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克雷伯菌噬菌体的分离和生物学特性分析及体外杀菌实验
- 格式:pdf
- 大小:3.09 MB
- 文档页数:49
肺炎克雷伯菌耐药性机制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肺炎克雷伯菌是一种常见的细菌,它能引起多种感染,包括肺炎、脑膜炎和败血症等严重疾病。
然而,由于过度使用抗生素和其他治疗方法的不足,肺炎克雷伯菌已经逐渐产生耐药性,成为医院和社区中一种极难治疗的致病菌。
面对这一问题,分子生物学研究者们通过多年的研究,逐渐揭示了肺炎克雷伯菌耐药性机制的分子生物学特征。
首先,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性主要由其DNA的变异和水平基因转移所致。
这些变异和基因转移可能导致医生使用的抗生素无法有效杀灭菌株,并且使得菌株对更多种抗生素产生耐药性。
这种基因的转移可能产生一些新的基因或某些新功能的体现。
其次,肺炎克雷伯菌在耐药性方面的特性,往往源于其细胞表面的多糖和脂质物质。
这些物质能够在固体表面形成一个叫做生物膜的群体,从而保护肺炎克雷伯菌免受有害的外部影响。
生物膜内部还可能存在可代谢物和有机酸类物质。
此外,肺炎克雷伯菌能利用多种外源性基因,将不同的耐药性基因整合至其染色体上,并进一步带来多种耐药性。
除此之外,有些机制也可以促进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性。
其中很重要的一种便是阻断有害物质的内外运输过程。
如在肺炎克雷伯菌中,一些药物及有害物质的外输过程主要通过ATP酶驱动的三元换能蛋白进行转运。
在耐药性的情况下,这种换能蛋白能够将耐药性渐进地进行更加协调的表达,并且负责更广范围内的物质转运。
同时,这些三元换能蛋白能依靠药物对抗者,将抗生素排泄到体外以对抗外部压力。
尽管肺炎克雷伯菌在抗药性方面表现出了很大的严重性,但是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不断的发展,研究者们也在持续探索各种途径减少或消除其耐药性。
例如,人们正在研究使用RNA干扰技术,诱导药物物质与三元换能蛋白之间的不稳定化,从而使肺炎克雷伯菌增加对抗药物的效果。
同时,新的抗生素药物对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性也在不断研发和改良中。
除此之外,一些无需使用抗生素的疗法也在逐渐被报道,如利用气溶胶喷雾技术将大颗粒云南白药研磨成微细粉末喷入肺部,克服肺炎克雷伯菌产生的生物膜屏障实现治疗等。
克雷伯菌属的鉴定1、标本要求:1.1 尽量用药前采集标本。
1.2 痰液:病人清晨咳痰于无菌、防漏小塑料盒内,切勿唾液送检。
1.3 尿液:病人留取12h尿液,送检。
1.4 粪便:病人留取粪便5 10g,送检。
1.5 脑脊液及其它无菌体液:用无菌瓶直接送检。
血标本不要冷冻。
1.6 不可接受的标本:干的拭子、蜡盒、未消毒容器、留取24h后的尿或痰、破裂的瓶子、标本泄漏、标本无标签。
2、仪器35℃孵箱、普通光学显微镜3、试剂羊血平皿、巧克力平皿、麦康凯平皿、葡萄糖蛋白胨水、葡萄糖酸盐培养管、氨基酸脱羧培养管、糖醇发酵管、VP试剂、湖南长沙天地人肠杆菌鉴定板。
4、试验方法及原理:4.1 甲基红试验方法:将待检菌接种于葡萄糖蛋白胨水中,孵育过夜,加甲基红试剂1~2滴,观察结果。
结果:红色为阳性,桔黄色为阴性。
4.2 吲哚(靛基质)试验方法:将待检菌接种于葡萄糖蛋白胨水中,孵育过夜(一般为24-48h),加靛基质(对位二甲基苯甲醛)试剂1~2滴,观察结果。
结果:两者液面接触处出现红色为阳性,无色为阴性。
4.3 氨基酸脱羧试验方法:取待检菌接种于氨基酸脱羧培养管和对照管中,封石腊油,35℃培养过夜,观察结果。
结果:培养管变紫色为阳性,黄色为阴性。
对照管应保持黄色。
注意点:(1).培养管的pH值很重要。
(2).加封石腊油造成厌氧环境。
因为在厌氧情况下氨基酸脱羧生成的胺才稳定。
(3).对照管如不呈黄色,则氨基酸脱羧酶试验不能作出判定。
4.4 VP试验方法:将待检菌接种于葡萄糖蛋白胨水培养基中,于35℃培养24-48h后加入VP试剂甲液(6%α-奈酚酒精溶液)和乙液(40%KOH溶液),振摇,然后观察。
结果观察:在数分钟内出现红色为阳性,如无红色出现且于35℃4h后仍如故者即为阴性。
4.5 葡萄糖酸盐试验方法:大量接种待检菌于葡萄糖酸盐培养管中,35℃孵育过夜或至48h,加班氏试剂,水浴中煮沸 lOmin,观察结果。
亚胺培南与舒巴坦联合应用对多重耐药肺炎克雷伯菌的体外抗菌活性分析周翔;孔晓明【摘要】目的分析亚胺培南与舒巴坦联合应用对多重耐药肺炎克雷伯菌(KPN)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选择2013年7月至2016年4月临床住院患者的48份标本,共分离出48株多重耐药肺炎克雷伯菌菌株,实施改良Hodge实验,分析其是否为产碳青霉烯酶KPN,并分析KPN-CSTI抗生素药敏及联合药敏实验结果.结果 48株受试菌株全部为产碳青霉烯酶KPN;34株(70.83%)多粘菌素药敏实验为敏感,14株(29.17%)为中介,其中12株(85.71%)对庆大霉素耐药,2株(14.29%)对庆大霉素敏感,14株(100.00%)均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吡肟、亚胺培南耐药;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显示出显著的协同作用(ΣFIC≤0.05).结论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亚胺培南使用时可具有协同作用,对临床治疗KPN的疗效有提高作用,可作为临床调整治疗方式的实验依据.【期刊名称】《河北医药》【年(卷),期】2017(039)020【总页数】3页(P3171-3173)【关键词】多重耐药;肺炎克雷伯菌;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体外抗菌【作者】周翔;孔晓明【作者单位】213300 江苏省溧阳市人民医院检验科;213300 江苏省溧阳市人民医院检验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63.1KPN是一种临床较为普遍的条件致病菌,近几年,KPN对常用的抗菌药物的耐药性逐渐增大[1]。
随着碳青霉烯类药物的广泛应用,其耐药的KPN比例呈不断升高趋势,不仅给临床抗感染治疗制造巨大的难度,且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2]。
目前,临床关于其在多重耐药革兰阴性菌中的治疗效果的报道较多,且其已被部分医院用于治疗重症患者中。
临床实践显示,多粘菌素对大部分多重耐药菌具有较高的体外活性,少许菌株会对其产生耐药或中介现象[3,4]。
基于此,本研究选取48株多重耐药肺炎克雷伯菌菌株,旨在进一步探讨亚胺培南与舒巴坦联合应用对多重耐药KPN的体外抗菌活性。
{科学?{实验』兔源肺炎克雷伯氏菌的生物学特性研究王自豪S黄春花S曹树威S陈政谕S吴翠兰2,滕少花S吴柱月1*,杨启晟1,向雷1,甘露1(1.广西畜牧研究所,广西南宁530001;2.广西兽医研究所/广西兽医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广西南宁530001)中图分类号:S858.291.26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5235(2021)02-0051-04doi:10.3969/j.issn.1002-5235.2021.02.001摘要:为探究兔源肺炎克雷伯氏菌的生物学特性,本研究对从病兔中采集的病料进行细菌的分离培养、细菌 特征性基因(Khe基因)的PCR检测、生化鉴定、药敏试验、致病性试验、毒力基因的扩增及序列分析对细菌分离株进行分析。
结果显示麦康凯平板上生长有奶油状菌落且镜检为革兰氏阴性菌;Khe基因扩增为阳性;生化鉴定结果表明分离菌为肺炎克雷伯氏菌;药敏结果显示该菌对诺氟沙星、氧氟沙星、头抱曲松等9种药物高敏,对链霉素、卡那霉素、头抱咲辛等5种药物中敏,对先锋V、庆大霉素等7种药物不敏感甚至耐药;致病性结果显示,分离株能使小白鼠在24h内死亡;分离株携带有wabG、uge建fimH三种毒力基因。
本研究结果表明该肺炎克雷伯氏菌具有很强的致病性,是导致兔死亡的主要病原菌。
关键词:肺炎克雷伯氏菌;致病性;毒力基因肠杆菌科的肺炎克雷伯氏菌是常见的条件性致病菌,能引起多种动物及人的败血症、肺炎、泌尿系统疾病和脑膜炎等,发病率和死亡率高,成为危害人与动物的细菌性传染病的病原之次近年来,随着药物的盲目使用,研究者临床上从牛、羊、猪、狐狸、犬、貂、伴侣动物、大熊猫、鸡等动物上分离到的肺炎克雷伯氏菌大多数都具有耐药性,甚至出现了多重耐药,加大了治疗的难度[1,2](本研究从患病兔中分离到1株肺炎克雷伯氏菌,并对该菌进行致病性、耐药性、血清型、毒力基因等方面的研究,旨在了解该病原菌致病机理,为该病的防控奠定基础。
鲍曼不动杆菌噬菌体ZZ1的生物学特性及体内具抗菌活性噬菌体筛选方法的建立细菌对抗菌药物耐药性的不断加剧严重威胁着公众健康,这是全世界共同关注的重大问题。
尤其是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以及铜绿假单胞菌,对所有常规使用抗生素全耐药菌株的出现,使临床医生处于无药可选的困境。
更为严峻的是,目前处于临床试验阶段的新抗菌药物种类非常有限,其中大多数仍是对传统药物的结构修饰物。
新型抗生素的研发远远落后于细菌耐药性的变异。
人们意识到,抗生素治疗细菌感染的时代已接近终点,寻找新的治疗手段势在必行。
噬菌体以其杀菌特异性强,、自然资源丰富、无毒无害以及易于生产和工程改造等优点,为人类开发新型抗菌药物提供有效手段。
然而,用噬菌体防治细菌感染就必须先从环境中分离筛选到能高效杀灭各种致病菌的噬菌体,并对这些噬菌体的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这是决定噬菌体治疗成败的基础和前提。
鲍曼不动杆菌是引起医院内感染的重要病原菌,因其耐药性日趋严重,甚至已出现“全耐药”菌株而受到国内外的广泛关注。
但目前国内外对鲍曼不动杆菌噬菌体的研究却非常有限。
本文采用鲍曼不动杆菌临床分离株为宿主菌,从环境中成功分离到一株全新的能够高效裂解此菌的噬菌体,命名为ZZl。
本文目的是研究噬菌体ZZ1的生物学特性,包括基因组测序和全基因组生物信息学的分析。
同时,通过观察尾静脉注射ZZ1对全身感染小鼠的治疗效果来评价其应用价值。
本文为采用噬菌体制剂防治细菌感染奠定实验基础。
材料与方法1鲍曼不动杆菌噬菌体ZZ1的分离及其生物学特性的研究采集污水样品,以鲍曼不动杆菌临床分离株为指示菌分离噬菌体;挑取单个透明噬菌斑,进行多次单斑分离以纯化噬菌体;采用液体增殖和平板固体增殖的方法增殖噬菌体ZZ1;采用PEG8000共沉淀、氯仿抽提的方法浓缩噬菌体ZZ1颗粒;采用氯化铯密度梯度离心法纯化噬菌体ZZ1颗粒;透射电镜观察噬菌体ZZ1形态;通过双层平板法测定噬菌体ZZ1效价,调查噬菌体ZZ1的噬菌谱,并用通用引物扩增16s rRNA,测序后进行Blastn 比对鉴定其宿主种类,绘制噬菌体ZZ1的一步生长曲线,检测噬菌体ZZ1对温度、pH等理化因素的稳定性,测定噬菌体ZZ1杀灭其宿主菌的最佳温度范围。
・论著・肺炎克雷伯杆菌的分离鉴定及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检测姚闯1,蒋本春2,王婧欣3,孙延波1【摘要】目的在肺炎克雷伯杆菌进行分离鉴定的基础上,探讨该菌产生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方法用肠杆菌科细菌生化编码鉴定管对分离后103株肺炎克雷伯杆菌进行鉴定,采用头孢噻肟和头孢噻肟/棒酸、头孢他啶和头孢他啶/棒酸检测超广谱β-内酰胺酶。
结果在103株肺炎克雷伯杆菌中,26株检测出超广谱β-内酰胺酶,检出率达2512%。
结论该地区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肺炎克雷伯杆菌分离率较高。
【关键词】肺炎克雷伯杆菌;超广谱β-内酰胺酶【中图分类号】R3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84-2030(2006)11-1201-03Isolation and identification of Klebsiella pneumoniae from infectious specimens and detection of extended-spectrumβ-lactamase pr oducing str ainsY A O Chua ng,JIA NG Ben-chun,W A NG Jing-xin,et al.Jilin Univ ersity,School of Medicine,Department of Microbiology,Cha ngchun,Jilin,130021,China【Abstr 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production of extended-spectrumβ-lactamase(ESBL)in Kleb2siella pneumoniae.Methods One hundred and three strains of Klebsiella pneumoniae were identified by Enter2obacteriaceae biological chemistry kit,ESBL-producing strains were examined by cefotaxime、cefotaxime/clavu2lanate,cetazidine、cetazidine/clavulanate.Results 26strains of ESBL production were found,the resistant rate of Klebsiella pneumoniae reached as high as25.2%.Conclusion The isolation rate of ESBL producing Kleb2siella pneumoniae is significantly high.【K ey words】Klebsiella pneumoniae;super-extended-spectrumβ-lactamase肺炎克雷伯杆菌是医院内感染和社区感染的重要病原菌[1]。
第三军医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肺炎克雷伯菌噬菌体的分离和生物学特性分析及体外杀菌实验姓名:张红明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临床检验诊断学指导教师:府伟灵20080501第三军医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肺炎克雷伯菌噬菌体的分离和生物学特性分析及体外杀菌实验
摘要肺炎克雷伯菌(尉P夙训肠pnPMmD,l肠,l(I)N)为临床常见革兰氏阴性杆菌,属于肠杆菌科(砌纪,D施c把,.扬cP口P)克雷伯菌属(Ji|:ZP撕纠砌)。该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近年来成为仅次于大肠杆菌的最重要的条件致病菌,严重地危害着人类的健康和生命。噬菌体(Bacteriophage)是细菌的病毒,它与宿主菌关系密切。一方面,溶原性噬菌体通过自身携带的外源性遗传物质改变宿主菌的生物学性状,同时,在与宿主菌基因组不断的重组、整合、转座和切离过程中彼此交换遗传物质,影响宿主菌及自身基因的多样性。另一方面,裂解性噬菌体能特异性裂解宿主菌,如果诱导前噬菌体进入裂解性生长周期也可导致细菌裂解,噬菌体有望发展成为抗细菌感染的生物制剂。不断分离新的噬菌体和描述其基本的生物学特性是噬菌体研究人员的首要任务。本研究以临床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肺炎亚种为宿主菌,从处理前污水中成功分离出肺炎克雷伯菌的噬菌体,并对其基本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描述,最后对其体外杀菌能力进行了评估。本研究主要的研究内容及实验结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以肺炎克雷伯菌临床分离株为宿主菌,从医院污水处理站处理前污水中成分离出肺炎克雷伯菌噬菌体一株,并命名为KPNPl。噬菌体KPNPl形成的噬斑较大,圆形,直径约4~7mm,透明,表现为裂解性噬菌体的噬斑特征,滴度测定其滴度为6.1×1011PFU/ml。电镜下可见噬菌体KPNPl有一个多面体立体对称的头部,头部直径约为180nm,无囊膜,有一长尾,尾长约210nm,尾宽约30nm,属于长尾噬菌体科。2.感染复数(multiplicityofinfection,MOI)是指噬菌体感染宿主菌时噬菌体数量与宿主菌数量的比值,也称感染倍数。最佳感染复数是噬菌体与宿主菌作用所能产生最佳效果时噬菌体数量与宿主菌数量的比值,本实验KPNPl感染其宿主的最佳感染复数为4。3.一步生长实验表明:Ⅺ,NPl在37℃温育条件下,15min内吸附宿主菌的百分率为72%。感染宿主菌的潜伏期约为35min,裂解期约为40min,裂解量为94PFI7/cel】。
4第三军医大学硕士学位论文4.丝裂酶素C诱导法和紫外线诱导法处理可疑溶原性细菌后均不能形成噬斑,说明l(1)NPl为非溶原性噬菌体,而是裂解性噬菌体。5.KPNPl的宿主谱比较窄,仅对少量(1/30)肺炎克雷伯菌肺炎亚种敏感,对部分大肠埃希菌也敏感。+6.体外杀菌试验表明KPNPl对KPN悬液的杀菌作用明显,噬菌体浓度在1.8×1010PFU/ml时,反应达100分钟时的杀灭有效率为81.1%,噬菌体浓度在1.8×109PFU/ml时,反应达100分钟时的杀灭有效率为82.3%,而低浓度噬菌体液随着时间的延长也能达到相同的杀菌效果。7.以泌尿管外科常用硅橡胶导尿管为材料,成功构建出耐药l(I悄的生物膜,并对形成的生物膜用KPNPl处理2小时,结果表明:Ⅺ,NPl对导尿管Ⅺ)N生物膜的杀菌作用较明显,杀菌有效率为71.8%,电镜观察也显示KPNPl作用前导尿管上KPN细菌生长旺盛,细菌聚团生长现象明显;ⅪPNPl作用2小时后可见细菌显著减少,细菌生长稀少,少见聚团生长。
关键词:肺炎克雷伯菌,噬菌体,分离,杀菌,生物膜第三军医大学硕士学位论文IsolationandCharacterizationandinvitrobactericidalofBacteriophage
forKlebsiellapneumonia
AbstractKlebsiellapneumoniaeisagram-negatiVerod—shapedbacteria,andclinically
themost
importantmemberoftheKlebsiella
genus
ofEnterobacteriaceae.Itisamongthemost
commongram—negatiVebacteriaencountered
by
physicians
worldwide.Itisacommon
hospital—acquiredpathogen,causingurinarytractinf色ctions,nosocomialpneumonia,and
intraabdominalinfections.Klebsiellapneumoniaeisalso
apotential
community—acquired
pathogen.Itcancausepneumoniaalthough
itismorecommonlyimplicatedin
hospital—acquiredurinarytractandwoundinf色ctions,particularlyinpeoplewithweakenedimmunesystems.Itisanincreasingproblemonhospitalsbecause
oftheproblemof
antibioticresistantstrains.BacteriophageisbacterialVirus,whichcreatedeVolutionallyintimaterelationship
with
itshostbacterium.Firstly,thelysogenicbacteriophages,can
alterthebiologicfeaturesof
hostbacteriumbyitsinheritancematerial.Meanwhile,theycanchange
host’sinheritance
materialconstituentintheprocessoftheDNA
recombination,integration,transposition,
andincisioninhostgenome.Asaresult,bringingthemicrobe’sgenediVersity.This
kindof
genehorizontal.Secondary,bothlyticand1ysogenicphages(the
latercouldbeinduced
intolyticgrowthcycle)haVing£山ilitytolyseshostbacteria,bacteriophageisinthehopetobedevelopedasanti—bacteriapharmaceutics.Isolationof
thenewphageanddescribedits
basicbiologicalcharacteristicsistheprimarytask.
Inthisstudy,bacteriophageofklebsiellapneumoniae
wasisolatedfrom
sewageby
double—layeragarplatemethod,identifiedlyticorlysogeniccapacitybymethodof
ultravioletinduceandmethodofmitomycinCinduce,performedone—stepgrowthexperiments,decidedtheoptimalmultiplicityofinfection,anditsstructure
wasobserVed
withelectron
microscope,atlast,assesseditscapalbility
inVitrobactericidal.The
major
researchandexperimental
resultsincludethe
fbllowing:
1.Tois01atethebacte“ophageofKlebsiellapneumoniae,aclinicalisolatesofK.
pneumoniaewasused.thebacteriophage
wasisolatedfromthe
sewage
andwasnamed
2KPNPl.Itsplaqu
e.wastransparentand4~7mmindiameter,itstiter
is
6·1×1011PFu/m1·
KPNP1,selectronmicroscoperesultsshowedthatith2.sap01yhedron—dlmenslonal
svmmetrichead,andtheheadisabout180nmindiameter,nclenVelope,wlthalong
ta¨
about210nmat
length
and30nminwidth,indicating
thattheisolatedbactenophage
belongstoStyloVinidae.
2.Themultiplicity
ofinfection(MOI)is
theratioofthenumberofthephage‘o‘he
numberofthehostbacteria,also
calledmultiple
infections.Theoptimalmultlpllclty0t
inf.ectionisthebestMOI,whichcanproducemultiplicityofinfectionofKPNP1was4·
bestresults.Inthisstudy,theoptimal
3.Onestepgrowth.experiments
showedthat:whenincubatedat37℃,afterl5min,
theadsorptionrate
was72%.Thelatentperiod
ofinfectionwas35minandbur5t
penod
was40min,the
average
burstsizewasabout94PFU/cell.
4.Mitomvcin.CandUVinducedbacteriacannotformatthe
plaque,suggestmg
that
KPNP1isnotlysogenicphage,but1yticphage-
5.KPNPlhasrelativelynarrowhostspectrum,only
sensitiVetoa
few(1,30)
Klebsiellapneumoniae,alsosensitiVeto
someofEscherichiacoll·
6。Bactericidalexperiments