是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均不能导电的化合物;C.高分子化合物是指相对分子质量在1万以上的化合物;D、石油的分馏是根据石油中各组分的沸点的不同,利用加热的方法将其组分分离的方法.【解答】解:A、“春蚕分泌出的“丝”中含有的物质是蛋白质,蜡烛的主要成分为石蜡,故“泪”指的是液态石蜡,液态石蜡属于烃,故A错误;B..非电解质是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均不能导电的化合物,而金属钠是单质,不是化合物,故B错误;C.高分子化合物是指相对分子质量在1万以上的化合物,而油脂的相对分子质量才是几百,故不是高分子化合物,故C错误;D、煤的干馏是将煤隔绝空气加强热使其分解的过程,故为化学变化;石油的分馏是根据石油中各组分的沸点的不同,利用加热的方法将其组分分离的方法,故石油的分馏是物理变化,故D正确.故选D.4.用下列实验装置进行的实验,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是()A.装置甲:防止铁钉生锈B.装置乙:除去乙烯中混有的乙炔C.装置丙:验证HCl气体在水中的溶解性D.装置丁:实验室制取乙酸乙酯【考点】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金属的电化学腐蚀与防护;乙烯的化学性质;乙酸乙酯的制取.【分析】A、电解池中,金属电极铁作阳极易被腐蚀;B、乙烯和乙炔具有还原性,容易被氧化;C、氯化氢在水中的溶解性决定了气球的变化情况;D、导管不能插入到液面以下,防止倒吸.【解答】解;A、电解池中,金属铁作阳极,则电极本身失去电子,易被腐蚀,故A错误;B、乙烯和乙炔中含有不饱和键,易被高锰酸钾氧化为二氧化碳,故B错误;C、挤压胶头滴管,如果气球鼓起来,证明氯化氢易溶于水,故C正确;D、制备乙酸乙酯的收集装置不能将导管插入到液面以下,否则会引起倒吸,并且不能用NaOH溶液吸收,故D错误.故选C.5.下列物质中都是既含有离子键又含有共价键的一组是()A.NaOH、H2O、NH4Cl B.KOH、Na2O2、(NH4)2SC.MgO、CaBr2、NaCl D.Na2SO4、HCl、MgCl2【考点】化学键.【分析】一般来说,活泼金属和活泼金属元素之间易形成离子键,非金属元素之间易形成共价键,据此分析解答.【解答】解:A.水中只含共价键,故A错误;B.氢氧化钾、过氧化钠、硫化铵中都含有阴阳离子,所以含有离子键,非金属元素之间含有共价键,所以都离子键和共价键,故B正确;C.这几种化合物中都只含阴阳离子,所以只含离子键,故C错误;D.氯化氢中只含共价键,氯化镁中只含离子键,故D错误;故选B.6.下列比较中正确的是()A.碱性:KOH>Mg(OH)2>NaOH B.酸性:H3PO4>H2SO4>HClO4C.原子半径:K>Na>Mg D.氢化物稳定性:NH3>H2O>HF【考点】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的关系.【分析】A.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合物的碱性越强;B.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合物的酸性越强;C.电子层越多,原子半径越大,电子层相同时,核电荷数越大,原子半径越小;D.非金属性越强,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越强.【解答】解:A.金属性:K>Na>Mg,则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合物的碱性:KOH>NaOH >Mg(OH)2,故A错误;B.非金属性P<S<Cl,则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合物的酸性:H3PO4<H2SO4<HClO4,故B错误;C.K原子的电子层最多,其原子半径最大,Na、Mg的电子层数相同,核电荷数Na<Mg,则原子半径Na>Mg,所以原子半径大小为:K>Na>Mg,故C正确;D.非金属性N<O<F,则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NH3<H2O<HF,故D错误;故选C.7.短周期元素X、Y、Z、W、Q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元素X与元素Z的最高正化合价之和的数值等于8B.原子半径的大小顺序为:r X>r Y>r Z>r W>r QC.离子Y2﹣和Z3+的核外电子数和电子层数都不相同D.元素W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比Q的强【考点】位置结构性质的相互关系应用.【分析】根据元素所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判断元素的种类,结合元素周期律的递变规律解答该题【解答】解:由元素所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可知,X为N元素,Y为O元素,Z为Al元素,W为S元素,Q为Cl元素.A、X为N元素,最高正价为+5价,Z为Al元素,最高正价为+3价,则元素X与元素Z的最高正化合价之和的数值等于8,故A正确;B、原子核外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同一周期元素原子半径从左到右逐渐减小,则有:r Z>r W>r Q>r X>r Y,故B错误;C、离子Y2﹣和Z3+的核外电子数都为10,离子核外有2个电子层,电子层数相同,故C错误;D、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增强,对应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逐渐增强,故D错误.故选A.8.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原子半径:r(W)>r(Y)>r(Z)>r(X).X与W同主族,Z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其内层电子总数的3倍,Z原子的核电荷数等于X、Y原子核电荷数之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元素Z、W的简单离子的电子层结构不同B.元素Y的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比Z的强C.仅由X、Y、Z三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水溶液可能呈碱性D.化合物X2Z2与W2Z2所含化学键类型完全相同【考点】位置结构性质的相互关系应用.【分析】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Z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其内层电子总数的3倍,Z原子只能有2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为6,则Z为O元素;原子半径:r(W)>r(Y)>r(Z)>r(X),X不可能与Y、Z同周期,只能处于第一周期,则X为H元素;X与W同主族,W的原子序数大于O,故W为Na;Z原子的核电荷数等于X、Y原子核电荷数之和,则Y的核电荷数=8﹣1=7,故Y为N元素,据此解答.【解答】解: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Z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其内层电子总数的3倍,Z原子只能有2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为6,则Z为O元素;原子半径:r(W)>r(Y)>r(Z)>r(X),X不可能与Y、Z同周期,只能处于第一周期,则X为H元素;X与W同主族,W的原子序数大于O,故W为Na;Z原子的核电荷数等于X、Y原子核电荷数之和,则Y的核电荷数=8﹣1=7,故Y为N元素,A.O2﹣、Na+离子核外电子数都是10,电子层结构相同,故A错误;B.非金属性N<O,故氢化物稳定性NH3<H2O,故B错误;C.仅由H、N、O三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NH3.H2O的水溶液呈碱性,故C正确;D.H2O2只含有共价键,而Na2O2中含有离子键、共价键,二者所含化学键类型不完全相同,故D错误,故选C.9.在25℃,101kPa下,1mol的白磷(化学式为P4)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比4mol的红磷(化学式为P)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多.反应方程式分别为:P4(s)+5O2(g)=P4O10(s)4P (s)+5O2(g)=P4O10(s)由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由红磷转化为白磷是吸热反应,等质量时红磷能量比白磷高B.由红磷转化为白磷是放热反应,等质量时红磷能量比白磷低C.由红磷转化为白磷是放热反应,等质量时红磷能量比白磷高D.由红磷转化为白磷是吸热反应,等质量时红磷能量比白磷低【考点】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原因.【分析】根据已知的热化学反应方程式,利用盖斯定律来得到红磷转化为白磷的热化学反应方程式,能量的低的物质稳定,以此来解答.【解答】解:由①P4(s)+5O2(g)=P4O10(s)△H=a,②4P (s)+5O2(g)=P4O10(s)△H=b,1mol的白磷(化学式为P4)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比4mol的红磷(化学式为P)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多,根据盖斯定律可知4P (s)═P4(s)△H=b﹣a>0,即该反应为吸热反应,等质量时红磷的能量低,红磷稳定,故选D.10.已知1mol氢气完全燃烧生成水蒸气时放出热量242kJ,且氧气中1mol O=O键完全断裂时吸收热量496kJ,水蒸气中1mol H﹣O键形成时放出热量463kJ,则氢气中1mol H﹣H键断裂时吸收热量为()A.920 kJ B.557 kJ C.436 kJ D.188 kJ【考点】有关反应热的计算.【分析】根据化学反应放出的热量=新键生成释放的能量﹣旧键断裂吸收的能量,结合反应方程式进行计算.【解答】解:氢气完全燃烧生成水蒸气是放热反应,所以化学反应放出的热量=新键生成释放的能量﹣旧键断裂吸收的能量,设氢气中1molH﹣H键断裂时吸收热量为Q,根据方程式:H2+O2H2O,则242kJ=2×463kJ﹣(Q+×496kJ),解得Q=436KJ,故选C.11.下面是某同学做完铜一锌一硫酸原电池的实验后得出的结论和认识,正确的是()A.构成原电池的正极和负极的材料必须是两种金属B.在该原电池中,铜作负极C.铜锌原电池工作时,若有13g锌溶解,则电路中就有0.4mol电子通过D.电子通过硫酸溶液由锌流向铜,在铜电极上被氢离子得到而放出氢气【考点】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分析】A.构成原电池正负极的材料不一定是两种金属;B.锌比铜活泼,锌为负极;C.根据锌和转移电子之间的关系式计算;D.电子只能经过外电路,溶液中由离子定向移动导电.【解答】解:A.构成原电池正负极的材料不一定是两种金属,可能是金属和导电的非金属,如石墨,故A错误;B.锌比铜活泼,锌为负极,铜为正极,故B错误;C.铜、锌原电池工作时,若有13g锌被溶解,电路中通过的电子=×2=0.4mol,故C正确;D.电子只能经过外电路,溶液中由离子定向移动导电,故D错误.故选C.12.液体燃料电池相比于气体燃料电池具有体积小,无需气体存储装置等优点.一种以肼(N2H4)为燃料的电池装置如图所示.该电池用空气中的氧气作为氧化剂,KOH作为电解质.下列关于该燃料电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电流从右侧电极经过负载后流向左侧电极B.负极发生的电极反应式为N2H4+4OH﹣﹣4e﹣═N2+4H2OC.该燃料电池的电极材料应采用多孔导电材料,以提高电极反应物质在电极表面的吸附量,并使它们与电解质溶液充分接触D.该燃料电池持续放电时,K+从负极向正极迁移,因而离子交换膜需选用阳离子交换膜【考点】化学电源新型电池.【分析】该燃料电池中,负极上燃料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左侧为负极,电极反应式为:N2H4+4OH﹣﹣4e﹣=N2↑+4H2O,正极上氧气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右侧为正极,电极反应式为:O2+2H2O+4e﹣=4OH﹣,电池总反应为:N2H4+O2=N2↑+2H2O,结合离子的移动方向、电流的方向分析解答.【解答】解:A.该燃料电池中,右侧通入氧化剂空气的电极b为正极,电流从正极流向负极,即电流从右侧电极经过负载后流向左侧电极,故A正确;B.通入燃料的电极为负极,负极上燃料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式为:N2H4+4OH﹣﹣4e﹣=N2↑+4H2O,故B正确;C.因为电池中正负极上为气体参与的反应,所以采用多孔导电材料,可以提高电极反应物质在电极表面的吸附量,并使它们与电解质溶液充分接触,故C正确;D.该原电池中,正极上生成氢氧根离子,所以离子交换膜要选取阴离子交换膜,故D错误;故选D.13.常温下分别将4块形状相同,质量为2.8g的铁块同时投入到下列四种溶液中,铁块首先完全溶解的是()A.150 mL 1 mol/L盐酸B.20 mL 18.4 mol/L硫酸C.50 mL 3 mol/L盐酸D.250 mL 2 mol/L硫酸【考点】铁的化学性质.【分析】氢离子浓度越大,Fe溶解的越快,但18.4 mol/L硫酸为浓硫酸,与Fe发生钝化,以此来解答.【解答】解:B中与Fe发生钝化,生成致密的氧化膜阻止反应的进一步发生,则Fe溶解最慢,A、C、D中氢离子浓度为D(4mol/L)>C(3mol/L)>A(1mol/L),则D中铁块首先完全溶解,故选D.14.反应4A(s)+3B(g)⇌2C(g)+D(g),经2min后,B的浓度减少了0.6mol•L﹣1.对此反应速率的叙述正确的是()A.用A表示的反应速率是0.4 mol•L﹣1•min﹣1B.分别用B、C、D表示反应的速率,其比值是3:2:1C.在2 min末时的反应速率,用反应物B来表示是0.3 mol•L﹣1•min﹣1D.在这2 min内用B和C表示的反应速率的值都是相同的【考点】反应速率的定量表示方法.【分析】A.化学反应速率表示单位时间内浓度的变化量,固体或纯液体的浓度一般视为常数,一般也不用固体或纯液体来表示反应速;B.不同物质表示的速率之比等于其化学计量数之比;C.化学反应速率为一段时间内平均速率,不是即时速率;D.浓度变化量之比等于其化学计量数之比,据此计算△c(C)、△c(B),再根据v=计算v(C))和V(B);【解答】解:A.物质A是固体,浓度不变,不能用A表示该反应的反应速率,故A错误;B.不同物质表示的速率之比等于其化学计量数之比,则v(B):v(C):v(D)=3:2:1,故B正确;C.2min末的反应速率为即时速率,用B表示速率0.3mol/(L∙min),是2min内的平均速率,故C错误;D.2min内△c(C)=△c(B)=0.4mol/L,故2min内的v(C)==0.2mol•L﹣1•min﹣1,v(B)==0.3mol/(L•s),用B和C表示的反应速率的值不相同,故D错误;故选B.15.取下列四种气态烃各1g,分别在足量的氧气中燃烧,消耗氧气最多的是()A.C4H10B.C3H8 C.CH4D.C2H4【考点】化学方程式的有关计算.【分析】C x H y+(x+)O2xCO2+H2O可知,相同质量烃燃烧耗氧量规律为:氢的质量分数越大,完全燃烧耗氧越多,即越大,耗氧量越大,以此来解答.【解答】解:氢的质量分数越大,完全燃烧耗氧越多,A.C4H10中H原子与C原子个数比为5:2;B.C3H8中H原子与C原子个数比为8:3;C.CH4中H原子与C原子个数比为4:1;D.C2H4中H原子与C原子个数比为4:2=2:1;所以H原子与C原子个数比关系为:CH4>C3H8>C4H10>C2H4,所以质量为1g的各烃中甲烷的燃烧耗氧量最大,故选C.16.下列烷烃在光照条件下与氯气反应,只生成一种一氯代烃的是()A.CH3 CH2 CH2CH3B.(CH3)3C C(CH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